压死骆驼的真的是最后一根稻草吗?

大家好,我是农夫看天下,很高兴能够参与回答这个问题。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典故出自古代阿拉伯寓言之中。说的是有一只任劳任怨的骆驼,无论它的主人在它的背上装上多少重的稻草,它总是默不作声地坚持驮着。一天,它的主人忽然之间童心大发,就是想看看他的骆驼究竟能够驮上多少的稻草。

于是这位童心未泯的老家伙就残忍地不断往骆驼的背上添加稻草。经过数次大份量的添加稻草之后,骆驼走动时已经相当吃力,站立时骆驼腿部肌肉在颤抖。可是这位主人仍然好奇地想看一看,他的骆驼在这个竭尽全力的时候吓它一下会怎么样呢?于是此人从稻草堆中捡起一根稻草,故意在骆驼的眼前晃了晃,然后扔上骆驼的背部。结果他的骆驼“叭”的一声,轰然倒地,就再也没有爬起来。

压死骆驼的是不是它的主人扔上去的最后一根稻草呢?当然不是,那么为什么最后一根稻草放上去骆驼就死了呢?

大家知道,骆驼在他主人常年累月无情的折磨之下,其实已经是处于勉强挣扎的虚脱状态之中了。当他的主人又把一根稻草放在它的面前晃动之时,以骆驼的智商并不能鉴别数量与重量的多与少,此时的骆驼只是知道了他的主人又往他的背上垒积稻草,于是从心理上开始崩溃了,再也无法坚持下去了。所以瘫软倒地,但是稻草的重量是足以压死处于疲惫状态之下的骆驼的,所以骆驼一命呜呼了。

这个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我认为这就是告诉我们凡事要审时度势、斟酌再三而行之,切不可盲目地变本加利、鲁莽行事,以免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当一个人在精神上处于极度忧伤与绝望之时,那是经不起任何一丝丝的刺激的,此时千万不要贪图一时的口角舒畅,以至于用言语口诛笔伐而相激,若是如此就有可能惹出极端痛心的祸事来的。

比如去年在庆阳发生的女高中生跳楼自尽就是一个惨痛的实例。19岁的女高中生遭到她的老师猥亵之后,无处可诉,当告上法院之后,法院又根据一张“抑郁症患者”的误诊报告单,两次武断地下达了“不起诉决定”。女高中生因此遭到社会上以至学校中的流言蜚语攻击,郁郁乎不得所乐。

有色眼镜的镜光刺灼着她那早已伤痕累累而滴血的心。当她看破一切而爬上了庆阳市中心一座大楼的第八层窗口时,下面围观的人群里却发出了这样的一个声音:“跳啊!都记着做事情!”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声音在那里交响、回荡。

就这样,本已对这个世界极端绝望的李某奕经不起冷嘲热讽的污辱,纵身跳下了八层高楼。一个处在花一样年华的青春少女经不起那“最后一根稻草的压力”就这样香消玉殒了,永远离开了这个冷酷无情的世界。

要是没有下面围观人群的冷嘲热讽,兴许她还在犹豫,兴许她有可能获救而活着。可见当一个人处于极度沮丧之时,恶毒的语言就会像一把刀,深深地插入悲伤者的心田;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样威力无穷的。

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存在着工作压力极端沉重的现象,往往在工作上除了要蒙受领导的各种批评和漫骂之外,还要承载同事们的冷言相讥,当他们拖着身心疲惫的躯壳回家之时,作为父母或者配偶的,万不可像往骆驼身上添加最后一根稻草那样,再弄一些颓丧的语句去刺激他们,切不可再去捅那一颗已经颤抖的心。前车之鉴啊,切记,切记!

总之,我认为虽说压死骆驼的并不是那最后一根稻草,但是的确是发生在残酷添加那最后一根稻草的时侯。谨慎添加最后一根稻草才是杜绝灾祸的上上之策。

问题回答完毕!敬请赐评!谢谢!

压死骆驼的真的是最后一根稻草吗?

有句话说,当雪崩发生的时候,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

法不责众。可能正是这种心理,让众人产生了“平庸的恶”,也就是我们把刘备的临终遗言篡改了“勿以善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不为”,反正别人也没有做好事,我们为什么要出来做英雄啊。一个人孤零零站出来做英雄的代价可能是很悲惨的,不但承受来自真正罪犯的攻击,而且可能承受来自众人的恶意嘲讽中伤。

所以英雄难寻,理解万岁。一个社会能否理解“麦田里的守望者”,尤其是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他们可能是学者,律师,官员,代表,老师,作家,演员……)能否提前警告雪崩的发生,这个事儿能否被理解,被允许讨论,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指标。

所谓盛世危言,意义就在于此。因为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就像雪山发生雪崩的条件是非常复杂的,难以预测。通过各种减压机制,减少雪山、社会的压力,从而减少雪崩发生的可能性,保证所有人的安全。

盛世危言,显然不会悦耳。我们愿意听吗?

压死骆驼的真的是最后一根稻草吗?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好像是西方的谚语,意思是一只骆驼已经不堪重负,这个时候只要在它身上放一根稻草,就会压死它。意思是说事情发展已经到了极限的临界点,再增加任何一点点地因素就会使之崩溃。 就是是忍无可忍,再也不能忍耐的意思。 一根稻草,没有什么分量。谁也不会把一根稻草放在眼里。可是如果你把稻草一根一根地往骆驼的背上码放起来,最终总有一根稻草会把骆驼背压垮的。 再小的分量,积累起来,也可以沉重如山。这与“滴水穿石”、“蚁穴溃堤”,都有相似的意思。这句谚语所不同的是,它强调:切勿做添放最后那根稻草的事情。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一个主人有一匹老骆驼,它一天到晚任劳任怨地干活。有一次主人想看看这个老骆驼到底还能装多少货物,于是不断地加、不断地加,但是老骆驼还是没有垮,最后主人想是不是已经到了极限呢,于是轻轻地投了一根稻草在它背上,没想到就是这一根稻草使老骆驼轰然倒下。 水滴石穿的故事跟“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寓意相同: 水滴石穿,成语,出自《鹤林玉露》·。拼音shuǐ dī shí chuān。意思是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后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也说“滴水穿石”。 压垮骆驼的,显然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那已经在它背上的不能承受之重。这个寓言比喻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一点点力量的增加都会引起巨大的变化。

压死骆驼的真的是最后一根稻草吗?

稻草是个比喻

压死骆驼的真的是最后一根稻草吗?

感谢诚邀

这个问题我认为,击垮一个人或一个团体,那定便是它的软肋,也就是最致命的弱点被人掌握,充分的信任被利用,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是我肤浅的理解)

压死骆驼的真的是最后一根稻草吗?

人在即将崩溃的状态下,如果没有那根稻草去施压,可能就不至于崩溃,就会缓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