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鲁萨有多么难打,让伏罗希洛夫、梅列茨科夫、朱可夫、铁木辛哥无功而返?

1941年8月德军占领旧鲁萨,到44年2月撤出,为何苏军的进攻屡屡受挫。

谢谢悟空邀请!

旧鲁萨之战也就是“德米扬斯克战役”,当时苏联军队明明集中了23万的兵力,把12万德军像包饺子一样包围在长60公里、宽30公里的德米扬斯克战场上。但是为什么却是徒劳无功而让德国人成功突围了呢?先来介绍一下标题中出现的几个二战时苏联的精英和瘪三。

伏罗希洛夫就不介绍了,他是一个瘪三,一个十足的软柿子;朱可夫:二战时期苏联一个方面军的司令,后来的苏联元帅;铁木辛哥:二战时期苏联的骑兵军长,后来的方面军司令员;梅列茨科夫:二战时期苏联有名的战场攻防大师,后来的苏联元帅。这几个当时全都参加了德米扬斯克围歼战役。但是为什么没有全歼德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战场态势的形成。

1941年,几十万德军在希特勒实行的“台风战役”战术指引下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疯狂猛烈的攻势。但是守住首都莫斯科是苏联全国人民最后的底线,所有苏联人全都爆发出了歇斯底里的怒吼声,德军每前进一步就要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当是时,正值冰天雪地的寒冬腊月,德军在缺衣少粮,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出现了后退的迹象,此时苏联红军抓住了有利战机,在1942年春季时发动了对德军的“春季攻势”,上百万的部队穿插纵深、迂回包抄,最后成功地将120000人的德军包围在了德米扬斯克狭窄的土地上。

2、德军的胜利取决于希特勒老奸巨猾的指挥。

当时正处在苏联的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整个大地一片白茫茫。正所谓“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12万德军处在饥寒交迫之中。远在德国的希特勒向全国发出号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竭尽全力打赢这场战役。他要求所有德军士兵不允许再后退一步,并提出以旧鲁萨为中心的要塞战术。

要求德军就地生根,构筑坚固的工事,要形成一个人人望而生畏的“刺猬”防御形态。用采取防守待援的策略,妄图等待有利战机实行反扑。然而苏联红军的兵力在实行包围之后,也已经是捉襟见肘了,没有力量再对德军进行分割包围。而且红军的粮食弹药也是入不敷出,寅吃卯粮了。23万包围12万,显然苏联红军的兵力是不够的。

战斗打得非常惨烈,双方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拉锯战,被围的德军主力是德国最为精锐的党卫军“骷髅”卫队,并有着数量不 菲的坦克和装甲车、火炮等,苏联红军在武器上并没有多大优势。德军此时的希特勒调动了所有能够调动的空军部队,往包围圈内不断地输送给养。

希特勒命令德军就地布防,形成美其名曰的“刺猬”防线之决策是非常明智的,所谓“兵败如山倒”,当时如果任由德军泛滥败逃,那个结果是德军非常危险的,苏军肯定会乘胜追击,德军将会军无斗志,落得无法收拾的残败局面。

3、德军能够在付出九死一伤的惨重代价下成功突围得益于德军空军的誓死苦战。

德军的飞机平均每天向包围圈内输送273吨物质,到德军冲出包围圈时,总共输送了24303吨的战时物质;并且输出了伤员22093名;输入战士15446名。苏联红军没有制空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穿上厚厚的棉衣,吃着加肉的罐头,精神抖擞地和他们作战。

德米扬斯克战役整整持续了五个月多的时间,德军在付出死伤22500人的基础下,终于迎来了他们的援军。希特勒调动了国内和西线的3个步兵团、几个摩托化步兵师,外加第八装甲师,5、8轻装师等。德军那个叫做赛德利茨的中将在拉穆舍沃村撕开了一个宽度4公里的口子。德军从这个突破口中顺利逃出了包括骷髅师残存的6700人在内的总计14000人。

德米扬斯克战役以苏联红军的失败告终,因为苏军死伤了88908人,都没能全歼德军,这不能说是胜利。

总之,苏联红军失败的原因除了采取包围战术下兵力不足的原因外;没有能力对德军进行分割包围也是一个原因;还有苏军没有制空权,装备上也没有优势;另外苏军补充的兵员也是缺乏训练的新兵,后期补充的都是45岁以上的,从农田里临时征召的老年新兵,根本就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就扛枪上战场了。苏军在许多方面都不占优势,尽管苏联红军打得非常勇敢顽强,死伤超过了德军的两倍以上,却没能全歼德军,着实遗憾。

以上是本人对旧鲁萨之战中,伏罗希洛夫、梅列茨科夫、朱可夫、铁木辛哥为什么无功而返的回答。问题回答完毕,敬请赐评!谢谢!

旧鲁萨有多么难打,让伏罗希洛夫、梅列茨科夫、朱可夫、铁木辛哥无功而返?

旧鲁萨位于是伊尔门湖和谢利格尔湖之间,是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重要的补给中心,它为伊尔门湖和谢利格尔湖之间的德军防线提供补给,这里庞大的补给仓库贮存着大量的作战物资,如果旧鲁萨被苏军占领,那么整个当前的德军战线也就崩溃了。所以苏军在这个方向上的主要进攻目标就是旧鲁萨,反过来对德军来说,旧鲁萨也是必须要坚守的据点,不惜一切代价的坚守。

在开始由于苏军占据数量上和奇袭的优势,他们确实突破了德军的防线并向后方的旧鲁萨冲入,德军在旧鲁萨的补给和后勤单位被紧急征召起来构建了一条防线,阻止住了苏军最初的进攻,为预备队(第18摩步师)的及时到达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此后双方在旧鲁萨附近展开了集结的作战,苏军投入的是精锐的近卫军部队,他们以后5次攻入城内,甚至冲入了城内的补给仓库,但都被德军逐了出来。最终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苏军转入了防御,此后尽管一再发起进攻却始终未能攻下这个军事重地。

苏军没能攻下旧鲁萨很大程度上在于部队的纵深突击能力不足上,虽然苏军突破了德军的防线,但是却无力肃清防线上德军的各坚固据点,这不仅使苏军的进攻力量被严重牵制,也使苏军无力维持纵深的进攻能力。因为德军的据点大都设置在关键的交通要点上,苏军的作战部队可以绕过去,但是后勤补给单位却无法通过,尤其是对进攻来说极为重要的重炮兵部队,这使得突入德军后方的苏军缺乏充足的弹药补给和重火力支援,他们的进攻能力严重不足,对于像旧鲁萨这样的德军重兵防御的军事要点显得力不从心。一般情况下,在初期短促的突袭失败后,苏军基本就不可能再攻下了,他们没有掩护进攻所必需的重炮和充足的弹药补给,仅靠步兵和骑兵无法攻克旧鲁萨。所以尽管德军在数量上劣势明显,但是依靠充足的补给和强大的火力支援总能击退苏军所有的进攻。

另一方面来说,该方面的苏军第11集团军也并没有投入全部的力量用于进攻旧鲁萨,除了有相当一部分兵力被牵制在对其他据点德军的进攻上,苏军第11集团军还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切断杰米扬斯克突出部的德军第2军的后路,和南面的苏军汇合,围歼这个德国军。所以尽管旧鲁萨给苏军第11集团军向南的进攻带来很大的阻碍,但是苏军最终的目标是杰米扬斯克,苏军第11集团军的主力实际上是绕过了旧鲁萨向南进攻而去了,只留下部分兵力继续进攻旧鲁萨,正是杰米扬斯克突出部的德军第2军的牵制,才使得旧鲁萨得以幸存,否则一旦苏军投入一个集团军的兵力进攻旧鲁萨,就算德军第18摩步师再骁勇善战也不可能对抗绝对的优势苏军。

旧鲁萨有多么难打,让伏罗希洛夫、梅列茨科夫、朱可夫、铁木辛哥无功而返?

多谢邀请。

旧鲁萨是俄罗斯诺夫哥罗德州的一个城市,位于该州的西部,伊尔门湖以南。1941年8月8日,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开始对列宁格勒发动新的进攻,德军突破苏军卢加集群的防线在8月9日占领旧鲁萨,8月15日占领诺夫哥罗德,8月20日占领楚多沃,切断了莫斯科-列宁格勒的铁路和公路。在此情况下,苏军西北方向总指挥部命令第34和第11集团军在旧鲁萨附近实施反突击。8月12日,苏军反突击开始,到8月14日第34集团军推进60千米并会同第11集团军对德军诺夫哥罗德集团后方产生威胁。随后,德军从诺夫哥罗德和卢加调来2个摩托化师,又将第3坦克集群的摩托化第39军从斯摩棱斯克调往旧鲁萨方向。2个集团军抵挡不住德军增援兵力的突击,在8月25日退往洛瓦特河对岸。据统计,苏军西北方面军1941年8月10日-9月1日作战共损失128550人,损失481辆坦克、1417挺机枪和3321支步枪,而第34集团军在8月10日-8月25日损失16551人、74辆坦克、628门火炮和迫击炮、1453挺机枪和31345支步枪等。德军战报称俘虏苏军1.8万人,击毁和缴获200辆坦克、300门火炮和迫击炮、36门高炮,而且首次缴获苏军的火箭炮。

列宁格勒接近地作战示意图

1942年1月1日苏军在西北方向的 冬季总攻,投入列宁格勒、沃尔霍夫和西北方面军,共72.5万人,装备230辆坦克和9000门火炮;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有66.5万人,装备160辆坦克和6000门火炮。

在苏军1942年初冬季进攻过程中,П.А.库罗奇金中将指挥的西北方面军(突击第3、第4集团军,第11、第34集团军,方面军空军)应以基本兵力在旧鲁萨和托洛佩茨两方向进攻,而以第34集团军围歼敌军杰米扬斯克集团。方面军在兵力兵器上比敌人(德军第16集团军8个师)多0.5-1倍。然而用于直接围歼杰米扬斯克集团的第34集团军未占此种优势。该集团军5个师当面,法西斯德军仅在第一线就有近4个师。森林沼泽地和很深的积雪,对实施进攻造成了巨大困难。按照战役企图,第34集团军应从正面牵制敌军杰米扬斯克集团主力,而以翼侧各师协同第1l集团军和突击第3集团军各一部兵力对配置在杰米扬斯克地域的敌军集团翼侧实施突击,将其围歼。西北方面军于1942年1月7日先在右翼,继于1月9日又在左翼发动进攻。起初第11集团军取得了进展,至1月10日日终前从北面、东北和东面包围了旧鲁萨。但随后夺取城市的战斗遭到迟滞。梅利茨科夫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第11集团军抵近旧鲁萨。可惜的是,它在那里停了下来,没有攻占旧鲁萨市”。

力图切断雷奇科沃至波拉段铁路线的第34集团军右翼各兵团,前进也很缓慢。在方面军左翼,第34集团军以及突击第3集团军右翼的多数兵团在战役最初几天就卷入了攻占敌各支撑点的持久战斗。突击第4集团军在托洛佩茨方向顺利进攻。1月22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将准备用于粉碎敌军勒热夫—维亚济马集团的突击第3、第4集团军编入加里宁方面军。突击第3集团军一部兵力转隶第34集团军。至1月月中前,西北方面军从南、北两面包围了杰米扬斯克集团,并为胜利结束战役创造了有利前提。有鉴于此,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给西北方面军(第11、第34集团军,大本营预备队调来的突击第1集团军,近卫步兵第1、第2军)进一步明确了任务。战役企图是,由旧鲁萨地域向南和由莫尔沃季齐地域向北实施突击,围歼杰米扬斯克登陆场之敌。1月29日,苏军重新开始进攻,在没有道路、积雪很深的条件下粉碎了德军的抵抗。2月25日,近卫步兵第1军从北面向拉穆舍沃进攻的部队,与第34集团军从南面实施突击的步兵第42旅会合。近卫步兵第2军未遇敌人激烈抵抗,于2月底前进抵霍尔姆市接近地。由于近卫步兵第1、第2军的进攻,敌军旧鲁萨集团和杰米扬斯克集团被切断,而由第16集团军6个师组成的杰米扬斯克集团陷入合围。不过苏军一直没有歼灭德军的杰米扬斯克集团。

列宁格勒防御作战示意图

1943年苏军发起了旧鲁萨战役1943年3月4日-3月19日,苏军西北方面军辖第11、27、34、53、68集团军和突击第1集团军,共40.119万人,损失103108人-纯减员31789人;德军参战15万人,损失13393人-亡2919人、伤9932人,失踪542人。进攻是在极端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进行的:早春使地面道路不适合部队运动,并在许多河流和沼泽上开辟冰。由于天气原因而预先组建的滑雪旅不能用于预定目的,他们像往常一样被投入战斗。行动计划本身也是不幸的-在没有部队加强的情况下,在同一方向上重复发动进攻。而德军在等待在苏军进攻的时候,已经在旧鲁萨地区大大加强了防御。 进攻的第一天,苏军就进展很小,只有10-15千米。由于哈尔科夫出现严重局面,卡图科夫的坦克第1集团军被调出。在没有坦克部队支援下,苏军步兵经过激战,到3月19日只是前进了5千米。苏军战史记载则是“大本营要求西北方面军继续进攻,任务是进抵波利斯特河并攻占旧鲁萨。苏军的进攻不断遭到兵力密集的敌军集团的顽强抵抗。这些抵抗虽然被一一摧毁,但苏军在九天的时间内仅前进了10-15千米。3月17日双方的战线最终在列迪亚河一带稳定下来”。

1943年列宁格勒突破封锁

苏军1943年1月在列宁格勒缴获的德军斯柯达M16型305毫米榴弹炮

1944年2月18日,在旧鲁萨-新勒热夫战役中(1944年2月18日-3月1日),属于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旧鲁萨被波罗的海第2方面军(突击第1和第3集团军、近卫第10集团军,第22集团军和空军第15集团军)突击第1集团军部队解放。苏军损失29710人-纯减员6659人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示意图

旧鲁萨有多么难打,让伏罗希洛夫、梅列茨科夫、朱可夫、铁木辛哥无功而返?

旧鲁萨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曾经是继莫斯科、普斯科夫、诺夫哥罗德的俄罗斯第四大城市。也是公路和铁路的主要枢纽。铁路和公路连接莫斯科,圣彼得堡,普斯科夫和塔林市。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在列宁格勒以南施行的一次反突击。为了牵制进攻列宁格勒的德军,1941年8月12日,卡恰诺夫指挥的苏第34集团军和第11集团军一部,向德第10军(军长汉森)发起进攻。19日起,德军在坦克第3集群一部的支援下进行反扑。苏军受挫,25日退至洛瓦季河东岸。

1941年末,德军的台风计划破产,在严酷的寒冬以及苏军胜利军的反攻下,中央集团军群从莫斯科城下匆匆退却。缓过劲来的苏军随即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1942年1月8日,早春的寒意还未消退,苏军西方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发动了突然猛攻,猝不及防的德军当面部队根本无力阻挡士气高昂的苏军推进,2月25日,苏军部队迂回至德米扬斯克以北的扎卢奇耶地区顺利会师,处于德米扬斯克的德军第16集团军一部约12万人陷入了包围圈。

虽然战役进展顺利,但是苏军显然并没有做好将如此之多的被围德军吃掉的准备。而且1942年初德军部队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强盛的,被围德军中甚至还有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党卫军部队---第三骷髅装甲师。苏军没有足够的装甲力量来做到对被围德军的分割包围。

包围圈中的骷髅师担负起了突围重任,在外围援军的帮助下,于4月28日最终全部撤出,战斗力的差距过于明显,这时候的苏军显然还不具备围歼德军的能力。最终苏军付出了8万余人阵亡,伤病和冻伤等非战斗减员15万余人的重大代价。很显然天气并不只是影响到了侵略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