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隐居隆中为何能知天下事?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如神一般存在的人物,上晓天文,下知地理,能掐会算,还深谙人的心理,知识面极广,深不可测,是智慧的像征!
这一切是诸葛亮功成名就,名满天下之后的光环。
古往今来,旷世奇才,也需要平台,施展才华,否则默默无闻地老死,无人知晓你是谁?然而,一旦誉满天下,便会为世人传颂,经文人墨客添枝加叶,越传越神。
诸葛亮隐居隆中,隐的是居所、是行踪,而不是心志,其心时刻在关注着天下,分析着天下之势,志在施展毕生才华,以致有了后来的“隆中对”。
诸葛亮隐居隆中,并非远离尘世;并非对世事不闻不问。隆中收弟子、广交好友,谈论天下;并云游四海,游览山川地貌、研究天下时势。其次,在古代有很多传送信息的方式:比如,鸿雁传书、青鸟传书、黄耳传书、驿站传书、烽火传军情等等,都能让诸葛亮知天下事。
诸葛亮隐居隆中为何能知天下事?
谢谢邀请!
大家好,我是农夫看天下,很高兴能够参与回答这个问题。
诸葛亮隐居隆中为什么能够知道天下事呢?
其实这和诸葛亮的博学多识是分不开的。这还要从诸葛亮的身世说起,诸葛亮是琅琊人士,幼年时期由于其父早逝而失去了生活依靠,兄弟姐妹四人依傍于他的叔叔诸葛玄的膝下艰难度日。
童年的诸葛亮就相当勤奋好学,到处拜师求知。诸葛玄当时是刘表手下的史官,也曾经当过豫章太守之职,刘表手下的许多官吏都是诸葛玄的同僚。诸葛亮也因此认识了当时的许多名人志士。
其中就有徐庶、庞德公、司马徽、庞统、黄承彦、蒯良、蒯越、邓公玖、廖九公等。
这些人就是当时荆州地界的精英。在这些人之中,其实诸葛亮与许多人都是老师加朋友的关系。
比如司马徽,诸葛亮就曾经向他请教“纵横术”;他也曾向黄承彦学习“阵法兵图”;还向廖九公学习了“解急策”;还向庞德公学习过“阴阳术”。
但他主要的老师是邓公玖,诸葛亮不但挖到了邓公玖一肚子的学问,还继承了邓公玖的《三才秘篆》、《兵法阵图》、《孤虚旺相》三本绝学。
所以诸葛亮的满腹经纶并非承一师之说,而是汇集百家、博采众长、积少成多、积腋成裘而来的。
但诸葛亮隐居也能够知晓天下大事的主要原因却是因为他夫人黄月英的关系。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是黄承彦的女儿,黄承彦的夫人和刘表的夫人是亲姐妹关系。也就是诸葛亮必须跟着他的夫人叫刘表做姨丈。
然而刘表官居镇南将军,荆州牧,是当地首屈一指的高官。刘表也曾经要诸葛亮入署为官,但是诸葛亮认为刘表不是成大事之辈,没有答应。
正是在这个关系的前提下,诸葛亮极其容易地获得天下时事的第一手资料。他结交当地的英雄豪杰自然也是易如反掌,又由于他并非浪得虚名之辈。
许多英雄豪杰都乐于结交他,诸葛亮本身又是极其关心时政,于是那一群具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们经常聚在一起畅谈理想,针砭时弊,诸葛亮自然就对天下时事了如指掌了。
诸葛亮隐居隆中为何能知天下事?
诸葛亮隐居隆中,并非足不出户。经常会走亲访友。荆州刘表和诸葛亮有亲戚关系,不时也会去探望。加上其岳丈黄承彦、水镜先生、庞德公、徐庶、石广元、孟公威、庞统这些人也会到处游历,那么串门的时候不会相互聊起天下时事吗?这个就很自然了嘛!所谓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本事牛逼的人聊天当然是分析天下大事了!
诸葛亮隐居隆中为何能知天下事?
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一、隆中地处交通要冲,南来北往的人很多。二、诸葛亮家族很大,而且朋友很多,比如徐庶,和在东吴当官的诸葛瑾。
三、也偶尔会去拜访一下老朋友,也会出去转转又不是宅男。就像三顾茅庐的时候,前两次诸葛亮不在,很有可能就是出去打探消息去了。。。
诸葛亮隐居隆中为何能知天下事?
诸葛亮隐居隆中却知天下事,得益他的仗人黄公,诸葛亮并不是南阳本地人,祖籍山东随叔父来南阳,娶妻黄氏,丈人黄公虽不是官宦却是当地名流,得益于此,诸葛亮结识许多学士才俊,社交面广了所以消息来源也很广,很多都是当地官方资料,所以对时局了解很透彻,因博览群书在与友人高谈阔论中也有独倒见解很受追捧,刘备在当地访贤对诸葛亮之名“如雷贯耳”。
诸葛亮隐居隆中为何能知天下事?
因为在南阳卧龙岗草庐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