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是半路夫妻靠谱还是子女更靠谱?为什么?

遇到靠谱的双方就都靠谱,遇到不靠谱的双方又都不靠谱。有的半路夫妻一辈也过的非常好,有的子女不孝顺还不如后老伴。所以靠不靠谱就看你遇到什么样的人。如果非要对比的化,个人看法还是子女靠谱的多,血缘关系吗。后老伴怎么也是半路夫妻,好多是为了方方面面所需所取。

你觉得是半路夫妻靠谱还是子女更靠谱?为什么?

绝对是儿女更靠谱,不知道"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这句老话哪儿来的,反正是我不信。有钱的女人,有收入有房有车的女人,没必要找个大爷伺候着,变成免费的保姆。二婚和原配不一样的,其实多数原配也是老太太承担大部分家务活儿,不过老头子一般都是负责挣钱养家糊口的重任。这样过来的心里平衡点。没收入的穷女人,靠伺候男的换取有个家庭,有房住有饭吃,也算是此较平衡。要是女的生病不能自立,靠男的负担钱负责照顾的话,往往就打破了平衡,就要被撵走被嫌弃了。二婚夫妻,男的找免费的保姆,女的找长期饭票,只要一方掉链子,就会过不下去。很多原配夫妻,到了六七十岁,孩子大了,老太太买的家属社保也能一个月开个一千多元钱了,老太太们算是翻身农奴把歌唱了,不再低眉顺眼,敢于反抗老头子了,敢于不做饭不伺候了。我们小区纳凉时,很多老太太都气粗了,觉得老了老了,反而腰杆硬底气足好过了。对于女人来说,孩子永远比老伴靠谱,尤其是半路夫妻,现实生活中由于大多数男人经济能力大于女人,所以男人只要有钱,还是能找到靠谱女人伺候。女人就算了吧,钱上靠自己,需照顾了绝对是靠孩子吧。中国人重血缘关系,自己的孩子咋看咋亲,子女再不满意父母,但真到老了的时候,也会尽点孝心,避免指责。至于二婚男人,就是原配男人,能烧饭煮汤伺候老婆的,也是熊猫级别的稀罕奇缺存在啊。甚至于在老婆卧床不起时,偷偷摸摸找个女人租房子住呢还,也屡见不鲜。发现有个毛毛虫的留言,说我错了,这个不知道男女的网友,始终如一认为,半路夫妻比儿女靠谱。还有人认为儿女不如钱靠谱,网上大家尽管各持己见吧。但我执拗地认为,儿女绝对比老伴靠谱。毕竟血缘关系,血脉相连,有退休金有住房的老太太,还是受儿女欢迎的。因为年轻人压力大,没有老人收入高,放着钱包不要,干吗不尽孝心!!!即使老太太没有收入,但伺候一家人吃喝拉撒一辈子的,老了还能推出去不成!再次强调一下,有退休金有房的女人,不要再婚,去伺候后老男人,当免费的保姆去。真等有病了,还是自己生的孩子最靠谱,而且有退休金的女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不要跟我扯多子女家庭的农村三无老太太。她们不在此列。

你觉得是半路夫妻靠谱还是子女更靠谱?为什么?

半路夫妻,要分几种!

第一,是年轻时的半路夫妻。这样的夫妻,因为各种原因离异或者失去了另一半,他们虽然各有各的孩子,但是,这种年轻的半路夫妻,如果两个人是真心相爱,他们将来基本和原配夫妻差别不大。还有就是,这样的年轻的半路夫妻,双方都没有孩子,他们今后只要彼此爱慕,就和原配夫妻一样。这样的半路夫妻,互相依靠比孩子靠谱!

第二种半路夫妻,是那些中年左右走到一起的,这些夫妻,只要彼此之间开诚布公,不要过份的自私自利,遇事多替对方着想,彼此依靠还是比孩子好些。这样的半路夫妻,就怕中间有人掺和,有的是孩子从中搅和,有的是兄弟姐妹和朋友乱出馊主意,有些人没有主心骨,特别是女人,本来半路找个比较适合自己的,但是别人一搅和,完了!原先那个男人的好,都变成了伪装,所以,中年的半路夫妻,只要你们彼此心怡,不要再听那些旁观者的建议,别人又不了解你的另一半,何必听别人的呢?何况,做为一个中年人,再次选择爱与不爱,自己的心里一定会有一个恰当的判断!

第三种,就是那些老年的半路夫妻,这种夫妻,利益的目的性比较强,这样的半路夫妻,都不太可靠。还是多依靠子女吧!

总之,半路夫妻也好,原配也罢,夫妻之间是交心,同床异梦的夫妻,无论你是原配还是半路,都是靠不住的!

你觉得是半路夫妻靠谱还是子女更靠谱?为什么?

爷爷住院三个月,他的第二任老婆无意间的一个小动作,被老爸七兄弟发现了,大家开始悄悄地防备她。然而,在爷爷的葬礼上,二婆婆的一番话说得七兄弟哑口无言,自惭形秽。

爷爷的第一任妻子(奶奶)因糖尿病,63岁就离世了,爷爷比奶奶大2岁,可能因为爷爷早些年当过兵的缘故,65岁的人,看不出来一点显老的迹象,身体硬朗,精神似小伙儿。虽然爷爷有七个儿子,但孩子们都各自成家,置办了新的住处。

老爸七兄弟在养老金上从来没有亏待过爷爷,七兄弟每年一人给爷爷8000块钱,一共就是56000元。逢年过节的孩子们也都是一个红包接着一个红包,几百上千的给,所以爷爷从来没有说过缺钱的话。

爷爷平日里没事就在村部的小店打打2元一轮的小麻将或者是下下象棋。逢镇上的赶集日就背着背篓去采购一些吃的东西,顺道看看住在镇上的儿子媳妇和孙子孙女们。每次他一到镇上来,爸妈都会提前给他准备他喜欢吃的一些菜和零食,满满一背篓地给他搬上车,让他带回老家去吃。

尽管叔伯老爸他们在生活上都是尽量满足爷爷,但是爷爷却一天天的精神颓废了下去,慢慢地背也佝偻了起来,而且每次来家里,总是唉声叹气。头发越来越油腻,胡子也越来越长,身上穿的衣服也一次比一次邋遢,整个人显得有些无精打采,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儿吧唧的。

每次爸妈回去看望爷爷,都是挑的大晴天,因为老妈要给爷爷把被子搬出来晒晒,再把床单被套背到河里好好洗一洗。秋天冷起来的时候,把厚衣服找出来洗洗晒晒,把夏衣给他叠好放进柜子里。爸妈和叔伯都曾跟爷爷说过:“要不到七兄弟家轮流着住吧,彼此有个照应。”可是爷爷习惯了住在乡下老家,他说那里空气好,人也自在。大家只好依了他自个儿的意思,不再提这个话题。

这样平静的日子过了有5年,在爷爷70岁这年,他突然性情大变,总是找老爸和叔伯他们发脾气,还到处造谣说七个儿子不孝顺,并扬言要和他们断绝父子关系,甚至因此事闹到了村委会,找村主任出面调解。后面村里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老爸他们七兄弟阻止了爷爷和河对岸的一个寡妇在一起,爷爷心有怨言。

二婆婆(爷爷的第二任老婆)比爷爷小了10岁,改嫁了2次,村里人传言她是克夫命,因为前两任丈夫都去世了,所以老爸他们几兄弟介意这个不吉利的说法,不同意爷爷和她在一起。为此,爷爷经常和老爸他们吵。

爷爷责怪老爸他们做儿子媳妇的自私,不考虑他一个人过得是什么日子?!爷爷那时候和老爸他们一争吵就唠叨:“做饭这件事看起来简单,却很繁琐,我一个人又吃不了多少,常常做一顿,反复热着吃几餐,而且一个人吃饭没味,我有时候干脆就热个馒头,填填肚子就行了。”话里话外,爷爷就是想说,自己不缺钱,但是一个人的生活没有滋味,生活品质也不高。

老爸他们七兄弟则觉得爷爷再婚完全是没必要,他们内心的顾虑可太多了。他们觉得爷爷再找人就是背叛了奶奶,加上村里关于二婆婆那个不吉利的说法让人生畏,再说了二婆婆会不会有所图?毕竟爷爷的条件要比二婆婆好很多。况且在农村里,两个老人走在一起会被人说三道四的,风评不是很好。

老年人想要重组家庭,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毕竟不是单纯两个人的结合,而是要考虑双方子女们的意见。然而,一意孤行的爷爷听不进孩子们的劝,直接搬过去二婆婆家住了。

二婆婆虽然结了两次婚,但是只生育了一个女儿,女儿一直是她自己带大的。而且这个女儿似乎复制了她的命运,早些年招了一个上门女婿,结果女婿在外地工地上干活时,从高楼坠落身亡,当时两人生了一个女儿不到2岁。

爷爷搬过去他们家住后,就和三个女人(二婆婆,女儿,孙女)组建了新的家庭。刚开始的时候,老爸他们找爷爷去闹过,想把他接回来。并且有一年多的时间,大家都是处于一个怄气,互相不理睬的态度。即使爷爷和二婆婆来镇上赶集,给叔伯老爸他们兄弟几个送点自家种的菜,极尽讨好的样子,他们也都是对两老心有芥蒂,爱答不理。

老话说:“考验一个人,要三年六个月。”时间一天天过去,叔伯他们看着爷爷的精气神越来越好,头发也染黑了,胡子也刮干净了,衣服也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整个人都有活力了,老爸他们慢慢地放下了戒备,只是背地里叮嘱爷爷:“别被人骗了钱去,自己留点养老钱。”

自从爷爷住到二婆婆家去后,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也会去看望他,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二婆婆一家人把爷爷照顾得很好,对我们也非常的热情。

二婆婆的女儿,老爸让我叫小姑姑。小姑姑自从丈夫意外身亡后,没有再嫁人也没有再招上门女婿,她自己组了一班人马,在镇上做乡村大厨,因为手艺好,哪家有个红白喜事的都爱请她。我们每次去她家,也很开心,因为可以吃上地地道道地家乡口味菜,手艺真的绝了。

一来二往的,大家越发的熟悉,相处起来也越发的自然。村里人都笑说:“不了解内情的还以为你们原本就是一大家人呢。”叔伯他们也从内心里开始接受了二婆婆和小姑姑,他们也渐渐地感悟到:“其实只要爷爷自己觉得过得开心就好。”老年人过日子还得有个伴。

二婆婆经常给爷爷的七个儿子准备一些农家菜或者是鸡蛋,还有过年时自己家杀的土猪肉,都是一式七份,从不偏心。我们这些孙辈去她家拜年,她也很大方,一人给200的红包。后面,只要是给爷爷准备礼物,我们也会给二婆婆和小姑姑还有他们家的妹妹准备一份。

老妈常说:“这日子久了,也看出来了,二妈妈这个人其实挺好的,最起码老爸不用咱操心了,平日里吃穿都是二妈妈给操持着,咱们以后也要给她养老,跟亲妈一样。”老爸虽然心里没有那么舒服,毕竟不是亲妈,但是也默认接受了老妈的这个想法。

二婆婆人很勤快,不是好吃懒做到处打麻将的主,她除了家里的田地种稻种菜不荒废,还经常跟着小姑姑去各家下厨,帮忙切菜配菜,她也经常念叨着:“谁有都不如自己有,尽管老张(我爷爷)条件比我好,但我不能用他的钱,我们互相有个伴就挺好了,我的口粮还是得自己挣。”她为人很硬气,每次我们这些叔伯给她的钱,她都会想着办法的还给我们这些孩子们。

七叔是家里年纪最小的,因为两口子都是教师,生下二胎后没有多少时间带孩子,二婆婆还主动提出去县城给他们带孩子,而且把孩子带得还挺好,七叔给她开工资,她也不要,她老说:“我跟着你们吃好的喝好的,带带孙女有啥,自家人,别太见外了。”

老爸七兄弟,谁家要是有个什么事情,二婆婆也是很有长辈的样子,会和爷爷一起帮着操办,不喧宾夺主也不越俎代庖,很有自己的分寸感,这一点,也让叔伯他们对她表示认可。

此后的很多年,老爸七兄弟和二婆婆一家相处得都挺好,直到爷爷生病后,二婆婆的一个小举动,让七兄弟提高了警惕。

2017年,82岁的爷爷总是住院,一个小感冒都要吊水一个月的样子,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每次住院也都是二婆婆和小姑姑照顾,叔伯爸妈他们也多次去医院探望,提出要替换一下他们,让他们休息一下,但是二婆婆说:“你们现在也都各自有家庭有事情,我一个无事人,身体还好,自己的老伴不照顾,也说不过去。”

只是每次到了要交住院费的时候,二婆婆就会通知大伯,让他叫七兄弟凑钱。有一次,大伯二伯和我爸带着钱去看望爷爷,大伯去交了住院费,并询问了医生近期的花费是多少?找医生打了清单。

大伯他们准备走的时候,一人在爷爷的枕头底下放了一个红包,嘱咐爷爷:“爸,好好休息,不要担心钱的事,把病治好。”

走到电梯口,二伯想起来自己的一袋东西忘记拿了,又折了回去,他刚走到病房门口,就看到二婆婆在拿爷爷枕头底下的红包,并快速地放进了她经常背的那个包里。二伯赶紧退了出去,过了一会儿才重新走进去,他像没看到一样,拿了自己的包,装作若无其事地离开了。然后,二伯把这个事情和大伯他们提了一下,几兄弟在回来的路上开始对二婆婆这个动作起了疑心。

难道是因为爷爷身体不好了,二婆婆开始要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了吗?她“伪装”了这么久的好人形象,就因为这一个小动作,让继母和儿子之间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信任感瞬间坍塌。此后,七兄弟悄悄地商量了,以后只负责给爷爷去交住院费,不再私下给钱了。他们觉得这钱给了就是进了二婆婆的兜里了。

爷爷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在医院和家里两地跑,然而身体仍然是每况愈下,叔伯他们几个人商量后,决定带爷爷到省医院做一次全身的检查,总是在镇医院吊水也不行,咳嗽越发严重了。

七叔和我爸作为代表,带着爷爷到了省人民医院,检查的结果如晴天霹雳惊到了一家人,肺癌晚期,医生说爷爷的时日不多了,希望我们做后人的多陪伴一下他老人家。

从医院回来后,尽管大家瞒着爷爷,说是小感冒,吃点消炎药就好了。但是爷爷似乎自己感觉到了什么,他召集了七个儿子,让叔伯他们把他接回了老家,把放在二婆婆家的东西都带了回来。他应该是觉得落叶归根,不能在二婆婆家去世吧。

因为爷爷家和二婆婆家只隔了一条河,在爷爷生病在家的这段日子里,也是二婆婆陪着他,给他做饭洗衣,擦洗身子,悉心地照顾着他。二婆婆的这番举动,又让叔伯他们觉得她还是很讲情义的,没有抛弃爷爷。七兄弟商量后,决定一个月给二婆婆3500元钱,用来感谢她对爷爷的照顾,每家一个月出500元。

二婆婆嘴上说着不能要这钱,但还是收下了。

3个月后爷爷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开始食不下咽,吃什么吐什么,整天疼得直哼哼,人也一天天消瘦,直到瘦成皮包骨。老爸他们七兄弟开始放下手头的工作,日夜不离地守在爷爷身边,给予他临终关怀。

爷爷在弥留之际,拿出了一张写好的财产分配清单,让七兄弟确认。因为四叔一个人住在乡下,家庭条件稍差,所以他决定将老家的房子给四叔一个人,其余剩下的钱七个兄弟平分(每人约2万),另外留了10万给二婆婆养老。大家看过后,都表示对爷爷的这个分配没有任何意见。

明面上确实不能有啥意见,因为大家都怕刺激到病重的爷爷,想让他安然离世。私下里,二伯撺掇了大伯,想等着爷爷走后,再问一下二婆婆,看一下二婆婆私下里攒钱是什么意思?

因为有着一群孩子的陪伴,爷爷虽然经受病痛的折磨,但也算是平静圆满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老爸七兄弟凑钱,给爷爷办了一场风风光光的葬礼。他们没要二婆婆家的小姑姑出钱,尽管小姑姑表示她也有份,她也想尽一份心,最后小姑姑抢着付了葬礼上所有的鞭炮钱。

爷爷是早上9点出殡的,土葬,11点忙完爷爷的丧礼后,七兄弟和来帮忙的乡邻开始整理一些爷爷留下的东西,二婆婆和小姑姑也在忙前忙后,准备给留下来的客人做饭。(请的厨子只做早餐就收工了。)

乡邻吃完饭陆陆续续离开了,只留下了家里人。二伯怂恿着大伯去问问二婆婆为啥要私下拿红包?没等他们俩开口,二婆婆则先召集了他们七兄弟,说是有事要和大家商量。大家都觉得这就是继母和他们七兄弟的“散伙饭”。

“你们爸爸不在了,如果你们还认我这个妈,以后就多走动,来我家有口热饭吃,如果不认我这个妈了,咱们亲情不在,仁义在,以后各自过好各自的生活,让你老爸在天之灵得以安息。”二婆婆开门见山地说了这样几句话。

老爸七兄弟都默不作声,只是点了点头,大家还沉浸在爷爷去世的悲痛中。只有二伯跃跃欲试,想要追问,话到嘴边,却始终没有开口。

“这是你们爸爸住院以来的各项收费单,我都保存好了,你们都看看。“说着,二婆婆拿出了一大摞整理的整整齐齐地单子,递给了大伯。几兄弟不知道二婆婆这是什么意思,都没表态,只是侧头看了一下。

“这里是你们去看望爸爸给他的钱,还有你们这几个月给我开的“工资”,他住院,我没出一分钱,但是你们给的,我也没用一分钱,现在算一下,都还给你们。我老了,需要用钱的地方不多,有口吃得就行了,但是你们不同,你们养孩子压力大。”听二婆婆这样说,原本还想质问的二伯瞬间低下了头。

“不用,不用,妈,你拿着,你照顾俺爸也辛苦了,这是您应该得的。”大伯率先表了态,其余的叔伯也纷纷表示,这个钱是二婆婆应该拿的。

“我跟了你们爸爸12年,他一直对我很好,你们对我也好。当然,我也一直把你们当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看待,我这个人为人如何,相处的这些年,你们应该也了解了。你们爸爸给我留10万养老钱我很感激,但是我有女儿,这些钱也还给你们几兄弟。”二婆婆拿出了爷爷给她的那张卡。

“妈,别说这些,这些钱您都留着,这些年俺爸一直是你们在照顾,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几兄弟都觉得二婆婆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反倒是他们自己内心的那点小九九显得格局小了点,还不如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大度和明事理。

后面在二婆婆的一再坚持下,她把爷爷给她的那10万块,分给了七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一人1万块,然后自己留了2万养老钱。她总说:“在这农村里,我有手有脚的,自己种菜,这些钱够了。”

也正是因为二婆婆的开明和无私,老爸七兄弟这些年还一直在和二婆婆小姑姑一家走动,大家都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逢年过节的,老爸他们也会给二婆婆送去过节的礼物,也会包红包给她老人家。老爸他们也承诺了,以后会给二婆婆养老送终。

我们这两家的关系,并没有因为爷爷不在了,就疏远了。虽然是爷爷的老年重组家庭,但是二婆婆和小姑姑对我们依然非常亲热。老爸都说:“小姑姑就跟亲妹妹一样。”这样的关系,真是难得!

所以就题主所问:你觉得是半路夫妻靠谱还是子女更靠谱,为什么?

我觉得:人之初,性本善,无论是半路夫妻还是子女,和他们之间关系处好了都靠谱,关键是自己要靠谱,主要是自己的人品要过硬,付出要真心。对待另一半,是否坦诚相待?对待双方的子女,是否一视同仁?只有在婚姻存续期间,用心维护好了和爱人子女间的关系,多付出,少计较回报,就不用担心晚年养老问题,毕竟人心都是肉做的,凡事都是将心比心。你如何待人,别人也就如何待你。所谓“种善因,才得善果”嘛!

“百善孝为先。”老年人再婚牵扯的问题很多,只有双方子女认可,彼此尊重的婚姻才能走得更远更顺利。作为子女,要体谅父母老了的难处,老人最需要的除了安身的家和养老的钱,更需要的是陪伴。而子女们忙于工作,不能长久地陪在老人身边,所以老人内心是渴望有一个能够日夜陪伴在侧的老伴的。“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作为子女,要支持父母再婚,这也是孝心的一种体现。但在择偶问题上,可以适当地给父母把把关。而且要正确看待父母的再婚,对于父母的另一半,要心存感恩,毕竟在你不在父母身边时,一直是他们在帮忙照顾你的父母。

重组婚姻的老人,对待双方子女,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对某一方不闻不问。如果你投入到新的家庭,对自己原来的子女不理不睬,到老了时,想要得到自己子女的照顾,在道德法律的施压下,孩子们会接受,但是内心肯定是有不悦的情绪的。只有平日维护好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做到公平公正,孩子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和尽孝。

无论是夫妻关系,还是子女关系,都是要用心维护,真诚相待的。任何关系,双向的奔赴才有意义。与其豪赌别人是否靠谱,不如先做好自己。

生而为人,如果想要自己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主要还是自己要靠谱。想不劳而获或者坐享其成,玩弄生活的人,终会被生活所误。一个人,越计较,失去得越多;越无私,得到的回报也越多。靠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你觉得是半路夫妻靠谱还是子女更靠谱?为什么?

夫妻儿孙是家庭组成🈵

半路夫妻,子女,都靠谱,离了谁都不理想,有夫妻,有子女,还有孙孙,这才是圆满家庭。

儿女是长远利益,百年大计,养儿防老,已被历史证明。

教的组成,就是孝文,历朝历代,都把孝看的特别贵重,都在给孝注入正能量。

国家对老年人特别关心,月月发放养老金,养老院解决了五保老人的口福,𨚫解决不了无儿无女的心穷。

落叶归根,当你老了,病了,儿女守在你身傍,处处献亲;当你离世,披麻戴孝,把你送到坟营;逄年过节,祭奠不忘,让你的血缘,姓,源远流长。

半路夫妻是当前利益,一旦合婚,就互利共赢,立马见真。

现在,儿女都在外打工,难能孝敬爹娘,寡妇鳏夫就得惨受孤零。

男人是火,女人是水,男人是阳,女人是阴,活人就得水火相济,阴阳平衡。

你看那个安字,造得多么英明,男人要平安幸福,家里就得有个女人;女人要幸福平安,就得男人沟通。

可惜当今,世人把钱看的比命重,钱垒成高高的山,把寡鳏婚姻阻挡,移山的愚公也无能,只有国家才能铲平。

感觉国家在行动,有望,有望。

你觉得是半路夫妻靠谱还是子女更靠谱?为什么?

答:相对当然是子女更靠谱。

原因:夫妻在一起才是夫妻,不在一起就不是夫妻了。

2019年中国平均首婚的离婚率是百分之三十七,中国半路夫妻的分手率是百分之八十。

可见,如果一个人把希望寄托于百分之二十的份额上,那就还不如去打麻将,四个人打至少还有百分之二十五赢的希望。

子女就不同了,因为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是没办法改变的。

而且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还有着一层法律保障,即父母有抚养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可见相对来说,子女比半路夫妻更靠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