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号浇小麦晚吗?
4月16号浇小麦晚吗?
友友都不能多描述几句,起码说是哪个地区。再有,是年后4月16号刚浇第一水?年前浇未浇冻水?年后雨水情况,如今墒情等。有许多因素考虑,即使是年后第一水,如果墒情,苗情杠杠滴!甭说4月16号浇水晚不晚,(如果不追肥)到5月16号浇不浇都无所谓!
不是我话稠抬杠吆!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种庄稼多少有些体验。主要友没说哪里的小麦,和一些情况。通常的说,4月16号浇小麦(年后第一水),是不算早了。按我们河北说吧,起身期是3月20日~25日,是浇水的时机。无论年前浇未浇冻水,或苗情、墒情等,现在都需要浇水,因为结合浇水还得追肥呢!
4月16号,这是啥概念啊?小麦已进入拔节、抽穗扬花期了,还问什么晚不晚!再晚就误事了,此期,即不追肥浇水,还能达到小麦高产么?带麦秸亩产也难超1000斤。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不浇水不追肥也可以亩产1000斤以上。这主要取决于前期工作管理情况。比如:施用的是缓/控释基肥,整地造墒好,播种应时,苗齐苗壮,群体结构合理,年前如期浇过冻水,年后春季先雪后雨,土壤水分保持在70%以上的。你还浇哪门子水啊!不浇水不追肥,只管除草防治病虫害,喷施2次磷酸二氢钾,加上风调雨顺,不倒伏、不贪青旺长,到麦天亩产1200斤都挡不住的!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4月16号浇小麦晚吗?
浇水是小麦起身以后十分重要的农事,正如农谚所说“有收无收在于水”,但是对于小麦浇水的时机,应当综合考虑田间小麦的生长情况,土壤的干旱情况来进行,不同的生育周期,不同的土壤环境,应当选择与之对应的浇水时间、浇水量,那么通过时间来考虑小麦浇水的时机,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因此建议题主先到田里看一看,再决定浇水的时间,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麦中期管理技术:诊断苗情、分类管理。
一、诊断苗情、分类管理1、弱苗适宜早浇水,不同原因可区别对待
弱苗指的是叶片个头小、数量少、叶色淡、生长发育慢、群体较小的麦苗,此类弱苗的形成跟冬前的粗狂管理有关。
在土壤肥力较差的地段播种小麦,或者播种的过程中未施肥和施肥数量少时,春季小麦返青后就会表现出生长较弱的情况,此类情况的弱苗浇水的时间宜早不宜晚,在浇水的过程中还要早用肥料,促进弱苗尽快的生长发育。
对于冬前施肥充足,当下土壤并不干旱,但是因播种过晚而引起的小龄苗,浇水和施肥的时间,可以适当的推迟到小麦起身后,需要注意的是,浇水的时间不能推迟的太久,否则会影响后期的产量。
对于播种早、冬前生长较旺,但是返青后出现叶片发黄、或者部分麦苗生长较弱的麦田土壤不干旱的情况下,浇水的时间可以推迟到起身后,需要注意的是,若前期播种量较大,麦苗的数量较多,应当进行适当的疏苗后,在进行施肥、浇水。
2、旺苗适宜晚浇水,控制浇水
旺苗指的是生长迅速、群体较大、根系弱的麦苗,此类麦苗在冬前就已经表现出,生长十分旺盛的情况,返青后虽然看上去长势良好,但是田间植株密集、通风和透光性较差,小麦的根系弱,不利于后期产量的提高,因此浇水和施肥的时间,适宜推迟到拔节后第2节长度固定时进行,对于旺长十分严重的麦苗,还可喷施矮壮素来进行控旺。
3、壮苗浇水,不能过早,不能过晚
壮苗的颜色青绿、叶子大而不批,次生根的数量较多,属于较为理想的麦苗状态,对于此类麦苗浇水、施肥的时间适宜推迟到起身时进行,需要注意的是推迟的时间,同样不能太晚,一般在小花分化期时或者之前应当完成,否则容易出现小麦贪青、晚熟的情况。
二、小麦中后期浇水和施肥同样重要小麦起身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逐渐转入生殖生长期,对于水分和肥料的需求,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仍然需要结合田间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
1、孕穗期浇水与施肥
孕穗期是小麦穗粒数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小麦对于水分的需求达到临界点,对水分的反应较为敏感,因此需要再进行一次浇水和施肥,不过对于生长较旺的麦苗,可以适当的推迟浇水。
2、扬花期浇水与施肥
小麦从抽穗到子粒成熟,对水分的需求仍然很大,浇水有利于小麦的开花、授粉受精,也能促进子粒的形成、增加穗粒数和提高干粒重,因此一般在小麦开花后5-20天内,应当根据田间麦苗的生长情况,再酌情进行一次浇水,尤其是灌浆期遇到气温较高、田间干旱的情况时,要及时的进行浇水,避免出现小麦早熟的情况。
关于4月16号浇小麦晚不晚的问题,我能解答的就这么多了,建议题主根据田间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小麦浇水的时间。
4月16号浇小麦晚吗?
你好,我是卫农,很高兴回答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
不知题主为什么要强调这个4月16号的具体日子?由于各地的气温、雨水、土壤墒情,以及小麦长势都不一样,因此无法说晚还是不晚。以我们这里为例来说,小麦已经进入起身拔节期,是小麦对水分需求比较多时期。
但是,最近几天西北大部分地区都下了雨,而且今年雨水相对来说比较充足,所以今年可以不用浇返青水。春雨贵如油,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来说,更是难能可贵,就目前墒情来看,4月16号我们这里不用浇水。当然对于其它地方,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了。如果是比较干旱少雨的地方,有灌溉条件的话,还是应该浇水的。因为这个时间正是小麦孕穗期,需要的水分比较多。
4月16号给小麦浇水算不算晚?在我们这里来说已经算比较晚的了。因为这个时间,如果土壤墒情好,小麦长势也比较好的话,就不能再浇水了。防止后期出现贪青晚熟,影响小麦按时成熟,或者因过于旺盛造成倒伏现象。但是如果天气干旱少雨,土壤墒情比较差,小麦生长比较慢的话,还是可以浇水的,有利于小麦孕穗增加产量。
对于气温比较低,小麦起身比较迟的地方,或者那些干旱少雨的地方,4月16号浇水应该不算晚。这个时间浇水,有利于促使小麦起身拔节,尤其有利于后边的小麦扬花灌浆提高产量。所以在4月16号前后,对比较干旱的麦田是可以进行浇水的。也可以叶面噴施磷酸二氢钾,以及喷洒农药,防止小麦发生红蜘蛛、芽虫还有赤霉病等病虫害,确保丰产丰收。
总之,各地气温高低不一样,雨水多少不同,土壤墒情,以及小麦长势都有很大的差别,不能统一说什么时间浇水,或者施肥晚不晚的,只能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看。
以上是卫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文字原创,图片来之网络。
4月16号浇小麦晚吗?
4月16号浇小麦,晚与不晚要看在哪个地区,我是华北平原保定这边的,就依我们这为例,4月16号因该要浇第3次水了。第一次浇水因该是在3月16号左右,因为第一次浇水农民大部分都有施肥的习惯,那时候小麦苗还矮,撒的粘在叶子上的化肥会被淹没麦苗的水溶化,不容易烧坏叶子。
农民有句俗语;头水晚,二水赶。意思就是说第一次浇水尽量晚一些,第二次浇水和头一次不易间隔时间太长。
小麦浇水也是要看它的生长期的 ,比如小麦灌粒时一定不要缺水。到后期浇水还要注意看看天气预报,不要在刮风的天气浇麦子,并且要尽量在浇水后的两三个小时不要赶上刮风。因为那样很容易倒伏減产。等小麦灌满面以后,离收割不太远的时候是不适合浇水的这样容易造成死苗影响产量。
种小麦浇水也是个技术活,这也是祖辈农民的经验,我们因该好好的掌握它。
4月16号浇小麦晚吗?
今天是3月25号,小麦刚刚进入了返青期,特别对于北方地区小麦已经开始起身,目前浇返青水正利于小麦的生长。但是今两天我国北方地区绝大部分有雨水的天气,而且雨水相对来说比较充足,所以今年不用浇饭清水了,春雨贵如油,老天给农民浇了地了。
距离4月16号还有20天的时间就目前的墒情方面来看是不用再浇水的,当然这需要根据各个地方的雨水量的多少,如果西北地区比较干旱区域,而且降水比较稀少的话,有条件是必须浇水的,因为这个时间正是小麦孕穗期。在小麦孕穗期好多农民还在追肥,其实这段时间在追肥效果也不是特别的太大,最好喷洒一些叶面肥更利于小麦孕穗的营养吸收。
其实小麦孕穗期是需要水分最厉害的时候,也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营养足够的水分才能够保障小麦丰收高产。毕竟春季雨水有的地方比较少而且干旱现象非常的严重,尤其是清明节前后,春风造成地面水分蒸发非常的快。毕竟空气流动形成了风,空气流动能够加速水分的流失,这是水分尽快蒸发的一个条件。
对于4月16号对小麦浇水不算晚,如果这一段时间苗情比较好的话一定不要浇水,防止后期因为风力比较大,长得比较旺盛会造成倒伏的现象。但到4月16号前后,如果天气比较干旱,小麦生长比较慢的话,一定要浇大水,最好实行漫灌,利于小麦的孕穗,能够增加产量。
在4月16号小麦比较干旱的情况多浇水的话,对于小麦的增产是非常好的,特别小麦到了扬花期不缺水分更利于小麦的灌浆,如果天气非常的晴朗,小麦的涨势非常的好,所以一些农民在4月16号前后看到小麦田比较干旱的时候尽量多缴一些水。在这期间要伴随着一品三防技术,防止小麦发生一些病虫害,特别是红蜘蛛、芽虫还有赤霉病的发生。
4月16号浇小麦晚吗?
现在已经是3月25号了,对于题主说的给小麦浇水到4月16号晚吗?应该根据本地区域的气候条件,小麦的长势来做出相对应的调整比较好。
如果说在3月中下旬的时候给小麦浇了一遍返青水的话,并且清明节的时候也有下雨的习惯,所以可以选择在4月16号的时候不给小麦浇水比较好。小麦在4月中旬的时候正好进入了抽穗期,这段时间也是小麦需要吸收更多的水肥的时候。但是在这段时间却是刮风比较多的是,小麦的浇水施肥也要先看天气预报,然后再合理的安排是否给小麦浇水施肥。
跟大家谈谈我们豫东地区今年小麦是否会在4月16号的时候浇水的问题吧!今年我的小麦是在3月15号的时候浇的,也是在20好的时候给小麦进行了一次中耕划锄,这样就能够起到保熵的作用。在今天和明天我们这里都有下雨,并且雨量比较大,这样就能够充分的满足小麦的生长发育需要。于此同时在4月上旬的时候再配合小麦的“一喷三防”喷施一遍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来提高小麦的抗旱抗病害能力。给小麦浇水最好能够选择在没有风的时候浇水比较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