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操历来被称为“奸雄”,但也有人认为他是“英雄”,大家以为呢?

我最近在写作历史纪实小说《悠悠子衿女儿情--一代才女蔡文姬》和《史上男女那点事儿--三国篇》,为此查阅了大量的三国时期的历史资料。

通过这些资料,我分析认为,曹操应该是一个英雄人物,不应被称作奸雄。

理由就是汉室已经名存实亡啦,曹魏集团是凭借自己的东征西讨打下来的霸业,并不是篡夺汉家的江山;英雄不是圣人,尽管曹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但不能就此否认其英雄而把他作为奸雄。

01

汉室已亡

《亮剑》里孔捷用李云龙的歪理给楚云飞上了一课:同样一批物资被鬼子抢走啦,就该报战损;再抢回来,就是战利品,上报缴获。同一批物资经过鬼子一倒手,性质就变啦,就是两本账啦。

我觉得这个事是有道理的。

汉家王朝经过董卓、李傕郭祀这么一折腾,已经名存实亡啦。

地方各诸侯也是这么认为的,都在抢地盘,他们都认为这已经不是汉家的啦,谁抢到就是谁的啦。

理由有几点:

其一,你汉家封个啥官爵已经没多少意义啦,你没有地盘给人家啊。没有实力,任命了也没人买你的账。

其二,地方诸侯占据了一州一郡,就自己任命官员,虽然给朝廷上个表啥的,不管你认可不认可,都没有作用。

像刘皇叔,拜镇东将军、豫州牧,最后还是憋屈在荆州刘表那里替他看守新野小县城;关羽一直引以为傲的汉寿亭侯,也没有发一吊钱的俸禄,只得跟着刘大哥四处讨饭吃。

哪里还有一点老刘家的一亩三分地哦。

既然如此,谁抢到是谁的,哪里来的篡夺汉家的江山哪?

要说篡夺,也是曹操篡夺人家袁绍家的。

蜀汉、孙吴都一样,谁占了算谁的。

一直以刘皇叔自居,要匡扶汉室的刘备,也承认借荆州是借的东吴孙权的。

不管刘备最后是否承兑了诺言,但答应人家的是:取了益州就还荆州;到期不还,还再找借口说取了凉州再还。

既然是老刘家的,你理直气壮的说:是我们老刘家的,包括你们江东那一片也得给我们。

这多好啊,还承认借荆州干嘛,这事刘备做的不好。

02

英雄不是圣人

关羽是英雄吧,但刚愎自用,目中无人,最终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无名小辈杀害;

吕布也算英雄吧,出尔反尔,反复无常,最后也被活擒被诛杀;

刘备也是英雄吧,尽管不少人一直为他的仁德辩护,但仍有许多人认为他就是假仁假义;

曹操能够平定北方,稳定了北方的社会秩序,发展了经济,但毕竟留下了许多让后世诟病的事。

比如杀吕伯奢一家,屠城,盗墓,好人妻等等,抛开历史真相不说,也抛开历史局势不说,这毕竟不是圣人所为。

但这些事与曹操在历史上所做出的成就而言,还是次要的,其成就是主要的。

在社会动乱的时代,需要的是英雄而不是圣人。曹操称不上圣人,但起码也算一个英雄吧。

至于老刘家那档子事,有没有曹操都是一回事。在别的问题中也讨论过啦,没有曹操的话,汉家朝廷可能结束的更快,这里就不多说啦。

曹操不该是汉贼,也不该是奸雄,起码是个英雄。

三国曹操历来被称为“奸雄”,但也有人认为他是“英雄”,大家以为呢?

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是一个奸雄吗?如何评价他呢?

(原创)

一,曹操不是奸雄,而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家!

曹操之所以被人误以为是奸雄,是因为曹操在军事上的谋略,太超乎常人的想象!

曹操在与马超、韩遂等作战的时候,战争处于胶着状态,马超提出割地求和。曹操表面同意马超的建议,却不忘暗箱操作。

曹操趁此机会,约见韩遂,与韩遂谈些与军事无关的话题,让韩遂很轻松,两人欢快大笑。这让马超奇怪,作战双方将领在作战前沿如此痛快畅谈,会谈些什么呢?

马超于是向韩遂打听!

韩遂很轻松地说,都谈些日常生活中愉快的事情。

马超说,战争这么紧张,你们不谈战争有关的事情,却谈些日常生活中愉快的事情,谁信呢?

马超对韩遂有了想法!

接着,曹操又给韩遂写信,故意将其中重要的地方涂改了,而且,信封还不封口,送信的时候,故意让马超知道。

马超去见韩遂,要求韩遂把曹操的信交给他看看。韩遂心中坦荡,就把曹操的信交给马超看。

马超看后说:“为什么将重要的地方涂改了呢?”

韩遂说:“信送过来就是这样!”

马超说:“曹操是极细心的人,绝对不会将涂改了的信送过来!”

之后,马超与韩遂闹翻了!

曹操成功离间马超与韩遂后,趁机进军,打败了马超!

曹操与张鲁作战的时候,张鲁派他的弟弟张卫依山构筑十里防卫工事,曹操无法攻破张卫的防线,于是曹操撤军。

张卫以为曹操撤军了,就放松了警戒。曹操于是突然发起进攻,终于打败了张鲁!

从这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曹操在军事上的谋略!

二,曹操不是奸雄,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

曹操之所以被人们误以为奸雄,就是因为曹操作为政治家,其政治谋略,太超乎常人想象!

曹操有政治家敏锐的政治嗅觉。

迎天子都许昌,就表现了曹操的敏锐政治嗅觉。

当时敢把天子接到自己身边的人,只有曹操与袁绍两个人。

当时袁绍身边的谋臣,也建议袁绍把天子接到自己身边,但是袁绍犹豫不决,被曹操抢了先。之后曹操“奉主上以从民望”,让袁绍嫉妒!

曹操有政治家包举天下的胸怀!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是这种胸怀的袒露!

曹操统一北方后,就向南方进军,企图统一全国,可惜败于赤壁之战,统一天下的理想也止步与赤壁!

三,曹操不是奸雄,但是曹操却没有迈出最关键的一步!

曹操想称帝,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从加封魏公,到加封魏王,但是就是不敢加封“魏帝”。

如果曹操再勇敢一点,临到门了,猛踢一脚,把自己送上魏帝的顶峰,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就会改写!

当时,曹操不是没有这个实力。

当时曹操“奉主上,以从民望”,占尽天时。

当时天下有十三个州,曹操占据九个州,占有地利!

当时曹操身边战将如云,谋臣如云,人才济济,而且君臣同心,占有人和!

如果曹操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条件,再临门一脚,就一定会把自己送上魏帝的宝座!可惜,曹操缺少临门一脚的勇气!

三野老人讲三国,不管您满意与否,都盼望您阅读后写两句您想说的话!

三国曹操历来被称为“奸雄”,但也有人认为他是“英雄”,大家以为呢?

你觉得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呢?

不用质疑曹操肯定是英雄,其理由是他能把一个摇摆不定,战乱纷争的东汉末年的烂摊子慢慢收拾起来,成功的平定北方大片土地,有组织的屯田安民,并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按比例分配的原则,从上到下有管理条例,最少老百姓的生活有了保障,我国解放后也是执行的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这证明曹操还是治国有方的,在部队行军时士兵若损坏老百姓的庄稼那重则杀头,轻则几十军棍,一个心里装着百姓的人,忧国忧民的人,不是整天想着当皇帝梦的人应该称之为英雄。

曹操走正道,维护中央政权,在汉献帝麾下称臣,每提拔人才都得上表报朝庭批准,例如关羽的寿亭侯之类都是朝庭封的,才算正统。关羽后来也没接受刘备什么封赏,以当时曹操的能力,手握重兵,要废掉献帝自己做皇帝那就是举手之劳,但曹操没有这么做,这证明曹操做人还是有道德底线的,绝不是刘备,孙权之类。

曹操非但不是奸雄,而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英雄也!

三国曹操历来被称为“奸雄”,但也有人认为他是“英雄”,大家以为呢?

谢谢你的邀请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东汉未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他是三国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一直是在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人物,曹操生于东汉未年,民不聊生。曹操作为一个想要在乱世中生存并有所作为的人,就要时刻警惕着自己的敌人。

在他的仕途中,他也是想做个好官的。本来他就放弃了做官的道路,可是朝廷多次召唤他,这又重新点燃了曹操的野心。

骂曹有两个原因的:其中之一就是汝南勋曾经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也曾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不教天下负我。

第二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周喻评论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当时曹操也知道周喻这样贬低他,可他却自己写道:他没有窃取汉朝的江山。可他实际上却上朝配剑,把皇帝当傀儡。

当董卓叛乱倒行逆施。他非常痛恨董卓,所以他表面上与董卓合作。背后却倡仪天下群雄而伐之。从此以后他就走向了政治上的风口浪尖上。

曹操在发展自己的势力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强大势力,在三国鼎立和各种政治势力的厮杀中,曹操所表现出的气魄、胆识和谋略也的确让人佩服!

其实他的确也做了很多救济天下苍生的事情,他改革了东汉许多恶政,曹操是一个相当有才华的军事家,政府家,文学家。

在他当政时期,他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稳定,发展督促开荒,提倡节俭,推行法治。

不过曹操的确生性残暴,为了替他父亲报仇,不顾全城百姓之苦进行屠城,无数无辜的百姓遭到残杀,为了父仇将袁绍的八万降卒活埋,他的这些作为都让后人诟病。

如果说曹操是一个“奸雄”,则正是他的“奸诈”造就了他的霸业资本与成功!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国曹操历来被称为“奸雄”,但也有人认为他是“英雄”,大家以为呢?

历史~戏剧说明曹操是奸雄,疑心多暗鬼,误杀忠臣。鬼记多端,曹操勇谋成事!但好景不長。

人!应是忠诚本份,做一个踏实的漢子,诚实为本的合格人材!。

三国曹操历来被称为“奸雄”,但也有人认为他是“英雄”,大家以为呢?

曹阿瞒:就是是个奸雄,协天子以令诸侯,把汉献帝当人质后来赶走天子死于非命,对待群臣阴阳两面奸炸无比,疑心特大他和大耳贼,杀懂不成夜逃老乡以杀猪待之,听有磨刀声疑心顿起满门杀光,吃喝玩乐,奸淫部下军人妻子,白们楼吊死吕布,连貂禅他都动歪心思,为了大小娇和周喻打的不可开交,这样领导也能是英雄吗,他的观沧海看上去像是首了不到起的大作其实,也体现出他野心大的没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