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日本为何在攻打中国后又有胆量发起太平洋战争?

如果昭和天皇裕仁问内阁总理大臣:我们不去招惹美国,专心侵华可不可以?东条英机的回答一定是“陛下,臣妾做不到啊”!没有办法,日美谈判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尽管日本并不想挑战太平洋彼岸的大国,也确实对日美之间可能爆发的战争底气不足,但是必须铤而走险,因为美国开出了一个让日本无法接受的条件:从中国撤兵。

1941年8月12日,美英首脑签署《大西洋宪章》,其中有警告日本的条文:继续向南扩张,就有跟美英爆发全面战争的危险。

丘吉尔其实对美国人的判断应该是准确的:美国高层认为,就算日本人南下太平洋,也只敢对英、法、荷等国家的殖民地下手,还没有胆量挑战美国的军事与工业实力,正是这样的自信,让他们在对日谈判中有非常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极大地挫伤了日本人包括军部和天皇的自尊心。而日本人不得不进行日美谈判的心理更加矛盾,既要攫取太平洋上的经济利益,又要避免在太平洋上与美国交战,但日本人逐渐感觉到,美国人似乎在利用谈判拖延时间以备战,特别是在中国问题上,明显倾向支持蒋介石抗日。

就在谈判进程中,罗斯福总统批准了一系列援助中国的计划,并且谈判条款中坚持日本必须从中国撤军、尊重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原则----罗斯福自己都清楚,这一条日本人肯定不会答应。明知对方不答应还谈个毛呢?只能说,美国对日本的扩张已经有所警惕了,在故意压迫之。用脚趾头都可以想明白,日寇用几十万伤亡和巨额军费侵占的中国领土,现在叫他们把到嘴的肉吐出来,是一件完全没有可能的事情,东条英机坦白直言:绝不能答应再回到九一八事变前的“小日本”。

美国国务卿赫尔也在私人谈话中透露到:“鉴于日美两国的政策背道而驰,日美谈判从开始的那天起,圆满达成协议连百分之一的希望都没有。”

正是在这旷日持久的谈判中,日本人越来越不耐烦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日本已然拖不起了。第一,日本通过20多年的努力,好不容易储存了600万吨石油,先不说进行大规模的陆海军进攻作战,仅日军维持待命状态每天就需要消耗12000吨,后勤部门测算,一旦爆发太平洋战争,日本的石油储备半年都顶不住;第二,重庆政权坚不屈服,是因为仍然保有滇越铁路、滇缅公路等接受外援的通道,日本军队必须予以封闭;第三,日本人之前用美元购买的15000吨锡、锰和橡胶等战略物资,有被越南和东南亚国家停止供货的风险,那还在中国打个什么仗。

1941年9月,日本内阁对美国提出了新的谈判条件:封闭滇缅公路、不得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援助蒋政权、恢复通商供应日本生存所必需的物资,美国人的回答是“呸”;近卫内阁无奈,向军方提出了是否可以答应美国条件从中国撤军?遭到了以陆军大臣东条为首的强硬派严辞拒绝,近卫内阁由此倒台;出于内阁应当能够控制陆军的考虑,裕仁再三犹豫后,敕令东条英机组阁并兼任陆相,东条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批准陆军进入法属印度支那(越南等国),切断了滇越铁路。

美国立即宣布对日制裁,包括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和石油禁运,同时成立远东军区,麦克阿瑟中将被任命为司令官。

(东条英机和汪精卫)

这是勒住小日本脖子的法案,日本将由此彻底丧失战略物资的进口能力,几百万军队将成为做“无米之炊”的东洋媳妇,它面临三个选项:接受条件、坐以待毙、铤而走险。以日本人那个年代的疯狂,指定选择第三条道路,经过军政两界的磋商,达成一致意见及决策:“为了确保自存自卫,在不惜对美一战的决心之下,大致以十月下旬为目标,完成战争准备”,日本朝野下决心用战争来摆脱美国人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绳索,这个国家已经疯狂了。

能打过美国吗?日本人其实没有疯狂到失去理智,包括山本五十六在内的海军将领也了然战略目标,即不求全面战胜美国这个庞然大物,而是以突然袭击的方式给美国太平洋舰队以毁灭性打击,使其两年之内无法妨碍日本在太平洋的军事展开,如此,获取相当战略资源后的日本将有实力以战促和,迫使美国承认日本的现有势力范围。

小编曾经在悟空问答看见过一个军事问题:“为什么日本袭击珍珠港后不去趁势进攻美国本土呢?” ---- 这哥们比日本人还疯狂,他们连想都没敢想过。

(罗斯福总统)

1941年11月5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了对美国摊牌的最后条件:一,必须坚持在中国驻扎侵略军;二、维持日本在东南亚的权益。为了给美国施压,日本政府众议院同时发表了一个最后通牒式的声明,被全文登在美国报纸上。美国人气乐了,回敬了一个“赫尔照会”,再次重申了撤军的基本原则。

没能吓唬住美国的日军大本营和内阁联席会议认为:“没有讨论的余地,唯有开战而已”,日美谈判就此走向破裂。这不是什么日本人有没有胆量,我们可以理解为,作为“苦主”,日本人有七成是被逼出来的,地主家实在没有余粮了。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麦克阿瑟战后与裕仁合影)

二战中的日本为何在攻打中国后又有胆量发起太平洋战争?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胆量?小日本那也是喝了两口老烧,壮了壮苦胆干的,不弄这一下,他就得去死。因为老天爷已经给他在房梁上栓了根绳子,还贴心的打了个死结,就等着日本人那条小脖子了。

对于这种结果,日本人已经习以为常了,不外乎就是再赌一次国运而已,这又不是第一次了,无所谓的。

但日本人忘记了,久赌必输的道理。

接下来咱把这事,给大家伙唠叨唠叨。

咋说呢?日本人敢于侵华,那是看准了咱的虚弱,几千年来,这是第一次,也许是唯一次的虚弱。

日本人感觉自己再等下去,不会在有这么好的机会了,按照咱老古人的话,天与之财,不取不吉。

毕竟那个时候的我们,连尊严都没有,为了活下去可以卖出能卖出去的一切。

但这是一次投机,因为再虚弱的中国,他也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底蕴,瘦死的骆驼依旧比马大,单凭一个日本是吃不下中国的。

凭他那几块破岛子吗?有多少石油?有多少钢铁?还是有多少煤炭?没有都没有。

但在这个时候,日本找到了一个给他们送温暖的国家——美国。

只要你掏的起小钱钱,他们什么都可以卖给你。

于是我们就看到二战中的一幕,日本人出人出钱侵吞华夏,美国人在后边收钱。

原本这个结构是很平衡的,但小日本太高估自己了,三个月就想灭亡中国。

结果那一次战役都在三个月以上,最终在三次长沙会战,小日本踢到了铁板上了,真真的打不动了。

吞不下去,还不想吐出来,这就尴尬了。而日本和美国的交易开始走向了谈判。

美国人收紧了口袋,这不仅仅是日本掏不起小钱钱的问题,更加重要的是,美国人要下场摘果子了,如同一战那样,他可不想面对一群崛起的国家,让自己以后的日子不好过。

这个世界,只要两个强国就够了,这两个强国都是站在老强国的尸体上崛起的,一个是德国废墟中崛起的苏联,另一个是英国瘫软身体上的美国。

这里可没有日本人什么事。

所以最终日美谈判被逼近了一条没有路的胡同里头:“你从中国撤兵!”

什么?这个条件日本人无法接受,他们好不容易从小日本变成了一个所谓的大日本帝国,他们不再愿意回到过去,回到那个只有几个岛子的小日本,他们想变大,这是他们几千年来一直做梦的事。

现在让他们提前从梦里醒来:“这不可能!”

没有了石油,没有钢铁,日本人手里就只剩下手里的枪,买不到东西,那么只能去当小偷,当强盗。

当小偷的感觉很不好,因为就算是他们把所有的下水道的井口都偷了去,也炼不出几斤钢材来。

所以只能去抢,中国是地大物博,但有些东西咱家里也没有,而且日本人也打不动中国了。

那么日本人就只剩下东南亚这嘎达了,因为之前他们花钱买到的东西都是这些地方提供出来了,那是英国人和美国人的殖民地。

当然美国人也知道日本人被逼急了,或许要干点让他们无法接受的事。

所以美国人和英国人一块签署了所谓的《大西洋宪章》,一再警告日本不能向南。

但几句警告,显然也不能阻止日本人那颗要爆掉的野心。

当然美国人对自己的实力还是有一份子自信,在他们看来日本就算是南下,也不会对他们的殖民地下手,也许只会出现一些个磕磕碰碰而已。

因为美国的工业实力和他们的军事实力,这不仅仅是一种威慑,同样是一种无比的自信。

这也是为什么,在之前的很长时间日美谈判中,美国人总是拿鼻孔看着日本人。

当然日本人个子本来就不高,再加上美国人对他们心里上的藐视,所以在精神上美国人也没有感觉出日本人有多高。

好吧,在谈判中基本上双方都是在各说各话,就跟拉皮条的和卖糖葫芦的,虽然都蹲在一条街上,但压根就不是一条线的人,一条线上的事一样。

其实对于日美谈判,当时美国的国务卿就说过,从谈判的第一天起,能够达成协议的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这种结果让本来就心胸狭隘的日本人,感觉自己受到了羞辱,毕竟在他们看来自己好不容易从小日本变成了大日本,这种自信心和自尊的挫伤,让日本人那种憋屈的自卑,爆发了出来。

记住一个总是微笑,不适时宜的来个九十度弯腰的人,很多东西都是埋在心里头的,这种打心眼里头的遗传性自卑,一旦爆发,那就和疯子没有多大区别了。

所以在日本人这里看来,美国人在胡搅蛮缠的同时,他们在加紧的备战,备战的目标显然是他们。

因为通过美国人开始加大对中国人的援助就能看出来,要知道之前日本人想要买钢铁,甚至武器这都不是个事,中国人能买到的也就是一些药品而已,武器就别想了,就算是有,那也是一丢丢而已。

而如今,武器都已经成了常见的援助物资。

而且在日本向美国提出,关闭这些物资通道,美国人给出的答案是:“呸!”浓痰都糊脸上了。

这还谈个毛线啊!日本所有人的想法是一致的,他们不再想回到那个被叫做小日本的时候。

毕竟他们在中国人的土地上,丢了几十万人的性命,还有自鸦片战争以来从中国人身上摄取的钱,营养,现在全要赔进去了。

日本人就像输红眼的赌徒,他不甘心自己辛苦所得,就这么没了,所以他要像以往一样,将自己的命,自己的国运押上,赌一把大的。

历史上日本人好几次都是这么干的,还赢了。

最终形成了日本第一次试探,日本人攻入了越南这些个国家,意图切断滇越铁路线。

那么不用想了,接下来就是美国人的制裁,当然不会是飞机大炮,而是各种禁运,进一步的收缩了他们的口袋。

为了起到咋呼性的效果,麦克阿瑟蹲在菲律宾做了远东司令官。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前脚偷袭了珍珠港,几个小时之后就摸到了菲律宾要弄麦克阿瑟,一个是因为这地是太平洋上的枢纽,另一个是因为这地算是美国人在太平洋上的一个基地,而且是最大的那个!

瞧,动了美国人的蛋糕,美国人就跳脚了,日本人感觉到了美国人那支杵在脑门上的枪口,有着撞针被拉动的声音。

要么去死,要么接受美国人的条件。

结果就是日本人疯了,而且是集体疯了,他们准备去挑衅一下美国人,去拔美国人的胡须,去摸美国人的老虎屁股。

结果在四年之后,日本人收到了美国人的贺礼,两个盛开的蘑菇弹,据说那玩意放出的烟花足足有一万两千多米高,还带闪光效果,自带拆房属性。

日本人哭了,这礼物老鼻子贵了!别说姥姥了,奶奶都跟着笑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二战中的日本为何在攻打中国后又有胆量发起太平洋战争?

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日本当时的思维是:我打不赢美国,但却可以先发制人,后面的事情再说。1931年,日本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夺取了中国东北地区。1937年7月7日,日本展开全面侵华战争。随后日本军国主义达到了巅峰,认为自己可以打下全世界。当时日本和美英的冲突已经加剧,1941年美国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和经济制裁。美国的这一举措彻底惹怒了日本,其实日本也早看不惯美国,索性就对美开战吧。

对于向美国开战是疯狂的行为,然而日本整个国家都已经陷入了疯狂之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丧失了理智,日本海军将领山本五十六就是反对向美开战的人士。无奈上级都下命令了,还是得无条件执行任务。山本五十六与其它日军海军将领不同,他主战并且擅长使用海军航空兵作战。在山本的想法中,以海军航空兵为核心力量,偷袭美国海军重要基地珍珠港,将其海军力量彻底毁灭,从而赢得战争先机。日本当局对偷袭珍珠港计划大加赞赏,心中窃喜:既然美国封锁我,那我就把你海军主要力量摧毁,看你拿啥来对付我?

偷袭计划有了,执行任务的海军航空兵也在反复演练,现在只差天时了。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了偷袭,从此太平洋战争爆发。这次偷袭取得的战果还是比较大,日本击沉击伤美军20多艘战舰,摧毁数百架战机。然而山本苦心想要毁灭的美国海军航母,却不在港内。虽然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重大,但是反击力量依然存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也就注定了战败的结局。

原创不易点个赞,喜欢“兵说”的朋友们关注一下吧!

二战中的日本为何在攻打中国后又有胆量发起太平洋战争?

抗战打到第四个年头,中、日两国都已经尽显疲态。中国这边不敢再提什么速胜论,只奢求小日本不要有下一步的行动,维持现有战线就行了;而小日本那边也没好到哪里去,深陷中国战场四年,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不说,连石油储备都不够了。

我们知道,石油是现代战争的关键资源。不仅机械化装备需要石油驱动,大量工业产品的制造原材料中也需要用到石油。当时中国还没有发现大型油田的存在,小日本可以从中国占领区抢吃的喝的,却抢不到石油。这玩意却只能从东南亚进口。

当时的东南亚地区,主要是四个西方国家的殖民地:美国、英国、荷兰、法国。

法国和荷兰好说,毕竟法国和荷兰在欧洲已经被德国揍趴下了。法国当了德国人的走狗,法属印度支那跟日本穿一条裤子;荷兰问题也不大,鼻屎小国罢了,三天就能揍趴下。关键就在于英国和美国,日本要不要对这俩国开战。

当时的日本海军元帅永野修身,是个既明白又糊涂的人。说他明白,是因为他知道日本对美开战没有胜算。他曾经多次宣称:如果日本不对外扩张以获得石油资源,那么日本的石油储备只够用一年。一年之后,日本所有的重型装备都要歇菜;如果对英、美开战,那么两年之后日本也会战败。妥妥的亡国论观点……

说他糊涂,是他居然天真的认为:如果日本缩小战争范围,接管英、荷的殖民地,而不对美宣战。那么美国也就不会对日宣战。所以,永野修身元帅同意了激进派的南进作战主张,批准了海军对东南亚发动战争的疯狂建议。(但还是不同意对美开战)

就在日本海军元帅纠结的时候,一件大事的发生,让事情彻底搞大发了!

1940年9月27日,日本加入轴心国。

日本之前的战争,打中国、打苏联,在美国人看来都是可以容忍的,尤其是打苏联,更是求之不得。但是现在日本居然加入了轴心国,这在美国人看来就不能坐视不管了。

美国当时对日本提出了一个苛刻要求:从中国撤军,从满洲国撤军!这在日本人看来,简直是不可理喻。吃进嘴里的肉,还能吐出来?但是在美国人看来,理所应当。毕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主要资源进口都来自美国。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所需的67%的战争资源都来自美国。其中包括了90%的废钢铁,90%的石油,90%的铜和45%的铅,以及扩大军事工业所必须的70%的机床。如果美国掐断了出口贸易,日本顶多支持一年。美国人有能力让日本终止战争。

在日本人看来,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于是乎,日本和美国的矛盾愈演愈烈。双方进行了长达九个月的谈判,在这个期间日本完成了对美开战的战争准备。只不过远在欧洲的希特勒,对此浑然不知。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不仅把美国拉进了战争,还成功的把自己和德国一起拖进了坑里。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是必然的。因为日本作为新兴工业国家,它的工业水平跟欧洲的老牌国家相比,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以及效率,都是比较落后的。那么这就意味着日本的工业产品在全球市场上没有任何竞争力。再加上那个时代的全球市场几乎被欧洲列强瓜分完了,日本的产品即使有性价比,也根本无法打入人家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之下,日本国内就形成了一种非常畸形的经济模式:政府举债→采购工业品→维持工业的繁荣和发展→产品更加没有竞争力→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更强。

这种畸形经济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它可以培养工业人才,完善工业体系,日本战后能得以迅速复苏,靠的就是这些人才和体系。但问题是政府它能采购什么工业品?除了基础建设,就只能是采购军工用品了!政府采购这么多的军工用品,不能都放在仓里里面吧?这就必须要扩大军队规模,让军队把这些产品消耗掉。可是庞大的军队,巨大的开支,以及政府举债的规模越来越大,如果不对外战争,进行掠夺。一旦政府债务扩大,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了。

所以,当美国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时,日本方面完全不能接受。当时日本经济就是靠战争支持的,不打仗,那些军工产品全部就变成了废铁。不打仗,那些武装起来的军人要怎么安置他们?日本又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如果接受美国的条件,日本必然要爆发经济危机。政府信用破产,军队规模缩减,工业更加雪上加霜,大量人失去工作,国内爆发内乱,国家土崩瓦解。

日本的这种国内危机,不是一次两次了。每一次爆发危机,日本就打仗。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日本都是刀锋舔血,靠对赌国运打赢了战争。前两次的胜利,让日本人迷之自信,认为皇国兴废,在此一举,除了军事上的冒险,根本无路可走。这种经济体制,就导致了日本必须侵华,必须对美开战。

很多人认为,日本侵华、发动太平洋战争是下克上导致的。然而事实上,蝼蚁就是蝼蚁,那些克上的下们,背后往往有财阀的暗中支持和背书。真正推动战争的人,其实就是日本的大财阀。

财阀和门阀尝到了战争的甜头,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抢到大批的人口资源国土,这种好事去哪找?比闷头闷脑的造产品,一厘一厘的攒家当强多了,整个日本国全部都陷进去了,根本停不下来。谁敢停下来?谁敢叫停?

这就好比赌桌上的赌徒,股市里的散户,赢了很多钱。他们如果不把钱输光,把赢的钱吐回去,他们是不会罢手的!

日本也不是没有人看出问题之所在。比如石原莞尔这个侵华元凶,他就写了一本呼吁和平的书,不要对美国开战,然后东条上等兵让他退役了;一个叫岩畔豪雄的特工参谋,他直接上书东条,告诉他不能打,白头鹰无论在各个方面都比我们脚盆鸡强几倍到十倍。东条把他撸到部队打仗去了。他临行前对同僚们说:要是能活着回来,恐怕东京火车站已经是一片废墟了。

伊藤博文曾经说过说过了,战争这回事,要知道何时发动,更要知道何时结束!当年甲午战争,很多日本人就主张打入北京城,灭亡了满清。但是伊藤博文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日本的利益。到了二战时期,日本尝到了侵略的甜头。吃进嘴里的肉,还能吐出来?想停是停不下来的。只能闷着头,在中国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对美开战了……

二战中的日本为何在攻打中国后又有胆量发起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7日本舰队敢于挑战美国,偷袭珍珠港是一连串国际博击中的必然产物。

日本侵略中国四年多了还不能让中国投降,大大的超过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主战派的梦想,多年攒下的战略物资消耗以剩无多了,

西欧战场德军摧,摧枯拉朽横扫千军,法国,荷兰的亚洲殖民地刺眼地照亮了参谋本部的战略地图,日军不顾美国国务卿的警告速速占领了法属印支三国,兵锋直压南洋英,荷殖民地。

美国孤立主义者这才瞪亮双眼,停了对日本废钢铁,石油,橡胶等战争物资的运输,逼迫日本在收兵和继续南侵作出选择。

面对这道题,好赌的大和民族想和日俄战争的前辈一样,押上国运一膊,但是狡猾的日军在战术上还是有一点小聪明的,日军南下荷兰,英国殖民地,(马来西亚的橡胶当时是世界第一),日本到南洋航线上的驻菲美军和驻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是日军的心腹大敌。为了不重演曰俄战争运兵船被敌舰击沉的一幕,日军才决心偷袭美军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所有美军据点,其中重中之重是夏威夷美海空军基地。

珍珠港被日军海军航空兵悲惨爆轰大家都是乱熟于心,但同时被攻击的还有中途岛,威克岛,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

统领美菲联军的麦克阿瑟将军,不知道是不是在殖民地养的太安逸了,在接到了华盛顿:珍珠港被日军攻击的警告后。(当时对垒麦克阿瑟的台湾高雄日军因机场浓雾无法赴战起飞),还心猿意马,错失战机。

在珍珠港轰炸太平洋舰队的先锋都返航了几小时后。还被日军11航空队打了个灰头土脸,损失了全部能接敌的B一17战略轰炸机与能威胁日军侵略舰队的潜艇同基地,这也是日军为什么炸了万里之外的珍珠港就能在太平洋横行的原因。

总之,日本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细节,敢赌国运。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不要放松对其复活军国主义的警惕

二战中的日本为何在攻打中国后又有胆量发起太平洋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其大部分军事力量和战争资源都集中在了中国战场,侵华总兵力为108万人,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总兵力已达242万,军力几乎达到了日本的极限。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本想短时间内灭亡中国,但由于中国坚持全民抗战,日本的如意算盘落空,而且已深陷中国战场。

1937年,日本直接军费为32.78亿日元,占当年日本国民收入186亿日元的17.6%;而到了1941年,军费高达125亿日元,占当年国民收入358亿的34.9%,军费增长达到了一个恐怖的状态。

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的财政将难以长期维持,日军方有北进和南下计划,北进占领外蒙和苏西伯利亚,获取矿产和石油等战争资源,但诺门罕战役,狂妄的关东军被苏蒙联军打懵了,导致北进计划被无限搁浅,即使德军到了斯大林格勒城下,希特勒请求日本出兵都不为所动。

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匮乏,不能长期支持战争,而为解决此问题,就执行南下计划。

南下计划就是占据南洋,将英美荷等势力赶出东南亚,日军企图彻底歼灭以航空母舰为主力的美太平洋舰队,逼迫美与其签订停战和约,以达到永久占领南洋,获得橡胶、石油、矿藏等战争资源的目的。

随着美国对日本石油资源的封锁,日国内石油储备只能维持联合舰队作战将近一年,日本政府和军界深感危机,强烈的赌徒心态,使得日本发动了偷袭珍珠港的军事行动,太平洋战争终于爆发。

由于美军主力航空母舰都不在夏威夷军港,因此日海军联合舰队的行动,只达成了战术目的,并未达到战略目的,迫使美国与其签订和约,日本偷袭珍珠港,唤醒了一个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美国的迅速参战,加速了日本失败的进程。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2018年4月11日于杭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