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穷,听他们的话反而会更穷,这个想法有没有道理?
人各有志,人的能力也是千差万别。
有能力的人可以攀登并稳居高处,没能力的人可能越攀登越危险,甚至爬得越高跌得越重,更有粉身碎骨者!
支持努力奋斗者,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如果父母穷,听他们的话反而会更穷,这个想法有没有道理?
这种想法,非常正确。我是一个百分之百的乖娃娃,听了父母的话,让我的千万富翁梦想,灰灰湮灭。
父母是老实巴交的纯农民,一辈子在山沟沟里生活,没文化,没见过世面,不懂改革开放,不懂经济,不知天下事,还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无理取闹,不分青红皂白,干涉子女的一切。
98年初,总公司下面一公司改制,我想承包,需要交10万块钱的承包费,我钱不够,差5万块钱,知道父母存了有两万块钱,想找父亲借钱,父亲说我既没背景又没资金,不要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异想天开,硬是不借钱,结果朋友承包了,没几年朋友赚了几百万,气得我想跳楼。
2001年,我的酒肉朋友,有30辆出租车经营权的老板,他唯一女儿与与北京人结婚,安居乐业,叫我给他30万,把公司转让给我,分期付款,先给10万,余款三年付清。恰遇老婆面临下岗,刚买了一个小商铺,还差6万,到处借钱,父母听说后,骂得我狗血淋头,只好放弃。
到了2008年,一辆出租车的经营权可以卖70万出头,当时,我如果拿下我朋友的30辆出租车经营权,至少可以赚2000万,千万富翁失之交臂,气得我至今没回过神来。
2008年汶川地震,开发商朋友,急于还贷,可商铺和住宅卖不出去,当时住宅每平米不到1000元,商铺每平米不到2000元,朋友叫我交2万定金,余款三年付清,可以拿几间商铺和几套住房,我头脑发热,毫不犹豫要了三套住房和一间100平米商铺。
三年到了,没钱支付,四处找亲朋好友借钱,母亲知道后,一哭二闹三上吊,说我要找死,哪有钱给?实在没办法,硬着头皮要了一套住房,其余的全部退给了开发商朋友。
到了2017年,10年时间不到,住宅每平米涨到上万元,商铺每平米涨到近五万多,我千万富翁的梦想,再一次失之交臂。
更可气的是,2009年,我说一次性交几万块钱给老母亲缴社保,马上就可以领取上千块钱的退休金,老母亲说她活不了几年了,交那么多钱实在划不来,硬是不让我叫养老保险。事实证明,我又吃大亏了。
父母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的,前半辈子受苦受累,还吃不饱穿不暖,进入新中国后,能吃饱饭穿暖衣,很感恩,但不想冒风险。有人说他们知足常乐,但我觉得他们思想狭隘,不懂改革开放,不懂市场经济,结果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们下一代。
所以我坚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上一代的人生活经历不同,思维方式、方法与年轻一代也不同,他们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吸取,但他们对未来的认知,确实没年轻人开阔,应该有选择性的接受,否则遗憾终身。
如果父母穷,听他们的话反而会更穷,这个想法有没有道理?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候要一分为二的去看。
时代在不断的更迭变化中,决定穷富的因素也会很多,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父母穷还是不穷,而在于他们的思维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
他们的思维是否与这个社会接轨,如果他们的思维是老套僵化的,就尽量少去跟父母谈一些决策性问题。
如果他们的思想是开明激进的,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还是可以征求下他们的意见。
父母为什么穷?
首先我们先来探讨一个问题,父母为什么穷?是因为身体的状况,致使他们丧失了劳动能力?还是因为他们当年的身处环境,纵使他们有天大的才能,也不能施展?还是说他们的眼界足够的狭隘,认为只有玩命工作,辛勤的劳动才能致富?
穷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我们要分析到底是哪一种致使父母他们产生穷这个结果的。
如果你的父母虽然很穷,但是他们却拥有正确的金钱观,他们一直在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为了家庭的幸福不断去奋斗,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
他们也曾经发家致富过,并且进入过上流社会,见识过更大的世界,只是因为一些变故使自己变穷了,那么这个时候他的意见还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我相信,他们也会给你带来一些金钱的好运!
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你跟你的父母去沟通,你发现他们给你答案,是十分错误的。
与你所认知的世界观是完全不符的,那么这个时候证明他们在专业性上无法对你产生指导性意见。
他们的经验放在今天和现在这个环境当中很可能是过时和错误的,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你就可能会越听父母的话就越穷了 ,那么这个时候就一定不要听从他们的了。
当我们越是认识到思维定势,以及经验在我们身上的影响力,就越是能够对自己的思维定势负责,懂得审视它,在现实中检验它。
有时候伤害我们的并非是穷本身,而是我们对于穷的原因的未知。
多听真正专业人的意见。
很多人在做决策的时候,经常会问自己的父母和自己一些非常亲近的朋友,但实际上这样做决策的效率会相对低下甚至错误的。
当我们想要去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最正确的办法就是去询问能解决这个问题当中最权威的那个人。
因此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人,并且信任这个人,然后听取他的建议,再综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因素作出自己的判断。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人生病了,要决定是否做手术,是应该由最关心她疼爱她的父母来决定呢,还是由医生专家来做决定呢?
答案当然是由医生专家来做决定,因为这样的决策过程感性因素最小,结果最准确。
人在做决策的时候,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但当你学会识别干扰决策和思维的因素时,你就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
我们既需要在恰当的时候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更需要为了更远大的目标而自律和规范自己,多去听取专业人士意见。
我们要做的是正视自己,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时刻记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应该如何去追求和获得财富,做个自控力强、独立性强的人,学会如何接受相互冲突的自我,并将这些因素融为一体,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好运。
如果父母穷,听他们的话反而会更穷,这个想法有没有道理?
有道理,但是,听不听要分什么样的话!
父母为什么会穷父母穷有穷的原因。
1.没有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决定一个人的视野、看法、思维。好多年龄大的父母,因为没有文化知识,一辈子固守原来的财产,不会变通理财,不会转换思路,尤其是在农村,老实巴交一辈子,没有任何创意,也没有闯劲野心,一辈子只满足老婆孩子热炕头,只求衣食无忧,当然会穷下去。
2.没有经济头脑经商意识
尽管有些人没有文化知识,但他们有经济头脑和经商意识,好多人能及时捕捉到商机,从而赚了第一桶金,然后在此基础上钱生钱,走上致富之路。
我记得我们村有几位,也是没有文化知识,但是他们头脑灵活,抓住了几次契机,有做运输生意的,有做蔬菜批发的,有专门从事买卖银杏树苗等等,现在家里都有几千万资产。
好多老实巴交的农民,到现在只能说是不挨饿,就是穷。
父母说什么样的话可以不听文化知识、思维方式等这方面是父母的短板,他们也不会说出什么能让你醍醐灌顶的金句名言,所以关于人生关键路口的决策,父母的话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唯命是从,这是由他们的思维决定的。
我双胞胎表哥当年初中成绩特别好,当时舅舅看到很多人考取中师中专,直接分配工作吃商品粮很是羡慕,就让表哥报考中专。表哥是双胞胎,一个听了父母的话报了徐州一所中专,一个没听报考了重点高中。后来报考中专的毕业后表哥分到连云港一个橡胶厂,98年砸三铁下岗了,现在就一在家的农民。而上了重点高中的表哥一路高歌猛进,最后考取清华研究生,现在深圳年薪一百多万。
所以,在牵扯到个人命运的关键时刻,还是听取专业人生、成功人士的建议,而父母限于认知,只能作为参考。
但是考虑到父母的自尊心,你也不能明目张胆的说不听。
父母说什么样的话要听但是并不是说,没有文化知识的父母任何话都不能听。
在做人方面,父母希望我们善良、诚实、厚道,一辈子不坑人不害人,能帮人一定帮助别人,多为别人考虑,为别人好等等,这些教育我们的话,其实是我们的老祖宗一辈辈传承下来的做人谏言,不仅要听,并且要力行传承下去的。
父母穷,不是我们不尊重他们的理由,相反,父母一辈子吃了很多苦,我们要努力奋斗,早日脱离贫穷,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
如果父母穷,听他们的话反而会更穷,这个想法有没有道理?
这个问题出的很有道理,实际上就是贫民父母的思维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也就是贫穷限制穷父母的想象力,自己的眼界有限,会影响子女的发展。
我们生活中经常遇见穷父母骑车送孩子上学,一路嘱咐孩子说老师好同学好,要尊重班干部等等,这样,孩子可能如同鲁迅先生说的,低眉順目,唯唯诺诺,乖乖听话,可是长大了就是一个奴才。
我的老同事是一对夫妻下岗工人,在外打短工赚钱养家,孩子成年上班了,他们经常教育孩子不要迟到,要尊重领导,给上级倒水喝,到点下班,遵纪守法等等,他们教育的孩子很可能是规矩守法不会犯罪的人,可是肯定是穷二代!
后来我几次指点这个孩子,告诉他年轻人需要犯错,没有不犯错的人,迟个到早个退不是什么事,领导不会计较的,但是不能犯法犯罪,要通过犯小错引起领导的注意,进入领导的视野,不要唯唯诺诺低三下四忍气吐声,要多研究单位的难点工作,写出调研文章,在自己本职工作岗位干出亮点,形成特点,尤其是量化可比性工作上必须第一!工作不到十年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是正科长了,真是前途无量改变了命运。
如果父母穷,听他们的话反而会更穷,这个想法有没有道理?
这种说法 ,在某种情况下确实有道理。
鲁迅作品《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曾经两次反抗“再嫁”,一次是因为婆婆要把她卖了给小叔子娶亲,她很有勇气地从家里逃到鲁镇来做工;一次是被婆家抓了回去之后要把她嫁给山里的贺老六。结果她宁死不从,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地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她就一头撞到了香案角上,头上撞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
那么,她为什么反对再嫁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小时候家里人和周围人就是这样教育的。
那么,她反对的事情对不对呢?肯定是不对的,当时的许多进步青年都知道那是不对的。
这就成了一个非常悖论的事情,一个人拼命反对的拼命维护的竟是一个错误的思想。
那么她的悲剧的命运是再也难以逃脱了。即便是祥林嫂多么勤劳多么有勇气。
说回话题,有些穷困的父母,他们不是不勤劳不是不勇敢,他们也和祥林嫂一样,思想陷入了一个落后的怪圈,但是他们本身确实坚信不疑。比如,有的父母还很迷信,家里有了问题就去算命,有的父母认为他们老祖宗教给的种地方法才是正宗的,其它的不管多么先进也是骗人的。比如有的父母在家种地才是正经人,出外经商都不使正道。
落后的观念就像是一把枷锁,锁住了一代又一代人,但是,可悲的是他们自己不知道问题的症结在那里。因此,读书明理,知识改变命运,还是我们很重要的课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