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性格真的能影响子女的性格吗?

有一个朋友,她遇到事情总是不停抱怨,不会在身上找原因,她母亲也是这种情况,总是认为别人应该怎么样怎么样,现在她小孩性格也越来越偏向她了,这种性格应该怎么纠正过来呢?

首先,父母对孩子一生最大的影响就是性格。

因为孩子从一生下来的一刻,父母就始终陪伴他们一路成长。尤其从出生到在学龄前的这一段人生时光,孩子和父母接触是最多的,他们观察触摸聆听并反馈呈现在面前的一切...所谓耳濡目染。父母实际上成了孩子随时随地模仿的榜样。所以家庭环境是培养熏陶孩子性格特点的培养皿。

父母对孩子教育方法和态度各有不同,过分呵护的孩子容易优柔寡断缺乏独立性。管教过于严厉的父母会导致孩子缺乏自尊,容易性格变态分裂。而缺少家庭关爱的孩子容易形成压抑任性和不关心周围事物的孤冷性格等等。

所以说什么样的父母成就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孩子父母的我们,日常要求孩子开朗、诚实、自信、勇敢等等,其实这也是对我们自身的要求,只有父母们做到了,才可以要求孩子,否则就太没有说服力了哈。

另外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影响至关严重,调查数据显示,因为父母经常闹矛盾的家庭,孩子在成人后性格中表现出来的敏感多疑爱撒谎自卑的比例达到88.5%以上。

以上仅供参考。

父母的性格真的能影响子女的性格吗?

大家好,我是小芳。父母的性格真能影响子女的性格吗?关于这个话题。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父母的性格的确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首先我也是一个做妈妈的人。孩子一生下来就会模仿身边的人。父母是陪在孩子身边最多人。所以父母的很多习惯跟行为孩子都会进行模仿,因此父母的性格对孩子的性格呢影响非常大,就拿我儿子来说,他做事的风格和方式方法好多都跟我都非常的相似,我就举一个例子吧,比如说我这个人讲话不会很凶,我儿子跟同学沟通的时候呢,也是很温柔的,会讲道理,不会脾气。然后,我儿子在老家给我婆婆帮我带了一年,因为我婆婆眼睛喜欢往上看,斜着看人,结果我儿子就学了这一个习惯,跟我婆婆是一模一样,然后到现在那个习惯都没改过来。所以父母要给孩子做一个很好的榜样,这个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啊,希望我的回答也帮助到更多的家长!谢谢!

父母的性格真的能影响子女的性格吗?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说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父母的性格自然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有一句农村土话是这么说的,“老猫炕上睡,一辈传一辈”,说的就是父母性格和行为模式对孩子的影响会带代代相传。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印刻现象,这缘于奥地利科学家洛伦兹在1937做的一个有趣的实验。洛伦兹在进行这项实验时,让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鸭子出生后的第一眼不先看到母鸭子,而首先看到洛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不论洛伦兹走到哪里,做什么,身后总是如影随形地跟随着几只小鸭子。小鸭子把洛伦兹当成了自己的“妈妈”。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小鸭子身上,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包括人类身上都会发生,洛伦兹把它称为“印刻现象”。印刻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一般发生在生命诞生的最初时期,人的印刻期最长,一般为1~3年。既然儿童会对他最初接触的人或物产生依赖,那么他一定会对最初接触的东西产生持久而强烈的印象。父母(或者孩子生命最初几年的养育者)是孩子出生后首先亲密接触的人,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喜怒哀乐都会深深地影响着孩子情绪和行为模式的形成。

这种形成具体的作用模式是什么样的呢?这可以从萨提亚的冰山理论来得到解释。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和互动模式首先影响了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又叫自我意识,这是冰山的最底层,包括“我是谁”,“我是不是一个可爱的人”,“我值得被人爱吗”,“我是一个聪明而且有能力的人吗”……,等等一系列的自我评价都来源于早期父母对自己评价的“强化”;冰山自下而上的第二层,是渴望。一个被父母深爱的孩子渴望得到了满足,反之则渴望出于一个“空瓶”状态,总是期望别人能够给予自己更多的“爱和关注”;这种期待就是冰山的第三层,包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期待,对自己越满意的人,对他人的期待越少,反之亦然;第四层,是观点层面。期待如果得以满足,认为“这个世界很美好,人也很善良”,观点就是积极乐观的,期待如果总是得不到满足,还四处碰壁,那么,就有可能形成怨天尤人的性格,认为“都是别人的错”,“总是被人辜负”,“没有人能够理解我”………,久而久之就会陷入消极的情绪和感受之中;第五层,就是这个感受层面,性格越乐观开朗,对他人的评价会更积极,感受就更正向和美好,反之,就会悲观抑郁;冰山的第六层,是我们的应对模式,分为指责型、讨好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表里一致型。童年经历中父母对孩子的爱越充分,父母的性格越宽容、温和、稳定,孩子越容易形成表里一致、真诚自信、善于沟通的好性格;冰山的第七层,顶层,就是每天发生的不同故事,也是每个人的人生际遇,性格越好,际遇和发展自然越好,这就是为什么“性格决定命运”的由来。

当然,我们讨论“父母的性格影响孩子的性格”,并不否认通过后天的自我觉察和努力塑造,我们都有机会吸收父母性格中好的优点,规避或淡化父母性格中的缺点,因为性格是我们习惯化的行为不断积淀而成的,习惯之形成,在于同一行为的反复强化,性格之养成,乃是通过外在习惯的内化。哪怕是童年经历多舛悲凉,我们也可以借助萨提亚冰山理论的自我认识工具,不断强化健康的自我意识,灌溉“自我爱护和欣赏”的自我价值,就有机会形成正向反应链条,满足自我渴望和期待,乐观面对生活,演绎出我们自己人生的逆袭故事,迎来属于自己的绽放时刻。

父母的性格真的能影响子女的性格吗?

有一句话叫做,子女是父母的镜子。

从中可以看出,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真的很大。

先天决定了人的上下限,而后天影响着人在这个界限中的位置。

与生俱来的,但又是在后天中发挥作用,影响着人的原生家庭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先后天的混合,也是这个世界上对人影响最大的事物之一。

拿理财来打个比方。

原生家庭就像是每个人自出生起就拥有的两只基金。

关于基金,好的你应该长期持有,坏的就应该在恰当时抛售。

但原生家庭的基金,在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前,一直休市,无法卖出。

所以很多人在很久很久以后,都面对着一个巨大的窟窿发愁。

但意识到独立的个体不会轻言放弃,不然独立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他们开始买进友情,买进爱情,买进梦想。

开始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中,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

有些人是倒霉一点,不断地在被人生中的匆匆来客上着课,但被磨练着的同时也是在等待着。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有些人则是很幸运,在70亿分之一的概率中挑中了the one。

人生当苦无妨,良人当归即好。

有些人更幸运,原生家庭基金的复利使他们在生理成年时心理也跟随着健全。他们不单单是他们父母的宠儿,也是这个社会的宠儿,这个世界的宠儿。

有些人,有些人,有些人。

但更多的人,我认识的大多数人,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需要买入更多的情绪,在更长的时间里尝试将那原生家庭带来的负收益归零。

 

父母的性格真的能影响子女的性格吗?

说到父母的性格能否影响子女的性格,我们是在探究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什么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或者一个人为什么成为现在的自己方面,遗传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另外一个是环境对人的影响。遗传不可改变,过分强调并没有多少意思。原生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有的心理学者倾向于认为孩子会重复着父辈的很多东西。与父母的关系也决定了孩子如何与外面的世界相处。性格在关系中形成,性格在关系中发展,性格在关系改变。父母的成长会带来家庭整体变化,但作为子女的孩子期待父母改变多是不现实的,如果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带入觉察,则是改变的开始。自己的内心内化了父母,自己其实也可以做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给自己不一样的养育,成为不一样的自己。

父母的性格真的能影响子女的性格吗?

一般来说,孩子的性格有很大一部分遗传自父母,而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父母的行为模式也会影响孩子, 因此也会对孩子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但并不是说孩子长大后不可以完善自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