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该不该打?该怎么教育才好?
儿子所在学校的校长是一位我非常敬重的教育专家,在儿子上小学的第一天就聆听了她的讲座。她也有一个儿子,目前在美国就读。
她讲到两点,我印象非常深刻:
一是因为和儿子沟通得很好,所以她从来没有感觉到孩子有叛逆期;
二是她从来没有打过孩子,唯一打的一次是儿子成年后,在美国驾驶时违规,她打了一次,并且告诉儿子原则性的事情必须打,无论你是否成年,因为你的行为不仅自己有危险,同时危害到别人的安全。这事,必须打。
很为我们的校长点赞!
非原则性的事情,接纳它;原则性的事情,必须打。有所打有所不打。
所谓叛逆期,百科里讲,这时期的孩子通常反对父母把自己当成小孩,他们迫切地想表现自己的不凡,对任何事情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为了证实自己的长大,他们会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在这里我想就非原则性错误和原则性错误,讲讲自己的做法。
1.非原则性的错误:要适当的留白儿子刚刚上小学时,我会盯着他写作业,看到他哪里笔画不对就指出来。当时儿子写提手旁时会总是先写一竖,再写横,指出他多次后他还是习惯性地先写竖,有时候妈咪情绪不好时就会有点怒,会对他发脾气。
在多次弄得双方都不开心之后,我开始尝试着不再紧盯着他写作业,而是要求他自我管理,每课的生字我会给他留出相应的时间来自我复习,然后自我考试,觉得没问题了再来找我。
试用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个方法非常好。我们彼此有了自由的时间。同时他的学习质量也上来了,开始自觉的去寻找记忆方法。
2.原则性的错误:惩罚时也要给孩子留足面子看过一个新闻,讲到英国凯特王妃的小儿子乔治参加婚礼做花童时,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误,被妈咪叫到一旁去,低声地谴责。
王子的妹妹夏洛特在旁边嘲笑哥哥时,女王对妹妹说,你不该笑哥哥,你的哥哥很棒,他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个很棒的哥哥。
儿子对于在众人面前批评他也会特别不开心,是个很有自尊心的男孩子。所以在遇到问题时,我和他约定好,我会轻轻地在他耳边提醒他,而他也要做出改正的行动来。这样做的效果就是我和他可以继续母慈子孝,不再剑拔弩张了。
我是jason妈咪有办法,第20期优质问答答主,喜诗词,爱旅游,做灵魂有香气妈咪。 原创不易,码字不易,如果方便请关注我,会把自己的育儿心得都分享给大家。
孩子到底该不该打?该怎么教育才好?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中国自古就有这样的教育信仰,我一度也被这样的理念蒙蔽了双眼。这样的教育会不会有效果?
1、观察这样教育的结果真心让人心寒,孩子的毛病不但没有改善,还添了喜欢拿把刀子自我保护的行为。孩子错了吗?自我保护是一种本能,他在年纪小的时候,体力打不过大人的时候,他用他认为有效的方式“打120报警电话”、“身边放着棍棒、刀子等厉害的武器”自我保护。如果、如果他长大了,有一天,他意识到他的力气足够大,他可以打得过大人——他的父母,他会不会奋起反击?或者恼羞成怒,反戈一击。细思极恐啊。
可见棍棒教育是“弑母”血案的元凶。
2、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的镜子,父母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同样会用这样的行为回馈父母和身边的朋友、将来自己的子女。用棍棒教育孩子,就是告诉孩子矛盾产生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拳头。成年后,我们都知道,事物是两面的,人与人相处一定会存在矛盾,难道因为矛盾,我们就不交朋友了?求同存异,或者在矛盾中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才能友好相处。拳头大部分时候只能让事态升级,由小矛盾变成大矛盾。
可见棍棒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交际能力,不能言传身教的教会孩子怎样解决矛盾或者怎样在矛盾中生存。
3、如果说可以打孩子,那一定是是针对低龄的孩子。 6岁以上,孩子就会有记忆,父母教育的行为,在孩子的眼里就可能是天大的仇恨。与很多妈妈聊天,都说起自己小时候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父母狠狠滴揍了自己,哪怕四十多岁也记忆深刻,虽然可以理解父母的行为,却成为自己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可见棍棒教育是给下一代种下仇恨的种子。
孩子到底该不该打?该怎么教育才好?
目前来看,现在的孩子好多真的都欠打,但是靠打却是真的解决不了问题。
孩子都有其独立的思想,心灵比较脆弱,如果打他,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叛逆,不服气,甚至自卑,难以沟通,走极端,不利于教育。
现在随意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各种信息都把孩子们影响得难以交流和沟通了,难以管教,有时候真的好想动手打孩子,但仔细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都是家长疏于管理,缺少陪伴造成的,甚至也有的是由于自身不注意让孩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真要想打的话还是先打家长自己吧。
我们不仅不能打,还要从中认识到我们自身的问题,从自身出发,找出问题,改正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孩子,其效果应该会不错的。
孩子到底该不该打?该怎么教育才好?
家庭是幸福的港湾,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朋友,是老师,是孩子的领路人。教育方法正确与否,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说孩子是一块美玉,正确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把精美的刻刀,反之,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重锤,他会把美玉砸成一文不值的碎石。
你闻讯而来,我大喜过望,大家好,我是英雄hh,vlog的领域的创作者。
我的同事小张,她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如果不好好吃饭,她会把剩下的饭全部倒掉,如果不认真刷牙,她会把牙刷掰断扔掉,如果孩子不好好背诗,她就用尺子打孩子的手或者屁股,如果孩子不听话,孩子就会被罚站。
在她的严厉教育下,孩子很听话,她的吩咐,孩子认真地照办,生怕被罚,背诗、识字也都很好。表面上看,他的教育是成功的。但是孩子却在其他方面出现了问题。
孩子不合群,不敢也不愿意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儿,脾气越来越大,家里养的小狗,总是被孩子欺负。有时孩子故意拽狗尾巴,或者残忍地用东西打小狗,打得小狗满屋乱跑。有一次还用棉被捂住小狗,捂得半死,嗷嗷直叫,他却显得很兴奋,很高兴的样子。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孩子选择听话,只是为了让自己避免再受伤害。如果孩子表现出残忍的一面,一定是他受到了委屈屈,不公平的对待,要发泄负面情绪。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会变得尖刻、无情,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就会仇视、怨恨别人,经常被批评的孩子,会轻视自己,缺乏自信,经常被限制的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古板、执拗。
有一次我和朋友去饭店吃饭,朋友带上了她的女儿。孩子说口渴了,而且说了多次,朋友却没有理睬,让她女儿快点吃。
后来她女儿自己去要水,水杯掉在了地上,朋友突然发起火来,大吼道:“你就不能安静一会儿”,抬手打在孩子的身上,孩子吓得哇哇大哭。
我急忙劝说他:孩子那么小,口渴了着急喝水,也不是故意的。况且这里还是公共场所,因为一点儿小事儿就打她,孩子会多委屈,多难受。
还有一次在商场里面,看见一个小朋友在玩具店门口不肯走,父亲用脚不停的踢着孩子,孩子大哭大叫,父亲踢过来的脚就更重了。
中国有句俗话: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孔子亦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榜样的作用,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能够明辨是非,懂得付出,懂得爱与感恩。
有一次,我去学校接女儿放学,旁边有一位家长听到他的孩子说了一句脏话,抬手就给了孩子一个巴掌。
我劝他有话好好说,不要打孩子,他却振振有词地说:我就是要让他长记性,让他知道以后什么该说,什么不应该说。
“棍棒教育”是传统文化的陋习和糟粕,打骂起不到任何教育的作用,打骂孩子是家长无能、无知、甚至是无耻的表现,也是成年人性格缺陷的遮羞布。
追究一些恶性刑事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的成长史,几乎全部可以看到,他们在童年时期经历的极端严厉的家庭教育。
震惊全国的药家鑫事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2011年十月,药家鑫开车撞倒张妙,只因交通肇事,为逃避责任,杀人灭口,执尖刀将被害人连扎数刀,将被害人当场扎死。
一个音乐学院的高材生,为什么能做如此骇人听闻的行为?是什么让他丧失了做人的良知和底线?对此,我们必须反思。反思过去是为了把明天的路走得更坚实,更稳健,更成功。
人的生命权是人的最大的权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药家鑫在法庭上曾说,从小到大,我的生活除了学习就是练琴,为了练琴,妈妈总是打我,用皮带抽我。有一段时间爸爸看我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把我关在地下室里,除了吃饭,其他的时候都是被关在地下室里。我觉得看不到希望,每天的压力特别大,我经常想到自杀。
他的父亲承认自己平时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厉,孩子犯下了大罪,自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他的教育不当,把孩子推向了绝路。
药家鑫的妈妈认为,在学习上没有付出是不可能的,但是她没有认识到,付出如果超过了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是会崩溃的。
药家鑫从小就对父亲产生了一种生疏感,对男的有一种畏惧感。小的时候只要是他在外面与别人打架了,不管是谁对谁错,回家之后都是要挨骂的。
在学校里,曾经有同学欺负他,让他背,不背就得给一元钱,学校让家长来处理,他的父亲的态度是:那就让他背吧。
家长这样教育孩子,会让孩子失去了依靠,孩子没有明确自我责任,学会独立面对。家长的责任,应该是帮助孩子共同担当。
药家鑫曾经跟朋友说:关在地下室的那一个多月,我觉得自己的心理有些扭曲了,从初中的时候就很压抑,经常想自杀,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别人都很快乐,我自己做什么都没有意义。
药家鑫有一种强烈的自卑心理,从青春期开始,几乎再也没有照过相。
我们的教育中,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大多注重的是成绩“成材”,而忽略了思想和人格“成材”。人性的缺失,是人格教育的不足,导致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我们要反思的是:家长和孩子因为缺少交流和沟通,要求过分,结果导致教育的失败。教育的失败,也促进了人格的缺失,从而造成了个性的缺陷。在遇到大事时不能担当。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成长需要鼓励,而不需要惩罚。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饱含宽容的真诚的教育,才是最美的,最动人的。
您好,我是英雄hh,您的评论、点赞并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见,欢迎留言,感谢您的支持!
孩子到底该不该打?该怎么教育才好?
教育孩子,该骂时不骂,就是包庇;该打时不打,就是纵容。不要相信说什么树大自直,一棵树若不是长在森林里去竞争阳光而成材,单独一棵不加修剪任意生长必然枝杈旁出,任意纵横而成无用之材。作为家长都希望对孩子的教育及投入,即使成不了栋梁之材,也应是个顶梁柱,希望若脱离平时的严格要求,到头来必将是失望。所以,教育孩子,该挨揍时,就应树立家长或师长的威严,都知道掌握分寸,切记心慈手软。
孩子到底该不该打?该怎么教育才好?
千万不能揍,越揍越糟糕。打他一顿很解气,恨铁不成钢的恼怒之情人们都可理解,但效果可想而知。揍他一顿轻则伤及皮肤,当时可能有点小效果,过不久死灰复燃,旧情依旧。重则伤及孩子的心灵,在他心里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一时失手,有时会危及他的生命。至于狼爸虎妈那样一巴掌打出北大清华的孩子只是个别案例,且不可盲目效仿。当然根据孩子性格和情况适度惩戒还是可以的,比如罚站墙角门外十分钟,本月减少部分零花钱,一个月不买零食吃,家人出外旅游不让他去,用书敲打心二十下等,适可而止,点到即可。教育孩子要有耐心,不可冲动,孩子一次没考好就怒发上冲冠,不讲方式的胡乱一顿打,那是不合格不称职的家长。记住,你有一百条理由也不能打孩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