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70年代的时候,有人说人们吃得不是很好,却很少生病,这是为什么?

我也是过来人,对六七十年代十分了解,那时物质生活虽说不高,但文化生活还是很好的。那时村村演戏。我们家乡文化生活条件较好。周边三里左右有三个军工厂。这些军工厂每天演电影。有时一晚能跑二个厂。十分开心。十七岁以前是我一生最欢乐的时光。医疗卫生条件也很好。离我村三里就有一家高等医院。对我们这里老百姓就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所以本人对六七十年代有着深厚的喜爱和留恋。那是我一生最美好的欢乐时光。

在60—70年代的时候,有人说人们吃得不是很好,却很少生病,这是为什么?

六七十年代,我正在上学,敢肯定的说,中学时代一个班级五十多人,没有一个戴近视镜的。那时候也不是人人都不害病,但敢肯定地说,癌症极少。胃病太多,有些人认为那时老年人活七十岁的人极少,事实如此,但责任不在当时,要知道,解放初期,中国人平均寿命三十五岁,六七十年代的老年人都是旧社会出生的,活到七十岁相当不易了。现在呢,六七十岁老人看着身体还好,还能干活,跳广场舞,这应归功于六七十年代少年时期吃的粮食没有转基因,也没布添加济,也没有农药残留。自幼养成的好身体。如果说现在长寿人多,也归功于年轻时养成的好身体。再看一下现在的年轻人,学生中近视眼占大部分,三十岁的中年人需多白发,还得染。上班族,打工族的年轻人,有些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大,真不敢断言,今天的中青年,到老时会怎样的身体?

在60—70年代的时候,有人说人们吃得不是很好,却很少生病,这是为什么?

忘记历史是中国人最大的坏毛病!六,七十年代不仅吃不饱,生了重大疾病只有死亡和残疾。何来很少生病?

城市医疗条件还凑合,但那时生了重大突发性疾病因缺少救护车,在送医过程中死亡率非常高,我母亲72年脑溢血,借辆小平车送到山西医学院附属二院便死去。

农村就更别说了,老家亲戚难产大出血,抬在门板上走几十里山路,死在路上。农村公社卫生院连个阑尾炎都处置不了,好多急腹症病人只有等死。

否定今天的发展成就既不客观,更是胡说八道。那个年代除了阶级斗争,生产停滞,卫生条件更是落后无比,怎么可以说生病病人很少呢?一个普通肺结核都得不到有效治疗,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太落后。

2020.10.15.作于山西太原

在60—70年代的时候,有人说人们吃得不是很好,却很少生病,这是为什么?

我是50年代出生的人,对六七十年代的生活,比较了解,那个时代,文化生活单一,在60年代那时候,村里组织了文艺宣传队,我也是其中的队员,每到农闲的时候,村里就组织年轻人排戏,主要是演花鼓戏,送货路上,刘海砍樵,等,冬季农闲的时候和春节前后,下乡演出,每次到小组演出,村民听说有戏看,真是高兴的不得了。

70年代,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一枝独秀,大江南北,全国都一样,集体做公分,搞大合唱,每到插秧的时候,几十个人排队,插得慢不敢走前面,插秧速度快的走前面,你追我赶,那个高兴劲,感觉不是很累,每次走前面的,就是我老邓。

67O年代生活艰苦一些,确实没有压力,那个时候的医疗条件差,全村只有一个赤脚医生,从懂事的那天起,一直到90年代,在本村医生吊水,一瓶水都没完,就感觉好了,那时候医疗条件差,就是有病,也不知道是什么病,一般寿年都在60到70岁之间,现在70岁:算高龄,90岁的老人很多,当想起六七十年代的往事,难以忘怀。

在60—70年代的时候,有人说人们吃得不是很好,却很少生病,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纯碎在放屁了!

60、70年代吃得不是好,但却生病少,简直是胡言乱语不顾事实!

那时六十岁以上很少,现在七、八十岁以上的很多,能理解吗?

在60—70年代的时候,有人说人们吃得不是很好,却很少生病,这是为什么?

因为那时候天空是蔚蓝的,河水是既清明又洁净的,空气是既新鲜又无污染的,吃的所有食物中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转基因这类名词,常年吃的主副食材完全是绿色食品。所以那个年代的人身体自然也就会少生病,象“癌症"这种疾病可能很多人就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字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