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守宫砂是怎么回事?

守宫砂不仅仅是影视剧和武侠小说中的情节,而且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不过,守宫砂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除了束缚残害女性之外,更糟蹋了不少壁虎!

相信很多人都是通过影视剧或武侠小说才知道守宫砂的,并觉得不过是杜撰的情节而已。但是,历史上还真有守宫砂,并且将它的功能说的神乎其神。

当然了,光说有不行,毕竟得拿出证据。为了“研究”这一神奇的技能,我还真去专门查阅过资料。不过,要真想炼制守宫砂,却要残害不少壁虎。

据《淮南子》记载:“取守宫新舍阴阳者各一藏之瓮中,阴干百日,以饰女臂则生文章。与男子合阴阳,辄灭去。”

书中所提到的守宫,就是壁虎的别称。看来这条记载后,我也曾不禁感慨,原来守宫砂还这么恶心。因为,按照里面讲的操作方式,是需要把一只公壁虎和一只母壁虎装在翁罐中,阴干一百天后,碾碎涂抹在处女手臂上。此后,如果女子同男子发生关系,那么守宫砂就会褪去。

关于守宫砂的制作方式,在《博物志》中有更详细的说明:

“可用朱砂三斤加牛羊脂喂养壁虎,日久,壁虎腹部充血通体赤红。五月五日取其血涂妇人臂,做朱砂痣,揩拭不去,与人交合即消失。”

与《淮南子》的记载略有不同,晋人的做法要更为讲究,要用朱砂、牛羊油来喂养壁虎,日子久了,壁虎的身体就会变得赤红。到阴历的五月初五这一天,用壁虎的血涂抹在女子手臂上,就会形成一块“朱砂痣”。据说,这一朱砂痣难以抹去,但如果与男子交合便会自行褪去。

读到此处,不仅令人联想到金庸老爷子的《神雕侠侣》。尹志平占了便宜,将小龙女的守宫砂给霍霍没了,然后还让杨过背了黑锅。当然了,无论是影视剧还是武侠小说,亦或是古代的奇闻异志,都不过是过度夸大了守宫砂的作用。

由于古代科学文化还不发达,加之封建纲常的影响,流传着守宫砂这一残害女性同胞的传闻,成为一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因此,关于守宫砂这一,大家了解即可,也无需深究。

参考资料:《淮南子》、《博物志》等。

古代的守宫砂是怎么回事?

在中国古代,有一样神奇的发明,那就是守宫砂。在金庸的小说《神雕侠侣》中,古墓派的小龙女手臂上原本就被点了守宫砂,在被尹志平侮辱后,守宫砂就消失了。那么,守宫砂真能长久不褪,而女子失身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吗?古代的守宫砂是怎么回事?

今天已经没有人再根据守宫砂标明自己是否是清白之身了,不过我们却常能听到一个名词"守宫",提到这个词时,人们一般是指一种蜥蜴。其实,守宫就是俗称的"壁虎",是一种小型蜥蜴。之所以给它取名为守宫,根据《说文解字》:"在壁曰蝘蜓。在草曰蜥蜴。若守宫。"它喜欢守在篱笆屋角,姿态像是守卫着宫殿一般,因此得名。

那么,这种小型蜥蜴和守宫砂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守宫砂就是用守宫做成的。在西晋张华的志怪小说《博物志》中,对守宫砂的制作进行了描述:"蜥蜴或名蝘蜒。以器养之,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治捣万杵,点女人肢体,终年不灭。唯房室事则灭。"

根据他的介绍,守宫砂的制作先要将蜥蜴用容器饲养,只给它喂朱砂,这样它就会变得通体赤红,等喂够了七斤朱砂,就用杵把它捣碎成泥状,把这样得到的守宫砂点在女子的身体上,无论怎样都不会消失,而只要行了房事,就会立刻不见。

南朝名医陶弘景的说法略有不同,他说:"守宫喜缘篱壁间,以朱饲之,满三斤,杀干末以涂女人身,有交接事,便脱;不尔,如赤志,故名守宫。"不过也两种说法大同小异。还有一种记载,说需要找到一种名叫"赤宫"的变色龙,然后趁它处于繁殖季节逮住,和朱砂混合捣烂,才能制成守宫砂。

根据守宫砂,就能够检验一个女子是否守身,在无法进行有效检查的古代,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传说,守宫砂的最早使用者是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他才识渊博,又很会讨皇帝欢心。为了防止后宫女子在被皇帝临幸前与他人私通,东方朔便提出了用守宫砂的方法。

古时的人们对守宫砂深信不疑,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有对"守宫"的注释。

从现代人的眼光看,这只是一种动物尸骸制成的染料,怎么能够长久不褪色,并自动识别女子的身体状况呢,守宫砂明显是个根本没有科学依据的古人迷信产物。

也有人认为,守宫砂多少包含了科学原理。按照上文所说的一种制作方法,制作守宫砂要先找到处于繁殖期的"赤宫",处在繁殖期的雌性变色龙雌性激素非常旺盛,当遇到雄性激素时会与之中和,导致红色守宫砂的消失。不过,这种说法略显牵强,并不能说明守宫砂存在科学原理。

其实,守宫砂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种恐吓的作用。因为古代女子对守宫砂深信不疑,就会不敢在婚前与他人私通。守宫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男子三妻四妾,帝王后宫三千,却要求女人全都是处子之身。随着现代科学发展和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守宫砂成了被封存的愚蠢发明。

古代的守宫砂是怎么回事?

守宫砂是个神奇又不失神秘的传说,因其身影经常出现在各种古装剧和武侠小说中而为人们熟知,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同时其真实性也遭到质疑。

其实守宫砂并非武侠小说杜撰出来的,守宫砂在我国封建社会确实出现且被广泛使用过。

古代的守宫砂是用以验证女子贞洁的药物,将守宫砂涂在未经人事的少女手臂上,便会留下红色印记,经年不消,即使洗澡也不会洗掉,只有与男子阴阳调和后,这红色的朱砂印记方能慢慢褪去。而已婚妇人即使涂上守宫砂也不会出现朱砂印记。因为守宫砂有这个特别之处,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古人鉴别女子是否为处女的判定神器。

有如此神奇功效的守宫砂到底是用什么制成的呢?

“守宫”一词在古代有壁虎的意思,流传下来的许多文献也都记载了守宫砂的主要原材料就是壁虎,只是做法有所不同,比较具体的当属晋人的《博物志》。当中记载的是方法是用朱砂喂食壁虎,喂食到一定程度后,壁虎会全身变成红色,这时便将其捣烂,用壁虎的汁液点在未经人事的女童的胳膊上,便会出现红色的印记,始终不褪去,直到与男子交合后才会慢慢褪去。

也有些不同的声音认为:守宫砂是用“朱宫””与朱砂混合而成,而非“守宫”。所谓的朱宫,是一种中国本土的变色龙,且只可用雌性。在朱宫繁殖的季节里,雌性变色龙身体内的雌性激素达到峰值,将其与朱砂混合点在少女身上,可使朱砂颜色一直停留在皮肤上。女子行房过后,雌激素与雄性激素相中合,皮肤上的朱砂颜色便会慢慢消失了。

关于守宫砂的记载,在古代很多时期的文献中都曾出现过,讲述的栩栩如生,听上去都有几分道理似的。那么,守宫砂真的有鉴别处女的功效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阴阳调和又不是酸碱中和,守宫砂也不是高锰酸钾、碘伏这样的试剂,怎么可能出现那么神奇的化学反应? 那守宫砂出现并广为流传的意义在哪里? 有人从药理学角度提出了一种看法:守宫砂是碱性药物,性寒凉,富含维生素E,有活络化结、祛风抗癌的功效;而朱砂也是药性甘凉,有清热解毒、安神明目的的功效。将两者混合使用,涂在皮肤表面,其清凉的药性可通过皮肤入体,达到静心凝神、去除心火的作用。女子长期受到两种药物的混合作用,自然清心寡欲,修身养性,减少了私下苟合的概率。

其实守宫砂的药理作用是其次,主要还是从心理上对女子进行约束。守宫砂的盛行是伴随程朱理学的兴起,是对妇女压迫越来越甚的时代,所以守宫砂的意义就是更好的约束女子贞洁。不管守宫砂有效与否,一旦这种鉴别方式成为世人的共识并广泛应用,就会让闺阁女子迫于守宫砂的威力,约束自己的行为,紧守本分,不敢越雷池一步。男人可以妻妾成群,女子必须规矩的待字闺中,否则就会被点天灯、浸猪笼的。说到底,守宫砂就是封建社会剥削压迫妇女的一种手段罢了 !

纵横觉得也许是后人曲解了古人的意思,在古代守宫砂的用途并非是鉴别处女,老祖宗都是有智慧的,这法子好不好用,在实践中很快就会得到结果。我们不妨大胆猜想下,守宫砂可能是古代女子在意中人远走他乡时,像梳妆一样每天为自己点上朱砂痣,以此表明自己忠贞不二的决心,杜绝他人上门提亲,待情郎归来洞房花烛时便洗去这守宫砂了。

古代的守宫砂是怎么回事?

在古代,父母会在未婚少女的手臂上点一颗小红点,称之为“守宫砂”,并郑重其事地叮嘱她们:千万不要让这颗小红点在婚前消失。

可能有很多朋友都误以为这个小红点只是古代女子的一种装饰,其实这个并没有您想的那么简单:古人可是将“守宫砂”视为判别未婚女子是否贞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比如:有很多朋友都喜欢看金庸老先生写的武侠小说,其中不乏很多女性都点着“守宫砂”。

神雕侠侣》中小龙女和李莫愁都点有“守宫砂”。

当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龙女被尹志平玷污之后,手上的“守宫砂”就消失了。

于是小龙女却让把杨过背这个黑锅,还说就是怨杨过把自己的“守宫砂”弄没了,结果傻憨憨的杨过居然还真就相信了。

还有《倚天屠龙记》里周芷若、纪晓芙,还有灭绝师太,也都不例外,她们的左臂上都有一颗“守宫砂”。

当纪晓芙在被杨逍诱惑失身后,“守宫砂”也不见了,竟然还怀了孕,又怕被自己的师父和师姐发现,最终只能选择逃走。

还有:明朝的永宁公主朱尧瑛,她是万历皇帝的妹妹,小的时候长相就十分俊美又聪明伶俐。

因为她惨遭民间富家子弟骗婚,这个富家子弟还是个病秧子,成亲的那天,就是血流不止。

等到晚上洞房的时候,这个富家子弟就已经支撑不住死翘翘了。

留下了从未有过男女之实的永宁公主,从此就成为了寡妇。

之后永宁公主一直是一个人生活,身边只有几名女仆照顾。

因为心情郁闷,导致身体健康状态极其不好,所以没有几年永宁公主也就去世了。

永宁公主到死都是处女之身,一辈子都没有体会到“鱼水之欢”,可谓终身不知闺房事。

就在宫女为她清洗身体时,那颗证明她还是处子之身的“守宫砂”,还依然存在。

那么,历史上真的有“守宫砂”么?如果有的话,“守宫砂”真有那么神奇吗?接下来百味就给朋友们答疑解惑:

首先给大家讲一下什么是“守宫砂”:

壁虎在古时被称为“守宫”。“”指的是房屋居所,因壁虎常攀附于墙壁,而被视为看守房屋的瑞兽,故被称为“守宫”,它还具有着承担守护“女性贞洁”的特殊功效。

而“守宫砂”的“”是指朱砂,它只是起到一个标记或记号的作用。

古人认为:“守宫砂”的印记会一直留在女子的手臂上,三天三夜不洗澡之后,就会渗入到人体皮肤内,任凭如何擦洗,红点都不会褪去,直到女子行房事以后才会消失,否则会跟随女子一生。

百味再给大家讲解一下“守宫砂”的起源:

古时候的女子没有地位,一切都要以男性为尊:“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完全没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守宫砂”最早出现在秦朝,兴于西汉,而秦始皇正是“守宫砂”的始作俑者。

主要因为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实在是没有贞操观念,除了和吕不韦那段情孽,还有就是和太监嫪毐长期同居,还生了两个儿子丑闻。

这才导致秦始皇无比痛恨女子的不贞洁行为,因此诛杀了嫪毐三族,并将嫪毐与太后赵姬所生的两个儿子全都摔死,又囚禁了其母赵姬。

秦始皇一生都在追求长生不老的秘方,曾召集方士炼制各种各样的“不死丹药”,而这些丹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朱砂”。

秦始皇又开始大力整顿社会风气,倡导女子贞洁,守身如玉,又指令方士制作出“守宫砂”,要求全国“禁绝奸淫、心诚洁净”,打造“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一类的言论氛围。

据清人史梦兰《全史宫词》第五卷中引用宋人庞元英的《文昌杂记》:“守宫,秦始皇时,有人进之,能守钥,故名。”“取其血,点宫女胸,经久不消”。

书中记载秦始皇时期就出现了“守宫砂”,但它验明女子贞洁的方式是涂点在女子的胸口上,与后来涂于手臂上还是略有不同的。

后来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为了防止后宫女子在被自己临幸前与人私通,便采纳了自己的宠臣常侍郎、太中大夫东方朔提出的使用“守宫砂”的方法。

汉武帝刘彻在妃嫔们的身上都点上“守宫砂”,并经亲自测试后,发现真的可以检测女子贞洁,之后便开始流传兴盛起来。

接下来百味给大家讲解一下古代“守宫砂”的制作方法:

百味经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守宫砂”的主要制作方法有以下这二种:

第一种:

据《淮南子》书中记载:制作“守宫砂”需要将一只公壁虎和一只母壁虎同时放养在一个瓮罐中。

再经一百天阴干处理,将其拿出来碾碎,最后加入少许水调匀之后,涂点在女子手腕上,这就是“守宫砂”。

《淮南子》:取守宫新舍阴阳者各一藏之瓮中,阴干百日,以饰女臂则生文章。与男子合阴阳,辄灭去。

淮南子》一书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辑撰写而成的。

此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又融合了阴阳、墨、法和部分儒家思想,着重论述了道体生化、治国用兵、人间祸福及天文地理等事。

第二种:

据《博物志》记载:“守宫砂”的制作方法是给壁虎喂上朱砂,让它吃满7斤后,壁虎的身体就会变成赤红色。

再将壁虎杀死后捣烂,就会成为红色的泥状物,最后再把这些红色的泥点到少女的胳膊或者手臂上,这样就形成了“守宫砂”,以示贞洁。

《博物志》:蜥蜴或名蜿蜒,以器养之,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治捣万杵,点女人肢体,终年不灭,唯房室事则灭。

博物志》是由西晋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张华编著的一部怪书。

朋友们,这个张华可不简单,为什么这么说呢?

他是西汉留侯张良的第十六世孙,在年轻时就多才多艺,记忆力极强,很受大家赞赏。

张华在曹魏时期任太常博士、河南尹丞、佐著作郎、中书郎等职。当西晋建立后,被封为黄门侍郎、关内侯。

博物志》是我国古代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其内容包含:历史人物传说,山川地理知识,奇花异和飞禽走兽,也有神话古史、神仙方术等。

此书还保存不少古代神话题材,对于研究古代历史的历史学家,很有参考价值。

古代的女性手臂上都会有一个“守宫砂”标记,据说只有在圆房之后,才会消失,否则会跟随女性一生。

由此可见,在古代关于“守宫砂”的记载中,尤其是制作方式,百味认为应该是《博物志》中记载的这种方法更加常用一些。

为什么古人一直坚信“守宫砂”就是鉴别女子处女之身的方法?

据记载:“守宫砂”这个方法是东方朔教给汉武帝的,东方朔虽然是真实存在的人,但民间传说他有法术,最后得道成仙。

既然“守宫砂”出自东方朔之口,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它其中玄妙,很有些“巫术”的味道。

至于古人为何坚信“守宫砂”是鉴别女子处女之身的方法?百味则需要先从它的药性说起:

守宫,在中医学中守宫又叫“天龙”,药性偏寒、咸,能祛风止痛、攻毒散结,主要用于祛风、活络、散结、抗癌。

而“朱砂”性甘凉,可安神、定惊、明目、解毒。

二者入药后有两个特定的作用:

第一:是取其“寒凉”之性,涂于胳臂皮肤上,使之顺着手臂的三阳经游走,可以“涵养心神,去欲女心火”。

第二:守宫砂”主要是一种心理暗示疗法,让女性在潜意识当中,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廉耻之心,从此不敢逾越贞洁道德的底线。

只要把“守宫砂”点上,就能给她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所以说在这种压力下,真的敢豁出性命去验证真伪的人,又能有几个呢?

最后百味给朋友们讲解一下,这“守宫砂”用来检测和衡量女子的贞操,到底准不准呢?

其实不只是我们,在古代就有人对“守宫砂”提出质疑。

比如:李时珍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关于“守宫砂”的记载,说的条条是道,但其实可能都不是真的。

据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点臂之说,《淮南万毕术》、张华《博物志》、彭乘《墨客挥犀》,皆有其法,大抵不真。”

还如:唐朝药学家苏敬《唐本草》也对“守宫砂”的科学原理提出质疑,认为它缺少理论依据,并不一定是可靠的。

有的朋友问了:何为《唐本草》?它可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学著作,其收集的资料范围比较广泛,对药物的功用详细探讨,经多方考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国内外医学领域颇具影响。

但即便如此,“守宫砂”也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反而在世人的认知中,它的地位是越来越高,更加受到所谓的“文人志士”的喜爱。

百味原来也不敢确定,但经查阅很多相关资料,认定“守宫砂”根本就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它的原理从古至今都是行不通的,它只不过是一种把妻子作为丈夫私有财产的反映而已。

首先:根据古人的药方,壁虎在被做成“守宫砂”之前,要吃下整整7斤的朱砂。

朋友们都知道壁虎是以吃昆虫为生,而“朱砂”就是一种带颜色、硬邦邦的石头,壁虎根本就咬不动,也吃不进去。

就算是壁虎能吃进去“朱砂”,它也难以消化,而且“朱砂”还有剧毒,吃下几口肯定就会被毒死,又怎么可能连吃7斤呢?

其次:就算壁虎吃了7斤“朱砂”,也不会变色的。因为“朱砂”会随着消化道排出体外。

除非是壁虎中毒后变了颜色,否则它还是原来的颜色,就算碾碎了也没用。

再次:从医学上来讲,异性之间亲密接触后,就算是怀孕,也不可能在胳臂皮肤上有所显示。

而且人的皮肤除了刺青和疤痕之外,不可能有任何洗不掉的颜色。

写在最后:综上所述,用“守宫砂”验证女子贞洁的方式并无科学根据。

百味认为“守宫砂”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种恐吓作用。

因为古代女子对“守宫砂”的作用深信不疑,就不敢在婚前随便与他人私通。

让那些点上“守宫砂”的女子在心底设立一道不能逾越的道德防线。

守宫砂”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男子三妻四妾,帝王后宫三千,却要求女人必须全都是处子之身。

不管“守宫砂”是不是可靠的?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它的作用要远远大过真相。

守宫砂”其实就像是一个无形的枷锁,牢牢地禁锢着女性的自由。

好在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和当代女性社会地位的飞跃提高,“守宫砂”也成为了被永久封存的愚蠢发明。

古代的守宫砂是怎么回事?

“守宫砂”是古代用来验证一个女孩是不是处女的一种药物。

方法是把黄豆粒大小的“守宫砂”点在女孩的右臂,于是就在女孩雪白的右臂上留下了一个殷红的红点。这个红点一直保留到女孩出嫁时。

假如女孩在婚前和男人偷情发生了关系,这个殷红的红印就会扩散消失。

假如女孩一直守身如玉,那么在新婚之夜新郎会看到殷红的红印依然如故,和当初留下的印记丝毫没变,更不会扩散和消失。(如下图)

新婚之后,“守宫砂”留下的红印也就完成它的使命消失了。女孩变成女人。

“守宫砂”真的这么灵验吗?它是由什么制造而成?想用它检测一下女友是不是处女行吗?

现在我公布一下“守宫砂”制作流程。

首先捉一条雌壁虎,亲们都见过壁虎吧?就是趴在墙上吃蚊子的那种,超三斤重的也叫变色龙、朱宫。

捉到雌壁虎后,注意不让它吃蚊子,只喂它朱砂,一直让它吃大约7斤左右的朱砂,此时壁虎会变得透体通红。

在交配季节,当雌壁虎正和雄壁虎交配之时,迅速把雌壁虎捣烂晾干,然后和朱砂拌在一起备用。

古代家中生了女儿后,就挑一点“守宫砂”点在女孩的右臂,据说只要守贞一直会保留到新婚之后。

相传慈禧对壁虎很反感,在慈禧陵墓的丹陛石台阶一角,原来雕刻着一只壁虎,这也是工匠按照传统工艺雕刻上去的。

当慈禧看到壁虎时却勃然大怒。她认为是工匠暗讽她不守妇道,是存心给她难堪,于是命人敲掉了壁虎。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如下图)

最后说明一点,用“守宫砂”检测女孩是不是处女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不要自行制造“守宫砂”检验女友是不是处女。

古代人们把“守宫砂”点在女孩手臂上更多的是起到警示的作用,有一种威慑的力量,古代女孩都天真容易骗,父母说只要和男人发生关系守宫砂就会消失,女孩就相信了父母的话,古代女人把贞操视为生命,现在的女孩才不相信这些鬼话呢!

文/秉烛读春秋

古代的守宫砂是怎么回事?

守宫,虫名。蜥蜴的一种。又名壁虎、蝘蜓、蠍虎。

因它经常守伏在屋壁宫墙,捕食虫蛾,故名守宫。

《汉书》六五.《东方朔传》有:“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虵又有足,跂跂脈脈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述。

晋.张华《博物志》二.载:“蜥蜴或名蝘蜓。以器养之以朱砂,体尽赤,所食七斤,治捣万杵,点女人支体(四肢),终本不滅,有房室事则灭,故号守宫。”

唐.李贺《歌诗篇》二.《宫娃歌》有:“蜡光高悬照纱窗,花房夜捣红守宫。”句。看来,“点”与“消”的守宫(砂)“程式”由来已久。

其实,古代的“守宫砂”就是封建方士,为迎合剥削阶级糜烂性对所谓“妇女贞洁”的残害与亵渎。用炼汞的主要原料喂“蠍勒虎子”成“砂”来检测“房中术”妇女的“纯素德操”是否“洁身自守”,更是无稽之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