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苏武牧羊过的那么苦,为什么不吃羊?

事实上,大家如果细细读一下历史,就会发现苏武简直是个神人,他不但人品过硬,意志力也很坚强,因为他很抗冻,还特别耐得住饥饿,命特别硬,最后把匈奴单于都给整得没脾气了。

苏武出生于前140年,他父亲是汉朝右将军苏建,曾因为跟随卫青抗击匈奴而被封为侯爵,匈奴被大打残之后,苏建开始担任代郡太守。

因为父亲的关系,苏武跟自己的几个兄弟很早就开始担任郎官。这是一种庇荫,因为那时候没有科举考试,所以官员的子弟是可以优先当官的。

苏武年轻的时候不显山不漏水,没什么大作为。但在前100年的时候,匈奴单于有意与汉朝达成和解,于是将之前扣押的汉朝使者全部遣返,并认汉武帝做他的长辈。

汉武帝那时候觉得匈奴人已经被赶到漠北去了,也是时候让百姓休养生息了,于是也决意将扣押的匈奴使者也给释放了。但汉朝作为天朝上国,是讲礼仪的,汉武帝便决定让中郎将苏武作为主使,张胜作为副使出使匈奴,将匈奴使者给送回去。

成为使者是很荣耀的,如果出使成功,回来之后还会升官。所以这对于苏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建功立业的机会,要知道他那时候已经四十岁了,再不抓住机会,人生就这么浑浑噩噩过去了。

苏武对此次出使匈奴也确实十分重视,但他也知道匈奴人反复无常,危险性很大,所以他临时招募了一百多名士卒和斥候。事实上,苏武去匈奴,除了归还使者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侦查匈奴的情报,这个是在纸面上不能说的。

苏武来到匈奴之后,一切都很顺利,但他后来发现匈奴单于的态度依然很傲慢,这让苏武十分担心。但不管怎么说,苏武成功完成了任务,并且探查到了匈奴的情况,于是就打算回去了。

可还没等苏武动身就出事了,有个叫做虞常的汉朝降将在匈奴混得不怎么样,就准备找机会重返汉朝。

因为虞常跟汉朝使者张胜很早就有交情,于是他就找到张胜,说自己准备跟匈奴缑王一起策划谋反,射杀被汉武帝痛恨的另一个降将卫律,并将匈奴单于的母亲阏氏绑架,然后跟着张胜一起投奔汉朝。

张胜觉得这是个对匈奴造成打击的好机会,于是同意了虞常的请求。不久之后,虞常果然趁匈奴单于外出打猎期间策划了一次谋反,但不幸消息泄露,匈奴单于派兵镇压了谋反,虞常等主谋被抓。

苏武对这一切原本都不知情,但由于张胜害怕受到牵连,于是将事情告知与他,还让他想办法解决问题。苏武哪有什么好办法,他担心受到牵连会损害汉朝的形象,于是决定以自杀的方式来逼迫匈奴停止调查,但被张胜给劝阻下来。

不久之后,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匈奴单于十分生气,就想杀掉汉朝使者。但有大臣告诉匈奴单于,杀掉不足以羞辱汉朝,何不将他们招降。匈奴单于便派卫律去招降苏武和张胜等人,苏武不堪其辱,于是再次自杀,他用一把刀在自己身上捅了一刀。

卫律虽然得到匈奴单于的赏识,但他对汉朝的感情很深,于是竭力救治苏武。苏武原本已经断气了,但是在匈奴医生的治疗下,他居然奇迹般活了下来。据说,匈奴医生将苏武架在火上烤,使他体内的淤血流出来,他这才得救的。

匈奴单于虽然叫嚷着要杀掉苏武,但她听说苏武自杀之后,也是大惊失色,生怕苏武真的死掉了,引起汉朝的报复。

等苏武被救活之后,匈奴单于这才松了口气,他也对苏武的节操感到十分敬佩,于是赏赐给他很多药物并让其好好养伤,只是把参与谋反的张胜给监禁起来了。

等苏武养好伤之后,匈奴单于不想放他回去,想要他像卫律那样为自己效力,于是派了很多人去劝降他,但苏武在面对威逼利诱的时候大义凛然,坚决不投降。

匈奴单于得知之后很生气,也越发想要招降苏武,于是采取了一些特殊手段,他让人将苏武丢到雪地里,几天都不给他吃喝。匈奴单于的想法是,这种对身体的摧残或许可以让苏武屈服。

可是苏武还真是扛得住,他没有吃的,就抓一把雪同毡毛一期吞下,于是他在几天时间里都没有死掉。

匈奴单于也担心苏武真的死掉,于是将他接回来。匈奴单于并没有放弃招降苏武,但她并没有太多时间跟他耗着,于是决定将他送到北海去,还说只要公羊生下羊羔,就放他回去。

其实,这是匈奴单于逼苏武投降的最后办法了。

大约在前100年到前99年之间,匈奴单于给了苏武一些公羊,然后将他送到北海,也就是今天的贝尔加湖附近。

那么,苏武在北海的生活究竟如何,他有吃过羊吗?

事实上,现在很多人对苏武在北海的生活有很多过于夸张的说法,认为他在北海生活得太差了,其实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北海这个地方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简单来说就是温差大,冷的时候有零下三十度,热的时候则有三十多度。但北海有个好处,那就是那里的动物物种十分多,植被也是十分茂密的,而且贝尔加湖中还有大量鱼类,而且还多都是独有物种。

汉朝时期,北海是匈奴人一个很好的放牧场,那里还生活着很多被匈奴征服的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是一个杂居地,以丁零人为最。

对于长期居住在北海的人来说,他们有足够的本领在那里生活下去,那时候种植技术可能还不太先进,但无论是放牧还是打猎,亦或是捕鱼,食物并也不是很大的问题。

但对于苏武这个长期生活在汉朝的贵族子弟来说,他前半生生活优越,根本就没有为生活操过心,所以什么都不会,不会采摘,也不会放牧打猎,突然来到北海这个他完全陌生的环境之中,自然是很难生存的。

在刚开始的时候,苏武肯定是不敢吃匈奴单于给他的公羊的,因为他一旦吃了羊,那么匈奴单于指不定又要为难他。但匈奴单于也没有给他食物补给,所以他只能靠自己去寻找食物。

根据记载,苏武刚来到北海的头一年,他每天就拄着汉节牧羊,饿了就四处寻找野鼠藏在洞中的果实充饥。关于苏武食物的其他来源,历史上并没有太多记载。

但虽然没有记载,我们其实也可以想象,因为苏武能吃的东西,除了野鼠藏在洞中的果实之外,也就是去采摘一些野菜吃了,运气好的话,还可能得到一些小型动物来补充蛋白质和脂肪。

但这些食物是远远本不够的,那么苏武是怎么活下去的呢?我们可以根据史料来推断一下。

苏武在来到北海大约五六年之后,有一次匈奴王的弟弟于靬王到北海打猎,把苏武也一起叫上了。史书记载说,苏武给于靬王编织了很多渔网,还会矫正弓弩,所以他得到了于靬王的赏识,于靬王给了他很多衣服和食物。

注意划重点,苏武会编织渔网,而且还懂得弓弩。也就是说,在此之前,苏武极有可能通过打渔和狩猎获取了食物。

这个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苏武要活下去,那么他就必须想办法。

考虑到北海当地生活了很多匈奴人和丁零人,他们都是打渔和放牧高手,不排除苏武在放牧的过程中跟他们处好了关系,从而向他们学习了打渔,狩猎以及制造相应工具的技能的可能性。

这里面有个疑问就是,那就是匈奴人和丁零人会帮助苏武吗?

这个其实完全不用怀疑,因为苏武回汉朝之后透露,他在北海娶了个匈奴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既然都有匈奴女子愿意嫁给苏武了,那么有一些当地人帮助他生活下去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说,至少在苏武来到北海的前几年,他就有了生存下来的基本技能,至于说吃匈奴王赐给他的羊这件事,可能就没什么必要了。

我们接着往后看。

大约就在于靬王回去之后三年,他就因病去世了。不过于靬王对苏武很有好感,他在临死前对苏武念念不忘,让人给苏武送去了很多马匹,牲畜,服饰和穹庐。

就这样苏武一下子变成了富户,有车(马匹)有房(穹庐)有存款(牲畜)了,杀牛宰羊完全没有压力,所以我认为他是吃过羊的。

我个人还揣测,大约就是在这个时期,因为苏武一下变成了富户,所以他娶了一个匈奴人做老婆,并且还有了一个孩子,而且这个孩子的名字我们也知道,叫做苏通国。

但天有不测风云,在不久之后的一个冬天,一伙丁零人偷走了苏武的牛羊,让他再次变成了一个需要为食物而操心的普通人。不过好在那时候苏武已经在北海生活了将近十年时间了,所以他的生存技能应该是过硬的,养活一家人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

既然苏武在北海有了生存下去的技能,那么他最后是怎么回到汉朝去的,结局又如何呢?

匈奴单于将苏武放在北海,也不是完全把他忘记了,他曾派卫律数次去北海找他谈话,试图让他屈服,但苏武都拒绝了。

前99年李陵投降匈奴之后,他听说苏武在北汉牧羊,但不敢去找他。后来匈奴单于封李陵为右校王,还把女儿嫁给他,使他成为了匈奴的贵族。为了劝降苏武,匈奴单于曾多次派遣李陵去北海设宴招待苏武,两人交谈了很多,但苏武并没有选择投降。

前87年,汉武帝去世,匈奴王觉得这是个劝降苏武的好机会,于是再次派遣李陵去北海劝降他。李陵在将汉武帝去世的消息告知于苏武的时候,他显得十分悲伤,还吐了很多血。

在随后数月间,苏武每天对着汉朝的方向边哭边跪拜,以此来寄托自己对汉武帝之死和自己无法回到汉朝的悲伤之情。但对于李陵的劝降,苏武并没有动摇,但他对李陵的遭遇表示同情,也似乎是原谅了李陵。

汉昭帝继位之后,采取了和亲政策,从而改善了汉朝和匈奴的关系。霍光派人去匈奴寻找苏武的下落,但匈奴单于却谎称苏武已经病死了。

后来,汉朝使者通过常惠等人得知苏武还活着,于是又找匈奴单于要人。匈奴单于见无法再隐瞒,于是将苏武在北海的情况告知给了汉朝使者。

前81年,苏武跟随汉朝使者回到阔别十九年的汉朝,被汉昭帝封为负责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典属国,俸禄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苏武在北海牧羊那么多年,回到汉朝之后得到了这么大的回报,也算是让人感到欣慰了。

不过,苏武的后代并不省心,他在汉朝的儿子苏元后来因为参加上官谋反而被杀,苏武本人也因此受到牵连,被霍光免官。

前74年,汉宣帝继位之后,鉴于苏武德高望重有熟悉民族事务,于是封他为食邑三百户的关内侯,还让他继续担任典属国。汉宣帝见苏武的膝下没有儿子孝敬他,便问他在匈奴的时候是否有儿子。

苏武原本不敢将自己在匈奴娶妻生子的事情说出来,但汉宣帝问他的时候,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已经大为缓解了,所以他就通过汉宣帝的外公许广汉告诉汉宣帝,他在匈奴还有个儿子叫做苏通国。

汉宣帝十分高兴,于是派遣使者去匈奴,用丝绸和黄金将苏通过给赎了回来,还封苏通国为郎官。

苏武晚年十分风光,因为他在朝中的威望很高,汉宣帝又十分尊重他,所以他每月初一和十五上朝的时候,都是汉朝的一件盛事,他也被大臣们尊称为“祭酒”。

前60年,也就是汉宣帝神爵二年,苏武去世,享年八十岁。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入麒麟阁十一功臣,以褒奖他忠贞爱国的节操。

总结一下:苏武在北海的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艰苦,虽然不如在汉朝,但是也不是没有吃的,而且他极有可能是吃过羊的。

我们现在说苏武的故事,主要还是说他在想匈奴遭受了很大的精神痛苦,他明明是有机会过更好的生活的,他宁愿在北海牧羊十九年也不变节,这是难能可贵的。

历史上苏武牧羊过的那么苦,为什么不吃羊?

苏武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囚匈奴十九年,凛然不失民族气节。他被匈奴人放逐于北海牧羊,生活极其困难,有时甚至以老鼠、野菜充饥。有人会问,苏武不是有一大群羊吗?为什么他宁可吃老鼠,也不吃羊呢?

第一,苏武被匈奴扣押,牧羊于北海

公元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单于试图与大汉帝国和解,结束战争,便派使节出使大汉。汉武帝也派苏武为正使,张胜为副使,率领大汉使团出使匈奴。

这本是一次和平外交,然而却发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副使张胜参与匈奴一起谋反事件,企图劫持单于的母亲。这起谋反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由于张胜的鲁莽,整个大汉使团遭殃,苏武也被牵连,被匈奴单于囚禁。

匈奴单于软硬兼施,企图逼迫苏武投降匈奴,遭到苏武大义凛然的拒绝。单于下令将苏武流放到荒凉的北海(贝加尔湖),让他放牧一群公羊,还说:“等到公羊产奶的那一天,你才可以回到中国。”

苏武从此被囚于北海,与冰雪为伴。北海是荒凉之地,也是匈奴流放犯人的地方,粮食经常无法按时供应,苏武就在野地里挖掘老鼠洞,逮着野鼠后烤着吃,有时也以野草充饥,就这样饱一顿,饥一顿的。

既然苏武牧羊,为什么他不宰一只羊来吃,而宁可吃老鼠、野菜呢?

第二,苏武是汉使,代表国家的形象

苏武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他是大汉帝国的使臣,代表着自己国家的形象。

尽管苏武并不知道张胜参与匈奴的谋反事件,但是作为大汉使团的团长与正使,应该说还是负有一定的责任。苏武使团的任务,是推动汉、匈两国的和平,而不是要颠覆匈奴的政权,对于部下参与的谋反事件,苏武至少是有失察之过。

我们如果站在匈奴的立场来看这一事件,大汉使团出国访问,竟然有人想乘机颠覆匈奴政权,可以想象匈奴单于是何等愤怒。从苏武个人来说,他虽然对部下所做所为失察之过,但他并未参与试图颠覆匈奴政权的阴谋。特别是阴谋的参与者、大汉使团的副使张胜后来为了保命,投降匈奴,这一事件的具体细节,匈奴方面也是知道得一清二楚,完全可以排除苏武的嫌疑。因此,苏武是遭到匈奴方面极不公正的待遇。

面对这种不公正的待遇,面对荒凉的北海与生活的窘迫,苏武没有忘记自己的汉使身份。匈奴人逼他牧羊,倘若他出于激愤,在粮食不济时,宰几只羊来下肚,固然快意恩仇,可是这么一来,匈奴人会怎么看待汉使呢?他们还会对汉使有一种敬重之感吗?使臣出了国门,就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国家的形象。苏武要是为自己的温饱,随随便便把宰杀所放牧的羊只,那还会给人留下凛然大义的印象么?既然大汉帝国自命为礼义之邦,汉使更应维护大国的文明形象。

第三,直到李陵到来,苏武才改善生活

苦难辉煌。

倘若苏武被软禁,依然能过着舒服的生活,那么就衬托不出他崇高伟大的民族节气。时穷节乃现,越是苦难,越能突显一个人金子般的品格。

苏武被囚匈奴十九年里,绝大多数时间生活是极其艰辛的。直到他被放逐北海十余年后,匈奴单于派李陵到北海劝降苏武,李陵硬着头皮前往。李陵摆下酒筵,与苏武对饮。这大概是苏武被囚后,吃过的最丰盛的一餐。对于李陵的劝降,苏武大义凛然地拒绝了。他宁可吃野菜,也不会放弃内心的信念。

他对李陵说:“自从离开中国以后,苏武已把自己当作一个死人了。如果大王(李陵被封为右校王)一定要劝降苏武,我与大王畅饮之后,便死在大王面前。”

李陵喟然叹道:“古代忠义之士,也没有超过子卿兄的。李陵与卫律所犯下的罪行,上通于天!”说罢,泪下沾襟,与苏武决别而去。

在苏武面前,李陵为自己的投降感到耻辱。他听说苏武生活艰难,想送一些牛羊给苏武,但自己没有颜面去见苏武,就让自己的匈奴妻子,带着数十头的牛羊到北海,接济苏武。由于有李陵的接济,苏武的生活境况有了很大的好转。直到汉昭帝时代,匈奴又一次向大汉表达和解的意愿,苏武才得以被释放回国。

我对苏武有一段评价:

苏武与张骞一样,是汉代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民族精神之碑。血溅虏廷,威武不能屈其节,饮雪吞毡,厄境不能移其志;牧羊北海,人生有几个十九年春秋,冰雪霜白其发,风沙落其节旄;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死有所不避,生只为报国恩;天地茫茫,万物卑微,惟其精神可超越生命而千年不朽矣。

历史上苏武牧羊过的那么苦,为什么不吃羊?

苏武牧羊是一段非常悲壮、值得认真反思的历史故事。

《汉书·苏武传》,详细、明确的记述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反应了当时大汉王朝与匈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歌颂了大汉使者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

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

01

事件的起因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发起马邑之战,结束了汉高祖以来长期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

这时,汉匈双方都屡次派遣使者去窥探对方的虚实。匈奴扣留了汉朝使者郭吉、路充国等十多批人,匈奴的使者到来,汉朝也把他们扣留。

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单于刚刚即位,害怕汉朝袭击他们,于是全部送回被扣留的汉朝使者。

汉武帝嘉奖他深明大义,就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官衔、持节遣送扣留的匈奴使者回去,并且赐给大批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且鞮侯单于改善汉匈关系的好意。

苏武与副使中郎将张胜、临时充任的随从员常惠及兵士一百多人一同前往。到达匈奴之后,出乎汉朝廷的意料,且鞮侯单于误把汉朝的好意认为是软弱可欺,反而更加骄狂起来。

就在匈奴准备派出使臣护送苏武等人回国的时候,恰巧发生了匈奴缑王和汉朝的长水虞常等人谋反的案件。

缑王曾经投降过汉朝,与战败俘虏的浞野侯赵破奴,伙同汉朝叛臣卫律等人,企图劫持单于的母亲投奔汉朝。

但由于事机泄密,单于派兵绞杀了缑王等人,虞常被活捉。

苏武得知副使张胜曾参与了这次事变,意识到会牵连到自己。他不愿意受到侮辱,就想自杀,被张胜、常惠阻止。

且鞮侯单于命卫律劝降苏武,苏武拔出佩剑自刎。卫律大惊,赶忙组织抢救,本已断气的苏武,过了半天才缓过气来。

单于以苏武节操为壮,早晚派人探望,同时逮捕了张胜。

卫律斩杀了虞常,以此威胁汉朝使者,张胜惧怕,就投降了,但苏武毫无惧色。卫律又以自己的经历,诱使苏武投降,但苏武不为所动。

单于更加钦佩苏武的气节,愈加希望他能够投降。于是,把他囚禁起来,放入地穴,跟外界隔绝,不供给饮食。

苏武卧着嚼雪,同旃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了北海(今俄国西比利亚贝尔加湖),把他与部下随从常惠等人分开,让他独自放牧公羊,并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以归汉。

02

苏武北海牧羊

苏武到达北海以后,匈奴的粮食供应不上,就掘取野鼠、收藏草实为食。

且鞮侯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很器重苏武,就供给他衣服和食物。但三年后,于靬王病死,他的部下都迁离了。这年冬天,丁零(古民族名)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了穷困。

当初,苏武与李陵同为侍中,就在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了匈奴,但李陵不敢与苏武见面。

此时,李陵受单于的派遣前来劝降苏武,并告诉他,他的兄弟及母亲都已经死去,妻子也可能嫁人了。

苏武说:大臣为君王服务,就像儿子效忠父亲,我死无可憾。

李陵慨然叹道:

“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李陵因为羞愧而不好意思赠送礼物给苏武,就让妻子赐给苏武几十头牛羊。

后来,李陵再次到达北海,告知苏武说:“皇帝死了。”

苏武听到这个消息,面向南方放声大哭,直至吐血。每天早晚哭吊,一直持续了好几个月。

03

苏武归汉

汉武帝驾崩后,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

几年后,匈奴与汉朝议和,重新和亲。汉朝索求苏武等人,匈奴欺诈说苏武已经死亡。

后来汉朝使者又到匈奴,常惠等人见到了汉使,陈述了事件的全部经过。并教导使者说:

“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很高兴,就按照常惠所言去责备匈奴单于。于是,单于召集苏武部下,除了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有九人一起跟随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回到了长安。

此时,苏武离开汉朝廷,在匈奴已经二十年。

从《苏武传》记载的情况来看,苏武并不是不吃羊,而是没有足够的羊可吃。

起初,匈奴单于放逐苏武去北海,就是要消磨他的意志。如果他不回心转意,就不可能放他回来。

单于用心也十分歹毒,只让苏武放牧公羊。他们并不怕苏武吃羊,要知道,全部是公羊不能生小羊,吃一只少一只,最后一只也没有了。

苏武要活下去,就不能敞开肚子尽情去喝羊汤,更不可能天天烧烤。

从传记中,豹眼看不出苏武为了气节,誓死不吃匈奴羊的意思。更没有必要把这一点看作是苏武为了民族气节。

且鞮侯单于的弟弟于靬王曾经给苏武留下了一些牛羊,但被丁零人偷走了;李陵的妻子也赠给了苏武一些羊群,但毕竟有限。但这些事,说明了苏武并不是吃不到羊,而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才不得不掘取野鼠、收藏草实为食。

苏武的伟大之处,在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无论卫律、李陵等叛臣如何诱使,无论北海生活环境如何艰难,都不能改变他忠于大汉朝的坚定信念,都不能改变他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苏武的故事更令豹眼感慨地是,只有强大的祖国,才能维护每一个公民的利益;同时,令后世深思地是,不要说以德报怨,就是以德报德,有时候在国际交往中未必行得通。对于不懂感恩的野蛮民族,只有用拳头彻底把他打趴下,他才会威服。

从苏武这个悲壮的故事中,应该好好汲取教训。韬光养晦是暂时的,该亮剑的时候必须亮剑。

历史上苏武牧羊过的那么苦,为什么不吃羊?

上国天使,岂食蕃邦牛羊!

历史上苏武牧羊过的那么苦,为什么不吃羊?

匈奴人给了苏武一百只公羊,羊的寿命不过十年左右,但史书却记载,苏武放这群羊一放就是十九年,由此可见,苏武在流放期间,是拥有自己的牛羊的,对于自己的财产,当然是想吃就吃,压根就用不着吃匈奴单于的公羊。

事实上除了匈奴劝降苏武的那段时光,受尽了苦楚之外,其它大多数的时光里,苏武日子过得还算不错,甚至还娶了年轻的匈奴女子,生了一个儿子,用来打发寂寞的囚徒时光。贝加尔湖的布里亚特土著还流传着这苏武放羊的传说,在这个版本里,苏武过得不错,喜欢出门旅行,当然,他去哪里都会拄着朝廷的节杖,苏武能熟练的说当地的语言,还有心思帮助当地居民。

《苏武传》作者班固,压根儿就没有去过贝加尔湖,当然不知道贝加尔湖完全没有想象中那么荒凉,作为西伯利亚的重要渔场,这里不仅水生生物资源丰富,还有多达600种植物和1200种动物,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淡水湖里的动植物都多,所以这里很早就有人在这里居住。

贝加尔湖冬季虽然寒冷,但这些土著民族早已找到应对之策。他们在夏季土层松软时,就会挖出地窖,在其中铺垫羊皮干草。地窖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即使是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天气中,地窖里依然可以保持温暖。加上贝加尔湖周边食物充足且森林资源丰富,人们并不缺乏过冬的燃料和食物。

苏武的父亲,曾三次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因战功被封为平陵侯。在父亲军功的庇佑之下,苏武兄弟三人,成年后都得以被封为郎官。不过苏武实在是官运不佳,一直熬到了四十来岁,也不过是担任 栘 中厩监一职,这位置和孙悟空的弼马温一职有点类似,按照正常发展,苏武应该会在这个岗位上厮混到退休。

好在当时汉匈两国征伐不断,双方屡次以派遣使者的名义,收集情报窥探对方动静,所以两国之间,对敌方派来的使者都不太友好。仅匈奴就羁押了郭吉、路冲国等十余批使者,当然,大汉朝也没好到哪去,扣留匈奴使者之事也是司空见惯。所以汉匈两国到后来,都不敢派重要人物前往对方做使者,免得被敌国扣下。

待到公元前100年,经历连续大败的匈奴终于服软了,开始奉大汉天子为长辈,并释放了之前扣留的汉使以表诚意。面对匈奴的示好,汉武帝表示赞许,不过汉匈两国敌意还未化解,出访匈奴仍是高风险之事,为了保险起见,于是让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护送使臣常惠,将历年来被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遣送回国。

任务比较简单,但苏武却办砸了。

队伍抵达匈奴,很快完成交接,送回了扣留的使者,只等匈奴 且 鞮 侯单于写个回信让使团带回去,就算完成了任务。结果在等待的日子里,匈奴上层发生了内讧,会缑王与汉人叛将虞常嫌弃匈奴生活条件实在艰苦,脑洞大开,打算挟持了匈奴单于的老娘为投名状,投奔自由连空气都是香甜的大汉朝。

这原本是匈奴内部之事,苏武怎么也想不到,他的副手张胜,因为立功心切,居然也卷进了这件事,给他们提供资金支持。不料虞常办事不秘,被人告发,单于发兵追捕,缑王等人被杀,虞常被活捉,副使张胜见事不可为,只得将这件事告知了苏武。苏武责怪道:”事已至此,必连累我等,与其受辱而死,还不如自杀。说完就拔刀自尽。

“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苏武的果断把使臣常惠吓了一跳,你作为保护使团安危的最高武官,面对危机时,压根儿就不去思考解决办法,一言不发说自杀就自杀,那将使团内上百同事置于何处?

恰好汉朝叛将卫律前来问罪,见此情景,连忙找来了大夫,一番救治后,总算将苏武抢救了过来。苏武的伤势逐渐好转后,再次审问,当着众人之面,卫律亲手斩杀叛臣虞常,吓唬众人:“你们谋杀单于的大臣,都是死罪,但匈奴仁慈,只要你们愿意投降的人,就赦免其罪。”然后提剑欲砍向张胜,张胜赶紧请降,得以幸免。卫律质问苏武:“你副手张胜有罪当死,你脱不了干系,必须陪同坐牢。”苏武反驳:“我和张胜不是亲属关系,又不曾知晓他的阴谋,你有什么理由牵连我陪坐?”

卫律恼羞成怒,提剑吓唬苏武,结果苏武虽然能力一般,但骨气却是世间少有,根本不为所动。卫律接着用富贵引诱,更是引来汉朝众人耻笑。单于无计可施,只得将苏武囚于大地窖内,不供给吃喝,苏武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喝雪水,饿了,他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眼见苏武如此倔强,单于无可奈何,便将他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给了他一百只公羊,并宣称要等公羊生了小羊,才会放苏武回国。

流放北海的苏武在这里展现了惊人的求生能力,最初缺粮,苏武就掘鼠洞里的草籽。不久,苏武学会了编织打鱼的网,还学会了矫正弓弩,当然,苏武最主要的生活来源,还是来自于匈奴的禀食。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很是器重苏武,经常会给苏武送上衣服和食物。

三年后,於靬王因病身亡,好在於靬王比较够义气,临死时不忘照顾好友生活,分给了苏武一些马匹、牲畜、衣服和大毡帐,苏武过了一段时间的富裕生活。但好景不长,冬天来了,丁零人将苏武的牛羊全部盗走,苏武再一次陷入了贫困。不过好在苏武已经成婚,即使挨饿,应该还有妻子家的部落为坚强后盾,不必再靠吃草籽和老鼠而活了。

苏武的外交失败,导致了汉匈两国第二年的大战。在这次战争中,李陵兵败投降,单于知道二人关系不错,遂派李陵去贝加尔湖劝降。李陵给苏武带去了三个消息:1.你的大哥苏嘉给皇帝当司机时,车驾剐蹭到了柱子上,折断了车辕,定成大不敬之罪,被逼自杀了。2.你的弟弟苏贤因没有缉捕到谋杀驸马的罪犯而惧怕追责,服毒自尽了。3.前几年,你的母亲去世了,妻子也改嫁了,其他的家人也生死不明。然后劝导好友苏武:“你在这守节没人知道,而你的家人已经被汉武帝杀光了,你还坚持不降,有意义吗?

结果苏武不为所动。武帝去世后,汉匈都不希望再起战事,双方又开始了和亲。汉朝屡次提出要释放苏武,可单于却谎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出使匈奴,遇见常惠,才得知苏武的处境和事迹。次日,汉使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著帛书,上说苏武等人在北海。”单于很是惊讶,随即道歉并承诺将苏武释放回国。

离别之际,好友李陵为苏武设宴送行,在席间唱起了别歌:“ 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tuí)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一曲未完,众人先泪流满面,两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一位曾卧雪吞毡,十九年不曾背叛故国,如今终守得云开见月明;一位五千步兵对十一万精骑,结果援军被汉武帝取消,最终兵败被俘,落得一个全家被杀的下场,不得已投降匈奴苟延残喘。不久,执意不肯归汉的李陵死在了匈奴。

始元六年春,苏武一行人历经艰苦,终于返回了阔别十九年之久的长安。虽然此时苏武已经年老体弱,但再也没有挨饿的担忧了。霍光以朝廷的名义给予了苏武丰厚的奖励,拜他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

历史上苏武牧羊过的那么苦,为什么不吃羊?

我们又怎能断定苏武不吃羊呢?可以确定的是,只要苏武想吃羊,就没人胆敢阻止他宰羊吃肉。岂能臆测他明明守着羊群,却窝囊的不能吃一口羊肉呢!

苏武可不是吃素的!那是大汉禁卫军将军,他也不是宋朝文武分道之后的那些不识五兵、貌似很硬气、但见了匈奴人一拔刀就吓得小腿肚子颤颤巍巍的酸儒。

别不信,下面就来说道说道,为什么苏武可以随时宰羊吃肉的原因。

苏武是个什么性格的人?

当苏武的使团卷入匈奴内乱,事泄之后,使团遭拘捕。

但是身为汉使却遭拘捕还要受审讯,这让性烈的苏武倍感耻辱,于是苏武就给了自己一刀。

这一下,就把匈奴给吓坏了。汉使若死了,那还了得?

于是匈奴人想尽办法,用土方子与草药,全力抢救,也是苏武命不该绝,硬是让匈奴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然后,当苏武伤势痊愈后,匈奴又开始使尽手段劝降。匈奴单于派卫律逼迫苏武降匈奴,苏武不从,卫律以刀架颈脖威胁之。

什么,敢杀持节的汉使?

苏武就冷笑着骂卫律道:

”南越国曾经杀汉使者,最后汉军灭南越,屠其国,分其地为大汉九郡。大宛王曾经杀汉使者,汉军灭大宛、擒其王,将之首级悬在北门示众;朝鲜杀汉使者,立即就被消灭。惟有匈奴还没遭到这下场。你明知我不降,就是要杀我,令两国开战吧,匈奴的覆灭就从杀了我开始吧!”

匈奴虽野蛮暴烈,然强者亦畏惧更强者!当野蛮的匈奴,遇上有仇必报的强汉,终于还是胆怯了!最后,使尽手段,却就是不敢真杀了苏武。

之后,苏武就开始了长达十九年北海牧羊的生涯。

由此,我们也可知苏武的个性,以及匈奴对苏武的态度。

既不敢杀苏武,又不能让他死。

唯有将他迁至遥远的北海,给他一群羊,以让他自力更生,直至自己熬不住这种艰苦生活,然后主动请降,这就是匈奴人最初的打算。

然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苏武所牧之羊,是为他自己放牧。而非替匈奴人放牧,自己却吃糠咽菜不能碰一口羊肉。

否则,若是这样的话,那么苏武绝不会忍这种耻辱,大不了再给自己一刀。这是符合逻辑的!

下面来看看苏武牧羊时的生活。

苏武到了北海,匈奴人只给了他羊,却没有供应米面果蔬等汉人习惯吃的粮食。

匈奴人坏就坏在这儿,意思就是:

饿了就吃羊,可别说我们虐待你!因为汉人是不习惯天天吃肉的,目的无非就等苏武出言相求。

而苏武是绝不会出言恳求的,但没有果蔬怎么办?

他就掘野鼠所储藏的果实吃,以此平衡肠胃,就这样撑了下来,并逐渐适应了在极寒之地的生活。

史书记载了,苏武还会编打猎的网,并能矫正弓弩,没有这样的技能,也是无法在严酷环境中生存的。

由此可知,苏武在北海,不但有属于自己的羊群,而且也不但是手持使节之杖,还是刀弓倶备的,匈奴不敢缴了他的械。唯就是遣散了他的随从,不允许他离开北海。

又数年后,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到北海打猎,遇上苏武,敬重苏武的气节,还供给他衣食、马匹、牲畜、穹庐等等。

而苏武最后,连娶妻生子匈奴都允许的,他吃几头羊,又有何妨。

由此可确定,苏武在北海牧羊时,杀几头羊吃吃,那是随时可以的,他在牧羊期间的日常饮食,就是包括了宰羊吃羊的。

又从人的生理上讲,人类生存极寒之地,充足的脂肪是必不可少的。若无有厚实脂肪撑着体能,那么在长期零下二三十度严寒之下,早就冻得一命呜呼了。

有人不禁要问了,有羊群,有马匹,还能佩带武器,还有娶妻生子,这还是囚禁吗?

这当然是囚禁,正确的说,是软禁!

当然,亦是因为汉朝之强,汉使虽遭囚禁,也能不受囚徒之辱。尊重都是打出来的,此言非虚。

所以,苏武北海牧羊,羊、马、刀弓皆有、节杖可留,、妻儿亦能有,却唯独没有随从。没有随从,就意味着生活的一切,全得自食其力。

除了牧羊,他还得捕鱼打猎。

而苏武并非吃习惯苦的寒门子弟,出使前的大汉中郎将是什么待遇;若降了匈奴,那又会得到何种待遇?

貂裘与锦衣玉食,那是只要一句话就能立刻享有得到之事。

然而苏武宁可在冰天雪地的刺骨寒冷中靠自己生存,也不肯屈膝请降,去过上舒坦富贵的生活,十九年不屈,世上没几个人能做得到。其心志之坚,硬如铁石,故而载入史册。

至于以为他不吃羊,那就显然想岔了!

苏武画像。(图来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