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汉文帝刘恒之母薄姬是个怎样的人?

简单来说,薄姬是个低调的人,但在当时,这种低调却成了她和刘恒母子得以幸存并最终逆袭的一大原因。

平凡的出身

薄姬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她的母亲魏媪是魏国的宗室之女,不过母亲是和父亲私通生下她的(可见薄姬父亲地位不高),再加上魏国很快就被秦国灭亡,薄姬的地位完全来源于父亲,是个很普通的女子。

普通的人也是有朋友的,薄姬和年纪相当的管夫人、赵子儿十分要好,三人以姐妹相称,还相约"富贵莫相忘"。

秦朝只存在了十来年,基本上是薄姬刚刚长大,天下就乱起来了。当时六国宗室纷纷复起,原来魏国的贵族魏豹就自立为魏王。

魏媪应该还有点关系,为了谋出路,她将女儿薄姬送进魏王宫中。从后来的情况来看,薄姬还是挺受魏豹重视的。

据说魏媪曾请许负给女儿看相,许负说薄姬会生下天子。魏豹听说后,以为自己会当天子,就不跟刘邦混了,自立门户,并且跟项羽联合,结果分分钟被刘邦派人灭了。

魏豹死后,薄姬被送到刘邦宫中织布的工房工作,有一次刘邦到织布工房视察,看见薄姬有姿色,就将其纳入后宫。

幸运与能力

刘邦可不是不近女色之人,他后宫之中美女无数,薄姬并不算拔尖,也没有出头,进宫一年多都没得到刘邦的宠幸。

不过跟薄姬关系很好的管夫人和赵子儿都先后受到刘邦的宠幸,她们没有忘记当初的约定,却并不打算信守,想想也是,后宫争宠激烈,谁会想多一个竞争对手呢。

薄姬的幸运之处在于管夫人和赵子儿在一次陪刘邦的时候,将当年的约定当成笑料说了出来,两人笑得花枝招展,刘邦觉得莫名其妙,就追问缘由。

得知此事的刘邦想起了薄姬,顿时来了兴趣,当天就把薄姬召来。薄姬很好地把握住了这次难得的机会,她说昨晚梦见有苍龙盘踞在肚子上,刘邦笑着说这是吉兆,我帮你促成。

当晚,刘邦就临幸了薄姬,很巧合的,这一次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于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生下儿子刘恒。

这一次人生逆袭的机会多少有些偶然成分,但似乎又是必然,管夫人和赵子儿不知是无意还是有意,反正是勾起了刘邦对薄姬的兴趣,薄姬又非常准确地抓住这次机会,从这里可以看出,薄姬并不是一个无能之人,她对机遇的把控,是非常准确的。

培养儿子

自从那一次临幸后,刘邦又仿佛忘记了薄姬,很少再来找她,在后宫中失去皇帝的宠爱,这几乎是致命的,所幸薄姬生下了儿子刘恒,她还有另一条路可走。

所谓子以母贵,母以子贵,没有刘邦宠爱的薄姬自己是不可能贵了,只能依靠儿子刘恒。

薄姬对刘恒的培养重点就是低调,在险象环生的后宫中,即便不受宠,她也是刘邦八个儿子中的一个,必然受人瞩目,也容易遭受危险,如果没有过硬的保护,能不张扬就不张扬,一定要低调。

八岁的刘恒按例被封为代王,这是个又偏又小的封地,别说跟齐王、赵王两个哥哥相比,就是梁王、淮南王这两个弟弟,封地也比刘恒要好得多。

但薄姬和刘恒没说什么,事实上,他们也不能说什么,多说就是找死。

低调的代王

薄姬和刘恒母子一向保持着低调朴素的生活习惯,完全不像得宠的戚夫人那样飞扬跋扈。

最后的结果也很明了,刘邦一死,刘盈继位,吕后掌权,戚夫人死得很惨,其子刘如意不久后也被毒死,刘盈还因此受到了惊吓。

刘邦剩下的六个儿子中,刘肥也险遭吕后毒手,憋屈地认妹妹鲁阳公主为母才得以活命,最后郁郁而终;刘恢、刘友死于吕后之手;刘建死于意外,但独子被吕后所杀,绝后;只有刘长和刘恒安然无恙。

刘长是吕后的养子,没事很正常,但刘恒能够幸存,靠的就是低调,吕后以为这个儿子(她是正妻,刘邦的儿子也是她的儿子)很老实,就放他们母子到代国。

代王刘恒和王太后薄姬在代地很老实,该干什么干什么,在吕后疯狂压制刘氏家族的时候,刘恒却依然完好无损,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母子的手段,真是小心谨慎到了极点,这才得以屡屡躲过吕后的猜疑。

薄姬的低调还影响到了她的家人,她的弟弟薄昭也在代地,但并没有获得代国多大权力,这个情况,给刘恒的逆袭带来机会。

刘恒被封代王的第十七年,即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齐王刘襄起兵西进,试图铲除吕氏,并争夺帝位,但齐军尚未进入长安,吕氏已经被周勃等大臣铲除。

事后,具有吕后血脉的少帝刘泓被废,大臣们商议拥立新的皇帝,主要候选人就是刘恒和刘襄,但刘襄外戚势力强大,而刘恒外戚几无势力,且一向低调,再加上刘襄手握重兵,不好控制,刘恒势力小,更好操控,于是大臣们迎立刘恒,是为汉文帝,薄姬也由王太后改称为皇太后。

所有的低调,最后却成了成功的铺垫,然而在低调背后,却是刘恒隐忍十数年积聚的手腕,在中央毫无根基的他却能在数年之内,软硬兼施,最终掌控中央,功劳比天大的周勃最后被他整得服服帖帖。

正史上汉文帝刘恒之母薄姬是个怎样的人?

说到薄姬,就不得不提及历史上那个非常神秘的女人,她在15岁的时候见到薄姬,一眼就断定:薄姬大贵,她的儿子是天子之命!这个神秘莫测的女人叫许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相面大师,19岁那年被汉高祖封鸣雌亭侯。正因为许负的预言,薄姬开始了她充满戏剧性的一生。

一、高贵血统,低贱身份,初嫁魏豹,差点丢了小命

史书上没有留下薄姬的姓名,她血统高贵但身份低下。原因就是她母亲是魏国宗室,她却是母亲与人私通所生。

因为许负的预言,让薄姬成了香饽饽。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手下有个叫魏豹的将军,被刘邦封为魏王。魏豹听说了薄氏的事,心动了,先下手为强,把薄氏娶入王宫。得到薄氏后,魏豹心想:既然薄氏可以母仪天下,我当然就有皇帝的命。于是,他决定背叛刘邦,自立山头。

要说凡事想当然会要人命的,相师说薄氏有母仪天下的命,也没说你魏豹就是真命天子啊,你这么自作多情地给自己贴金,那不是玩死自己的节奏吗。果然,刘邦大怒,很快发兵灭了魏豹,并下令处死魏豹全族。可怜魏豹原以为捡了块宝,却没想到因此丢了吃饭的家伙。

跟魏豹一起倒霉的还有他的妻妾们。这一群娇弱的女子一个个被押往断头台,连滚带爬,衣衫不整,狼狈不堪。突然间,一个梨花带雨,娇柔怜人的小美女从他身边走过,小女子似乎不甘心就这么断送卿卿性命,她哀怨地地瞟了刘邦一眼。就这一眼,刘邦的魂没了。这是谁家姑娘,咋这么俊呢!留下,给朕留下!

二、刘邦最不受宠的姬妾,默默无闻却躲过灾祸

一块大馅饼掉在薄氏的头上,她成了刘邦的薄姬。命保住了,可并没有大家想象的恩宠,很可能一转眼刘邦都忘了这个小美人。仔细想想,刘邦身边还缺美女吗?但薄姬就是命好,她在宫中的两位好友受到刘邦“接见”后,推荐了她。

赶上刘邦好心情,于是召见了薄姬,并且在她身上播了些雨露。薄姬再次中馅饼,见着雨露就开花,她生了龙子——刘恒。事实上,从此刘邦几乎再也没有宠幸过薄姬,人家就是命好,一枪中的。

转眼刘邦进太庙享清福去了,吕后成了王朝实际掌权人。她开始大肆迫害刘邦的小老婆和儿子们,这段历史路人皆知,很血腥,很恐怖。刘邦的儿子们只有两个没受到迫害,一个是吕雉的养子刘长,另一个就是刘恒,连吕雉的亲儿子都是被吕雉变相折磨死的。

吕雉难道稀罕刘恒?才不是呢,因为薄姬母子从来不受待见,在这皇宫里,这对母子就像路边的小草,没人留意他们,包括吕雉。那就放他们去封国吧,一个又偏又穷的地方——代国,那地方还经常有匈奴人出没,让他们自生自灭吧。后来证明,这其实是这母子俩又一次被馅饼砸中,占着好封地的王们有几个善终了?光赵王就死了三个。

三、许负预言实现,母以子贵

接着最大一块馅饼落在了这对母子头上:诸吕被灭后,陈平一干大臣相中了刘恒,他成了皇帝,薄姬荣升皇太后!这恐怕是母子俩脑瓜想破也无法料到的结果。

虽说薄姬有许负的预言,估计到这时候,她自己都把它当笑话了。剿灭诸吕,贡献最大的刘襄刘章兄弟俩,竟然没有PK过没有任何贡献的刘恒,上哪说理去!

儿子当上皇帝后,薄姬成了薄太后,她没有像吕后那样醉心于政治,除了对魏家和薄家多有照顾外,唯一的一次干政就是怒斥儿子无辜冤枉周勃,吓得汉文帝赶紧释放了周勃。

薄姬死后因为姬妾身份,不能入葬长陵,所以就在靠近儿子的地方单独起陵。直到光武帝刘秀,她才被追封为高皇后。

值得探讨的是,薄姬母子为何在凶险的政治环境里安全生存,甚至被一连串的幸运砸中?真的许负预言的魔力?一、薄姬是老子的忠实信徒,以“无为”追“有为”的生存智慧,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刀下余生后,薄姬并没有迎来刘邦的宠爱,面对复杂的后宫争斗,聪慧的薄姬迷恋上了《道德经》。她不但把自己修炼成一位与世无争,清净修为的仙子,还不断以此教育儿子刘恒。应该说汉文帝受母亲影响很大,当刘邦的儿子们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他甘愿留守贫穷的代地,即便吕后拿赵王这顶金帽子诱惑他,他也不为所动。

当平定诸吕后,迎请刘恒入京的文书到达,他母子都表现出异常的冷静。非得多方求证后,才起驾入京。这种定力,如果没有很深的修为是做不到的。

二、许负的预言,我本人认为就是个政治谎言

人类对玄学的研究还没有科学定论,在现有的认知层面,玄学是不可靠的。我个人认为,所谓的许负预言应该是汉文帝登基后,为了说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编造的政治谎言。

理由如下:

  • 1.许负封侯及预言的事,很多出自野史,正史上语焉不详;
  • 2.假如许负真的有这个预言,恐怕薄姬母子很难活下来

假如许负有此预言,刘邦不大可能如此冷遇薄姬母子,精明而又凶悍的吕后,不大可能允许这颗定时炸弹生存在自己身边。

  • 3.汉文帝编造谎言是政治的需要

汉文帝继承大统,严格地讲,是不符合古代帝王传承的法统的,是违法的(限于篇幅,不在此讨论)。皇位合法性受到挑战,是一件相当严重的事。所以,汉文帝就必须寻找他继承皇位的法理基础。

我替他想过,他大概有如下几条路可以走:

  • 一是宣称汉惠帝一支绝嗣,嫡系没了,庶出的谁当皇帝都可以(实际也这么做了);

  • 二是假托高祖遗诏,受命登基(技术难度太大,没法做);

  • 三是以神的名义宣示“君权神授”(神最好编造,难度小,许负就是神的使者,可行)。

于是,许负预言开始流传,谎言而已,根本不可信!

但不管怎么说,薄姬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她的生存智慧,不但成就了她个人,也为大汉帝国迎来了一位千古名君。

正史上汉文帝刘恒之母薄姬是个怎样的人?

薄姬,一个懂得韬光养晦的女人,这在历史之中很少见。可以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典范。她教育出来的儿子汉文帝刘恒,更是吸取了此种精髓,奠定了汉武帝击破匈奴压制汉族的基础。

众所周知,刘邦作为一国开国之君,只要与他有过一丝交往的女子,她的境况会出现急速提升,更有甚者一跃成为一国之母,进而母仪天下,如戚姬。更不用说在“江湖”上有“名气”的女人。

薄姬应该是一位美人,在她第一次见到刘邦时,刘邦是在魏王豹的织室中见到只是感觉不错,便将其收入后宫。

刘邦与薄姬之所以能一幸成孕,生下汉文帝,皆因赵子儿两个人的嘲笑从而得到的机会,就如同现在的人常说的打脸之后,又被反杀。这个机会来的如此不经意。

赵子儿她们三人有个口头约定,若贵勿忘。

赵子儿受到刘邦宠幸后,赵子儿两人将三人当时的约定当成了一句笑话讲给了刘邦听,使得刘邦产生了好奇心,一个有着生天子命的女人,竟然守着天子无法得行。那既然魏王豹不是天子,那我是不是天子。

刘邦不由生出一验究竟的“龌蹉”想法,见见这位有如此怪异名气的女人。

薄姬的名气来自于一位名家的点评。

在薄姬出生没有多久,她的母亲遇到的一位女相师,确切的说是一位名扬天下的女相师。

相师许负,自出生便四海尽知。

她出生时正好处在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寰宇的巅峰时刻,各地官员竞相奏报祥瑞,印证大秦乃是君权得自神授,用以讨好秦始皇。

而许负一出生便作为祥瑞报了上去,就因她自娘胎降世便手握一块美玉,上绘周文王八卦图。而让秦始皇都惊奇不已的是许负百日能言,秦始皇认为这是吉兆,遂赐予许家黄金百镒用来抚养许负。

汉高祖时期许负更因相面精准声名大噪,被汉高祖刘邦封为鸣雌侯。

在汉文帝时,许负更是精准的预测了周亚夫的未来轨迹,精准到了几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经历等等,这些均被记录在周亚夫传记之中。(当然这是后话)

许负的种种类似于神迹的表现,她的一番话彻底改变了薄姬的命运。

当生天子

刘邦自从验证完之后,便很少召见薄姬,忙着宠幸能歌善舞的定陶美人戚姬,沉醉于有诗有歌有舞的梦幻人生之中。

曾经糟糠之妻现在的帮手,吕后。刘邦更是与之聚少离多,见面说的最多是你的儿子不适合当太子。

薄姬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默默的存在着,不争不抢,不怒不喜,随遇而安,养着刘恒在宫中寂寞的生存着。

刘邦死后,太子即位,以往独得宠爱的戚美人在吕后的操作下成为不辨真面目的人彘。

而几乎透明的薄姬,拉着儿子刘恒去代国享受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就此认为薄姬是个不理世事的闲散之人,那么就大错特错。

汉文帝之皇后窦漪房,历史上有名的干政外戚,甚至逼迫汉景帝不立自己的儿子,而立弟弟刘武为太子,窦漪房的蛮横可见一斑。

可是在薄姬在世为太后时,丝毫不见窦漪房踪影,后宫之中相当的平稳,并未出现什么宫斗的事件,可见薄姬在其中的调和作用。

如果说仅凭对汉文帝有影响力并足以压制后宫的争权夺利,那也无法涉及到方方面面,也不是能让后宫得以安稳。

薄太后从吕后手中脱身并不仅仅是依靠低调无为,她对世事的把控也有独到之处。

周勃因私藏兵甲被人告发,入狱。

谋反和意欲谋反在帝王的眼中性质是一样的,某种程度上意欲谋反更为让人忌惮,因为它更突然,更隐蔽,让人无所适从。

周勃自知无有幸理,只求在狱中活的舒服一些,遂大肆贿赂狱卒,狱卒则指点迷津,暗示周勃通过自家儿媳求助于薄太后。

在周勃率北军诛除诸吕后,拥立了代王刘恒为帝,而并未拥立功劳最大的刘邦外妇子刘肥的子系,理由是刘肥一系的母族太过霸道,惧怕吕后称制的再度上演。

周勃力主拥立代王刘恒,在长安城外亲率文武跪上传国玉玺,理由还是因为母族的缘故,薄姬谨良。

刘恒有感于此,遂封周勃为丞相,并结为亲家,以女许配于周勃之子。

周勃得到提醒后,遂通过薄太后之弟陈情于薄太后。

随后,薄太后怒斥自家的独子汉文帝。

绛侯(周勃)始诛诸吕,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周勃由此得以开释。

这仅仅是薄太后唯一现身于朝政之中的事情,虽然少之又少,可见薄太后并非是一个任人揉捏的老太太。

扬名于外的谨良,只是老太太的权宜之计。

窦漪房虽然严苛任性,可在老太太的手中,依然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正史上汉文帝刘恒之母薄姬是个怎样的人?

能在心狠手辣的吕雉眼下安然生活,是该说薄姬真的就如历史上所描述的那样,与世无争?还是该说她深藏不露呢?

对薄姬最初的印象是在看《美人心计》的时候,历史上记载,薄姬并不受刘邦的宠爱,有时候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至于能生下刘恒,也只是刘邦一时兴起。可纵使这样,吕后还是对有孩子的薄姬心生忌惮,所以便借故召见薄姬,在谈话的过程中吕后有意无意的试探薄姬,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吕后设下的一个局,当然薄姬不是傻子自然也明白她的意思。于是当即从自己头上拔下一个簪子刺向自己的脸,原本刘邦就不喜欢薄姬,这容貌毁了之后不就更没有得到宠爱的希望了吗?然后薄姬又向吕后保证会向刘邦请求带着自己的儿子离开宫中,如此,薄姬也算是消散了吕后对自己的杀心,躲过了一劫。

不过,历史上薄姬的是在刘邦驾崩后,跟随儿子去代国的,并被吕雉授予代国太后的称号,可见电视剧中的情节并非属实。尽管这样,但电视剧中的形象还是历史上的薄姬有着性格上的相似之处。在刘邦死后,他的很多妃子非死即伤,一个个都被吕雉整的不死不活,但偏偏薄姬却是个例外。

  • 薄姬是一个能伸能屈之人。

嫁给刘邦之前,薄姬曾做过威豹的妾室,身世不好的她本就没有太多选择的权利,不过她也没有因此而自怨自艾,相反,在后来威豹因背叛刘邦被杀害之时,她也因此受累被送进宫中织布的工坊,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那里做着奴婢之事。对于一个享受过荣华富贵的人来说,再次吃苦往往很难让人接受,但薄姬却安静的做着自己份内的事。甚至直到后来,薄姬为刘邦生下刘恒之时再度被冷落也没有丝毫怨言,不争不闹,安安静静的过着自己的日子,亦或者是韬光养晦……

  • 薄姬是一个宠辱不惊之人。

据史料记载,薄姬的母亲将薄姬送进魏王宫中之时,还曾到当时著名的女神相许负那里算过薄姬的命。许负虽然是一介女子,但是精通相术,也多次为王公贵族算命且预言很灵验,凡事她开口算出的十有八九都会成为事实,所以在古代很有名气。据说,许负预测到薄姬将生下天子。这句话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不仅薄姬第一任丈夫威豹对其深信不疑,就连刘邦也很好奇她的存在。不过,薄姬本人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却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反应,还是一如既往的过着自己的生活,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 薄姬是一个既聪慧又幸运的人。

说她聪慧是因为她懂得什么时候该争什么时候该忍。她身处刘邦后宫的那段时间,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境况:皇帝不喜欢,没有戚夫人那般的宠爱,也没有吕后那般的身份,更没有朝中大臣的支持。没有权利没有地位的她若是真的去争了什么,才会是最大的错,正是因为知道,所以她安静的过着自己田园般的生活,纵使毫无存在感。后来,吕雉死后,各方面的事情都对她和她的儿子有利,这时候也正是她争的时候,不论是血缘,才能,还是其他,她的儿子都有。

说她幸运一是因为刘邦的不喜欢,再一个就是吕雉的信任。刘邦的不喜欢其实很简单,她不漂亮,甚至很普通,本身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她才得以活命因为她不会给吕雉带来威胁,也因为她们都是同病相怜之人。吕雉选择相信她,主要还是因为她事事表现得淡然,无欲无求,让人看不到她的半点野心,这就让凡事都很戒备的吕雉对她慢慢放弃了警备。以至于后来刘邦死后,吕雉不仅没有杀害他们,还赏赐封地,而对于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多好心。

其实,就单从薄姬能培养出刘恒这么优秀的儿子来看,她就不会是一个简单的女人。

正史上汉文帝刘恒之母薄姬是个怎样的人?

薄姬就是一个普通可怜的女人。

要是自己儿子不当皇帝,即使这个女人吃再多的苦、再有多么离奇,都会沦为历史长河中一粒沙子,悄悄的消失的无影无踪。

薄姬是与别的女人相比很离奇的女人。

薄姬的母亲就是战国时期的那个魏国宗室之女,历史上称呼为魏媪。其实说白了,魏媪就是姓魏的老女人而已。魏媪这个女人也不简单,在秦灭六国之后,魏媪与吴郡姓薄的男人自由恋爱,史书上说是私通,也就是现在结婚没有登记而已,最后生下了薄姬。其实薄姬也不是这个女人的真名,姬有两层含义:一种是漂亮的女人,另外一种就是别人的侍妾。总之,姬就是一种称呼,薄姬就是姓薄的漂亮女人,后来嫁人了也是别人的侍妾。这说明当初薄姬母女的地位很低的,毕竟落魄的凤凰不如鸡,何况只是皇族一弱女子呢。

薄姬的离奇就是嫁了两个男人。薄姬的父亲据说不久就撒下薄姬母女二人嗝屁了,为了生存魏媪这个女人选择了再婚。后来秦末天下大乱,六国贵族也乘着陈胜吴广起义打出了反秦的口号。魏国贵族也魏豹自立为魏王,魏媪就将自己的女儿薄姬送进魏王宫中。在此之前,魏媪就领着女儿薄姬找当时的算命大师许负算命,许负就说薄姬将来贵不可言,将来生的儿子能够当上皇帝。总之,魏豹不知道是因为这个女人漂亮,还是因为听到了许负的箴言,就对薄姬很重视。后来楚汉争霸中,魏豹在楚汉阵营中摇摆不定,先投靠刘邦,后投靠项羽。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韩信攻破魏国,魏豹兵败受俘,被汉将周苛所杀;薄姬作为战俘被送进宫中织布的工房。直到有一次,汉高祖刘邦经过织布工房中,看见薄姬,一时心动就顺便纳入后宫,不久之后就被忘记了。

薄姬算是属于幸运的女人。

作为乱世生存的女人,结果嫁给了一个当时军阀、诸侯王,免去了颠沛流离之苦。作为战俘,结果被当时最高统治者看中,收入后宫,继续免去劳役之苦。再被皇帝遗忘之后,最终因为曾经战友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位美人的提携,被汉高祖刘邦临幸;更厉害的是,两人春风雨露一相逢之后,马上就有了未来的汉文帝刘恒。

不过此后,刘邦再次选择性遗忘了这位女人,以至于刘邦挂了、吕雉掌权之后,在清理刘邦后宫中的女人时候,因为同情薄姬的遭遇,估计同病相怜,就将这位女人与被封为代王的刘恒同时发往封地。而其他刘邦的女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被吕后强行与儿子们分开、被幽禁起来,甚至戚夫人被砍断手脚、剜掉眼珠、熏聋耳朵、喝下哑药,被她扔在窟室裹,称为“人彘”。

同样因为远离了权利争斗的圈子,薄姬母子与朝中任何势力都没有瓜葛。在吕后玩完后,朝中元老开始清除吕氏势力,甚至吕后时期拥立的皇帝少帝刘弘都被废除,然后迎立代王刘恒为汉文帝。薄姬由曾经代王太后改称为皇太后,其弟薄昭被封为轵侯。

正史上汉文帝刘恒之母薄姬是个怎样的人?

1.薄姬是工于心计的人,有运筹帷幄的能耐。遵母亲之命,嫁给魏王魏豹做妃子,曾有有算命 的说薄姬的儿子将“贵为天子”,魏豹想当然,认为自己将来就是太上皇了,因而搞叛乱,脱离了刘邦;结果,这自不量力之举葬送了性命,刘邦打项羽不行,灭自己的诸侯王如同捏死蚂蚁,三下五队二就干掉了魏豹,顺便收编了薄姬;刘邦宠幸她以前,她抛出过诱惑:“昨晚梦见一条龙盘旋在我肚子上”,好色之徒刘邦一听就心花怒放,深知自己将来是“龙”,立即行动圆了薄姬的梦,当场临幸了她,这干脆利落的大方举动,只一次就诞下了后来文帝刘恒!

2.教子有方,儿子刘恒被封代王后,地处偏远;但随时能掌握朝中信息,与她的教导戚戚相关,刘恒表面上安居乐业,安分守己,待母至孝,似乎胸无大志,实际上他利用各种信息分析了天下大势,相时而动,所以吕后专政期间,清除刘氏“二楞子”的诸王时,没有动刘恒一根这毫毛,刘恒的审时度势功力得益于老妈的教诲。

吕后为监视诸王,广嫁吕氏宗族女给刘姓诸王,有两个王因拒绝而死于非命,刘恒截然不同,吕后派过去的5位佳丽,他待若上宾,而且保证她们雨露均沾,并尽量显示自己是饱食终日的浪荡公子,在长安功勋集团铲除诸吕前,刘恒戏演得很精彩,连窦漪房就说:“像代王(刘恒)这样每天演戏才真是累!”,你要佩服薄姬教子有方。

3.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她知道吕后醋意浓郁,所以,刘邦变龙于她肚子上只“盘旋”一次,冷落她后,自己并不介意,生下代王后依然低眉顺眼,从来没争风吃醋,总是小心翼翼地生活在吕后身边,对她敬而远之;刘邦驾崩后,吕氏不怕麻烦,处心积虑地把个貌美如花、能歌善舞的戚姬做成了人猪,却放薄姫到代国去养尊处优、含饴弄孙、颐养天年,没有大智慧是很难在吕后面前全身而退的!

4.会逢场作戏、以静制动,而且喜怒不形于色。忠厚老实是假象,掌握各种信息,扮演角色以更好地保护自己是她的处世之道!从来没人能看清楚她的真面目,她对自己憎恨的人,喜欢的人都尽力讨好,装作付出了真心,这有纵横捭阖的气概;其实在佳丽三千的后宫,她属于人不出众,貌不惊人的存在,然而,终于能上位皇太后,彰显了她精湛的表演天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