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冷宫生活是什么样的?
你以为的冷宫,是一个被冻得哆里哆嗦的地方,其实,冷宫真正的“冷”,不在于身体上的冷,而是“心冷”。被打入冷宫,就意味着你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你是一个可以被人随意践踏的人。
哪怕你前一天是高贵的皇后,今天,你被打入了冷宫,你就是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的玩意儿,吃的不如猪,睡的不如鸡。尊严,已经碎了一地。这种哇凉哇凉的心,这种从天上摔倒地下的疼痛,才是冷宫真正的“冷”。
不过,从古至今,任何一个皇宫里都没有一个专门的地方,叫“冷宫”,千万别把它想象的和三宫六院里的“宫”是一样的。她可以是皇宫里任何一个废弃的小房子,面积甚至没有马圈大,没有任何宫女伺候,没有任何生活用品,只有一把稻草,冬天冷的要命,夏天可能就热的要死。
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的一般是后宫的宫斗,地位卑微的妃子被得宠的贵妃打入冷宫,或者得宠的妃子得意忘形,尾巴敲到了天上,触犯了龙颜,被皇上打入冷宫。给人的感觉就是,这冷宫就是给妃子们准备的。其实不然。
后宫所有的人,妃子,宫女,公主,甚至是皇上,只要你被掌握权威的人冷落了,你就有可能被打入冷宫。
在后宫之中,没有什么法律可言,大家都是一家人嘛,都是皇帝的女人,即便犯了错误,也不可能随随便便的把人处死。而冷宫,就是一种“变相的监狱”。让你在这里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慢慢的被折磨至死。
冷宫的居住条件到底有多差,要看冷宫里住的是什么人。比如,慈禧将光绪皇帝囚禁在瀛台,那么瀛台就是光绪的冷宫,应该是有史以来条件最好的冷宫了吧,地方宽敞,有太监宫女伺候,即便如此,光绪住的房间,也只有一张破席子,到了冬天窗户纸破了,冷风嗖嗖的进来,冻得光绪皇帝搓着手在屋里走来走去的取暖。
后来,有个小太监实在看不下去了,偷偷的去找到了工部侍郎立山,立山还算厚道,听说后带人去给光绪糊了点新的窗户纸。这事儿被慈禧知道后,慈禧大怒,把立山训了一顿,让他滚回老家了。
光绪这还算是最好的待遇了,最差的应该是明熹宗的裕妃了,住在皇宫里的夹道里,头无半片瓦,脚无半片席,真正的露宿街头,而且还大着肚子。
裕妃本是一个宫女,因为长的漂亮被明熹宗宠幸,肚子非常争气的怀上了龙种,但是因为裕妃是个性格刚烈的人,看不惯魏忠贤和明熹宗的奶妈客氏在宫中沆瀣一气,成为了魏忠贤集团的肉中钉,眼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赶巧了,裕妃到了预产期还没有诞下龙子,生过孩子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事儿其实也正常。但是却被魏忠贤给抓住了把柄,他让明熹宗的奶妈客氏在明熹宗的耳边吹耳旁风,说裕妃是假怀孕,犯了欺君之罪。
可能明熹宗的老婆实在是太多了吧,一个小小的裕妃,本来就是个宫女,在他眼里也不算什么,于是大手一挥:“那就把她打入冷宫吧,朕不想再看见她了”。
可怜裕妃怀着孩子,即将临产,被赶了出来,连一件破房子也不给,就让她住在两个宫墙之间的过道里。
中国封建王朝里,最后一个被打入冷宫的人,应该就是光绪最爱的人,珍妃了。
1898年,光绪皇帝搞戊戌变法,珍妃是他背后最大的支持者。结果事情搞砸了,康有为脚底抹油溜走了,留下一个懵懵懂懂光绪皇帝,被慈禧囚禁在了瀛台。慈禧早就看珍妃不顺眼了,借着这个机会也把他打入了冷宫。
珍妃住的地方在景祺阁北头的一个单独小院,名字叫北三所。在明朝的时候,这里居住的大多是年老的奶妈们,在这里了却残生。珍妃住的是北房三间最西头的屋子。
门是锁着的,只留一个窗户是活的,平时太监给珍妃送饭,送洗脸水,接送尿盆都是从这个窗户递过去。那个年代的房子,可不像现在一样,三室一厅,有厨有卫的,那就是一间普通的平房,比仓库好不到那里去。那也就意味着,珍妃的吃喝拉撒睡都是在这一间平房里进行的。
据珍妃的侄子唐海䜣写的《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中回忆,珍妃被打入冷宫后是很凄惨的,头、脸都是很脏,身上长满了虱子,形如乞丐。一次太监送来了面条,珍妃端着碗蹲在地上吃,被太监嗤之以鼻的说:“瞧你那个德行样儿”。
由于慈禧的眼线遍布皇宫,所以,没有一个人敢和珍妃说上一句话,任何人看见她就像看见瘟疫一样躲的远远的,就连送饭的太监也是匆匆的递进去,然后迅速的离开。
孤独,是一种钝刀子杀人,它能把一个正常人给活活逼疯。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珍妃楞是坚持了2年,因为她始终坚信光绪一定会来救她的。没想到,她等来的是慈禧。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慈禧准备出宫避一避,临行之前,她特意把珍妃叫出来见了最后一面,没想到,珍妃在冷宫里待了2年多,嘴还是很硬,对于慈禧说的要出宫避一避直接顶撞。
珍妃说:“你们爱走不走,反正皇上不能走。我罪不该死,皇上没有让我死”。三句话直捅慈禧的心窝,盛怒之下,慈禧让崔玉贵把珍妃推下了井。
被打入冷宫后还有翻身的机会吗?电视剧中,为了突出女主的主角光环,一般是要安排女主经历过一段冷宫生活,然后偶遇皇上,成功脱离冷宫,最后宠冠六宫,把当年逼他进冷宫的人,一个一个的亲手送回冷宫。
但现实中,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和中福利彩票的概率差不多。
比如汉武帝的第一个皇后陈阿娇,因为在后宫里使用巫蛊之术,被汉武帝废了皇后的身份,然后关在了长安宫,即便陈阿娇娘家也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政治势力,但是至死陈阿娇也没有翻身。
贵为皇后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普通的妃嫔们。
因此,也就非常的理解那些后宫的女人们,为什么刚进宫的时候都是单纯的小姐姐,到后来都变成了狡诈的老狐狸。也理解了后宫的女人,为什么都使出浑身解数的,要讨得皇上的宠爱。
因为,在后宫生活,真的是犹如在悬崖之上走钢丝,一个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
历史上真实的冷宫生活是什么样的?
在封建社会里,有多少年轻女子都梦想进入宫中,成为皇帝的女人,从而麻雀变凤凰,由于皇帝老头只有一个,自然就少不了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皇帝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得宠的就只有那么几个,有人得宠就有人失宠,一旦成为了皇帝的女人,终身不得改嫁,更不可能重返民间,因此绝大部分的只能守活寡,哪一天皇帝驾崩了,倒霉的还要去殉葬,运气好一点的可以出家当尼姑或者替先帝守陵,总之是“一入宫门深似海”。
在后宫之中,你不去害别人,别人也会来害你的,很有可能你一不小心就遭到了陷害,后宫中的争斗一点也不比前朝差,都是为了自己,为了家族而争个你死我活,一旦在争风吃醋中败下阵来,那就离失宠不远了,如果遭到得宠妃子的暗算,触犯了龙颜,那就悲催了,皇帝直接赐死妃子的先例不是很多,而是将她们打入冷宫,让她们在此自生自灭。
历史上妃嫔被皇帝贬为庶人的极为罕见,一般只会废除封号,降位为低等级的妃嫔,就算被贬为庶人也会被幽禁在一个阴暗的小房子里面,跟囚犯没什么区别,不会让她出宫的。
妃嫔被打入了冷宫,就如同从天堂跌进了地狱,除了有个把贴身的丫鬟,没有人关心你的死活,曾经的豪华生活以成过眼烟云,现在整天面对的是破败的小房子,冬天没有炭火,夏天没有冰块,房间里面阴暗潮湿,衣食住各种条件极其恶劣,生活条件甚至赶不上宫中最低等的下人,有时还会遭到曾经的仇人暗中使坏而遭受虐待。
每天的洗脸洗澡也都是不可能的,便桶都是由太监从一个小窗口递出去,头上长虱子也是很常见的事情,因为见不到阳光,还没有自由,常年生活在阴暗的环境里,精神自然就会出现问题。
如果见不到皇帝自然也就没有翻身的可能了,但凡被打入冷宫的妃子,如果没有什么奇迹出现,经过这样的折磨,是很难有人能够活着走出冷宫的。
明清两朝的紫禁城中冷宫并没有具体的地方,只是个笼统的名字,并没有具体指哪座宫殿就是冷宫,也没有“冷宫”的匾额,冷宫也不是某一处宫室的正式命名,根据明清的文献记载,作为冷宫的地方有好几处,其中明朝万历皇帝的王恭妃被幽禁在东西六宫中最偏僻的景阳宫,明天启皇帝朱由校的成妃李氏因得罪了魏忠贤而被幽禁在御园西面的乾西,光绪皇帝的珍妃被慈禧关在景琪阁北边的北三所。
因此说,关禁妃嫔的地方都称冷宫,一般都在比较偏僻的地方。
如果被打入冷宫了,那地方可以说是永无出头之日,家族都有可能遭到牵连,妃子被关在里面,富丽堂皇的生活就此结束,麻雀变凤凰的梦想就此破灭,最终还是被打回了原型。
历史上真实的冷宫生活是什么样的?
家中有个奶奶辈的亲戚,据说年轻时候在紫禁城中待过,后来皇城亡了,逃出了宫回到了老家过着躲躲藏藏的生活,在建国后在村中的地位很高,懂得东西特别多,包括神鬼只说,普通的头疼脑热,各种生活见识,在村里好多人有事都去找这位奶奶。自小听爷爷他们说,这位奶奶回家以后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敢跟外人说话,见到人都躲着走,也不知道在怕什么,知道真正的建国以后才好了。
后来这位奶奶跟大家熟悉了以后,慢慢的也开始给大家讲她在宫中的见闻,也许大家对于冷宫这块还是比较有兴趣的吧,禁不住大家问,这位奶奶也跟大家说着这方面的事情。据这位奶奶说,冷宫根本就不是人呆的地方,冷宫在宫内也分为好几个,并不是只有一间,冷宫内的人也不只是电视中的娘娘妃子啥的,里边也有一些身份卑微的宫女。
在宫内有些身份高的娘娘在一开始进入冷宫时,待遇虽然跟之前是天差地别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还算是很高的。最惨的是再冷宫中待了多年的人,这样的冷宫就连宫中送饭的老妈子,都不愿意去,整个宫中死气沉沉的,而且宫中都是很臭的,送饭的时候都是放下赶紧出来。在这样的冷宫中说不好有多少人已经死在里面了,里面的人,对于出去已经不报任何希望了,有饭就吃点,没有就算了。到了晚上冷宫附近除了看守的侍卫。就连巡夜的人员,都不愿意过去。所以真实的冷宫确实是特别的悲惨,基本上进入了冷宫的人,就没有几个是能出来的,冷宫,根本就是一个小型的监狱。里边的种种悲惨,也许现在我们只是看看,在真正的当时没准会更惨。
历史上真实的冷宫生活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冷宫生活是什么样的?
皇宫是很特别的地方,因为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又因为各方势力牵扯,因此会有各种争斗,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出现什么事情都不奇怪,冷宫也是一样。题主问历史上真实的冷宫生活是什么样的,我说说个人的看法,非专家,也没亲身经历过,所说也就仅供参考。
所谓的冷宫,大多数朝代都是个笼统的名字,描述性的名称,一般没有指定哪座宫殿就是冷宫,挂个冷宫的牌匾,那是偏于搞笑的事情。凡是失了宠的妃嫔,犯在高等级妃嫔,主要是太后和皇后手里的,都会被打入冷宫。就近处置,凡是关押犯罪嫔妃的地方,都是冷宫。
在迁入冷僻处所时,犯事妃嫔身上的配饰,服装统统除去,尤其是身份证明,册宝之类的,不可能给带走,发饰去掉后,头发也解开了,衣服好一点的留下,会配给一些别人穿过的破旧衣服。想带点东西走,别想了,所以某些电视剧里,还是很符合史实的,冷宫生活,不是过家家,要多残酷有残酷。
许多人都是被幽禁在阴暗的房子里,和囚犯没什么区别,不会让她出宫。在冷宫,受到的是精神肉体双方面的折磨。想赚钱活下去,不好意思,很不现实,到冷宫,通常就意味着等死。
电视剧里演了不少,但都比较美好,主角光环打得好,能回宫的有不少,但是事实上,有几人能活着走出来?真实的冷宫生活,我举几个历史例子,大家参考着了解下。
比较久远的是汉武帝第一任皇后陈阿娇。陈阿娇的前半生风光无比,可是随着汉武帝的权势日渐巩固,根本不需要馆陶公主的帮助时,阿娇的好日子便到了头。一方面她的确是目中无人,另一方面也的确是手段欠妥,面对武帝宠幸卫子夫,她竟然动用巫蛊之术,挽回皇帝的心,结果被武帝一怒之下,安置在长门宫。虽有文采斐然的《长门赋》,却终究无法挽回。长门宫,即阿娇的冷宫——因为她的身份特殊,娘家背景强悍,所以物质待遇还好,但是精神折磨并没有少。
明孝宗朱佑樘的生母纪氏偶然被明宪宗宠幸,怀孕后被万贵妃赶到安乐堂,一干太监宫女都很同情她,帮她瞒住了孩子的存在,孝宗六岁以前一直在安乐堂生活,纪氏更是如此,相对而言,安乐堂就是她们的冷宫。虽生有皇子,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
明宪宗的吴皇后,与万贵妃斗法失败,也被万贵妃幽禁——万贵妃这女人真厉害。
明熹宗的妃子张氏,因宠幸而怀孕,但“奉圣夫人”客氏不满,除掉张氏,预产期到张氏仍未生子,于是诬告张氏欺君,张氏被废后,住在宫墙的过道即夹道中,风吹日晒雨淋,没有吃食,不久就被饿死了。虽名夹道,却是冷宫,虽怀有龙嗣,却一样被灭杀。
离我们最近的光绪帝爱妃珍妃,与慈禧太后斗法,失败被幽禁。她住在皇宫东北角北三所,每天的饭菜都是从小窗中递进去,逢年过节,慈禧太后派人来训斥,珍妃跪听,后来估计慈禧也不耐烦了,直接派人把珍妃扔进了井,结束了冷宫的生活。
冷宫,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冷,会是她们生命中体验到的最后感觉。(文/宛如清扬)
历史上真实的冷宫生活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的冷宫并非指的是一处固定的场所,在史料和考古中尚未查证到“冷宫”的牌匾。因此来看,冷宫也就是后妃或者皇子受到君主冷落和处罚之后,被幽禁在宫廷内的偏远宫室,而这个宫室是不固定的,如北三所、景阳宫、乾西宫等都曾幽禁过后妃,也都称的上是当时的冷宫。
冷宫的由来“且说申侯在城内,见宫中火起,忙引本国之兵入宫,一路扑灭。先将申后放出冷宫。” ——《东周列国志》冷宫最早出现在史料中是《东周列国志》中记载的,周幽王第一任王后申后被救出失火的冷宫,而周幽王也是因为迷恋褒姒,才废黜申后和太子宜臼。这也体现了所谓被打入冷宫,其实就是将后妃所抛弃,从此冷落于一旁,更有甚者则是在一定的场所幽禁起来。其中也不乏皇子和太上皇,例如慈禧幽禁光绪,朱祁钰幽禁朱祁镇,实质是一样的。
“宫中多怨女”的说法其实也是封建社会中的宫中女子终身没有自由的写照,如果被选入宫中为妃嫔,那就是一辈子不得出宫,更不可能改嫁,即使是王公贵族的子女,也是一样的。而这些嫔妃如果得宠还好,如果失宠,就可能面临着被打入冷宫的遭遇。但皇室尊贵,皇帝的女人是不会轻易处死的,一旦犯错或者失宠,皇帝便会留其性命,幽禁在一个偏僻的宫室,也就有了“冷宫”的说法。
冷宫的处所前面说到“冷宫”并无固定场所,只要是关禁嫔妃的地方,就俗称为“冷宫”。 有史考证的冷宫在明清时期常能见到,如明万历时期,王恭妃被幽禁在景阳宫,明末天启时期,李成妃被幽禁于乾西宫,而乾西宫也成为当时比较固定的冷宫场所,先后有定妃、定嫔、恪嫔都幽禁于此地。清朝光绪皇帝的珍妃被慈禧幽禁在景祺阁北边的北三所,也就是珍妃投井的西边。
冷宫的生活打入冷宫主要是对后妃的位分给予了降级或者收回,大部分被打入冷宫的人也就不再是皇帝的嫔妃了,但直接废除为庶人的例子极为罕见,有史可考的直接贬为庶人的就是唐高宗的潇淑妃和王皇后,但这毕竟是与武则天政治斗争的结果,并不完全代表皇室的意志。为了照顾皇室的体面,大部分还是降级位分的,如光绪的珍妃就是降级为贵人。
虽然被打入冷宫没有影视剧里那么凄惨,但也确实不是什么好地方。根据史料记载的珍妃,在冷宫里几乎变成了疯子,这个精神层面的打击对于后妃来说是巨大的,曾经皇帝的宠妃变成冷宫无人问津的贵人,连与下人交谈都不允许,跟坐牢没什么区别,如已经有皇子的王恭妃,被下令不得与儿子相见,也不许儿子探望母亲,地位还不如死囚。被打入冷宫后,虽然吃饭喝水倒是一样都不会少,但都得由窗户递来递去,这种失宠后的孤独感是其最难承受的地方。
而冷宫往往都是宫内年久失修的老破房子,有些情况糟糕的房子可能连屋顶的瓦都不齐全,刮风下雨都如野外一般。到了冬天,宫廷内的取暖炭火也是按位分分发的,本来就被贬的嫔妃领不到太多木炭,再加上虎落平阳被犬欺,下人们克扣了嫔妃该领取的物资也是有可能的。从锦衣玉食到挨冻受饿,这种肉体上的折磨也是冷宫中残酷的表现。但尚未有史料能够查证到影视剧里那样,后妃被打入冷宫中需要干体力活的,这也与皇家的尊严是不符合的,个人觉得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历史上真实的冷宫生活是什么样的?
在封建社会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的生活一直是一个谜。我们普通人只能在各种小说、影视作品里看到她们的身影,这就是皇宫里的女人们。她们生活的地方,我们通常称作“后宫”。
后宫的宫女们,命运各有不同,有的经过千辛万苦修炼成了皇后和妃、嫔、媵、嫱。但大多数女人或许一辈子只能默默无闻,终老于后宫,不为外界所知。
古代的皇帝拥有多少女人呢?最早的记载是《礼记》,我们或许只能从《礼记》的记载中窥视一二。周朝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也就是说,皇帝有名有分的嫔妃有121人,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宫女,随时可供皇帝“临幸”。虽然帝王们有权利跟后宫里所有的女性发生亲密关系,但是皇帝有义务、有责任与这121个嫔妃定期过夫妻生活,这是规矩。就像我们普通人夫妻一样,这是婚姻法规定的义务和责任。但不同的是,皇帝的女人多,有时甚至不计其数,而普通人只有一个。可见,皇帝要完成规定的任务,也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故此,自古以来就有宫里“翻牌子”的说法。意思是说,后宫里专门负责给皇帝安排就寝之处,即皇帝每晚该“临幸”哪位妃嫔媵嫱,有时候并非皇帝自己说了算。
当然,根据史书记载,每个王朝、每个皇帝的后宫女人人数也不定,有多有少。多则上万,少则几百。至于详细数字,或许只有后宫掌管户籍的女官知道。比如秦宫里的宫女,从秦始皇继位,一直到他驾崩去世,有些宫女也从没有见过皇帝究竟长什么样。这有两个意思,一是宫里太大了,二是能够见到皇帝的机会太少了。
因此杜牧《阿房宫赋》就曾说过: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封建帝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妃子,而也有很多宫女拼了命地想要得宠,和别的宫女争夺皇帝。而皇帝的女人那么多,能够获得宠幸的最终只能是极少数。
人们常说一入宫门深似海,皇宫作为当时最大的豪门,每一个人活在里面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每天都得小心翼翼,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但每天生活在其中,有时难免会出错,会疏忽,会生事儿,会犯忌。那么多女人争着抢着献媚一个男人,难免争风吃醋,相互恶斗,设套使绊,有斗就有胜败,那些失败的女人又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有些宫女即使侥幸在皇帝陛下那里获得了名分,既要守宫里各种各样的复杂规矩,还得小心提防后宫倾轧。随时都有人给你耍手段,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我们在许多影视剧里看到的情景:重者被处死,轻者被关起来。
然而,皇家为了顾及皇室的体面,后妃犯罪赐死的几率一般都不太大。因此就需要有个地方安置她们,那么把她们安置在哪里呢?这就出现了一个专门的地方:冷宫。
那么,冷宫究竟在哪里呢?
我们查遍所有典籍和所有皇宫内院,也没有找到一个地方门楣上挂着“冷宫”牌匾。
对于北京紫禁城来说,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冷宫就是乾清宫、长春宫。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冷宫其实根本没有固定的地方,凡是囚禁妃子、皇子的地方一律称为冷宫。冷宫,就是皇宫中君主安置失宠的后妃、皇子的地方。
根据明清两朝的史料分析,第二种说法比较可靠。也就是说,故宫里并没有明确的冷宫,冷宫也并不是皇宫里某一处宫室的正式命名。凡是妃子犯了事,通常会在就近、或者找间比较偏僻的宫室安置她们,这个房间就成了我们平常所说的冷宫。
所以,在每一代皇帝的后宫中,或多或少大都有几处这样的冷宫。
冷宫,文字记载中最早出处是《东周列国志》:“且说申侯在城内,见宫中火起,忙引本国之兵入宫,一路扑灭。先将申后放出冷宫。”这是关于冷宫最早的提法。
另外还有《三侠五义》的记载:“谁知刘妃已将李妃生产妖孽奏明圣上,天子大怒,立将李妃贬入冷宫下院。”李妃产下一个皇子,被刘妃和宫女们合起伙来栽赃陷害,用一只狸猫替换了皇子,这个故事叫《狸猫换太子》,被后来许多影视、戏曲改编。
显然,冷宫并不是像我们普通人认为的,在环境和物质上很“冷”的地方。它就是一个居住地。“冷”的不仅仅是物质上,而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心理。被打入冷宫的这些女人,有的的确是由于自己的道德品质出了问题。但更多的却是触犯了皇帝、皇后,或者是某些有权势者。
因此,这些宫人的遭际,就像不停地被贬的封建官吏。平常的吃喝用度一般应该不会成为大问题。但要和被打入冷宫以前相比,肯定会有较大差距。但受冷落,心灰意冷,那是肯定的。
如果有人据此认为这些被皇帝废弃的后妃平时会吃糠咽菜,那绝对不可能。皇宫里,有的是锦衣玉食,即使有人想故意使坏,给这些冷宫里的女人吃猪食,也不大可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后宫也是一个小型社会,什么事都有专人管理,同时也有专人监督。假如这些被幽禁在“冷宫”的女人一旦出去,一定会疯狂报复。谁都不是傻子。
当然,既然名誉上会降低很多标准,待遇上当然也会差很多。比如在佣人上,原来可能是十几个人,现在肯定是减少了,多则五六个,少则一两个。最重要的是,你在皇帝面前,就是个“罪人”、“弃子”。人活的就是一个精神,精神垮了,有时一切就都完结了。而被打入冷宫再次获得皇帝开恩垂青的机会,微乎其微。
“宫中多怨女”,在封建社会里,一旦成为皇帝的人,她一辈子都不能改嫁,故终身不能出宫。多少年轻女子被关进宫内,终生不得自由!而最惨的景象,就是先遭皇帝宠幸,而后又被打入“冷宫”。
明代万历皇帝时,王恭妃受万历皇帝冷落厌弃,被幽禁在东西六宫中最偏僻的景阳宫。接下来整整十年不能与儿子见面,过着非常凄惨的日子。
明末天启皇帝时,成妃李氏因得罪了大太监魏忠贤,被由长春宫赶到了御园西面的乾西宫,一住就是四年。先后被幽居乾西宫的,还有定妃、恪嫔等人。
光绪皇帝的珍妃被慈禧太后落井之前,据说是关在景祺阁北边的北三所(这个地方后来已经坍毁)。
打入冷宫实际上就是后妃被废,也就是说,这个女人以前曾经是皇帝的女人,但现在已经不再是皇帝的嫔妃了,但因为曾经是皇帝的女人,她也就再不可能成为别的男人的女人了。
我们在许多影视剧中看到的后妃被打入冷宫,一般大都住在一块固定的地方,仍然是皇宫里非常漂亮的房子里,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实际上真实历史上嫔妃们被打入冷宫,大多数会被幽居在一些偏僻的宫室,而且并无固定的场所。
嫔妃被废,一般只会废除封号,降位为低等级的嫔妃,同时失去皇帝的宠幸。比如珍妃曾被由“妃”降位为“贵人”。后宫的女人们,即使有极少数被废为庶人,被幽禁在一个阴暗的小房子里,跟社会上的囚犯没什么区别,但是绝不可能让她出宫,流落民间。这或许才是最悲惨的事。求死不能,求死不得。
比如唐高宗的萧淑妃、王皇后,在与武则天的宫廷斗争中失败以后,就是被废为庶人,一直被关押在暗暗的“冷宫”里。
故此,冷宫并不是单独的指哪一个地方,哪一个宫殿或者住处,而是一个特指的“安置废弃嫔妃、皇子”的地方。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个地方肯定不会是一个很热闹的所在。它或许是一个很偏僻的院落,或者是一个很幽静的宫室。尽管人们都知道这个地方,但谁都不想去光顾它。当然,由于被打入冷宫的人身份不同,情况不同,所触犯“规则”不同,享受的待遇肯定也并不相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