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肠癌,上厕所有什么症状吗?
大家好,我是一名肛肠科医生,就在昨天的门诊,林医生碰到一位从湘雅偷跑出院的肠癌病人刘娭毑,当听完她的病史后感到非常可惜,她是在3个月前开始出现大便带血,并且排便次数非常频繁,一天最多的时候有7/8次,而且都是粘液的鲜血便,出血量也比较多。所以患者就非常慌,在当地医院检查后怀疑是直肠癌。为了确诊就去了湘雅医院,结果出来后确诊是直肠癌,并且已经出现肝脏转移,但是家属在得知已经转移,也不听从手术的建议,不和医生打招呼,直接带着病人溜出医院,来我院选择吃靶向药和中药。
问她的儿子为什么不选择手术,因为她目前的状况就和正常人一样,没有手术禁忌,而且肝脏的肿瘤可以选择血管栓塞,让瘤子失去血供慢慢坏死。可是他家属还是觉得癌症转移了就是晚期,再也没有机会了,积极手术也只是加重痛苦,还是选择保守治疗。
当时我把情况主任说了后也建议她尽量手术,不要轻易放弃。然后主任再和她的家属谈了十多分钟后让他们在外面商量一下,然后就再也没过来了。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因为该肠癌患者症状比较典型,林医生就来谈谈肠癌一开始表现的症状:
患肠癌后上厕所有哪些症状?从上面刘娭毑症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便血:便血是肠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但是却又是最难引起重视的症状,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多数人会以为就是痔疮出血罢了,自己涂点痔疮栓。但是我们要留意的是,如果便血一直反复,并且越来越重就要及时就医,排除是肿瘤引起的出血,肿瘤的血管壁很脆,只要大便稍微硬一点就会破裂导致出血,所以痔疮栓没有作用。
2.大便次数增加:有的人一天至少大便3/4次,比如上面那位娭毑一天7/8次,这绝对是不正常的,而且这种症状一直持续了3个月,如果这时一味吃止泻药,只会掩盖病情,导致肿瘤不断长大。
之所以会次数增加是因为肠道肿瘤会产生一些分泌物,而这些分泌物就会刺激肠道,造成一直要排便的错觉,可是真正大便时却没有什么东西排。
3.大便形状:我们都知道正常的大便是香蕉形状的,表面光滑,而肿瘤病人的大便则会变细并且凹凸不平,而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为肠道肿瘤占据肠腔小部分甚至是半边,而大便下来的时候受到肿瘤的压迫导致变形,其实如果肿瘤完全占据肠腔还会导致便秘甚至是肠梗阻,后果更加严重。
生活中我们如何预防肠癌呢?1.观察每天排便情况:
虽然这个提议不是很雅观,但是这是了解肠道健康最直观的方式。如果排便次数增加,腹泻, 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或黏液则是有很大几率出现结直肠癌。
2.多吃膳食纤维:
多吃蔬菜、水果等消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饮食中如果富含纤维,就会大大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纤维能够预防结直肠癌的原因是纤维在肠道内部不容易被消化,同时还会刺激胃肠道加速蠕动,增加胃肠道的容积,软化大便,加快粪便的排出。
另外,纤维还能够通过神经刺激大脑,从而让大脑有充分的时间意识到身体不饿,降低肠道负担。蔬菜中的纤维素在肠道中发酵产生的物质还会促进细胞分化,防止肠癌发生。
3.按需补充维E:
已经有数据表明,缺乏维生素E有可能诱发结肠癌。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于我们人体各方面都有着益处。因此,预防肠癌,我们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比如核桃、海产品、奶制品等等。但是不建议直接长期口服维生素E补充。
4.多运动,勤锻炼:
在城市化的加快下,结直肠癌发病患者年龄开始朝着低龄化的方向发展。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年轻人日常生活盲目,没有多余的时间开展锻炼, 加上饮食无规律,消化道生理节律被打乱,肠道运行不畅等加大了结直肠癌发生的几率。 为了规避结直肠癌,人们需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运动。
5.定期体检:
通常情况下,我们建议如下两个最常用的检查:第一,粪便潜血试验。借助这种方法能够检查出肉眼看不到的出血情况。如果测试结果是阳性,则是说明消化道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病变。第二,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医生用来检查大肠和结肠内部病变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 结肠镜会通过肛门进入到直肠、大肠,在检查的过程中可以让医生观察大肠粘膜发生的微小变化。如果有肿瘤或息肉能直接发现并及时处理。
对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则是需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如果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则是可以将检查时间调整为每5年检查一次。如若自身发生结肠癌的几率较大,则应提高检查次数。需要注意的是,若直系亲属中有出现结肠癌的则应考虑及早地进行检查。
很多人还会提问:为什么不建议查一个肿瘤标志物:如CEA和CA199,这两个与肠道肿瘤相关的,其实体检不建议查这些,因为正常人的肿瘤标志物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相应的器官有病变后才检查一次来评估疗效。
6. 考虑药物干预(仅供参考):
相关研究表示,人每天保持服用一定量的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20%的结肠癌患病率。但是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人体消化道发生溃疡。以及出血的风险,因此,此方案并不广泛推荐使用,若为患上大肠癌风险较高的人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总结:肠癌在所有癌症中可以说是“最容易发现”的癌症,因为它会发射很多信号给我们比如便血、便秘等等,如果我们发现的早及时就医,也需我们就能更快的痊愈,而如果继续漠视它的“求救信号”,那么最好的医生也很难帮你。
关注林医生让我成为您的专属小太阳!再点个赞呗患有肠癌,上厕所有什么症状吗?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目前从患肠癌疾病的情况来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肠癌一般指结肠癌和直肠癌,以直肠癌发病最多。
大家都知道,早期发现的肠癌,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在原位癌或者微浸润癌阶段,通过积极手术治疗,是能够彻底治愈。发现越早,患者寿命越长有调查发现,治疗后能活到5年病人的比例也就是5年生存率,不论有没有复发。Ⅰ期肠癌5年生存率94%,Ⅱ期82%,Ⅲ期67%,Ⅳ期仅仅11%。
所以说,越是早发现肠癌,通过治疗,生存期会越长。
可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地方就是,恰恰早期容易被治愈的癌症,很难被发现,因为这一阶段,绝大多数没有明显的症状。
那么为了尽早的发现肠癌,我们需要从多各方面着手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其中最明显的一个方法就是针对上厕所排大便的一个观察。
要想知道如何通过上厕所观察肠癌?我们先要知道早期肠癌都有那些不适症状?1、不明原因的突然体重减轻。
2、出现原因不明的贫血。
3、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4、腹部有肿块。
5、大便带血(或出现黑便)及有下坠感。
6、大便内有脓血或粘液血丝。
7、大便习惯改变,便频或腹泻便秘交替。
8、经久不愈的肛门溃疡、持续性的肛门疼痛。
9、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带槽沟。
10、发现有结肠多发息肉或乳头状腺瘤。
通过以上肠癌的早期表现来看,全身性的症状比如体重下降、腹部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并不典型,典型的就是关于大便的形状、习惯等等的改变。
那么如何在上厕所时观察有无肠癌?第一,观察大便时的感觉。
比如出现大便习惯改变,出现便意频繁,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 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
第二,观察大便时的肛门不适感。
比如出现经久不愈的肛门溃疡、持续性的肛门疼痛、肛门灼烧感等等。
第三,观察大便的颜色、性状。
如果出现大便带血或者粘液。有时肠癌和痔疮便血是有区别的,比如1.痔疮血多是鲜红色,而结直肠癌便血多是暗红色。2.痔疮是排便后滴血,血与痔疮分开,而直肠癌血与大便同时出来或混在一起。但有时并不完全分的开。
另外观察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带槽沟等。
第四,排便排气不畅。
如果出现排便排气不畅,出现肠梗阻表现,也要考虑肠癌可能。
另外,出现腹痛、身体消瘦、食欲不振、乏力、腹部肿块、腰痛、腰部烧灼感等等情况,也应当考虑有肠癌的可能。
如何才能够诊断肠癌?肠镜下病理检查是诊断肠癌的金标准,出现不适,尤其怀疑肠癌可能,需要及时肠镜检查。
另外,可以行肛门指诊、钡剂灌肠、大便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等辅助检查。
建议有条件的朋友,每年做肠镜健康查体。
肠癌给人们健康带来很大的风险,日常如何预防肠癌?癌症的预防一共分三级。一级预防是指通过病因预防,不让机体出现癌症,保持身体健康;二级预防是指通过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患者达到「治愈」和长期生存;三级预防是指对已发生的非早期癌症,尽可能地采取各种治疗措施,以延长患者的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力做好前2级预防,把疾病扼杀在萌芽中。
第一。饮食,结直肠癌的发生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高盐高油高热量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都不利于健康,不要食用烧烤、腌制食物及发霉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食用粗粮杂粮及高膳食纤维,减少肉类的摄入。
第二,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减少熬夜,规律起居。
第四,锻炼身体。增强锻炼,保持一定强度的日常活动。
第五,密切观察身体症状,尤其是如厕情况,发现不适及时检查。
综上所述,肠癌目前发病率逐渐上升的一种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症状可以通过如厕时观察出来,出现不适,尽早检查治疗。日常做好肠癌防范。我是@全科医聊 ,码字不易,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患有肠癌,上厕所有什么症状吗?
记得刚上班那会要在医院各个临床科室轮转,在消化内科有一个病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个中年病人各方面的情况都还不错,仅仅是因为近段时间出现便秘而来到医院看病。我们去看病人时病人主诉是一周未解大便,现在感觉到腹胀,稍有腹痛。当时我还是一个小白,也想不到那么广,我的想法是挺符合便秘症状的,应该及时通便,否则有可能肠梗阻,能不能用点通便药或者灌个肠?大便排出来了那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时我的上级医师给我深深的上了一课,大致意思就是先要弄明白排便不畅的原因,如果直接灌肠或者使用通便药物,下面又排不出来,恐怕就要出医疗事故了。那么患有肠癌,上厕所有什么症状呢?今天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先简单介绍一下肠癌●讲肠癌其实是我们老百姓一种比较通俗的叫法,在临床上我们对它有一个规范的诊断名词,即结直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它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它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于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5位,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15年新发的就有36.5万例。相对来说,东南沿海地区发病率要高于西北地区,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有的人可能会想,为什么年纪轻轻,身体好好的会得这个肿瘤呢?这其实就涉及到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了。首当其冲的就是环境因素了,研究发现,过多的摄入高脂肪或红肉、膳食纤维不足等等都是重要因素。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所以我们总是会跟大家强调,东西不要吃的太油腻,也不要光吃荤不吃素,荤素搭配五谷杂粮才是健康的饮食方式。
●结直肠癌发病的第二个因素就是与“遗传”相关,像有的家族就是有遗传性的肠道息肉病,有的就会逐渐演变为结直肠癌;第三个因素就是一些癌前病变,如结直肠腺瘤(腺瘤直径≥10mm、绒毛状腺瘤或混合型腺瘤而绒毛结构超过25%、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这三个高危因素其中一个就是高危腺瘤,一定要千万当心,并定期复查。
患有肠癌,上厕所有什么症状?●我们的胃肠道主要是消化吸收食物,然后再排出体外。所以当罹患有结直肠癌的话那么在排便上必然也是有所表现的。但是在疾病的早期,往往非常的隐匿,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有的人也仅仅只是大便隐血阳性,大便颜色也不带血色,腹部CT查出来没见不到什么明显占位情况。这时候千万不可视而不见,因为肿瘤可能还在潜伏中,它在伺机而动。
●在上厕所排便方面,我建议大家要关注的第一点就是“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是否和以前不一样。因为这是多数结直肠癌最常、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着 时间的推移,具体可表现为大便中带血或者粪便隐血阳性(大家鉴别一点,就是得排除是不是痔疮出血,女性要注意先排除是不是月经期)。这具体出血量的多少与肿瘤的大小、溃疡的深度都有关联。
●也有的人可表现为顽固性的便秘,大便解出来形状跟以前比起来变的更细了。如果肿瘤位置在右侧的结直肠,那还可表现为腹泻或者腹泻与便秘交替进行,这种粪质反而不会有明显的黏液脓血发生。那么第二点要关注的就是会不会有“腹痛不适”,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由于病变可使得我们胃结直肠反射加强,所以有的人也可能出现餐后腹痛,这时候有的人可能会误认为是吃坏了东西,所以不会太去关注。
●除了上厕所多方面的症状,我们同时也要兼顾其他方面,像直肠再出来其实就到肛门了。所以多数的直肠癌病人经过直肠指检可发现“直肠肿块”,它摸起来质地坚硬,表面触摸起来呈结节状,局部的肠腔会变狭窄,指检完后指套上可有血性的黏液。众所周知,肿瘤它会与我们人体竞争营养,所以它会长的比较快,而病人呢,可出现贫血、低热、消瘦等不适或者体征。相对来说,右侧结直肠以全身症状、贫血、腹部包块多见,左侧结直肠则以便血、便秘、腹泻、肠梗阻多见。
该怎么预防肠癌?其实也就是针对它的病因来做文章,比如你有家族性的肠息肉病史或者肿瘤病史,那就是高危人群,可通过肛门指检、肠镜检查来应对,因为该病的唯一 根治方法就是癌肿的早期切除。根据我国结直肠肿瘤的发病特点,我就建议从50岁这个发病高峰期开始,每隔1-2年做个筛查,这样即使有早期病变临床上也能很好的应对。在平时的生活方式上,要加强体育锻炼,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荤素搭配。如果同时还有一些炎症性的肠病,也要积极治疗,以控制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促进黏膜愈合,有利于减少癌变的可能。
综合总结●关于肠癌具体的治疗方式在这我就不再过多啰嗦了,因为根据不同的分期、位置、大小等等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我们要做的就是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大肠癌的治疗技术也已有很大的提升,肠癌从增生到晚期,通常要经历5-15年左右的发展期。越靠近晚期,治疗生存率就越低。在早期的小腺瘤症状不明显,如果一经发现,完全可以直接镜下切除。
●即使是I期的腺癌,只要发现及时,不但费用低,痛苦小,5年生存率也高达95%。但遗憾的是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II期、III期、IV期)了,IV期的5年生存率只有5%。而多项研究均已证明,早期筛查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所以现在的经济条件也改善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那么我们的健康保健观念也要更上来。定期做个体检,多看看正规的医学科普知识宣教,才能更有效的防癌抗癌。
作者寄语:回答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这是本人个人临床经验、以及行医过程中的一些感悟花费数小时时间综合总结而成。不加入专栏,无偿、免费的让大家阅读。愿对那些受到谣言误导、没有医学知识、健康保健观念群体有所帮助。如果学到了,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感谢支持。
患有肠癌,上厕所有什么症状吗?
肠癌其实主要就是大肠癌,也就是直肠癌或者是结肠癌,死亡率比较高,排在恶性肿瘤的第3位。发病率挺高的,但是有时候也挺隐匿的,不仔细的去对比症状的话,很有可能与痔疮、肠炎与便秘等疾病相混淆。排便的变化是肠道疾病的方向标,可以指导肠道疾病的诊疗。当然肠癌也不例外。
那么如果得了肠癌,上厕所解大便会有哪些症状呢1、首先可能会出现大便频繁以及大便排不尽的表现,这也相对好理解,大便次数多了,倒是不一定会腹泻;而排完还想排,但是每次拉的又不多;如果长时间这也就要警惕了。还有就是大便带血,不要看有些人说血时混在大便中或者是在大便表面可以分出是不同的病,便血不一定是肠癌。说实话,你看的准吗,你敢确定吗。所以有便血就要到医院就诊,不要犹豫,便血常见是痔疮,但不一定都是痔疮。
2、而便秘也不能忽视,但是咱不是说所有的便秘都有事啊。首先因为肠癌长大是会堵塞肠道的,所以会出现便秘,解不出大便的情况。我们临床过程中收治的不排便排气的中老年人,如果没有肠道手术史,大多数都是肠癌导致的,肠道肿瘤一点一点增大,大便的形状也会随之变细,扁。
3、还有就是排便习惯的变化,比如说大便时间跟以前不一样了,大便次数多了或少了,交替出现腹泻和便秘,或者是有大便急、肛门的坠胀感等等。
做哪些检查来早期筛查肠癌呢1、首先就是便常规检查还有大便的隐血试验检查,便常规检查的内容还是不少的,可以查出有无炎症、虫子或者肿瘤、隐性出血等情况。首先拿大便的性状来说,粪便呈细长条或扁长条就有怀疑的必要。而如果有便隐血,那么也要怀疑有肿瘤的可能,对于早期筛查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2、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粪便的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以在大便中长到肠道的细胞,进而查看是否有癌细胞,找到癌细胞的话也可以进一步做DNA的检测,进而对诊断与治疗做出指导。
3、肠道肿瘤标记物主要有癌胚抗原CEA,而且特异性还是很高的,此外,CA125/242等也有一定的意义,对早期筛查与诊断有益,对术后恢复情况也有指导作用。
4、肠镜检查是金标准,也是最有效。准确率最高的,因为可以取病理,但是同时也是最遭罪的,虽然有无痛肠镜,但是做完以后也会不舒服。当然胶囊内镜解决了不舒服的问题, 但是效果较肠镜有所减少。
5、影像学检查,比如说CT或者是磁共振等等,现在的三维成像技术可以模拟肠镜的成像,效果提升了不少,但是如果发现病灶的话,一般也是要做肠镜进行取病理诊断的,尤其是较小的病灶。
除了排便的症状,肠癌还有哪些症状肠癌在进展中是会有腹痛的,尤其是左下腹或者右下腹的疼痛,甚至是可以在腹部触摸到比较硬而且活动性差的肿块,再结合排便的症状,就要高度怀疑。
患有肠癌,上厕所有什么症状吗?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来年发病有升高趋势,其发生不仅与膳食结构相关,还可由部分肠道疾病引起,由于结直肠癌进展至中晚期预后较差,因此需早发现、早治疗,可提高五年内的存活率。那么,患上结直肠癌如厕时有什么症状?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结直肠癌是发生于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肿瘤组织不仅可穿透结直肠壁侵犯周围组织,还可向肝脏、肺脏、骨骼等远处器官转移,一旦肿瘤细胞出现在结直肠以外的器官组织,不仅治疗难度会逐渐增大,后期存活率也会逐渐降低,因此结直肠癌以预防为主,需要干预它的高危因素包括改变膳食结构、治疗肠道疾病,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高危人群需要定期完善肠镜检查,以早发现、早治疗。
哪些危险因素会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①膳食结构。膳食结构不合理可增加结直肠癌发生风险,尤其是肉类食品摄入较多、蔬菜水果摄入较少的人群,这种膳食结构缺少膳食纤维,缺乏肠道蠕动的促进因素,以致代谢产物在肠道停留时间较长,加重了肠黏膜损害,从而可增加癌变风险。其次,吸烟也可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因此,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应注意改变膳食结构,控制富含脂肪、蛋白质等食物的摄入,增加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戒烟,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
②肠道疾病。部分肠道疾病可逐渐演变为结直肠癌,包括结直肠息肉、炎症性疾病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70%的结肠癌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只不过从腺瘤到肠癌这一过程较长,通常需要10-15年;其次,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等炎症性肠病也可不同程度增加结肠癌的发生风险。因此,从预防的角度出发,结直肠息肉患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炎症性肠病患者也应积极治疗,以降低肠癌发生风险。
哪些症状意味着可能已经发生结直肠癌?
结肠可帮助大便塑形、维持大便正常性状,同时结肠蠕动可保持良好排便习惯;直肠可储存大便,同时促进大便排泄,因此结肠与直肠发生肿瘤性病变时,会出现大便性状改变,同时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这些症状均为结直肠癌的预警信号。
①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性状改变主要表现为粗细改变、性质改变。在大便粗细方面,正常粪便呈圆柱状,直径约2-4cm,发生直肠癌时,肿瘤组织占据了直肠肠腔,阻碍大便排泄,从而可使大便变细,因此大便变细是直肠癌的常见症状;在性质方面,正常大便硬而成块,呈黄色或棕黄色,结直肠发生肿瘤性病变时,侵犯了肠黏膜可引起出血,从而可出现血便,同时可影响水分在结肠的吸收,增加分泌物,或出现组织坏死,从而可出现黏液便,因此长期解血便或黏液便的患者需警惕结直肠癌的发生。
②排便习惯改变。结肠的蠕动可维持正常排便次数,每日排便大约1-2次,结直肠肠腔的通畅也是保证大便顺利通过的重要保障,可避免因大便排出受阻而出现便秘。结肠发生肿瘤病变后,既可引起排便次数增多,如每日排便5-6次甚至更多,也可引起排便次数减少,如几日才排便一次;直肠发生肿瘤病变后,肿瘤组织刺激直肠可引起便意频繁,同时可引起里急后重与排便不适感,肿瘤组织堵塞直肠引起狭窄时可引起便秘。无论排便次数增多还是减少均属于排便习惯改变,因此出现排便习惯改变的患者应警惕结直肠癌的发生。
③警惕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贫血消瘦等症状。肿瘤侵犯神经时可引起腹部疼痛,若腹部某一部位长期持续疼痛,即使改变了生活方式腹痛也无改善,应排除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肠道疾病;结肠肿瘤体积持续增大,可出现腹部肿块,因此若扪及腹部肿块时需警惕结肠癌;肠腔肿瘤由于阻碍大便排泄,因此可引起肠梗阻,可出现腹痛、呕吐、腹胀但停止排便、排气,也需排除结直肠癌;除此之外,结直肠癌还可引起消瘦、贫血、乏力、发热等症状。
如何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
如前所述,预防结直肠癌需要干预它的危险因素,包括减少高脂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同时治疗腺瘤性息肉、炎症性肠病等高危疾病,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除开控制危险因素,还应定期行结直肠镜检查,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结直肠癌。由于结直肠癌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群,因此建议40-74岁以上人群每5-10年复查一次结肠镜,但结肠镜属于侵入性操作,不仅会带来主观不适,还可增加肠道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部分健康人群可能并无结肠镜检查的意愿,但即使当前为健康人群,也应关注是否为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若是,也应坚持定期复查结肠镜,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①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有结直肠癌的患病人群。结直肠癌发病除开与膳食结构不合理、合并肠道疾病有关,还与遗传相关,尤其是一级亲属中有结直肠癌的患病人群时,结直肠癌患病风险较高,应定期复查结肠镜。
②存在其它部位恶性肿瘤的患者。许多肿瘤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若既往发生过其它部位的恶心肿瘤,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也较高,因此也需要定期复查结肠镜。
③有肠道息肉病史的患者。如前所述,肠道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可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肠道息肉即使给予了手术治疗,也存在再发风险,因此有肠道息肉病史的患者也需定期复查结肠镜。
④合并以下危险因素的患者:a.近两年来长期便秘,且每年便秘时间在两月以上;b.近两年来反复腹泻,且腹泻累计时间超过三月;c.解黏液血便;d.近20年内发生过重大精神创伤;e.有慢性阑尾炎病史,或已经行阑尾切除;f.有慢性胆道病史,或已经行胆囊切除。若合并以上任意两项危险因素,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相对较高,也应定期行结肠镜检查。
综上,肠癌主要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长期进食高脂高蛋白食物,富含膳食纤维食物摄入过少可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腺瘤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等也可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发生结直肠癌以后,如厕时可能出现大便性状改变,包括大便变细、解血便、解黏液便等,也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包括排便次数显著增多或减少等,同时可能出现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等症状。预防结肠癌,不仅需要改变膳食结构、合理治疗肠道疾病,还应定期行结肠镜检查,40岁以上人群通常5-10年复查一次,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结直肠癌。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患有肠癌,上厕所有什么症状吗?
肠癌可以有结肠癌和直肠癌之分,临床上主要是以直肠癌多见。
由于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部位不同,所以临床表现上也是有所不同的,而关于肠癌的患者在上厕所时有什么症状,小克就来为大家科普一下肠癌常见的临床表现具体有哪些?
1.结肠癌: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可以有排便习惯改变和粪便性状的改变,腹部的明显疼痛,腹部肿块和肠梗阻症状,当结肠癌发展到后期时还会有全身症状的出现。
粪便性状改变和排便习惯改变:其中粪便性状的改变和排便习惯的改变是最早的临床表现,具体表现为排便次数的增加,腹泻和便秘,而粪便性状的改变主要是由于结肠癌导致肠道内环境遭到破坏,出现大便带有血迹,黏液便,脓血便的症状。
腹痛:而结肠癌导致的腹部疼痛主要是以腹部的隐痛为主,位置模糊不固定,但是如果结肠癌引发肠梗阻时会有明显且剧烈的腹部疼痛。
肠梗阻:主要是因为肠道内瘤体过大,导致肠腔堵塞,使得粪便无法有效的通过,从而导致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并有腹部包块的出现。
2.直肠癌:
直肠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以直肠刺激症状,肠管狭窄症状和癌肿破溃后症状为主。
直肠刺激症状:主要是包括患者的便意频繁,但是排便时却少有大便的排出,肛门会有明显下坠感和里急后重感,肠癌发展到晚期时会有下腹部的疼痛。
肠腔狭窄症状:当癌肿逐渐的向肠腔内侵犯时会导致大便形状的变细,大便细条状是肠癌较为典型的一个临床表现。
癌肿破溃后的症状:当癌肿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破溃,就会导致肠粘膜的感染和炎症发生,患者会有血便和黏液便的症状。
以上就是小克的观点,欢迎各位提问和补充,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