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经常需要检查的项目,同时这两个项目也是判断糖尿病的依据。但是许多糖尿病患者并不理解,怎么检查了空腹血糖还需要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加重要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看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概念,它们到底是指什么意思?●一、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就是指空腹时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而这个空腹就是指在吃晚餐之后一直到第二日早上做检查时要保证空腹8~12小时,这期间就不要再进食食物了。
但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现,往往有一些人将它认为是“饥饿”血糖,那就是在测空腹血糖前刻意长时间去饿肚子。他们认为饿肚子的时间越长,检测结果的指标就越准确。所以,他们常常在抽血的前一天晚上不吃饭或者少吃饭,有些甚至刻意拖延到第二天上午10点以后才去抽血检查。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如果超过10个小时以后的“超空腹”状态,那么就会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这时候检测出来的血糖值已经不能代表空腹血糖了。
其实,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当身体处于饥饿状态时,我们的身体就会分解一些储备糖原,这样就会造成血液中的血糖水平失真,从而可能掩盖患者真实的病情。
而且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如果糖尿病患者空腹时间太长,血糖检测结果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就是低于实际血糖指标,这就容易被误认为血糖控制得很好;另一种是高于实际血糖指标,这是因为饥饿时间过长的话,身体就会立即调动体内的储备糖原以供急需,这样就会导致血糖水平高于实际血糖水平。所以 不论是那一种情况,都会出现结果失真,从而误导医生,影响治疗,造成误诊,甚至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总的来说,空腹血糖是反映在基础状态下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一个指标,是目前临床上筛检糖尿病最常用的一个检测项目,同时也是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以及制订和调整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进行空腹血糖检查前,我们至要保证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或许有些人会问,我这段时间可以饮水吗?这个饮水是可以的。另外,测量空腹血糖的时间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不要超过10:00,而且采血前也不要用降糖药、不要吃早餐、更不要做运动。
●二、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在临床上一般可以分为餐后半小时血糖、餐后1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而我们常常检查的餐后血糖一般指餐后2小时血糖,它是反映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当我们进食后,食物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如果功能良好的话,即是没有胰岛素抵抗现象,那么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下降到4.6~7.8mmol/L。但是若储备功能虽好,却由于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抵抗虽不明显,但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较差,那么餐后2小时血糖就会高于7.8mmol/L。当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时,那么就可以判断为糖尿病了。
那么这个餐后2小时血糖是如何计算的呢?这其实是从我们第一口饭吃下去的开始计算,之后过两小时再测得的血糖值。
那么我们检测餐后血糖的时候又该吃多少呢?是不是随便吃多少都可以呢?这在临床上是有一个标准的,那就是在早晨空腹时进食一个2两重的(也就是约100克)馒头或者进食75克葡萄糖。这个我们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医院检查糖耐量检查的时候,我相信大家都喝过75克葡萄糖吧。
下面我们再来说一下这个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那个更加重要呢?- 第一、在判断糖尿病方面,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更加准确:虽然说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是判断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对于糖尿病的判断,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更加精确一些。在临床上经常会发现,有不少的糖尿病患者,它们的空腹血糖不高,也没有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但是他们的餐后2小时血糖却明显增高,达到了判断糖尿病的标准。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判断为糖尿病。另外,还有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高,餐后血糖却很高,如果只查空腹血糖,往往会漏诊,容易耽误病情。
- 第二、在判断糖尿病方面,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更具优势: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当我们检查空腹血糖的时候,如果空腹的时间太长,使身体处于长期饥饿的状态,那么就会影响到空腹血糖结果的准确性,导致空腹结果失真。而且在测量空腹血糖前还不能吃药、不能进食;但是餐后血糖就不同了,在测量餐后血糖的时候,不会影响正常服药和打针,也不会影响正常进餐,所以也不会影响血糖波动。
- 第三、糖尿病患者一般都是根据餐后血糖来观察和判断血糖的控制情况,而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就能较好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以及服药是否合适,可以根据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来调整饮食和药物,我们既要看血糖控制的是否达标,也要看血糖控制的是否平稳。这是空腹血糖所不能代替的。
所以,不论是在诊断糖尿病,还是在观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以及服药的情况,餐后两小时血糖比空腹血糖更为重要。但是同时也不能忽略空腹血糖,也不能只关心餐后血糖不关心空腹血糖,因为空腹血糖的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过有时候在临床上发现,有不少医生和患者对此不甚了解,有时候只查一个空腹血糖就完事,很少查餐后两小时血糖,而单凭空腹血糖不高就排除了糖尿病,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很可能会造成漏诊。所以,作为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医生只开了一个空腹血糖检查,就要跟医生说一下,再检查一个餐后血糖,这样才不至于造成漏诊。
所以,对于怀疑是糖尿病的患者,最好就是做一个糖耐量检查(也就是OGTT检查),这个检查既有空腹血糖也有餐后血糖,对诊断糖尿病具有很大的作用,还能了解体内胰岛素是否受损,可以说是一举三得的检查项目。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
谈起血糖啊,现在是人人自危。即使是年纪轻轻的年轻人,就血糖出现异常的大有人在。我的表弟,属牛的,今年35岁,在30岁那年就被诊断了糖尿病。没别的,我这个表弟家里条件一直不错,从小就喝含糖饮料,同时体型肥胖,平时吃炸酱面一次能吃5大盆,结果年纪轻轻就糖尿病了。每次回去,这个表弟最爱找我咨询疾病的相关情况,现在听我的,已经减肥成功了,比以前瘦了很多,血糖也比以前改善了不少。
言归正传,咱们说血糖。血糖是目前用来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测一下血糖,如果血糖高了,就能大致诊断糖尿病了。其实,血糖这个词说的还是太笼统,应该说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任意时间血糖3种。而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大家最常提起的2种血糖,不能说谁比谁重要,应该说它们同等重要。下面给大家仔细解释一下这两种血糖的意义。
1、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应该是3.9-6.0mmol/l。当空腹血糖高于7.0mmol/l以上的时候,可以考虑诊断糖尿病。当空腹血糖在6.1-6.9mmol/l的时候,虽然不算糖尿病,也算糖尿病的前期状态,医学上被称之为空腹血糖受损。
2、餐后血糖餐后血糖分为餐后1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两种,其中餐后2小时血糖最有临床意义。以餐后2小时血糖为例,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7.7mmol/l算是正常,而当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11.1mmol/l就可以考虑糖尿病。而对于餐后2小时血糖处于7.8-11.0mmol/l的范围的血糖水平,这属于糖尿病的前期状态,医学上也叫糖耐量减低。
其实,在糖尿病领域,除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之外,还有一个指标很有意义,那就是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指标。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在6.5%以下。
说回到我的表弟,他现在35岁了,每天吃二甲双胍,也不再一顿饭吃5盆面条了,含糖饮料也不喝了,现在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达标,糖化血红蛋白也不高,自己也越来越有生活信心了。希望广大的手机前面的你别学他,要适量饮食,多运动,减量不让血糖发生异常。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
很多有糖尿病问题的朋友,测量血糖时有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两个值,对于这两个值的控制达标要求,也是有所差异的,那么在血糖控制的过程中,到底空腹血糖更重要,还是餐后血糖重要呢?
先来简单介绍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空腹血糖通常是指进食后8~12小时,空腹测量血糖时的血糖水平,而餐后血糖则通常是指餐后1~2小时,测量的血糖水平。我们在空腹水平下测量的血糖水平,是指在身体没有进食补充的情况下,体内维持代谢的基础血糖水平,而餐后血糖则代表的是进食后,人体内在食物代谢转化利用的过程中,血液中血糖的具体水平,很简单的结论就是,通常说来,餐后血糖要高于空腹血糖。
对于健康人来说,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就算是超标了,而对于餐后2小时血糖,其上限这是7.8mmol/L,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其血糖代谢已经出现了异常,控制血糖的难度也会大大加大,一般说说来,糖尿病患者如果空腹血糖水平能够控制在7.0以下,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能够控制在10.0以下,就算是控制良好达标了,对于一些病程长,低血糖风险高以及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这个控制标准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度的进一步放宽。
那么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血糖水平,到底哪个更重要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这样理解,高血糖的问题如果不控制,就会逐渐的影响我们的身体个方面的健康,不管是心血管系统的大血管并发症,还是肾脏、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微血管并发症,都是在高血糖的影响下形成的,而造成这些并发症和健康危害的原因,就是持续的高血糖问题,而不管是空腹血糖的升高,还是餐后血糖的进一步升高,同样都会对身体健康形成影响,因此,在血糖控制的过程中,不管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值得我们积极重视,都应该积极的调理好。
有的朋友说相比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更重要,对于这一点,我觉得应该这样理解,说餐后血糖更重要,主要是因为2点——
首先,相比于空腹血糖,人们在血糖控制的过程中,往往更容易忽视餐后血糖升高的问题,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空腹血糖检查时,血糖还未超过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如果做个糖耐量检查,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却早已超标;还有一些朋友,在长期控制糖尿病的过程中,只注意定期监测空腹血糖水平,而没有注意餐后血糖升高的控制,最终导致的也是各种并发症发生风险的进一步加大。
其次,餐后血糖水平更容易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也更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餐后血糖是反映进食后身体对于血糖代谢和利用的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本身一般都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进食后,特别是进食富含糖分或碳水化合物的主食以后,餐后血糖往往更容易出现飙升,而如果血糖大幅度升高,不但会危害身体健康,还容易引起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风险。
因此,糖尿病人,在控制空腹血糖的同时,一定也要注意餐后血糖的监测和控制,在餐后血糖控制方面,饮食控制、坚持运动锻炼,合理应用餐后血糖控制药物,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比如口服的胰岛素促泌剂,对于胰岛细胞功能尚好的糖尿病患者,就是降低餐后血糖的好药,而对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餐后血糖升高者,服用阿卡波糖控制餐后血糖升高,也是很好的选择等等。
对于糖尿病人的血糖指标,千万不要看一时的数值或某一个数值,应该全面综合血糖情况,结合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监测,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来综合评估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除了要注意控制餐后血糖、空腹血糖达标以外,还要注意尽量减少血糖的波动性,糖尿病人对于血糖代谢能力的减弱,不但容易出现高血糖的问题,在身体能量消耗过大、或者不合理用药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低血糖的风险也更大,而相对于高血糖,低血糖引发急性健康风险,引发休克甚至是脑损伤,引发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也是很大的,同样也值得注意。因此,对于血糖的控制来说,我们应该注意的有两点,一是达标,二是平稳。只有真正的做好这4个字,才能够更好的减少糖尿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减少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
空腹血糖是指8-10小时未进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和饮料,晨起空腹测血糖。餐后血糖一般是指餐后2小时血糖,从进食第一口饭开始计时。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都很重要,原因如下:
1. 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当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时,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2. 无论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是我们关心的监测病情的重要指标。
3. 无论空腹血糖高还是餐后血糖高,都会造成糖尿病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
4. 无论空腹血糖升高还是餐后血糖升高,都会对整体的血糖控制水平有影响,都会造成糖化血红蛋白升高。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必须同时兼顾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更重要,原因如下:
1.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发生关系更为密切。
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最多见、最严重、花费最多的疾病。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并发症的可能性是血糖正常人的2-4倍,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3倍。
其中,餐后血糖的良好控制对于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合并症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2. 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能够更好地反映血糖控制水平。
目前血糖控制好不好更多的是看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在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的糖尿病患者中,70+%的人餐后血糖控制良好,仅有20+的人空腹血糖控制良好。这说明餐后血糖控制的好,对整体血糖的良好控制影响更大。
总的来说,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都非常重要,应该长期把这三项指标都保持在良好的水平。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
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对于糖尿病的诊断都有一定的价值,孰轻孰重要看临床医生向从哪个方面去评估疾病。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的浓度大约保持在3.89-6.1 mmol/L之间,在体内神经、激素以及体液等多因素调节下,以致其来源及去路维持着一个平衡的状态。
由于机体对于能量的不断需求,血糖也存在不断变化的动态平衡中,其中具有降低血糖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升高血糖的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抑素等。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高于7mmol/L时为高血糖症,若血糖浓度超过肾唐阈(8.9-10mmol/L)则会出现尿糖。病理性血糖增高主要原因有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降低以及糖尿病。空度血糖受损以及糖耐量减低是正常糖代谢与糖尿病之间的过度阶段,是发展为糖尿病的高危因子。
空腹血糖是指至少8小时内不进食任何含有热量的食物后测定的血糖浓度,是糖尿病比较常规的检测项目。成年人的空腹血糖浓度为3.0-6.1mmol/L,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类型的样本具有不同的参考区间,具体可根据各个检测单位的具体报告单为准。空腹血糖异常主要反映是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能力,其浓度上升的程度与糖耐量降低大体呈现平行的现象;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不低于正常的25%,空腹血糖呈现为正常或轻度增高的现象,其浓度一般不超过6.9mmol/L;若胰岛分泌功能进一步损伤,但不低于40%时。空腹血糖大致在6-11.1mmol/L;如果空腹血糖大于11.1mmol/L,则可考虑胰岛分泌功能严重缺乏。
空腹血糖水平时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如果空腹血浆血糖不止一次超过7.0mmol/L,便可严重怀疑糖尿病。若血糖浓度高于上述水平,需在无应激因素的干扰下改日进行复查,以防误差导致误诊。当血糖水平很高时,空腹血糖是首先要关注的检测项目;有低糖风险的个体(老年人、血糖控制良好者)应测定餐前血糖;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也有可能是正常的。
餐后2小时血糖
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有两种方式:一是口服75g无水葡萄糖后做糖耐量试验,二另外一种则是吃100g面粉制成的馒头后者方便面(含糖量相当于75g无水葡萄糖),从吃第一口开始计算时间,两小时后测量血糖。餐后2小时的血糖应该<7.8mmol/L。
影响餐后血糖的因素非常多,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肝脏、餐前血糖水平等因素息息相关。联合检测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可用大大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降低误诊率。当餐后两小时血糖>11.mmol/L时,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更高。
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主要运用于空腹血糖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治疗效果仍不佳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血糖是一个很有监测病情价值的指标:1、可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如果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完好,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敏感,则餐后2小时血糖可低于7.8mmol/L;如果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较差或者其储备功能良好,但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则餐后2小时血糖可明显升高。2、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11.mmol/L,则容易出现一些列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等。对于中青年或病情不严重的,应将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对于老年人或病情严重者,应尽量将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11.1mmol/L。3、餐后血糖更容易反映进食量和降糖药的使用是否合适,这是空腹血糖不能覆盖的方面。
餐后血糖是评价心血管病变的独立因素,餐后血糖值越高,大血管病变的几率越大;餐后血糖同时也是糖化血红蛋白的主要决定指标,严格控制餐后血糖有利于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降低由于高血糖所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
餐后2小时血糖是一种简化的糖耐量试验,但有些糖尿病患者口服糖后血糖高峰并不在2小时,而是在1小时后,到2小时血糖高峰已呈下降趋势,以致部分患者漏诊,故对于餐后2小时正常的可疑高血糖患者可进行餐后1小时血糖的检测或者直接做糖耐量试验。
生活干预:
糖尿病现已发展为大众化的疾病,大家对该疾病都略有所闻,那么除了药物干预,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我们日常生活干预主要时通过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干预以保持理想的体重,正常的血糖水平。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谷类食物为主,搭配高膳食纤维、无糖低脂低盐低油饮食。《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专家共识》中有推荐合理饮食、根据个体运动强度控制热量摄入,并推荐进行每日>30min中至高强度的运动。
饮食的注意事项:1、建议食用低脂、低饱和脂肪酸及低反式脂肪酸类食物,烹饪食物时尽量采用植物油,降低饱和脂肪酸的使用量。2、多食用膳食纤维类食物,膳食纤维可降低血糖、降血脂以及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其中杂粮、蔬菜、豆类等都富含膳食纤维,切记一切进食均应计入摄入量,不可因为具有降糖等作用而毫无顾忌的食用,过犹不及。3、注意低盐饮食,控制血压,日常生活中也应少喝酒。
我是“医者善言”,希望上述信息能让大家学到点小知识,如有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及时回复~~~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
无论是糖尿病诊断,还是糖尿病的治疗,都需要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这两个指标。空腹血糖是指至少8小时没有摄入热量的状态下测定的血糖值,通常是指早晨起床后早餐前的血糖,而餐后血糖是指进食后1-2小时测定的血糖。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
两者在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重要性各有千秋,可以说不相伯仲。
1.在糖尿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随机血糖≥11.1并具有典型糖尿病症状者,或者不同时间的2次糖耐量试验结果均显示空腹血糖≥7.0,餐后血糖≥11.1的无典型糖尿病症状者,可诊断为糖尿病。
但在实际血糖测定中,空腹血糖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出现波动,如前一晚是否吃了宵夜或者是否得到足够的休息等,而餐后血糖受影响则相对较少,更能够反映患者的真实血糖水平。所以在糖尿病的诊断上,餐后血糖应该更具重要性。
2.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同样需要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虽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能够指导降糖药物的调整,但空腹血糖可能在发现患者夜间低血糖方面的作用更大。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并非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而导致餐后血糖升高,而是因为胰岛细胞反应迟钝,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引起的。如果患者在晚餐时进食过少,或者胰岛素注射剂量过大,这时测定餐后血糖很可能还在正常范围内,但由于胰岛素分泌高峰的延迟,在后续胰岛素的作用下患者很可能会出现夜间低血糖,这时测定早晨空腹血糖可能会低于正常,或者出现反应性升高,所以会发现夜间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可以采取增加监测夜间0点、3点及5点血糖,或者减少晚餐前胰岛素用量的措施。
从这方面来看,空腹血糖在防止患者出现低血糖方面更加重要。从患者的依从性来看,由于患者进餐时间不定,再者每次均需要测定早中晚三餐的餐后血糖,所以餐后血糖更容易被患者漏测或者由于测定时间不准确而导致数值误差,而空腹血糖则只需要测定一次,所以患者更容易执行且相对更准确。
但是,在指导糖尿病患者饮食调节方面,餐后血糖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由于餐后血糖可以直接反应患者进食情况,如果进食过多或者结构不平衡,餐后血糖都会升高,这时需要患者调整饮食。
最后,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提倡糖尿病患者就可以忽略其中之一。其实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之一控制不好,都会影响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全局,甚至导致治疗失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并发症的出现。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能顾此失彼,对空腹和餐后血糖需要同等重视。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