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怎样判断是否出现了肾损害?
和糖尿病一样,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标志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除了急进型高血压会很快出现肾功能损害、衰竭外,一般高血压的肾损害都是缓慢进展的。
正常情况下,尿里几乎没有白蛋白的。当高血压引起了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时,小分子的白蛋白(和球蛋白相比,白蛋白是小分子量的)就会最早漏出来,就有了白蛋白尿。因为开始漏出去的白蛋白少,在尿里只有30mg~300mg/24小时,所以说是微量白蛋白尿。
高血压早期的肾损害为什么是微量白蛋白尿?因为肾脏的肾小球其实就是血管球,我们全身的血液是经过肾小球滤过生成尿液的。肾小球滤过尿液时是有滤过膜的,正常情况下像蛋白这样的物质是滤不出去的。高血压的时候,增高的血压会损害血管,当然也就损伤肾小球,这样滤过膜受损害,蛋白质就会漏出去。刚开始是小分子量的白蛋白,损害严重了,大分子的蛋白质也会漏出去。漏出去的蛋白质多了,就会出现大量蛋白尿,尿常规检查也会发现蛋白了。
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时候,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感觉,尿常规化验也看不出来,结果可以是正常的。但是,要是专门查查尿微量白蛋白,就会发现尿里的白蛋白增多了。这就提示我们,高血压已经引起肾损害了。
因为高血压的早期肾损害无声无息,所以,一旦发现了高血压,就应该检查尿微量白蛋白,作为对肾脏这个靶器官损害的评估。要知道,发现高血压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刚得高血压的时候,也许血压早就升高了而没有发现。所以不少患者在发现高血压时一检查,心肌也肥厚了(高血压引起心脏病了),尿里也有微量白蛋白了(高血压肾损害了)。
查微量白蛋白尿,本来应该是查24小时尿的,因为一整天里,每次尿蛋白排泄的并不一样。但是留24小时尿,对门诊病人来说会很麻烦。所以现在多采取晨尿检查,也就是清晨的尿液。注意,晨尿并不是起床后第一次解的小便,那是夜里的宿尿。要早上起来的第二次尿,那才是真正的晨尿。留尿样时要注意。
再有,为了减少误差,现在多采用尿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来判断尿里白蛋白是不是多了(正常是2.5~3.5mg/mmol),如果这个比值增大了,也说明尿白蛋白多了。
出现早期肾损害(尿微量白蛋白)的高血压患者怎么办?
降低血压达标是第一位的。血压最好能降低到130/80mmHg以下。
在选用降压药时,“普利”类和“沙坦”类降压药有比较好的降低尿蛋白作用,可以根据病情选用。但是已经出现明显的肾功能不全、或者有肾动脉狭窄的病人就要慎重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血压患者怎样判断是否出现了肾损害?
正常血压收缩压是在90-140mmHg之间,舒张压是在60-90mmHg之间,如果血压超过140/90mmHg就提示高血压偏高。水管如果水压高了都会容易损坏,我们的血管也一样,高血压时间长了也会损坏血管,心脏冠状动脉损坏会导致冠心病、脑动脉损坏会导致脑梗死/脑出血,肾脏也是血管极为丰富的器官,长期高血压对肾脏的血管损害也很大,高血压所导致的肾脏损害我们称之为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肾病如果不提防它,任由它发展下去,最后它就发展成尿毒症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是我国导致尿毒症最主要的3大原因,所以啊,高血压肾病是每一个高血压患者都要警惕的并发症。
那么问题来了,高血压患者如何判断肾功能是否有损害呢?- 1.高血压患病时间:患高血压时间越长,血管损害越大,发现肾功能损害的可能性越大,一般出现肾功能损害时高血压的患病时间往往超过5年,平均时间约10年左右。
- 2.有没有其他血管的损害:我们全身的血管都是同一套系统,如果其他部位血管损害了,肾脏血管也很可能有损害,比如冠状动脉损坏导致的冠心病、脑血管损坏导致的脑梗死、视网膜血管损坏导致的视网膜病变、颈动脉硬化狭窄等等。
- 3.有无蛋白尿:高血压损害肾脏肾小球血管之后,导致肾小球的“筛孔”增大,平时漏不出来的蛋白质等有用物质会漏出增加,从而导致蛋白尿的发生。起初漏出的蛋白少,肉眼看尿液看不出什么变化,只有检查尿常规的时候才会发现增多的尿蛋白。随着肾小球的进一步损害加重,漏出的蛋白进一步增多,肉眼看尿液会发现尿液有很多泡泡,我们称之为泡沫样尿。另外,由于蛋白丢失增多血液胶体渗透压降低等原因,患者往往还会出现颜面或者下肢浮肿等症状。
- 4.有无夜尿增多:肾脏肾小球功能受损后肾脏的重吸收功能下降,常常表现为夜尿增多,一个晚上需要上3次以上厕所。
- 5.肾功能有无损害:如果肾损害进一步加重,肾脏失去代偿能力,肾脏排泄功能下降,肌酐等体内的毒物就会在体内堆积,这时候检查肾功能会提示肌酐升高,肾功能越差肌酐就越高。我们还可以通过肌酐计算肾清除率给肾功能分期,如果肌酐清除率小于15,我们就可以判断为尿毒症了!
总之,如果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出现了蛋白尿或出现了肾小球功能损害(如血肌酐升高)我们就可以考虑高血压肾病了。
高血压如果发生了肾损害该怎么办?我们治疗高血压肾病不是要治愈它,而是要保存肾功能,延缓高血压肾病的进程,避免发生尿毒症。
控制血压是治疗高血压肾病这是重中之重,也是保持肾功能的关键所在。高血压肾病控制血压我们首选ACEI/ARB类降压药,ACEI(卡托普利、依诺普利等)/ARB(厄贝沙坦、缬沙坦等)降压药能够帮助减少蛋白尿,延缓肾损害。当然了,其他类型降压药也适用,目的就是要把血压控制平稳!至于血压控制在多少合适,临床指南推荐无白蛋白尿者目标为< 140/90 mmHg,有白蛋白尿者目标为< 130/80 mmHg,60 岁以上的患者可适当放宽降压目标。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就赏个赞呗。
高血压患者怎样判断是否出现了肾损害?
高血压患者出现肾损害不是看小便泡沫多少,尿蛋白明显升高可以出现尿泡沫多,但尿泡沫多不一定是蛋白尿。但是一旦高血压病患者出现肾脏损害预后较差,是否出现肾脏损害必须经过血液、尿液检查才能判断肾损害的程度,制定治疗方案、预后评估等。
1.蛋白尿:高血压病患者没有急性性肾病、糖尿病如连续三次以上尿常规出现蛋白那必须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情况下应小于100mg-150mg,如果超过3000-3500mg则是大量蛋子尿提示预后甚差。蛋白尿产生原因长期高血压引起肾动脉硬化、狹窄肾小球缺血及长期处于血流压力过高情况下肾小球基底膜受损,通透性增加引起血液中白蛋白漏出过多。
2.抽血查个肌酐和尿素氮,如能加个内生肌酐清除率更全面了。肌酐是肌肉运动后的代谢产物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正常值在44-133umo/L各医院均有自定标准,肌酐在肾小球滤过率小于50%时才会升,有轻度肾损时仍在正常范围内。如肌酐大于133umo/L时可定为肾功能受损,大于186ump/L为肾脏损害,大于451IMO/L为肾功能衰竭期,大于707IMO/L为尿毒症期。
内生肌酐清除率较肌酐更为敏感可从更早发现肾损害。
尿素氮对长期卧床或很少动的老年人因不动肌酸产生甚少,即使肾功能较差也不能表现出肌酐升高,而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如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立即能反映出来。
3.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因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会表现出贫血貌:面黄或苍白、眼睑苍白、手心、甲床苍白。
至于少尿、浮肿、无尿已是终未期肾病的表现了。至于对用什么降压药可以减少尿蛋白其实是亡羊补牢了,有家属史的人应从青少年、甚至儿童期防止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而发胖,低盐飲食、控制体重指教是最有效的预防高血压措施。坚持每天适量运动、建立良好生活模式如不嗜烟酒、不熬夜、学会并培养自已对压力和情绪的调节、疏泄方法对预防高血压也十分重要。一旦发现血压升高最重要的是是把血压降下来远比你去选择用什么药更重要,降压是硬道理,不管对心脏、大脑、肾脏、大动脉量的保护都只有一个道理:降压并持之以恒!希望更多的人摆脱高血压病。
2018.10.26
高血压患者怎样判断是否出现了肾损害?
高血压并发症中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的并发症,就是高血压肾病,而我们都知道,发生肾病肾功能下降后,更非常容易造成血压的升高。也就是说,肾脏既是高血压损害的靶器官,也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器官。所以说这是两个难兄难弟,互相助恶。
其实高血压引起的肾病,多数情况下,是一个慢性的过程,而早期肾损害出现症状也会不明显。所以这些造成了很多时候,即使出现了高血压的肾脏损害,而患者本人并不知情,而随着高血压肾病损害的逐渐加重,症状才慢慢显示出来。高血压出现肾病,其实在初期很难自己能够感知到,其中造成肾损害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高血压引起损害主要是引起全身小动脉硬化病变,这会致使动脉的弹性功能减退,而肾脏动脉受累后,造成慢慢的损害,尤其是持久的高血压控制不理想,对于肾动脉损害的速度会快一些。
另外,作为肾脏来说,它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在它出现明显的损害之前,它都会默默的无私的继续干着自己的工作,直到有一天,它累的是在干不动了,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来提示你。从这个角度出发,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早期也不会有非常明显的提示症状。
那么并非高血压引起的症状,我们就不会知道,通过日常对身体的一些观察,我们也能够知道,高血压引起了肾脏的损害,我们一起看一下。肾脏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排毒解毒。原理是肾脏可以生成尿液,然后以尿液为疏导代谢出身体产生的废物、毒物。同时二次吸收身体所需要的其他有用物质。当然,肾脏也具备内分泌的功能,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激肽等。由于肾脏的这些功能,才能保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也就是说,肾脏如果出现问题,它的功能就会下降,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
比如,排尿功能异常。肾脏功能下降,就会影响到排尿的代谢,表现为尿量的变化,尤其初期可能表现为夜尿增多,个别情况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短暂性肉眼血尿。但往往这类症状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比如,出现尿泡沫增多,如果尿里面出现蛋白质,尿就会起许多泡沫,但是并不是说,出现泡沫尿,就一定是肾损害蛋白尿。
比如,肾脏代谢障碍引起精神不振、疲劳、乏力等感觉,也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的不适,但往往这些症状也不典型。
比如,因为分泌促红素等减少,引起贫血等。
比如,随着疾病进展,出现尿量减少,全身水肿等表现,水肿初期可能仅仅是局部水肿,后期会表现为全身水肿,后期出现肾功能衰竭表现。
其实对于高血压肾功能损害,主要还是看尿蛋白和肾功能的检查。如24小时尿检蛋白定量多在1.5~2.0g,多为轻中度蛋白尿,高血压肾病的诊断镜检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透明管型)少,可有血尿。肾功能检查出现肌酐增高等。通过这些检查明确肾功能出现损害以及损害的严重程度。
对于高血压朋友,要时刻警惕高血压肾病的发生,因为一旦发生严重高血压肾病,往往很难再去挽回。这就是说,日常必须要做好高血压管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日常要做到以下几点:1、首要的问题,控制高血压,尤其避免血压急剧的波动,定期监测血压,发现血压增高后要及时采取措施干预。
2、日常生活方式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要戒烟、戒酒,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根据自己具体情况,适当的体育锻炼。
3、饮食上要控制盐量,低盐低脂饮食,控制食用动物脂肪,减少热量摄入。适当多吃蔬菜和水果。
4、控制好其他基础疾病,尤其伴发高脂血症、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者,应给予相应的治疗。
5、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的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可能有阻止肾小动脉硬化的作用。
综上所述,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初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和典型,而当出现明显的症状时,往往反应出肾功能损害比较明显了,而这时治疗也会很不容易。所以说,日常一定要控制好血压,做好高血压肾损害的预防。我是@全科医聊 用心科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的关注与点赞!高血压患者怎样判断是否出现了肾损害?
高血压与肾脏的关系既密切又复杂,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主要包括:①肾硬化: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病程早期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明显的肾脏结构功能上的改变,只是肾小动脉痉挛,肾脏自身调节功能减弱,如对高钠负荷及急性容量扩张等非生理状态的适应能力降低。经过一定时间后,由于肾小动脉持续痉挛,肾小动脉发生变性、硬化和狭窄,肾单位由于缺血发生萎缩和硬化,从而严重损害肾功能。其最早出现的是肾小管损伤及功能改变,病人表现为夜尿增多,实验室检查发现尿中有少量蛋白,以小分子蛋白为主(β2微球蛋白是其特征),尿比重减低,尿酸化能力减退。一般原发性高血压病持续稳定性发展,5~10年后可出现轻、中度肾小动脉硬化。②肾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致病因素,而肾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肾动脉硬化后肾血流量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血管收缩,水钠潴留,血压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③约有7%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其病程中突然出现进行性血压升高,从而转化为恶性高血压,在血压发展至急性高血压时,肾小动脉发生纤维素样坏死,肾脏严重缺血,肾功能很快恶化,讯速进展至尿毒症。
高血压患者怎样判断是否出现了肾损害?
肾脏是高血压攻击的一个靶器官,高血压患者需要紧惕早期的肾损伤。因为早期的肾脏损害是可以治好的,而随着肾脏损害的加深,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就不好治疗了。
那么高血压患者如何发现肾损害呢?一、高血压患者出现夜尿增多,提示早期肾功能可能受损
1、为什么夜尿增多能提示早期的肾损害
- 高血压导致肾功能损害主要是通过损害肾脏的小动脉。长期的高血压导致肾脏的小动脉出现硬化,具体的表现就是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
- 这些供应肾脏血液的小动脉狭窄了,提供给肾脏的血液自然就减少了。肾脏长期供血不足,会继发缺血性肾病,导致肾小球,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都出现问题。
- 肾脏是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的,肾小球就好像一个筛子,把人体不要的废物筛出去,把蛋白质这些人体需要的东西保留住。通过肾小球的尿液叫做原尿。肾小球这个筛子是比较粗糙的,原尿里面还有很多人体需要的物质,比如最多的是水分、葡萄糖等,这些物质是需要被重新吸收利用的。
- 而重新吸收的部位就是肾小管,肾小管在吸收了水分和葡萄糖之后,原尿浓缩,变成终尿,排出体外。人体每天产生的原尿有180升,而最终排出体外的尿液只有1.5升,这归功于肾小管的浓缩功能,如果肾小管受损,必然浓缩功能下降,导致尿液变多。
- 高血压导致肾脏缺血,而肾小管比肾小球对缺血更加敏感。因此,早期肾损伤最先出现的症状是肾小管浓缩功能变差,具体表现为夜尿增多。
2、夜尿增多的标准是什么?
高血压患者要紧惕夜尿增多,那么夜尿增多的标准是什么呢?
- 上面说了,正常人每天的尿量大概在1500毫升左右,其中白天的尿量占2/3,也就是1000毫升左右,夜里占1/3,大概是500毫升。
- 当夜间排尿增多超过500毫升,甚至夜间尿量与白天尿量相近或者超过白天尿量,这种情况就可以称为夜尿增多。
高血压患者发现自己夜尿增多,则需要进一步进行化验检查。
二、高血压患者,出现夜尿增多,还需要检查哪些项目?
高血压肾脏损害临床上还可以根据尿常规、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尿白蛋白排泄量、胱抑素C这些指标来明确。
1、尿常规提示低比重尿和低渗透压尿
- 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导致对原尿中水分吸收减少,那必然导致尿比重下降以及尿渗透压下降。
2、血肌酐
- 肌酐是体内肌肉代谢后的废物,既然是废物,自然需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当肾脏功能出现问题,肌酐就排不出去,导致血肌酐升高,这样就能判断肾功能。
- 肌酐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判断肾功能的指标,但是它有个很明显缺点,就是不灵敏。比如早期肾功能受损,肌酐都是正常的,只有当肾功能已经损失一半,肌酐才可能出现下降。
3、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 指的是肾脏在一定的时间内滤过的能力,正常人在80-120毫升/分钟。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体内的有毒废物就不容易排出体外,说明肾脏功能出现损伤。
- 当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可以认为已经出现了高血压肾损害。
4、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
- 蛋白质对人体是很宝贵的,正常情况是不排泄蛋白质的,或者排泄很少的蛋白质。
- 24小时排泄30毫克以下时正常的,当24小时排泄白蛋白在30-300毫克之间,或者白蛋白/肌酐≥30毫克/克,也可以认为出现了高血压的肾损害。
5、胱抑素C
- 胱抑素C是一种很比肌酐更加敏感的检测指标,不会受到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 当肾脏出现损伤,肌酐还是正常的时候,胱抑素C已经升高,提示肾脏出问题了。
- 高血压肾损害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尤其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年人,有长期高血压病史。
- 高血压患者应该紧惕是否出现夜尿增多,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以应对高血压肾损害。
我是坚持医学科普的陈大夫,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请给我点赞和关注,你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