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如何增强自己的骨密度?
我爸有天问我:“你在骨科医院,有没有好点的钙片给我搞一点吃吃?或者去药店买一点。”
我有点诧异:“你怎么突然想起要吃钙片了?”
他说:“就是有的时候腿抽筋呀!人家都说是缺钙了,缺钙不就是要吃钙片嘛!自己买的吃的没有什么效果!”
我了解到我爸干工地,出汗多,脚抽筋可不一定是缺钙,大量运动之后出汗,伴随着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加大身体负荷,肌肉也会出现痉挛——抽筋。我怀疑我爸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但是缺钙也有可能,所以我的想法是想带他去医院测一些骨密度再说。
很显然他拒绝了,可以想象我爸那么“忙”的人,怎么有时间去医院呢?或者说他是怕去医院,所以我的建议就是让他多喝点牛奶,这个比吃钙片要好。想要维持但是光靠吃肯定是不行的,骨密度的维持还需要一定的应力,我们往下跟你说一说。
骨密度首先我们要来聊一聊什么是骨密度?骨密度检查时医生检查骨骼强度的一种方法,随着年龄增长,骨骼密度往往会下降,骨头就会变薄变脆。想象一下盖房子的木头最后老化、疏松的样子。我们的骨头最后也会变成那样。跌倒就很容易发生骨折,因为骨头“糟”了。
骨密度的检查主要目的是判断骨质疏松的情况及发展,或者是了解骨质疏松的治疗是否起效。
一般来说建议65岁及以上的女性都应该接受至少1次骨密度检查,以及成年期发生过骨折,长时间的服用类固醇药物、体重低于57.6公斤,患有类风湿关节炎,长期吸烟、饮酒等人建议进行骨密度的检查。因为这类人中骨质疏松发生的可能性很高。
你不用太过担心骨密度检查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情,目前主要有三种骨密度监测的方式,分别是:
1.双能X线吸收法,最有用且可靠,能够检查身体各个位置的骨密度,只是会有少量的辐射,但是对身体的危害不会比你吸烟大多少。检查过程只是让你躺在检查床上,仪器扫描你需要检查的部位,不会有任何的疼痛和不舒服,也不需要用任何的药物,时间大概也就是5~10分钟左右。
2.定量的CT也能监测骨密度,只是因为辐射大于双能X线吸收法,所以一般不建议你做。
3.超声检查,因为没有辐射,操作简便,所以还是被用得比较多得检查骨密度得方式。
建议最好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查,辐射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大。
如何增加骨密度?中年人骨密度低的原因主要在于钙的流失,特别是女性因为绝经期的到来雌激素分泌紊乱或者减少,导致钙的大量流失,骨密度下降的速度也会很快,所以很多因为跌倒手腕骨折的病人中大多数都是中老年妇女,因为钙大量流失导致其骨密度降低,骨折疏松,所以骨头变脆,跌倒手掌着地的时候就容易发生骨折。
所以增加骨密度的第一步其实就是减少钙的流失,把出水口线堵住,减少钙的流失,然后增加含钙物质的摄入,接着就是增加钙的吸收,以及钙的沉积利用。这些其实并没有先手顺序,需要我们同事进行,才能让我们的骨密度增强。
1.减少钙的流失,一方面是注意身体激素的调节,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看,女性是否需要雌激素的替代。还有减少一些会加速钙流失的饮食,注意戒烟、酒、浓茶、咖啡,不要熬夜等等。
2.增加含钙食物的摄入,牛奶是最容易被吸收的,一些人喝纯牛奶可能会拉肚子,可以尝试和酸奶、还都豆制品、鸡蛋等等。
3.促进钙的吸收,对于钙补充并非吃了就管用,我们身体需要VD3才能让钙被很好的吸收利用,通过晒太阳能够让我们产生这类物质帮助我们吸收,或者直接吃含有这类物质的药物、食物。很多时候打的所谓补钙针的主要成分其实也就是它。
4.吃也吃了,吸收也吸收了,那么要怎么才能让它们来加强骨头的密度,增强骨头的硬度呢?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锻炼,而且不能只是简单地慢走、慢跑这样的训练方式,我们需要身体的骨头能有一定的应力,就是要骨骼肌的收缩,所以建议中年的你还是需要进行一些力量练习,包括玩一玩器械、哑铃什么的,觉得太麻烦可以做自重训练,俯卧撑、深蹲等等。这也就是农村老人经常干一点重活的老人,往往骨密度比同龄人不干活得要好。而且一些因为骨折打石膏固定,很少用一段时间以后这一侧的肢体会骨质疏松很严重的原因。但是后期可以活动了,通过锻炼又能很快让骨质恢复的原因。
所以说骨密度的增强需要我们学会自我调节,注意饮食的同时还要注意适当的运动,力量训练来对抗骨质疏松,增强自己的骨密度。慎重提醒各位补钙不一定非要是钙片,多从饮食中补充才最关键,毕竟你吃钙含量再高的钙片你的身体可能也不一定能够吸收。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一些帮助,如果觉得还不错的话,请给我点个赞再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人,要是还能给我个关注的话,我认为一定是对我最大的帮助了,谢谢!
中年人如何增强自己的骨密度?
骨密度的重要性是为了预防骨质疏松,50岁以上人群女性1/2、男性1/4为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会导致臀部骨折和脊椎骨骨折,是老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所以对于骨密度而言,要尽早努力,否则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提高骨密度有三点:足够的钙、足够的维生素D、有规律的锻炼。
钙:18-50岁之间每天需要1000毫克钙,女性50岁以后、男性70岁以后每天需要1200毫克钙。来源时间哦奶制品、深绿色大叶蔬菜、罐装三文鱼或带骨沙丁鱼、豆制品、强化麦片和橘汁等是富含钙的食物。如果实在无法从食物中吸收足够的钙,可以考虑吃钙片。但是,摄入过量的钙可能引起心脏和肾脏问题,50岁以上人群每天钙摄入量不能超过2000毫克。
维生素D:维生素D帮助钙吸收,日晒是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途径,如果居住地区日晒不足或者经常在室内,可以吃维生素片,剂量为每天600-800国际单位。可以通过验血来检测维生素D水平,如果过低的话,可以短期吃高剂量维生素D,每天4000国际单位以下是安全的。
锻炼:锻炼可以使骨骼强壮、减少骨流失。任何时间开始锻炼都有好处,但如果想获得最大的好处,就要从年轻时候开始锻炼,一直坚持一生。锻炼要采取有氧锻炼和负重锻炼相结合的方式,以获得最大的健康效益。
中年人如何增强自己的骨密度?
在作答之前,玮玮要提醒大家:我们的骨量在30岁会达到峰值,之后再怎么努力,都无法超越这一峰值,只能达到延缓骨质流失速度的功效,所以不要在上了年纪后才想起来要补钙、预防骨质疏松症,而是在是青少年时期就开始!
那如果已经晚了的话,亡羊补牢也是必要的,尽管效果有限!
1.摄入足量的高钙食品,如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绿叶蔬菜、芝麻酱等。
中老年人应该每天摄入250~500毫升牛奶、酸奶或相当质量的奶制品,乳糖不耐受人群可以选择酸奶,血脂高的选择低脂或脱脂奶,奶粉也是较为方便的选择!
蔬菜各方面首推深绿色蔬菜:菠菜、油菜、茼蒿、空心菜(蕹菜)、小白菜等。
但要注意神马骨头汤、虾皮并不是好的选择,前者因为根本没多少钙质,倒有不少脂肪,后者则是钠盐含量过高,通过它补钙会不利于血压控制!
2.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训练都不可少。
你也许不知道:骨骼也具有“用进废退”的特性,经常的运动刺激会不断的提醒机体:骨骼要足够坚固才能承受这些体力活动!于是机体会通过多方面的调节来达到:增加骨合成、减少骨吸收的效果。
而缺乏运动则不会给机体这样的机会,反而会暗示:骨量太多没有用,溶出一些骨钙给身体其他部分也未尝不可!所以,骨的生成会减少吗,而骨吸收则会增加,这样骨密度就会降低,甚至出现了骨质疏松症!
说说钙剂:很多人一说起补钙,首先想到的是钙片或者维生素D,没错它们是含钙高,或者能够促进钙吸收。
但最近的研究已经发现了:在西方国家人群,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并不能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其原因就在于:当你饮食中钙质较为充足时,额外补钙不仅没用,还可能徒增其他风险,比如:结石和高钙血症!
但我国饮食模式与西方国家不同:钙含量很低,甚至只有人家钙摄入量的一半!所以我们不能完全摒弃钙剂和VD,但要正确认知它们:它们非正常食物,只是营养补充剂,是否具有实际作用,学术界目前尚无定论,所以不要把它们当成预防骨质疏松的救命稻草!
而骨质疏松症一旦确诊,应该到大医院的内分泌科进行正规治疗!
妄想通过任何保健品逆转疾病都只是徒劳!
最有效的补钙方法还是:饮食补充!在饮食摄入不足的情况下,适量摄入钙剂和VD;
钙剂不要选择剂量过大的产品,一般建议每片100毫克~300毫克的产品较为合适;
不要与高钙食品(奶制品等)同时食用,会互相抑制吸收,降低整体吸收率;
将钙剂碾碎放入粥里或其他食物中,与餐食一同摄入会提高钙质吸收率;
维生素C及酸性食物可以促进钙质吸收,如酸味水果、调味醋等。
中年人如何增强自己的骨密度?
中老年人群,是最容易受骨质疏松侵犯的人群。说到骨质疏松,有一个词语频繁被提起,那就是骨密度。有一种说法是在年轻的时候获得足够的骨密度,可以预防骨质疏松,是这样的吗?这个问题我们会在文中解答。对于题主所问,中年人如何增强自己的骨密度,答案很无情,中年人已经增加不了骨密度,要预防骨质疏松就得用另外的办法,什么办法呢?这个问题我们也会在文中解答。接下来,希望通过阅读本文,大家能搞清楚中年人、骨密度与骨质疏松三者之间的关系,预防骨质疏松少走弯路。衡量骨骼强度两大指标之一的骨密度,与年龄有何关联?
骨骼强不强壮由两方面来决定,一是骨质量,一是骨密度。骨质量是骨骼构筑、骨代谢转换、显微骨折和骨矿化程度等方面的总称,骨密度值得是单位面积或体积骨骼中矿物质的含量。只有当骨质量和骨密度都得到保证,骨骼才能处于健康状态。
在我们的一生中,骨骼无时无刻不处于新城代谢中,所以我们的骨骼并不是静止不动,骨强度和骨密度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 在青少年时期,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骨骼不断进行骨塑建,骨塑建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和维持骨组织的外部形状,简单说就是骨变粗和变长。
- 当骨骼发育成熟后,骨塑建就会停止,但骨骼还会不断进行骨重建,骨重建是成熟骨组织的一种替换机制,可以预防骨组织疲劳损伤的积累,使骨保持相应的生物力学功能,直到生命结束。
骨质疏松之所以发生,和骨重建关系密切。骨重建包括骨吸收和骨形成两个过程:
- 骨吸收过程中,破骨细胞活性加强,旧骨被吸收破坏;
- 骨形成过程中,成骨细胞活性加强,分泌骨基质,骨基质矿化形成新骨。
一般情况下,骨吸收和骨形成处于动态平衡中,但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骨吸收的速度大于骨形成的速度,就会导致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骨骼的强度变低、脆性变大,生物力学性能变差,就容易发生骨折,这就是骨质疏松。
骨重建与年龄具有以下关系:
- 20岁之前,新骨形成的速度大于旧骨吸收的速度,骨密度也不断增加;
- 20岁到30岁,骨吸收和骨形成的速度基本持平,骨密度处于相当稳定状态;
- 30岁以后,受老化影响,骨形成的速度就开始小于骨吸收,骨量开始丢失,骨密度也开始下降。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丢失的程度会逐渐增加,也就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而人体的骨密度,一般在30岁之前就达到峰值,之后无法继续加强,中年人群要预防骨质疏松,能做的是尽力延缓骨量丢失的进程,让骨骼保持健康的骨密度。
维持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不止是补钙那么简单?说到如何增强骨密度,如何防治骨质疏松时,很多人会脱口而出两个字:补钙。骨质疏松了,补钙;骨质增生了,补钙;腰酸背痛了,补钙;关节疼痛了,补钙。补钙在中老年人骨关节健康方面,似乎已经是“霸主地位”,但事实上,很多骨关节病并不是单纯补钙能解决的,包括与钙关系最为密切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与钙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我们作一个并不十分确诊但足够形象的比喻:
如果把骨比喻为一个建筑,那么骨重建的过程就是这个建筑的翻新,骨吸收是拆掉旧的部分,骨形成是装上新的部分,一边拆一边装,不影响整个建筑的使用。这个翻新过程由谁来完成了,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这两个工人,破骨细胞负责拆,成骨细胞负责装。而钙,则是新建筑最为重要的一种原材料。
骨质疏松之所以发生是骨吸收的速率大于骨形成,换到这个比喻中,就是建筑翻新的速度赶不上拆旧的速度。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呢?一个是原材料出了问题,如果没有原材料,工人再积极工作也完成不了;另一个则是工人除了问题,比如工人因为各种原因影响,没有工作积极性,原材料充足工作效率也提不上去。
骨质疏松的发生,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 缺钙乏——如果食物中钙缺乏,就意味着骨重建过程中,新骨形成的原材料缺乏,骨形成出现障碍,就会导致骨量丢失,骨质疏松发生。
- 钙吸收障碍——食物中的钙在小肠被人体吸收,但如果因为缺乏维生素D等原因,小肠对钙吸收的效率较低,即便食物中钙充足,也可能导致身体中钙不足。
- 内分泌异常——如果破骨细胞活性增加,或者成骨细胞活性减弱,就会影响到两个工人的工作效率,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如果因为疾病或老化等原因,机体内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雌激素、甲状腺素等内分泌异常,可导致骨重建失衡,引发骨质疏松。
- 不良因素刺激——服用糖皮质激素、吸烟、饮酒、饮用咖啡因饮料或碳酸饮料,这些外因也可导致钙吸收障碍、钙排泄增加、骨重建障碍等,都可引发骨质疏松。
所以,中年人除了保证食物中钙质充足之外,还要从多方面来预防骨质疏松:
- 提高警惕——中年人如果长时间出现腰酸背痛、抽筋等情况,就要提防是否有缺钙或骨质疏松的迹象,这时候要及时到医院做相关检查,防范于未然。像绝经期后女性、甲亢患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经常吸烟喝酒的人,作为骨质疏松症高发人群,更要提高警惕。
- 饮食全面——骨质疏松症可能与多种营养素有关系,比如钙、磷、蛋白质、维生素K、维生素D、维生素C、锌、氟、铜、锰等,中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做到饮食全面、多样,不偏食、挑食,来避免营养缺乏和失衡。要尽量少摄入盐、糖和动物脂肪,适当多摄入富含钙和蛋白质的瘦肉、蛋、奶、大豆,粗粮精粮合理搭配,蔬菜水果不可缺少。
- 适当运动——运动产生的机械刺激,有助于优化骨骼的构型,对骨质疏松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同时适当有氧运动,还可以加强心肺功能、促进关节健康、改善身心状态、预防三高侵袭、维持正常体重。中年人日常应该坚持中低强度的户外运动,同时每周做2~3次,每次15~3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来维持骨骼健康。
- 改正不良习惯——像吸烟、喝酒、喝碳酸饮料、喝咖啡浓茶等习惯,都对骨关节的健康有不良影响。有这些习惯的中年人,应该做到严格戒烟、尽量少饮酒、适当喝咖啡浓茶、不喝碳酸饮料,除了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对预防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多种疾患也有帮助。
- 不可盲目补钙——通过前文的阅读,我们已经知道不能把骨质疏松盲目等同于缺钙,同理,也不能盲目用补钙来防治骨质疏松。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群通过合理的饮食就可以摄取足够的钙质,是否需要使用钙剂,建议在检查的支持下,听取专科医生的建议,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者,也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剂。要知道,如果盲目补钙,导致血钙浓度超标,则可能出现钙中毒,同样给身体造成极大危害。
中年人如何增强自己的骨密度?
如果进行过骨密度检查的人都知道,它可以帮助鉴别骨质疏松症,及早预防骨折的发生,检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等。
关于骨密度,有这样一个标准:
正常骨密度:骨密度在年轻人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内(+1~-1SD);
低骨密度: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的1~2.5个标准差(-1~-2.5SD);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2.5个标准差(低于-2.5SD);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的降低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尤其是女性朋友,在绝经之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骼代谢受影响,使得骨骼中的钙结合能力降低,骨钙丢失也就更为明显。
提高骨密度,日常可通过补钙和运动两种方式达到目的。
首先,饮食上可以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腐、虾皮、紫菜等。同时也要注意维生素D的摄入,因为钙的吸收,前提是要有维生素D的参与。而补充维生素D,可通过晒太阳,既便利又有效。
而运动,可以强筋骨,改善骨的血液循环,增强骨密度。可以坚持有规律的室外体育锻炼,每天锻炼半小时或更久,可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和钙的吸收。同时,可增加肌肉的符合,增强肌肉对骨和关节的保护作用。21
想要了解更多健康方面的资讯,欢迎关注[家庭医生杂志]头条号中年人如何增强自己的骨密度?
首先,肯定是补钙了!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刮起了一股“补钙”的妖风。然并卵,从2002年、2012年两次全国营养普查监测结果显示,中国人群钙营养状况,总体并没有得到改善!
成年人的钙推荐摄入量,是每日800毫克,目前平均摄入量不到400毫克,只及一半!
缺钙,会影响峰值骨量——它是人一生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骨矿物密度,也是对抗老年骨质疏松的一大“健康根基”。
峰值骨量的形成、维持时间、下降过程,与骨健康密切相关。钙缺乏影响最大峰值骨量的形成,并对以后的骨健康造成终身危害!
检测BMC(bone mineral content峰值骨量)含量的方法有多种,有机会不妨可以检测一下。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矿物元素,又是骨骼、牙齿最主要的矿物成分——99%的钙主要储备于骨骼和牙齿。
钙平衡受年龄因素影响较大,中年期为零平衡,老年期则为负平衡状态。
膳食中的蛋白质、乳糖、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K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而植酸、草酸、鞣酸、高膳食纤维,可与钙结合为难溶性复合物,减少钙的吸收。
长期、充足的钙摄入,可以增加骨密度。
每天饮用300-500克牛奶(或用酸奶和奶酪替代),吃100-200克豆制品,适量吃海带、紫菜、芝麻酱、黑木耳、小鱼小虾(整个吃下去),以及一些含钙量高的蔬菜,如菠菜、荠菜、雪里蕻、苋菜等绿叶菜,用水焯去草酸后凉拌食用,非常有益补钙!
植物雌激素,对中老年妇女预防绝经期的骨质疏松,很有益处!大豆含有丰富的异黄酮,豆制品是对抗骨质疏松的利器!
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促进肠道钙吸收,促进骨钙释放入血。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鱼肝油、鸡蛋黄、海鱼、动物肝脏等。适当裸露皮肤晒太阳,也是获取维生素D的一个途径。
另有磷、镁、氟等矿物质,也是构成骨骼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但是人体不易缺乏它们。
运动锻炼。
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保持大脑、骨骼、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这与运动促使内分泌发生正性改变、促进钙吸收、增加身体重力负荷、改善骨骼的血压循环有关。
保持骨密度不下降的法宝,就是坚持“长期适度运动+中高钙含量饮食”相结合。
甩掉不良生活习惯。
钙代谢的调控,涉及肠、肾、骨骼及甲状腺等多个器官。
甲状旁腺释放甲状旁腺激素(PTH),促使血钙升高;而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CT),使得血钙降低。
肠道负责钙的吸收和排泄,肾脏负责钙的重吸收和尿液中钙的排泄。
戒烟限酒、不熬夜、饮食均衡、是保护肝脏、肾脏、胃肠道等良好生活习惯。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骨骼健康落到实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