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出现肺小结节,该怎么办?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最主要的原因,这跟肺癌发病率高有关以外,还主要与约75%的病人就诊时已是肺癌晚期,5年生存率低于20%密切相关。因此,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就必须重视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其中早期诊断最主要的就是早期发现早期肺癌,而早期肺癌很多时候会以肺结节为表现。所以,检查发现肺结节,如何进行处理与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0个人就有2个能发现肺小结节,特别常见,为什么?其实所谓的肺结节,不过是一个被规范化的医学影像学用词。
大家可以这样理解,这个肺结节,我们可以叫它结节,也可以叫它“小结”,“小节”,甚至“小块”等等都可以,但是这样叫,大家互相交流起来,就乱了,你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你说的什么?那么影像科医生就最后统一标准,把看到的类似某种形态大小差不多的病灶,统称为“肺结节”。
而临床上,当我们肺部出现的病灶以结节或者肿块为表现基本病理形态时,我们影像科医生就会把直径≤3cm的称之为结节;而>3cm的称之为肿块。但不管是结节还是肿块,都可单个出现(单发),也可以同时出现好几个(多发)。
单个出现的往往见于肺癌、结核球及炎性假瘤等;而多发的最常见于肺转移瘤,当然我们在一些坏死性肉芽肿、多发性含液肺囊肿等病人身上,也见过。结节与肿块除了大小不同以外,其他表现都差不多一样的。
认识下肺结节与肿块
如图:同为肺窗与纵膈窗,a、b均为肺内结节,边缘不规则,短毛刺,结节内密度不均匀,病理结果为“肺腺癌”;c、d显示为肺内肿块,边缘光整,病理结果为“错构瘤”。
而肺结节之所以那么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肺部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呼吸器官,而它出现的病灶,很多都可以以“结节”为基本病理形态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我们人的肺部是没有结节的,结节就是一种病理状态;
二是影像学技术发展是关键。大家可以问问我们父辈或者你爷爷奶奶那一代,那时候他们多不多肺结节的,得到的答案肯定是没听过或者说很少。事实就是那样的,肺结节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就是我们的螺旋CT检查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肺部小病灶被发现,尤其是高分辨力CT和其他ct后处理技术及动态增强检查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肺结节”小病灶被发现。
所以,大家也可以发现,肺结节其实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影像学的表现,它不代表具体是一个什么东西,只是人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有结节的。因此,这肺部发现了这个结节,就说明它肯定是病理的,同样病理的有的是良性的,还有的是恶性的,需要进一步检查、随访来区分。只不过通常情况下,在影像下我们大家都叫肺结节,非常常见。
体检发现肺结节怎么办?需要切除吗?这得分情况,因为每个人被发现的肺部结节都可能不一样,因此其良恶性程度也就会有所区别!
首先,看是初次发现,还是定期随访复查的。
对于定期随访的肺结节,那么大家留好首次影像学检查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没有对比就不知道这结节是否有变化,有变化就需要处理,恶性可能性大;而没变化,良性可能性大,则继续随访。
如果是对于初次发现自己肺部有“结节”,这时候我们先要看大小!
对于<1cm的肺结节,基本上很少会有一些特别典型的影像学征象,这时候往往非常难分辨清除,就好比蚂蚁太小,你很难捉住它一样,这时候我们医生很多时候会建议患者做一个定期观察,比如每三个月到六个月,来复查一下胸部CT。
随访过程中如果发现这个肺结节逐渐增大,则恶性程度可能会增加;如果长期稳定,这良性的可能性比较大。当然,这只是大小的变化,其实还有密度的变化等等,如果有变化,尽早手术切除有必要的。
而对于≥1cm的肺结节,这时候的肺结节除了大小比较大以外,我们发现一般它们都会有一些典型影像学特征,同样特征有好有坏的,坏的我们叫做肺结节的恶性特征,通常比较常见的有一些几种:
第一,肺结节有分叶状者,提示为恶性比较常见;
第二,边缘较完整,但是出现毛刺者,同样多提示恶性;
第三,混合磨玻璃样结节实性成分增多者或者是以前是单纯性磨玻璃结节变成了混合磨玻璃样结节,均提示恶性可能大;
第四,肺结节旁边结构有改变,比如有胸膜凹陷征或者是血管集束征等,同样也是恶性重要表现。
对于肺结节发现有以上恶性特征越多的,恶性程度越高,四个以上的建议今早手术切除;但假如你只有一个或者两个恶性特征的,还不想手术的,可以及时采取穿刺活检进一步确诊到底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而对于那些不具备任何恶性特征的肺结节,应根据肺结节大小、良恶性倾向、年龄以及个人是否有长期吸烟史、是否有肺癌家族史等进行综合分析,由专业医生为您制定合适随访时间。一般情况下,每3个月或者6个月复查一次,如果病灶比较小,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但假如病灶比较大,则间隔时间就要相对缩短!
假如随访的过程中没有发现肺结节有变化,或者变化不大,是否就可以立马停止随访?毫无疑问,观察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这是好事!随访最主要的是影像学来观察,因为肺结节不会有任何症状,而一般情况下,只要这个结节没有影像学方面的变化,我们医生就会建议继续随访下去。
至于什么时候可以停止随访,这个没有标准答案,有的医生会建议一直随访下去,但也有的建议至少随访5年,或者说5年以后,就会延长复查的年限,比如从一年变成二三年后,但注意不是所有的结节都可以,尤其是一些高危结节一定不可以。
而且不是说随访没有一点不变,就等于可以保留,像一些高危结节,有时候我们如何随访后没有变化,但是假如认为它该被切掉,还是会建议患者积极采取外科手术切除。
而最后,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肺结节病人,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应该选择在我们专业医生判断后觉得你的肺结节有恶性倾向时候,尽早做;同时对于那些虽然目前看起来没有恶性倾向,但是不帮他切掉,工作,日常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的个别患者,我们也建议可通过微创手术来解决。
关于肺结节,大家如果还有疑问可以下方留言,我们一起交流,我坚持用大家看得懂的文字进行解释,为大家提供“看得懂”的科普,如果大家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转发给你身边的人,一起学习!
身体出现肺小结节,该怎么办?
肺癌已经成为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但早期肺癌治疗效果很好!
为了能早期发现,医学家们尝试了很多方法,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测、基因研究、还有最重要的影像学总结研究,由此发现了很重要的资料!
早期肺癌常常表现为肺结节,且生长缓慢在肺癌表现为小结节的时候就发现它,可有效阻止晚期肺癌。像上面这四位幸运的患者,都是体检发现的肺结节,没有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
因为发现及时,手术顺利切除,治愈。
所有的肺结节都能转化成肺癌吗?当然不是!经过影像总结,我们将肺结节分为三种类型:高危结节、中危结节、低危结节。我们需要重视的,是高危结节和一部分中危结节。
什么是高危结节?1.直径≥15 mm,或者带有恶性CT征像(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含气细支气管征、小泡征、偏心厚壁空洞等)的直径在8 mm-15 mm之间的肺实性结节;
2.直径>8 mm的部分实性结节。
这个比较专业,需要影像科医生来区分和定义。如果查体后医生告诉你,肺内发现高危结节,就需要提高警惕。
这个时候,一般会由胸外科、呼吸科和影像科医师会诊,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如结节薄层三维重建CT扫描,薄层增强CT扫描,经皮肺穿刺活检等)明确诊断,及时手术切除;对于不能肯定恶性的,也可以选择3个月左右进行CT复查。若3个月后肺结节没有缩小,甚至有增大,就建议手术切除。若结节无变化,建议定期体检CT复查,随访时间不小于3年。
而对于非高危结节,包括中危结节和低危结节,无需担心,也不需要马上手术,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就好!事实上,肺良性结节远远多于恶性结节,比如肺内淋巴结、小钙化灶、小纤维灶等,均不需要处理!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谢谢阅读,欢迎关注我。🙏
身体出现肺小结节,该怎么办?
体检报告上出现肺结节,已经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作为一名影像科医生,在我们每天的日常工作中,都会遇到非常多的肺小结节患者,可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了;但是对于大家来说,在体检中一不小心发现,可能会觉得很严重,非常的担心,于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患者来问肺结节的相关问题。刘医生在这里也给大家科普一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什么是肺小结节?肺结节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并不是一种疾病,它仅仅是一种影像学上的术语,不是临床诊断;它一般来说指的是在我们的肺组织内,出现的圆形或者类圆形的高密度影,这种异常的病灶如果直径小于3cm,那么我们就称之为肺结节,如果直径小于1cm,那么我们就称之为肺小结节,一般来说,对于肺部小结节,胸部CT对其显示效果最好。所以总结起来说,肺小结节就是正常肺组织内出现的小于1cm的圆形或者类圆形病灶。
那么,肺结节就是肺癌吗?很多人体检发现肺小结节之后,都担心是不是自己就患上了肺癌,在这里刘医生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肺小结节并不等于肺癌,所以如果你是体检查出了肺小结节,一定不要过度恐慌。
根据大数据的统计显示,在我国40岁以上的正常人群中,起码有20%的人群在体检的时候都查出来有肺小结节,特别是现在人工智能普及之后,肺结节的检出率更是越来越高,但事实上,很多人工智能筛查出来的肺小结节并没有太多的意义,事实上,最后真正确诊为肺癌的肺小结节其实不到5%,所以总的来说,90%以上的肺部小结节都是良性的。
如何才能知道肺部小结节是不是肺癌?对于肺部小结节,区分它的良恶性非常重要。从理论上来说,肺部小结节想要明确诊断,只有通过病理活检才能确诊,但是病理活检往往都是需要通过手术、穿刺等方式才能得到病变组织,而这些方式往往都不太适用于肺部小结节。所以目前来说,对于肺小结节良恶性的判断,大部分时候是需要影像科医生通过CT、PECT等无创检查方法来诊断。
对于肺部小结节,最重要的方法目前来说就是随访观察。也就是通过随访观察,观察肺小结节的变化,来判断它的良恶性,一般来说,如果在随访的过程中小结节出现了增大,实性成分增多,那么则需要高度警惕可能是恶性的早期肺癌;而如果在随访过程中,小结节长期没有任何变化,有的甚至缩小、变淡,那么一般都是良性的。而对于随访,刘医生建议一定要选择同一家医院进行,也就是每次复查都选择同一家医院,因为这样更有助于对比病灶的比较,有的人前后几次检查在不同的医院进行,这个时候就非常容易出现测量误差,从而影响对于小结节良恶性的判断。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对于早期肺癌的诊断,尽量选择专科医生为您评估,切勿自己在网上查阅资料,自己进行判断,有的人甚至自己乱用药,这都是不正确的;专科医生一般都对于肺部小结节有大量的病例积累,能够更加准确地做出判断。
那么肺部小结节如何随访才科学合理呢?一般来说,结节的大小对于随访时间是有比较重要的影响的。
对于小于5mm的肺部微小结节,如果你没有抽烟病史,没有慢性肺部疾病,那么可以选择1年复查一次;而如果有长期吸烟等高危因素,那么则可以半年复查一次。
而对于大于5mm的肺部小结节,如果专科医生评估无法定性,那么建议可以选择6个月左右进行复查。
如果是恶性结节,要积极选择手术治疗,而如果是良性或者说炎性结节,那么要注意避免过度治疗。
另外需要告诉大家,即便随访提示为早期肺癌,大家也不要过度恐慌,因为研究显示体检筛查过程中发现的早期肺癌,大部分手术效果都是比较好的,很多都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不需要进行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所以即便是筛查发现肺结节可能是早期肺癌,只要大家做好了科学合理的管理,也不用过度紧张。
筛查肺结节的胸部CT有辐射,经常做对身体影响大吗?最后再和大家聊一聊关于CT辐射的问题,因为很多人都问我,自己肺部有小结节,半年就要随访复查一次,一年至少要做2次CT检查,会不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影响?在这里刘医生告诉大家,完全不用担心辐射给我们身体带来的影响。我们说CT检查有辐射,但并不代表就一定会损伤身体,辐射对于我们的身体造成损伤,往往是要超过了某个阈值之后,才有可能对身体产生损伤。所以抛开剂量谈辐射损伤,都是不正确的。
而一年做一两次胸部CT检查,是完全不会达到辐射损伤阈值的,所以大家可以非常放心地做,千万不要因为怕辐射,而不积极主动完善检查,因为一旦早期肺癌发现不及时,拖到中晚期,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这才是真正的伤害。所以希望大家不要“谈辐射色变”。
总结对于体检发现肺部小结节这一问题,大家不要过度恐慌,但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做好科学合理的随访管理,随访过程中如果出现恶变的征象,那么则积极进行手术切除,往往都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刘医生希望大家如果再遇到体检发现肺小结节时,能够以正常的心态去面对。
大家如果还有什么疑问,也欢迎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讨。
身体出现肺小结节,该怎么办?
如今,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人更注重自己的健康,去医院体检的人数增多,医学设备的发展,胸部CT扫描也越来越清晰,速度越来越快,所以肺小结节的检出率也不断提高。以前医学没那么发达,生活水平还在温饱的基础上,所以不会去体检,怎么走的,有可能还不知道。
体检发现肺小结节,莫慌张体检发现莫慌张,结节分良性和恶性的,而发现的小结节大部分都是良性的,都是好人。
一般把≤3cm的肺的东西称为结节,≤1cm称为小结节,所以看到CT报告上肺小结节的诊断时,自己心里有个数,再者还要看报告上对于这个结节的描述,有没有分页、毛刺、胸膜牵拉等恶性征象。
如何区分肺小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说实话,这个问题很专业,是医生的工作范畴,但是大家都很关注。看到自己报告上有肺小结节,感觉随身带了个炸弹。
医生判断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就好像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坏人还是好人一样。
典型恶性结节(恶性)在影像科医生的眼里有一定特征,比如分叶、毛刺、胸膜牵拉、空泡征等等,这些征象都是前人医生看过无数片子总结出来的。当然有些看起来像恶性结节,也有伪装的时候,比如我们觉得它是恶性的,其实手术做出来是良性的。做出来是良性的,患者更应该高兴。
典型的良性结节,跟恶性的相反,表现为边界清晰,没有上面说的恶性特征,良性结节也可以长大。有些看起来是良性结节,伪装的很好,其实它是恶性的。
一个结节,不同的医生看了片子可能有不同的诊断,这是正常的,因为每个医生的水平不一样,对结节的认识也不一样。有时候,一个结节,给大医院很出名的医生看了,诊断都不一样,也是正常的。判断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了,跟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发现肺结节,怎么办?发现肺结节,怎么办?如果是典型肺癌的征象,影像科医生或者胸外科医生会建议手术切除。
但是结节比较小,<0.6cm的的结节,无法判断良性恶性,随访复查是最好的方式。如果是良性的结节,包括炎性结节,复查会缩小,或者不变。可以开始三个月或者半年复查一次,随后一年复查一次。发现有增大,马上手术切除。像这个磨玻璃结节,一年后复查增大了,手术切除是腺癌。
我是小影大夫,想了解更多医学知识,请关注我我。今天值班,发烧39°,不码字了😂😂。
身体出现肺小结节,该怎么办?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方文涛主任医师回答:
一旦发现肺结节,不必过度紧张,应积极拿着CT片子去找专业的呼吸科、胸外科、放射科医师进行评估,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诊疗随访措施。值得一提的是,随诊最好在同一家医院进行,这样同一台机器的扫描对比起来更加准确。总之,要遵循大夫的医嘱,最开始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然后如果没有变化且倾向良性的话,可以逐渐放大复查间隔,最终至每年复查一次,当作例行体检。
古人云:上医医未病之病,那么如何预防或降低肺结节的发生?目前,公认下列因素与肺结节恶变关系密切:吸烟、大气污染、职业因素(接触石棉、滑石粉等致癌物质)、肺部慢性疾病(肺结核、肺气肿)、人体内在因素(基因、遗传),此外,烹饪油盐也有可能导致肺癌的发病,厨房应该保持通风、减少有毒烟雾在室内停留。雾霾与肺癌的关系密切,因此在雾霾严重的天气应该减少室外活动。此外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少吃油炸等不健康食品,生活要有规律、坚持运动,并保持心情舒畅。
身体出现肺小结节,该怎么办?
笔者在临床中也经常遇到过很多肺部结节的病灶,很多都是陈旧性病灶并不予以处理,定期进行胸部CT检查(肺部CT比胸片更能清除观察结节的大小及变化),对于较大,或存在恶变可能性的结节,我们则进一步行穿刺以进一步明确性质。下面为大家带来临床指南(2016年)对肺部结节的诊断。
CT检查出肺部结节分类1.肺癌高危结节:直径≥15mm或表现出恶性CT征像(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含气细支气管征和小泡征、偏心后壁空洞)的直径介于8--15mm之间的肺实性结节,对于此种结节需经多学科会诊后再进一步明确是否行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检查等,对于活检提示恶性,且有手术适应症者应首选手术治疗。对于穿刺活检考虑为炎性者,多行抗炎治疗5至7天,休息1月后再次复查,观察结节大小变化,若缩小,则在半年后再复查;若无变化或反而增大,则进一步请多学科再次会诊,决定是否行手术进一步治疗。
2.肺癌的中危结节:直径介于5--15mm之间,且无明显恶性CT表现者的非实性结节,应在3月后进行随访观察其生长性,若生长,则纳入高危结节中进一步处理,若无生长,则继续随访2年。
3.肺癌低位阶级:直径小于5mm的实性结节,建议1年后随访,有生长,则纳入高危结节处理,无生长则行年度随访。
4.直径大于5mm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定义为中危结节,建议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持续CT监测,若发现生长,则建议手术,若无变化或缩小建议继续长期CT随访,随访时间不小于3年。
5.直径小于5mm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定义为低危结节,建议年度CT复查观察生长性,若出现生长,则建议手术治疗,无变化或缩小建议长期CT随访,随访时间不小于3年。
检查发现肺部结节不等于肺癌,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要治疗者,进一步治疗才是关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