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躺着好还是加强锻炼好呢?
“腰椎间盘突出?可得小心点儿,必须得卧床,啥时候一点不疼了,你再下地!我就活动早了,现在还疼呢!”
如果您是一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与病友聊天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话,那么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就一定要躺着不能活动吗?谢医生今天好好的来跟您聊一下这个问题!
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聊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前,我们必须要明白腰椎间盘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它是由位于两侧椎体之间的髓核以及保护髓核的纤维环和位于两侧椎体的软骨终板共同构成的。
那可以想象一个汉堡包,中间的肉馅就是髓核,上下两侧的面包就是软骨终板,但汉堡包外侧没有保护的结构,我们大家可以想象有一层致密的塑料膜包绕着汉堡包,那么这层塑料就是纤维环。
最重要的结构还是这层充满弹性的髓核,它有点像是我们的果冻,可以帮助我们缓冲腰椎,承受的压力非常的重要。
另外我们也可以想象汽车的轮胎,外胎就是保护髓核的那一层纤维,而内胎就是髓核,那如果外胎出现了裂口,内胎就有可能从裂口突出来,这就是腰椎间盘突出。
那我们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腰椎间盘突出很有可能是老化的一种改变,如果患者没有症状,没有腰痛,没有下肢的放射痛,我们只能认为是一种老化而不是疾病,只有出现了症状才能定义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当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到周边的结构,或者本身出现炎症反应,就有可能诱发患者出现腰痛,下肢的放射痛,根据压迫部位的不同,患者反应的症状和范围往往也不同,有一些患者疼痛会放射到小腿,有一些患者会放射到足底。
以往建议卧床三个月以往确实有一些医生建议,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要卧床,减少对于腰椎间盘的刺激,给身体一个恢复的机会,但是现在这样的认识慢慢也在改变,因为我们认识到长期的卧床会给患者带来非常多的问题:
●血液循环的问题。长时间的卧床,血液流动自然就会减慢,那么对于老年人或者是本身血脂偏高或者是已经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来讲,就要面临血栓形成的问题,尤其是深静脉血栓形成。
●肌肉萎缩的问题。长时间的卧床不仅会带来周边肢体肌肉的萎缩,也会带来脊柱周边肌肉的萎缩,那么本身腰椎间盘的患者往往就不是有很强健的腰椎稳定性,长时间的卧床,肌肉发生了萎缩反而会加重,这种椎体的不稳定导致患者症状迁延不愈。
●心肺功能的下降。长时间的卧床,心肺功能得不到锻炼,心肺功能也会下降,尤其是一些已经有心脏问题或者是呼吸问题的人群,可能会面临肺内感染、心肺功能下降的问题,谢医生曾经有一位患者听信别人的建议,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卧床了三个月,但是这位老人本身就已经70多岁了,心肺功能就不好,结果躺了两个月,就住进了心内科病房,这样的病例,真的有很多。
所以我们现在往往建议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不要绝对卧床,要适度的休息,要适度的康复锻炼。
在休息、康复锻炼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之间找平衡。
啥样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要多卧床?接下来我们又要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也分轻、重,有一些患者只是简单的腰痛,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肢的放射痛,那么这一类的人群我们不建议过多的卧床休息,适当的行走,适当的锻炼,在行动的时候适当的佩戴一个护腰,帮助自己稳定腰椎,适当的进行一下针灸、理疗,就可以帮助自己缓解症状,如果疼痛比较明显也可以口服或者是外用镇痛药。
但如果一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疼痛特别的明显,只要下地行走几十米或者是几百米就会出现明显的疼痛,而且有下肢的放置症状,感觉下肢腿部或者是小腿,足底有麻木感,有针刺感,甚至有蚁行感,那么这种情况建议要在系统治疗的基础上尽量多休息,减少活动的时间,卧床时可以选择平卧或者是侧卧,尽量不要扭转腰椎减少对于椎体的刺激,但日常生活比如上卫生间或者是走几步,完全是可以的,不要绝对卧床,因为这样可以带来很多的问题,前面已经说到了。
那么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卧床的时候或者是相对来讲症状不重的患者,能否进行康复锻炼呢?答案是肯定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锻炼在这里必须强调一下,以下介绍的这些动作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适合,但是请大家掌握一个理念,无论您的腰痛有多么的严重适当的活动,适当的进行一些腰椎的康复锻炼,对于维持我们腰椎的稳定性,对于维持我们腰椎的灵活性,帮助减轻神经根所受到的刺激都是有帮助的,只不过以下这些康复动作并不是适合所有人,毕竟每个人的突出情况是不同的,大家可以在卧床的时候适当的进行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康复锻炼动作。
还有就是如果您有条件能寻找到专业的康复师或者是康复治疗师,能够根据您的检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个性化的康复锻炼,效果会更好,更安全!
大家切记在进行这些康复锻炼动作的时候,如果能感觉到腰部有明显的不适感加重或者是症状加重的话,就及时停止,千万不要强求。每个动作可以从小幅度,少量次数来开始,慢慢的逐渐增加锻炼的幅度和锻炼的次数,而且没必要强求一次要完成多少次可以分组做,只要您坚持这些康复锻炼,同时辅助其他一些治疗,比如药物,针灸理疗等措施,您的症状慢慢的就会缓解。
总结请大家一定要明白,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完全两个概念,如果只是单纯的发现有间盘的突出,但没有症状就无法定义成疾病,而是一种老化的状态。
有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也不要一动不动,要适当的科学合理的进行康复锻炼,随着您症状的缓解,慢慢的逐渐增加康复锻炼的量和恢复日常活动的量,慢慢的恢复到工作生活当中去,长时间的卧床或绝对卧床,有时给我们带来的并不是收益而是伤害,比如心血管的问题,肌肉萎缩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就先聊到这里,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咱们大家共同探讨。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这方面的困扰,不知道是该彻底的休息还是适当的活动,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需要的他们吧,谢谢了!
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躺着好还是加强锻炼好呢?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非常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经常躺着好,还是加强锻炼好?」这个问题,也是临床中患者和家属经常问到的。
其实,这个答案还是比较明确的。先说答案,之后再做相应解释:
1、即便是急性疼痛期,除非因为疼痛实在不行下床,否则如今已不主张【绝对】静卧床,而是在无痛的前提下,保持下地行走;2、在急性期疼痛开始缓解后,患者就要【在不引起疼痛的基础上】开始腰部锻炼。而且腰背肌的锻炼要持续坚持,即便是腰部一点疼痛都没有了。腰椎的稳定性,对于保持椎间盘正常意义重大,如果腰椎总是出现不应该有的异常活动,就特别容易进一步损伤椎间盘,也容易继发各种腰椎的骨质增生。所以,增强腰椎的整体稳定性,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滑脱患者以及腰椎间狭窄患者的治疗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而增加腰椎稳定性的方法,除了手术固定以外,剩下的就只有【增强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这一条路可选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专业骨科医生都会反复和患者强调:要锻炼腰背部肌肉的根本原因。
1、急性疼痛期,除非因为疼痛实在不行下床,否则如今已不主张【绝对】静卧床,而是在不引起疼痛不适的前提下,适度下地行走和保持日常常规活动。在前几年,现代医学骨科教科书上也还说,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要绝对平卧硬板床。但是,后来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增加医生们发现,即便是在疾病急性期,在不引起疼痛不适的前提下,让患者适度下地行走和保持日常活动,也是更有益的。而绝对卧床不仅可能延缓病情的恢复,甚至有可能继发深静脉血栓等其他并发症。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腰围,尽管可以临时稳定腰椎,但会让身体觉得更不需要腰背部肌肉来稳定了,从而继发腰部肌肉进一步的萎缩。因此,腰围只在急性期临时短期戴缓解疼痛症状,并不能长期佩戴。
2、急性期疼痛缓解后,患者就要【在不引起疼痛的基础上】开始腰部锻炼。而且腰背肌的锻炼要持续坚持,即便是腰部一点疼痛都没有了。腰背肌的锻炼,要从疼痛缓解后即开始。从静止的肌肉等长收缩开始,逐渐加强,循序渐进。更重要的是始终坚持。其锻炼的方式主要有五点支持、三点支撑、小燕飞以及各种健身常用增强腰背肌力量的锻炼方式。
原则,是以不引起疼痛不适为基础。根据自身体质,循序渐进,逐渐增强。
综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期适度休息,但也不主张一定要绝对卧床。在疼痛缓解后,就要开始腰背部肌肉力量锻炼,并一直坚持。强大的腰背肌,是维持腰椎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没有之一。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决定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更多有趣有用的医学科普知识,请关注骨科医生路遥!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躺着好还是加强锻炼好呢?
椎间盘膨出的问题,从结果论而言,似乎就是三步骤,膨出-突出-脱出,但是并没有两个人的病因是一模一样的.到底椎间盘膨出是应该静养或者是锻鍊?让我们一起往下看看.椎间盘的结构分析:
我们的脊椎有24个椎体,其中分布了23个椎间盘.椎间盘上下以终板与椎体分开,椎间盘的周围是纤维环,中心的结构为髓核,90%以上是充满水分的,最重要的功能是缓冲减震,并且与上下椎体形成独立的运动单元.椎间盘本身并没有运动神经元支配,因此是无法独立发生动作的,临床上我们称膨出或突出的现象,其实不是椎间盘自己发生位移了,通常是这个运动单元发生错乱,比如关节活动度减少,肌肉支撑力量薄弱,韧带柔软度下降或钙化,迫使椎间盘形成压力的第一个受害者,通过时间的累积纤维环开始退化,形成一个虚弱的破口,在一个非常不经意的外力驱使下,发生椎间盘膨出,进而压迫神经根,产生一系列的坐骨神经症状.
为何椎间盘膨出如此常见:人类是地球上唯一用双足直立走路的生物,于是我们演化出非常巧妙的S型脊椎结构,各位发现没有,S型的结构像极了弹簧的形状,因此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透过特殊的造型,减少来自地面反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减少外力对大脑神经细胞的冲击.从这裡可以得到一个非常强有利的结论,人类几乎无法逃过椎间盘膨出的宿命,除非人类不再用双足走路了,选择再次四足行走,或者乾脆久卧不起,才有可能避免椎间盘膨出的折磨.
幸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椎间盘膨出都会形成坐骨神经疼,许多正常人身上依然会出现椎间盘膨出,只是没有压迫到坐骨神经,因此没有症状出现.相反来说,那些需要长时间弯腰,劳力工作,或者需要久坐的上班族,就有非常大概率的机会犯上椎间盘膨出而导致下肢放射性的疼痛了.椎间盘膨出不是透过病毒或微生物感染发生的,因此椎间盘膨出不会突然出现,这些相关的症状都是经年累月的错误脊椎使用方式累积而来的,因此没有任何一个方法可以快速地解决椎间盘膨出的问题,如果有人跟你说一针见效,或者三天膏药立即不痛,那都是症状治疗,不是椎间盘膨出治疗.
急性椎间盘膨出压迫神经:如果出现椎间盘膨出压迫神经导致下肢放射性的疼痛,那麽此时应该优先前往专业的骨科或康復科寻求帮助,因为椎间盘膨出并不是单纯椎间盘的问题,如果各位一直关注黄教授的文章就能发现,椎间盘的相关病变只是一个代罪羔羊,是一个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真正的元凶是脊椎的运动控制能力出错了,所以前往专业机构目的是,快速透过筛查与评估找出椎间盘膨出的原因.另一方面由于疼痛的警讯也同时出现,我们可以透过药物治疗,保守治疗,或者运动疗法先解决症状的问题,当然此时短暂的卧床休息也是可以採取的方式,毕竟平躺时椎间盘的压力是最小的,但黄教授不建议24小时都处于仰卧位,因为人的身体机能需要靠不断的移动来保持活性,一旦静养久卧之后,身体机能会快速下降,因此卧床时间不宜过久,可以採取平躺2小时/活动30分钟原则,并佩戴护具来度过急性发作期.
亚急性或慢性椎间盘膨出:大部分椎间盘膨出的患者,几乎只关注下肢放射疼痛是否缓解了?也就是只在意疼或不疼,其实透过药物控制或者理疗介入,都是可以缓解症状的,但是为什麽很多人在就诊的时候,都会说自己有好多年椎间盘膨出的病史呢?追根究底就能发现,我们都轻忽椎间盘膨出后的影响了,只专注在症状是否解除了,黄教授要在此呼吁,椎间盘的结构会随着年纪与使用方式消耗磨损,这是一个无法逆转的退行性过程,很可能在年轻的时候,因为代偿能力强,所以一次的椎间盘膨出只会短暂发作,可是随着年纪老化与肌肉能力快速地消退,椎间盘膨出就会反复发作,临床上发现,每一次的椎间盘膨出发作,都比上一次严重,而且最终都会出现间接跛行的併发症,慢慢的患者都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了.
当椎间盘膨出进入慢性期之後,最重要的绝对不是休息静养,这时候一定是根据专业评估的结果加以解决问题,比如椎体之间的活动度缺损,骨盆错位旋转,肌肉发生的失衡现象,柔软度下降,脊椎稳定度下降,错误的呼吸模式,不良的工作方式,错误的姿势,紊乱的核心肌群,以上这些可能出现的原因,透过科学方式的锻炼是可以恢复的,但是黄教授必须提醒,这些能力可不是做卷腹,小燕飞或拱桥运动就可以解决的,如果这样简单,为何还有那麽多椎间盘膨出的患者求助无门呢?请各位"专家"不要再教腰痛的患者做小燕飞或拱桥运动了,举例来说:如果椎间盘膨出的问题是因为骨盆发生旋转错位,此时做小燕飞或拱桥,不但无法解决椎间盘的问题,更可能进一步恶化问题,最后谁负责呢?
总结:人体的脊椎,本来就是一个整体,甚至为了对抗地心引力,我们也发展出一套完美的避震系统,而椎间盘膨出只是这一套系统中的一部分出错了,当我们面对椎间盘膨出的病症时,更多的应该考虑人体的避震系统是否出错了?为什麽椎间盘无法承受压力了,产生了结构的破坏,要知道我们身体上的结构一旦遭遇破坏,几乎都无法进行修复,比如骨头,椎间盘,软骨,半月板或者韧带等,这些珍贵的避震配备,都需要好好的爱护珍惜.椎间盘膨出不是一种病,是一种脊椎发生的多重功能障碍症候群,发作期间可以适当地静养,但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还是需要透过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重建脊椎的运动控制能力,黄教授擅长利用系统化的方式治疗椎间盘膨出,从不夸大在几天内就治好,但却能让患者在未来拥有良好的生活品质,是谓康復治疗的意义,黄教授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按赞或转发出去给需要的人,祝福大家@康復医学黄教授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躺着好还是加强锻炼好呢?
我妈妈腰椎间盘突出,十几年了,因为害怕运动不当会加剧,多年来,一直小心翼翼的,结果反而因为这样,长期不锻炼,而且形体不当,导致身体更严重,动不动喊这痛,那不舒服的,药膏药油更没停过。今年因为疫情,连散步都没有了,情况就更糟糕。两个月前,我在了解了瑜伽可以调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后,带妈妈去找了当地一家专业的瑜伽机构上私教课,专门调理腰椎间盘突出问题及相关问题。本来妈妈是很抗拒的,我说服了很久,她才同意去体验一节课,结果一节课后,妈妈主动同意开课上课。从一周三节课,到现在一周一节课,妈妈基本是上一节课,有一节课的惊喜。以前,弯腰拿东西都要小心翼翼,现在动作灵敏了,走路有力了,说话中气足了,睡眠也好了。整个人也精神了,大肚腩变小了,后背薄了,富贵包没了,人怎么看怎么精神。真的惊喜满满,妈妈更努力练瑜伽了。
所以,我觉得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如果病发的时候,尽量躺着,不要动,如果是平时,还是要适当的锻炼,最好能够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锻炼,避免方法不当,引起二次受伤。
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躺着好还是加强锻炼好呢?
一个引子
由于每个人突出的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位置也不同,表现的症状就各不一样,缓解方式也各不相同,我从不做那种千篇一律的科普,推崇什么东西一定是好的,没有必要做这种争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不想做一个填鸭式告诉你,怎么样一定是好的,我只想告诉你道理,你思考着去执行,我遇到过几千个患者,同样的处理根本就不适合每个人。那些一个人自己受益,信心满满告诉你,要这样做的人,他不是坏人,但是他的方法未必有益。
经常躺着好不好?好的方面
当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后,需要躺在床上,减少椎间盘的压力,有助于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的进一步刺激,更好的让它恢复,这就和外伤你不要频繁的碰触伤口一样。
坏的方面
可长期的卧床,就会导致我们的肌肉出现废用性退变,出现肌力的减退,肌肉萎缩,长远的来看更不利于我们身体机能的恢复,不少人卧床过久,做点什么就出现酸、困、累,治疗难度增加。
因此,即便要卧床,也要适当的活动,防止不好的方面发生。那些绝对卧床时间久的,十有八九都弊大于利。
加强锻炼好不好?急性期疼痛的时候不适合锻炼,锻炼增强的肌力的好处,远小于锻炼方式和强度把握不好,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概率。这个强度,每个人身体素质不一样,疼痛症状不一样非常难以用语言去形容把握。
锻炼不是不可以,强度不要过大,如果做出动作的时候症状会出现或进一步加重是不可以进行这个锻炼的,不管别人讲的多好,都不适合你!
该做的,只是多休息,然后适当的活动一下,积极的治疗,配合你选择的医生争取早日解除症状,恢复正常生活。那些教你做什么动作一定好的人,不懂因人而异的人,水平不会很高!
姿势矫正/健身运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你若喜欢运动,一定要知道怎么运动是对的,我写给你正确的科普!
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躺着好还是加强锻炼好呢?
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躺着好还是加强锻炼好?我是一个老腰突患者,我以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说我是老腰突患者,不是因为我的年龄大,其实我今年才五十三岁。而是因为我的患腰突病时间长,居今已有十七年的腰突病史了。
我是在2005年第一次得的腰椎病,居今有十七年的历史了。我感觉这腰病犯一次比一次厉害,第一次是因为劳累过度而引发了腰疼,腰疼压迫的左腿疼,吃一顿饭要分两次吃完,不然这腰想直就直不起来,只能弓着腰手扶着墙一点一点的把腰直起来。当时去医院看病时,医生给开了2盒止痛药。也许当时因为自己年轻恢复的快,也许是因为第一次犯腰突病好治。一盒没有吃完,腰就不疼了,就这样相安无事的过了十五年。
第二次是在2019年,有一次在做家务时不小心扭到了腰,腰痛的厉害,腰疼连带着腿外侧疼,根本下不了地,脚一沾地这腰啊腿啊脚啊就钻心疼,根走不了几步路,就必须得停下休息一会,才能继续走路。我是坐着轮椅去做的检查。当时医生给了我三个治疗方案,①卧床静养服药,②理疗,③手术。我当时是一边卧床休息,一边理疗加服止痛药。就这样保守治疗了一个月的时间,腰就不怎么疼了,于是就回到了工作岗位。
不幸的是,这腰椎间盘突出又复发了,那是在去年的四月份,起初是脚底发麻,到了五月份,从脚底麻到小腿肚子,去看了我们当地有名的医生,医生说我腰突压迫到了神经根,必须行开放手术治疗才能使腰病好转。我当时是很俱怕手术,生怕手术万一失败,把我治成一个终生瘫痪可就麻烦了。医生看我如此抗拒手术,就让我先回家卧床休息,吃止痛药。吃了三个月的药并且除了吃饭上卫生间,我基本上都是在卧床休息,腿脚麻木的症状减轻了,新的症状又跟着来了,这次腿走不了二百米,就使不上力气了,只能用好腿拖着病腿走,而且腰部发酸,整个腿沉沉的,紧紧的,发胀发木,小腿肚子到脚底依然麻木,大脚趾抬不起来。这次又去看了中医院的医生,医生说让我住院治疗,并对我说"宁治七个疼,不治一个麻“,我问医生住院治疗是否会有好转,医生说因为我的腰椎压迫到了神经根,不一定会有好转。这以后,我又咨询了三个西医,一个中医,都是省级医院的医生,都说让做手术,没有办法,只能做手术了。
后来我认识了一位病友,他和我的症状一样,腰疼腿麻,两腿发胀发术,不过我的这位朋友一直在加强腰肌锻炼,保守时间大约有一年吧,症状减轻了不少,现在仍在保守治疗中。
通过我自己和我朋友的例子中我觉得有三点很重要。①得了腰突不耍不当回事,要积极保守理疗治疗。②在腰突急性发作期要绝对卧床休息。③除了急性发作期之外,在不让腰椎感到劳累的情况下要进行腰肌锻炼,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尤为重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