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中医中药治疗疾病的最基本原理,就是扶正祛邪,保持阴阳平衡。这是完全符合自然规律的。世界上万物包括人的机体,都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人体就得病了。中医治疗的原则就是阴阳平衡。阴虚补阴,阳虚补阳。最终达到一个最佳状态,就是阴阳平衡。
中药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中药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大家都耳熟能详,那就是“以毒攻毒”。
中药的“毒”性但是,“以毒攻毒”中的两个“毒”字含义却不同。
中药的“毒”性指的是中药四性五味上的“偏性”。
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毒药两字通常连用,即“毒药”就是指药本身。比如,《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称:“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中药的所谓四性是指寒凉温热,五味指酸苦甘辛咸。寒热就是偏性,就是更有毒;温凉相对就是平性,就趋向无毒。苦、辛、酸味烈,就是趋向有毒,甘咸味淡,就趋向无毒。
病因和病机之“毒”“以毒攻毒”中后一个毒字指病因和病机之毒,即指作为疾病外因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外邪进入体内转化而成的内在致病原因,分别称为“寒毒”“湿毒”“热毒”“清毒”“燥毒”等。
比如,《素问·五常政大论篇》就说:“寒热燥湿,不同其化也。”
“以毒攻毒”本质上就是今天说的“对抗疗法”“以毒攻毒”是中药治病的基本治(疗原)则:
就是指用性味偏作用峻猛的毒药祛除外邪进入身体转化成而来引发疾病的毒。
比如,《素问·五常政大论篇》就称:“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
可见,中医经典中有关药和治法的记载跟今天中医所宣称的大相径庭。
中药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本人中西结合男科医生,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想要了解更多男性健康知识,学习中医中药养生,敬请各位大佬点击右上角关注我哟@都市健康资讯
医生是士兵,中药就是士兵手中的武器,二者齐心合力,好的医生用好的中药才能治好的疾病。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典是《神农本草经》。
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性能,每一种药物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中草药的性能,可以从多方面来认识,疾病有寒性、热性的区别,药性也有寒、热的不同;病势有向上向下、在表在里的差异,药性也有升、浮、沉、降的区别;疾病发生部位在各个脏腑经络不同,药性也有归入某经的区分等等。
中药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四气五味。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中药药性。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药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别,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外感风寒证表现为:怕冷发热、流清涕、小便清长、舌苔白,这是寒的症状,我们可以运用桂枝、紫苏煎汤服用,通过发汗使风寒症状消除,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桂枝和紫苏这两味中药具有温热性质。
此外还有五味,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辛味具有有发散、行气或润养等作用,一般发汗的药物与行气的药物,大多数有辛味;甘味具有有滋补、和中或缓急的作用。一般滋补性的药物及调和药性的药物,大多数有甘味等。这些都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古人在长期使用中药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得出的结论。
本人中西结合男科医生,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想要了解男科问题,可以私信提问,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我哟。
中药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三大原则:整体观天人观辩证观关键词:气
中药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用药物偏性纠正人身的偏性。
中药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百病源于经络堵,针炙、艾炙、推拿、按摩、甚至练功都在于打通经络,中医治病原理也在于疏通经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