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糖尿病,包了一块地干了一年,糖尿病自己消失了,大家怎么看?

好啊,恭喜你,疾病不治而愈。虽然明明晓得劳动可以锻炼身体,治疗疾病,但是又有好多人愿意去种地呢?

前些年,我们老家有一个人他的女儿在北京工作,听说是当的记者,他女婿是翻译,两个都找得到钱,于是就接他到北京去享福。好东西猛起整跟他吃,吃了耍,又没有活动,就得了肥胖症,去医院检查还伴有糖尿病,说是要割边油,几个月就要割一次。他问医生除了割边油,还有其他的什么方法可以治好他的病,医生跟他说,除非去农村劳动就能不动手术,于是他就回来了,回来做庄稼,后来病慢慢的就好了,这是事实。

还有一个就是我妈,前几年得了糖尿病,查血糖是二十几点,后来办了特病,拿了药来天天吃,坚持天天去走路运动,现在她的血糖只有七点几了。

看来要想身体健康首先要动静结合,生活上不能大鱼大肉的猛起吃,管住嘴迈开腿很有必要。

得糖尿病,包了一块地干了一年,糖尿病自己消失了,大家怎么看?

“发现自己血糖升高得了糖尿病,自己承包了一块地,经常去地里干活,干了一年,一查血糖全都正常了!”,这样的故事是杜撰还是真的?如果让我猜,我倒宁愿相信它是真实的,我们的身体是很神奇的,很多变化和发生机制,我们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全部研究清楚,而对于一些新发的轻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积极加强活动,调理饮食控制,使血糖恢复正常的可能性,也是完全存在的。

通过这样的一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我想无外乎两点,一是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与“馋”、“懒”等不良生活因素有关,天天胡吃海喝,吃饱了也从来不活动不运动,长期这样坚持下来,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而如果能够尽早认识到这些不良影响因素,尽早地改善这些影响,就能够大大减少身体出现糖尿病以及其他一些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第二点启示,对于有糖尿病问题的朋友来说更有意义,那就是,包一块地干一年,血糖恢复正常,到底获得了哪些方面的获益呢?今天我们从4个方面展开来说一下。

健康获益1:活动量增大了

我们经常强调糖尿病患者要加强运动锻炼,对于运动锻炼,如果我们仅仅理解成跑步,打球,游泳,健身房锻炼才叫运动,那就太狭义了,实际上去地里忙活农活,也是增加身体活动量的一种方式。糖尿病是一种身体对血糖代谢利用出现异常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身体细胞对于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出现胰岛素抵抗,是导致血糖升高的两个主要原因。积极加强体力活动,增加身体消耗,对于改善血糖代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积极加强身体活动,有助于加大身体消耗,减少能量过剩,也能够有助于增强身体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问题,因此,对于改善血糖方面的作用,加大活动量能够起到多方面的作用,体力活动增加了,身体肥胖的问题也有助于得到改善,而肥胖问题引发的胰岛素抵抗,肝脏脂肪变等问题,同样也会得到改善,除此之外,增加活动量,还有助于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身体的整体健康提升了,对于血糖的控制能力也会相应加强。

健康获益2:吃得更健康了

虽然题目里没有明确指出这位朋友控制了饮食,但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年内让血糖恢复正常,相信做好饮食调理也必不可少的。在这里我们不妨斗胆猜测一下,这位朋友在加大活动量的同时,以地里出产的各类食材为止,同时注意控制饮食的摄入量,保持了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果蔬,多吃杂粮,少吃精米白面,少吃糖和高脂食物,均衡营养,注意豆制品,蛋奶类的摄入,积极控制饮酒,做好这些方面,吃得健康了,有所控制了,因为饮食的积极调理,同样也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重要作用。

健康获益3:心理更健康了

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或人生经验,人出现各种焦虑,压力等心理问题的根源,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太闲”,没有值得努力的目标,没有值得忙碌的事情,往往才会让人更容易出现一些负面的心理问题,而包了一块地,如果不找人帮忙,想要种好这块地的话,还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这种努力在让我们加大活动量的同时,也会获得更多的充实感和满足感,原来的一些心理压力问题,负面情绪问题也会逐渐变少,人也会变得更积极向上。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对于控制血糖有什么影响呢?科学研究发现,导致胰岛细胞功能损害,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并不仅仅是长期的过剩摄入和活动量太少,心理上的压力,焦虑等情绪,同样也会带来风险,因此,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对于我们身体的血糖控制生理机制,也会带来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健康获益4:生活环境更健康了

生活中各种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影响我们血糖代谢的重要方面,有研究发现,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下,也是导致血糖代谢出现异常,诱发糖尿病的风险因素之一。包一块地,经常去地里干活,多多接触大自然,多多呼吸新鲜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下生活,不但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降低血管硬化受损风险。

因此,通过上述4个方面的健康获益,通过经常活动,合理控制饮食,保持良好心态,注意减少污染影响等方面,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糖尿病问题的“缓解”(指不需要用药,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就能保证血糖的达标),这是一个多么值得可喜可贺,也值得学习的例子啊,对于很多新发糖尿病问题,特别是因为不良生活习惯而导致血糖开始出现升高的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等问题的糖尿病前期的朋友,这都是值得借鉴的,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但还有一点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包一块地干一年,就一定能够“治愈”糖尿病,从这样的例子里得出这样的结论,就不够科学理性,对于一些血糖升高程度不高,胰岛细胞功能还不错的新发轻度糖尿病患者,通过积极生活干预来控制血糖的方式值得学习,但对于一些糖尿病病程较长,单独通过生活调理干预已经不可能达到血糖稳定控制的朋友来说,如果单单靠到地里干活,就像代替糖尿病的常规治疗干预,这样的做法并不能真正的让我们控制好血糖水平,合理增加活动量是非常必要的,但归根结底控制血糖的平稳达标才是更重要的。

得糖尿病,包了一块地干了一年,糖尿病自己消失了,大家怎么看?

我今年61岁了,原来空腹血糖是15点多,可是现在我空腹血糖是7~8点,我每餐都要吃5,6分饱,多吃蔬菜,饭后也没有走步,还好血糖挺平稳。

得糖尿病,包了一块地干了一年,糖尿病自己消失了,大家怎么看?

首先,恭喜你身体健康。无论身在何处何职,任何时候,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除了工作,平时的运动锻炼极为重要,所以你通过回农村包地种地在不经历任何医学治疗的情况下消除病症值得恭喜。

其次,农村空气新鲜,生态好。与一些大的城市相比,农村除了自然生态好空气清新外,无论是在田间地头或者庄前屋后,都不会听到太多的太大声的嘈杂之声,这对患病者来说不管是视觉嗅觉听觉以及身心都有很大的宜处。

再次,农村的环境有助于修养身心、锻炼身体。农村过日子极其简单,没有城市里那种人人竞争,节奏太快带来的压力,再加上你自己又包了一块地种,无论地块大小,做一行爱一行,你肯定非常上心,对地伺候的极为细致,每天辛勤劳作锻炼身体,同样每日都会有所期待,内心有个对丰收的渴望和追求,以上这一切无论是给心灵还是身体都提供了很好的治愈环境。

得糖尿病,包了一块地干了一年,糖尿病自己消失了,大家怎么看?

那是天大的喜事啊,值得祝贺啊!我想他可能也没有用过药的,就算用药了也是刚得不久的,刚发现时间不长的糖尿病。

得糖尿病,包了一块地干了一年,糖尿病自己消失了,大家怎么看?

谢谢邀请!

得了糖尿病,就到农村去劳动,劳动一年,糖尿病就好了……对此,我的看法有所不同。

因为,我本人就是一名糖尿病患者,而且,我从42岁起就吃降糖药,一直吃到现在。所以说,有一定的发言权。当然,发言权也仅仅是个人感受、个人看法,只代表个人而已,友友们有不同看法,我们可以交流探讨。

在我患糖尿病时才知道,我家、舅舅家、姨家,除了我父亲、舅妈、姨夫,以及我同辈人的老婆、丈夫(即老一辈人的女婿)以外,凡是与外祖父、外祖母有血缘关系的所有人,血糖都比较高,大部分都超过正常的血糖值(6.1)。在不吃降糖药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的空腹血糖值都在7.5以上,个别人达到13个左右。

据我所知,老一辈人中除了我小姨以外的,没有一个老人吃过降糖药的。我母亲、小姨都已过90岁尚健在,其他老一辈人去世时都在72岁以上。除小姨45岁举家搬到城里居住以外,其他的老一辈们都是一生生活在农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

再说我这一代人,我的兄弟姐妹和舅舅家、姨家的表兄表弟、表姐表妹们,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大部分人的血糖值都超过上一辈人,无一例外的全部都吃降糖药,值得庆幸的是,截止目前无一人出现并发症或因糖尿病而死亡的。

听专家和医生说,我们这是标准的家族遗传性糖尿病,现阶段的医疗技术根本无法治愈。我曾经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经常与医生、专家以及糖尿病患者朋友沟通,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据资料上记载,截止目前糖尿病的病因尚未阐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病因不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有所不同。现如今已经发现有50多个遗传变异与1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400多个遗传变异与2型糖尿病或高血糖发生的风险相关。总体来说,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

我赞同这样的说法: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细胞功能障碍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下降,或者机体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或两者兼备,而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有效被利用和储存。也可以这样理解:葡萄糖是人体血液必须的,但由于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导致自身胰岛功能不工作或工作效率不高,血液中该吸收的葡萄糖不吸收或者吸收不足,该传输(运输)的不传输或传输不到位或传输的量不足,因而造成了糖尿病的发生。(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仅供参考)

据我了解,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据资料上显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成人患者已超过4.5亿,且呈快速增长、急剧攀升之势。我国更是超过1亿,居世界首位。但我国糖尿病的诊断率仅有30%-40%,即每10个糖尿病患者中,只有3-4人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也就是说我国的糖尿病实际患者远远超过1亿……

也正是因为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我个人20多年的治疗体会,我认为糖尿病也没有那么地可怕。我们可以看到或者听到,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常见病、多发病,是和人类共存、“和睦相处”的,就如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存有癌细胞一样,关键是患者本人的心态和因人、因病而异的“处理”方法。

再回到楼主提到的问答“得糖尿病,包了一块地干了一年,糖尿病自己消失了。”这个话题或者说这种事情,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

生活在大千世界里的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不可能完全相同,治疗疾病的方式方法更不可能千篇一律。仅以治疗糖尿病而言,每一个糖尿病患者的病因不一样、轻重程度不一样、年龄大小不一样、身体体质不一样,以及所在的环境不一样、医疗条件和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样,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心态或者说心里的承受能力以及对待疾病的态度不一样,等等这些无法避开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如果说得了糖尿病,就去农田里干农活可以治好糖尿病的话,那么,农村人长年累月的干农活就可以不得糖尿病了吗?答案应当说否定的!唯一可以解释透的,就是适当的劳动锻炼或者说坚持适当的肢体运动或活动,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是有利的。因此说,糖尿病的治疗方式方法,应该和治疗其他疾病一样,都是因人、因病而异,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真理”就是一个,那就是,只要有效就好!

“管住嘴,迈开腿”是医生、专家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切身体会到、非常简洁、实用、正确的一句话。所谓“管住嘴”并不是不让吃饭,而是不吃或者少吃甜食,但绝不能“因噎废食”。不知道友友们有没有体会到,在我们的亲人或周围,大部分长寿的老人胃都很好,即使年龄很大饭量也不是很小。我想这充分地说明了吃饭和胃吸收的重要性。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道理也应当是一样的,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才是“管住嘴”的根本,只有保证身体的“底子”好,才能治疗或者说治好糖尿病!

所谓“迈开腿”,并不是要求糖尿病患者每天跑步或快走1万米、大汗淋漓……,而是说,糖尿病患者不可以久坐不活动,应当与喜欢活动运动的常人一样;持之以恒坚持运动对治疗糖尿病是有好处的。但干任何事情都要有“度”,运动锻炼也一样。运动疗法不光是对糖尿病,其他疾病同样适用。关键是要把握好每个人的“度”!还是那句话,只要对治疗疾病有好处,就是好方法!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愿与友友们广泛交流,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