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活人溺水会沉入水底,死人会浮上去呢?

把不同的物体投进水中有的会上浮,有的会下沉。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由其密度决定,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沉于水的物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物体就会上浮。

夏季到来了,又到了溺水的高发季节。人落入水中会沉入水底,这也是因为人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的缘故。人溺水一段时间后,尸体可能会浮出水面,能够浮出水面又说明此时人体的密度小于了水的密度。一会比水的密度大,一会又比水的密度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其实非常接近,体型偏瘦的人密度可能会比水的密度大一些,体型偏胖的人密度可能会比水的密度小一些。有一些新闻曾报道过这样的事情,一些体态偏胖的人喝醉后坠入河中,在河中没有淹死,反而躺在水面上睡了好几个小时,只留两个鼻孔露出水面喘气,直到最后被人以为是“浮尸”打捞了上来。

溺水死亡的人后来浮出水面,此时可以发现他们的身体已经变得浮肿,也就是说体积变大了,体积变大使得他们的密度变小,当小于了水的密度后就可以在水面上露出来。人溺水死亡后,体内的一些物质发生分解会释放出气体,这些气体会使腹腔、胸腔等的体积增大,充斥到组织间会使组织变得臃肿。可以想象一下,一些被水浸泡时间过长的尸首浮上来时嘴唇臃肿外翻的样子。体积增大密度变小,最后浮了上来。

为什么活人溺水会沉入水底,死人会浮上去呢?

答案:因为整个过程中,人体密度发生了变化。

看过游泳比赛的人都知道,游泳这项竞技运动中,清一色都是白人和黄种人,几乎看不到黑人。因为黑人的人体密度最大,比白人高1%左右,在水池中易下沉,学习游泳更困难,黑人也需要克服更多的阻力,这会丧失1.6%左右的速度,天生就处于劣势。

人体密度较大的人,更容易沉入水底;人体密度较小的人,更容易上浮,这是人在水中沉浮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说,人的密度比水小,就一定会上浮,沉浮状况还与人对水的控制有关。

总的来说,人体密度和水的密度是非常接近的。那些会游泳的人可以将头露出水面,保持身体静止;而不会游泳的人,即便身体密度比水小也会沉入水底。

因为会游泳的人,可以更好地控制身体。他们往往习惯性地吸入更多空气,空气的密度远小于水的密度,这使人体密度变小容易上浮;会游泳的人知道如何利用四肢压水,水平垂直下压可以提供更多向上的冲力,多次实践后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再者就是会游泳的人,在水中呈自然平躺姿势,仅让头部露出水面更容易保持漂浮状态,因为浸入水中的体积更多,产生的浮力更大,更容易控制人在水中的状态。

回到这个问题,活人溺水会沉底是什么原因?

正如上面描述的,会游泳的人掌握的这些技能,恰恰就是人在溺水后所缺乏的技能。

人在水中遇到危险的本能反应是:下肢在水下用力乱踩踏,这样无法产生更多垂直于人体重心的向上冲力,原本漂浮就可能变成下沉状态。

溺水时,为了自身安全整个头想露出水面,上肢用力拍打水面,想尽可能地让上半身多露出水面,这样的操作也是错误的。因为水对人体产生的浮力,会随着排开液体的体积而增大,溺水时把头和上肢露出水面,水对人产生的浮力比之前更小,人在这种不稳定状态下,上浮下沉的幅度会变大,很难在水中找到漂浮的平衡点,其实更容易下沉。

最后就是,人在溺水的紧急关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肌肉紧缩导致体积减小,整个人都处于紧绷的状态,而人体重量不变,所以人体密度会略微变大;并且呼吸速度加快的情况下,肺部所容纳的空气量会更少,往往还会呛水,体内原本的空气被水替代,人体密度进一步变大,所以人在溺水后会沉入水中。

为什么人死后会上浮呢?

人沉入水底,死后尸体逐渐腐烂,体内的微生物对人体进行分解,胃部和肠道的细菌种类和数量非常多,分解产生的甲烷和硫化氢等气体会使上半身肿胀,尸体的上半身由于容纳了大量的气体,导致整个上半身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尸体就开始上浮。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新闻报道的水面浮尸,很多都是肚子或上半身露出水面,下半身浸入水中的状态。腐烂产生的气体先在胸腹部产生,最后才发展到下肢,如果是整具尸体都漂浮在水面上,法医一看就知道尸体早已高度腐烂。

为什么活人溺水会沉入水底,死人会浮上去呢?

这个问题,对于一个正在学习游泳,但怎么也学不会的人,非常不友好,甚至会让人非常懊恼:“我花钱花时间花精力去学习怎么浮起来,怎么都学不会,人死后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做到,我太难了!”

但事实上,这个问题不该尸体来背锅。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你总是学不会游泳,还往下沉?

众所周知,我们的身体大部分都是水组成的,密度和水相似,再加上我们的身体里是有一定的气体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体重是略小于浮力的。

也就是说,在水里,只要你保持身体放松,不要慌乱,身体是会慢慢浮起来的。

就拿小编来说,游泳不会,但是仰着漂在水面上,还是会的。

而很多人总是对水充满了恐惧,一下水就慌了,在水里一阵扑腾,导致重力和浮力严重失衡,身体开始下沉。越往下沉,心越慌,就有可能呛水,大量水进入肺部,那就只能沉底溺水了。

那为什么死人会浮上去呢?这其实和尸体不会心慌不会乱动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看,人死后,在水里会经历什么?

首先,死亡时的姿势决定尸体的去向;

若尸体是面部朝下,身体里的空气无法溢出,最重要的是,尸体不会乱动,因此尸体是不可能下沉的;

若尸体是面部朝上,那么尸体将经历下沉-上浮-下沉之间的无限循环

一开始,体内的气体会慢慢溢出,水进入身体后,尸体就会下沉。

下沉后,尸体就如同一个大的生物有机体沉入水底,大自然是不会浪费任何一点能量的。

水底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会在尸体上安家落户,进行分解繁殖,从而产生一些代谢产物,例如:二氧化碳、甲烷、氨等气体。这些气体会聚集在尸体体内,于是身体如同气球一般“吹起来”,身体慢慢膨胀并上浮。

尸体漂浮到水面后,体内的分解还在继续,气体也不断增加,但由于人体内部的体积是有限的,当气体增加到一定量的时候,人体会出现爆裂。

这和我们常说的“鲸爆”是一个概念。

体内气体释放后,尸体继续下沉。下沉后微生物还会继续分解,尸体也会继续腐烂,气体再次充满了尸体,然后又上浮。

一般来说,在没有外界的干扰下,下沉和上浮会无限循环,直到尸体被分解完。

俗话说,男浮尸面朝下,女浮尸面朝上,是否有科学依据?

从科学角度来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也不是绝对的。

在很多侦探影视剧中,可以发现,很多浮尸是面部朝下的,影视创作来源于生活,确实,在大部分情况下,尸体都是面部朝下漂浮。

因为人体最大的腔体就是腹部和胸部,这里也是微生物最容易聚集的地方,因此微生物一旦在这里安家后,产生的大量气体会充满胸腹部,一般来说,人体的四肢是比较重的,会自然朝面部方向下垂,而不是反方向,因此浮尸大部分是面部朝下。

但也有例外,例如身体比较娇小的未成年儿童和女性尸体,由于四肢比较小,就会呈现面部朝上的现象。

为什么活人溺水会沉入水底,死人会浮上去呢?

我先讲个案子吧,我出的现场,去年夏天时候有一个中年妇女重度抑郁,从家里出走到了附近一条河的桥上,然后纵身一跳到了河里,桥有十米高,周边还有钓鱼🎣的人看到了这一幕,然后打电话报警,附近有河道工人在作业,据钓鱼目击者称,死者穿着红衣服挺醒目,从桥上入水后一直在河面漂浮,但是很不幸的是,人被河道船打捞上来,经过抢救也没有救过来,尸检时候死者口鼻腔有明显的蕈形泡沫,生前溺水死亡没有问题。所以并不是溺水死亡的活人都是沉入水底的。

去年夏天还出过一个现场,一个中年男人在一个水坑边钓鱼,一个小时以前还有人看到他坐在坑边,一个小时以后那人回来想看他钓了多少鱼,结果发现钓鱼的人尸体在水坑里面,仅有一个面部露出水面。坑边有水草倒伏,还有脚擦滑痕迹,鱼竿也被拉出很远,应该是在坑边拉鱼时,脚底擦滑掉到水坑中淹死。

所以,并不是所有溺死的活人遗体都沉在水底。可能在溺亡过程中,身体越紧越挣扎,身体失去平衡,导致重力战胜浮力,出现溺亡。

所以这是一个概率问题,也就是人身体的浮力和重力的“比拼”问题。但是,绝大多数溺亡尸体是沉在水底的。

为什么人死后会浮上来?那就是浮力战胜了重力。特别是死后尸体腐败,产生的腐败气体会让尸体浮力增加。特别是巨人观以后,身体各个部位都充斥着腐败气体,尸体会一直漂浮在水面不会沉底。

为什么活人溺水会沉入水底,死人会浮上去呢?

活人溺水会沉入水底是因为呛了水的缘故,原本身体内的胃部相当于一个小气囊(刚吃过饭是另外一种的情况),人没有呛水只要姿势用对了,因为人体内还是存有一些空气,再加上人在落水时大口的吸一口气再憋住。

人体80%都是水,至少还有20%的空气余量,没有被呛水时人体的密度小于水,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都不会沉下去。

此时的人就好比一个气囊,如果憋不住气就会被呛水,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肚子呛满水,加上衣服这些都被水浸透,原本密度小于水的状态被打破了,人体的比重越来越重就会沉下去。

人被溺亡沉到水底过后,人的身体内脏会逐渐腐烂,身体所有血管这些都会膨胀,内脏腐烂过程会产生气化反应将身体扩大,便是尸检业内所谓的巨人观,包括人的五官、四肢整个身体都会发涨,内部充满了气体自然就会浮出水面。

为什么水不会继续进入逐渐变作巨人观的尸体里面?

人体在水底被被水泡着,身体的每个部位都会逐渐变形,体积越来越大,这样子五官的肌肉在变形过程会将耳口鼻的孔洞完全堵塞住,因为肌肉都在往四周及中间挤压,这同发面食道理一个样。

不会游泳的人怎么能避免沉入水底?

落水第一时间首先得保持冷静,不论四周有没有人,不要太盲目地呼救,有人在附近,大声呼救一两下有人自然会注意到你,如果不停的呼救嘴里只会灌更多的水,呼救一两下咱们就得想办法自救了。

如果不停的呼救,呼救一下得呛一口水,不停的呼救等于是把自己往绝路上推。

在水流不急的状况下只要保持舒展的姿态,手脚不乱动,屏住呼吸人体是不会沉下去的(憋不住时大口吸一口气再憋住,就算人体会暂时沉下去,马上就回浮上来),最糟的情况是脸部朝下,遇到脸部朝下时我们也不能慌,即刻把头往上抬,张开双手臂往前方划几下水就可翻转过来面部便往上了。不论什么姿态,只要能时不时屏住呼吸,在水面坚持几个小时都没问题,几个小时浮在水面的时间完全能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当感觉到有救援人员靠近并拉扯咱的身体时,切记不能胡乱去抓救援者的身体,只能任由救援者怎么拉扯咱,最好的方法依旧是保持原有的状态,这样救援人员会毫不费力的把自己救上岸。

我们保持不动,就好比是水面上的一截浮木,别人只需要很小的力道就能把咱带到岸边。如果感觉救援者来了就去抓住人家,搞不好两个人都得没命,你抓住人家,救援者就不能正常游泳了,游泳需要四肢协调动作才对,而落水的人一旦抓住救援者身体任何部位,死都不会放手,这样的话,大概率是双双溺亡。

所以正确的救援方式,都是靠近落水者时从背后接近,有经验的人会把落水者打晕再施救,只有这样落水者才不会乱动制造麻烦。

所有溺亡的都有一大特点,他沉入水底的过程手一直都在挥动,希望能抓到可以获救的东西,直到失去意识的最后一刻,手抓住什么便是什么,永远都不会松开,所以溺亡者打捞到时,手里都会有一把泥沙或者水草在死死握住,如果最后一刻很不幸抓住了救援人员的手脚,那麻烦就大了,救援者怎么都没办法摆脱得了,这就是有时救援者被一起溺亡的原因。

全文完/感谢阅读

为什么活人溺水会沉入水底,死人会浮上去呢?

首先,河湖水面比较平静的话,只有不会游泳的人落水后才会下沉。会游泳的人想沉下去还得费点儿力气呢。其次,淡水中的溺毙者并不会马上浮出水面,一般得等几天。

人体的密度确实是略大于水的,但我们上半身有个能容纳4000毫升以上空气的“救生圈”——肺。在平时,除非用力吐尽空气,否则我们的肺部总是留有1000毫升左右空气的。如果算上这些空气,我们身体的密度就低于水了。

为什么密度低于水,落水还会下沉

不会游泳的人在意外落水后很难保持冷静,在极度恐慌中,人往往会做出两个致命的错误动作。

1.拼命高举双臂,向空中乱抓。在肺中有空气时,人体是难以下沉的,水的浮力正好可以保证至少5%的身体露在水面以上(你要是胖点儿或在海水里,能有10%呢)。如果这5%是人体的头面部,落水者什么事儿也不会有;如果一慌一抓,两条胳膊一出水,头面部肯定就沉到水面以下了。

2.高声喊叫。附近有人的话,这样做也许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使自己获救,但若附近没有人,尖叫呼救则很危险。因为高声呼救会迫使呼吸肌挤光肺内的空气,相当于给救生圈放气,增加了人体的密度,迫使身体下沉。而且,频繁的吸气、呼救也会大大提高呛水的可能性。

正确的做法

冷静,最重要的就是冷静。我知道这有违常理,但这是救自己的唯一方法,越挣扎越坏事。只要放松,仰头平躺,人的面部一定会浮在水面以上的。口鼻露出水面后,小口呼吸,保持肺中空气充沛就没问题了。好了,这个时候可以琢磨怎么求救了。

溺亡者为什么会浮出水面

如果肺内大量进水,呼吸停止超过半小时,溺水者就很难抢救生还了。肺部充满水以后,人体的密度便大于水的密度了,肯定会沉入水底。人死后,帮助人类消化食物的各种消化酶、菌类等开始从内部消化身体组织。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使尸体充气,密度逐渐降低,最终在几天后浮出水面。

记得很早以前写过一篇类似的,这次肯定全面多了。欢迎喜欢科学的朋友们关注:纯野生科学家,每天分享通俗易懂的科学小知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