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包含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原文是:“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这句话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但是,孔子的原话是两个半句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如果只拿出半句来,就会断章取义,无法完整表达孔子当初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也会有不仁的时候,但小人决不会有仁。这是通过君子与小人行为的对举,来说明仁的。

“仁”是孔子所追求的最高的价值标准。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直到今天,也无法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这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所以,孔子自己在解释仁的时候,也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仁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

孔子说过,仁者爱人。现在我们把“仁”简单的解释为“爱人”。在这个意项下,举例说明这句话的意思。

假如一个秉持共产党人信念的人当了一个村的村长,它的性格特质里,就包含了君子的意思,首先他是爱人的,既爱人,就要为人民做好事。比如带领群众修水渠的黄大发。他的初衷是为群众谋利益的。这就是仁,仁心,仁爱。但仁的结果必须是好的。因好心而办了坏事,也算不得是仁。所以,仁必须是好的动机与好结果的统一。而黄大发在开始修渠的过程中,花了不少钱,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却没有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这个结果,就是“君子不仁”。君子有不仁,是很自然,也很正常的。

黄大发村长

假如一个地痞流氓当了村长。他为了当上村长,可能会给村民们发钱,发东西,这看起来对村民是有利的。似乎也是“爱人”。但是,流氓的目的决不是为民造福。就算他们拿东西给老百姓,也决不是为了内心的“爱人”的人性之善,而是为个人谋私利的算计。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的话,上下两句构成一个统一的逻辑关系。黄大发的“君子不仁”,是以群众短期的利益损失,换来长期的实惠和利益。最后的结果,是仁的。而小人的表面之仁,最后的结果必是大害。因为小人在立心之初就是为己而非为人的。故孔子才说“未有小人而仁者也”。有谁看到过地痞流氓当了村长而能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的?

如果把两句话割裂开来,只留下“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我们读了之后会认为,孔子虽然认为仁是最高的价值标准,可是,君子却可以不仁,可以违反仁的原则。这样一来,就会得出孔子虚伪的结论。但是,全句放在一起分析,就会知道。孔子决非此意。在孔子的眼中,仁虽然很难做到,但君子必须终生追求,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

孔子曾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包含什么意思呢?

孔子曾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其意思是: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笔者认为这里所称君子中也有“不仁者”,应该指某些君子的一时一事,用孔子“吾道一以贯之”和中庸思想来衡量,大概是有时不够客观公正无私。孔子多处说到君子,上至圣人,下至一般有道德修养的人,这里应该仅指后者。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谢谢邀请!

严正声明:

本回答内容属于“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的原创,不得抄袭。转载时,请注明本出处。

孔子曾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包含什么意思呢?

这句的意思就是君子也会有一些时候做的不够仁厚的地方。这句话是与后面一句连起来表达的,后一句是“未有小人而仁也”,就是小人从来不会出现仁厚的情况。这里面就包含了孔子对社会的观察与总结,人无完人,即使是君子也不能绝对地做得很完美无暇,但是小人却是地道的低劣。这里也是含有辩证观点的。

孔子曾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包含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君子有时也会发生违背仁德的行为,这种情形是有的吧,但没有小人而能有仁德的。

孔子曾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包含什么意思呢?

君子十全十美,至善至纯则为大先生,为仁;“而不仁者”是也有缺点的,人性自然,正常,往严重里说为“伪君子”

孔子曾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包含什么意思呢?

筒单说,用现代话来讲,即使是好人(君孑)也有犯错误的(不仁,即不符合仁的标准,要求,以此衡量而不对)时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