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员长期在海洋上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船员长期在海上漂泊,其实就是一份正常的工作,不需要洗白,更不需要神话,大家正常看待就好。你对它的误解,也许换一种打开方式就好了。
航海人罗罗,一名从事水上工作十余年的操船手,我们一起来聊聊海员工作中那些“阴暗”事儿。
一、因为责任,所以坚守海员,个人感觉最突出的品质就是责任。
无论是在航行,还是待岗,海员的心都和这艘船舶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海员的生活,其实就是实行“五同”:同吃、同住、同休息、同工作、同分享!
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人群,把我们培养成为了一类“特殊”的人群。海员的工作是创造利益,所以并不是为了纯粹的游玩,这就注定了这一份工作并不那么好干,更不是一种度假式的轻松生活。
宽阔无边的海洋,就是我们折腾的舞台!
二、海员打开大海的正确方式工作,是海员的主要任务,是大部不是全部!除了工作,我们还有这些事儿!
1、孤单
人,大多是社交动物,更是群居动物。所以这就注定了很多人喜欢热闹、刺激,体验各种各样的新鲜生活。
可船上的生活好像恰恰就避开了这几个词,工作之余,剩下的大多是孤单。
这样的孤单也是相对而言,更多的是来自于内心的感受。这样的一份孤单并不是不可战胜,也并不是不可以克服,这把钥匙主要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2、“无趣”
“无趣”这例病是一种高级病。
个人的理解,这是因为闲得无聊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感受,治疗的药剂就是让自己充实起来。
刷美剧、看综艺、打农药、打牌侃大山,我认为这些事情只会让你越来越空虚,越来越感觉到无趣。时间是打发了,但是越是长久,给人带来的负面感受就越强烈。
如果实在没有事干,建议做一下健身运动,就算不能在室外,在室内也是可以完成很多动作,出一身热汗,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会让你有一种满足感。
3、缺女人
这件事情就不用多说了,老司机都明白。
也许我们自己打死都不会承认,我们的感情有时会变得有一些“微畸形”,但是这样的情况,却实实在在的出现在我们的身旁。
听朋友说起过他一个哥们,大家把他取了个外号叫“小种马”,二十出头的样子,每次船靠码头,有机会就会上岸去放松放松。就他自己的话来说,和他交易过的女人至少已有三位数。可越是这样他越感到空虚,更重要的是现在她对爱情已经不抱任何希望,在他的认知里就是赤裸裸的交易,这也导致到现在他都还没有成家的意愿。这样看来,船上的生活是不是害了他呢???
就一般的船舶而言,船舶上面并没有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师,主要还是要靠船员自己心理调节。行业内也有一些去找XJ,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宣泄的方式,可最后换来的还是更大的空虚,身体和心灵上都会有。说白了,成年人的世界就这么大点事儿,不懂克制的人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生!
以上的3点描写是在船上的一些负面的现象,这也是以前几期有些网友留言,说自己只是挑船上好的方面讲,这是一种“骗人”的现象。作为自己来说,分享行业内的故事,最主要的是将这些真实的故事,将行业内更多健康、有趣的现象分享给大家,传递正能力。有多少航海人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大海,他们也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我是航海人罗罗,用故事传递行业正能量,喜欢就点一个关注吧。谢谢!(感谢@青岛远洋周大副 带来的配图——船上烧烤,看着就流口水,巴适!!!)
船员长期在海洋上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海员,一份挺辛苦的工作。除靠岸后,一般都漂在海上。海水与天成一线。如果晕船,那苦胆水也能吐岀。如果远洋。那就更辛苦。沒结婚还可。结婚后妻子等于守活寡。当海员,工资尚可。如果想干这份工作。仔细想清楚了。
船员长期在海洋上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第一年白票三副实习,一个月220美刀,后来才知道保险还扣掉了50多,全船就我跟另外一个实习生两个中国人,其他都是大宾仔。刚开始大副和水头都很不友好,真是度日如年。后来换了一个俄罗斯大副,水头也换了,气氛融洽多了,一年的实习期在煎熬中度过了。
第二条船就做三副,三副干了两条船,二副干了三条船,这期间有睡眠焦虑,总感觉不够睡,每天最痛苦的就是被闹铃叫醒,那一刻的心情就是我要休假,我要睡到自然醒。
后来做大副不用值航行班,主要管货物,因为那条船经常拉甲醇需要舱壁测试,而且是油转化,做化学品船的都知道什么意思,不光体力累,还累心。
后来转到国内公司做大副需要值航行班,但是各有各的干法,而且国内的水头水手都比较给力,洗舱的事情大副不用太操心,而且干了十来年了,已经适应了海上的生活。最主要的是收入也上来了,感觉上船没那么痛苦了。
今年年初提了船长,船长责任大,但是工作要比大副轻松多了,主要是负责和公司以及代理的沟通,然后要协调好船上人员的关系,如果所有关系都比较融洽,船长干的就比较轻松。
这就是一个职业,发不了财,但是可以保证家人衣食无忧。
我在海上很少感到寂寞,更多的感觉是忙,我也给自己找点事情做,空闲时间学习了很多电脑技巧,尤其是Excel的操作,炉火纯青,这么多年在船上就没碰见过比我玩的遛的。
这么多年在船上几乎不生病,最多就是大汗淋漓然后吹了冷风,有偏头痛,洗个热水澡睡一觉就好了。可是每次下船一个月之内都会生病,大部分是感冒,有几次拖了很久才好。
这么多年一直想寻找陆地上的发展机会,但是因为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太大,一直不敢付诸行动。
船员长期在海洋上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船员长时间在大海上工作,有一个是所有岸上的人做不到的,那就是船员生活在船上可以保证不会生病。
大海的负氧离子非常的高,而大海的空气是非常新鲜的,几乎没有污染,湛蓝的天空,呼吸的空气也是非常干净的,对于船员来说长时间工作在上面,不会生病就是最好的体验。
船员出海,很多船是不回国的,而不回国就意味着你要是生病了就需要在国外看病,但是因为语言上的困难,有时候看病就成了负担。
特别是现在在国外看病时非常危险的一件事,这就需要船员在船上好好地保护自己,不要轻易地去接触国外的工作人员。
当然,船上的空气好,船员长期工作的话虽然不会生病,但是会很枯燥,导致船员之间不爱交流,很多时候大家都是躲在房间玩游戏。
船员的船上生活也是相对单一,有时候就是打打球,或者健身,这算是能够打发时间的地方了,不然封闭的环境,很难有更多的娱乐活动。
这样的体验,对于十几年海上生活的我,觉得习惯了。
我从零几年就开始工作,在大海上也大家一起打过球,和大家一起吃过烧烤,虽然说是大海上的烧烤很高端,但是作为船员,其实根本不存在享受的想法,毕竟船员是辛苦的。
如果船上船员之间关系特别好,那整个船上的氛围就会很好,如果船上的船员有冲突,那大家的关系就会显得尴尬甚至无趣。
一条船,空间是有限的,有限的环境下,领导之间关系不好,自然也会导致其他船员之间也不会好到哪里,所以上每一条船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机遇和挑战。
我曾经遇到船上船长和轮机长关系不好的情况,导致其余的船员也成了两派,两派之间就产生了冲突,平时不仅话很少,更主要的就是工作期间不会相互配合,这样就会给大家的生命完全带来挑战。
正常海上航行的船舶是相对安全的,但是一旦船上有了冲突就容易产生问题,就需要特别小心。虽然不会出现人命的问题,但是长时间在有限的空间里就容易出毛病。
在这里,还是希望所有的船员,不管是国与国之间的船员,还是中国船员与中国船员都应该和睦相处。
船员长期在海洋上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我认为体验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身体素质方面会变差。由于长期吃不到新鲜蔬菜、水果及肉类,感觉身体有点“虚”。举个自己的例子来说,我每次下船回家休假,回到家中前一个礼拜,基本上都要感冒一次,有时候发烧还挺严重,需要输液打针才能退烧,而不是像我们平时感冒了,简单地吃点退烧药就能好;等感冒好了之后,又恢复正常生活。
二是下船回到陆地上走路时,有点“晕地”的感觉。什么是晕地呢?晕地和晕船其实是相对于的,晕船是由于船舶左右摇晃、上下颠簸,我们原本平静身体各组织器官,受到外来因素影响,感觉难受、不舒服,有种坐在船上头晕的感觉;当一个人经过长时间在海上工作后,我们身体各组织器官就慢慢适应这种“晕船”的感觉,比如,船体向左边摇晃,本能的反应向右边倾斜才能站得稳,同理,船体向右边摇晃,本能的反应向左边倾斜才能站得稳,长此以往,人体在船上走路时,不由自主地形成左右摇晃的习惯;当一天你下船了,在陆地上行走,发现原本平坦的马路,你走上时,却有一种深一脚浅一脚不舒服的感觉,身体时不时还点左右摇晃。当年我做水手时,在一条船上一个合同期干了十五个半月才下船,我女朋友来火车站接我,说我走路不自然,有点东倒西歪,我说是的,我有点晕地。
三是和陆地上朋友聊天,反应比较迟钝。由于长期和陆地生活脱节,朋友们聊的内容,很多我不知道,或者不太清楚,我总感觉跟不上他们的节奏。
船员长期在海洋上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作为一个海员2011年到2015年,在船上呆了四年,中间就在家过了一个年,在印尼锚地过一个年,在中国南海过两个年。
因为最近那几年行情不好,工资也没太大优势,那时候我拿着三副证书,愣是没做上去,又加上连着两条船拖欠工资,所以几年我一直没有跑船。去年快过年时以前的同事让我帮他替班,我才知道现在行情大有好转,拖欠工资的情况也基本没有了。今年年初我又去学校把过期的证书更新一下,准备接着跑船。
在船几年没什么可说的,天天上班睡觉吃饭,无所事事,记得有条船跑巴西回国线,每个航次大概三个月,天天闲的发慌,还好依旧拿着工资,那时候手机没信号,船上没有无线网,跟家里联系不上。每次靠码头能和家里联系了,家里人就觉得太让人担心了。
这几年科技又进步不少,船上的设备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为船员着想,很多跑外的船都装有无线网,这样就可以经常和家里联系报个平安。
船上工作不累,就是比较无聊和枯燥,每天面对大海时,再也没有往日对大海的憧憬了,再美的海上风景也懒到去欣赏了,每天想着算着再有多久可以休假回家。
就是这样,这就是我的在船感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