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袭人最后为什么嫁给了蒋玉菡?

红楼梦里的袭人,是贾母拨到宝玉身边服侍的大丫鬟,按照情节发展,她最后应该会是宝玉的妾,但奇怪的是,她最后离开宝玉嫁给了戏子蒋玉菡,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袭人是宝玉身边的首席丫鬟,本来服侍贾母,因为贾母喜她“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由此可知,袭人是非常本分忠诚的丫鬟,曹公用一个“贤”字评价袭人,恰如其分。

根据袭人判词和曹公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手法暗示,我们知道,袭人最终并没有留在宝玉身边,而是嫁给了优伶蒋玉菡。曾经“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的贤袭人,为何会在最后离开宝玉嫁给了蒋玉菡?

我在之前的文中已有过分析,袭人最后离开宝玉嫁给蒋玉菡,有几种可能,其一是她吐血旧疾被发现,命不久矣,难以作为宝玉姨娘;其二是宝玉奶妈李嬷嬷向王夫人告密,王夫人认清了袭人的真面目。

以上两种可能,不管哪一个原因,王夫人都不可能让袭人再留在宝玉身边,只能自食“我自然不亏待你”的承诺,将袭人发嫁,变相赶出贾府。

还有人认为,袭人在贾府败落后,觉得在宝玉身边不会有好日子了,于是背弃了“拿八人轿也抬不出我去了。”的誓言,选择做一个忘恩负义之人,因此抛弃了难中的宝玉,嫁给了蒋玉菡。

这种说法太离谱了,因为袭人在曹公的笔下,并不是这样的女子,她虽然在钗黛之间很明显地“抑黛杨钗”,但在服侍宝玉这件事上,她是无比忠诚的。

即便没有贾母和王夫人震慑,早早就把自己的身子给了宝玉的袭人,其实从一开始服侍宝玉时起,这一生就没打算离开宝玉。所以,如果不是出于无奈,或者难言的苦衷,她是不可能主动离开宝玉的。

除了以上的几种可能,袭人离开宝玉嫁给蒋玉菡,还存不存在别的可能呢?既然是未解之谜,自然有诸多可能,还有一种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可能。

我们先来看关于袭人离开宝玉的一些脂批,第二十回,元春省亲回宫后,宝玉给麝月篦头与晴雯吵嘴一段,庚辰本有一段关于袭人的批语:

……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

从这段批语里我们可以得出三个重要信息,第一,袭人的离开跟宝钗和宝玉都没有关系,即袭人不是她们赶走的;第二,袭人出嫁应该是在宝玉、宝钗成婚之后不久,她不大可能在宝玉宝钗结婚前离开;第三,袭人离开不是其主观意愿,从其语气看得出显然出于无奈,不想离开,但又不得不离开。

如果我们排除一开始提到的王夫人食言,在宝玉宝钗成婚后,因为自身对赵姨娘的忌惮,而选择不为宝玉纳妾,因此将袭人发嫁的可能,还有一种可能值得我们注意。

宝玉宝钗成婚之时,贾府应该已经没落,或处于没落的边缘,正是水深火热、大厦将倾之时,而宝玉宝钗的成婚,也不排除以此拯救贾府的目的,但此时的贾府已摇摇欲坠,无法拯救,况且四大家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时的薛家,应该也好不到哪去。

我们知道,蒋玉菡虽然是优伶,但他却是个有通天本领的人物,交游甚广,除了站在贾府这边的北静王、神武将军之子冯紫英是其座上宾,更重要的是,他还是跟贾府素无往来的忠顺亲王跟前的红人,这样的身份,对当时的贾府来说,也许是可以尝试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蒋玉菡与宝玉关系极好,他跟宝玉第一次见面,就知道了袭人的名字,那么在贾府处于没落边缘时,蒋玉菡自然不会袖手旁观。这时候的贾府,已然处在家亡人散的关口,袭人有没有可能和蒋玉菡见面呢?我想应该是有的,因为这才符合曹公最初设定的伏线,即袭人最后嫁给蒋玉菡。

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袭人为了报答贾母、王夫人,为了保护宝玉,以嫁给蒋玉菡作为筹码,让蒋玉菡为拯救贾府出力,因为贾府覆灭一定跟忠顺亲王有关,而蒋玉菡是唯一能说得上话,又甘愿冒险帮助贾府的人。

当然,以蒋玉菡之为人,以袭人在宝玉身边的身份,他应该不会乘人之危,但也不排除,万花丛中过的他,一眼就看上了袭人……当袭人说出卖身救主之时,他含混应了,等到事情了解,袭人执意要兑现诺言,于是二人最终成其夫妇。

宝玉宝钗因为蒋玉菡的帮助,得以脱险,袭人也信守诺言,自愿嫁给蒋玉菡,二人结为夫妇。蒋玉菡因为帮了贾府,可能因此惹恼了忠顺亲王,于是忠顺亲王顾念旧情,徇了一点私情之后,就疏远了蒋玉菡,这样他就跟袭人过起了清贫的生活。

此时刚刚脱险的宝玉宝钗夫妇,全家被抄家,所有财物全部入官,两人无所依附,于是蒋玉菡和袭人,又承担起了供养宝玉宝钗夫妇的义务,这也是二十八回一开头脂批中说到的“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

由此可知,袭人离开宝玉嫁给蒋玉菡,看似是袭人背信弃义,其实她全是出于保护宝玉的无奈之举,且在嫁给蒋玉菡之后,还跟蒋玉菡一起,一如既往地侍奉宝玉宝钗夫妇,这也不枉了她的贤人之名。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红楼梦》中,袭人最后为什么嫁给了蒋玉菡?

  蒋玉菡和贾宝玉都是曹雪芹先生所著,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不过虽然同出于一本书中,两人的身世却相差甚远。他们一个是低贱不入流的戏子,一个是世家出身的高贵公子。然而偏偏就是这样两个身份、地位极其不对等的人,却交情甚笃!他们到底是如何结识的?又是如何进一步深交的呢?两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朋友?蓝颜知己?亦或是同性恋人?

  贾宝玉在因为林黛玉所吃的药的问题,与林黛玉和薛宝钗闹别扭之后,正好听到冯紫英邀请他和薛蟠去家中赴宴。宝玉为了解闷,于是前往赴宴。蒋玉菡也在在这次宴请的席上,席上行酒令,蒋玉菡不小心提到了袭人。他做诗:“花气袭人知昼暖。”这个时候的蒋玉菡并不认识袭人,就这样暗暗的与袭人结了缘,为后来两人的姻缘埋下伏笔。同时这么一出,也让宝玉留了心。

  席间宝玉出席,蒋玉菡暗中跟随,两人一番交谈。贾宝玉问琪官是谁,蒋玉菡说这是自己的小名等等。这么一番交谈下来,贾宝玉已经是对蒋玉菡很有好感了。两人互赠礼物,宝玉以玉玦扇坠和袭人所给松花汗巾相赠,蒋玉菡回赠以北静王所赐茜香国女国王贡奉的大红汗巾。等回到家中之后,贾宝玉又将蒋玉菡交给他的汗巾给了袭人,又再一次埋下蒋玉菡日后会娶袭人的伏笔。

  汗巾是擦汗的物件,同时也可做腰带,绝对算的上是贴身物品了。贾宝玉和蒋玉菡两人交换了贴身之物,这也使得两人之间的关系增添了一抹暧昧的色彩。后来许多人都认为贾宝玉和蒋玉菡之间,存在有超脱朋友之外的情义,其中一个依据便在于此。那么贾宝玉和蒋玉菡真的是他们所想的那样为“同性恋人吗”?

  贾宝玉和蒋玉菡两人之间,连汗巾如此私密的物件都相互交换了,两人之间的好感实为不低,好像是有那么一点意思。最为关键的是,宝玉从来没有隐藏过自己对蒋玉菡的欣赏。

  蒋玉函至临安伯府唱戏,他已升为领班,改唱小生,“也攒了好几个钱,家里已经有两三个铺子。”府里有人议论,有的说:“想必成家了。”有的说:“亲还没有定。他倒拿定一个主意:说是人生婚配,关系一生一世的事,不是混闹得的,不论尊卑贵贱,总要配得上他的才能。所以到如今还并没娶亲。”宝玉听到,心中如此感想:“不知日后谁家的女孩儿嫁他?要嫁着这么样的人才儿,也算是不辜负了。”

  在贾宝玉的眼中,蒋玉菡算是女儿家嫁人一等一的两人。还说出了谁嫁他都不算辜负了的话语,对其欣赏毫不遮掩。再来说后来蒋玉菡唱戏,贾宝玉的表现更是让人不得不多想。

  《红楼梦》第九十三回,蒋玉菡唱《占花魁》:“果然蒋玉函扮了秦小官,伏侍花魁醉后神情,把那一种怜香惜玉的意思,做得极情尽致。以后对饮对唱,缠绵缱绻。宝玉这时不看花魁,只把两支眼睛独射在秦小官身上。更加蒋玉函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按腔落板,宝玉的神魂都唱的飘荡了。直等这出戏煞场后,更知蒋玉函极是情种,非寻常角色可比。”将“宝玉的神魂都唱的飘荡了”,这样的描写实在是让人浮想联翩。

  这一点又一点,似乎都印证了宝玉与蒋玉菡之间的确存在着非比寻常的关系。但是鉴于书中并没有过多的描写这一点,所以也不好拍板定案。不过小编可以肯定的是,两人之间的关系绝对属于亲密一类。蒋玉菡能逃出忠顺王府,是有贾宝玉的帮助。后来宝玉家道中落,将自己的贴身丫鬟袭人托付给蒋玉菡。这一来一往,关系若是不亲密,绝对做不出来。

  至于说贾宝玉一个世家公子,怎么会与蒋玉菡交好,这更好理解了。首先是蒋玉菡生的漂亮,宝玉对“美人”一向都是另眼相待的。其次,宝玉是一个反叛性的人物,行事自然不拘泥于俗物之中。最后关键是蒋玉菡也是一个有自己思想,不甘于困境之人,因此得到宝玉的欣赏。如此乎,才有了两人的交好。

  冯紫英是谁呢?他是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出场不多,但是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算的上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人。

  冯紫英原本为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在贾府中与贾宝玉、薛蟠等人都有来往。第一次出场的时候,他是受朋友之托,带了几件西洋来的稀罕物件去见家政。但是当时贾妃早已去世,贾家也已经衰败,这类稀罕的物件也自是不需要了。冯紫英走这么一趟之后,便与贾宝玉、薛蟠等人定下了宴请的约定。

  后来他果然按照约定请了贾宝玉去赴宴,这一次赴宴,引出了许多重要情节。而且让人感觉奇异的是,他与贾宝玉等人约定的时间原本是在八日之后,但是却为何到了第二日便请人上门了呢?曹雪芹写这么一出,当然不是随心所欲,其中一定有其他的门道。

  首先看此次出场人物,分别有:宝玉,薛蟠,蒋玉菡,锦香院的妓女云儿,另外还有一些个唱曲儿的小厮。冯紫英自己说:“你们令表兄弟倒都是心实,前日不过是我的设辞,诚心请你们一顿。恐又推脱,故说下这句话。今日一邀即至,谁知都信真了。”说完大家都笑了一笑,然后坐下来酒席开始。

  在这一场酒席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那就是蒋玉菡。在这一次赴宴之中,行酒令,蒋玉菡说:“花气袭人知昼暖。”就这样打下了日后与袭人之间关系的伏笔。另外这一次赴宴,也使得贾宝玉和蒋玉菡相交。

  众人唱过一遍曲后,宝玉出来解手。蒋玉菡也跟了出去,两人一见如故。对于这句‘一见如故’,以后再分析。现在只讲他二人所交换的礼物,蒋玉菡送给宝玉的是头一天北静王所赠与他的一条大红汗巾子;宝玉则把袭人给自己的一条松花汉巾回赠与了蒋玉菡。这一幕正好被薛蟠看见,后来还是冯紫英出来解的围。

  汗巾在古代是非常私密的物件,两人交换汗巾,许多人都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两人之间是否存在其他关系之上,反而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蒋玉菡的汗巾是“头一天北静王所赠的大红汗巾子。”蒋玉菡为何会有北静王的汗巾呢?他原本是忠顺王府的戏子,如何与北静王有所交集呢?这里就要问问冯紫英了。

  冯紫英宴请贾宝玉等人本来约定是在八日后,但是他却急不可耐的到了第二日,便邀请宝玉上门,并且还说有事要请宝玉帮忙。想到北静王和宝玉一起助蒋玉菡脱离忠顺王府,而在当天的宴会当中有蒋玉菡出现,而蒋玉菡手中拿着有头一天北静王给他的大红汗巾子,事情就慢慢清楚了。

  冯紫英头一天与北静王一同将蒋玉菡从忠顺王那儿抢回来,为了保护蒋玉菡,迫切需要贾宝玉的帮忙。于是第二日便请了宝玉上门,并给宝玉和蒋玉菡制造接触的机会。而蒋玉菡手中所拿来与贾宝玉交换的北静王的汗巾,正是头一天被冯紫英和北静王救后得来的。

  这一点后世有红学家延伸到朝廷夺嫡之战中,蒋玉菡的名字,包括他所居住的紫檀堡,实际上代表的是玉玺,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而在此次权势的争夺战中,北静王是站在冯紫英代表的神武将军一侧,与老牌势力忠顺王府做斗争。

  在《红楼梦》中出彩的大多数都是女性人物,男性人物多半都是沦为绿叶,甚至很多被塑造的极为不堪。然而冯紫英此人却算的上是男性人物中,一等一的风流人物。他虽然表明上是个风流公子哥儿,但是却自有自己的一番潇洒随意。并且事实证明,他并不是一个毫无用处的纨绔,胸中自有沟壑。这一点比贾宝玉强了不是一点半点儿。

  关于冯紫英的最后结局,其实也非常好猜测。既然已经涉及夺嫡之争,要么从成功之后飞黄腾达,要么一步踏错,万劫不复。

《红楼梦》中,袭人最后为什么嫁给了蒋玉菡?

润杨认为宝玉没有把袭人嫁出去,而是宝钗做主把袭人嫁出去的。

一,黛玉死了,宝玉的精神伴侣没有了,唯一的安慰是他的生活伴侣袭人,宝玉不会赶袭人走,更不会把袭人嫁人。

晴雯死后,宝玉虽然怀疑袭人告密,但是即使袭人告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王夫人说的事情件件属实。而且宝玉在生活中的确离不开袭人。

宝玉也说过了,晴雯之事再也不提。而且宝玉知道晴雯死后司掌芙蓉花,也是一个好归宿。他不再埋怨袭人。

二,宝玉最怕的是女孩子嫁人,他觉得好好的女孩一嫁人,就变得混账起来,最后成了死鱼眼睛。因此宝玉不愿意袭人嫁人。

宝玉素来喜欢袭人温柔和顺,娇媚可人。他不会忍心把袭人嫁出去,不希望看到几年后,袭人拖儿带女,变成死鱼眼睛。

三,袭人的判词证明宝玉对袭人的出嫁充满惋惜。

袭人的判词是:“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说明宝玉羡慕优伶蒋玉菡娶了袭人,对自己无缘和袭人生生死死在一起,满是遗憾。宝玉心里想过这辈子只要这两三个人生死在一起。这几个人包括黛玉和袭人。

在宝玉心里袭人是要和他一辈子的。自从宝玉和袭人云雨,宝玉待袭人便与众不同。袭人被暗升姨娘,宝玉高兴的说,这回你不能走了。宝玉根本没有让袭人走的打算。

既然宝玉不想让袭人走,那么袭人是如何嫁给蒋玉菡的呢?

宝钗和宝玉婚后,宝玉对着宝钗想着黛玉,难免冷落宝钗。宝玉又是耐不住寂寞的人,宝玉与袭人的关系便如胶似漆起来。这样一来触怒了宝钗,宝钗不会像凤姐一样直接打发走袭人,她会想一个周全的办法。

宝钗是正妻,她对房里的所有丫头都有生杀予夺的权力,王夫人已经管不到袭人了。

宝钗打发袭人有两个原因,一是宝玉宠爱袭人,袭人成为情敌。二是袭人是王夫人的人,宝钗不能让自己身边有一个婆婆的卧底。所以宝钗要打发走袭人。

宝钗通过薛蟠之口,了解到蒋玉菡在酒桌上说出袭人,并且与宝玉互换汗巾。于是便想将袭人嫁给蒋玉菡,这样可以一箭双雕。既赶走了眼中钉袭人,也断绝了宝玉和蒋玉菡搞基。

恰巧贾府落败,宝玉逃过一劫后要救贾府人。此时能帮助宝玉的只剩下薛蝌。宝钗让薛蝌出面说让袭人嫁给蒋玉菡,由蒋玉菡出面求忠顺王放过贾府一马。

宝玉和袭人不得不忍痛割爱,袭人因为没有正式名分也不得不答应婚事。

袭人临走时对宝玉满是留恋,希望宝玉“好歹留着麝月”。 当然了,一个戏子能有多大能量,蒋玉菡根本不可能挽救贾府。让袭人嫁给蒋玉菡不过是宝钗的一个计策而已。试图通过这一招,把宝玉留在身边。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润杨的红楼笔记!

《红楼梦》中,袭人最后为什么嫁给了蒋玉菡?

《红楼梦》小说前八十回里,袭人做为宝王的首席大丫鬟,工作认真,虑事周倒,贤良的口碑也竖了起来,袭人善于审时度势,她适时投向王夫人阵营,支持金玉良缘,取得王夫人绝对的信任,虽然没有公开,但她给王夫人磕了头,袭人姨娘身份已经得到了王夫人的确认,袭人争荣夸耀的终级目标已然达成,也算是她这个阶层女孩子里的成功典范了。

可是,袭人的判词分明告诉了我们,她的结局是嫁作伶人妇,她最后成了蒋玉菡的新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袭人人生命运发生了这么重大的转折呢?

尽管小说后四十回遗失无考,但前八十回留下的点滴线索和脂砚斋批语也差不多可以让我们猜出个大概。

袭为钗副、晴为黛影。这个不用多解释了,袭人的为人处事差不多是低配版的宝钗,袭人对宝钗的态度是恭敬有礼,极尽跪舔之能事,公开赞美:“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但在赞美宝钗的同时不忘将林黛玉的小性子拿来做比较,言语间透着对黛玉的排斥和酸意。

因为金钏跳井贾环的告状,忠顺王府又来人索要琪官,气得贾政要立即打死宝玉,要不是王夫人和贾母及时赶到,宝玉这条小命还真不一定保得住,宝玉挨打事件对贾府里的主子们、尤其是王夫人触动极大,而袭人这时因为宝玉错认她为黛玉的表白,等于袭人己完全明了宝玉对黛玉的感情,这时的袭人找准时机向王夫人进言,表达想个法儿让二爷搬出园子的一番话,正触到王夫人的心坎上,从而彻底拿下王夫人,而袭人自已也由此华丽转身,成为王夫人彻底信任之人,也是王夫人认定的宝玉将来的姨娘,这时袭人的工资待遇比贾府的姨娘还要多出一吊钱。而袭人的身份在王夫人、薛家母女和王熙凤这样一个小圈子里已经得到公认,因为不久后,薛姨妈、宝钗都就此事或评论或透露,在袭人母亲去世时,袭人回娘家的阵仗基本算是彻底公开了袭人的身份。

这样的袭人按照封建礼法,无论如何她都应该生是宝玉的人、死是宝玉的鬼,怎么就最后嫁出了荣国府呢?

会不会是宝玉厌弃了她呢?宝玉的厌弃是肯定的,宝玉挨打事件之后,实际上袭人就失去了宝玉的信任,给黛玉送旧帕表心迹,宝玉就特意支开了袭人而派晴雯去潇湘馆,后来晴雯遭到驱逐,宝玉就直接质问袭人了,面对袭人的矢口否认,宝玉根本不信,继续说晴雯和你一样,从小在老太太跟前,而且也并没有妨碍到你,而袭人也被问到无可答言。宝玉在祭奠晴雯的《芙蓉女儿诔》中更直接将袭人的嫉妒和进谗写了个清楚。就算宝玉厌弃,不受宠的袭人其实也不至于另嫁他人,贾府里不受宠的妻、妾多了,一女当然不可侍二夫,贾府也丢不起这个人,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脂砚斋曾有批语,袭人离开时留了一句:“好歹留着麝月!”这时宝玉宝钗已经成婚,而麝月的花名笺是“开到荼蘼花事了”,的确也说明麝月就是跟随宝玉的最后的丫鬟,脂批说宝玉出家,如果是平常人,定不舍宝钗之妻、麝月之婢,也佐证了这一点。

屏山以为,袭人的离开,极有可能是宝钗容不下她。

首先,宝钗和袭人当初的同盟关系建立,一则二人价值观相同,更重要的是二人有共同的竞争者――黛玉的存在。

其次,袭人对宝钗是敬重,可是袭人对于宝钗的价值只有利用,现在已经成为宝二奶奶了,袭人也就没有了价值。

再次,二人太像了,完全形不成互补,袭人周到,那得看跟谁比,连凤姐在宝钗眼里都只是个没文化不大通的人,袭人就一边凉快去吧!

最后,贾府的经济愈加紧张,就算给宝玉保留妾室,那排第一位的也是莺儿,况且莺儿打络子络上的正是宝玉的那块通灵宝玉,巧的是莺儿全名就叫黄金莺,又是一对儿金玉。要是再来一个,会是贾政早就为宝玉选好的那位,大概会是玉钏,因为在第三十五回,和莺儿一同去怡红院给宝玉送莲叶羹的就是玉钏,而玉钏送羹来都没回去,而是代替袭人给宝玉喂羹,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一碗羹是宝玉和玉钏共吃的。再就是金钏玉钏就是一对金玉。作者特地这么安排,难说不是另有深意。

袭人的位置还往哪里摆?当初贾政一听这个名字就不喜欢,说是“刁钻古怪”,贾母评价袭人“拿大”“木头似的”,王夫人喜欢袭人也不过是特定条件下的需要,况且王夫人不过是个糊涂母亲罢了。

一心攀高、排除异已的袭人,最后的下场一样被别人排挤掉,她那一句“好歹留着麝月”可以感受到她离开荣国府时有多么不舍和伤怀。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我的喜马拉雅FM:屏山讲读红楼梦)

(此文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红楼梦》中,袭人最后为什么嫁给了蒋玉菡?

都说袭人是个会“审时度势”的人,有点“绿茶”味道。懂得趋利避害,袭人愿意和宝玉在一起,是因为贾府有她想要的一切,宝玉的姨娘是她一辈子最大的愿望。为此她愿意付出任何代价,而且袭人也要把她潜在对手都扼杀在摇篮里。告密的事情袭人是绝对做的出来的,赶走最大的对手晴雯也可见袭人的能力。她自己和宝玉“”有事“就绝对不许有第二个人出现,所以才会给王夫人出主意。既讨了好,也得了姨娘的工资。可以说,如果贾府不败,袭人绝对是赵姨娘第二。但最终结局却是,袭人嫁给一个戏子。实在是枉费心机了。但这是为何?贾府的衰败是一个主要原因,袭人的判词是“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意思是很明显蒋玉函有福(我实在没有看出福在哪)。一个枉字倒出了他的空欢喜。

根据袭人判词和曹公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手法暗示,袭人最终的结局是远离宝玉。而是嫁给了宝玉的朋友优伶蒋玉菡。大家分析过几种可能,一个是她吐血疾病发作。难以活命。二是宝玉奶妈向王夫人告密,王夫人从此不喜欢袭人、早早打发了嫁人。也就是说,就以上两个原因王夫人都断然不许袭人给在宝玉当姨娘。只有将袭人发嫁,变相赶出贾府。

但我看来、我更同意另外一种说法、袭人看贾府败落。大厦将倾,已经无法得自己想要的一切。在宝玉身边不会咋样。他自己都自身难保。当年那句“拿八人轿也抬不出我去了。”的誓言自然不算数,,选择做一个忘恩负义之人,因此抛弃了难中的宝玉,但要嫁给比宝玉更好的人。也是不可能。嫁给蒋玉菡袭人也应该是下嫁。勉强而已。不能说袭人是出于无奈,或者难言的苦衷,她应该是主动离开宝玉的。她毕竟不是晴雯和麝月

宝玉宝钗成婚以后。,贾府已经彻底没落,四大家族也是朝不保夕、大厦将倾之时自然有走的,有逃的,不肯能都留在贾府等死。袭人应该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主动离开贾府,(她不是家生子)应该也有救护宝玉的意思。而周汝昌尝试推翻原著第八十回,重续了一段故事,大意是说忠顺世子在贾府做客时看上了袭人,于是强行索要。袭人为了顾全大局,也为了保住宝玉,挺身而出,来到忠顺府,却又被忠顺王爷看上了。两父子为了袭人争风吃醋,王爷一怒之下,就把袭人赏给了戏子蒋玉菡。这个在我看来完全不可能,父子二人都看上袭人袭人在贾府里长的也一般,蒋玉函也未必能够救助宝玉,袭人为表示感激嫁给了蒋玉函,这也太高看一个戏子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当袭人夫妇看见落魄的宝玉的时候,会给一些救助。但他们能力有限,但也仅此而已。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红楼梦》中,袭人最后为什么嫁给了蒋玉菡?

袭人嫁蒋玉菡之事,涉及到隐藏在贾宝玉和袭人之间的一个秘密,这个秘密书中并未直接讲明,但在脂批中,却是有着充分的暗示,告诉了我们真正的答案!

袭人剧照

袭人离开贾宝玉,一直是红楼梦里的未解之谜。

两人多年就“初试云雨情”,有了夫妻之实,平常又是共同生活,感情深厚,从事实上看,二人根本就是一对小夫妻。

后来又有王夫人亲口许诺,要将袭人抬举为宝玉姨娘,等若官宣。因此种种,读者们自然也就认定袭人将来必是跟了宝玉。

但是,在第二十回,有一条堪称石破天惊的脂批,却明确指出袭人最后离开贾宝玉嫁给了别人,实是让人难以理解。

贾宝玉剧照

脂批原文:

闲闲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一人。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

此段中有“故袭人出嫁后云......”一句,可见袭人在后来确实嫁了他人。

再有袭人判词也可为证: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一句,也说明袭人最后是嫁给了一位“优伶”,这个“优伶”,正是题主提到的蒋玉菡。

蒋玉菡剧照

原文中曾多次伏线蒋玉菡与袭人的姻缘,比如贾宝玉将蒋玉菡送他的汗巾子送给袭人,比如蒋玉菡在酒席上作诗讲出“花气袭人知昼暖”之语,都预示着袭人和蒋玉菡将来会成婚。

在那个年代,女子将贞洁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已和贾宝玉有夫妻之实的袭人,居然舍弃了多年生活且情意深重的宝玉,去嫁给了一个陌生人,怎么看都不通情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袭人剧照

袭人,是绝不可能离开贾宝玉的,唯一的解释:袭人嫁的蒋玉菡,是贾宝玉的“传影”!

或者说,蒋玉菡是贾宝玉的另一重镜像,二者本就是同一人,贾宝玉为实,蒋玉菡为虚。

这种写作手法,红楼梦里并非没有先例,甄宝玉与贾宝玉同为一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贾宝玉衔玉而生,而蒋玉菡的名字,谐音正是“将玉含”,这不是说的贾宝玉,又能说的是谁?

所以,蒋玉菡就是“影子贾宝玉”,在真实历史上,袭人根本没有离开宝玉,而是最终如愿以偿嫁给了他。

只是曹公出于某种原因,在书中将这段袭人原型人物的真实经历,用“虚写”的方式表现出来罢了。

薛宝钗与袭人剧照

而本文开头引用那条重要脂批中,最后一句也讲出了真相“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

“实”字在此处,无论怎么去理解,都应是“实际、现实”之意。所以这句脂批真正的意思是:可见袭人在书中走了,实际上她并没有走。

脂批中早就言明“晴有黛影,袭为钗副”,晴雯,是林黛玉影子,袭人,也是薛宝钗的分身。

书中按脂批所言,贾宝玉和薛宝钗后来成了夫妇,而两人的影子“蒋玉菡”和“袭人”,便是对应宝玉和宝钗夫妇的“传影”

以上,便是作者在书中设定袭人后来嫁给蒋玉菡的真正原因。

薛宝钗剧照

红楼梦很深奥,作者落笔如天马行空、羚羊挂角。他往往把一个现实人物原型,分成好几个角色来描写,几个角色看似不同,实则是指同一人。

在这些不同人物角色身上,则各自承担着“现实人物原型”的部分真实经历。

至于作者为何要写得这样隐晦,清代历史上动则抄家灭门的酷烈文字狱便是主因。


文章推荐重磅深度大文:《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不是曹雪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