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森蚺放进一个恒温的环境,会不会长成泰坦巨蟒?
2009年,科学家们在哥伦比亚东北部的瓜希拉省发现了28条巨蛇的化石,在这28条巨蛇中,最大的一条体长长达14
米,体重约1136公斤,平均的体长在13米左右,显然这是迄今为止(包括现存)人类发现的最大的蛇,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泰坦巨蟒”。
在现存的蛇中,最长的蛇是网纹蟒,最大体长达到了9.9米,而最重的蛇是亚马逊森蚺,同样为7.5米的蛇,它比网纹蟒要重了14公斤左右(150公斤:136公斤)。而这两种现存最大的蛇都有一个共同点:生活在热带地区。
这个共同点与泰坦巨蟒是不谋而合的,因为泰坦巨蟒的化石也仅在哥伦比亚被发现,而这里地处南美洲热带雨林,依然是热带地区。于是,科学家们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假设:蛇的体型大小与温度高低成正比。
之后,科学家以这个切入点对泰坦巨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化石的分析,科学家们发现泰坦巨蟒是生活在距今约5800万年前-6000万年前的一种巨型的蛇类。之后通过对如今大型蛇类生活的环境温度与体长的研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杰森·海德研究出了一个“巨大的蛇类温度计”,根据这个“温度计”,海德推断泰坦巨蟒生存的环境温度平均至少应该在34℃左右,该研究成果发表在了2009年2月的《自然》杂志上。
把森蚺放到接近泰坦巨蟒生存的温度中,它能长成泰坦巨蟒吗?首先,一种动物放到与另一种动物相似的环境中,它们确实会发生趋同演化的现象,但是森蚺无论如何是变成不泰坦巨蟒的,因为森蚺是蚺科水蚺属下的蛇类,而泰坦巨蟒则是蚺科泰坦巨蟒属下的蛇类(严格意义上说,它应该叫泰坦巨蚺),属于同科不同属的动物,所以再怎么演化,森蚺也不会长成泰坦巨蟒。
不过,基于上面科学家的结论,森蚺的体型长成泰坦巨蟒那样还是有的探讨的,那么,如果把现存最大的蛇森蚺放到一个类似于泰坦巨蟒的温度环境中,它是否能长成泰坦巨蟒这么大呢?
泰坦巨蟒复原模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森蚺生存的环境
亚马逊森蚺与泰坦巨蟒有几个共同点:它们都生活在南美洲热带雨林中,而且它们都有很强的亲水性。关于亲水性,亚马逊森蚺是可以观测到的,它们就喜欢在沼泽、河流附近活动,而泰坦巨蟒的亲水性是根据它化石出土的地质层特点以及绞杀钝鼻鳄等证据推断的。
虽然南美洲的热带雨林还是热带雨林,但是其温度已经与几千万年前不同了,如今的热带雨林的各月的平均温度在25-28℃之间,比起泰坦巨蟒生存时期平均温度至少低了6℃。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如今森蚺生存环境的温度上升的话,根据科学家们的结论,森蚺确实会变大,而如今的森蚺体长平均在6米左右,最大体长7.5米(科考数据),所以森蚺在新的温度环境中,长到泰坦巨蟒那么大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有一些科学家对于海德的结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单纯的将森蚺放到一个恒温(接近泰坦巨蟒生存温度)的环境中,它也不会长到泰坦巨蟒那么大在2009年,海德教授发表了研究论文后,接着有科学家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蛇与蜥蜴有着共同的祖先,根据“蛇类温度计”的数字模型去看如今热带地区的蜥蜴的话,它们的体长应该能长到10米,但是如今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它的平均体长也只有2.5米,而科莫多巨蜥生活在印尼的小巽他群岛上,这里的全年平均温度在24-28℃之间, 与森蚺、网纹蟒等巨蛇所处的环境温度几乎是没有太大差异的。
从这个角度看,森蚺即使放到温度更高的环境中,也不一定会长到泰坦巨蟒那么大。
除此之外,蛇类体型与温度的数字模型没有考虑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新陈代谢。蛇是一类变温动物,它们的身体温度不能自主调节,只能跟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体型越大的动物代谢的热量也就越多,而产生代谢热量多,就需要环境温度要低一些,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像泰坦巨蟒这么大的蛇类,它们生存环境的温度应该比现在的温度(南美热带雨林)还要低4-6℃,否则它就有身体过热的危险。
从这个角度看,如今的森蚺比曾经的泰坦巨蟒小,是因为温度升高后导致的,也就是说当温度在一个平均较高的水平上时,温度越高,蛇的体型越小,这与海德教授的结论恰恰相反。
最后我再说一点个人看法,在热带地区生存的蛇体型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在蛇类最喜欢的温度区间内(20-30℃),温度越恒定,蛇进食欲越强,也越有利于生长,毕竟在温带生活蛇需要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天,这会让它们短则三四个月,长则半年不进食,这显然会影响生长的。
其次,蛇的体型大小也与环境中猎物的类型和密度有很大的关系,小型的蛇类主要以鼠类为食,大型的蛇类就会把目标放在中大型的哺乳动物身上,而像森蚺这种巨型的蛇类就需要更大、更多的猎物了,比如鳄鱼、水豚、鹿、貘等等。
虽然南美热带雨林中生物种类繁多,但其实大型动物无论是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不多,而在泰坦巨蟒生存的时期,体重过半吨的钝鼻鳄、体长三米的肺鱼、各种大型的龟类都是它们的猎物,大型猎物的体型和种类都要比如今的热带雨林要多。
森蚺的猎物之一貘
总结虽然蛇的体型大小与温度确实有一定的关系,但随着蛇体型的变大,它们与温度的关系并非成正比的,因为还要考虑猎物大小、密度的因素,也要考虑蛇体型变大后代谢热量的因素等等。
因此,单纯的把森蚺放到恒温且接近于泰坦巨蟒的生存温度环境中,它很难长成泰坦巨蟒那么大。
如果把森蚺放进一个恒温的环境,会不会长成泰坦巨蟒?
1897年,“怪物猎人”哈里森,为了寻求刺激,孤身一人潜入亚马逊雨林,打算捉一个怪物来证明自己,结果怪物没找到,却意外的惊醒了一条6米长的巨型森蚺。
这条巨型森蚺脾气非常暴躁,面对前来“挑衅”的人类,直接发动了攻击,而哈里森为了保命,只能拿起武器与它展开激战。
这场战斗整整持续了20分钟,最终哈里森凭借丰富的探险经验和强大的格斗能力,勉强“蛇口逃生”,侥幸捡回一命,不久之后,哈里森将此事公布于众,并说这条凶悍的巨型森蚺,让他想起了6000万年前称霸一方的泰坦巨蟒。
还告诫人们不要擅自闯入亚马逊雨林,更不要随意挑衅森蚺,否则你将会感受到泰坦巨蟒一般的怒火。那么,泰坦巨蟒和森蚺有什么关系呢?森蚺有可能进化为泰坦巨蟒吗?
泰坦巨蟒和森蚺的关系泰坦巨蟒是一种远古的蟒类,它们生活在6000万年前的南美洲,和森蚺一样同属蚺科,还是继恐龙后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也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蛇类
成年后的泰坦巨蟒体长可达15米,差不多有5层楼高,体重可达1000公斤,身子比汽油桶还粗,战斗力也很强,无论是史前巨鳄还是巨蜥,只要被它们盯上,肯定难逃一死。
此外,泰坦巨蟒的外观和亚马逊森蚺很像,不过作为变温动物,它们只能在30-34度的气温下生存,而且它们的繁殖能力也很强,一条雌性泰坦巨蟒一次可以产下100个幼崽。
值得一提的是,雌性泰坦巨蟒无论是体型还是战斗力,都要强于雄性泰坦巨蟒,不过幸运的是,泰坦巨蟒不会像眼镜蛇王那样互食,而且它们只有在交配的时候才会见面。
与泰坦巨蟒相比,森蚺的体型可就小多了,它们的平均体长在6.5米左右,体重只有400斤,体型还不到泰坦巨蟒的一半,不过它们的生活方式是一样的,都喜欢潜伏在河流和沼泽中,依靠突袭和绞杀捕食猎物。
而且森蚺大部分在夜间活动,喜欢捕食凯门鳄、水豚等大型动物,它们的嘴巴可张到180度,而且气管在喉咙处,因此即便吞下体重和自己差不多的猎物,也不用担心被噎死。
为何泰坦巨蟒比森蚺大这么多?
在古代的神话中,蛇都非常巨大,这并非空穴来风,因为现实中曾经存在过15米长的泰坦巨蟒,这样的体长,秒杀目前陆地上的所有动物,所幸它们早已灭绝,不然人类在它眼里可能还不够塞牙缝的。
1.远古时代,泰坦巨蟒只有进化出庞大的体型,才能生存下去庞大的体型,是泰坦巨蟒生存的关键,因为远古时代的动物都很大,比如在泰坦巨蟒栖息的区域,就生活着体长7米的冥河鳄和体长4米洪鳄,它们都是战斗力极强的生物。
但在泰坦巨蟒眼里,它们统统都是食物,因为泰坦巨蟒擅长在水底伏击,一旦有猎物从头顶游过,它们就会发动突袭,并依靠庞大的身躯紧紧缠住猎物,绞碎猎物的骨头和内脏,等猎物断气后,再慢慢吞食下去。
可以说巨大的身躯,是泰坦巨蟒在巨兽时代横行的“法宝”,也是成为顶级掠食者的关键,而且为了支撑身体的重量,它们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水中,这让它们避免了陆地野兽的骚扰,客观上提升的生存率。
不仅如此,泰坦巨蟒和森蚺一样,视力都很差,而且脑袋也不灵光,如果没有身躯支撑的话,根本无法和其他大型生物搏斗。
2.6000万年前地球气候变暖,导致泰坦巨蟒的体型激增一般来说,热带地区的生物往往比其他地方大,这是因为温暖的气候可以帮助动物获得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内的代谢速率,蛇类也是如此,它们的体型基本上都是由栖息地的温度决定的。
而6000万年前,泰坦巨蟒的栖息地就是一块炎热的湿地,平均气温可达32度,而且遍布河流和沼泽,很适合冷血动物生存,所以它们比现代蛇大得多。
因为当时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浓度很高,让地球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而对蛇类来说,温度的增加只会提升新陈代谢的速度,并提高捕食的积极性,从而加快身体生长。
不仅如此,在身体增长的同时,泰坦巨蟒的嘴巴也逐渐变大,还长满了密集又锋利的牙齿,这些牙齿甚至可以咬住光滑的鱼类,所以就算是同为顶级捕食者的鳄鱼,也只能成为它们的美食。
3.泰坦巨蟒生存的年代,地球大气含氧量极高很多人都认为,水是生命之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但其实氧气也很重要,因为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最重要的资源,没有氧气的参与,生物体内的细胞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只能死亡。
不仅如此,据专家研究发现:空气含氧量越高,地球生物的体型就越大,比如恐龙和泰坦巨蟒,它们都是依靠高含氧量,才把巨大的身躯支撑起来,因为氧气会加快新陈代谢,让它们有力量活动,不至于被身躯拖累。
而且在泰坦巨蟒生存的年代,地球的生命十分繁荣,因为整个地球气温都很高,因此原始森林非常多,地表植被也极其茂盛,而这些植被也制造了大量的氧气,让动物们长期生活在高氧的环境中,因此体型都很巨大。
也正因为如此,抓住时机,迅速大型化的泰坦巨蟒,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恐龙灭绝后,地球上最强的超级掠食者,300多万年的泰坦巨蟒的时代正式开启。
泰坦巨蟒是如何灭绝的?
在恐龙灭绝的年代,泰坦巨蟒就是无敌般的存在,它们成年后根本没有天敌,那么它们是怎么灭绝的呢,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地球温度骤降大自然是公平的,升温了就必定会降温,这一升一降对恒温动物还好说,但对泰坦巨蟒而言就是灭顶之灾,因为它们无法让身体产生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而且作为冷血动物,它们的体温一旦低于32度就会死亡。
至于温度骤降的原因,很多人推测是因为陨石撞击地球,导致火山喷发释放出了巨量的火山灰,挡住了阳光,使得全球气温骤降,而这样的温度泰坦巨蟒根本无法生存。
2.食物减少地球变暖对冷血动物也许是件好事,但对有些动物来说,温度增加只会消耗更多的能量,于是它们只能把自己的身体慢慢缩小,导致泰坦巨蟒的食物也在渐渐变少。
要知道,泰坦巨蟒每天至少会吃掉半吨肉,这种无节制的进食,让它们必须经常出去捕食,而一旦食物减少,等待它们的就是彻底的灭绝。
把森蚺放到6000万年前的环境中,它们会进化为泰坦巨蟒吗?
毫无疑问,森蚺是世界上最接近泰坦巨蟒的蛇,它们都是食物链的顶点,而且成年后都没有天敌,那么把森蚺放到一个恒温的、接近泰坦巨蟒生存的温度中,会发生什么呢。
1.森蚺无法适应泰坦巨蟒生存的温度动物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在一座大型实验室中,模拟出了泰坦巨蟒的生存环境,然后把3条小森蚺放了进去,并不停地调整温度,结果当温度接近30度时,小森蚺的活动就会变得毫无规律。
而且连食物都不会吃,甚至还有条森蚺,因为无法适应温度,而进入了“夏眠”,要知道泰坦巨蟒生活的温度可是32度,很明显森蚺无法适应这个环境。
2.泰坦巨蟒的生活环境,会影响森蚺的生长发育森蚺和一般的动物不同,它们的成长方式就是无止尽的蜕皮,这需要充分考虑空气中的湿度,而贸然的将它们放到泰坦巨蟒的生存环境中,会严重的影响森蚺蜕皮,阻碍其生长发育。
而且最为冷血动物,温度直接影响着森蚺繁殖期的出现,因此单纯的把森蚺放到泰坦巨蟒的生存温度中,不仅无法让它们的体型变大,还会影响种族的繁衍工作。
3.森蚺就算进化成了泰坦巨蟒,也无法保证食物的供应森蚺能长到如今的体型,靠的就是亚马逊雨林中丰富的食物供应,因为亚马逊雨林中拥有很多体型中等的动物,比如水豚、貘、鹿,这些食物足够森蚺维持自身的成长。
不过,一旦森蚺进化成为泰坦巨蟒后,亚马逊雨林的食物就是无法支撑了,因为这里的食物并没有6000万前年的多,而且巨大的身躯,也不利于在亚马逊雨林捕猎,更无法利用亚马逊雨林的环境战斗。
总之:森蚺和泰坦巨蟒都是巨型蛇类,它们彼此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如果把森蚺放到泰坦巨蟒生存的环境中,森蚺是无法成为泰坦巨蟒的,因为森蚺无法适应太高的温度,也无法保证食物的供应。
那么,你对森蚺和泰坦巨蟒有什么看法呢?
如果把森蚺放进一个恒温的环境,会不会长成泰坦巨蟒?
2012年3月22日,忙碌的高峰时段,纽约中央车站“跑”进了一条巨蟒,一条有史以来最大的蛇,长度近15米,重量超过了1100公斤,身体直径差不多有1米,而且此时的它正在吞咽一条大鳄鱼。
很多人被这条蛇吓得魂不附体,但不用恐慌,这只是一个艺术品,一个用科学方式模拟复原的复制品,总共耗费一个团队5个月的时间才完成。
络绎不绝的游客纷纷驻足观看,有人质疑超级巨蟒的真实性:“五六米的蟒蛇已经很吓人了,十几米的巨蟒真的存在吗?”
化石
喜欢吃鳄鱼的泰坦巨蟒
2009年,在哥伦比亚的一个煤矿,科学家们发掘了大量椎骨和头骨化石,其中一些化石非常奇特,尺寸惊人。
经过一段时间拼凑和复原,最终还原了28条蛇,其中8条模拟还原后,显示长度均在12-15米,而体重至少在1吨以上。
科学家将这种蛇命名为泰坦蟒,和森蚺一样,同属于蚺科,车站的还原模型也是根据现有的森蚺数据建立的。
研究表明,泰坦巨蟒生活在6000万年前,是当时威风凛凛的霸主。
它的食物也很吓人,喜欢以钝鼻鳄(重半吨,长4.57米)和肺鱼(长3米)为食,但因为气候原因,早在580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了。
人类和泰坦巨蟒的模拟图
究其如此巨大的原因,科学家普遍认为是温度导致的。
泰坦巨蟒生活在南美洲的热带地区,这里的平均气温为32℃,这对于变温血动物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变温动物为了保持体温,需要从环境温度中获取能量,这也是很多爬行动物花大量时间晒太阳的原因。如果外界温度比较高,这意味着它们能用更多的能量来长身体。
体型巨大,最大的好处是没有其他动物敢去吃它,往往寿命更长,相反,它们的繁殖频率会降低,进化速度也会变慢,最为重要的是,巨大的动物,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泰坦巨蟒的灭绝,也和温度有关。
科学家推测,当时气候突然变化,导致温度降低,一时之间,巨蟒难以适应,食物也变少了,慢慢地就灭绝了!
鬼屋工作的网纹蟒美杜莎
作为泰坦巨蟒的近亲,森蚺如果生活在高温环境中,也会变成另一个泰坦巨蟒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蛇是什么?
如果用体重来衡量,那世界上最大的蛇是森蚺,目前记录在册,体型最大的森蚺,长8.43米,重量可达227公斤;
如果用长度来衡量,那世界之最则是网纹蟒,吉尼斯最大记录保持者,就是一条人类饲养的网纹蟒“美杜莎”,长7.67米,重158.8公斤,但据信1912年有一条网纹蟒长到了10米。
对于巨蟒,人类是又怕又痴迷。
从网络中流传的众多假照片和视频就能看出来,甚至为博人眼球,有人还一手策划了“巨蟒桂花”事件(据说有14.85米,447公斤,事实上只有6.5米左右),已经有人出来辟谣了,这是动物园蓄意的炒作行为。
然而,无论巨蟒是真是假,大部分巨蟒都出现在热带区域。森蚺生活在南美洲,网纹蟒则广泛生活在东南亚地区。
这是不是意味着温度越高,蛇的体型也会越大?
那如果森蚺也生活在一个温度偏高的恒温环境中,有可能长到泰坦巨蟒那么大吗?
我认为是不可能的,温度确实对蛇的生长有利,但不是唯一影响因素,原因有三:
1、森蚺和泰坦巨蟒,虽相近,但本质上是不一样的,有基因差异;
之前有讨论过关于动物的体型,原则上来说,动物体型越大越好,更安全,但事实上动物的体型都有限制,不可能无限制生长,它有一个极限,一旦超过这个极限,会导致身体难以负担身体重力和内部压力,导致骨骼碎裂,内脏压爆。
泰坦巨蟒之所以这么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基因在调控身体的发育,而森蚺,最大的才8米多,平均体型比1/2泰坦巨蟒还要小得多,因此想要长到和泰坦蟒一个体型,除了外界因素,最根本要解决的是基因问题。
2、温度不是决定体型大小的唯一因素;
温度对于动物的影响是没有统一标准的:
大多数哺乳动物的体型,遵循伯格曼法则,即:同种或者同类的恒温动物,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体型普遍比热带地区的要大,北极熊就比棕熊要大。
对于变温动物来说,温度升高了,确实会让动物更活跃,原则上来说也会更大一些,泰坦巨蟒的温度假说就是这么来的。
根据温度假说,当时泰坦巨蟒的环境温度在32-33℃,那是不是意味着当环境温度达到32℃左右,变温动物的体型就会朝泰坦巨蟒方向发展?
但事实并非如此,有的科学家提出了质疑,认为科莫多巨蜥就生活在温度较高的地方(4-12月的平均温度在30℃左右),它的体型平均也就2-3米,和十几米的巨蟒相差甚远。
因此,科学家认为泰坦巨蟒如此巨大的原因,绝不只是温度这么简单,还包括食物、栖息地、天敌、新陈代谢等等因素。
除了温度因素,泰坦巨蟒生在一个好时代,当时恐龙已经灭绝了,泰坦巨蟒没有天敌,是当时无可厚非的顶级捕食者。
再加上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比现在要高,温度也高,导致植被非常茂盛,各种动物因为食物充足都长势喜人,对于泰坦巨蟒来说食物非常充足。
吃喝不愁,又没有天敌,环境又很舒适,泰坦巨蟒自然就容易长得巨大。
3、现代动物遇到的问题,比它们的祖先多得多;
人类的影响,已经严重干预了动物的发展。
因为疯狂窃取象牙,很多大象一出生就没有象牙或者象牙发展很小;
因为捕大留小,海洋鱼类有越长越小的趋势;
因为占领了大量栖息地, 很多动物已经灭绝;
……
总的来说,如果我们采用人工饲养的方式来照顾动物,例如把森蚺放进一个恒温的环境中生长,那它是不可能成为第二个泰坦巨蟒的,因为单一温度满足是不够的。
即使把森蚺基因改造,并放入泰坦巨蟒一模一样的环境中,也是不可能的,人类终将是动物最大的压力来源,这改变不了!
如果把森蚺放进一个恒温的环境,会不会长成泰坦巨蟒?
有科学家把森蚺放入了一个恒温的环境,然而结果却出乎意料!
泰坦巨蟒是世界上最大的蟒蛇,而成年的泰坦巨蟒的体重可以达到15公斤,差不多有5层楼高,
体重更是可以达到1000公斤,但是这种蛇早就已经灭绝了,而现存最大的蛇分别是网纹蟒和森蚺,
那为何有人推测把森蚺放进一个恒温的环境,会不会长成泰坦巨蟒这种推测呢?
其实这主要还跟科学家发现泰坦蟒的化石的事情有关。
泰坦巨蟒的化石被发现在哥伦比亚的瓜希拉半岛上有一个名为“塞雷洪的煤矿”,这座煤矿很大,面积足足有1000个足球场那么大,是世界上十大煤矿之一。
而为了开采煤矿,矿工们需要每天用炸药炸开100万吨的盖山和覆土。
后来在2002年的时候,有哥伦比亚的古生物学家来到了这里,原因是因为他在岩石中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所以后来更多的生物学家来到了这里。
经过仔细地查找,他们在这里发现了许多植物、巨型鱼类、龟和鳄类化石,他们对此十分的感兴趣,于是便将这些化石一起打包回去博物馆进行研究了。
后来个科学家在清理这些化石的时候,发现其中有一些脊椎骨并不具备具备鳄类骨骼的特征,
经过一番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这块化石是属于蛇类的,而且是属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蛇类。
这个消息让他们兴奋不已,最后他们决定再次前往发现化石的地方,进行进一步的挖掘,
经过他们不懈的努力,终于又再找到了25个个体的巨蛇化石,甚至还找到了头骨。
很快他们对这些化石进行了研究,最后构建出了这种远古巨蟒的脊椎模型,身长最长可以超过15米,平均体重约为2268斤,
而这个发现也刷新了他们对现存体积最大的蛇类的认知,现存的最大巨蟒体长可以达到4.5米,90斤,而森蚺可以长到7米左右,更是能够长到500多斤。
而泰坦蟒的出现,也惊讶了众人,试想一下15米长是一种怎样的水平?
足足有15层楼的高度,毫无疑问这种蛇的体型非常的巨大,非现代的蛇可以比较。
而在各个国家的神话传说中,都有巨蟒,被发现的泰坦蟒的体型巨大,或许传说中的巨蟒正是这种泰坦蟒也说不定。
为何泰坦蟒能够长到那么巨大?那为何泰坦蟒能够长得那么的巨大?科学家们认为跟当时高浓度的氧气含量有关。
在泰坦蟒所生活的那个年代,这里的温度非常高,平均气温可达到32度以上而且十分的潮湿,
每年的平均降雨量可以达到400cm以上,所以这里的地表植被也非常的茂盛,茂盛的植被也制造了大量的氧气,进一步支撑了这些动物的生长。
不仅是泰坦蟒的体型巨大,就连它的食物也很巨大,它的食物是钝鼻鳄和肺鱼,前者长4.57米而后者长3米,
而且在泰坦蟒生活的那片区域的冥河鳄和洪鳄体型也十分巨大,一个是身长7米,而另外一个则是身长4米。
不仅如此,还有历史上还有巨型蜻蜓化石,经分析研究发现,它们的翅膀展开了之后又70厘米长,而它们生活在石炭纪时代的密林中。
而它们之所以能够长得那么大,也跟空气中的含量有着很大的关系,
当时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高达35%,而由于蜻蜓是用腹部的气门和延伸的气管来进行呼吸的,
所以含氧量的飙升会导致加速它们呼吸和代谢的频率,就这样它们的体型慢慢地就变得异常的庞大了。
如果把森蚺放进一个恒温的环境,会不会长成泰坦巨蟒?泰坦蟒之所以能够长得那么大,很大程度上跟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以及这种恒温的环境有关,
那么那么如果把森蚺放进一个恒温的环境中,会不会长成泰坦巨蟒?
因为对于目前两种最大的蛇,也就是网纹蟒和亚马逊森蚺来说,
体长最大的是网纹蟒体长达到了9.9米,而亚马逊森蚺虽然体长没那么长,但是体重要重得多,而且这两种蛇都生活在热带雨林,所以都有着共同点。
所以有科学家假设蛇的体型大小会不会跟温度的高度有关?后来科学们还真的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在实验室中模拟出了泰坦巨蟒的环境,之后把小森蚺给放了进去,并调整温度,但是随着温度的增加,它们的的活动变得没有规律了起来,
动物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在一座大型实验室中,模拟出了泰坦巨蟒的生存环境,
然后把3条小森蚺放了进去,并不停地调整温度,结果当温度接近30度时,小森蚺的活动就会变得毫无规律。
虽然往往热带地区的生物会比其他地方的生物要更加大,但是如果茫然地把森蚺放入其中,也不一定能够长到泰坦蟒那么大的体型。
而且决定一个动物体型的大小,往往跟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品种
从毛发到骨骼多数都有基因的参与,就像某些大型动物,它的体型庞大,
但是如果换做别的物种即便是在它生长过程中,有着充足的食物也不一定能够长到那么大。很大程度上品种决定了某个物种的大小。
所在的环境
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大象,而海洋中现存体型最大的动物是蓝鲸,而如果蓝鲸不是生活在海洋中借助海洋的浮力,
是很难长得那么大的身体。因为越大的身体,就越需要更多、更粗的骨骼支撑,同时新陈代谢的速度也会更加快。
食物
食物直接为动物机体的生长提供了支撑,在泰坦蟒所生长的那个年代,不仅仅是它体型巨大,
而且它的食物体型也不小,泰坦蟒从中获取的食物种类也充足,所以泰坦蟒自然就能能够长得那么大。
如果把森蚺放进一个恒温的环境,会不会长成泰坦巨蟒?
一位养了20年蛇的老师傅告诉:世界上最大的蛇长18米,体重最起码有1吨, 一顿饭最起码吃5头猪,如果没有因为环境而灭绝 ,这条蛇在地球上绝对没有对手。
目前在世界已经被发现的蛇,一共有3425种,其中包括600余种,虽然在地球上蛇已经进化了1.3亿年,但是目前的地球环境,根本无法让蛇长到像泰坦蟒一样巨大,今天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世界上最大的蛇有多大,如果换一个恒温的环境,这些蛇的体型能否超过泰坦蟒呢?
一、世界上最大的蛇有多大?1、网纹蟒
网纹蟒属于蟒科的蛇类,主要生活在东南亚国家地区,而现在因为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网纹蟒的数量迅速减少,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
早在2016年印度尼西亚,在苏门答腊岛的一个热带雨林当中,我发现了一条长14.85米,重1000斤左右的网纹蟒,这条蛇取名为桂花,送到当地公园,让游客来参观。
网纹蟒虽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蛇,绝对是世界上最长的蛇,平均体长能达到8~9米,最长的超过12米以上。
2、亚马逊森蚺
亚马逊森蚺属于蚺科蛇类,主要生活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当中,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蛇类当中,体型最大的一种。
成年的绿森蚺平均体长在5米左右,最长的可达10米以上,而且体重早就超过230公斤。
一个成年人在绿森蚺的面前,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在2015年的《世界吉尼斯纪录》当中就有记载:亚马逊雨林曾经发现了一条体长11米左右,体重480斤的亚马逊森蚺的尸体,如果这条蛇不死的话,它的体型绝对还会不断的增长。
3、缅甸蟒
缅甸蟒属于蟒科动物,主要生活在东南亚地区,但是在我国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也有缅甸蟒在这里生活。
也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蛇类当中体型最大的蛇类之一,成年的缅甸蟒平均体长在7米左右,重达91公斤左右。
这并不是一个极限,《吉尼斯世界纪录》当中就有记载:目前已经发现的缅甸蟒体长可达9.75米左右。
4、泰坦蟒
泰坦蟒,虽然名字中也带一个蟒字,但是它属于冉科蛇类 ,只可惜早在5800万年前,就因为地球的环境变化,导致这种蛇已经灭绝。
在2009年的时候,在美国的一个矿场挖出了三条泰坦蟒的化石,之后就有动物学家发表了言论,这是三条泰坦蟒的化石,其中两条在15米以上,另一条的体长早就超过了18米,而且重量最起码在一吨以上,身体的直径也有一米左右粗。
如果不是因为环境而灭绝的话,在地球上绝对是可怕的动物没有之一。
二、如果把森蚺放进一个恒温的环境,体型会不会超过泰坦巨蟒?虽然泰坦蟒已经灭绝了,但是目前体型最大的是森蚺,就算把森蚺放进一个恒温的环境,根本不会变成泰坦巨蟒。
1、生存环境问题
体型比较大的蟒蛇和蚺蛇,都是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区,也就是说,温度比较高的地方,越适合蛇类的生长,在这点上泰坦蟒和森蚺都是一样。
就算是将森蚺放到一个常温的环境当中,绝对不会长成泰坦巨蟒,主要就是因为生存环境的问题。
泰坦巨蟒可是5800万年前的蛇类,它的生存环境肯定和现在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泰坦蟒之所以能长这么大,温度虽然比较重要,但绝对不是最关键的地方。
就算把森蚺然放进一个恒温的环境,虽然体型会变大,绝对不会变成泰坦巨蟒,因为环境问题。
2、蛇的身体结构问题
蛇是一种变温动物,根本无法调节自身的温度,所以当环境温度比较高的时候,蛇的体温也比较高,温度比较低的时候,蛇的体温也会变低。
5800万年前适合泰坦巨蟒的生存温度,早在2009年2月份《自然》杂志上就有研究成果,也就是说适合泰坦蟒的环境温度平均至少要在34度左右。
而现在的热带雨林,平均温度只有25~28度左右, 要想长成泰坦蟒根本不可能。
森蚺又是一种特别喜欢水的蛇,如果将它放进一个恒温34℃左右的环境当中,作为变温动物的蛇,根本无法调节自身的温度,原本适应28℃左右环境温度的森蚺,很可能会因为体温升高而死。
所以在这点上,要想长成像泰坦巨蟒一样,根本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
三、为什么现在地球很少有超过10米的巨蟒1、栖息环境问题
体型越大的蛇,一般都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区,因为蛇生长的体型大小,与环境温度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地球上的环境已经发生改变。
到夏天的时候特别热,冬天的时候特别冷,就算是在热带雨林,温度也下降了很多,这种栖息环境根本不适合蛇,长到10米以上。
2、食物问题
除了栖息环境问题,蛇要想长到十米以上,必须要有充足的食物,否则就无法为身体提供所需要的营养。
现在地球环境被破坏,再加上国外的一些偷盗者,让蛇可以食用的动物变得越来越少,毕竟体型越大的蛇,需要的食物越多,当食物量减少的时候,也会影响蛇的生长。
3、偷盗猎杀问题
蛇皮非常的昂贵,能做成奢侈品,所以不少违法的偷猎者,每年都会悄悄潜入带雨林,对体型比较大的蛇类下手。
如果这种现象不及时地处理的话,就算有蛇,能长到十米以上,面对人类也很难生活下来。
写在最后:蛇的体型大小虽然和温度确实有关系,但并不是主要的原因,热液和环境因素,食物因素,包括蛇体型变大之后能否带些热量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盲目地将森蚺放到恒温环境当中,虽然体型会变大,但是绝对不会变成像泰坦巨蟒一样,反而寿命会缩短。
如果把森蚺放进一个恒温的环境,会不会长成泰坦巨蟒?
和恒温环境没有直接关系。
森蚺本来就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温度的高低并不能起到关键的因素。
以史前动物综合研究为例,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后发现史前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会比我们现在的氧气含量要高,史前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超过了30%,所以,史前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会比现在的氧气含量高出三分之一。这也促使了史前的植物和动物在充足的氧气环境中可以生长的更快,拥有更庞大的体型。
对于森蚺所生活的热带雨林来说,不存在冬眠的因素考虑,本身就是一个高度恒温的环境。相反丰富的食物和高富氧环境才是起决定因素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