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喜剧之王”周星驰有何评价?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内地演艺界人士从来不骂周星驰,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都懂得一个道理——坏人是演不好喜剧的!

诚如香港导演陈可辛所说——“内地演员学院派居多,受过专业的表演训练,舞台痕迹太重不太容易带给观众惊喜。”

但起码陈导说出了一个事实,内地演艺人士的戏剧理论基础是很扎实的。

他们在学校里就曾学习过一个理论——喜剧的原理是批判!

换通俗点说,你觉着一个情节好玩,一个角色好笑,是因为他(她)有缺点,你在用笑声来批判TA。

举个例子:比如《唐伯虎点秋香》里的石榴姐,你觉着她很滑稽,看到她就笑得前仰后合,是因为她的缺点相当突出——自作多情。

《破坏专家》断水流大师兄,当你听到这句台词——“冇冇冇,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你觉着断水流大师兄十分搞笑,是因为他的缺点——狂妄自恋到夸张。

再有,你看到《武状元苏乞儿》苏察哈尔灿他爹吴孟达,也觉着他好好笑,是因为他也有超出人类经验范围的缺点——毫无原则地溺爱儿子,把儿子惯成了无法无天的小太阳二世祖。

因为角色具有某类突出的缺点,所以你在用笑声批判他(她)!

自古以来,从古希腊柏拉图至近代斯坦尼拉夫斯基,历代哲学家、戏剧理论家虽然对喜剧原理有着不同角度不同论证,但结论大抵不差——喜剧即批判!

比如马、恩哲学关于喜剧的著述——喜剧本质上是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它是新事物在取得胜利后或即将取得胜利时对旧事物的否定,使“人类能够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

正因为喜剧的批判特性,这使得喜剧主创人员更需要本人拥有上帝视角。

说白了你自己本人就得是个好人,你要心地纯洁,你内心要有一把尺,你要有鲜明的是非观。

很多人说喜剧难做,创作难度表演难度要远超悲剧,难在哪了?就难在这里了。

只有内心纯良,人品正直的人,才有可能演好喜剧。

SO, 搞文艺的拼成就,拼来拼去,到最后拼的是人品!

香港演艺圈也曾有人指出这个观点——“坏人不识做喜剧”,这人是李力持。

那么,从整体上来说,对周星驰该有怎样的评价?

在这里笔者借用导演王晶的一句话。

王晶在自传《少年王晶闯天涯》中谈到——两岸三地男演员里演技最好的是周星驰。

关于这个评价笔者表示附议,再加一句——“喜剧之王这个称号,周星驰当之无愧!”

一个好的喜剧演员是极为稀缺的社会资源。

喜剧创作人员不仅人品要好,头脑聪明,逻辑思维还要强大。

因为喜剧桥段是极为仰赖逻辑的。

我们再举个例子,《唐伯虎点秋香》里石榴姐的台词——“天呐,你居然爱上了自己的娘?!天呐,这样大逆不道丧尽天良的事情,实在是太刺激了!”

这是典型的“因果背反”,因为石榴姐话语中的逻辑漏洞被你听出来了,所以你觉着十分搞笑。

逻辑思维不好的人写不好喜剧本子,也演不好喜剧。逻辑思维太好,同时也是喜剧演员更容易患上抑郁症的主要原因。

至于江湖上对周星驰的一些非议及传言,无论真伪,笔者认为都是瑕不掩瑜。

现实生活中演技不好、缺乏足够的人情世故、做不到面面俱到八面玲珑这样的人多了去了,包括你我,又何必对周星驰吹毛求疵、过于苛责?

你对“喜剧之王”周星驰有何评价?

阳明先生说过: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星爷就是如此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令人敬佩!

你对“喜剧之王”周星驰有何评价?

1999年周星驰第一次真正做导演拍摄了《喜剧之王》。

熟悉了以上的背景之后,你才会发现艺术片才是周星驰真正想要的。虽然在《喜剧之王》里,我们仍然能看到不少的笑料。但是,这是一部你看完想笑却笑不出来的电影。

小人物出身的周星驰,心里很清楚在底层摸爬滚打的滋味。所以,在他所有的电影里,主角都是从小人物出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最后走向成功。然而,在《喜剧之王》里,其实到电影结束,周星驰饰演的尹天仇都没有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只是,为了迎合市场,加了片尾那一段。如果不要那段结尾,这就该是周星驰最完美的电影了。事业、爱情和相濡以沫交织在一起,就是《喜剧之王》。

张柏芝饰演的柳飘飘和周星驰饰演的尹天仇,都是底层小人物。甚至于连饱饭都吃不上的时候,却还在互相鼓励不忘梦想。按理说,这样的关系,只要有一方上进,另一方应该大力支持才对。但是柳飘飘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了对方致命的一击。

谁都看出来,莫文蔚是因为喜欢周星驰,才会给他主角,提拔他,带他在记者面前露面等等。同为女人的张柏芝不可能不懂这一点,于是在快要失去的时候,还是想拼命挣扎一次「你上次说养我是不是真的?」注意看(下方图二),莫文蔚的眼神。她在等周星驰的回答,张柏芝也在等周星驰的回答。对于周星驰来说,这个时候如果选择了爱情,必然会失去事业。如果选择事业,将不再会有爱情。

这种活生生要将底层小人物碾碎的情节,实在是太过于残忍。

因为,张柏芝为了他,为了她的爱情,为了他那句「我养你啊」,已经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重新拾起曾经被伤害的心,选择再相信一次爱情。如果这个时候,周星驰也像前任一样出尔反尔,那对张柏芝来说,也是一种残忍。《喜剧之王》是喜剧,却能让你哭的原因就在于此。周星驰很敏锐的抓捕到这种生活的细节,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每天都在不断上演。只不过,周星驰将其推到了极致。

1999年,那是周星驰最好的时刻,脱离束缚,独立导演,并且有了前面失败的经验,良好绝佳的心态去面对新的开始。那也是张柏芝最好的时刻,张柏芝出道的第一部电影,没有表演经历,也没有表演学习,但是却能将柳飘飘这个角色诠释得如此到位。性感与青春的结合,开放与内敛并存。张柏芝,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那种人。

《喜剧之王》,不管是对于张柏芝还是周星驰来说,都是一个最好的开端。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让我们终于得意窥见星爷内心的想法。

周星驰,懂艺术,懂爱情,也懂人生。

你对“喜剧之王”周星驰有何评价?

大家都是明白人,能够自愿的星爷星爷的叫着,已经充奋说明了一切![赞][赞][赞][祈祷][祈祷][祈祷]

你对“喜剧之王”周星驰有何评价?

首先,作为“我是一个演员”的演员周星驰,演技了得,从耍酷装帅发呆卖萌的城里人到朴实憨厚土得掉渣的农民工,他都能演,都演得活灵活现。

我曾经说过,能不能演农民工,是考验一个演员演技的试金石。

有演技的演员多,有思想的演员不多,周星驰有思想,他的电影关注农民工和生态平衡,有思想而且很敏锐很先进,关注思考的是先锋前卫的问题。

有演技的演员多,但能编剧的演员少,周星驰能编剧,而且能够一边拍一边编。

有演技的演员多,但能当并当好导演的人少,留下不朽作品的更少。可周星驰都做到了。

懂悲剧和喜剧的人多,但悲剧和喜剧都懂而且能够融会贯通,能够用喜剧演悲剧的人少,几乎就周星驰一个。

大学生们说,看周星驰的电影,第一遍笑,第二遍哭,第三遍呆在那里,有很多话要说,却又说不出。

能做到的,除了周星驰,还有谁?

周星驰对电影的敬业,也是首屈一指的。

我相信,周星驰的作品会不朽,他的名字也会留在电影史上。

(图片选自网络)

你对“喜剧之王”周星驰有何评价?

非常不错!

这是周星驰跨越式的新高度!用电影表达了自己一路走来的辛酸苦辣,也表达了每个演员的心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