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5G手机全面上市使用了,那么如果我不换5G手机,继续使用4G手机会怎么样?
如果5G手机全面上市使用了,如果不换5G手机,继续使用4G手机不会怎么样,5G的全面普及,并不会影响4G手机的使用,现在5G都开始商用了,2G手机都还在使用中,更何况4G手机呢?
虽然不影响4G手机的时候,但4G手机是无法体验到5G网速的,当然了,4G网速也不慢,完全可以满足用户日常使用。
2020是5G实现商用的第一年,但5G手机还没有全面上市使用,如果你手里的是一款千元4G手机,一般两年左右就会出现卡顿的情况,届时还是要更换新手机的,你也可以选择不更换5G手机,如果没有新版4G手机,旧版4G手机系统、性能都会跟不上。
而且如果5G手机全面上市,一样的钱为什么不换一部5G手机呢?不仅系统跟的上,性能也跟的上。
因此,5G时代,要不要换5G手机,还是要看用户手里的手机能不能继续一直使用,若手机没有任何问题,不影响正常使用,那就没有换的必要,若手机经常卡顿,那就不如换一部5G手机使用了。
如果5G手机全面上市使用了,那么如果我不换5G手机,继续使用4G手机会怎么样?
对整个人类社会不会怎么样,对你我会瓜目相看,如果我在半岛电视台有关系,我会联系他们给你做个专訪。
如果5G手机全面上市使用了,那么如果我不换5G手机,继续使用4G手机会怎么样?
如果5g手机全面上市了,那么如果我不换5g手机,继续使用4g手机会怎么样?
关于这个问题估计有很多小伙伴也想知道,如果5g全面普及4g手机还能正常使用吗?其实有这样的问题可以理解,因为我们曾经经历过2g 3g时代,尤其是2g到3g跨度是非常大的,3g到4g跨越就更大了,要知道2G理论网速是150Kbps,3G理论网速为1-6Mbps,4G理论网速为10-100Mbps,如果这样说你要是不明白的话我们换一种说法,也就是说2G网下载速度差不多15-20K/s,3G网下载速度在120K/s-600K/s,而4g网可以达到1.5M/s-10M/s,从这几个网络大家是不是发现每一次网络升级速度会快很多,以前2g时代打开个图片都要等好久,下载视频可以说度时如年,到了3g时代很明显打开网页图片秒进了,到4g时代打开视频马上就可以打开,而我们目前使用的手机基本上都是以4g为主,网络覆盖也以4g信号为主。
那么如今5g出来了后相比4g有什么变化呢?我们先来看来看一组数据,5g网理论峰值传输速度可达每秒10GB,而4G网速度最高可以达到75Mbps,这样一对比5g比4g快了不是一点半点,换句话说如果下载1GB的文件5g网差不多几秒就可以完成,而4g网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个速度,所以相比前几代来说5g是最快的一代网络,但是同时要求也比前几代网高,这就好比3g升级到4g只需要升级手机卡和套餐就可以了,而到了5g就需要更换手机了,原来的4g手机将不支持直接升级5g网络,因为5g网络是单独网络,必须设备支持并且5现在5g手机都是可以向下兼容4g手机,因为就目前来说虽说5g手机逐渐普及,但是网络的覆盖范围确实很小,只有一线城市有可能实现全覆盖,至于其他地区或者农村估计没个三五年是不可能全覆盖的,所以一定意义上来说还是以4g网络为主。
所以即便是5g手机全部普及4g手机还是照样可以使用,因为必定近三五年4g是不可能退网的,这里别说4g了还有些偏远地方3G网络都还不稳定何况是5g,这个5g的成本比4g高多了,这个得一步一步慢慢的逐步普及,这个4g网即便是以后5g网全覆盖他也不可能取消,后期十年内将是以5g为主4g为辅的模式存在,也就是说有5g网覆盖的地方优先5g,没有5g网的地方自动在4g网上运行,所以大家不用担心5g普及后对4g手机有影响,如果这里非得说影响那就是速度比5g慢多了,但是如果只是上上网,聊聊天,看看视频,刷刷抖音那么4g网完全够用没必要一定得5g手机。
实话实说好多人买的起5g手机但是却用不起5g套餐,大家看看目前的5g套餐最低都是接近200元,试问要是家里没点小矿谁愿意用这么贵的套餐,另外即便是你用这个套餐按照5g的速度你敢用多少,4g时代200套餐可以不限流量套餐,可以想怎么怎么玩,而到了5g时代199的套餐也就差不多60g左右的流量,试问如果真按5g几秒下载都能上G试问你这个该敞开使用吗?估计没几个人敢保证吧,所以大家别纠结这个5g网普及4g怎么样了,主要还是看个人用途和经济标准,如果当有一天5g套餐也是白菜价了那个时候再换4g也不迟,在这个5g网络没有完全覆盖以及5g资费没有普及之前个人觉得选择5g手机没有任何性价比,对此不知道小伙伴们怎么看呢?
如果5G手机全面上市使用了,那么如果我不换5G手机,继续使用4G手机会怎么样?
5G网络的普及,不会影响到4G手机的使用。电信5G技术白皮书明确指出:即便到了5G成熟阶段,4G、5G将长期存在,共同发展,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自己的4G手机无网可用。
关于5G手机众所周知,如果要使用5G网络,必须使用搭载5G基带的5G手机。目前市面上没有成熟的5G手机,大部分采用了外置基带的方式,骁龙855+骁龙X50,麒麟980+巴龙5000,技术不成熟,测试机的成分更大些。现在发布的5G手机,由于量产少等原因,成本价过高,很可能存在一些兼容性等问题,需要解决,只有经过技术的迭代,才会有性价比高的5G手机上市。
5G网络的普及根据工信部的要求,三大运营商均宣布在2020年实现5G网络的商用,从正式商用到全面普及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5G网络采用了更高的频率,因此需要更多的基站才能实现4G网络的覆盖范围,根据有关部门统计需要建设600万座5G宏基站(4G宏基站数量为400万),同时为了满足5G的高带宽需求,需要升级核心网络,这是比较漫长的过程。目前,运营商仍然未收回4G基站的建设成本,可想而知5G基站建设情况。
关于4G手机目前,4G是网络的平均网速在20Mbps左右,可以满足大部分的4G应用,比如移动支付、玩在线游戏、刷抖音、看视频等不会有明显的卡顿。
5G网络的核心应用在于实现“万物互联”,广泛用于无人驾驶、远程医疗、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目前而言,很多5G应用仍然处于PPT阶段、试验阶段,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5G网络的需求并不是很“迫切”。
总之,5G网络的普及,5G手机的出现,并不会影响到4G手机的使用。随着5G网络全面普及,5G手机全面普及,5G应用大规模普及,那时就可以考虑更换5G手机了。目前而言,4G手机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多多点赞哦,也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哦,谢谢。如果5G手机全面上市使用了,那么如果我不换5G手机,继续使用4G手机会怎么样?
如果5G手机全面上市使用了,4G手机依然可以正常使用,这个是不影响的。但是,如果想要使用5G网络的话,那就必须更换5G手机了。
都说今年是5G的元年,互联网上关于5G的信息简直是铺天盖地。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虽然已经有很多手机厂商向公众展示了自家的5G手机,可是迄今为止,很少有厂商推出5G手机,一直都还是在不断地发布4G手机。
虽说手机更新迭代很快,可是正常使用1-2年总归是没问题的吧。如果真如网上所说5G马上就要来了,如果4G手机没法用了,那么,这些手机厂商还敢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大量发布4G手机吗?
其实,距离5G真正普及还有一段时间的,而这期间包括5G普及以后,4G手机的使用也不会受到影响的。
如今的5G网络各大运营商还在建设当中,由于5G基站的密度会比4G还要大,不管是工程量还是耗资方面都很大,短期内网络效果也不会有太大成效,距离商用时间也会比较久。而5G手机设备方面,据说今年下半年会有部分厂家发布一些5G手机投入市场,但产量也不会很大。所以,5G进入我们的生活也不会那么迅速。
如今我国的4G网络建设是比较健全的,普及率也非常高。现在的网络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在5G前期的时候,也没有必要跟风去使用5G手机和网络,更何况,初期的5G手机和网络费用也都会偏高,而且初期的5G网络也不会比现在的4G好。
所以,大家大可不必为还没普及的5G网络而发愁。继续使用现在的4G就挺好,就算5G普及了,如果你没有5G的需求,4G手机也一样可以正常使用。
如果5G手机全面上市使用了,那么如果我不换5G手机,继续使用4G手机会怎么样?
“极客谈科技”,全新视角、全新思路,伴你遨游神奇的科技世界。
即便在今年下半年,大量5G手机开始上市,4G手机依然可以正常使用。
一方面,想要使用5G网络必须要更换手机,势必要淘汰旧的手机;
一方面,4G网络势必会同5G网络长期共存,可以实现旧手机至新手机的自然过渡。
先来看看,使用5G网络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吧!
首先,手机端必须支持5G网络,也就是说手机中需要具备5G基带芯片;比如即将推出的华为巴龙5000、高通骁龙X55基带芯片等,下半年将会正式实现商用。
其次,运营商端需要更改5G网络资费,将4G资费升级至5G资费;仅升级资费套餐即可,无需更换手机SIM卡。
最主要的因素,还需要看三家运营商5G基站的建设速度。
为何说4G网络将会同5G网络长期共存1、5G网络的建设规模
5G网络建设相比4G网络建设更加困难,需要新建更多的微型基站。
5G网络对比4G网络虽然具有下载速度快、延时低、接入用户较多等优势,同样具有劣势;
覆盖4G基站同样的范围,需要5G基站的数量更多。
2、5G网络的业务实现形式
5G网络的初始阶段同样会将流量、语音进行分流。
以4G网络为例:
最初仅使用4G网络进行流量传输,2、3G网络负责语音数据的传输;
联通年初刚刚采购46.1万台4G基站,正式推动商用4G VoLTE。
关于推出5G手机之后,继续使用4G手机的事情,您怎么看?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