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为何他能继位?代善和多尔衮的母亲有一腿,为何不立多尔衮?
本来努尔哈赤有钦定的接班人,他不是别人,正是大贝勒代善。代善是努尔哈赤的嫡次子,大哥褚英是接班人。不过褚英不争气,几乎把所有功臣都得罪了,因此被努尔哈赤废杀,代善成了嫡长子。
天命元年,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后金政权,代善和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一起,被封为和硕贝勒,史称“四大贝勒”,代善年长,称“大贝勒”。
代善15岁就提刀上马,跟着父亲征战沙场,在一系列战斗中屡立战功,因此他被努尔哈赤早早地确认了接班人的身份。为此,努尔哈赤还曾经放话:我百年之后,把诸幼子和大福晋,都托付给大阿哥。
努尔哈赤这句话的信息含量很大,也很劲爆!
大福晋相当于汉人的“嫡妻”。民间不乏“托妻献子”的故事,可是皇家用得着吗?事实上,努尔哈赤的“托付”,远比“托妻献子”还要带劲,他的意思是,会把大福晋嫁给代善!
估计郭老板看到这,忍不住捂脸:我的妈呀,太刺激了!
别以为努尔哈赤的脑袋被马踢了,其实这在女真族就是个常规操作,不光女真,很多游牧部落都有这种习俗,即所谓的“收继婚姻”。
由于游牧部落生产力的落后,人口和财产不光是财富的象征,还是部落生存繁衍的基础条件。男主人去世后,为了不让财产和子女随着女人的改嫁,流落别的部落,接班的儿子,就要续娶生母以外的小妈,并承担未成年弟弟们的抚养责任。
所以,努尔哈赤的这个决定,一点不劲爆。但它透露出一个信息:我的接班人就是代善。
努尔哈赤一生有四位大福晋,他口中的这位大福晋,就是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因为努尔哈赤给她提前指定了“下家”,结果爱新觉罗家族闹出了现眼的事。
阿巴亥是女真乌拉部首领满泰之女,努尔哈赤一心想统一女真诸部,老是在乌拉部门口亮刀片子。乌拉部干不过努尔哈赤,被迫把年仅11的阿巴亥,送到了42岁的努尔哈赤怀中。
阿巴亥不光长得漂亮,而且生性乖巧,八面玲珑,把半老头子努尔哈赤哄得龙心大悦。不久阿巴亥获封大福晋,还接连给努尔哈赤生下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看着满地打滚的三个小孩崽子,再瞅瞅腰板日渐佝偻的努尔哈赤,阿巴亥心里的小九九不停翻腾:大汗哪天崩了,我和这几个娃可咋整?
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年龄跨度40岁,代善比阿巴亥还要大7岁。阿济格哥仨跟哥哥们相比,年龄相差太大,只能谋求羽翼的护佑。
如今努尔哈赤释放了信号,心眼活络的阿巴亥,决定提前“热身”,跟未来的“领导”勾兑勾兑。于是,她悄悄地给代善,以及另一位实力派“儿子”皇太极,送去了亲手烹饪的酒菜。
看起来阿巴亥不简单,懂得一句真言:要想抓住男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他的胃。几个小菜不值钱,满满的全是情,无价之宝。
代善接到小妈送来的好意,美美地斟酒小酌,至于有没有吃出别的滋味,那咱就不知道了。而皇太极显然比代善有心眼,酒菜收了,却放在一边任它发臭。
估计代善要是知道皇太极的这个举动,会忍不住一哆嗦,酒水洒一地!
果然没多久,案发了!努尔哈赤的两位庶妃,德因泽和阿济根,向努尔哈赤告发:大福晋不守妇道,两次偷摸给大阿哥代善、八阿哥皇太极送酒食,又数次深夜出宫,去了大阿哥府。更让人气愤的是,有几次宴会,大福晋打扮得花枝招展,席间跟大阿哥眉来眼去。
努尔哈赤一顿咳嗽:这东西我提前说,是为了爱新觉罗家族的未来,你提前做是怎么个意思?这玩意能提前行动吗?
要是被儿子抹绿,一代枭雄的脸往哪儿搁?努尔哈赤震怒之下,令人悄悄调查。结果是,阿巴亥送酒菜属实,至于送完酒菜,二人还有没有自选动作,以及酒席间互送菠菜的事,这玩意实在没法还原。
这个调查结果让快意江湖的努尔哈赤既松了口气,又忍不住时时泛酸。最后,努尔哈赤找了个借口:阿巴亥私藏财宝,抄家!废黜!隔离居住!
同时,努尔哈赤还宣布了一条震惊的消息:废黜大阿哥代善的接班人资格!
六年后,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接班。问题来了,在四大贝勒中,皇太极仅仅排末尾,而且努尔哈赤钟情于多尔衮,笑到最后的为何是皇太极呢?
其实,努尔哈赤驾崩时,四大贝勒都有实力接班。
代善虽然被废黜,但是他掌握了正红和襄红两旗,他的四个儿子,以及掌握襄白旗的侄子杜度,掌握了“十固山执政贝勒”中的一半席位,他们都是代善的拥趸。所以,只要他愿意,翻盘不算难事。
阿敏虽然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但他拥有镶蓝旗,还有两位亲弟弟的支持,他们都是执政贝勒,实力一点都不弱。
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跟皇太极不对付。他拥有正蓝旗,其同母弟弟也是执政贝勒。
当然还有多尔衮,哥仨手上拥有正白旗,多尔衮本人拥有十五个牛录,而且阿巴亥声称,努尔哈赤生前有遗言,传位于多尔衮。
可以说形势相当复杂,皇太极一点不占优势。
其实这些分析有点表面化,五位候选人如果都各怀私心,确实结果有点麻烦,问题是实力最强的代善,在儿子们的劝说下,选择了支持皇太极。
代善的这个决定,让势均力敌的几方,天平立刻就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失衡,这就是皇太极能接班的原因。
问题又来了,当年德因泽状告阿巴亥和代善有一腿,很多人认为,背后那双黑手其实就是皇太极。那么代善在实力占优的情况下,为何放弃竞争?又为何选择支持仇敌皇太极,而不是阿巴亥的儿子多尔衮?
- 其一,皇太极指使德因泽给代善、阿巴亥下套子,这个说法站不住脚
针对一个案件,人的惯性思维是,谁得利就是嫌疑人。因此后人“按理出牌”,认为代善和阿巴亥“劈腿事件”,一定是最后获利的皇太极所为。
首先代善被废,根本不是因为阿巴亥,而是因为虐待前妻的儿子。代善的前妻李佳氏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岳托,次子硕托。李佳氏去世后,他续娶叶赫氏。
别人家是后妈坏心眼,代善是亲爹做“毒爸”。萨尔浒之战后,后金迁都,努尔哈赤给家族所有人指定地块修建府邸,结果代善强夺岳托的宅基地,惹得努尔哈赤很不高兴。
硕托又不堪忍受代善的虐待,离家出走。代善不去寻找,而是坚持说硕托投降大明了。后来硕托被找回,解释了原因,但代善坚持要求努尔哈赤杀了硕托。
这两件事引起努尔哈赤的警觉,他派人一调查,发现了代善偏袒后妻,虐待岳托和硕托的事实。努尔哈赤心中的痛楚立刻被搅动起来,想当初,他和弟弟舒尔哈齐,就是遭到后母虐待,年幼时就寄居外公家,早早自食其力,吃尽了苦头。
他愤怒之下,痛斥代善,责令岳托和硕托与代善分家,并废了他的储位。代善也在惊恐之下,回家杀了叶赫氏,向父亲请罪,并当众起誓。努尔哈赤这才原谅了代善,保留了他大贝勒的身份。
另外还有一个细节,也可以证明,皇太极不可能是德因泽的后台。努尔哈赤死后,德因泽和阿济根,跟阿巴亥一样,被勒令殉葬。
假如德因泽是皇太极的后台,一定会要求皇太极出手相救,皇太极为了保住秘密,也一定会救德因泽,可事实上皇太极并没有与德因泽发生任何关联。
其实玩阴谋的人,无论手段多高明,时间久了早晚会露马脚。代善不傻,不可能被皇太极长期欺瞒而不自知。
至于同样接受阿巴亥酒食,皇太极为何就不吃,这说明人家政治敏感性比代善高出一大截!
- 其二,代善的儿子们基本都是皇太极的拥趸,他们左右了代善的意见
别看代善实力强,可事实上,他的儿子、侄子们,基本都是皇太极的拥趸,尤其是老大岳托和老三萨哈廉。
这个情形很不合逻辑,代善登基才应该更符合家族利益。只能说皇太极的人格魅力,要远远大于代善,儿子们宁可相信皇太极,也不愿意相信老爸。
代善就是在子侄们的劝说下,决定放弃自己的“理想”,转而支持皇太极。
- 其三,复杂的政治形势,以及代善对局势的判断,让他做出了理智选择
岳托等人是如何说服代善的呢?当时的局势呗。
努尔哈赤去世时,后金的未来还很不明朗。大明虽然节节败退,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谁敢保证没了努尔哈赤的后金,还能不断创造军事奇迹?
除了大明外,南边有大明的死党朝鲜,北面有贼心不死的蒙古。稍不留神,后金就会被他们包饺子。
另外,爱新觉罗家族内部危机重重,努尔哈赤的子侄们并不和睦,八大贝勒之间明争暗斗。请注意,他们可都是有各自的武装,一言不合就容易擦枪走火。
以代善的军事实力,登基不难,可要想制服他们实在不易。所以代善衡量再三,觉得还是当个逍遥王爷更舒服。此刻主动退,还能捞个拥立之功,被轰下台那就惨了!
- 其四,代善与阿巴亥“有一腿”的说法不可靠,也不能左右代善的政治倾向
临退之前,把“情人”的儿子拱上台不行吗?美人也抱了,政治利益也得了,一箭双雕不香吗?
呵呵,花边新闻的吸引力太大,眼珠子掉进去就拔不出来!冷静一下思考,代善可能跟阿巴亥有一腿吗?可能性太小了!
努尔哈赤说把阿巴亥托付给代善时,阿巴亥年近三十。这个年龄的女人对代善也许有吸引力,可是努尔哈赤还在世,就算阿巴亥是“追求真爱”的勇敢女子,代善敢玩命吗?
努尔哈赤去世时,阿巴亥已经36周岁,对代善还有多少吸引力?
其实对代善来说,努尔哈赤的托付就一个含义——自己是储君,至于阿巴亥,那都不值得费心思考虑,相对于政治利益,阿巴亥太微不足道了。
所以双方的交往,都是基于利益的“面子工程”,“情”只是借口。如此一来,代善可能在重大利益上,回去考虑所谓的“情”吗?
- 其五,阿巴亥被赐死应该是努尔哈赤的遗令,多尔衮接班纯属扯淡
人们出于对阿巴亥被赐殉葬的同情,更愿意承认她是被皇太极逼死的,可我认为,阿巴亥殉葬,就是在执行努尔哈赤的遗令。
首先,阿巴亥根本威胁不到皇太极的政治利益,皇太极没理由逼死阿巴亥。
其次,努尔哈赤临终前,身边只有两个人——阿巴亥和阿敏。阿敏是皇太极的竞争对手,不可能帮皇太极作伪证。
再者,就连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都没有对母亲被赐殉葬表示异议,这说明此事不大可能是皇太极作恶。
至于努尔哈赤为何要赐死阿巴亥,我认为两个原因,一是阿巴亥此人心机较深,热衷于政治,努尔哈赤不想让她存在;二是阿巴亥本就是努尔哈赤的宠物,出远门随身携带,太正常了。
那么,努尔哈赤意属多尔衮,这又怎么解释呢?多尔衮自己编造的呗,那是在他当上摄政王之后的事,权势大了,想怎么说都行。
努尔哈赤去世时,阿济格20岁,多尔衮14岁,多铎12岁。14岁的多尔衮,一天战场都没上过,努尔哈赤怎么可能选择他?
其实那时候哥仨,多尔衮最不可能被选中。阿济格有年龄优势,多铎有受宠的优势,多尔衮啥也不是(比他小两岁的多铎,是正白旗旗主)。
如此一看,皇太极登基除了自身实力外,关键点就在于代善的支持。而代善与阿巴亥的桃色新闻,根本不值得一提,更不可能左右政治走向。后人为何会纠缠于此事?早先我是误听别人说,如今分析完,呵呵一笑了之。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为何他能继位?代善和多尔衮的母亲有一腿,为何不立多尔衮?
代善衣衫不整的从多尔衮母亲床上爬起来,睡眼惺忪的说:你要我扶小情人的儿子上位,你怕不是想要我的命吧!
努尔哈赤死后,自己的4儿子皇太极即位,原本他下一任继承人的人选是大贝勒代善,但是代善因为虐待前妻的两个儿子,再加上传言和自己的嫡母有一腿,因此被努尔哈赤从继承人名单中除名。
不过努尔哈赤一共有16个儿子,个个都优秀无比,皇位最终为何会落到皇太极手里呢?这还得从大儿子褚英被处死说起!
努尔哈赤的四大贝勒之间的风云斗争努尔哈赤的弟弟死后,他渐渐地把一些军政要务分给嫡子褚英去做,并且褚英做得也不错。褚英看到自己老爸这么重用自己,便开始幻想自己登上大位的那一天,不过他头脑还算清醒,自己的老爸有那么多儿子呢,自己底下的这些个弟弟个个都人精似的,难道他们不想登大位?那不可能!
不过褚英认为自己是嫡子,又是老大,肯定是老爸的不二人选。就这样他一度飘得很,到了辽阳大战的时候,褚英想着手底下有那么多大将,自己小酌几杯应该没事,就喝酒去了。这一喝就出事了,自己喝醉了军中一时没有拿主意的人,就耽误了军情和军机,他老爸一怒之下就夺了他的兵权!
老爸夺了兵权还不解气,认为他还是缺乏历练,就决定让他再受受挫,又夺了他的太子之位,将他幽禁起来。但是褚英认为,自己的老爸实在太小气了,又太绝情了,肯定是自己的弟弟们在煽风点火。
于是干出了焚香诅咒的蠢事,诅咒自己的兄弟们和对他不满的大臣。这下老爸就算想救他也救不了了,努尔哈赤想,你这个大号算是废了,幸亏我小号多,就把大号归天了!
褚英死后,努尔哈赤的二儿子代善入了他的法眼。代善被自己老爸看中后,心里也暗暗窃喜起来,并且行为愈发嚣张,他对自己的嫡福晋李佳氏并不喜欢也不满,于是就想法杀了自己的嫡福晋,杀了还不算,还对李佳氏生下的儿子百般虐待!
都说隔辈亲,爷爷努尔哈赤听说自己的亲孙子被亲儿子虐待,生气得不行,再加上总有人传言他和自己的大福晋不清不楚的,这小子简直就是当老爸不存在,努尔哈赤一生气,直接给大家说:代善就不要想着继承大位了,他不配!于是代善又失去资格了!
现在就剩下三哥莽古尔泰,老三打仗却是一把好手,但是为人太过狠辣。他的母亲富察氏被抓到和二哥代善不清不楚,老三为了向自己的父亲表忠心,就上演了一出大义灭亲,将亲生母亲杀死。
莽古尔泰是表忠心,但是努尔哈赤想的却是,你连生母都杀,那你会对你的弟弟们心慈手软吗?也正因如此,努尔哈赤也把老三从名单中排除!
代善关键时刻头脑清醒,推举皇太极荣登大位四大贝勒就剩下老四,按理来说老四还是一个庶出,但是大清也没有明文规定按照出生来定论。前面三个儿子都不行后,年仅八岁的多尔衮由于自己的母亲被封为大妃,父亲努尔哈赤爱屋及乌,将他与其他年长的儿子并列为8大亲王,共同参议国家大事!
努尔哈赤生前虽然表现出了对多尔衮的喜爱,但是也并没有明确表示要立他为太子,只是定下了今后八大亲王共同推举出新的可汗这个规矩!那么我们来看看努尔哈赤死后,代善为何不推举多尔衮而去推举皇太极呢?
1、多尔衮斗不过皇太极
虽然多尔衮得到老爸更多的喜爱,并且同样也是“八和硕贝”之一,并且自己的亲哥哥也在其中,但是那时候多尔衮年龄才10多岁,也才参政不久。跟自己的四哥皇太极比起来,他年长又经验丰富,并且在朝中盘踞多年,势力非常广泛。
年龄差距太大,加上皇太极本来就很优秀,也没有落下什么把柄,代善自己清楚,如果推举多尔衮恐怕会不服众,会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对!
2、怕皇太极造反
代善最担心的,应该是皇太极造反。皇太极是四大贝勒之一,能力不在任何一个兄弟之下,并且带兵打仗多年,足智多谋。优秀的人谁不想做老大呢?如果代善强行推举多尔衮,除了达成的反对,还可能会遭来皇太极的谋反!
3、名声不好听
代善也真是的,祸害了富察氏还不算,人死了又盯上多尔衮母亲。都说了自己和多尔衮母亲有染,推举多尔衮上位,难免有偏爱不公正的嫌疑。传出去无论是对代善还是多尔衮,都不是一件好事!
4、保命
代善也很聪明,他和多尔衮的母亲有染,如果推举多尔衮上位,哪个老大能忍受自己的母亲和兄弟有这种不伦不类的关系,到时候多尔衮上位,就算皇太极不造反,第一个收拾的恐怕就是他代善了!
基于上面这几个原因,再加上为了大局着想,皇太极都是代善推举的最好人选!并且也只有这样,代善才能保住自己的小命!
写在最后皇太极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学时能力都不在众兄弟之下,再加上跟随父亲努尔哈赤多年征战,经验也丰富,所以做可汗是够格的,况且代善很清楚,推举多尔衮一是朝局不稳,而是会带来杀身之祸!
要我说清朝这不伦不类的关系就是从代善这开始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多尔衮和后来的孝庄皇后大玉儿,不也是不清不楚吗?这不就是效仿自己老妈和自己大伯吗?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为何他能继位?代善和多尔衮的母亲有一腿,为何不立多尔衮?
所谓代善和多尔衮的母亲乌拉那拉氏(阿巴亥)有一腿,实际上并没有实证,一直以来都是一桩无解的公案。事情的起因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侧室德因泽向努尔哈赤告发阿巴亥和代善有染。至于理由:一、阿巴亥经常给代善送吃的,而且代善接受了。但是,这个理由很牵强。因为阿巴亥同样也给时为阿哥的清太宗皇太极送过,只是皇太极拒绝了。二、阿巴亥在宴席上和代善眉来眼去。这个理由就更加牵强了。如果阿巴亥真的和代善有一腿,两个人都是人精,怎么可能傻到在公开场合眉来眼去、玩暧昧?三、阿巴亥经常夜出。这倒是一个很有力的理由。但是,正所谓捉贼拿赃,捉奸在床,仅仅因为夜出就认定阿巴亥和代善有染,终究不太站得住脚。
话说回来,苍蝇不叮无缝蛋,既然德因泽站出来告发阿巴亥,说明阿巴亥和代善之间多少还是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至于是不是男女床上那点儿事,不好说。但是,至少二人关系密切是毋庸置疑的。个人认为,阿巴亥感情投资应当说还是有的。因为努尔哈赤曾经公开说过,自己百年之后大妃阿巴亥和她的几个幼子交给大阿哥(彼时努尔哈赤长子褚英已死,大阿哥指的就是代善)收养。彼时的满洲人有收继婚的旧俗,努尔哈赤这段话既有公开宣布代善为继承人的意思,也有自己百年之后阿巴亥由代善接手的意思。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阿巴亥为了将来老爷子死后自己和几个儿子能有一个依靠,有意无意对代善进行感情投资,巴结、拉拢。
至于是二人有没有发生过关系,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个人认为,可能性并不大。首先,代善妻妾众多,更何况老爷子已经有话了,这个女人将来早晚也得上自己的床,代善有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政治风险和父亲的继室搞到床上去?正常人都不太可能会这么干。其次,感情投资方法众多,阿巴亥有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政治风险投资到床上去?更何况,代善那么多女人,投资到床上去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再其次,从努尔哈赤的反应来看,起先是气愤、休妻,但是不久以后又把阿巴亥接了回来,恢复了原来的正妻地位,而且各方面待遇比原来还更好了。如果真的有和代善的这档子事情,努尔哈赤的反应岂不是前后矛盾?个人认为,很有可能阿巴亥对代善仅仅是感情投资,被德因泽举报以后,努尔哈赤在气头上,加上这种事必须有个态度,否则后患无穷。于是,努尔哈赤有了休妻之举。之后自己越想越不对劲,最终搞清了情况,又接回了阿巴亥。而代善,因为这件事最终失去了汗储之位。可能努尔哈赤鉴于褚英和代善树大招风的教训,自代善之后,再也没有明立储君,死后也没有留下遗言到底由谁接班。
皇太极之所以能够最终胜出,并不是因为努尔哈赤,而是权力斗争的结果。努尔哈赤去世之后,事实嫡长子(嫡长子褚英已经被努尔哈赤处死)代善已经被公开否决了汗位继承权。剩下的三个嫡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年纪都很小,阿济格二十出头,多尔衮只有十小几岁,多铎更小,根本翻不起什么大浪。而且,在皇太极等人的密谋下,以努尔哈赤遗言为借口,逼阿巴亥殉葬。她的三个幼子失去了依靠,就更加无力参与汗位争夺了。最终,在多方妥协之下,搞出来一个以皇太极为汗、四大贝勒分权的权力配置。之后,皇太极利用占据汗位的优势,不断发起权力争斗,一步步搞掉了亲兄弟莽古尔泰和叔伯兄弟阿敏、逼得代善当起了缩头乌龟,最终掌握了大权,于崇德元年正式改汗为帝,成为了一家独大的皇帝。因此,皇太极之所以能够胜出,实际上还是权力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努尔哈赤传位于他的。
至于说代善为什么不拥立多尔衮,原因很简单。最初的四大贝勒配置,对于已经被老爷子公开否决了汗位继承权的代善而言,已经是利益的最大化了。他没有任何理由为多尔衮兄弟出头,到头来多出来一个或三个分赃的,不是吗?毕竟,代善和阿巴亥并没有什么,即便发生过关系又如何?多尔衮仅仅是兄弟,并不是代善的私生子……他有什么必要为了一个女人而损害到自身的利益呢?拥立皇太极,代善虽然后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压,但是终究还是获得了礼亲王、克勤郡王和顺承郡王三顶铁帽子。拥立多尔衮,代善不见得就会获得更大的利益。至于受到打压,从后来多尔衮的行为来看,代善同样无法避免这样的结局。无论怎么说,彼时代善也没有拥立多尔衮的理由和必要。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为何他能继位?代善和多尔衮的母亲有一腿,为何不立多尔衮?
父亲一死,皇太极就逼死了多尔衮的母亲。他知道,只要这个女人一死,汗位就稳了。15岁多尔衮站在母亲的遗骸面前,暗暗发誓:一定要报仇!然后,他对皇太极露出了一个诚挚的微笑。
入关前的女真部落,充满了算计和厮杀。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嫡妻,但30岁这年,她瞒着丈夫,和大贝勒代善走到了一起。后来,事情曝光,努尔哈赤也没有惩罚她,只是取消了代善的储君之位。
排行第8的皇太极,敏锐发现了自己的机会。
后来,努尔哈赤去世,灵柩刚回宫,皇太极就带人过来,要求大妃阿巴亥为父亲殉葬。
他带的人将阿巴亥团团围住,显然是要“逼宫”。
这一年,阿巴亥只有38岁,为努尔哈赤生了3个儿子,其中2个儿子都未成年。
按照女真部落的规矩,正妻无需殉葬,有未成年儿子的妾室也无需殉葬。
阿巴亥根本不符合殉葬的条件。
但皇太极带着人马过来,显然不打算给阿巴亥一条活路。
阿巴亥并不打算死,她在人群中看到了曾和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代善,可代善只是别过头,不打算理她。
这一刻,阿巴亥明白了,她必死无疑。
于是,她向皇太极提了人生中最后一个条件:“殉葬可以,但是你,皇太极,必须当众发誓,要照顾好我的三个儿子,不得侵吞本属于他们的部队!”
皇太极满口应允,对着众人大声宣誓:“他们都是父亲的儿子,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他们!”
就这样,阿巴亥含泪自尽。
几天后,皇太极如愿登上了汗位。
而收到消息匆匆赶来的多尔衮等人,只看到母亲冰冷的遗骸。
他咬碎了牙,恨不能为母亲报仇,可此时,他手上的人马,完全不敌皇太极,最终,他忍下心中的怒气,向皇太极露出了诚挚的微笑:“多尔衮,拜见大汗!”
这是史书中,皇太极登基时的真实场景。
作为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在四大贝勒中排最末的皇太极,为何能继承大汗的位置?
要解释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简单来说,皇太极能继位,真的要感谢一个人——大贝勒代善。
在努尔哈赤的儿子中,皇太极并不出众。
论名份,他不是最靠前的;
论势力,他不是最强的;
但论运气,他是最好的。
皇太极能够继位,还真的得感谢代善给他送的助攻。
大贝勒代善,是努尔哈赤的嫡次子。
在他被确立为接班人之前,努尔哈赤看中的是他的同胞哥哥褚英。
只可惜,褚英为人桀骜不驯、十分霸道,把五大臣和四大贝勒都得罪光了,最后也被拉了下来。
此后,褚英被努尔哈赤幽禁2年后处死。
在哥哥去世后不久,代善就成了努尔哈赤新的继承人。
和哥哥的性格不同,代善为人宽和,和大臣、兄弟们关系也处得很好,管理起国政来也是井井有条。
但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居然和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大妃阿巴亥有了私情。
这件事,被努尔哈赤的另一个小福晋告发了。
“大福晋曾两次备饭送与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又一次给四贝勒送饭,四贝勒受而未食。且大福晋一日二、三次派人至大贝勒家,大概有什么事共同商议。大福晋本人也二、三次黑夜出院去。”(《满文老档·太祖》)
努尔哈赤一查,果然属实,顿时勃然大怒。
但他生气的,并不是阿巴亥对自己的不忠。
按照规矩,父死子继,未来,努尔哈赤去世了,阿巴亥很自然地就会成为代善的女人,这是女真族的婚姻规矩。
但努尔哈赤无法忍受,代善居然趁着自己没死,就公然染指自己的女人。
这是尊严问题。
但生气归生气,这到底是家丑。
努尔哈赤没有宣扬此事,而是找了个借口,以偷盗的罪名把阿巴亥丢回了娘家,然后口头上斥责了代善一番。
一年后,努尔哈赤把大妃阿巴亥接了回来,仍旧给了她正妻的荣宠,甚至还允许她参加军政大事。
但对于代善,他就没有这么宽容了。
原本,努尔哈赤很看重代善,但自从这件事发生之后,他就再也没搭理过儿子。1年后,努尔哈赤得知,代善居然虐待儿子,就直接以“治家不公”为由,废掉了他的储君之位。
但废掉代善之后,努尔哈赤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是他第二次废储了。
他开始反思,按照长幼次序选择继承人,是不是不靠谱?
于是乎,第三次选择继承人,努尔哈赤决定先好好观察,绝不草率行事。
他没有再立储君,而是叫来了儿子,告诉他们:下一任大汗要在儿子中挑选“有能者”。
这会,努尔哈赤还在打天下,所谓“有能者”,不就看军功和兵力吗?
于是乎,皇太极等人就开始拼命捞军功。
1626年7月,努尔哈赤身体不舒服,带着几千精兵去清河温泉疗养。8月,他感觉到自己身体传来的预警,一边往回赶,一边叫人赶紧传阿巴亥。
这是他最信任的女人。
他们在距离盛京(现在的沈阳)40里地的叆鸡堡相见,然而几天后,努尔哈赤就去世了。
据史书记载,努尔哈赤去世的前几天,他一直和阿巴亥待在一起,没有召见任何一个儿子。
而他的儿子们也不傻,都敏锐发觉了父亲的身体状况,一个个都开始谋划汗位。
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也想对汗位插一脚。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多位的势力可以分为三股:代善、皇太极、阿济格(多尔衮一派)。
- 其中 ,代善的实力最雄厚。
他是努尔哈赤的次子,最年长,从小就跟着父亲南征北战,军功无数,也非常有威信。
虽然,努尔哈赤废掉了他的储君之位,但并没有剪掉他的翅膀。
在四大贝勒中,他仍然排在首位,是最有实力的竞争者。
支持代善继位的人也非常多,他有五个能征善战的儿子和侄子,他们也各自有军功、有威信。数量和质量加成之后,基本上没人可以与代善抗衡。
- 皇太极,也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皇太极,排行老八,也是四大贝勒之一,军功、兵力也都不错。
他最大的特点在于善用权术,属于智勇双全型人才。
八旗的不少高级将领,和皇太极关系非常好,都愿意为他效力。
- 阿济格一派,靠着母亲阿巴亥,也颇有威力。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都是阿巴亥的儿子。
因为母亲受宠,他们也非常受努尔哈赤的喜爱。
三兄弟年纪轻轻就成了和硕额真,占据朝政商议的三分之一话语权。
阿济格是正白旗旗主,多次以少胜多;
多铎是镶白旗旗主;
多尔衮也有十五个牛录。
三兄弟加起来实力不容小觑,而阿巴亥又是后金国母,也是夺位中的代表性选择。
但他们有个致命缺点就是,太年轻了。
努尔哈赤去世时,最大的阿济格只有21岁,多尔衮15岁,多铎13岁。
在女真族的眼中,未成年的孩子是不值得追随的。
因此,多尔衮一派虽有势力,却威信不足、军功不足。
当然,除了上述3个代表之外,还有不少人也对汗位虎视眈眈,比如四大贝勒中的阿敏,莽古尔泰。
只不过,他们一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实在名位不正,概率不大;一个势单力薄,生母还曾被休弃,也基本没戏。
从势力分析来看,努尔哈赤死后,能够继位的人,大概率是最强的代善,加上资历摆在这里,只要他提出来自己当继承者,会有很多人支持他。
然而,在关键时刻,代善犹豫了。
他清楚这群弟弟,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而当前的后金统一进程受阻,周边部落又开始跃跃欲试要反扑,整个就是“内忧外患”。
代善自认为能力不足,没实力力挽狂澜,也没能力控制实力雄厚的弟弟们。
而就在代善犹豫之际,代善的儿子岳托、萨哈璘跑过来劝说,希望代善能够支持皇太极。
代善一听,顿时眼睛一亮。
烫手山芋,自己管不好,但一向智勇双全的皇太极应该可以。
权衡再三,他选择支持皇太极。
就这样,三股有效势力,其中两股并到了一起,阿济格这一股年轻势力自然敌不过。
但皇太极依然很谨慎,他不希望出现任何意外状况,所以,他还做了2件事。
- 第一件事情:准备“遗诏”,要阿巴亥殉葬。
阿巴亥是后金国母,又一直陪着努尔哈赤好几天,是夺位最大的变故。
如果,她突然拿出努尔哈赤的传位遗言,那么,皇太极此前的谋划就全部泡汤了。
所以,为了万无一失,也为了打压阿济格三兄弟,皇太极必须逼死阿巴亥。
而如何让阿巴亥死?
自然,殉葬是最好的说辞。
就算大妃殉葬不合规矩,但如果这件事是努尔哈赤遗愿呢?
只要阿巴亥一死,谁也没办法追究事情的真假。
《太祖皇帝实录》: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
就这样,皇太极用一道“遗诏”,逼着阿巴亥殉葬了。
如今很多人认为,这封遗诏,极有可能是伪造的。
- 第二件事情:拉拢阿敏。
阿敏,是四大贝勒之一。
作为侄子,他本就没有什么机会继承努尔哈赤的汗位。但此人贪得无厌,素来有野心,也在叆鸡堡见过努尔哈赤。
皇太极思索,对付阿敏,只需要以利益诱惑,堵住他的嘴。
只要让他放手旁观,基本也就大局已定。
就这样,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病逝,阿巴亥护送努尔哈赤的灵柩回宫。刚回宫,阿巴亥就被拿着遗诏的皇太极堵住了,随后“殉葬”。
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皇太极的继位,其实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他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 首先,皇太极有代善的神助攻。
代善作为第二位储君,被废掉后,彻底寒了努尔哈赤的心。
努尔哈赤没有另立储君,皇太极才有了后来的操作空间。
关键时刻,代善放弃了争汗位,转而支持皇太极,让他拥有了最强大的支持势力。
- 其次,皇太极拥有不可忽视的军功和才能。
努尔哈赤的一堆儿子里,有军功的比比皆是,但懂得谋略的并不多。
皇太极算一个,多尔衮也算一个。
只可惜,当时的多尔衮才15岁,根本不在继承人考虑的范畴内。
大家都明白,要想解决后金内忧外患的局势,光会行军打仗、好勇斗狠根本不行,关键还要有政治才能,懂得权谋。
而皇太极的才智,在当时基本上是被公认的。
所以,当代善也支持他的时候,他站出来继承汗位,基本没有什么阻力。
- 最后,皇太极把握了时机。
以代善的视角来看,好像皇太极的汗位,是代善“让”的。
但是,从皇太极的视角来看,我们就会发现,他牢牢把握住了时机。
皇太极与大部分八旗高级将领,关系都不错,尤其和代善的子侄们关系亲近。
这是他提前布好的局,目的就是拉拢人心。
得知努尔哈赤病重,与大妃阿巴亥相处几日,他果断伪造遗诏,除掉可能的变数阿巴亥,让阿巴亥根本没机会见到儿子和诸位大臣。
他的继位操作,是早有谋划的。
所以,在有心算计之下,汗位自然就成了皇太极的囊中之物。
当然,或许有人会疑惑,代善既然自己不想当大汗,为什么不支持阿济格一派呢?毕竟他和阿巴亥还有点私情。
这一点,我觉得很容易解释。
- 首先,阿巴亥和代善的私情,让代善失去了继承人之位。可阿巴亥却只是被努尔哈赤冷落了一年,恩宠就更胜从前。
这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事情,谁心里都受不了。
代善不因此恨上阿巴亥就不错了,怎么可能顾念旧情?
如果不是阿巴亥,代善也不会被废掉储位。
- 其次,阿济格好勇斗狠,一看就是个无脑之人,多尔衮和多铎年纪太小,羽翼未丰。
就算三人掌握了两白旗,如果诸位贝勒真的因为汗位打起来,他们能不能镇得住手下将士?
两白旗底下的将士会不会“反水”倒向皇太极?
这一切,代善都没有百分百的把握。
- 最后,作为努尔哈赤的儿子,代善也希望后金有所发展,也希望父汗统一的愿望能够实现。
皇太极继位,明显比阿济格、多尔衮等人继位,要好上太多。
所以,不管怎么样,代善都不可能支持15岁的多尔衮继位。
从这个角度来看,皇太极当大汗,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为何他能继位?代善和多尔衮的母亲有一腿,为何不立多尔衮?
向敬之
代善和多尔衮的生母是否真有私情,并不好说。代善与继母大福晋的私情一案,是努尔哈赤的两个庶福晋举报的,说大福晋给代善送了佳肴,以及半夜去了代善府上几次,这些是事实,但并没有抓奸在床的证据。继母关爱继子,本无可厚非,但有人联系到代善和大福晋见面密切了,就认为有事。事情发生在天命五年,但是的努尔哈赤虽年过花甲,但大权在握,代善在哥哥和叔父冒犯汗权死于非命不久,就敢急着挑衅汗父权威吗?
却当时,大福晋被努尔哈赤严惩,而那一年莽古尔泰的母亲、继福晋富察氏正因得罪努尔哈赤,被以私藏金帛罪遣还娘家,结果被儿子杀死。而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还深得努尔哈赤的宠爱,使努尔哈赤后来给自将的两黄旗分给她的儿子。与代善有问题被举报的,未必是阿巴亥。
有传闻,努尔哈赤曾有遗诏,传位给多尔衮,命代善摄政。更可证明,努尔哈赤绝没有这么蠢,他绝不会将原定传与代善的江山,让代善代替少不更事的多尔衮掌管。那么,代善不但会顺势夺取汗位,还将与自己钟爱的阿巴亥顺理成章地成了夫妻。
努尔哈赤不傻。代善也没有拥立多尔衮,而是联合其他三大贝勒,在努尔哈赤死后,立即将阿巴亥处死,使接手两黄旗的多尔衮兄弟失去了大妃的最大支持。代善本是最有势力继承汗位,但他最得力的两个儿子,不但支持皇太极争位,而且力劝代善拥立皇太极,使原本只有一旗力量的皇太极,拥有了两白、两红势力。代善的支持,带动了觊觎汗位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改弦更张,站到皇太极阵营。皇太极继位,其他三大贝勒分享了南面并坐、一同决策的执政红利。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为何他能继位?代善和多尔衮的母亲有一腿,为何不立多尔衮?
皇太极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为何他能继位?代善和多尔衮的母亲有一腿,为何不立多尔衮?
皇太极能继位,他不应谢天谢地,而要感谢自己!代善和多尔衮不能继位,也要“感谢”皇太极!
清太祖努尔哈赤很能生的,孩儿有“三八”,其中二八的也绝不是佳人!也就说他是超生大汗,光儿子就有十六个。
老大褚英,老二代善,老三阿拜,老四汤古代,老五莽古尔泰,老六塔拜,老七阿巴泰,老八皇太极,老九巴布泰,老十德格类,十一阿哥巴布海,十二阿哥阿济格,十三阿哥赖慕布,十四阿哥多尔衮,十五阿哥多铎,十六阿哥费扬果。
他这十六个儿子,哪个不是精于骑射,允文允武的人中龙凤?无论从正数还是倒数也都轮不上中间的老八啊!正数是汉族的宗法制,倒数是蒙古族的幼子守灶制。
《春秋•公羊传》一句“立子以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的话概括了宗法制的特征、内容。这句话的内容是,不管是上到天子下到乡绅地主,要想接班,主要看妈,然后看岁数。
皇太极岁数没有优势,妈也不算给力,他妈和慈禧的远祖是一家,都是叶赫那拉氏家族的。这么说来,继承金朝(后金)大汗怎么也轮不到皇太极。
就是按照幼子守灶制,皇太极同样没有一丁点机会。他是老八,按逆时针倒着轮也轮不到皇太极。倒是多尔衮勉强符合幼子守灶制,可他却是老十四,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尤其是他妈和代善的那点事儿,更是让他的继位梦,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金朝第二任可汗怎么就轮到老八皇太极天命所归?
1、舒尔哈齐率先出局。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的关系像极了赵匡胤与赵光义的关系。赵光义本名赵匡义,努尔哈赤本名努尔哈齐。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为其儿子们起名还挺有规律的,分别是四尔哈齐一雅喇。
尔哈齐名中老大是努尔哈齐,老二是穆尔哈齐,老三是舒尔哈齐,老四是雅尔哈齐,老五是巴雅喇。连起来就是努穆舒雅巴,可老五不是巴尔哈齐。那么老五是不是不跟努尔哈齐一个妈呢?聪明!老五拔牙了(巴雅喇)还真是塔克世的庶子。
可也许您不知道的是,老二穆尔哈齐他既跟老五不是一个妈也和老大努尔哈赤不是一个妈。这意味着老二也是庶子。老大、老三、老四他们都是塔克世的嫡子,而从嫡子的排序上就是老大努尔哈赤、老二舒尔哈齐、老三雅尔哈齐。
努尔哈赤靠十三副遗甲起兵,因为势力太弱,其宗族又百般掣肘,努尔哈赤只能靠的四兄弟和心腹部属们拼命努力。努尔哈赤和其四弟,就是他们家族的五大贝勒。说的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可兄弟也有亲疏贤庸之分。
随着战果的扩大,势力的扩张。舒尔哈齐在其亲哥哥努尔哈赤的器重下,功劳显赫,位高权重,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号人物。这老二也真是名副其实的老二。
舒尔哈齐
儿子比兄弟更具有当二把手的正统性,这几乎是一个共识。如果儿子太小,弟弟做接班人可行,可儿子长大了,弟弟就得靠边站了。
1607年,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已年满27岁了。这年三月努尔哈赤派舒尔哈齐、褚英、代善、费英东、扬古利、常书、扈尔汉等接管一个在蜚悠城的女真小部落。这个小部落投靠努尔哈赤也是迫不得已的,因为他们经常受到。附近强大的乌拉部(国)的侵略、欺负。可舒尔哈齐对此事很不积极,走到半路借口要回去,乌拉部打过来时,他和他的部属作壁上观,这让褚英、代善非常恼怒,更恼怒的是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要杀他的心腹常书、纳齐布,舒尔哈齐说杀他们就是杀我。努尔哈赤本来就是杀鸡儆猴,现在看到引蛇出洞就顺坡下驴,从轻处理常书,却夺了舒尔哈齐的兵权。
舒尔哈齐看起来挺冤的,其实就是作。他作壁上观,可不仅仅是舒尔哈齐乌拉部老大是他的大舅子,更是他蓄谋跟努尔哈赤夺权的各种作。当然他的作有明朝的拉拢、怂恿、挑拨,更有他拥兵自重、不甘位于人心的野心。被收了兵权之后,他的行事更是破罐破摔,又是自立为王,又是诅咒,很快被圈禁。1609年,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扎萨克图被杀,就连后来的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也差点被杀。到了1611年,舒尔哈齐终于被努尔哈赤处死。
2、褚英走了叔叔的老路。舒尔哈齐死了,褚英的春天来了,可他没想到这春天来得太短,这冬天来得太快。
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
一是,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并不是反大明而是和女真“内讧”。不仅不是反大明,还是以大明臣子的身份,打哪些不听大明话的部族,这是明朝喜闻乐见的。
二是,既然他努尔哈赤没有称王称霸,舒尔哈齐只能是二把手,而不可能是皇太弟,汗世弟什么的。褚英也根本不存在是什么太子、世子的身份,他只是长子、嫡长子身份。努尔哈赤是大明的臣子,褚英也就个公子而已。
自从1607之后,二把手也就原来的舒尔哈齐变成了褚英,尤其是褚英他叔在1611年圈禁被杀后,褚英可着劲的表现,目的很直接也很简单,就是要成为努尔哈赤的接班人。可褚英最后还是走了舒尔哈齐的老路。
1613年,褚英成为了努尔哈赤钦定的接班人,这个接班人不是世子更不是太子,前边说了,努尔哈赤的身份只是建州卫指挥使。褚英成为接班人就好像多年的媳妇儿熬成婆,非常骄纵。他的骄纵引起重臣和亲友的憎恶,尤其是他的兄弟们还夹杂着浓浓的妒嫉。
褚英一下子陷入了众叛亲离、众怒难犯的境况。是支持一个褚英,还是拉拢诸子、重臣,这是努尔哈赤必须需要做出选择的选择题。努尔哈赤最终做出了牺牲一少数,拉拢多数的决定。努尔哈赤正在创业之时,费英东,额亦都,扈尔汉,何和礼,安费扬古是他的支柱,他只有牺牲长子。这五人,后来是清初开国五大臣。
瓜尔佳信男公费英东、钮祜禄宏毅公额亦都、董鄂温顺公何和理、佟忠烈公扈尔汉、觉罗公安费扬古。
更何况长子执迷不悟、一意孤行,如果努尔哈赤批评他,他能改过自新,哪怕是假装要痛改前非也行啊!可他不,他认为都是别人的错。褚英的接班人位置只保留了三个月就被拿下。
褚英的行为是典型的以卵击石的授人以柄,于是四大贝勒、五大臣他们纷纷告发褚英。褚英有三大罪状:第一,制造矛盾,挑起四大贝勒、五大臣的纷争。第二,公然要弟弟们索贿,要挟他们如若不给,要他们好看。第三,面对他们的不服,口出狂言,只要他上位四大贝勒、五大臣都得死。
褚英得知四大贝勒和五大臣的告发,向老天对他的兄弟还有五大臣发出诅咒和驳斥,甚至祈求上天,让父亲和弟弟们打仗大败,自己则顺势接管大权,成为一把手。努尔哈赤勃然大怒,将他圈禁起来,两年后以顽冥不化处死。
3、代善不是来者不善,他的失败可不只是多尔衮的妈惹的祸。舒尔哈齐、褚英的失败都是桀骜不驯,野心勃勃惹的祸,代善绝不会走他们都老路。可千认真万小心,代善还是与汗位擦肩而过,虽然留下遗憾,但结局让人欣慰。
褚英作的下台后,代善成功上位,论也轮到他了。他身份高贵,是褚英的同母(大福晋)弟弟;他资格最老,褚英成为接班人后,他位于四大贝勒之首;他年龄最大,他只比褚英小三岁,比皇太极大九岁,比多尔衮大29岁,代善的长孙只比多尔衮小11岁;他军功很大,褚英被封为“洪巴图鲁”,而他被封为“古英巴图鲁”,这个封号在清朝是独一无二的。
努尔哈赤也的确把他当成继承人培养的,努尔哈赤曾经对他说,自己老了会把妻儿交给他,代善立即拍胸脯做保证。努尔哈赤怎么会是轻易相信的人呢,他要考验,让子弹飞一会儿!飞着飞着飞出事儿了。
大福晋出马了。听到努尔哈赤这么说,努尔哈赤的大福晋阿巴亥,给代善“送礼”了。
阿巴亥很漂亮,也很聪明,她送饭怕引起意外,给好几个比她大很多的后儿子送饭。比如代善,比如皇太极等人 ,代善心安理得地接收了。本来老爸就说,要照顾老爸年轻的妻子和幼小的孩子,吃大福晋的饭也没什么的。可皇太极不仅没吃,反而还唆使德因泽向努尔哈赤告状。
吃个饭,不算什么事儿,代善也没什么过分的举动,尽管努尔哈赤还是觉得都怪怪的。这个怪怪的心理让努尔哈赤疏远了代善,可代善在处理家务事时,把自己的大汗位给弄黄了。
代善虽然能把持自己,没有和多尔衮的母亲闹出绯闻甚至丑闻,但他还是好色的,光老婆都换了好几个了。代善喜新厌旧,恨妻及子,对自己的前妻和她们的孩子很不好。
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后,为自己的子孙大兴土木,代善却看上了大儿子岳托的府邸。唆使阿敏、莽古尔泰向努尔哈赤诉苦,说什么代善府邸太小,代善的长子府邸大,哪有儿子和地位低的人高于父亲和地位高的规格呢?言下之意,是要夺自己长子的府邸。努尔哈赤不快!
还没过去半年,代善家中又出事了。老二硕托离家出走了,并且失联了。代善一口咬定是逆子叛逃了,努尔哈赤不敢相信就命人寻找。找到后,硕托一口咬定叛逃是欲加之罪,如果叛逃怎么能找到?代善却说儿子不老实,再三苦苦哀求要杀掉这个不肖子孙!虎毒不食子,哪有代善这样“大义灭亲”的呢?再说一切都靠证据的!努尔哈赤言辞拒绝,心中非常不快。
他派人一查,代善虐待前妻的儿子,前妻的儿子和现任妻子的儿子待遇天上地下。努尔哈赤直接怼代善,你是我前妻的儿子,我对你还是对多尔衮哪个不是一视同仁。你这样对待你的前妻和她们的儿子,岂不是会对我们妻儿更狠毒。你若继位,他们哪里有明天!就这样代善的世子位给废了。
代善不想落地和他的叔叔和哥哥的结局,赶紧补救。一方面补偿、善待前妻及其孩子,另一方面杀掉现任妻子。代善甩了一手好锅,现任妻子被杀后,代善还是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原谅,但汗位想也不要想了。
4、老五、莽古尔泰弑母的逆子,果断出局。代善杀女人,莽古尔泰也杀女人。莽古尔泰杀女人就是因为代善。莽古尔泰杀的女人正是他的生母富察氏,想当年代善立为世子,第二任大福晋富察氏频频向代善示好,于是也就有了一些传言。努尔哈赤成为了流言的终结者,他以监守自盗地贪墨金银财宝为由,把富察氏撵回了家。
莽古尔泰真是莽夫为了讨好父亲,为自己赚取一点继位的资本,不惜手刃亲妈。富察氏纵有千般不是,万般不该,也不是你做儿子的去惩罚更何况是弑母。莽古尔泰弄巧成拙,遭到努尔哈赤的极度憎恶。更何况代善被废之后,努尔哈赤也就不立世子了。
5、老三、老四、老六、老七为什么不能接班?为什么老大废了老二接班,老二废了又提到老五,老五废了,怎么又是老八呢?原因很简单,接班人在四大贝勒里选,一是他们年长,二是他们有才,三是他们都是嫡子。
四大贝勒分别是代善、莽古尔泰、阿敏、皇太极,其中阿敏是舒尔哈齐的儿子,直接丧失继承权。而老三、老四、老六、老七的妈妈不给力,身份太低都是小妾。这样才能轮到皇太极。
6、为什么轮不到多尔衮?从前面的论述来看,代善和多尔衮的老妈并没一腿了,但送饭的事儿的确让努尔哈赤不快。可这个绯闻并没有影响到阿巴亥和努尔哈赤的感情,也从侧面说明代善和阿巴亥是纯洁的关系。
努尔哈赤去世后,阿巴亥推出了自己最有才干的儿子多尔衮。对宗亲贵族们表示,努尔哈赤要多尔衮作大汗,孤证不立。
这让对汗位志在必得的皇太极非常生气,立即抛出了努尔哈赤要阿巴亥殉葬的遗命。皇太极的话同样是孤证不立,但代善支持皇太极,既然位高权重、德高望重的代善老大哥支持,谁还不支持呢!就这样阿巴亥被殉葬。
皇太极就这样胜出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八贤王,而这些他最该感谢自己。至于代善就是一个作,多尔衮后来还是被尊为皇帝,他就是清成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