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怎样从沙俄手里获得日本海出海权的?

说起来就很悲哀,原本的清朝在日本海沿岸有非常漫长的海岸线,结果被沙俄掠得干干净净,曾经海岸线长度位居全国第一的吉林,硬是被堵成了个内陆地区。

晚清时期,通过《瑷珲条约》与《北京条约》两个不平等条约,沙俄从清朝的龙兴之地割走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本属清朝内河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变成了界河。而这也就算了,最关键的是,本来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拥有很长海岸线的东北地区,变成了半内陆,要想出海只能南下从大连等地出,非常麻烦。

不过,好在当时清廷之中,也有人认识到了海洋的重要性,那就是吴大澂。当时,土地丧失已无法阻止,但为东北在日本海争取到一个出海口,吴大澂却做到了

清朝原本是日本海的沿岸国

在晚清之前,清朝在东北也就是满洲的龙兴之地,设有盛京、黑龙江与吉林三个将军辖地,而其中以吉林的面积最大,北临鄂霍次克海,包括尚塔尔群岛与库页岛在内,南达图们江口,整个日本海的西北岸全都被其囊括在内。

原本的吉林,也是整个清朝海岸线最长的地方,甚至超过了广东和浙江,毕竟那时的吉林,面积大约在80万平方公里上下,相当于日本的近两倍。

只不过,清朝同样是个不太重视海洋的王朝,即便吉林有如此优越的海洋条件。

满洲入关之后,将东北地区作为其龙兴之地直接封禁,禁止山海关内的汉人前去开垦,结果两百多年岁月,沃野千里的东北依旧人烟稀少,而这也给了后来的沙俄可乘之机,甚至康熙时代,沙俄在黑龙江流域建起了城堡,清朝也是后知后觉,而签订《尼布楚条约》以后,清朝仍旧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依旧封禁东北。

吉林的前身乃是宁古塔昂邦章京,宁古塔,清朝古装剧里经常会出现的一个地名,其主要范围其实也就是清朝吉林的范围,只不过后来改了名字。直到乾隆二十二年,吉林将军正式形成了定制,不再与宁古塔将军等名称混用。

由于吉林之地物产丰富,所以满洲入关后,仍旧在此设置了打牲乌拉衙门,其主要作用比较类似当时的江宁织造局,为满洲皇室采办当地出产的人参、东珠、貂皮、鹿茸等各种山珍土特产,专门供应皇室使用。

而且,可能让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是,吉林最初的发展是从造船厂开始的,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当时的明朝就在奴儿干都司之下,今天的吉林地区设置了船厂与内陆水师,而清朝时,也沿袭了这样的传统,吉林的松花江上,分布着诸多的船厂,当年雅克萨之战,吉林就是最重要的补给之地。

如此,就形成了很奇怪的景象,吉林明明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可其沿海地方基本没有像样的城镇,反而是内陆的沿江地区,发展得倒还差强人意

列强入侵,沙俄获利最多

近代,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与清朝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然而,英法等国掠走的大多都是金钱,可北方与清朝接壤的沙俄,不仅掠走了大量的真金白银,还掠走了大量的土地。

19世纪中后期,将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在欧洲又丧地赔款的沙俄,从清朝身上数倍数十倍得又补了回来,通过《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沙俄从清朝的手里掠走了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主体就是外西北与外东北。

在东北地区,沙俄得到了整个黑龙江北部、乌苏里江东部,以及当时中国最大岛屿库页岛,而最处心积虑的是,沙俄割走土地的时候,刻意夺走了清朝在鄂霍次克海与日本海沿岸所有的海岸线,尤其是日本海沿岸,吉林南端在图们江口的土地,悉数被割,使得沙俄与朝鲜半岛得以连接在一起,而吉林彻底变成了内陆地区。

如此,沙俄取代了清朝在日本海的地位,最重要的是,获得了常年可以通航的优良港口海参崴,将其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为征服东方。

地虽然丢了,出海权却被吴大澂留下了

1886年,吴大澂奉旨前往东北勘地,与沙俄之间正式签订土地移交的条约,在此期间,吴大澂发现了多处被沙俄私自挪动的界碑,并据理力争,将界碑又挪回了原处。

当时的清王朝江河日下,被沙俄所夺的土地想要再夺回来是不可能的了,吴大澂也是无力回天,但是吴大澂也发现,给沙俄割地之后的东北,尤其是吉林就没有了出海的地方,在海洋越发重要的时代,这对于吉林乃至整个东北的发展都不利,于是,吴大澂开始为东北进行争取。

吉林的东南拐角,即延边防川之地,图们江口,那里距离日本海仅有30公里左右,甚至可以直接看到日本海,这里也是吉林出海最方便的地方。

随后,在《中俄珲春东界约》中,吴大澂争取到了图们江的出海权,条约规定,中国的船只从图们江航道出入日本海,俄方不可阻拦。也正是这个规定,使得被堵成了内陆的吉林,还能从这个唯一的通道继续出入日本海。

此后很长时间内,珲春与吉林各地的百姓,都通过图们江前往日本海捕鱼和从事贸易活动,尤其是前往海参崴,而当地民众,将这种行当营生,称作“跑崴子”

清政府怎样从沙俄手里获得日本海出海权的?

吉林省珲春市有一个防川村,防川村有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叫做防川风景名胜区,站在景区内的瞭望台上便可以看到俄罗斯、朝鲜两国,因此,在这里可以一眼望三国。

除了可以望三国之外,站在这里还可以看到漫无边际的日本海,当然,也仅仅是看到而已,因为我国的领土到了这里便戛然而止了。

从这里到图们江口仅有15公里,也就是这短短的15公里,让吉林成为了一个距离大海非常近,但却没有任何出海口的内陆省份,可谓是咫尺天涯。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还要从第二次鸦片战争谈起。

实际上,曾经的吉林省是我国最大的沿海省份,同时也是我国沿海地区海岸线最长的省份。也正是这种便利条件,早在明朝时期,朱棣便在吉林设置了造船厂,清朝时期更是设置了水师。

不过,由于清朝入关之后,清朝的统治者认为中原民心未附,且明朝残余势力在南方蠢蠢欲动,外加蒙古的准噶尔部在西北虎视眈眈。诸多因素加在一起,清朝的统治者决定封禁东北“龙兴之地”,禁止任何人涉足东北,一旦天下有变,便迅速退回关外,继续割据于白山黑水之间。

也正是出于这种心理,清朝自立国之初就设置了柳条边,防止汉人去关外。

结果,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历经两百多年后,清朝没有退回关外,而沙俄却来了。当时,由于长久以来的封禁,鸦片战争之前,整个东北地区仅有不到300万人,而且绝大多数都集中如今的辽宁地区,这种地广人稀的局面给了沙俄渗透的绝佳机会。

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沙俄看到了有机可乘,终于动手,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至此,我国损失了外东北超过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吉林也彻彻底底的由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变成了内陆省。

经历此事之后,清廷终于开窍,开始重视东北,并解除了封禁政策,大量闯关东的移民迅速充实了东北。

不过,沙俄渗透依旧没有停止,不断地偷移界碑,蚕食我国领土。为此,清政府于1886年派遣了吴大徵与沙俄进行勘界谈判。吴大徵奉旨重新勘测了边界,发现了很多问题,之后据理力争,不断地给沙俄施压。最终,迫使沙俄与中国签订了《中俄重勘珲春东界约》和《中俄查勘两国交界道路立》。

条约签订之后,吴大徵不仅为中国争回了沙俄侵占的黑顶子地方,阻止了沙俄继续入侵的可能性,而且还为吉林百姓争取到了图们江的航行权。此后半个世纪中,中国人民随意通过图们江出海,吉林当地的商船和渔船也可以自由出入。

民国时期,中国人民还开辟了从珲春到日本海沿岸各港口的航线。当时,从珲春经图们江入日本海,到日本新界、长崎,以及和韩国元山、釜山都有定期航班,甚至还有到上海的航船。

到了1938年,由于日本和苏联发生了张鼓峰事件,苏联直接将控制线推进到了图们江边,并且封闭了图们江的出海口,至此,中国百姓再也不能通过图们江进入日本海。

到了1990年5月28日,经过我国与苏联的长期谈判,我国终于取回了图们江的自由航行权。不过,由于河道淤塞,以及下游的俄朝跨江铁路太低的原因,图们江只能通航小型渔船。

当然,即便能够正常通航,图们江也无法满足我们现在的贸易需求。因此,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吉林寻求出海口。现如今,我国已经租借了朝鲜的罗津港,另外,我国还与俄罗斯共同开发了俄罗斯的扎鲁比诺港。这件事对于提升我国吉林,以及整个东北的经济,甚至是促成东北亚经济圈提早形成,都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清政府怎样从沙俄手里获得日本海出海权的?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也能从沙俄手里获得日本海的出海权?您甭说,清政府还真收回了日本海的出海权呢。日本海,我们称之鲸海或者金海,所谓的日本海的出海权就是图们江的出海口。说起来清政府能从沙俄哪里收回领土,还不是老虎嘴里拔牙啊?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呀?其实,吴大澂就靠着《孙子兵法》中的“其次伐交” 外交谈判实现的。虽然吴大澂的外交谈判很成功,但依然是三个字,冤大头。

就是按照奇耻大辱的《中俄北京条约》规定,我们也拥有图们江的出海权。

《中俄北京条约》《Пекинский договор》因为签署地在北京故名,本名为《中俄照依前换和约拟定条约》,又名《中俄续增条约》。该条约是清朝丧土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没有之一,丧失的土地加上后来的失地,足足有1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个《续增条约》只大致规定了两国的边界,而实际要划定边界,还需要勘界,还需要谈判。其实这些个勘界记文该是非法的,因为他们勘界太气人,太让人哭笑不得了。清朝钦差大臣成琦根本就没参与勘界,而是你给图我签字。为什么成琦不签字呢?一是惹不起俄国人,二是鸦片瘾犯了,去吉林补充鸦片了。本来清朝的国界应该沿着松阿察河经兴凯湖过白志河跨过大黑瞎子河直达珊布图河,可因为成琦爱鸦片,这些地方都被沙俄给吃了。就这,俄国还不过瘾,还不停地移动界碑呢。

1861年6月28日,沙俄和清朝勘界后,签订了《中俄勘分东界约记》、《自乌苏里江至海的边界地图》,基本还算遵照《续增条约》规定,有阿、巴、瓦、噶、达、耶、热、皆、伊、亦、喀、拉、玛、那、倭、帕、啦、萨、土、乌等字牌。到了1862年《乌苏里江至海交界记文》【一称《中俄东段交界道路记文》】时,一下子少了7个字牌,其中就包括乌字牌,乌字牌就立在俄罗斯哈桑境内的罕奇海岸处。不仅如此,俄国还偷偷将界牌,不停地西移,我们不仅损失了大量的领土,完全不符合《中俄北京条约》所说的,清朝人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不划到俄国的规定。勘界直接让清朝丧失了图们江入口,后来沙俄还移动石碑,连黑顶子也被沙俄侵占了。

吴大澂是如何获得日本海出海权的?

面对沙俄的一而再再而三地移动边界牌,清朝也忍无可忍,就派出了吴大澂等人和滨海州(滨海边疆区)“节度使”巴拉诺夫少将,前后共谈判了八次,历经四个月。吴大澂要求俄方应该按照1861年《中俄勘分东界约记》将当时距离图们江口44华里的土字牌移到距江口20华里处。巴拉诺夫强词夺理地说,图们江入海口不是江口是海口,海口二十里外才算是江口,遭到了吴大澂的有力驳斥,海口就是江口,江口就是海口,最终理屈词穷的沙俄不得不同意在27华里处立土字牌。吴大澂更是收回了沙俄非法侵占的珲春黑顶子地区。

沙俄虽然做了让步,但又从倭字牌上占了很大的便宜。在重新勘界上,吴大澂和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及宁古塔副都统容山商议,由容山铁血心腹托伦托勒、永顺处理此事。可俄国代表舒利私下让俄国民众,把倭字牌向西移动了4公里左右。遭到了托伦托勒强烈反对,表示身子可以埋,但界碑不能移动。吴大澂听闻此事,安慰后妥协了。

但吴大澂在争取图们江入海口上,没有妥协,也不能妥协。1886年10月2日,吴大澂继续和沙俄谈“图们江行船的事儿”。最终滨海州得到沙俄外交部指示,按照《中俄北京条约》俄方同意图们江口为两国公共出口,若清朝的船只行驶,沙俄不得为难,不能阻拦。并将这一处理方案作为《中俄珲春东界约》的附件《俄国关于清国船只出入图们江口事宜的照会》,最后还签订了《中俄双方查勘两国交界道路记》,从法律上确保了我们收复黑顶子和获得图们江出海口。

吴大澂这次为什么比较顺利呢?原因有二:第一、吴大澂有礼有节,还会妥协。第二、英国在这个事件中的作用。吴大澂之所以那时出手,是因为抓住了英国胁迫俄国的时机。正是俄国的咄咄逼人,引起了清朝、英国、日本的强烈警惕。俄国为了对付英国,不得不让步,为的是确保自己的非法利益,才不得已让步的。

清政府怎样从沙俄手里获得日本海出海权的?

如今西北太平洋北起为库页岛、北海道,西抵俄罗斯远东滨海地区,东到日本列岛,南达朝鲜半岛南端的这片海域被称为日本海。日本海可不是日本的海——正如印度洋并非属于印度的大洋。事实上在中国古籍中这片海域被称为鲸海,朝鲜与韩国则至今仍称这片海域为“朝鲜东海”,所以在朝鲜与韩国绘制的地图上是找不到”日本海“这个地名的。如今日本海处于日、俄、朝、韩四国环抱之中,然而历史上我国也曾在日本海沿岸拥有过领土。

翻开今天的中国地图不难发现:东北三省中只有辽宁省是靠海的。然而辽东半岛西部滨临的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完全被辽宁、河北、天津、山东三省一市环抱;而辽东半岛东部的黄海也被我国领土和朝鲜半岛环抱。从地理格局上看:辽宁省是没有可以直接出入太平洋的外海港口的,而东三省中的吉林和黑龙江更是完全不靠海,所以目前我国东三省是没外海出海口的,但这并不代表历史上我国东三省从不存在过外海出海口。历史上吉林、黑龙江两省曾有过面向日本海的出海口。

至少在唐代中国就曾在日本海沿岸设置有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如果说在此之前中国政府对当地部族的册封、互市等行为不能作为领土依据,那么至少在唐代中国已经在此地设有明确的管辖机构。自唐以后辽、金、元均拥有一部分日本海沿岸领土,明代的奴儿干都司、清代的吉林将军辖区也承袭了唐、辽、金、元对这部分日本海沿岸领土的管辖。1858年5月28日清政府和沙皇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将军辖区和吉林将军辖区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0年11月14日沙俄又趁英法联军入侵中国之机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此吉林将军辖区已失去全部沿海领土,中国也因此丧失了在日本海沿岸的全部领土。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无论是在经济战略上或军事战略上出海口对一个国家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星球上海洋占据着70%左右的面积,而陆地部分所占的面积只有不到30%。同时海洋在地表上是相互连通的一个整体。

尽管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是在陆地上开展的,但我们绝不能漠视海洋的战略意义。全世界只有44个内陆国,这也就意味着任何一个国家哪怕只有一公里的海岸线也能通过海洋走向世界,进入了海洋也就意味着你可以到达至少150个国家的家门口。在全球化的今天拥有良好的外海出海口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纽约、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直布罗陀、横滨、新加坡、香港、深圳、上海、广州等地最初都是凭借相对优良的港口优势得以发展起来的。

清代的吉林将军辖区不仅拥有陆地沿海领土,还拥有面积约7.64万平方公里的库页岛。这已不单纯只是拥有日本海出海口了,事实上是扼守出入日本海的北方门户。如果这一状态维持至今,那么无疑对我们今天的东北振兴战略是极为有利的。然而在经历《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造成的两次领土变动之后中国已失去日本海沿岸的全部领土。早已腐朽透顶的清政府哪有立足于国家百年大计的战略眼光呢?事实上当时的清政府并不觉得日本海沿岸领土的丢失是多大一件事。

不过在当时满朝文武浑浑噩噩的状态中还是有个人注意到在日本海沿岸保留一个出海口的战略意义。这个人的名字叫吴大澂。1835年吴大澂出生于吴县(今江苏苏州)。同治六年(1867年)吴大澂中进士后出任陕甘学政。光绪三年(1877年)山西、直隶、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发生二百余年未遇之饥荒。吴大澂临危受命赴山、陕等地赈灾。吴大澂不辞辛劳亲赴灾区实地察勘,后来吴大澂因为在赈灾工作中的优异表现被左宗棠、曾国荃等人保举为河北道。

光绪六年(1880年)吴大澂赴东北宁古塔、三姓、珲春等地协助吉林将军铭安办理边务。此时东北的边防事务仍主要依靠于清王朝赖以起家的八旗军,然而八旗军由于长期养尊处优早已丧失了作战能力,为此吴大澂力主将东北边防移交给招募来的新军以取代虚弱不堪的世袭八旗子弟。吴大澂上任当年就组建了共计马步13营5000人的新军,次年又将其扩充至9000人,他还在珲春修筑东、西炮台以防备沙俄的入侵,同时他还充分考虑到沙俄可能会沿松花江等水系入侵。

吴大澂为应对沙俄沿松花江等水系入侵东北这种可能性就在图们江、松花江等东北主要水系均组建了水师营。在进行军事改革的同时他还极力鼓励华北百姓移居东北,这一是为刚遭遇严重饥荒的华北百姓提供落脚生息之地,二是为了充实东北人口以巩固边防。吴大澂对前来定居屯垦的农民和前来贸易经商的商旅均给予优惠政策。1880年底他主持修筑了从宁古塔至吉林省城长达600里的大道及北、东线大道,这大大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

在和平年代这些大道便利了垦民、商旅的活动,而一旦爆发战争这些大道就会成为军事调度的交通干线。1884年朝鲜爆发甲申事变后吴大澂奉命由东北进入朝鲜处置善后事宜。光绪十一年(1885年)吴大澂奉命会同宁古塔副都统容山、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等人与沙俄重新查勘东部边界。1861年清政府与沙皇俄国根据《北京条约》对两国新的边界进行勘界立碑。然而在具体的勘界工作中作为清政府一方代表的仓场侍郎成琦和吉林将军景淳昏庸无能,最终导致立碑工作实际上全由俄方包办。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预定设立的20块界碑实际只立了8块,已设立起来的这8块界碑的位置也错误不堪。1861年后俄国屡屡越过本身就是不平等条约的《北京条约》所划定的边界线进一步蚕食中国领土。清政府在办了多年洋务之后也多少对出海口的战略意义有了一定认识,于是朝中一些为数不多的有识之士就强烈主张要求在日本海方向获得出海口。1885年光绪皇帝命庆亲王和俄方重新商议勘界问题。当时光绪皇帝的目标是:在波谢特湾部分海岸获得领土以作为珲春、宁古塔地区的出海口。

俄方尽管否决了清政府索取波谢特湾部分海岸的提议,但还是同意与清政府一道重新勘界,所以双方随后各自派出代表进行重新勘界。中方负责勘界工作的就是上文提到的吴大澂、容山、依克唐阿等人。在与沙俄的勘界谈判中吴大澂据理力争,最终于1886年10月12日与沙俄达成《中俄珲春东界约》和《中俄查勘两国交界道路记》两项条约。在后一项条约中吴大澂成功迫使俄方把在土尔河口偷偷移动的界碑归还原处,从而得以使中国收回黑顶子山地区(今吉林珲春敬信镇)。

至于《中俄珲春东界约》则为中国船只争取到了图们江口的通航权利。当时吴大澂主张条约上规定“国界线由界碑沿江通向海边”,因此图们江一半的江面应该属于中国。这一提议尽管没得到俄方认可,但是俄国以同意中国船只拥有从图们江入海的通行权作为让步。在吴大澂的据理力争之下这一权力最终作为附件写入《中俄珲春东界约》中。所以在《中俄珲春东界约》中就出现了这样的规定:“如有中国船只由图们江出入者并不可阻拦“。

这也就是说虽然乌苏里江以东的日本海沿岸地区已割让给俄国,但中国船只通过图们江穿越此地依然是不受阻拦的。如今矗立在珲春市区的龙虎石刻及具清代建筑风格的五角碑亭就是珲春人民为纪念收回黑顶子山地区和争得图们江口通航权而建。当地人民还为吴大澂树立雕像以示纪念。此后一段时期珲春与吉林各地的百姓都通过图们江前往日本海捕鱼或从事贸易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被海参崴成为了当时中国东北民众出外谋生的主要目的地。当地民众将这种行当营生称作“跑崴子”。

积贫积弱的晚清时代屡屡失地于列强。吴大澂面对当时乌苏里江以东土地已被割让给沙俄这一既成事实也无力回天,但他仍在他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之内尽可能为中国争取权益。也许有人会说争取回来的权益不正是当初清政府拱手奉送给别人的吗?这当然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可话说回来左宗棠、曾纪泽收回的新疆不也本就是中国领土吗?难道能因此抹杀左宗棠、曾纪泽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历史功绩吗?吴大澂在当时那种状态下尽力为中国争取权益的举措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光绪十三年(1887年)吴大澂调任广东巡抚,继任东北防务之人不具有他那种战略眼光,于是沙俄开始公然违背条约。事实上俄国从一开始就并不打算遵守这一条约,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吴大澂为中国争取到的图们江口通航权只停留在纸面条约上而并不是一项中国得以实际享受的权力。事实上当时东北的主要水系几乎都存在类似问题:本属中俄界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被视为俄国独占,禁止中国船只通行(即使在靠近中方一侧也不行),就连属于中国内河的松花江也只能通行俄国船只。

直到一战时期中国政府利用俄国深陷战争泥潭的时机恢复了中国船只在东北河流的自由通航权,由图们江进入日本海的航线也被重新打通。据图们江航线打通后的珲春地方史料记载:珲春县城有码头、海运公司并开辟有内河-近海国际航线,火轮常由图们江出海,往来于日本海沿岸的元山、釜山、新潟、长崎等港并远达上海。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8年日本在张鼓峰战役失败后为防备苏军堵塞了图们江出海通道,中国东北面向日本海的出海口就此再度被阻塞。

新中国建立后经历了一段和苏联关系错综复杂的时期,于是恢复日本海航线的事一直搁置下来。上世纪80年代中苏重开边界谈判:1987年苏方表示不反对中国船舶沿图们江在其江口地区航行。1988年11月朝鲜也表示同意中国船只在朝苏之间的图们江水域航行。1991年中苏签署的《中苏国界东段协定》第九条规定:“苏方在与其有关方面同意中国船只(悬挂中国国旗)可沿本协定第二条所述第三十三界点以下的图们江(图曼纳亚河)通海往返航行。与此航行有关的具体问题将由有关各方协商解决“。

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表示将尊重苏联与中国签署的一切有效协议,不推翻苏联在中苏边界问题上的立场。目前在理论上中国仍可以根据1991年的《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通过图们江,只是必须要与俄国和朝鲜进行协商。由于苏联人与朝鲜人一起修建的铁路大桥横跨在了图们江口,加之河道窄浅及河道淤塞等问题,目前仅能通行300吨以下的小船,而且俄方仅允许季节性捕捞渔船出海,不准商业运行船只出海。所以仅就目前而言:这条航道的利用价值仍相对有限。

清政府怎样从沙俄手里获得日本海出海权的?

正确的来说,沙俄是如何把清朝的东北出海口封死的。清朝前中期,吉林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如今只是一个内陆省份。中国东北是如何失去出海口的?这里还得说清朝后期,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把清朝打得节节败退。此时的沙俄趁机夺取外东北,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不仅把《瑷珲条约》合法性了,还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广大领土,包括库页岛在内,共有40万领土的失去,加上《瑷珲条约》的60万,沙俄就获得了一百万领土。从此清朝失去东北的出海口,吉林离图们江最近的出海口,也只有十五公里。只有出海口,东北的经济才能更上一层楼。但这15公里也成为中国的忧伤,更限制东北的发展。

东北拥有出海口,对中国东北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先是地缘战略上的好处,这里可以建设港口和基地,把这里打造成中国东北重要的区域,对东北亚形成更有利的威慑。能压制日本,也能让俄国安分守己。其次是经济的发展,一个出海口对省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海陆联通,更能发展起来,更容易打造一个强大的经济圈。

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好处。然后,这一切都难以实现,因为中国东北没用出海口,特别是黑龙江和吉林。由于没有出海口,这两个省份的经济一直排在后面。早在清朝与沙俄签订条约时,清朝也想通过图们江进入日本海。1886年,钦差大臣吴大徵,和吉林防务大臣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再次与沙俄进行谈判,双方签订了《中俄珲春东界约》和《中俄查勘两国交界道路记》。

这里原本有一块土字界碑,距离图们江出海口有三十公里,通过谈判,土字界碑往东移动了十五公里,清朝收回了十余平方公里的领土,并且争取到了通往日本海的权力。当时中国的船只,是可以通过图们江进入日本海的。但后来的中苏交恶,苏联拒绝中国船只进入图们江下游,并且和朝鲜建设一条铁路。这条铁路特别低,不适合大船通过,加上泥沙的堆积,图们江下游越来越不适合通航。即使如今中俄关系变好,但图们江出海口已经失去它的作用。

由于历史的背景,如今中国最东地方,造成一眼望三国的景象,在晚清时期,东部能收回一些领土,还要多亏吴大徵和依克唐阿。如今看着一些历史痕迹,总能让人想起那个落后的,屈辱的时代,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

清政府怎样从沙俄手里获得日本海出海权的?

1860年11月,贪婪无度的沙俄乘清朝穷于应付英法联军,再次胁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承认了之前一直拒绝批准的《瑷珲条约》。

还变本加厉,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土地归俄国所属,几乎抢走了中国全部的日本海海岸线,仅仅剩下吉林省珲春境内的哪一点图们江出海口。

19世纪后期,沙俄官员不断通过偷移界碑的卑劣手段蚕食中国领土,企图逐渐吞并图们江入海口。

1886年,清政府派北洋事宜大臣吴大潋与俄方代表共同勘察乌苏里江边界细节。双方达成《中俄珲春东界约》,规定插有中国国旗的船只,可以经由图们江驶入日本海,俄国“不可阻拦”。条约签订后,中国百姓利用此项权利出海捕鱼,还开辟了从珲春到日本海沿岸各地的航线,当时到日本的新界、长崎和韩国的元山、釜山都有定期航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