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为什么要活活饿死富可敌国西汉首富邓通?

邓通之让以不得善终,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好运气好的令人眼红,也给最终的厄运留下种子。

邓通本是出身于普通小地主家庭,由于机缘巧合,被汉文帝宠信己属不易,又因相师许负断言,此人会因贫困潦倒而饿死。偏遇到汉文帝又是个不信邪的主,你说他贫困潦倒,我就给他座金山银山,直接把一座铜矿一铜矿给他,并允许他铸钱,这就是著名的“邓通钱“。因“邓通钱"成色较好,深受民众喜爱,所以获利颇多,成了此时的大汉首富。

凭心而论,邓通对汉文帝绝对称得上忠心,也懂得知恩图报,尽管家财无数,但还是坚持留在文帝身边尽心侍候,可谓是无微不至。也深得汉文帝信任。真因为如此,招至很多人忌妒,这也许太多的让人心里不平衡,变成了仇富心里,凭什么他有那么大的造化?所以,汉文帝一死,没了靠山,就变成众矢之的。

二、无意中得罪了太子,也成了把自己送进悲惨结局的爆点。

由于对文帝的侍候太忠心,太文帝患痈时帮文帝用口吸痈脓,文帝深受感动,无意中问世上最关爱他的人是谁?邓通也实是求是的回答当然是太子,这本身没毛病,难道说是自己?说实话拿太子与邓通比,还真是邓通不希望文帝早死,你懂的!但偏是文帝也太当真了,竟让太子来吸痈来考验太子,这也太不着调了,有必要有这样考验儿子的吗?这也大概是邓通绝对不想要的吧!结果太子十二分不情愿却又不得不做,可想而知不呕心死才怪,结果就把怨气都记在邓通头上。所以,汉文帝一死,那些红了眼的人一推,汉景帝也就是以前的太子正好找到借口,既满足了众人,又撒了多年的怨气,还得了邓通的家产,可谓一举三得。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可怜邓通虽是首富,却一门心思讨好忠心于汉文帝,并没有充分享受自己的财富,一朝打入十八层地狱,最后真应了许负的预言,反而成就了许负的声名,真是哀哉悲呼!

汉景帝为什么要活活饿死富可敌国西汉首富邓通?

邓通是个美男子,面如桃花细皮嫩肉一掐一股水,他是汉文帝刘恒的男宠。

汉朝皇帝都是双性恋,“脏唐臭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有一天,汉文帝刘恒召当时著名的女相师许负为邓通看相,许负看相本领堪比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明朝军师刘伯温。

(许负)

许负端详邓通片刻,然后对汉文帝说:“邓郎将来会被饿死”。邓通被汉文帝亲切称为“邓郎”。

当时汉文帝一听没吱声,许负看皇上一脸的不高兴,于是急忙解释道:“皇上你看邓郎的嘴巴旁”,许负指给文帝看。

“他的嘴巴旁有道横纹,这是饿死的面相”。

邓通刚要发火,文帝摆摆手示意不要这样。许负看完相就告辞走了,当然文帝没少赏她铜钱。

许负一走,邓通骂许负胡说八道。汉文帝看着心上人气得小脸煞白,心疼的不得了,忙哄道:“邓郎何必烦心,我是天子,我有权利和能力改变你的命运!”

(邓通)

许负不是说你将来会被饿死吗?这样吧,“我把你家乡附近的铜山都赐给你,准许你铸钱,朕就不信有钱还会饿死?”邓通急忙跪倒谢恩。

邓通家里有了金矿,同时有了造钱的权利,很快富可敌国。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邓通一直恩宠不衰。汉文帝对他的宠爱甚至超过了对儿子的爱,这让文帝的儿子、当时的太子刘启心中很不爽。

刘启心想“如果不是有血缘关系,看样子老爸能把皇位让邓通接替。”

邓通确实很讨文帝的喜欢,像一个小女人一样尽心侍奉皇上。

(汉文帝和邓通)

举个例子,有一次文帝腿上长了一个脓包,一直溃烂不愈,邓通看在眼中急在心上,为了文帝早日痊愈,邓通俯下身用嘴吸疮口里面的脓血,这让文帝感动不已。

一连吸了三天后,伤口大见成效,里面的脓血越来越少。

到了第四天,文帝突发奇想,他要考验一下儿子,看他会不会为自己吸脓血?

当刘启探望父亲时,文帝就说邓通为自己吸了好几天的脓血了,意思是今天你能不能给我吸一次?

刘恒一看老爸的伤口差点吐出来,有心不吸怕老爸生气废了自己太子位,没办法强忍恶心为老爸吸了一次。

刘启回家后,恶心吐了半天,他把怨恨转嫁到了邓通身上。心想“你丫的不吸脓血老爸也想不起来考验我,这一切都是你惹起来的,走着瞧,我早晚要报复你!”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驾崩。时年31岁的太子刘启继位,史称汉景帝。

(汉景帝刘启)

刘启一即位,第一件事就是把邓通革职逮捕下了大狱,追夺邓通铜山,所有的财产充公。

汉景帝表面是为了打击佞臣和嬖臣,实际是出曾被恶心的那口气。

曾经富可敌国的邓通,在大牢里被狱卒用木棍支开嘴巴,最后竟被活活饿死了,许负的话最终还是灵验了。

文/秉烛读春秋

汉景帝为什么要活活饿死富可敌国西汉首富邓通?

邓通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富可敌国的富翁之一,家里有矿,而且是可以直接铸钱的大矿。

他并不是祖坟埋得好,埋在一个大矿上,而是其父给他取了一个好名字。

因为名字取得好,得到汉文帝的宠幸,一夜暴富。但因为文帝的儿子汉景帝不喜欢他,没收了邓通家的矿,最终让他活活饿死。

这事史书记载很清楚,也没有很复杂的故事情节,貌似没有称道之处,但仔细品味,还是很有味道的。

是偶然还是冥冥之中有神灵,上天安排好了邓通一生的命运

邓通的故事,被记载在《史记·佞幸列传》,司马迁开篇就说道:

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

俗话说:“努力耕田,不如遇到一个好年头;好好做官,不如遇到一个赏识自己的君主。”

此话不假,并不是没有根据的空话。

不但女子利用美色谄媚取宠,就是士人、宦官也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凭借花言巧语、溜须拍马,得到君主的宠幸,进而飞黄腾达,一夜富贵。

士人邓通就是这个情况。

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

邓通,是蜀郡南安(四川乐山)人。其父邓贤生在秦末汉初,勤劳持家,有了一定的积蓄,成为殷实之家。

邓通出生的时候,上面已经有了三个姐姐,全家都眼巴巴的希望生个儿子。此时,家门口刚刚修通了一条官道,直通京城。其父非常高兴,就以“通”为儿子取名。

冥冥之中有神灵,这个“通”字,为邓家将来发迹,暗中增添了神奇的效力。

家境殷实的邓贤,就希望邓通好好读书,将来光宗耀祖。但际运不济,到了弱冠,邓通也没读出个名堂来。不得已,邓通就去学习驾船,却练就了一手过硬的驾船本领。

虽然邓通善于划船,但也不甘于做一个船夫,关键时刻还得靠拼爹。

西汉初年,读书人的仕途之路大致有三条:

一是入朝为郎官,家有中等财产(十万钱以上,汉景帝改为四万),就可以自备车马服饰,去京师做郎官,等待朝廷征用。这就跟北漂差不多,天子脚下机会多一些,但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力,没人提供饭盒,未发达之前需要自己生存下去。

二是在本郡做一些小官吏的差事,这不需要拼爹,愿意干就行,当然出路也不会很好。

三是有高才大名,等待大官府征辟。当时还没有荐举制度,需要经常参加一些派对,提升名望。

在这种情况下,颇有资财的邓贤,就给儿子置办了车马服饰,把邓通送往京师长安,去寻求一条光宗耀祖、彰显门楣的通天大道。

由于邓通擅长划船,就被任命为黄头郎。

一个偶然的机会,邓通人生的小船就扬帆起航了。

天上掉馅饼,砸在了邓通的头上

令邓贤爷俩没想到的是,一个小小的郎官,却在一夜之间飞黄腾达。

邓通的发迹,的确是非常幸运的,比天上掉馅饼还幸运很多,几乎与买彩票中了上亿的大奖差不多。

孝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衣裻带后穿。

此时的国主是汉文帝刘恒,本来国主这事也没有刘恒啥事。但由于刘邦之后,吕后家族乱政被铲除,刘恒就稀里糊涂被拥戴为帝王。

做皇帝这事都可以这么操作,那啥事还有不可能的呢?于是,汉文帝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上天玩玩。

还别说,这梦还真让刘恒给梦到了。

汉文帝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想上天,可就是上不去。这时候一个黄头郎从后面推了他一把,就上天去了。

文帝回头一看,看到这个黄头郎衣衫的横腰部分,衣带在后面打了个结,就好像是衣服后穿一样。

文帝一觉醒来,感到神奇,就暗地里去寻找这个衣服后穿的黄头郎。

黄头郎,是汉代掌管船舶行驶的官员。

豹眼不清楚船夫如何穿衣,但想象中为了划船方便,把捆扎衣服的衣带打结在后面,这是船夫常规穿衣的方式吧。

衣服后穿比较罕见,但负责船舶行驶的黄头郎衣服后穿并不稀奇。但神奇的是黄头郎推了汉文帝一把,而不是别的啥头郎。

冥冥之中,就该邓通发迹了。

汉文帝看到黄头郎邓通,就把他召来,一问姓名,说是邓通。文帝联想到“登通”,岂不就是“登天之通道”吗?

于是乎,对邓通宠幸日甚。先后赏赐亿万钱财,并拜为大夫。

此事想来,黄头郎未必就邓通一人吧。但汉文帝只对邓通一人青眼有加,与其名字取得好不无关系。

总之,邓通的人生算是开挂了。

天道诡异,但天道终酬勤,投机取巧是不能久远的。

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

邓通没啥别的本事,也不能推荐贤能,因为机缘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但邓通有一件能耐是一般人学不来的,那就是“谨其身而媚上”。

邓通知道自己没本事,也不敢凭借皇帝宠幸而充大,谨小慎微以处世安身。但却很会献殷勤讨好皇帝,把皇帝老儿伺候地舒舒服服,富贵也就有保障了。

按理说,伺候人是个苦差事,伺候皇帝更不容易。有能让皇帝满意的本事,得到富贵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造化弄人,无事却一定要弄出些事来捉弄你。

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吮之。文帝不乐,从容问通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通曰:“宜莫如太子。”

文帝刘恒曾经得了痈疽,邓通就经常替文帝吮吸脓血。这么恶心的事,邓通居然乐此不疲,也是难为他了。

文帝本该很爽才是,可他却高兴不起来。

文帝淡然从容地问邓通,说:“天下最爱我的人是谁啊?”

邓通回答说:“应该没有人比得上太子更爱您得了。”

文帝心想:好嘛,那就看看太子多么爱寡人吧。

正巧太子前来探望文帝的病情,文帝就让太子给他吮吸脓疮。太子刘启虽然不敢违旨,吮吸了脓血,却显露出了难为情的样子。

这一切自然被汉文帝看在眼中。

事后,太子听说邓通经常为文帝吮吸脓血,心里感到惭愧,但也因此怨恨邓通。

邓通虽然令文帝很爽,但与太子刘启,也就是将来的皇帝汉景帝结下了梁子。

邓通饿死别人家中,也是命中注定

汉文帝还算是一个好皇帝,不仅自己想着上天,还想着与身边宠幸的人一起永远富贵,这很难得。

当时,汉朝廷有个很牛的老太太叫许负,能预知身后事。

汉文帝就让许负给邓通相面,结果许负说:

“当贫饿死”。

汉文帝不信这个邪,说:“能不能让邓通富贵,全在我一句话。怎能说他会因为贫穷而饿死呢?”

于是,文帝就把蜀郡严道铜山赐给了邓通,让他自己铸钱自己花。

邓通钱流行天下,富可敌国。

邓通不仅有了矿,而且有权自己铸钱,其富贵程度可想而知了。

矿总有挖完的时候,人总有死的时候。

但邓通家的矿还没有挖完,而其靠山文帝却死了。

文帝一死,景帝刘启刚刚即位,就免了邓通的官职。没过多久,就有人告发邓通偷盗境外铜矿铸钱。

意思是,你挖自己的矿还不够,居然还去惦记别人家的矿。

从邓通做事谨小慎微来看,不至于如此。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谁叫你只想着自己溜须拍马捞好处,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呢?

景帝把这事交给有司办理,毫无疑问,确有此事。于是没收了邓通家的全部财产,结果还欠着好几亿钱呢?

至此,富可敌国的邓通,不仅一贫如洗,而且还欠下了一屁股债。

长公主刘嫖看不下去了,就时不时地赏赐邓通一些钱,但官吏马上就没收,以此来抵债,连一只簪子都不让邓通戴在头上。

于是,长公主只能给邓通一些衣食的费用。最终,邓通寄居在别人家中,直到饿死。

纵有骄横跋扈的长公主刘嫖资助,邓通还是因贫穷而死,这也是命中注定,非人力可以改变的。

邓通留给后世的教训

邓通的一生,看似是命中注定的,其实并不然,本质上还是人生价值观的问题。

天道酬勤,不依靠自己的本事,只会溜须拍马,即便一时会得到富贵,但如此得来的富贵终将成为浮云。

太史公曰:甚哉爱憎之时!弥子瑕之行,足以观后人佞幸矣。虽百世可知也。

司马迁说:“帝王宠幸与憎恶的机遇,的确是太可怕了。从弥子瑕的经历,完全可以看到后代佞幸之人的结局啊。哪怕是百代以后,也是可以知道的。”

太史公说得好啊,但百代之后,溜须拍马的人也没有断绝过。依然如过江之鲫,趋之若鹜,因为利益使然也。

在此多说一下弥子瑕的经历,给题主这个问题做个注脚吧。

《韩非子·说难》

弥子名瑕,卫之嬖大夫也。弥子有宠于卫。卫国法,窃驾君车,罪刖。弥子之母病,其人有夜告之,弥子轿驾君车出,灵公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犯刖罪。”

异日,与灵公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以其余鲜灵公。灵公曰:“爱我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瑕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轿驾吾车,又尝食我以余桃者。”

同样是因为母亲之病私下里动用国君之车和把品尝过的桃子给国君吃,但由于国君的宠幸与厌恶,而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也就不必说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所持有不同的结论了。

弥子瑕的结局,理该给后世一些教训。但利益驱使,许多人却不以为戒。

这种事在职场上屡见不鲜,也就见怪不怪了。

总有一些偶然的因素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但本质而言还是天道酬勤。

伺候人这活不太好干,溜须拍马、阿谀逢迎的人,总会得到利益,但也不值得羡慕。因为这总不会长久,还是老老实实学点本事,安安分分挣碗饭吃比较踏实哦!

邓通留给后世的教训是,挖矿可以,但记着一定要把坑填好。否则,不是让别人掉坑里,就是把自己埋在里面。

汉景帝为什么要活活饿死富可敌国西汉首富邓通?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历史上的富可敌国之人,前有范蠡,,吕不韦,后有沈万三,胡雪岩,,但大家千万别忽略了西汉首富邓通。

邓通名气虽不大,财富实力却非同小可,因为他能铸钱的权力,这个一般人可比不了。哪怕放在如今的各种「服不服排行榜」上,邓通也必然会有一席之地。

富可敌国,只因皇帝好长生(汉文帝 刘恒)

邓通生活在西汉初期的汉文帝时期,其父邓贤家境优越,在连续生了三个女儿之后,妻子终于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因为十几天前村东的一条大路刚好修通,邓贤于是将这个儿子取名为邓通,没想到这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将让他的儿子和家族飞黄腾达。

汉文帝刘恒是一代明君,和其儿子一起开创了著名的「文景之治」。但皇帝没有一个不好长生的,程度不同罢了,汉文帝也不例外。

一夜汉文帝梦见自己准备登天,怎么也登不上去,突然一个黄头郎在后面推了自己一把,成功登天。

醒来后汉文帝便默默在宫中寻找和梦中所见穿着一致的黄头郎。邓通的衣着装束和梦中一般无二,汉文帝大喜,问起姓名,答曰邓通。因邓通音同「登通」,文帝更是喜上眉梢,从此十分宠幸邓通,十几次的赏赐,邓通便有亿万家财。

(邓通钱)

一日,一个相士给邓通相面,对汉文帝说「邓大夫日后将因贫而死」。汉文帝十分不悦说道「我可以让他富可敌国」,于是将邓通老家附近的一个县的铜矿全部赏赐给他,并且给了他铸钱的特权。

于是邓通家人便开采铜矿,大量铸钱,一跃成为富可敌国的大富大贵之家。为了报答汉文帝,邓通也更加取悦于汉文帝,君臣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汉文帝也经常到邓通家中做客游乐。

新君即位,亿万家财转头空(汉景帝 刘启)

公元前 157 年,汉文帝去世,其子汉景帝即位。即位之后立即革去邓通的职务,夺回他的铜矿和铸钱的权利,没收其家财,最终邓通饿死街头。

此事源于汉文帝时期发生的一件事情。文帝有创伤在身,邓通常用嘴吸吮脓血。一次文帝问邓通世界上最爱自己的人是谁?邓通回答是太子。这话没毛病,后来太子进见文帝,文帝让太子做同样的事情,太子做后有不悦之色。汉文帝十分不高兴,称邓通常为此事。

时为太子的汉景帝听后羞愧万分,同时对邓通怀恨在心,于是当汉景帝坐上皇位之后,便发生了上文所说的一切。西汉首富最终饿死街头,不免让人唏嘘万分。

邓通之死,功过是非留后人(邓通钱)

本是富可敌国,最终饿死街头,这是一个让人拍手称快的故事么?先别忙下结论,让我们复盘一下邓通其人其事。

安静的男宠

历史上的大富大贵之人,多有大奸大恶之徒,这是普通百姓一贯的朴素想法,也是无数大奸大恶之徒留给世人的基本印象,中通是这样的人吗?

邓通十分受宠于汉文帝,两人关系十分密切,但史书并未记载有邓通有非份越轨之行为,没有欺压良善,没有诬陷朝臣。他极为受宠,但对社会基本无害。

前文所说汉文帝问世上最爱自己的人之时,邓通答曰太子,这可不是宫斗剧中的基本桥段,这是构陷太子的最好时机。比如汉武帝晚年的宠臣江充就干了和邓通完全不一样的事情,最终酿成了残酷血腥的「巫蛊之祸」。

沉默的臣子

邓通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也不善交际,虽然十分受宠,却不大与大臣来往。他并没有利用自己的财富和皇帝的宠信为非作歹,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形成自己的政治势力和政治集团,只是安安静静的做一个臣子,做一个沉默的受皇帝宠幸的臣子,一个富家翁,仅此而已。

当然邓通的这种性格也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汉景帝整治邓通时,也没有任何一个朝臣为他说话。在邓通贫困的生命晚期,仅有馆陶长公主刘嫖给了他一些帮助,但于事无补。

邓通之死,有点类似于刘邦晚年的宠妾戚夫人。戚夫人同样受宠,但最终被吕后一锅端,连同儿子一同被杀害。

戚夫人受宠于刘邦,却并没有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与外廷朝臣形成政治集团。也正因如此,刘邦死后,戚夫人的靠山轰然倒塌,成为孤单单一个人时,完全被吕后所摆布,没有任何还手之力,也没有外援。

诚实的商人

关于邓通的铸钱权利,这在西汉初期实际上十分正常。铸钱并不是国家的专有权利,包括当时市面上最流通的吴国钱乃是诸侯吴国所铸,也非中央政府之所出。而且当时私人合法或非法铸钱的风气十分盛行,朝廷屡禁不止。而邓通铸钱名义上还是受皇帝诏命,属合法行为。

邓通家人在铸钱时,十分谨慎小心,光泽漂亮,厚薄一致,从不缺斤少两,添加其他的金属而谋取暴利,邓通钱因其品质优异而流行于天下。

从这点来看,邓通及其家人在拥有特权之后,并没有将特权发挥到令人发指的程度,而是本着良心和原则,是一个正直,诚实但不一定优秀的商人。

从邓通的性格和成长路径来看,他没有利用自身的财富和特殊的政治地位,攫取更多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从而祸及国家,祸及百姓,最终反倒祸及自身。

这是邓通的不幸,也许是国家和社会的幸运,谁说不是呢?

汉景帝为什么要活活饿死富可敌国西汉首富邓通?

邓通是谁?邓通是古代十大富豪之一,西汉首富。邓通到底有多富有,知道比尔盖茨李嘉诚马云不,这三位和当时的邓通相比,邓通是大象,而这三位撑死了就是斑马长颈鹿级别。

邓通为什么这么富有?一句话,走路绊倒捡到一个半吨重的马蹄金,邓通就是走了这样的狗屎运。 邓通,原来只是宫中一个普通船工。汉文帝有天夜里做了一个怪梦,梦见自己扒着着天梯上天了,可快到南天门时,没力气了,正在着急的时候,有个人推着他的屁股来了助了他一臂之力,顺利地登上了天。梦醒之后,汉文帝恍惚记得那个推他的人头上箍着黄丝巾右腿有个很明显黑红褐色胎记。有天文帝前往未央宫西边湖中游玩,看见邓通一头黄发腿上有个碗口大伤疤,和梦中推他上天的人非常相似。加上邓通当时年轻力壮英俊貌美,文帝认为这小伙子和自己投缘,就把他招进宫中做了专门服务自己的近侍。

邓通个性温和、谨慎,不喜欢张扬,更不善于交际,侍奉文帝尽心极力,文帝非常欣赏喜欢他,前后赏赐邓通不下万贯家产。 但是有个相面的却给邓通算命说他最后要被饿死,汉文帝生气了,这一生气就把邓通家乡附近的大小铜山都赏赐给他,准许他铸钱。 邓通很老实,他严格按照皇家规定铸造钱币工艺流程,每一个钱都要精工细作,又从不在铸钱时掺杂铅、铁而取巧谋利,因而制作出的邓通钱光泽亮,分量足,厚薄匀,质地纯。上自王公大臣,中至豪商巨贾,下到贩夫走卒,无不喜爱邓通钱。邓通制造的半两钱发行全国,邓通随之也就成了西汉首富。

邓通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文帝身患毒疮,疼痛难忍,因感念他的恩德,邓通就俯下身子吸吮患处脓水。后来太子进宫问候文帝的病情,文帝想自己儿子一定比邓通耿心疼父亲,就让太子刘启吸吮患处。太子面露难色,勉强咬牙鸡挤吸了一口,就跑出去恶心呕吐了大半天。汉文帝很是不满说“邓通经常为我吸吮毒疮,看来自己的亲儿子也不如邓通啊!”

文帝崩逝后,太子刘启即位为景帝,邓通被免了官,闲居在家。过了不久,有人告发邓通盗出域外的铸钱,查证后就将邓通的全部家产充公,尚欠几亿万钱。晚年的邓通不名一文,只好寄居到破庙里,到最后竟然活活饿死。

汉景帝为什么要治邓通于死地?原因有四:

一、报当年为父吮吸毒疮之仇。汉景帝一想到这事就恶心半夜,吮吸毒疮是邓通发明专利,如果不是邓通这个专利,我大汉天子也不会留下人生这个污点,所以邓通一定得死!

二、间接报复父亲文帝对自己的羞辱。父亲让自己吮吸毒疮,这件事汉景帝一直耿耿于怀,但是又不好对自己的父亲做出不恭不敬之举。但是,我不能对你怎么样,我可以收拾你生前最亲近的邓通。你不是要让邓通昌盛富贵吗,我偏偏要活活饿死他,看咱俩到底谁说了算! 三、汉景帝收拾邓通,也是将私有财产收归国有的既定方针。私人铸造钱币大发横财富可敌国,国库却寅吃卯粮入不敷出,与其让私人发财,不如让国家发财,所以邓通就倒霉了。

四、汉景帝收拾邓通,是给吴王刘濞一个直接警告。当时汉朝铸造钱币的主要有两家,一个是邓通,另外一个就是吴王刘濞。吴王刘濞儿子前些年和刘启下棋争执,被刘启举起棋桌砸死了,吴王刘濞一直怨恨入骨,时刻都想造反推翻汉景帝。汉景帝收拾邓通,也是敲山震虎:邓通和你都是铸钱的,我能收拾邓通,照样也能收拾你!

五、汉景帝收拾邓通,也是为了为父亲遮羞。邓通据说是文帝男宠,和文帝的关系有点暧昧。为了维护父亲在历史上的高大形象,让邓通早一天从地球上消失,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汉景帝继位,邓通被活活饿死,这也许就是邓通冥冥之中逃不过命运劫数。

汉景帝为什么要活活饿死富可敌国西汉首富邓通?

皇帝想弄死谁,何须这么麻烦,找个借口赐死就完事了。汉景帝饿死邓通的背后,有着皇家难以启齿的秘密。

邓通老家在蜀郡淮安,因为擅长划船而被征召入宫担任黄头郎,替汉文帝管理御用船只。这黄头郎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官,谁也想不到,仅仅几年之后邓通便飞黄腾达,最后竟然富可敌国。

邓通的发迹,源自汉文帝的一场梦。

有一晚,汉文帝在睡梦中想要上天,然而却一直上不去。此时有个人在背后推了他一把,他就上去了。

汉文帝大喜,赶紧回头看了一眼,发现其衣着正是宫里黄头郎的装扮,而且其衣带在背后打了个结。

汉文帝记下了这个人,当他梦醒之后,便下令寻找此人。他相信此人定是他人生中的贵人。

后来这个人被找到了,正是邓通。

得知邓通的名字后,汉文帝对他的好感倍增。因为“邓”与“登”同音,汉文帝认为邓通的名字暗示着他最终可以登天。

于是,汉文帝将邓通当做吉祥物养在宫中,让其经常陪伴自己左右。

由于汉文帝的宠信,邓通无德无能竟然被授予上大夫的官职,一下子从底层小官变得显贵无比,俨然成为了汉文帝的心腹。

有一次,汉文帝找来当时有名的相士许负为邓通相面。

这许负在历史上可以赫赫有名的相士,据说汉文帝的母亲薄姬,还有周勃之子周亚夫都找他看过相,他的预言全都应验了。

许负为邓通剪完面相后,告诉汉文帝邓通最后是被饿死的。

汉文帝一听,觉得好笑,邓通怎么死都有可能,唯独饿死不可能。毕竟此前汉文帝已经接连赏赐邓通十几次,加起来总共有上亿钱。这钱够邓通吃好几辈子了。

不过鉴于许负的名气太大,加上古人对这些神神叨叨的事情深信不疑,汉文帝为避免邓通被饿死,还是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他看来,如果邓通真的被饿死,那么说明上亿钱都不够用。汉文帝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蜀郡的一座铜山赏赐给邓通。万一他以后真的落魄了,没钱了,直接采铜铸钱就好了。

自此以后,邓通便开始疯狂铸钱,他所铸造的“邓通钱”很快便在市面上扩散开来。邓通也因此成为了当时首屈一指的大富豪。

要知道,受当时开采水平的限制,能确定的铜山数量极少,很多诸侯国都没有铜山。因此此时的邓通比绝大多数诸侯王还要富有,是货真价实的富可敌国。

人心都是肉长的,汉文帝对邓通如此厚爱,邓通自然也要投桃报李。

有一次,汉文帝得了重病,伤口流脓了。邓通为了报答汉文帝的恩情,用口替他将脓血吸出。这样反复了几次,汉文帝的病情稍有好转。

后来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前来探望汉文帝,汉文帝要刘启为自己吸脓血。刘启扭捏了半天,才心不甘情不愿地为汉文帝将脓血吸出来。

后来刘启听说了邓通的事情,顿时觉得很尴尬。毕竟如果没有邓通为汉文帝吸脓血,那么刘启也不用遭这个罪,更何况两者一比较,刘启这个太子还不如邓通这个臣子。因此刘启便嫉恨上邓通了。

当然,这只是官方的说法。这事情应该是有的,但是并非汉景帝饿死邓通的真正原因,真正原因我们后面再说。

等汉文帝去世后,汉景帝继位,邓通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汉景帝隔三差五地找他的茬,后来干脆将他罢官,邓通只得回到老家守着他的铜山过日子。

结果过了阵子,又有人告发邓通在西南夷地区私自铸钱。

在当时,西南夷已经算外国了,你邓通不在虽然可以私铸钱币,但是为什么不在大汉境内铸钱,非要跑到外国去?你到底有何居心?是不是想做什么有损大汉利益的事情?

就这样,邓通被抓到京城问罪。最后查明他的罪名成立。

邓通好好的富家翁不做,跑去西南夷干嘛?越是有钱人越是胆子小,邓通犯不着做这种违法之事。

很显然,这一切都是汉景帝设下的一个局,为的就是整垮邓通。

最终,邓通被抄家,他所有的家产都被没收。而且还倒欠朝廷几亿钱。邓通的那座铜山都至少价值十几亿钱,真不知道邓通到底犯了什么罪,竟然罚这么多钱,却不将他处死。

失去了所有财物房产的邓通只得寄人篱下,汉文帝之女馆陶长公主曾经多次赏赐他钱财,结果这些钱财都被官府的人收走,来抵偿邓通欠下的债。

馆陶长公主没办法,后来只敢派人时不时给邓通送去吃的。就这样过了几年,邓通最终被饿死了。

汉景帝那也是一代明君,文景之治那可是历史上有数的盛世。这样的明君,怎么可能因为邓通让他丢了脸,嫉恨他,就想要弄死他?

汉景帝饿死邓通的真正原因,与皇家难以启齿的事情有关。一切要从司马迁在《史记》里留下的暗示说起。

邓通的事迹被记录在《史记·佞幸列传》中。司马迁一开始就说:“不仅女子会用自己的美色获取皇帝的宠信,士人和宦官也一样。”

为此他还特意举了汉高祖刘邦时期的籍孺,以及汉惠帝时期的闳孺的例子。接着便提到汉文帝时期的邓通。

此外按照《史记》的说法,邓通宗室和汉文帝腻在一起,他不仅经常伴随汉文帝左右,汉文帝还时不时地跑到邓通府上和他一起玩耍。而且汉文帝每次给邓通放假,让他回家休息,他都拒绝了,而是在宫里陪着汉文帝。

这些内容无不是在暗示邓通是汉文帝的男宠,二人关系暧昧。

按照司马迁的意思,邓通没任何本事、才能,也没有立下任何功劳,但是当上上大夫,还被赐予上亿钱,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如果此事果真如此,那么汉景帝要饿死邓通也就说得通了。虽然他无法指责自己父亲的爱好,但是此事总归有损汉文帝的名声。在汉文帝去世后,邓通还在到处晃荡,就显得碍眼了。

也就是说,汉景帝是想灭口。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要灭口,为何不干脆点,将邓通给赐死呢?留个活口那么多年就显得不正常了。

其实,司马迁一开始就搞错了,邓通并非汉文帝的男宠,与他有瓜葛的应该是馆陶长公主才对。

馆陶长公主那是出了名的好男色,据《汉书·东方朔传》记载,在她60岁的时候,还宠幸一个叫董偃的美少年。为了让董偃获得与自己相配的身份、地位,好长相厮守,馆陶长公主多次讨好汉武帝,使得董偃得以入朝为官,颇受重用。

发现没有,这董偃的经历和邓通有些相似,都是突然就受到皇帝器重的。

而且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汉武帝要饿死邓通的时候,是馆陶长公主多次对其施以援手。如果邓通真是汉文帝的男宠,那么和馆陶长公主没有什么关系才对。

事情应该是这样的:馆陶长公主在宫里偶遇邓通,被他英俊潇洒的外表所折服,于是对他有了想法。公主的追求,谁又能拒绝呢?就这样邓通和馆陶长公主走到了一起。

然而他们身份的差距太大了,为此,馆陶长公主找到了他的父亲汉文帝。

作为汉文帝的第一个女儿,馆陶长公主应该是很受宠的,经不住女儿的劝说,汉文帝开始提拔、宠信邓通,为的是让女儿高兴。

可惜,馆陶长公主最终未能和邓通在一起,作为皇家的女子,联姻是他们无法抗拒的命运。馆陶长公主嫁给了堂邑侯陈午。

而汉文帝赐予邓通铜山,很有可能就是馆陶长公主同意联姻的代价。

此后馆陶长公主和邓通依然藕断丝连,这事情一旦暴露,皇家将颜面无存,因此汉景帝想方设法打压邓通。

然而汉景帝的行为受到了馆陶长公主的阻挠,汉景帝和馆陶长公主的感情极好,由于抹不开面子,他始终无法对邓通下杀手,只能对其采取各种打压。

而邓通则在馆陶长公主的庇护下苟活了几年,大概是馆陶长公主厌倦了这种无休止的接济,又或者是她意识到汉景帝不弄死邓通誓不罢休,最终她放弃了邓通,致使其被饿死。

虽然邓通被写入《史记·佞幸列传》里,但是说实话,他什么坏事都没做,反而是由于他知道自己没有任何才能,因此做事非常谨慎,连关于他犯错的记录都找不到。

无论是突然变得大富大贵,还是突然跌落谷底变得一穷二白,这些都与他的言行无关,他只是皇家的牺牲品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