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唐演义全传》罗成为什么能够打败靠山王杨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对这二人做个简单的介绍。先说罗成:
罗成,字公然,北平王罗艺罗燕超之子,隋唐第七条好汉。
他面如冠玉,眉分八彩,目若朗星,相貌十分俊美,有“隋唐第一美男子”的荣誉称号。
都是女人长得好看是资本,男人也同样如此。
罗成这张脸迷倒的女子无数,有多少女人为他痴,为他狂,为他茶饭不思寸断肝肠。
据说他有一百个爹,一个亲爹仨义父,九十六个老丈人。
好家伙,老丈人就有九十六个。佩服啊佩服!
罗成不仅长得美,而且武艺超群。
他胯下一匹追风小白龙,掌中一条五钩神飞亮银枪,枪法精绝,神鬼莫测。
扬州城夺魁大会上,他艺压群雄,夺得了头名武状元。
除此之外,他还熟读兵书战册,通晓排兵布阵。
大破长蛇阵,大破铜旗阵,都是由他坐镇指挥的,瓦岗山众将没有一个不心服口服的。
瓦岗山散将以后,他加入了李唐阵营,跟随李世民屡立战功,“日锁五龙”更是名震天下。
这么说吧,罗成不仅文武双全,而且智勇兼备,绝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帅才。
但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纵然是如此优秀的罗成,也有缺点。
罗成最大的缺点就是心太狠,手太辣!
他在阳世上本该有七十三年的寿命,为什么二十三岁上就死了?
还不是因为他太狠毒,做下了五件大错事,上天都看不过去了,故此才减了他五十年寿命。
罗成做的五件大错事都是什么呀?
第一件:年少随父去扫北,百万无辜受诛连。
说的是罗成在少年之时,随父扫北,罗成心狠手辣,杀敌无数。杀敌本属应当,他却乱杀无辜,该杀的杀,不该杀的也杀,只杀的尸堆如山,血流成河。他忘了上天有好生之德,致使黎民百姓受牵连。此乃第一错。
第二件:后花园传枪递锏,因藏私不肯教全。
说的是罗成在北平王府的后花园,和表兄秦琼相互传授武艺。秦琼真心实意,秦家的三十六路昆仑锏尽数传给罗成,罗成却留了个心眼。罗家枪一百零八招,他只传给秦琼一百零五招,留下三招回马枪没有传。他不该把表兄秦琼骗,他不该传枪暗藏奸。此乃第二错。
还有一种说法是,其实秦琼也留了后手,一招“撒手锏”没有教给罗成。
第三件:锁五龙擒住单雄信,万万不该做监斩官。
说的是锁五龙擒住了单雄信,因单五爷誓死不降唐,李世民下令问斩,罗成亲自任监斩官。他二人本是贾柳楼结义兄弟,罗成病在洛阳之时,单雄信更是对他精心照顾。罗成却不顾兄弟间的情义,当监斩官杀了他的单五哥。他忘了兄弟结义情,他忘了歃血为盟在济南。此乃第三错。
第四件:君臣饮酒金銮殿,白虎星却把龙床占。
说的是罗成本是白虎星降世,而李世民则是紫微星临凡。罗成归唐以后,李世民敬重他是条好汉,亲自在金銮殿为他摆酒设宴。哪知饮酒三更天后,罗成竟上了龙床去睡觉。他不该胆大戏君主,不该龙床凤枕去安眠。此乃第四错。
第五件:为人须当重情义,不该害死扈金婵。
说的是罗成攻打孟州之时,为了得到扈金婵的帮助,利用美男计,虚情假意地娶了人家。到后来罗成却火烧岳阳楼,害死了扈金婵。他不该虚情又假意,更不该害死女婵娟。此乃第五错。
正是因为罗成犯下了这五个大错,才惹得上天动怒,减了他五十年寿命。
常言道,上天有好生之德,罗成如此逆天而行,最终落了个乱箭穿身而死。
下面是一段大鼓书唱尽了罗成这辉煌而又短暂的一生:
说英雄,道好汉,少保罗成不一般。生辰八字五个午,乃白虎星君下了凡。生在罗门为贵子,秦氏夫人把他添。一岁两岁娘怀抱,三岁四岁扶着娘肩。五岁六岁贪玩耍,七岁八岁就念诗篇。九岁学会文武艺,十岁兵书读得全。十一岁随父去扫北,杀死鞑子百万千。十二岁夜把登州打,为救表兄理当然。十三岁绿林访响马,结交文武众魁元。十四岁也曾卖过绒线,十五岁聚会瓦岗山。十六岁扬州去赶考,艺压群雄中状元。十七岁归唐保真主,十八岁名誉满长安。凌烟阁上雕名姓,那年正好二十三。周西坡反了刘黑闼,要反大唐另立江山。太子建成挂帅印,罗成被选为先锋官。受人陷害中奸计,马踏淤泥难以动弹。一阵乱箭如雨下,可叹英雄命归天!
再说杨林:杨林,字虎臣,开隋九老之一,隋唐第八条好汉。
他坐镇登州府,爵位是“铁肩靠山王”,官职是天下都诏讨兵马大元帅。
在《隋唐演义》里面,杨林是隋文帝杨坚的兄弟,隋炀帝杨广的叔叔。
而在《说唐》里面,杨林是隋文帝杨坚的叔叔,是隋炀帝杨广的爷爷。
咱们不管他是谁的叔叔吧,总之是皇室宗亲,隋朝重臣。
想当初,他跟着隋文帝杨坚打天下,凭着胯下一匹独角青鬃兽,掌中一对水火囚龙棒,纵横疆场,杀敌无数,为大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
要不然他能有那么高的地位,那么大的权力吗?
杨林这个人刚直不阿,赤胆忠心,为了隋朝的江山,那真是肝脑涂地,在所不惜,堪称是大隋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隋文帝杨坚在位的时候,杨林还真过了几年舒心的日子。
那个时候的大隋朝兵强马壮,四海升平,即便是有一部分反隋势力,也都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
海晏河清,天下稳定,杨林这个大元帅不用为国事操劳,自然是心满意足。
哪知道隋炀帝杨广继位以后,杨林这安稳而平静的生活就彻底被打乱了。
也不知道这杨广怎么搞得,好家伙,他这一继位,天下大乱。
什么十八路反王啦,三十六道烟尘啦,七十二家好汉啦,纷纷揭竿而起。攻城的攻城,掠地的掠地,占山的占山,落草的落草,一时之间,刀兵四起,狼烟遍地。
这下儿可把杨林忙坏了。
他身为天下都诏讨兵马大元帅,掌控着大隋朝所有的军队,眼看着大隋朝乱成了一锅粥,能不着急吗?
于是乎,年过花甲的老杨林又开始过起了东挡西杀、南征北战的日子。
然而大厦将倾,一木难支,戎马一生的杨林最终死在了罗成的手里。
对这二人做了个简单的介绍之后,我们再来回答问题。罗成为什么能打败杨林呢?很简单啊,因为罗成比杨林厉害呗。我们知道,《说唐》里面有个大名鼎鼎的十八条好汉,但是书里面明确表明的只有十三位,分别是:
第一条:西府赵王李元霸;
第二条:天保将军宇文成都;
第三条:银锤太保裴元庆;
第四条:紫面天王雄阔海;
第五条:南阳侯伍云召;
第六条:双镗无敌伍天锡;
第七条:神枪少保罗成;
第八条:靠山王杨林;
第九条:花刀大帅魏文通;
第十条:四宝大将尚师徒;
第十一条:八马将军新文礼;
第十二条:不详;
第十三条:不详;
第十四条:不详;
第十五条:不详;
第十六条:兵马大元帅秦琼;
第十七条:不详;
第十八条:赤发灵官单雄信。
虽然这十八条好汉之中有五位没有说全,但是广大书迷朋友们也不能让这个排名残缺着啊,得想办法补全啊。
于是乎各个版本的隋唐十八条好汉产生了。
当然了,原有的十三人不能变,只能把不全的那五位给添上。版本一:
第十二条:双枪大将定彦平;
第十三条:银面韦陀秦用;
第十四条:铁枪大将来护儿;
第十五条:铁锤大将梁师泰;
第十七条:皂袍大将尉迟恭。
版本二:
第十二条:双枪大将定彦平;
第十三条:平南王韩擒虎;
第十四条:昌平王邱瑞;
第十五条:白衣神射王伯当;
第十七条:皂袍大将尉迟恭。
版本三:
第十二条:双枪大将定彦平;
第十三条:昌平王邱瑞;
第十四条:平南王韩擒虎;
第十五条:美髯公王君可;
第十七条:皂袍大将尉迟恭。
版本四:
第十二条:双枪大将定彦平;
第十三条:银面韦陀秦用;
第十四条:铁锤大将梁师泰;
第十五条:大刀苏烈苏定方;
第十七条:皂袍大将尉迟恭。
这四个版本之中,我认为最合理的是第一个版本。为什么第一个版本最合理呢?因为在这个版本之中有银面韦陀秦用。
有了秦用以后,十八条好汉之中的四猛八大锤才能聚齐。
那第四个版本之中也有秦用啊,为什么它不合理呢?因为这个版本之中有苏定方。
大刀苏烈苏定方确实不含糊,但却不应该排在秦琼之上,我认为他打不过秦琼。
如此一来,最合理的隋唐十八条好汉诞生了,他们是:第一条:西府赵王李元霸;
第二条:天保将军宇文成都;
第三条:银锤太保裴元庆;
第四条:紫面天王雄阔海;
第五条:南阳侯伍云召;
第六条:双镗无敌伍天锡;
第七条:神枪少保罗成;
第八条:靠山王杨林;
第九条:花刀大帅魏文通;
第十条:四宝大将尚师徒;
第十一条:八马将军新文礼;
第十二条:双枪大将定彦平;
第十三条:银面韦陀秦用;
第十四条:铁枪大将来护儿;
第十五条:铁锤大将梁师泰;
第十六条:兵马大元帅秦琼;
第十七条:皂袍大将尉迟恭;
第十八条:赤发灵官单雄信。
根据这十八条好汉的排名,问题的答案出来了。罗成之所以能够打败杨林,是因为罗成排名第七,而杨林排名第八啊。罗成压着杨林一头,当然能打败他了。可能有朋友要说了,这个排名准确吗?罗成也就超杨林一位而已,他准能打败杨林吗?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个排名准确!罗成准能打败杨林!
因为《说唐》跟《兴唐》不一样。《兴唐》里面虽然也有个十六杰的排名,但那个是按照力气的大小来排名的,跟武力关系不大。
而《说唐》则不然。《说唐》里面的十八条好汉是根据武力来排名的,排名靠后的绝对打不过排名靠前的,除非特殊情况。
总之一句话,若是没有特殊情况,罗成绝对能打败杨林。
《说唐演义全传》罗成为什么能够打败靠山王杨林?
在《说唐全传》中,杨林是大隋的第八条好汉,面如傅粉,两道黄眉,身长九尺,腰大十围,武器为水火囚龙棒,共重三百斤,有万夫不当之勇。
杨林年轻时,曾一人独挑数百士兵,一刀刺死了秦琼的父亲秦彝,得了秦彝盔甲,后赠予秦琼,后面协助哥哥杨坚夺了周家的皇位,建立大隋,杨林为开隋九老之首,被封为靠山王。之后由于程咬金劫饷银一事,杨林认识了秦琼,并收为义子,成为十三太保之一,而在秦琼被牵扯入劫银一事儿被迫逃跑时,身强力壮的秦琼居然挡不住已经年老的杨林一棍之力。可见这时候的杨林虽然年老,可气力依旧,不输年轻小伙。
隋炀帝继位后倒行逆施,弄得天怒人怨,各地群雄并起,号称“十八路反王”,而此时的靠山王杨林,正以其年老之身躯,极力地修补大隋之各处漏洞。可就在围攻瓦岗寨时,一向善战的杨林居然败在了初出茅庐的罗成手里,十余回合不分胜负,还被罗成刺中左腿,差点摔下马来。
杨林这一次是败在了罗家枪下,他本来以为罗艺死后,罗家枪再无面世的机会,谁知突然冲出了一个白面小伙,长得还和罗艺一样,特别是杨林居然在十回合中还拿不下罗成,更让他觉得会不会是罗艺下凡来对付自己,这时瓦岗众人赶来,杨林一时失神才会中了一枪,不过也能全身而退,不至于把命给折在瓦岗寨了。而在最后,杨林举行演武大会,发十八道圣旨,邀请天下反王和各路豪杰在扬州会集,选得一个武艺最高者为反王之首,年年进贡、岁岁纳粮,看似选才以能,实际是要众人自相残杀。可惜计划百密一疏,埋伏好的炸药受潮成了哑炮,被众人察觉。
杨林埋伏于龙鳞山,准备收割逃出来的残党,可由于雄阔海牺牲自我,给众人硬撑起了闸门,十八路反军并没有受到大损失,后面杨林在龙鳞山又遇到了宿敌罗成,三回合后罗成佯败而走,杨林追赶,被罗成以回马枪刺死。
打了一辈子的仗的杨林最后居然死在这回马枪之下,除了武器方面的克制(杨林的囚龙棒在之前已被裴元庆打断一支,杨林本人可能还受了内伤)之外,还有就是杨林当时真是急了。
他也没想到居然能逃出这么多人来,这时候能杀一个强手就是一个,而罗成正好就捉住了这个机会,引杨林来追,再回了一枪。杨林拿的是一根水火囚龙棍,能挡大刀,却因为没了另一支的配合而防不住银枪的横刺,加上急躁行事,就这样,杨林最终还是败在了罗家枪之下。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说唐演义全传》罗成为什么能够打败靠山王杨林?
有朋友或许会奇怪,罗成在十八好汉中排名第七,杨林第八,罗成能够战胜杨林有什么奇怪的?实则不然,因为《说唐》这部书设定很不严谨,下克上的事不算少见,还有不少未上榜的大将也战胜过十八好汉中的人物,所以单纯因为排名靠前说罗成取胜理所当然,多少有些武断。所以,我们还是要通过战绩和描写,对两人的实力进行具体分析。
漏洞百出的十八好汉榜按照作者的设定,十八好汉代表了《说唐》武力的天花板,但是这份榜单争议不小,甚至可以说漏洞百出。
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给出的榜单:
- 李元霸
- 宇文成都
- 裴元庆
- 雄阔海
- 伍云召
- 伍天锡
- 罗成
- 杨林
- 魏文通
- 尚师徒/新文礼
- 尚师徒/新文礼
- 空缺
- 空缺
- 空缺
- 空缺
- 秦叔宝
- 空缺
- 单雄信
首先,榜单中有五个位置并没有明确交代是谁,通过实力看,尉迟恭排名十七基本没有争议,有不少朋友甚至觉得这是作者指明过的,实际上并没有,这种想法是“曼德拉效应”。
除此之外,韩擒虎对战伍云召的表现不次于尚师徒,应该上榜;邱瑞与巅峰秦琼打得不分胜负,若非最后不肯以伤换命足以凭借杀招将秦琼打死,应该上榜;挂锤庄庄主梁师泰一对铁锤一百六十斤,和雄阔海、伍云召的武器一样重,实力碾压单雄信,应该上榜;北平王罗艺枪法如神,罗成一身武艺皆来自于父亲的传授,从碾压苏定方看也应该上榜。如果将这四位加上尉迟恭填入进去,看似榜单就完美了,实际问题反而更大了。
原登州总兵曹延平两次击败杨林,实力明显在其之上,但是从一到八已经排满了,根本插不进去;伍云召之子伍登与尉迟恭大战百合不分胜负,但是由于单雄信占据十八,秦叔宝占据十六,同样插不进去;金堤关守将华公义和巅峰秦琼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负,最后死在秦琼绝技“撒手锏”下,其实力比尉迟恭也不遑多让,但是和伍登的情况一样,插不进去;程咬金虽然只有三斧子管用,但曾两招击败单雄信,可还是插不进去。除此之外,书中强过单雄信的武将太多太多,如柴绍、铁木金、殷岳……却都在榜单之外,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而即便是书中提到的榜上好汉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裴元庆能接李元霸三锤,排名第三。宇文成都连一招都接不住,反而排名第二。有人说这是宇文成都技术好,可整部书下来也没有关于宇文成都技术出众的只言片语,这种说法无非是让排名合理化的YY。
伍天锡和雄阔海大战半个月不分胜负,可以看做实力等同,那么中间插一个伍云召是不是太过突兀,即便伍云召也处于这一水平,但是有可能比伍天锡与雄阔海更接近吗?同时,在南阳关被围困时,伍云召败给宇文成都,于是命麾下大将焦芳突围求援,他认为只有族弟伍天锡与宇文成都有一战之力,说明从内心而言,伍云召是认可伍天锡实力在自己之上的。
不同于这两个分析出来的问题,书中有一个明显bug,就是关于尚师徒和新文礼的排序问题。尚师徒出场时作者讲明他是天下第十,到了新文礼登场,又说数到魏文通死了他算第九,言外之意就是之前新文礼第十,那么两人到底谁才是第十?
所以说,这样问题多多的一份榜单实在不能单纯按照排序高低来证明一切,即便这是作者给出的“官方权威”。
罗成与杨林的两次交手书中罗成与杨林共交手两次,均取得了胜利,但是很多人认为从这两战看二人的实力基本处于伯仲之间。
第一次是在杨林讨伐瓦岗并布下一字长蛇阵时,瓦岗除了魏征和徐茂公均是一些大老粗,识不得什么阵法,也无破解之道。魏征虽然是个文化人,但他更擅长处理政务,军事素养不算高。徐茂公能掐会算又晓畅军事,但毕竟是个文弱道士,即便知道原理也破不得,而且他清楚,以瓦岗诸将的实力根本无法与杨林抗衡,于是想到了远在北平的罗成。
罗成出身名门世家,从小受过良好的正规教导,不仅武艺高强,同时对兵书战阵也十分精通。于是徐茂公遣王伯当突围求援。
罗成的父亲罗艺是忠于大隋的,听说秦琼反了已经恼羞成怒,若非边疆时常有外族侵扰,早就亲自提兵杀到瓦岗去了。所以罗成不敢声张,暗中和母亲通气,说是替母外出还愿,趁机赶到瓦岗支援。他破阵的方式也简单粗暴,直接单骑踹阵,隋军将士被杀得四散奔跑,杨林座下十二家太保被他伤了七八个,杨林大怒,亲舞囚龙棒来战罗成。
说声未了,挺枪直刺,杨林举棒相迎,大战十余回合。杨林只战得平手,却被瓦岗这班英雄杀将出来。杨林心中一慌,囚龙棒略慢了一慢,被罗成耍的一枪,正中左腿,几乎坠下马来,大叫一声,回马便走。
杨林虽然负伤而走,但是这一战确实说明不了二人武艺的强弱高低,就像《说岳》中陆文龙枪挑连儿心善、《三国》里关公斩颜良一样,存在一些客观原因。杨林中枪一来是罗成手段高,让他只能战成平手,换言之就是无暇旁顾,这时平日根本不在他眼内的瓦岗众将却成了催命符,杨林如何不慌?
二人之间的第二战是在扬州武举大战之后。被杨林算计的十八路反王在扬州陷入危险之中,亏了先有千年狐狸打湿了火药,使得提前埋伏的火雷未炸。后有雄阔海舍己为人,力托千斤闸,这才使得反王大军索性突围。逃到龙鳞山时,联军说是丧家之犬都不为过,在这节骨眼上,杨林率领以逸待劳的伏兵堵住了众反王。
当时在场的诸将中与杨林有一战之力的只有一个罗成,于是乎罗成拍马直取杨林。
杨林闻报大怒,把囚龙棒一举,匹马冲上前来。罗成挺枪相迎,两个交战,未及三合,罗成回马便走。杨林拍马赶到,罗成反身把枪一举,杨林把囚龙棒往下一按,不料未挡住枪,不上不下,一枪正中咽喉,杨林跌下马来,罗成拔剑割了首级。
这一次罗成速杀杨林,却依旧难说是硬实力差距的体现。毕竟“回马枪”这样的杀招具有一定特殊性,别说是杨林,即便是排名在罗成之上的海云锡也未必招架得住。
所以说,罗成能够两次战胜杨林,实力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第一次有瓦岗众将无形中的帮助;第二次是因为独门绝技“回马枪”太过强大,令人防不胜防。
罗、杨的实力究竟有多大差距由于第一次二人不分胜负,所以很多朋友认为罗成的实力与杨林伯仲之间,差别只在一招回马枪。对此本人有些不同看法。
诚然第一次二人在公平交战的情况下战平,但回合数太少。伍云召曾拼死命挡住宇文成都二十合,十余合时也是不分胜负,若是当时战斗因某种原因中断,我们会不会觉得二人也处于同一水平呢?罗成与杨林十余合不分胜负,但是未必二十合、三十合就不能取胜,只是因为一些不可控的因素被中断了。同时书中说的是杨林只战得平手,说明这已经是杨林的极限。
而第二次罗成仅三合就使用回马枪并非因为除此之外再无战胜杨林之法,这其中有两个原因在。首先杨林率领的是以逸待劳的生力军,而反王联军刚刚逃出龙潭虎穴,属于惊魂未定的强弩之末,若是不能速战速决,拖得久了对联军极为不利,所以罗成选择了最快速有效的方式;其次,这里面“剧情杀”的成分很重。想当年在北平王府,罗成与秦琼传枪递锏,立誓不藏私,结果一个留了回马枪,一个留了撒手锏,这是兄弟之间初时不熟络甚至不信任的一种体现,也是多年来横在彼此心中的一根刺,随着世间的推移、接触的增多,二人早已成了真心对待彼此的兄弟,所以在这里作者有意安排了罗成回马枪刺死杨林,秦琼撒手锏打死殷岳,目的就是表达出兄弟之间唯一的隔阂解除,一笑了之。
或许有朋友会说,这都是你毫无根据的想当然。确实,只针对这两个战绩,我的理论不是很有说服力,但是通过间接对比,我们还是能够看出罗成的实力要明显强过杨林,中间人就是那个唯恐天下不乱的“混世魔王”——程咬金。
秦母过寿时,程咬金因没钱送礼物,所以拎着大斧截道,结果遇上了单雄信、罗成一行人,凭借威力无穷的“三板斧”,老程两招就杀退了天下排名第十八的单雄信,因而惹怒了罗成。
罗成看见大怒,一马冲来,摇枪便刺。咬金躲过枪,当的就是一斧。罗成拦开斧,耍的一枪,正中咬金左臂,咬金叫声:“啊唷!”方回得马要走,不提防,耍一响,右腿上又中一枪,大叫一声:“风紧!风紧哩!”
从两人交手的过程可以看出,咬金威震天下的“三板斧”在罗成面前似乎完全没有特别之处,只两枪便将其击败。纵观全书所有与程咬金交过手的武将中只有三个人能无视“三板斧”,除了罗成,另外两个分别是天下第三条好汉裴元庆和日本国驸马鳌鱼。
返观杨林,虽然将程咬金擒获,却远没有罗成轻松从容。
不分皂白,举起宣花斧,照杨林头上劈来。杨林大怒,把囚龙棒一架。光的又是一斧,当当当一连三斧,把个老大王砍得盔甲歪斜:“好利害的响马!怪不得前番失了王杠。”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综上所述,尽管个人认为两人的实力确实如排名呈现的那样——罗成要明显强于杨林,但罗成两次交手取胜更多的还是因为瓦岗群雄“助阵”和“回马枪”威力非凡,硬实力上的差距所占比重并不大。
《说唐演义全传》罗成为什么能够打败靠山王杨林?
1.年纪偏大
杨林是罗成爸爸那一代的选手,年级大了,状态下降,朝廷各级国字号梯队建设不力,缺乏新鲜血液补充,青壮年力量顶不上,一把老骨头了还要当主心骨队员使用,老骥伏枥,老头伏尸。
2.斗志干扰
杨林激战,旁边还站着一个大仇人——原本衷爱义子秦琼呢,心中百感交集,如同打翻了五味杂陈瓶子,酸甜苦辣咸,个中滋味,谁能体会,注意力无法集中,思想走神、情绪波动,乃搏击大忌!
3.敌情不明
从逻辑上讲,表哥秦叔宝肯定已把杨林的技术特点一五一十为罗成解读,做到心中有数,靠山王却于对手两眼一抹黑,无法采取针对性战术,准备不足,对回马枪这种败中夺命斩类型的高级技法几乎不设防。
4.名次不够
罗成武力值在那个时代排名第七,还取得过国际骑兵无限制格斗大赛冠军,货真价实的高手,杨林排名靠后一位,虽是军队系统的重量级人物,但也有皇亲国戚的身份助力,输给北京一少,不管从纸面实力看,还是比较两个选手的真实水平,结果是公平的。
《说唐演义全传》罗成为什么能够打败靠山王杨林?
演义就是胡吹的,何必那么较真!
《说唐演义全传》罗成为什么能够打败靠山王杨林?
这个故事说起来话长。北方评书和南方评书在隋唐这部书里,都对英雄好汉的战力做了排名,北方是18条好汉,而南方是老辈,野辈,小辈各13条好汉。虽然都存在着下克上的战力崩坏的情况但相对南书的解释描述尚能自圆其说。比如给小七罗成和他老爹老九罗艺添加了月儿弩和罗家枪法,小十三秦琼有杀手锏,小八尚师徒有呼雷豹,野十左雄的没尾驹等增益BUFF。
回到扬州校场罗成枪挑杨林,南方评书的说法是罗成和杨林全都排名第七,双方战力相当,罗成凭年龄稍占些许优势,但枪法克制加上暗器(月儿弩)傍身,正面对抗可杀杨林,但因其父罗艺为大隋幽州燕山王,枪法和暗器尽出无疑是宣告造反,因此罗成在瓦岗破长蛇战杨林时投鼠忌器,无法使出真正的杀招,导致杨林最终逃生,书中描述为野七(唐壁的女婿王九龙)加小七(罗成)打的老七(杨林)险断七!而扬州校场罗成已无顾忌(罗艺已死,自身投瓦岗,明反了)出手就是罗家枪法,杨林最终殒命。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杨林身患眼疾,视线模糊观察事物大受影响。而得这个病的原因则是在四明山大战中为得军功,求情于时任隋军元帅老辈第八的兄长东昌王杨义臣,杨义臣顾念兄弟,安排李元霸合同宇文成都,尚师徒,新文礼等大将正面攻击,让杨林屯兵西山捕捉败退逃跑的各路反王。不料四明山上为避免裴元庆主动出战李元霸,一支将令将裴元庆也驻扎在了西山。此后李元霸三锤击走裴元庆,老杨林利欲熏心,不顾自己同小辈第三这个排名和实力上的巨大差距,想去活捉裴元庆,被裴元庆一锤击落马下,这就是李元霸三锤击走裴元庆,裴元庆锤风扫倒老杨林。而老杨林因此事倍受嘲讽,一怒之下发了眼疾。从症状来看到也像是现在的白内障或者眼底出血。因此扬州校场大战罗成时,杨林本身就被罗家枪法克制,加上眼疾作用根本无法抵挡和破解以变化多端著称的罗家枪,也因此让罗成成功为自己的外公和舅舅复了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