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中李元霸排名第一,为什么打不过排名第七的罗成?
我是@成长新视点 分享问题看法。
隋唐演义,英雄无数,十八条好汉更是威名赫赫,伴随着大隋覆灭和盛唐建立,有的人更是成为唐朝的开国元勋,标名史册!
有天下第一之称的李元霸,手使一对800斤的大锤,威猛无敌。天下第二名的恒勇无敌大将军金镗无敌的宇文成都,在他手下过不了两招。
排名第三的小太爷裴元庆,也是用锤的猛将,也只接了他三锤,那还是李元霸打了半天的事情。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无敌的存在,竟然被排名第七的罗城打败过,还被扎了一枪,心理留下了阴影。这是为什么呢?
一、隋唐演义十八条好汉排名及特点。看隋唐演义的人都知道,最有名的是十八条好汉,也是当世武将的顶流人物。
1、第一条好汉,西府赵王李元霸,手使一对800斤的擂鼓瓮金锤,胯下千里一盏灯。晋阳宫比武,打败天宝大将宇文成都,夺得天下第一。被隋炀帝封西府赵王、猛勇大将军。
四明山之战,一人杀退十八路反王230万大军。徒手撕死了宇文成都,一锤镇开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三员超一流猛将围攻,并把他们吓跑。天昌关杀死第六条好汉伍天锡。第三条好汉裴元庆,也只招架了三锤。可惜,被雷击死。
2、第二条好汉,天宝大将宇文成都,手使一根重320斤凤翅镏金镗,胯下座骑赤炭火龙驹.。李元霸未出世之前,是天下第一,文韬武略,勇猛过人,被隋炀帝封为天宝恒勇无敌大将军,是大隋朝的顶梁柱。
长安城,单人独骑杀得瓦岗寨众好汉,望风而逃;南阳关,打的伍云召弃关而走;四明山,大战三杰,体力不支时惜败裴元庆。可惜,被李元霸手撕而死。
3、第三条好汉,三公子裴元庆,手使300斤八卦梅花亮银锤,胯下一字没角癞麒麟。可惜被尚师徒设计炸死在庆坠山。
4、第四条好汉,紫面天王雄阔海,手使160斤日月板斧,胯下万里云烟兽。为南阳候伍云召义弟,相州白御王高谈圣的兵马大元帅。可惜,死在扬州千斤闸下,被压成肉泥。
5、第五条好汉,南阳侯伍云召,春秋五霸时名将伍子胥的后人,手使160斤亮银枪,胯下千里银河一点白。可惜,扬州比武时,被高丽大将左雄没尾驹的尾巴扫死。
若说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都是以力气大兵器沉的力量性选手,那伍云召就是隋朝第一全能型战将,标准的元帅型。他的枪与宝剑的配合使用,堪称一绝,远者辅之以弓箭,连宇文成都也手中一箭败走,这在以力致胜的前十条好汉中仅其一人。
6、第六条好汉,山大王伍天锡,为伍云召的族弟,手使200斤半月混元鎏金镗,胯下乌骓马。曾伙同伍云召、雄阔海合战隋炀帝的高级保镖宇文成都。扬州“武考”,干掉了李元霸的开路将,隋唐第十五条好汉梁师泰。可惜,被天下第一好汉李元霸一锤打死在扬州城外。
7、第七条好汉,冷面银枪罗成,为北平王罗艺之子,罗家枪的传人,手使240斤五钩神飞枪,胯下西方小白龙。曾单枪扎了第一条好汉李元霸,吓得李元霸看到罗成就腿肚子转筋。更曾大破第八条好汉杨林的一字长蛇阵,回马枪刺死杨林。
可惜,在李建成、李元吉兵打明州时,马陷淤泥河,被刘黑闼手下大将苏定方的乱箭射死。
8、第八条好汉,靠山王杨林,手使300斤水火囚龙棒,胯下金睛兽。兴隋九老之一,为隋王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靠山王,曾经认第十六条好汉秦琼为义子。最后,死在罗成枪下。
9、第九条好汉,花刀大帅魏文通,为隋朝潼关元帅,人称“花刀帅”、“九省花刀将”,手使丹凤朝阳绣鸾刀,胯下艾叶青龙兽。攻打瓦岗寨时,被王伯当射死。
10、第十条好汉,八马将新文礼,手使200斤混铁点钢槊,胯下一丈青。瓦岗军攻打虹霓关,被秦琼打倒在地,因设计害死裴元庆,引起公愤,被瓦岗众将剁为肉酱。
其妻东方玉梅是北齐名将东方彦之女,师从双枪将丁延平。新文礼在西魏攻打虹霓关时,被王伯当射中左眼,伤重而死。东方玉梅为夫报仇,却在战场喜欢上了杀夫仇人王伯当,后来嫁给了王伯当。
11、第十一条好汉,四宝将尚师徒,文武兼修,为人忠肝义胆,有隋朝第一儒将之称。手使120斤金转提炉枪,胯下呼雷豹。瓦岗军攻打临阳关,尚师徒失关自杀,死后四宝被秦琼所得。
12、第十二条好汉,双枪将定彦平,罗成义父,兴隋九老之一。手使160斤绿沉双枪,胯下银点花斑豹。杨林攻打瓦岗寨时,与杨林大战,被杨林甩手棒打成重伤而亡。
13、第十三条好汉,金刀殿帅左天成,手使金背砍山刀,胯下花斑马。在程咬金搬请裴元庆二次学艺下山时,被裴元庆锤打护城河,侥幸未死。反王夺魁大会时被雄阔海杀死。
14、第十四条好汉,铁枪将来护儿,手使浑铁枪,胯下卧槽大黑马。群雄反山东时率兵镇压,最终被罗士信杀死,铁枪亦被抢走。
15、第十五条好汉,挂锤庄庄主、扁锤将梁师泰,手使160斤镔铁压油锤,胯下铁骑马。隋唐八大锤之一,曾两锤大败单雄信,可惜被伍天锡打死在扬州城外。
16、第十六条好汉,神拳太保、小孟尝、兵马大元帅秦琼,手使128斤四棱金装锏、82斤虎头錾金枪,胯下黄骠透骨龙。唐初战神秦琼,勇武威名震慑一时,曾追随高祖李渊父子为大唐王朝的稳固南北征战,立下汗马功劳。位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间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晚年吐血而死。
17、第十七条好汉,皂袍大将尉迟恭,手使雌雄双鞭,单条81斤,胯下踏雪乌骓马。玄武门之变,尉迟恭助李世民夺取帝位,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尉迟敬德被封为吴国公。拜为右武侯大将军,食实封一千三百户。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间与秦琼为传统门神。之后,为救义子薛仁贵撞死在皇宫外。
18、第十八条好汉,义薄云天小关羽单雄信,手使72斤金顶枣阳槊,胯下枣红马。因为誓不降唐,被尉迟恭生擒杀死。
从隋唐十八条好汉排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以力降服人的年代,这也是冷兵器时代的重要特点。
一对一的对抗,基层功都差不多,就是拼谁的力气大。与火器时代,拼刺刀差不多,没有多少的花样。
两轮对阵,就是几招的问题,能扛住就赢,受不了就败。十八条好汉中,罗成之前的人,个个都是力大无穷。不需要有太高的花招。罗成之后的人,又是一个特点。
有的依靠特殊兵器,有的依靠绝艺,大多都是力气不是超大的人物。
二、罗成与李元霸的对抗。李元霸一生中,最怕的有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罗成。
当年,瓦岗军大破铜旗阵时,杨义臣请北平王罗艺帮忙,罗艺不愿意出面,就派了儿子罗成到场应付一下。
罗成不愿意和表哥秦琼做对,两个人就在阵前假打。而这个时间,李渊曾受过秦琼的恩,也安排李元霸过来帮秦琼破阵。
愣头青李元霸,来到时,正赶上罗成和秦琼在假打演戏。李元霸不分三七二十一,上来就砸罗成,连续两次被罗成躲过。
再想砸的时候,被罗成用绝技七转梅花枪搞晕了头,大腿被扎了一枪。此后,是看到罗成就心理发怵。
这也是排名第一的李元霸,怕排名第七的罗成故事。
结语。罗成,是隋唐演义十八条好汉的分界线,他既有力量,也有技术,更有心眼子,再就是手段阴狠,花样多。
排在他前面的几个人,基本都是一根筋,打起仗来不喜欢耍手段和花招。
@成长新视点 这个,是罗成第一次突然赢了李元霸的核心原因。他提前,就研究过对手的特点。李元霸,是一个大老粗。
在智慧上,罗成和李元霸,不是一个等级,高出太多太多。
而罗成最后吃亏,也是人太聪明。在攻打刘黑闼时,前面能打败他的人都死光了,本应该低调谨慎才对。
但是,他正认为自己从此就是天下第一,不惧任何人,而上了尉迟恭的当,马陷淤泥河,被乱箭穿心而死……
隋唐演义中李元霸排名第一,为什么打不过排名第七的罗成?
正所谓天下万物,相生相克,这个规律在世界上一直都是存在的,不管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还是人类的生存法则都是如此,一个人就算再厉害,也总会有能够降服他的人存在,毕竟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这就注定了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真正做到天下无敌。
我们今天也许是比较容易理解这个道理的,可是真正能够对这个道理比较透彻的人,我想还是古人比较多一些,古人对此的理解也更为深刻,很多古人留下的作品中都有这样的表现,比如《隋唐演义》就是其中之一,这部书虽然充满很多虚幻色彩,但是其最后却也在冥冥之中表现出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比如排名第一的李元霸却打不过排名第七的罗成,就是作者诠释这种人生哲学的最佳表现。
李元霸的厉害之处在《隋唐演义》中,把当时的英雄好汉进行了一个排名,这个排名的准则是按照这些英雄好汉的力量进行排名的,所以李元霸靠着能够使用800斤大锤的巨大力量,成为了半神的代表,也排在了十八位好汉的第一名。
除了李元霸之外,还有第二名的宇文成都以及第三名的裴元庆,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力大无穷,可是也有一个共同缺点,就是除了力量之外,人很傻,尤其是李元霸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从李元霸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出来,甚至从最后李元霸被人欺骗导致举起大锤与天斗而被雷劈死的结局也可以看出这个特点。
也正是借助于自己力大无穷却头脑简单的特点,李元霸大有一种滥杀无辜的感觉,对待天下第二的好汉宇文成都,李元霸举起大锤就是一顿狂击,结果宇文成都没有敌过李元霸,成为手下败将还被李元霸撕成两半丢了小命,排名第三的裴元庆也被李元霸一锤就击败,再也不敢得罪李元霸。
从这些简单的力量对比局来看,在力量对比方面,李元霸绝对是第一的,但是在现实面前,光有力量是远远不足的,要是作者真的就这样按照力量优势,把李元霸塑造成天下第一的英雄,那似乎这样的作品就不可能有什么经典之处了,于是作者当然要给李元霸留下一些缺陷,毕竟有缺陷的人生,才是真正完整的人生。
李元霸对战罗成所谓李元霸的缺陷,就是明明自己排名第一,却打不过一个排名第七的罗成,这个缺陷就是这部作品的经典所在,也是因为这样的缺陷,更加表现出作者在这部作品中传达出来的一种真实思想。
罗成与秦琼都是瓦岗寨兄弟,可是罗成的父亲罗艺并不知道,双方各为其主,所以就出现了罗艺派出罗成去与秦琼交战的局面,当两人碰面之后,觉得要是不进行一下战斗,恐怕很难糊弄过去,于是两人就演戏假打起来。
刚好另外一边李渊听说自己的恩公秦琼被罗成打,于是就安排自己力大无穷的儿子李元霸去支援帮助秦琼,李元霸去到现场,根本没有仔细研究战局存在的问题,直接提起大锤就冲上去,朝着正在和秦琼作战的罗成砸去,幸亏罗成一个机灵躲过去了。
接下来就是罗成和李元霸之间的正面交锋,李元霸挥舞着800斤的大锤,像极了一个傻子朝着罗成砸去,而罗成总是不慌不忙,利用十分熟练的枪法,一阵秀操作,李元霸完全搞不清楚罗成想要干什么,就被罗成一枪射中自己大腿。
这下李元霸害怕了,落荒而逃,从此见到罗成都十分害怕,再也不敢与罗成正面交锋。从对整个打斗经过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李元霸而言,罗成就是李元霸的一个宿敌,也是他的克星,至于为何罗成能够战胜李元霸呢?我们继续深入分析。
罗成为何能够战胜李元霸?前边我们就说过,造物主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给了一个人足够的力量,就不会给他聪明的头脑,李元霸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造物主给了他巨大的力量,却不愿意给他聪明的头脑,所以当李元霸遇到十分聪明的罗成时,自然就像遇到了克星一样。
李元霸只擅长利用绝对的力量优势去击败对手,却不曾想在聪明的罗成面前,李元霸根本来不及发挥自己的力量优势,腿上就被刺中一枪,一个从来没有失败过的人,突然遇到这样的情况,当然是会产生害怕心理的,所以最后李元霸落荒而逃也是正常现象。
对于罗成而言,他知道自己排名第七,不过一直以来他都是以聪明为主的,他的罗家枪法也是以快准狠而出名,换言之罗成走的是技术路线,李元霸走的是力量路线,当技术遇到力量之后,便可以借助技术的优势实现四两拨千斤。
不过后来在罗成前边的那些好汉都去世后,罗成也就失去了从前的聪明和谨慎,而是自以为自己就是天下第一,从而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被万箭穿心而死。从这些好汉的结局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真正想要传达的一种人生哲理。
这种哲理就是告诫世人,一个人就算再怎么力大无穷,亦或者是聪明绝顶,也还是要低调行事,毕竟造物者在创造出来你这个人的时候,就已经同时创造出了与之相生相克的另外一个人,没有谁会是永远的天下第一,只有谨慎行事才能避免自己落入俗套丢了小命。
结语正因为有了一些遗憾,所以《隋唐演义》这样的作品才能够成为经典,而也就是这些遗憾,让人们在看完一部精彩的作品之后,也会不知不觉明白一些道理,我想这才是一部经典作品的伟大之处,就像《西游记》、《水浒传》一样,要是没有遗憾与限制,又怎么会成为经典呢?似乎遗憾与限制就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谁能够逃脱得了!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隋唐演义中李元霸排名第一,为什么打不过排名第七的罗成?
题主好,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李元霸是《隋唐演义》中的人物,他的原型是李渊的小儿子李玄霸,历史上真实的李玄霸并不会武功。武功无敌,天下第一的李元霸只是一个虚构的小说人物。
问题是,这个武功天下第一的李元霸,作者却让武功实力远不及他的罗成刺伤了他的腿,作者让他对罗成心存畏惧是何道理?
这里面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生相克,没有什么是无敌的,不能降伏和战胜的。有意思的是这种思想在各种游戏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流传最广的剪刀石头布就是如此。小时候玩一种动物相吃的游戏,大象是最厉害的,可以吃掉狮子,狮子吃老虎,老虎吃豹子,一直到猫吃老鼠,最后又是老鼠干掉大象。老鼠从大象的鼻孔可以钻入大象体内,大象无能为力只能任由宰割。
象棋中最有战斗力的子,大家公认是“车”,有“一车九子寒”的俗语,可并不是别的子就任由宰割,各子都有吃掉车的机会,那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
有一种赌博游戏,叫飘三页,三张扑克牌比大小,三个A是最大的豹子,235是最小的杂牌,这个最小的杂牌可以吃豹子,就这样转着圈的吃。
有一种酒令:县长、乡长、老婆,县长管乡长,乡长打老婆,老婆收拾县长,虽是酒令,很搞笑,但其中的文化内涵是一致的——制衡。
一种力量,如果没有制衡必然是可怕,所以在中国文化中没有这种绝对的力量。就连皇帝也是有制约的东西,天子,受命于天,也受制于天,而天在一定意义上又是最底层的民。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试,就这样皇帝统领百官,一直到下民,又由下民到了天子,得民心者得天下就在其中。
隋唐演义中李元霸排名第一,为什么打不过排名第七的罗成?
首先这演义中的排名也如现实中的排名一样,相对的而非绝对。它只是根据一些主要条件从总的方面来说的,演义中的排名主要从相互胜负关系及演义需要的情节安排的需要。冷兵器打仗,最简单最引人又最让人相信的取胜之道一是力、二是技和智、三是手中械坐下马。李元霸力大无穷,二号宇文成都尚被他手撕,三号被演义抬举了,能接三锤。但七号罗成能扎他一枪。在力差佷多、技朮独特、又有智的罗成这方面,他在智上高了一等,充分认识李天下无敌的长处(力大)和短处(少敌手更轻狂),充分利用己长(智和技)从而取胜。在整个演义中,并不损李第一形象,并未把他扎死,符合没有绝对天下第一的客观,更令人相信其"真",更重要的是突出罗成的高大形象,说书说到此处,我想书场会为罗成欢呼。还有象偷拔"尚师徒"呼雷豹"鬃毛使其失去功能,也是以智取胜。演义只是根据一些史实加上虚构、想象、传说等编写出来的,供人娱乐为主的,而非史书。
隋唐演义中李元霸排名第一,为什么打不过排名第七的罗成?
跟隋唐有关的演义小说有很多版本,因为作者不同,对里面的人物的武功定义也不同。比如《兴唐传》中的李元霸,虽然也是排名隋唐好汉第一名,但却曾败给了第七的罗成,甚至都被打出了心里阴影。
《兴唐传》中的李元霸不是天下无敌的,也有克星在评书《兴唐传》中,隋唐好汉的排名中侧重的只是力气,尤其是前几名中。李元霸在书中也是天下第一,一对八百斤的擂鼓瓮金锤挥舞之下照样是无人能敌,但李元霸在《兴唐传》中却有两大克星。
在大破铜旗阵之时,罗成受父亲罗艺所遣,明保铜旗阵,实则放水。在和秦琼装做不相识假打的过程中,将破铜旗阵的技巧告知了秦琼一方。二人正装模作样的假打期间,正好遇上前来相助的西府赵王李元霸,李元霸不明真相,上前就相助秦琼,和罗成动起手来。
罗成知李元霸锤重,轻巧的避开,一招罗家枪的绝技梅花七蕊使出,枪影重重,李元霸没见过如此精妙的枪法,大惊之下只用锤护住了上身,没料到罗成根本没想扎他上身,一枪扎在李元霸大腿上,痛的李元霸大叫,慌乱间又被罗成一枪挑去了头盔,如果不是秦琼及时制止,李元霸很有可能就此陨落。也从此以后李元霸对罗成是畏惧不已,见了就害怕。
后来的李元霸也不像其他版本那样天下无敌,最后是死在雷击之下。《兴唐传》中的李元霸是遇到了老将鱼俱罗后,被鱼俱罗用拖刀计斩杀。
罗成
可以说《兴唐传》中的李元霸虽然同样力气天下无双,但他怕的就是招式精妙的对手。罗成就是其中的代表,罗家枪精妙异常,堪称李元霸克星。尤其是罗成的哥哥罗春(其他版本中叫罗松),更是招式天下无双,几乎无人可挡他一招,被称为枪绝。
其他版本的隋唐演义小说中,李元霸几乎是无敌的存在在其他版本的隋唐演义中,尤其是我们熟悉的《隋唐英雄传》,李元霸才真正成了天下无敌般的存在,不再害怕招式精妙的对手。尤其是四明山一战,一人之力将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的一百六十多万大军打的只剩下65万,简直如同神话故事,完全是非人的存在。
十八条好汉中,除了排名第三的裴元庆曾挡了他三锤被他青眼有加放过了之外,包括第二名宇文成都在内的好汉全接不了他一锤。排名第七的罗成同样也是如此,在接了李元霸一招后,手中的丈八滚云枪被打的变形,虎口也被震的出血,大惊之下连忙拨马逃回了本阵才保住了性命。
所以说题主的提问其实是有问题的,准确的说应该是在《兴唐传》中李元霸打不过排名第七的罗成。
隋唐演义中李元霸排名第一,为什么打不过排名第七的罗成?
李元霸的武力值在隋唐十三杰中排名第一,他双臂有四象不过之力,掌中兵器是一对重八百斤的擂鼓瓮金锤,凭着这一对锤,李元霸二回合击败了排名第二的天宝将宇文成都,三回合砸跑了排名第三的银锤太保裴元庆。这还不算,在四平山一战中,李元霸以一人之力将十八路反王的百万大军砸得死伤大半,可谓是战斗力惊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下无敌”的人,却栽在了隋唐十三杰排名第七的罗成手里。
罗成在隋唐中是个文武全才的人,他兵书战策,抽撤连环,逗引埋伏无一不通,因此在靠山王杨林头打瓦岗时,所摆下的一字长蛇阵被罗成轻松就破掉了。当然,令罗成最引以为傲的并不是他的文,而是他的武,也就是他家传的“罗家枪”,为此罗成在还这条枪上下了一番大功夫,不仅能将枪法运用的如火纯青,就连里面的绝招“梅花三蕊”和“回马枪”也都能运用自如。
七杰反打一杰;红袍大帅杨义臣为了阻止瓦岗众将下五关夺玉玺,于是就在他镇守的东岭关外摆下了铜旗阵,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杨义臣还写信给北平王罗艺让他来当阵胆。作为镇守一方的王爷罗艺自然没空前来,于是就让儿子罗成前来帮办东岭关。
罗成跟瓦岗大元帅秦琼是亲表兄弟,出于这层关系,罗成想到了“明面上帮阵,暗地里毁阵”,因此在他到达东岭关后,就想着尽快把破阵方法告诉表哥秦琼。于是在战场之上罗成便以单挑的形式约秦琼出阵,两人在假打的同时,罗成向秦琼说出了破阵的方法以及约定了破阵时间,当两人快要结束战斗时,李元霸出现了。
秦琼曾救过李元霸一家的性命,当李元霸看到恩公秦琼和别人打斗时,便骑马冲过来帮恩公,而罗成对于李元霸的出现虽然很意外,但也丝毫不惧,于是便使出了绝招“梅花七蕊”来对付李元霸,一抖掌中五钩神飞亮银枪便颤出了七个枪头,而李元霸由于不知道哪个枪头是真枪头,因此而被罗成刺中了大腿。
李元霸从没吃过这样的亏,此时的他以为罗成武艺远在他之上,因此拔转马头便跑。
其实,李元霸并不是打不过罗成,只不过是因为他从没见过罗成“梅花七蕊”这样的枪招,以及自己一时的大意。如果两人战场上能再次相遇的话,相信李元霸可以秒杀罗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