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中的一斧、三刀、五枪、八锤指的是什么?武力如何排名?

一斧:指的是混世魔王程咬金的八卦开山宣花斧。

程咬金在睡梦之中得仙人传授,学会了三十六路天罡斧,招数精奇,神鬼莫测。

可惜的是,他醒了以后居然全忘了。经过冥思苦想总算记起了三招,他给起的名子叫“劈脑袋”,“掏耳朵”,“挖眼睛”。

别看老程就学会了这三招,那也非常了不起。

老程凭着这三招,小孤山截皇杠,三斧子定瓦岗,闯出了好大的事业。

这么说吧,混世魔王程咬金凭着这柄八卦开山斧,硬是风光了一辈子。

三刀:第一口刀,指的是神刀大都督鱼俱罗的耀日龙鳞紫金刀。

鱼俱罗,陕西渭南人氏,开隋九老之一,官拜安国公。

此人目生双瞳,神勇过人,凭着胯下一匹嘶风抱月驹,掌中这口曜日龙鳞紫金刀,纵横疆场,杀敌无数,是隋文帝杨坚的得力大将。

江南叛乱,他一口大刀定江南;突厥犯境,他杀的突厥人胆战心惊。

隋唐演义里面,他是被隋炀帝杨广所害。

在《兴唐传》里,古稀之年的他为给徒弟宇文成都报仇,使用拖刀计刀劈李元霸之后,因一时大意,被李世民一箭射杀而亡。

第二口刀,指的是花刀大帅魏文通的佝偻古月象鼻子大刀。

魏文通,隋唐第九条好汉,镇守潼关多年,人称九省花刀帅。

他胯下一匹丈二青鬃马,掌中一口佝偻古月象鼻子大刀,刀马双绝,骁勇善战,是靠山王杨林的第一心腹爱将。

三打瓦岗山之时,魏文通凭着这口大刀追的秦琼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要不是关键时刻今世孟贲罗士信的出现,秦叔宝非死在这口刀下不可。

魏文通死后,杨林顿足捶胸,那么大的靠山王老泪纵横,哭的稀里哗啦。

第三口刀,指的是金刀殿帅左天成的金背七星砍山刀。

左天成是汜水关守将,隋文帝杨坚御口亲封的金刀殿帅。

此人也是靠山王杨林的心腹爱将之一。

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为人忠正,爱兵如子,深受手下官兵们的爱戴。

瓦岗军攻打汜水关之时,左天成凭着这口金背七星砍山刀连败瓦岗军的五虎上将。秦琼的绝技“撒手锏”在人家面前根本就发挥不了作用。

五枪:第一条枪,指的是神枪少保罗成的五钩神飞亮银枪。

罗成,北平王罗艺罗燕超之子,隋唐第七条好汉。

提起少保罗成,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知。

他胯下一匹闪电白龙驹,掌中一条五钩神飞亮银枪,马快枪急,神鬼莫测,号称白马神枪无敌将。

单以枪法而言,在隋唐所有的英雄好汉里面,除了他那位号称“无敌枪王”的哥哥罗松之外,估计没人能是他的敌手。

第二条枪,指的是南阳侯伍云召的素白九曲盘龙枪。

伍云召,开隋九老之首的忠正太师伍建章之子,隋唐第五条好汉。

他面如紫玉,相貌堂堂,而且杀伐果敢,当机立断,镇守南阳关多年,威名素著。

其父被害之后,他一怒之下起兵反隋。

南阳城外一场大战,他凭着胯下一匹照夜玉狮子,掌中这条素白九曲盘龙枪,在四路大军的围困之下杀出了一条血路,端的是神勇无比。

可惜的是,这么一位英雄在后来的扬州城夺魁大会上,居然命丧在一匹马的尾巴之下,实在是令人可叹。

第三条枪,指的是四宝大将尚师徒的吸水提炉枪。

尚师徒,虎牢关守将,隋唐第十条好汉。

他之所以号称四宝大将,就是因为有四宝傍身。四宝分别是:夜明盔,唐猊铠,呼雷豹,提炉枪。

他这条枪不仅锋利无比,而且还有一个十分奇特之处。据说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把这条枪往地上一插,枪眼之中就能喷出水来。

这可太神奇了,行军打仗不用带水,一枪就能扎出一个喷泉。

第四条枪,指的是秦琼秦叔宝的虎头錾金枪。

秦琼,字叔宝,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名臣之一。

提起兵马大元帅秦琼秦叔宝来,都知道他有三件心爱之物,一是黄骠马,二是熟铜锏,三就是虎头枪。

这条虎头錾金枪本是他父亲秦懿当年所用的兵器。

秦懿是南陈马鸣关的大帅,马鸣关兵败之后,这条枪落在了靠山王杨林的手中。

后来经杨林之手又给了秦琼。

可惜的是,在后来大战虎牢关之时,秦琼被尚师徒追杀,累死了黄骠马,折断了虎头枪,成为了秦琼一生的憾事。

第五条枪,指的是皂袍大将尉迟恭的龟背驼龙枪。

尉迟恭,字敬德,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名臣之一。

他本是鸡冠子王刘武周的部将,凭着胯下一匹抱月乌骓马,掌中这条龟背驼龙枪,曾日抢三关,夜夺八寨,打得唐军唐将望风而逃。

归顺大唐以后,由于作战勇敢,深受李世民的喜爱,风头之盛,几乎不在秦琼之下。

晚年之时,为了救义子薛仁贵,他一头撞死在八宝金殿。

八锤:第一双锤,指的是西府赵王李元霸的一对擂鼓瓮金锤。

李元霸,唐王李渊的四儿子,隋炀帝杨广御口亲封的西府赵王。

这李元霸可太厉害了,别看长得瘦小枯干,但是天生神力,凭着这对擂鼓瓮金锤纵横天下,所向无敌,稳居隋唐第一条好汉的宝座。

四平山之战,他锤震十八国,百万联军被他打得落荒而逃。

好家伙,这哪是人啊?简直就是天神下了界。

第二双锤,指的是银锤太保裴元庆的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

裴元庆,山马关大帅裴仁基的三儿子,隋唐第三条好汉。

别看他长得白白净净跟个大姑娘似的,却是性如烈火,力大无穷。

在隋唐演义这套书里,敢和李元霸硬碰硬对打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今世孟贲罗士信,另一个就是这银锤太保裴元庆。

别人一见到李元霸吓得腿肚子都转筋,唯有裴三公子不信这个邪,明知不敌也要抡锤硬干。

在隋唐十八条好汉当中,他是唯一能接住李元霸三锤之人。

第三双锤,指的是银面韦陀秦用的一对人面赤铜锤。

秦用是秦琼的义子,力猛锤沉,骁勇善战,一身本领远在他义父秦琼之上。

他一出世,三锤惊红海,名震瓦口关,被北平王罗艺封为瓦口关主将。

罗艺死后,他加入瓦岗军,屡立战功。

不幸的是,在后来十八路反王争玉玺之时,他中了宇文化及的奸计,命丧扬州城。

第四双锤,指的是铁锤大将梁师泰的一对镔铁压油锤。

梁师泰本是挂锤庄的庄主,膂力过人,凭着掌中这对镔铁大锤威震一方。

后来被李元霸所降服,做了李元霸的马前开路将。

在去参加扬州城夺魁大会的路上,与镇守天昌关的伍天锡发生了口角。两人言语失和,当场动手,由于梁师泰不敌伍天锡,被当场打死。

闻讯赶来的李元霸勃然大怒,双锤震双镋,怒撕伍天锡,给梁师泰报了仇。

至于武力如何排名,我认为排名如下:

第一名:西府赵王李元霸的擂鼓瓮金锤。

第二名:银锤太保裴元庆的八棱梅花亮银锤。

第三名:南阳侯伍云召的素白九曲盘龙枪。

第四名:神枪少保罗成的五钩神飞亮银枪。

第五名:神刀大都督鱼俱罗的曜日龙鳞紫金刀。

第六名:花刀大帅魏文通的佝偻古月象鼻子大刀。

第七名:银面韦陀秦用的人面赤铜锤。

第八名:四宝大将尚师徒的吸水提炉枪。

第九名:金刀殿帅左天成的金背七星砍山刀。

第十名:铁锤大将梁师泰的镔铁压油锤。

第十一名:兵马大元帅秦琼的虎头錾金枪。

第十二名:皂袍大将尉迟恭的龟背驼龙枪。

第十三名:混世魔王程咬金的八卦开山宣花斧。

隋唐演义中的一斧、三刀、五枪、八锤指的是什么?武力如何排名?

以《隋唐演义》命名的文学作品有两部,一部是褚人获的古白话小说,一部是单田芳的评书。前者与多数隋唐类小说不同,很多虚构人物并没有出场,所以所谓的一斧、三刀、五枪、八大锤只能从后者中寻找踪迹。

评书《隋唐演义》

单老的《隋唐演义》是以《说唐全传》为蓝本加以改编而成的,由于《说唐》中的十八条好汉只点明了十三位,所以单老索性在评书中直接缩减成十三杰(人员有变动),另外加入了四绝、四猛。

常听单老评书的朋友都知道,除了热闹、吸引人外,单老的书也是出名的bug多,四绝、四猛、十三杰几乎每次提到人员都不一样,不过这不重要,因为我们今天讨论的是所谓的“一斧三刀五枪八大锤”,书中并没有专门的设定,所以我们只能按照人物所用武器自行总结,并进行武艺排名。

一斧三刀五枪八大锤

先来说“一斧”,书中使斧最著名的无疑是程咬金,《说唐》中程咬金的斧叫做八卦宣花斧,而在单老的书中叫做“八卦金纂开山钺”。其实《说唐》中原本有一位使双斧武艺极高的人物——雄阔海,不过评书中武器改成了熟铜棍,所以很遗憾的与“一斧”失之交臂。

“三刀”指的无疑是三位使刀的大将。刀在古典小说、现代评书中一直是主流冷兵器,但《隋唐演义》似乎是个例外,因为这部书中使刀的高手很有限,十三杰中貌似只有一个“花刀大将”魏文通。而大家所熟知的大都督鱼俱罗和金刀帅左天成在《隋唐演义》并没有登场,所以“三刀”是最难选的。

数来数去,只能将瓦岗五虎第二位“大刀”王宣王君可放上来。另一位还算高手的个人选择被小说颠覆性黑掉的历史名将苏烈苏定方。

不同于“三刀”有些矬子里拔大个,“五枪”多少有些不够分。首先天下第六条好汉伍云召使枪(《说唐》中为第五条好汉,并且兄弟关系与伍天锡也交换了),必定入选。其次,罗成作为男二,使五钩神飞亮银枪(《说唐》叫做丈八滚云枪,有两百四十斤重),排名天下第七,也应当入选。罗成入选了,那么传授他武艺的父亲罗艺本来也应该入选,但是书中有两个人武艺明显强过罗艺,所以可怜的罗艺只能被挤掉,这两位一个是姜家枪法大成者、四绝之首姜松(罗松),一个是双枪天下无双的老将军丁延平。这里需要说一句,每次提到丁延平,总有人纠正说是定延平。定延平是《兴唐传》中的人物,人设和《隋唐》的丁延平一样,他们的原型是《说唐》中的曹延平,这是三个人,不要混淆。

那么伍云召、罗成、姜松、丁延平只有四个人,罗艺为何不能入围,原因很简单,丁延平用的是双枪,所以五杆枪够数了。或许有朋友质疑,这不是偷换概念嘛?我倒是觉得这更符合单老的风格,毕竟所谓的十三杰实际也是十四个人,秦琼和尉迟恭算一个。

还有就是,四猛之首罗士信也使枪,但他更多的表现的是力气,这家伙根本不会武艺,之所以使枪,是因为他杀了使枪的来护儿,直接就拿来护儿的枪当武器了,其实他使什么都一样。所以如果将罗士信当使枪的代表,个人觉得不太合适。

最后是很多小说中都有的设定——八大锤。这个多数朋友都知道,也基本没什么悬念——金锤李元霸、银锤裴元庆、铜锤秦用、铁锤梁师泰。对了,这也说明刚才的五枪四个人是合理的,因为几乎没人会觉得八大锤是八个人。

十二大将武艺排名

通过刚才的分析总结,我们知道一锤、三刀、五枪、八大锤分别是程咬金、魏文通、王君可、苏定方、伍云召、罗成、姜松、丁延平、李元霸、裴元庆、秦用、梁师泰十二员大将,那么我们就根据书中的描写来对他们进行武艺排名。

第一位:西府赵王李元霸

相对于《说唐》中一个人打死一百二十万大军的核武级表现,《隋唐演义》中的李元霸不至于脱离生活,对比姜松、罗士信甚至宇文成都和裴元庆已经不能形成碾压,只是略强。即便如此,他依旧是雷打不动的天下第一。这一地位只有在《兴唐传》中被颠覆了。

第二位:姜松

姜松是罗艺的长子,因为自幼和母亲相依为命,所以随母姓,他学的是全套的“姜维枪法”,比罗艺和罗成的残篇威力大得多。其子罗焕十几岁曾经在罗成轻敌的情况下挑落了罗成的束发冠。而他本人更是碾压罗成。

除此之外,姜松还曾在李元霸与罗士信较力陷入死局的情况下一枪挑开二人的兵器,塑造了书中的经典桥段——一杰一猛会一绝。

之所以把技术天花板姜松排在力量天花板李元霸之下,是因为姜松曾联手罗成、罗焕三打一击败了李元霸,如果他的武艺在李元霸之上,完全可以一对一。

第三位:银锤太保裴元庆

裴元庆的力量略逊于罗士信,但是比李元霸差了一个档次(之后罗士信和李元霸力量几乎等同,这是我听书时一直比较纠结的地方),武艺整体水平和宇文成都仿佛,经过二次学艺后,个人认为已经隐隐超过宇文成都了。所以在这些人中排名第三没有悬念。

让人多少有些“意难平”的是,在后续评书中,单老为了突出新主角薛仁贵,设计了裴元庆被猩猩胆所杀,而薛仁贵又杀死猩猩胆的设定,这也算是单老的一贯作风。毕竟在《连环套》里为了突出窦尔敦,连蒋伯芳都战败了,搞笑的是黄三泰反而赢了。要知道在《三侠剑》中黄三泰给蒋伯芳提鞋都提不上。

第四位:南阳侯伍云召

伍云召是第六条好汉,但由于是配角,甚至说大龙套,所以尽管排位高,但并不出彩,单说战绩和表现甚至还不如罗成,最后稀里糊涂的被一个被我忘记性命的战将诈败用流星锤给打死了。排这么高完全是因为武艺排名给他定了位,如果拉低就改变单老的初衷了。

第五位:燕山公少保罗成

罗成笔墨很多,是塑造极为成功的一个人物。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正派人物”,却心狠手辣,甚至在最早的设定中位列四绝之一(后来被姜松取代),入选的理由除了枪法还有狠毒。

罗成的武艺毋庸置疑,碾压秦琼那个级别,除了败给哥哥姜松,也基本没打过败仗。原本以他的罗家枪胜不了丁延平,最后却忽悠得老头把单枪破双枪之术传给他。这个狠心的白眼狼不仅重伤了义父,甚至以纵虎归山终是患为由,逼令丁延平自尽,其阴狠的一面令人不寒而栗。

第六位:双枪大将丁延平

丁延平的双枪很特殊,只有他自己知道单枪破双枪之法,如果不会这套功夫,只要你使单枪,无论武艺多高也赢不了他。从这个角度讲,姜松和伍云召如果和丁延平对战,应该也赢不了。

但是赢不了不代表就是败,以姜松和伍云召的武艺打平应该还不是问题,而且二人刚过而立之年,真的生死相搏,就算是耗也足够把年过花甲的丁延平耗死了,再通过其他间接对比讲,丁延平排在五条枪最后一位是最合适的。

第七位:花刀大将魏文通

魏文通和伍云召相似,属于边缘人物、大龙套,除了吊打秦琼,没什么更多出彩的地方,被罗士信轻而易举的把脑袋拧掉了。但是考虑到他天下第九的排名,再低就不合适了。

第八位:大锤公子秦用

秦用是秦琼的义子,实力远在秦琼之上,力猛锤沉,武艺精湛。尽管在四猛中位列来护儿之下,但是怎么看武艺都比来护儿高得多。

另外在单老述说十三杰时,有一次提到秦用排名第十一,不过后来又变了。

第九位:梁师泰

梁师泰全书就被提到一次,就是在说十三杰时排在第十二,根本没有正式出场。类似这样的事单老也不是第一次干了,比如《白眉大侠》中排名天下第十三的万里追魂老魔头彭海彭公良,从来都没出场。

或许会有朋友质疑,梁师泰有戏份啊。那您一定是记串了,在《说唐》中,他击败过单雄信,后来在天昌关让伍天锡给打死了。而在《兴唐传》中是个官迷,八大锤破铜旗阵就他没把铜旗杆砸断,结果李元霸补了一锤,旗杆倒了把梁师泰给砸死了。单老的书我记得很清楚,梁师泰没有出场,只提了人名。

第十位:大刀王玄王君可

瓦岗五虎第二位,武艺在瓦岗众将中属于佼佼者,但是放到整部书中不太够看。战平魏文通,对战左天成战绩最好都是《兴唐传》的设定,和《隋唐演义》没什么关系。

第十一位:混世魔王程咬金

就会三招半,充其量也就能打一打翟让那个级别的,不像《说唐》那么猛,打跑单雄信,差点让杨林遮拦不住。

第十二位:苏定方

如果不是使刀的高手太少,苏定方根本就进入不了这份名单,基本可以看做凑数的。

书中的人物比较多,特别是使刀的高手或许某一位被我遗忘了也未可知。

注:隋唐类的文学作品多而杂,切勿混淆。上述内容以评书《隋唐演义》为依托,历史课代表请绕行,谢谢。

隋唐演义中的一斧、三刀、五枪、八锤指的是什么?武力如何排名?

一斧:毫无疑问,指的肯定是混世魔王程咬金的八卦金攥开山斧。

三刀:指的是花刀将魏文通的佝偻古月象鼻子大刀,金刀将左天成的金背砍山刀,大刀将王君可的青龙偃月刀。

五枪:指的是冷面寒枪俏罗成的五钩神飞枪,南阳侯伍云召的丈八蛇矛枪,四宝大将尚师徒的吸水提颅枪,神拳太保秦琼的虎头錾金枪,黑袍大将尉迟恭的龟背鼍龙枪。

八锤:指的是西府赵王李元霸的一对擂鼓瓮金锤,八臂哪吒裴元庆的一对龙头亮银锤,大锤公子秦用的一对青铜倭瓜锤,铁锤大将梁师泰的一对镔铁破山锤。

武力排名如下:

李元霸的擂鼓瓮金锤排第一;

裴元庆的龙头亮银锤排第二;

伍云召的丈八蛇矛枪排第三;

罗成的五钩神飞枪排第四;

魏文通的佝偻古月刀排第五;

秦用的青铜倭瓜锤排第六;

尚师徒的吸水提颅枪排第七;

左天成的金背砍山刀排第八;

梁师泰的镔铁破山锤排第九;

秦琼的虎头錾金枪排第十;

尉迟恭的龟背鼍龙枪排第十一;

王君可的青龙偃月刀排第十二;

程咬金的金攥开山斧排第十三。

隋唐演义中的一斧、三刀、五枪、八锤指的是什么?武力如何排名?

以《隋唐演义》命名的文学作品有两部,一部是褚人获的古白话小说,一部是单田芳的评书。前者与多数隋唐类小说不同,很多虚构人物并没有出场,所以所谓的一斧、三刀、五枪、八大锤只能从后者中寻找踪迹。

评书《隋唐演义》

单老的《隋唐演义》是以《说唐全传》为蓝本加以改编而成的,由于《说唐》中的十八条好汉只点明了十三位,所以单老索性在评书中直接缩减成十三杰(人员有变动),另外加入了四绝、四猛。

常听单老评书的朋友都知道,除了热闹、吸引人外,单老的书也是出名的bug多,四绝、四猛、十三杰几乎每次提到人员都不一样,不过这不重要,因为我们今天讨论的是所谓的“一斧三刀五枪八大锤”,书中并没有专门的设定,所以我们只能按照人物所用武器自行总结,并进行武艺排名。

一斧三刀五枪八大锤

先来说“一斧”,书中使斧最著名的无疑是程咬金,《说唐》中程咬金的斧叫作八卦宣花斧,而在单老的书中叫作“八卦金纂开山钺”。其实《说唐》中原本有一位使双斧武艺极高的人物——雄阔海,不过评书中武器改成了熟铜棍,所以很遗憾的与“一斧”失之交臂。

“三刀”指的无疑是三位使刀的大将。刀在古典小说、现代评书中一直是主流冷兵器,但《隋唐演义》似乎是个例外,因为这部书中使刀的高手很有限,十三杰中貌似只有一个“花刀大将”魏文通。而大家所熟知的大都督鱼俱罗和金刀帅左天成在《隋唐演义》并没有登场,所以“三刀”是最难选的。

数来数去,只能将瓦岗五虎第二位“大刀”王宣王君可放上来。另一位还算高手的个人选择被小说颠覆性黑掉的历史名将苏烈苏定方。

不同于“三刀”有些矬子里拔大个,“五枪”多少有些不够分。首先天下第六条好汉伍云召使枪(《说唐》中为第五条好汉,并且兄弟关系与伍天锡也交换了),必定入选。其次,罗成作为男二,使五钩神飞亮银枪(《说唐》叫做丈八滚云枪,有两百四十斤重),排名天下第七,也应当入选。罗成入选了,那么传授他武艺的父亲罗艺本来也应该入选,但是书中有两个人武艺明显强过罗艺,所以可怜的罗艺只能被挤掉,这两位一个是姜家枪法大成者、四绝之首姜松(罗松),一个是双枪天下无双的老将军丁延平。这里需要说一句,每次提到丁延平,总有人纠正说是定延平。定延平是《兴唐传》中的人物,人设和《隋唐》的丁延平一样,他们的原型是《说唐》中的曹延平,这是三个人,不要混肴。

那么伍云召、罗成、姜松、丁延平只有四个人,罗艺为何不能入围,原因很简单,丁延平用的是双枪,所以五杆枪够数了。或许有朋友质疑,这不是偷换概念嘛?我倒是觉得这更符合单老的风格,毕竟所谓的十三杰实际也是十四个人,秦琼和尉迟恭算一个。

还有就是,四猛之首罗士信也使枪,但他更多的表现的是力气,这家伙根本不会武艺,之所以使枪,是因为他杀了使枪的来护儿,直接就拿来护儿的枪当武器了,其实他使什么都一样。所以如果将罗士信当使枪的代表,个人觉得不太合适。

最后是很多小说中都有的设定——八大锤。这个多数朋友都知道,也基本没什么悬念——金锤李元霸、银锤裴元庆、铜锤秦用、铁锤梁师泰。对了,这也说明刚才的五枪四个人是合理的,因为几乎没人会觉得八大锤是八个人。

十二大将武艺排名

通过刚才的分析总结,我们知道一锤、三刀、五枪、八大锤分别是程咬金、魏文通、王君可、苏定方、伍云召、罗成、姜松、丁延平、李元霸、裴元庆、秦用、梁师泰十二员大将,那么我们就根据书中的描写来对他们进行武艺排名。

第一位:西府赵王李元霸

相对于《说唐》中一个人打死一百二十万大军的核武级表现,《隋唐演义》中的李元霸不至于脱离生活,对比姜松、罗士信甚至宇文成都和裴元庆已经不能形成碾压,只是略强。即便如此,他依旧是雷打不动的天下第一。这一地位只有在《兴唐传》中被颠覆了。

第二位:姜松

姜松是罗艺的长子,因为自幼和母亲相依为命,所以随母姓,他学的是全套的“姜维枪法”,比罗艺和罗成的残篇威力大得多。其子罗焕十几岁曾经在罗成轻敌的情况下挑落了罗成的束发冠。而他本人更是碾压罗成。

除此之外,姜松还曾在李元霸与罗士信较力陷入死局的情况下一枪挑开二人的兵器,塑造了书中的经典桥段——一杰一猛会一绝。

之所以把技术天花板姜松排在力量天花板李元霸之下,是因为姜松曾联手罗成、罗焕三打一击败了李元霸,如果他的武艺在李元霸之上,完全可以一对一。

第三位:银锤太保裴元庆

裴元庆的力量略逊于罗士信,但是比李元霸差了一个档次(之后罗士信和李元霸力量几乎等同,这是我听书时一直比较纠结的地方),武艺整体水平和宇文成都仿佛,经过二次学艺后,个人认为已经隐隐超过宇文成都了。所以在这些人中排名第三没有悬念。

让人多少有些“意难平”的是,在后续评书中,单老为了突出新主角薛仁贵,设计了裴元庆被猩猩胆所杀,而薛仁贵又杀死猩猩胆的设定,这也算是单老的一贯作风。毕竟在《连环套》里为了突出窦尔敦,连蒋伯芳都战败了,搞笑的是黄三泰反而赢了。要知道在《三侠剑》中黄三泰给蒋伯芳提鞋都提不上。

第四位:南阳侯伍云召

伍云召是第六条好汉,但由于是配角,甚至说大龙套,所以尽管排位高,但并不出彩,单说战绩和表现甚至还不如罗成,最后稀里糊涂地被一个被我忘记性命的战将诈败用流星锤给打死了。排这么高完全是因为武艺排名给他定了位,如果拉低就改变单老的初衷了。

第五位:燕山公少保罗成

罗成笔墨很多,是塑造极为成功的一个人物。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正派人物”,却心狠手辣,甚至在最早的设定中位列四绝之一(后来被姜松取代),入选的理由除了枪法还有狠毒。

罗成的武艺毋庸置疑,碾压秦琼那个级别,除了败给哥哥姜松,也基本没打过败仗。原本以他的罗家枪胜不了丁延平,最后却忽悠得老头把单枪破双枪之术传给他。这个狠心的白眼狼不仅重伤了义父,甚至以纵虎归山终是患为由,逼令丁延平自尽,其阴狠的一面令人不寒而栗。

第六位:双枪大将丁延平

丁延平的双枪很特殊,只有他自己知道单枪破双枪之法,如果不会这套功夫,只要你使单枪,无论武艺多高也赢不了他。从这个角度讲,姜松和伍云召如果和丁延平对战,应该也赢不了。

但是赢不了不代表就是败,以姜松和伍云召的武艺打平应该还不是问题,而且二人刚过而立之年,真的生死相搏,就算是耗也足够把年过花甲的丁延平耗死了,再通过其他间接对比讲,丁延平排在五条枪最后一位是最合适的。

第七位:花刀大将魏文通

魏文通和伍云召相似,属于边缘人物、大龙套,除了吊打秦琼,没什么更多出彩的地方,被罗士信轻而易举的把脑袋拧掉了。但是考虑到他天下第九的排名,再低就不合适了。

第八位:大锤公子秦用

秦用是秦琼的义子,实力远在秦琼之上,力猛锤沉,武艺精湛。尽管在四猛中位列来护儿之下,但是怎么看武艺都比来护儿高得多。

另外在单老述说十三杰时,有一次提到秦用排名第十一,不过后来又变了。

第九位:梁师泰

梁师泰全书就被提到一次,就是在说十三杰时排在第十二,根本没有正式出场。类似这样的事单老也不是第一次干了,比如《白眉大侠》中排名天下第十三的万里追魂老魔头彭海彭公良,从来都没出场。

或许会有朋友质疑,梁师泰有戏份啊。那您一定是记串了,在《说唐》中,他击败过单雄信,后来在天昌关让伍天锡给打死了。而在《兴唐传》中是个官迷,八大锤破铜旗阵就他没把铜旗杆砸断,结果李元霸补了一锤,旗杆倒了把梁师泰给砸死了。单老的书我记得很清楚,梁师泰没有出场,只提了人名。

第十位:大刀王玄王君可

瓦岗五虎第二位,武艺在瓦岗众将中属于佼佼者,但是放到整部书中不太够看。战平魏文通,对战左天成战绩最好都是《兴唐传》的设定,和《隋唐演义》没什么关系。

第十一位:混世魔王程咬金

就会三招半,充其量也就能打一打翟让那个级别的,不像《说唐》那么猛,打跑单雄信,差点让杨林遮拦不住。

第十二位:苏定方

如果不是使刀的高手太少,苏定方根本就进入不了这份名单,基本可以看作凑数的。

书中的人物比较多,特别是使刀的高手或许某一位被我遗忘了也未可知。

隋唐演义中的一斧、三刀、五枪、八锤指的是什么?武力如何排名?

1:李元霸,2:裴元庆,3:伍云召,4:罗成,5:鱼俱罗,6:魏文通,7:秦用,8:尚师徒,9:左天成,10:梁师泰,11:秦琼,12:尉迟恭,13:程咬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