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里李元霸和罗世信都是半个傻子,为什么李元霸在十三杰中,罗世信却没在?
谢邀@悟空问答。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隋唐演义》里的李元霸和罗士信都是半个傻子,为什么李元霸在十三杰中,罗士信却没在?
要回答这个问题,李元霸和罗士信虽然都有点傻,但是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什么区别?
李元霸的武功李元霸是隋唐第一好汉,武器为一对擂鼓瓮金锤,重达800斤,座下宝马“万里烟云照”,师傅为紫阳真人。
李元霸从小天生神力,轻轻一碰别人就会把别人打伤,家里喝酒的的金银器皿都被他捏的皱皱巴巴,并且神经不是很正常,情绪波动大,发起怒来只有父亲李渊和哥哥李世民能镇的住,李渊是威,而李世民则是兄弟骨血情义感化。
后来,神秘道人紫阳真人前来拜访李渊,经过交谈后带走了李元霸,传授他武器擂鼓瓮金锤和宝马万里烟云照,并教李元霸武功。李元霸的锤法非常厉害,在四明山一战中,李元霸一人,凭借一对重锤,从中午战斗到下午,半天时间把十八路反王185万人马打杀的只剩65万,这65万人还是跑的快的,不然也难逃一死。
当时李元霸的锤法“如拍苍蝇般”,打的战场上一片尸山血海,可见李元霸不仅仅力气大,他的锤法也非常高明,攻击速度非常快,同时防御能力也非常强,没人伤得到他一根汗毛。
罗士信的武功罗士信没有学过什么武功,他从小父母双亡,被美髯公王君可收养,在《隋唐演义》中,秦琼路过的时候碰到了正在放牛的罗士信,罗士信正在干嘛呢?他居然在摔牛玩,要知道他是一手一只大牤牛,一推一搡就把两只膘肥体壮的大牤牛给摔倒了,秦琼见此人不凡,随即和罗士信结交,并收其为义弟。
罗士信是有历史原型的人物,在《隋唐演义》中,作者将罗士信的事迹一分为二,一部分给罗成,一部分给罗士信,因此演义中的罗士信不会武功,有点小傻,力大无穷,属于“一力降十会”的代表人物,位于“四猛”之首。
隋唐演义之十三杰、四猛、四绝隋唐演义十三杰分别是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天锡、伍云召、罗成、杨林、魏文通、秦用(秦琼义子)、杨芳、梁师泰,第十三杰秦琼、尉迟恭各一半。
四猛:罗士信、来护儿、新文礼、尚师徒。
四绝:罗松(枪法一绝)、秦琼(交朋友一绝)、程咬金(三板斧吃一辈子一绝)、杨广(昏晕一绝)。
通过这份名单我们可以看出来,四猛属于力量型,四绝属于大家根据个人特色的评判,而十三杰则是纵观力量、武功、统兵作战能力于一体的人。
也就是说,十三杰的地位要高于四猛。
李元霸、罗士信、罗松天人一战李元霸位居十三杰之首,罗士信位居四猛之首,罗松位居四绝之首,那么这三人一战,情况会如何呢?
话说李元霸和罗士信这两位猛人,他们生平一战打的惊天动地,两人遭遇的时候,罗士信已经击杀了来护儿,夺得了来护儿的240斤的铁枪,两个人第一次交手,来了一个硬碰硬,结果罗士信虎口疼痛,差点拿不住长枪,向后退了几步,李元霸也后退了三步,但是李元霸是在马上,并且是隋唐演义第一宝马万里烟云照。
李元霸一看罗士信力气蛮大,一下子来了兴趣,而罗士信见瘦弱的李元霸竟然有这么大的力气,牛脾气一下子也冲了上来,两个人重新调整心态,再次硬碰硬来了一次,这一次罗士信全力施展,结果罗士信的长枪被李元霸重锤磕飞,但是李元霸也被罗士信从马上怼了下来,锤也掉到了一边,两个人各自寻找武器。
两人第三次交手的时候,李元霸看罗士信力气也很大,三下两下也击败不了他,因此他想到师傅告诫自己的话,遇到高手,先夺对手的兵器,下了对手的兵器,对手就只能束手待毙了,因为李元霸的锤法非常厉害。
因此在罗士信铁枪到来的那一刻,李元霸用了一招“分筋错骨夺命锤”,他两锤相交,把罗士信的长枪牢牢锁死,要夺罗士信的长枪,两个人相持不下,罗士信在地上,李元霸在马上,两个人互相脚力,如推磨一般转圈圈。
旁边围观的人不明所以,但是远处山坡上的罗松认得李元霸的招式,他知道这样僵持下去,罗士信的两只胳膊会被废掉,所以他提枪拍马,骤然至两人跟前,大喝一声,挺枪对着李元霸锁死罗士信长枪的地方砸去,顿时罗士信被巨力震晕了过去,而李元霸也人仰马翻掉了下来,头碰到地上的石子昏了过去,罗松一战成名。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来,李元霸和罗士信比起来,李元霸不仅仅力气非常大、武功非常高,同时头脑也很灵活,知道如何击败敌人。
所以说,李元霸位居十三杰之首,罗士信位居四猛之首。
谢谢大家。
整理不易,还请朋友们多多点赞支持。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隋唐演义》里李元霸和罗世信都是半个傻子,为什么李元霸在十三杰中,罗世信却没在?
《隋唐演义》这部小说被称为中国古典四大演义之一,深受大家喜欢。又有单田芳老师等人的评书解说,使之更加放彩。
李元霸在整部书中属于“超神”的存在,排名第一条好汉。(实力远远超过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十三杰中的头一杰。唯一能和李元霸正面对抗的就是秦琼的傻兄弟“今世孟贲”罗士信。这个傻大个天生神力,虽然不懂功夫招式,但是抓人时大喊一声“过来吧你”就像是捏蚂蚁一样简单。书中排名四猛之中的头一猛。跟李元霸的头一条好汉区别开来。这也是为什么罗士信不在“十三杰”的原因。他和李元霸不分伯仲,谁排第二都有争议。
不过,个人原因倾向李元霸,大家有什么看法?
“一猛一杰会一绝”,强中自有强中手。
《隋唐演义》里李元霸和罗世信都是半个傻子,为什么李元霸在十三杰中,罗世信却没在?
隋唐英雄里面有四绝四猛十三杰的说法,最有意思的是四猛之首罗士信和十三杰之首李元霸都对下面有碾压性的优势,或许是因为他俩武力值太高,所以脑子上都有缺陷。
李元霸是李渊的小儿子,从小就显得与众不同。首先说这个长相就十分吓人,李渊几个儿子都相貌堂堂,只有这个小儿子面如病鬼,骨瘦如柴,整个就是营养不良。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病秧子一般的小儿子,却是力大无穷,双臂有四象不过之力。这里的四象不过不是夸张,到更像是写实,因为李元霸后期表现的确太过惊人,说他可以杀死大象那是一点不为过。看着他身材瘦小,实际上食量巨大,也幸亏出生在李渊这样的贵族之家,不然饭都吃不饱。
李元霸从小力气大得出奇,随便动动手就能把家里砸个稀巴烂。李元霸的脑回路跟普通人不一样,但如果说他脑子不好使,又有点冤枉他,因为李元霸在战场上表现得可圈可点,不仅能打仗,跟人对话交流也没什么问题。应该说李元霸有点神经质,情绪波动很大,而且有些一根筋,一旦他认准的事,别人无法规劝,也根本劝不动。所以李元霸虽然厉害无比,也没有完全独当一面,在他旁边必须有个人看着他,顺毛捋,能够承担此工作的除了李世民,另一个也就是驸马柴绍了。否则他一旦发狂,那可是不管不顾的,他的破坏力有多呢,曾经有一百八十多万反军,被他一通杀,只剩下六十多万,这恐怕孙悟空在世都不能如此厉害吧。虽然十分夸张,但是书上就是这么写的。李元霸这人有点弑杀,他动不动就喜欢把人一撕两半,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宣泄心中的暴戾之气。李元霸这人在武力上是无懈可击的,但是有一点,他害怕或者说厌恶打雷,有次电闪雷鸣,李元霸骑马在外,看到雷电,气不打一处来,直接把一只锤子甩向上空,似乎想把老天砸烂,结果锤子自己落下来,砸中他面门,他就这样挂了。果然,猛人的死法也是这么与众不同。
李元霸曾经在隋炀帝面前碾压宇文成都,让这个本来天下无敌的大将军毫无还手之力。也曾经三锤打得裴元庆吐血,让这个目中无人的小将知道天外有天。那李元霸是不是就真的没有对手了呢,理论上来说,李元霸的确是天下无敌,但是有个人还能跟他抗衡一下,那就是罗士信。
罗士信这个人历史上如何暂且不说,就说在隋唐英雄里,就有几个不同的版本,通用的就是说罗士信是秦琼的义弟,力大无穷,十分厉害。实际上,在《隋唐演义》里面罗士信虽然有点莽撞,但还是很明事理的,因为秦琼从小教导他不少事情,还传授他枪法,罗士信说话做事挺有分寸的。特别是罗士信一路照顾秦琼妻母那一段,看得出来,罗士信还是挺有脑子的。
不过大家喜闻乐见的罗士信是一个《兴唐传》里的版本,憨憨的傻小子,个头不高却是横着长,力大无穷,不懂礼节,只知道一心为了秦琼好。在隋唐系列里有许多人有万斤之力,但是真正和李元霸在力气上站在一个层面的,就只有罗士信一人。而且罗士信是没有武功的,他单纯凭借强悍的肉体和蛮力就能跟李元霸硬刚。然而在里面,罗士信死的也很惨,居然被新文礼的妹妹新月娥用计策引进陷阱,最后被陷阱里的尖刀竹桩给扎死了。
正是由于关于隋唐英雄的故事有诸多版本,所以关于好汉排名有诸多说法,比如说在《说唐》里面有隋唐十八好汉的说法,在里面只说了十三个,就是所谓的十三杰。而后人结合了诸多隋唐英雄版本,比如《隋唐演义》《兴唐传》等等,十三杰的人选经常会出现变化。但是不管怎么变,一般来说,十三杰的前八位都是没有变化的。而还有一些其他猛人怎么算呢,就有了四猛、四绝做补充,而四猛不管怎么排,都是罗士信排第一位的。有时候四猛、四绝跟十三杰的排名还会有重合,这也正是关于隋唐小说混乱的地方。
实际上由于十三杰前八位的位子已经确定了,那就没有办法安插罗士信了,因为罗士信虽然不会武功,但是他综合实力也就比李元霸差点,他如果排进十三杰,那就要直接占据第二的位次了。这样一来,整个排名体系就更混乱了。何况在本来的隋唐十八好汉里面,每一个都是成名已久的厉害人物,有的是王孙贵族,比如李元霸,有的本身就身居高位,比如宇文成都,最不济的单雄信也是九省绿林总瓢把子。而罗士信呢,在秦琼发掘之前,就是个无名小卒,后来被秦琼拉上战场,也是充当秦琼影子一般的存在,而且他表现最猛的时候都跟一个傻子差不多,也就没必要把他安排进十三杰了。
隋唐英雄系列跟四大名著不一样,它主要是靠评书加成书作品共同丰富改造出来的。这样一来,增强它的趣味性和可说性就显得至关重要,毕竟愿意听评书的人多数是为了听个热闹过瘾,像李元霸这种夸张的设定,看起来不可思议,但观众喜欢听啊。李元霸太厉害又显得太寂寞,于是就安排了一个在力气方面旗鼓相当的罗士信。无疑,两个力气巅峰男人的碰撞,是大部分人喜闻乐见的。所以,尽管隋唐系列的文学作品无法像四大名著那么精致,经得起推敲,但是它们在民间依旧有着广泛的基础,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
《隋唐演义》里李元霸和罗世信都是半个傻子,为什么李元霸在十三杰中,罗世信却没在?
前面有人分析説罗士信不会武功,单纯力气大,李元霸会武功,所以罗士信只能是四猛,而李元霸是十三杰。
也有人説,因为罗士信是步下,而李元霸是马上,所以罗士信是猛,而李元霸是杰。
其实和以上这些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如果説罗士信不会武功,所以只能是猛的话,那来护儿,新文礼,秦用都会武功,而且个个武功不弱,为什么他们也排在四猛里?
如果説是马上十三杰步将四猛的话,也是不对的。秦用座下闪电黄龙驹手中黄铜倭瓜锤,不也是在四猛嘛。
那么为什么罗士信没有排在十三杰里呢?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先有的十三杰,后才有的四猛四绝。
原版《说唐传》里面并没有罗士信这个人物,后来四猛四绝是一代一代的评书人新加进去的角色。由于原版里面十三杰已经排好了,插不进去,所以就新出来了四猛和四绝。
《隋唐演义》里李元霸和罗世信都是半个傻子,为什么李元霸在十三杰中,罗世信却没在?
李元霸和罗士信在隋唐演义都是顶尖的人物,两人交手没有分出胜负就收场了,和别的武将对阵,都是碾压对手获胜。因为两人武力接近,所以李元霸排在十三杰第一名,罗士信排到了四猛将第一名。
说两人都是半傻子,李元霸似乎还聪明一点,李元霸除了听父亲李渊的,也就是二哥李世民,姐夫柴绍能管得了他。罗士信就和秦琼比较亲近,秦琼让他怎么做,他一定照办,两人都是天生神力,力气不相上下。
李元霸虽然长得瘦小枯干,出生的时候力气就大得离谱,小腿一蹬,把接生婆蹬了个跟头,长大后和宇文成都比武,力举两个金狮子,宇文成都甘败下风。李元霸拜紫阳真人为师,有一身好武艺,尤其一对擂鼓瓮金锤,招数惊奇。
罗士信长得人高马大,从小在大刀王君可家放牛,高兴的时候就看牛打架,他在一边叫好,不高兴了,就一手抓一头牛的犄角,把两头牛扔出去老远,牛摔不死也成残废了,只好炖牛肉吃。这罗士信就是力气大,不会什么招数。
四平山一战,隋炀帝调来李元霸,三锤把第三杰裴元庆打得抱鞍吐血,十八路反王被打得伤兵损将,秦琼无奈派侯君集从瓦岗山把罗士信叫来,和李元霸对阵。
罗士信看李元霸个子矮小,想一下把李元霸砸死,他是步下将,抡起大铁枪对马上的李元霸砸了下去,李元霸也不示弱,用双锤来了个海底捞月,就听震耳欲聋的一声响,大铁枪飞上了天,罗士信也倒退好几步,一屁股坐在地上。李元霸也不好受,双锤掉在地上,人也从马屁股后边出溜了下去。
两傻子这一比力气,都来了精神,约好一人一下互砸,说好后开始了比拼,打了二十几下。还是李元霸心眼活动,心想:这样打下去什么时候是头,这傻家伙看起来比我力气不小,我用我的绝招分筋错骨法赢他吧,于是等罗士信大枪砸下来他不硬接了,闪开后用锤交叉着锁住罗士信枪头后边的铁疙瘩,要把罗士信的枪夺过来,两人又叫开了力气,走马灯似得在疆场上来回转,谁也不肯撒手。
两边观战的高手不少,但打成这样谁过去也解不开,和二人实力差距太大,这时候罗松赶到了战场,用枪把两人的兵器分开了,因为罗士信和李元霸都叫足了力气,兵器一分开,两人都摔了个仰面朝天,昏了过去。
这就是隋唐演义一猛,一绝会一杰,三个都是顶尖高手,李元霸是十三杰的第一杰,罗松在四绝里排名第一绝,而罗士信是四猛将的头一猛,所以罗士信没有在十三杰里排名次。
《隋唐演义》里李元霸和罗世信都是半个傻子,为什么李元霸在十三杰中,罗世信却没在?
个人觉得,在单老的评书《隋唐演义》中,李元霸虽然不太灵光,说半个“傻子”也不为过,但是智商比罗士信强多了,罗士信应该算一个完整的“傻子”。
《隋唐演义》的蓝本单老说过,过去说书,上书店看什么书好,记一记,改一改,回去就能说了。从内容的相似度来看,评书《隋唐演义》的蓝本应该是清代古白话小说《说唐全传》。
单老去掉了其中的神话情节,同时拉近了武将之间的差距,刨除了过分夸张的地方。比如《说唐》中很多大将都是天神临凡,李元霸更是有一个人打死一百一十五万人的壮举……
在这部书中,好汉排行榜共有十八人,但是提到的只有十三个,即便算上默认十七的尉迟恭,也只有十四个。于是单老的书中直接将其改做十三杰,同时第十三杰由秦琼和尉迟恭两人组成。
由于《说唐》排行榜中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这样的顺序已经深入人心,加上第七的罗成知名度很高,所以单老在改编时,很难对这七位比较重要的人物做更改,自然而然的李元霸在单老的作品中依旧占据榜首。
而罗士信作为比较出名的历史人物,在《说唐》中并未出现,所以单老在自己的评书作品中加入了这一人物,并且塑造了一个傻子形象,让他力量很大,但不会武艺,这样一来,不上榜也就说得过去,同时为了给罗士信一个名分,增加了所谓的四猛,罗士信占据榜首。
更早的《大唐秦王词话》其实在最早的隋唐类小说《大唐秦王词话》中,罗士信是有出场的,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罗成。
也就是说,罗成与罗士信最早是一个人,姓罗名成字士信,这与单雄信的情况类似。历史上单雄信就是本名,小说改做姓单名通字雄信。但是到了《说唐》时,保留了单雄信的这一改变,却取消了罗士信,只留下了他虚构的名字罗成,反而抛弃了本来是名后改做表字的士信。
单老应该是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委,以至于罗士信这个人物被一分为二,形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罗士信无法上榜的另一个原因除了出处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罗士信不能上榜的另一个原因是单老对他的武力定位模糊,甚至于说有bug。
先来说罗士信这个人,他不会武艺,但是天生神力,在书中与天下第三的裴元庆和天下第一的李元霸都曾交手。
从过程和结果看,比力量,罗士信略胜裴元庆一线,与李元霸基本旗鼓相当,或者说略逊一线。按照这样的逻辑,李元霸和裴元庆应该同样相差不大,但实际上在李元霸和裴元庆的交手中,裴元庆的力量完全被李元霸碾压,这就很奇怪了。
另外罗士信虽然优势裴元庆,但是二人只是单纯比力量,如果再加上武技罗士信大概率会败给裴元庆。
所以除非是力量与罗士信有档次上的巨大差距,不然在真正的生死相搏中,罗士信很难取胜,所以说他的综合实力不好定位,索性就不将他强行加入十三杰,而是位居四猛之首,这样一来,一切都说得通了。
最后吐槽一下题主,如果说力量相当一个上榜一个不上还可以当作问题来讨论,同样是半个傻子一个上榜一个不上榜有什么奇怪的?十三杰又不是傻子榜,谁规定智商欠费就要上榜了[捂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