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侠五义和七侠五义,有什么关系?
这么说吧,《七侠五义》可以当成《三侠五义》的同人衍生文,就好像《水浒传》里孙二娘和武松的关系胜似姐弟(也可以是兄弟),但网友非要把他俩YY成夫妻,再写个《武二与孙二的风流事》之类的小文,就是这样。
而《七侠五义》对人物的处理明显比《武二与孙二的风流事》要高明的多。首先《三侠五义》是清艺人石玉昆创作的武侠评书,因其过于经典以至于代代相传,最终印刷成书。其中“三侠”指的是北侠欧阳春、南侠展昭、丁氏双侠丁兆兰、丁兆蕙,“五义”是指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钻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相信那个年代不少听众的武侠梦,就是从评书家口中开始的。
后来,清朝文学家俞樾“另辟蹊径”,读罢全文后做出大胆修改,他认为《三侠五义》中能称得上侠客的共有七位,首先丁氏双侠就该是两个侠客,其次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小侠艾虎,并且原书中开篇假的不能再假的“狸猫换太子”一段删掉,再将部分文字润色,改名《七侠五义》再次出版。《三侠五义》是由清朝石玉昆创作的,《七侠五义》是由俞樾 改编再创作的同人文。
对于俞樾的再改编,历代学者对其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夸他的人说他有想法,敢“去伪存真”,修改后的本子更加的接地气。而骂他的人觉得他的举动有“蹭热度”之嫌。但是无论如何,原本和翻本的小说我们现在都能看到,本质上对现代读者来讲并没有损失。
文/逻辑文史游
可别问我从哪能下到《武二与孙二的风流事》这本书,因为是我编的…
三侠五义和七侠五义,有什么关系?
答:要了解《三侠五义》和《七侠五义》的关系,必须从两个人说起。
一个是清代小说家、著名评话家石玉昆;另一个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俞樾。
石玉昆别名石振之,号“问竹主人”,人物“石先生”、“石三爷”,大约出生于清代乾隆末期,死于同治十年,
石玉昆说书技艺之高超,时人称赞说:“石生玉昆,工柳敬亭之技,有盛名者近二十年。”
石玉昆不但书说得好,还能别出心裁、自成机杼,开创出新的题材类型。
石玉昆早期以讲包公案为主,与之同时代的说书艺人总是说,“玉昆三爷说了一辈子的包公案”,“他是跟了文正公一辈子的”。
但是,随着讲书技艺成熟,创作思维出开始活跃起来了。
在后期的说书活动中,石玉昆开始有意无意地把包公审案的故事与江湖侠义题材结合起来,别开生面,开创出了一种公案侠义小说体裁来。
故子弟书《石玉昆》中有说:“编来宋代包公案, 成就当时石玉昆。”
考证大师胡适通过对石玉昆代表作《三侠五义》的考证,结论是:“有因袭的部分,有创造的部分。大概写包公的部分是因袭的居多, 写各位侠客义士的部分差不多全是创造的”。
石玉昆早年演出,乃是有说有唱的,现存有以《包公案》、《龙图公案》为名的说唱本多种,分藏于北京首都图书馆、台湾“中央研究院”、日本东京大学等地。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石玉昆后来在《龙图公案》的基础上加入的大量江湖侠义元素,基本上是随编、随演、随说。
弟子听得有趣,耳提面命,复述笔录,另成《龙图耳录》。
《龙图耳录》编成后,卷首说得分明:“《龙图公案》一书,原有成稿,说部中演了三十余回,野史内读了六十多本;虽则传奇志异, 难免鬼怪妖邪,今将此书翻旧出新,不但删去异端邪说之事,另具一番慧妙,却又攒出惊天动地之文。”
这“攒出的惊天动地之文”,初名《忠烈侠义传》,后改名《三侠五义》,共一百二十回,于光绪五年由北京聚珍堂出版。
《三侠五义》前六十回,讲的是北宋仁宗年间,河南陈州大旱,包拯奉命到陈州放粮,在侠客、义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的故事。后六十回,写众侠客义士协助大学士颜查散剪除襄阳王、诛强锄暴的故事。
《三侠五义》书中出现的点穴、暗器、剑诀、刀法、轻功提纵术等武功技击,以及闷香、百宝囊、千里火、夜行衣、人皮面具等江湖勾当,对以后武侠小说之内容素材影响巨大,被称为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
清末学者俞樾在苏州读到《三侠五义》,大加赞赏,称:“闲中着色,精神百倍。如此笔墨,方许作平话小说,如此平话小说,方算得天地间另是一种笔墨!”
但他认为“惟其第一回,叙狸猫换太子事,殊涉不经。白家老妪之谈,未足入黄车使者之录。余因为别撰一回,援据史传,订正俗说,改头换面,耳目一新”。
另外,又认为原书中的三侠为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和丁兆蕙兄弟,其实是四位,于是又增加上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共称七侠;原五鼠即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仍为五义士,改书名为《七侠五义》,于光绪十五年作序刊行。
俞樾的改本并未得到内行人的认可。
以鲁迅为例。
鲁迅称《三侠五义》“而独于写草野豪杰,辄奕奕有神,间或衬以世态,杂以诙谐,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对于俞樾的改本,他于1923年12月28日鲁迅致信胡适说:“我以为可重印者尚有数书。一是《三侠五义》,须用原本,而以俞曲园所改首回作附。”
对于鲁迅的提议,胡适完全赞同。
1925年,亚东图书馆听从了胡适的建议,重印《三侠五义》时选用原本。
胡适在“序”中补充说明:“《三侠五义》原本确有胜过曲园先生改本之处。就是曲园先生最不满意的第一回也远胜于改本。”
不过,说了这么多,我们也应该了解,从故事情节来说,《三侠五义》和《七侠五义》的差异,也只有第一回不同而已。
至于文字上有些加工润色之处,自然是俞樾的改本要雅致得多了。
三侠五义和七侠五义,有什么关系?
明清之际,古典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名篇辈出,比较知名的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除此之外,公案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小说形式,也逐渐流传开来,特别是到了清朝中后期,各种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三侠五义》,与之相关的作品还有《七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等。这些作品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呢?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三侠五义《三侠五义》刊行于清光绪五年,又名《忠烈侠义传》,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是古典侠义公案小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誉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作者石玉昆,号问竹主人,天津市人,生平事迹不详,乃当时有名的说书艺人。《三侠五义》的底本为明朝刊行的短篇公案小说集《龙图公案》,石玉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说唱经历,经过润色、改编,才形成了现今一百二十回本的长篇小说。
该书主要讲述了北宋仁宗时期,包拯在众多侠义之士的协助下,调查、审理各种奇案大案以及诸位义士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故事。其中比较知名的情节有狸猫换太子、五鼠闹东京、大破冲霄楼等。书名中“三侠”指的是南侠、双侠和北侠,其中南侠指展昭,双侠指丁兆兰、丁兆蕙两人,北侠指欧阳春;“五义”又称为“五鼠”,是五位义士的统称,分别是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和锦毛鼠白玉堂。
七侠五义《七侠五义》刊行于光绪十五年,是《三侠五义》的改编本,改编者为近代学者俞樾。当时俞樾居住在苏州时,在好友潘祖荫的推荐下阅读了《三侠五义》。之后,俞樾动笔将自己认为书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修改,定名为《七侠五义》并重新刊行。两书的故事框架、情节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开篇内容有别。俞樾认为原书第一回“设阴谋临产换太子,奋侠义替死救皇娘”内容比较荒诞,没有事实依据,便重新撰写了本回内容。将原著中生动曲折的宫廷秘事改编成该事件的考据与评论,可读性大大降低,回目也变成了“据正史翻龙图公案,借包公领侠义全书”。
第二,侠义之士数量不同。石玉昆原著中有三侠、五义共九人,其中三侠四人,五义五人。俞樾认为其数量名不副实。五义不作调整,将原书三侠中的双侠丁兆兰、丁兆蕙一分为二,计为两侠,在此基础上认为黑妖狐智化、小侠艾虎、小诸葛沈仲元三个角色也符合侠义之士该有的特征,一并计算在内。因此,三侠就变成了七侠,书名也变成了《七侠五义》。
第三,将颜查散改名为颜昚敏。俞樾认为,原著中的颜查散名字并不准确,乃颜昚敏之形近而讹,故在《七侠五义》中将其改为颜昚敏,但这种改变并无实际根据。
小五义《小五义》是《三侠五义》的续书,又名《忠烈小五义传》,现存最早的版本刊行于光绪十六年,作者不详。《小五义》全书共一百二十四回,分为两部分,前四十回与《三侠五义》后二十回内容基本一致,四十一回之后才开始重点描写小五义的故事。小五义乃《三侠五义》中五义的后人,分别是窜天鼠卢方之子卢珍、掣地鼠韩彰义子韩天锦、钻山鼠徐庆之子徐良、锦毛鼠白玉堂侄儿白芸生和小侠艾虎。
续小五义《续小五义》是《三侠五义》的续书,又名《忠烈续小五义传》,现存最早的版本刊行于光绪十七年,作者不详。《续小五义》全书共一百二十四回,故事情节与《小五义》相衔接。主要讲述了众侠在江湖上除暴安良,打太岁坊,破桃花寨,盗鱼肠剑,擒白菊花等,最后擒获襄阳王,受到皇帝封赏的故事。《续小五义》和《小五义》疑为同一人所作,在艺术成就和故事情节方面都与《三侠五义》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三侠五义》还有《续侠义传》《续三侠五义》《续七侠五义》等续书,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三侠五义和七侠五义,有什么关系?
说那么多有什么用,无非是多了四个人。三侠是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 丁兆蕙(哥俩和一起才够一侠),七侠呢就是多了四位,东方侠黑妖狐智化,陕西侠白面判官柳青,小诸葛沈仲元,小侠小义士艾虎。五义有大五义小五义之分,但不管三侠还是七侠五义的五义都指大五义,他们算一辈人(除了艾虎是智化徒弟欧阳春干儿子小一辈),小五义是后辈,算是后传里出的。大五义就是陷空岛五鼠,钻天鼠卢芳,彻地鼠韩章,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小五义是玉面专诸白云生,霹雳鬼韩天锦,山西雁白眉大侠徐良,粉子都卢珍,小义士艾虎。后面又出个小七杰,分别是义侠太保刘士杰,笑面郎君沈明杰,抄水燕子吕仁杰,小元霸鲁士杰,红眉童子柳金杰,黄眉童子柳玉杰,井底蛙邵环杰。
三侠五义和七侠五义,有什么关系?
小时经常听评书,只是图个热闹,分不清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小五义、大八义……后来才发现他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七侠五义是三侠五义的儿子。《三侠五义》是原著,作者石玉昆
《三侠五义》是清朝著名小说家石玉昆所著,石玉昆先生出生于乾隆末年,擅长评书,人称“石三爷”,他的评书作品精彩纷呈,很受欢迎,尤其擅长讲评明代公案小说《包公案》,讲的次数多了,石三爷便把所讲评书重新整理,改写成章回体小说《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背景设在北宋仁宗年间,讲述了包青天在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等江湖侠客保护帮助下,锄强扶弱,为民除害的故事。
三侠指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 丁兆蕙;五义,也称五鼠闹东京,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
《三侠五义》中著名的故事有狸猫换太子、五鼠闹东京、北侠除霸、打龙袍、铡美案等,对后世的评书、戏曲、影视剧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并且开启了中国近代武侠小说之风,受到历史学家和学者们的一致好评,被誉为中国武侠小说鼻祖,当之无愧。
《七侠五义》是改写,作者俞樾《三侠五义》是清末著名文学家、学者俞樾所著,实际上是作者在读过《三侠五义》后,对其中自认为不满意之处进行的改写,除改写第一回“狸猫换太子”外,又把“三侠”中的双侠丁兆兰、丁兆蕙合为一侠二人,又增加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共为七侠;原义士即五鼠不变,书名也被改为《七侠五义》。
除了人物不同,《七侠五义》的故事情节仍以《三侠五义》为蓝本,并无本质变化和重大创新,可以视为《三侠五义》众多版本中其中一个版本,而且对《七侠五义》的改写,众人评价不一,大多数认为《七侠五义》不如《三侠五义》。
亲爱的朋友们,对《三侠五义》和《七侠五义》,你们更喜欢哪一个呢?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三侠五义和七侠五义,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应该不是问《三侠五义》和《七侠五义》这两本书是什么关系而是问这些人是什么关系吧?三侠是指北侠欧阳春、南侠展昭、双侠丁兆兰丁兆蕙两兄弟。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三侠其实是四个人,因为丁兆兰和丁兆蕙是双胞胎,哥俩长得一样能耐一样,几乎形影不离几乎就跟一个人一样所以把他们两兄弟合二为一。要说双侠有区别的话那就是性格完全不同,哥哥丁兆兰老成持重,弟弟丁兆蕙活泼好动。
七侠是指北侠欧阳春、南侠展昭、双侠丁兆兰、丁兆惠、东方侠智化、白面判官柳青、小诸葛沈仲元、小侠艾虎。我们可以看到七侠是在三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个人,总共是八个人。
为什么要增加四个人呢?那是因为智化、沈仲元、柳青和艾虎都是侠客身份而且他们的事迹不比三侠差多少。同样是分量差不多的侠客为什么要单拎出南侠、北侠和双侠来而忽略掉另外四侠呢?厚此薄彼有意思吗?所以我觉得七侠五义比三侠五义的说法更合理。
但不论三侠五义还是七侠五义,北侠欧阳春的武功最强是毫无争议的,北侠在这些侠客们中的地位犹如武圣人级别的存在,其他人难以望其项背。紧随其后的是南侠展昭,当然北侠比南侠大二十来岁功底比南侠高也是必然的。
南侠展昭最大的问题是出道即巅峰,巅峰期太短也就顶多十年的时间,展昭到了中年之后功力退化非常严重,已经到了人见人欺的地步。北侠的巅峰期就很长,即便到了高人辈出的白眉大侠时代其功力依然能保持在一流侠客三流剑客的水准上。
紧接着就是锦毛鼠白玉堂,白玉堂的武功略低于展昭可以排在第三位,白玉堂是谁?就是大五义中的老五。大五义又称五鼠,是陷空岛卢家庄五个异性结拜兄弟,虽然不是亲兄弟但是胜似亲兄弟。
大五义老大钻天鼠卢方,自小生长在渔船有爬杆之能,动作如猿猴因此得绰号“钻天鼠”;老二彻地鼠韩彰善打毒药镖,会做地地雷,人称彻地鼠;老三穿山鼠徐庆就像穿山甲一样擅长掘洞犹如一台人体盾构机,人称穿山鼠;老四翻江鼠蒋平擅长潜水,能在水中长期居住故而得名“翻江鼠”;老五就是锦毛鼠白玉堂大五义中本事最大的就是他。
三侠五义中的大五义和七侠五义中的大五义是一伙人,大五义各有绝活但除了白玉堂之外剩余的四位整体实力偏弱。至于剩余的那些侠客虽然都实力不俗但终究取得的成就难以与北侠、南侠和锦毛鼠三人相媲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