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与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仪是什么关系?

感谢邀请!

慈禧(1835年——1908年),原名叫叶赫那拉氏,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性历史人物之一,也是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长期统治国家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而问题中提到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六位到第十位皇帝。其中,每一位都与慈禧存在关系,接下来,文史不假与您一同理一理这些关系。

一、与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1782年——1850年),原名爱新觉罗·旻宁,是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而继承大统的皇帝,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道光皇帝没有太大的作为,最大的特点就是抠门,抠到什么程度呢,简直到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境地。

道光在位期间,清朝的国力已经日渐衰弱,完全落后于世界发展的趋势。尽管,他在前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比如整顿吏治、清理漕运、改良盐政,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

但是,作为一个帝王而言,道光显得资质不足,魄力有限。在禁烟运动中,前后政策不一,事前太过激进,事后又太过退让,最终在1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了被动挨打的近代史。

事实上,道光只是慈禧的公爹而已,而且是名义上的公爹。因为慈禧是在1852年时才通过选秀入宫的,而道光皇帝早在1850年时就驾崩了,所以两人之间并不认识。

二、与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1831年——1861年),原名爱新觉罗·奕詝,其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他是清朝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不过,咸丰却是笔者本人最看不起的清朝皇帝,没有之一。

在文史不假之前发表的文章《咸丰皇帝,不爱江山爱女人》中,已经详细罗列了他的“丰功伟绩”。可以确切的说,他是一位无才能、无远见、无胆识、无作为的“四无”皇帝。

1852年,出生于满洲大族叶赫那拉氏的慈禧,被咸丰皇帝通过“选秀”而得以入宫,成为了他琳琅满目后宫中的一位普通嫔妃。

咸丰皇帝一生好色,他的后宫中早已经人满为患,即便如此,他还是继续在外面到处撩骚。最终,因为纵欲过度,以三十岁的高龄就把自己给玩儿死了。

这样,年仅二十六岁的懿贵妃慈禧,就成为了一个寡妇。唯一庆幸之处,就是慈禧成功诞下了咸丰帝唯一的皇子爱新觉罗·载淳,这样,她就名正言顺的成为了大清帝国的圣母皇太后。

咸丰临终前,留下两枚私章“御赏”“同道堂”,分别交由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保管,要求朝中重大事务,必须由两宫太后签章同意后方可颁布。同时,又任命肃顺等八位大臣为顾命大臣,在新帝亲政之前进行辅政,制衡慈安和慈禧两宫太后的权力,保证皇权不会旁落。

三、与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1856年——1875年),原名爱新觉罗·载淳,是咸丰皇帝的唯一子嗣。在他任内,出现了被后世夸上天的“同治中兴”,尽管,这份成绩单的取得,与他关系不大。

在咸丰刚过世不久,“两宫太后”和“顾命大臣”之间已经势同水火,坚决不容。而且,八大臣集团的势力明显更胜一筹。

为了扭转局面,慈禧和慈安两人秘定,联合发动政变,从顾命大臣手中夺权。本着增加胜算的目的,慈禧决心引入外援,拉拢恭亲王奕訢加入自己一方。

最终,在奕訢的积极协助下,慈禧取得了辛酉政变的胜利,完全掌握了大清的实际权力。可是,慈禧很快发现这个国家已经被咸丰经营得破败不堪和千疮百孔。

在国内,不仅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有回民、苗民等少数民族的作乱。在国外,英国在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又联合了法国,不远万里继续侵略中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慈禧敏锐地认识到,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维持稳定,如果没有稳定的局面,其他的一切都是浮云。

返回紫禁城后,慈禧立即安排儿子载淳登基称帝,而且还将原先选定的年号“祺祥”改为了“同治”。同治,顾名思义,就是一同治理的意思。

1872年时,同治皇帝已经到了亲政的年龄。但是,这位皇帝不太成器,帝师翁同龢的日记中,曾多次提到同治厌恶读书,唯独对于女色比较亲近。

同治亲政后,他的心思果然不在朝政上,这使得慈禧非常担心荒政。因而,虽然已经撤帘了,但慈禧还是经常过问政务。也正因为她的孜孜不倦,才有了“同治中兴”局面。

不过,短短亲政后,不满二十岁的同治帝就驾崩了。

四、与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1871年——1908年),原名爱新觉罗·载湉,其父是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其母是叶赫那拉·婉贞。也就是说,光绪皇帝是慈禧的亲外甥。

那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间,为何会结下死结呢。

同治过世后,国不可一日无君。在1875年时,慈禧经过左右权衡,册立爱新觉罗·载湉为新帝,史称为光绪皇帝。

光绪从小就体弱多病,作为姨母和养母,慈禧基本上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将光绪帝视如己出,两人绝对可以谈得上是母慈子孝。所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感情,在早年间是相当不错的。

不过,由于光绪的继位不正,所以他对自己的身份比较敏感,长期的惴惴不安,使之没有展现出太大的政治能力。

光绪皇帝成年后开始亲政,慈禧太后又一次撤帘归政。至此,两人的关系依旧保持良好,光绪帝日日向慈禧请安,而慈禧也基本做好了移居颐和园养老的打算。

甚至于,光绪皇帝吵吵嚷嚷要进行变法维新。慈禧尽管认为光绪太过幼稚,在内心并不完全赞成变法,但却没有太过坚决反对。

在慈禧的默许下,“戊戌变法”终于开始了,长期受康有为等人的鼓动,光绪帝在变法中显得急于求成,有时在一天内会连续颁布十几道旨意。而且,旨意中的改革内容也是包罗万象,基本上涵盖了国家的所有领域。

面对此情此景,慈禧只得出面干涉。面对阻力,光绪皇帝竟贸然接纳了康有为提出的“以现在之权,行可变之事”的主张,决心采取非常手段来进行兵谏,除掉慈禧太后。

这下,两人彻底决裂了,慈禧太后被迫出手镇压了戊戌变法和光绪皇帝。

五、与宣统皇帝

宣统皇帝(1906年——1967年),原名爱新觉罗·溥仪,他是满清历史和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被称为末代皇帝。

慈禧太后将光绪帝镇压后,长期囚于赢台之内。期间,虽然册立过大阿哥,希望废除光绪帝取而代之,但在满清宗室和外国势力的干预下最终搁浅。

1908年11月,慈禧和光绪一前一后离世,相隔仅仅二十个小时。对此,历史上长期以来一直存有疑问,认为光绪帝之死或许与慈禧有关系。

经过对清西陵的考古调查,在头发和衣物中,测出了过量的有毒元素。正常情况,人类服用60毫克左右的砒霜就会致命。而在光绪体内,却发现了200多毫克的砒霜残余,而且还是在数十年的分解和流失后。

据此,可以很负责的说,光绪不仅是死于砒霜中毒,而且是重剂量的砒霜。而下毒者,除了慈禧以外,再无其他可能。

光绪过世后,慈禧太后立即颁发懿旨,册立溥仪为嗣帝。

尽管,慈禧太后被后世的褒贬不一,甚至多有丑化。

但是,文史不假认为,慈禧太后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政治人物,而且还是女性政治人物,虽然有自身鲜明的局限性,但她却能维持着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不倒。单凭这点,慈禧就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从她与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这五位帝王的关系中也能窥得一线。

原创作者:文史不假

慈禧太后与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仪是什么关系?

他们的关系很好梳理的。

首先慈禧是咸丰的妻子,也就是咸丰是慈禧的丈夫,当然那时慈禧还是以后统治清朝半个世纪的老佛爷,而只是一个贵妃,号“懿贵妃”。而咸丰是道光的第四个儿子,那慈禧自然就是道光的儿媳妇,道光也就是慈禧的公公。同治则是慈禧的长子,也是咸丰唯一的儿子,如此慈禧就是同治的母亲。

再是光绪,他与慈禧的关系就有点复杂了。首先光绪的生母叶赫那拉·婉贞是慈禧的亲妹妹,所以理论上慈禧是光绪的姨妈,但是光绪的生父奕譞又是咸丰同父异母的亲弟弟,也就是说慈禧又是光绪理论上的姑母。

但是在慈禧将光绪扶为皇帝时,为了便于继续掌控大清的江山,她是将光绪过继给咸丰为子的,所以在法统上慈禧是光绪的母亲。

总的说如果是伦理上的关系,慈禧可以是光绪的姨妈,也可以是姑母。如果是法统上的关系,那慈禧就是光绪的母亲。

同样溥仪和慈禧的关系也有点复杂。首先溥仪的生母苏完瓜尔佳·幼兰是慈禧的养女,也就是说溥仪理论上是慈禧的养孙,慈禧是溥仪的干外婆。同时溥仪的生父载沣是咸丰的侄子,也是说溥仪理论上又是慈禧的侄孙,慈禧是溥仪的伯祖母。

但是同光绪一样,溥仪登基时,慈禧为了继续统治大清,她让溥仪继承同治为嗣,同时兼祧光绪为嗣,也就说此时溥仪在法统上即是同治的儿子,也是光绪的儿子。

总的说如果是伦理上的关系,慈禧可以是溥仪的干外婆,也可以是溥仪的伯祖母。如果是法统上的关系,慈禧就是溥仪的奶奶。

可以说慈禧与道光、咸丰、同治的关系是一点不混乱,一个是自己的公公,一个是自己的丈夫,另一个就是自己的儿子。但是自同治以后,光绪、宣统两位皇帝的关系就与慈禧开始复杂了起来。

而造成如此结果的,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其一、咸丰之后,清朝两代帝王皆无所出,连一个女儿都没有。曾经康熙子嗣众多,选继承人,最少也能从9个儿子当中选,而到了咸丰时就只有一个儿子幸存,选都不能选了,直到同治时期,同治连儿子都没有了。

而造成这种清皇室绝嗣的结果,主要是因为清朝通行近亲结婚,当时清皇室主要与蒙古博尔济吉特氏、乌粱海氏两大家族通婚,这种窄范围的世代通婚,难免就会产生近亲结婚的情况。如此,到了同治年间,皇帝无子嗣也就随之出现。

那么皇帝无子嗣怎么办?也就只能从其他旁系的皇族去挑选出皇帝了,而选出的皇帝自然就要认清朝几位先帝的其中一位或两位为父。如此自然也就造成了慈禧与光绪、宣统两代帝王相对于复杂的亲戚关系。

其二、慈禧权利欲太重。在选皇帝的过程中,慈禧考虑的不是这个候选者的能力如何,而是能不能让她可以名正言顺的继续掌权,同时她也存在着私心,始终都想让与自己血缘关系相对亲近的后代继承皇位。

如此,光绪、宣统也就相继登基为皇,光绪是慈禧亲妹妹的儿子,宣统是自己养女的儿子。就这样慈禧与他们二人更为复杂的关系也就随即产生。

慈禧太后与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仪是什么关系?

慈禧太后是清朝晚期最有影响力的一位女政治家,也是一个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女人。慈禧掌握清朝大权长达半个世纪,经历晚清的大部分历史事件。一方面慈禧太后支持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另一方面又扼杀了戊戌变法,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比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1908年,慈禧太后病死,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时年73岁。慈禧太后出生于1835年,死于1908年,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四位皇帝,临死之前又选择了溥仪。那么慈禧跟这五位皇帝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慈禧和这些皇帝有一个共同的关系,他们都是爱新觉罗一族。五位皇帝是爱新觉罗家的男子,是皇位的继承者。慈禧太后是爱新觉罗家的媳妇,根据出嫁从夫的习俗,她也是爱新觉罗家的一份子。慈禧和这五位关系的具体关系时什么呢?若想厘理清慈禧与他们五个的关系,先看看他们五个的关系。

道光皇帝原名为爱新觉罗·旻宁出生于1782年,死于1850年,庙号为清宣宗。道光皇帝在位时间30年(1820年—1850年)。道光皇帝一生中共有九个儿子、十个女儿,其中皇四子为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也就是后来的咸丰帝。道光帝的第六子为皇六子爱新觉罗·奕訢,也就是后来的恭亲王。道光帝的第七子为爱新觉罗·奕譞,也就是后来的醇亲王。

咸丰皇帝出生于1831年,死于1861年,庙号为清文宗。咸丰皇帝于1850年继承皇帝,1861年去世,在位十一年。咸丰皇帝的生育能力远不如他的父亲道光帝,只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皇子为爱新觉罗·载淳,也就是后来同治帝。

爱新觉罗·载淳出生于1856年,死于1875年,庙号为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1861年继承皇位,时年五岁,在位十四年。统治皇帝去世之时年仅十九岁,而且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由于同治皇帝没有留下子嗣,所以就只能从皇族中任选一个宗室,继承皇帝大位。当时若为同治皇帝续后的话,慈禧太后就只能当太皇太后,则需要归政。于是慈禧便选择了爱新觉罗·奕譞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湉,并将载湉过继给咸丰皇帝。

爱新觉罗·载湉生于1871年,死于1908年,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庙号为清德宗。光绪皇帝于1875年登基,时年四岁,在位三十七年。光绪皇帝也没有没有子嗣。慈禧太后在临死之前,选择了载沣的长子。载沣为光绪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醇亲王奕譞之子。所以溥仪是奕譞的孙子。

我们来理一下这五位皇帝的关系。

道光皇帝是咸丰皇帝的父亲,咸丰皇帝是同治皇帝的父亲,咸丰皇帝是光绪皇帝的伯父,同治皇帝是光绪皇帝的堂兄,光绪皇帝是溥仪的伯父、养父,同治皇帝是溥仪的堂伯父、养父,咸丰皇帝是溥仪的堂爷爷,道光皇帝是溥仪的曾祖父。

理清了五位皇帝的关系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慈禧与这五位皇帝的关系。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子。1852年入宫,成为咸丰皇帝的妃嫔,赐号兰贵人,后封懿嫔。1856年生同治帝,封懿妃,后晋封懿贵妃。慈禧太后的父亲为叶赫那拉·惠征,惠征与爱新觉罗并没有特殊关系。

所以慈禧太后和道光皇帝的关系就比较简单,他们就是简单的公公和儿媳妇的关系。慈禧和咸丰的关系也比较简单,他们是夫妻关系。慈禧和同治皇帝的关系更简单,他们是母子关系。慈禧和道光、咸丰、同治的关系相对简单,和光绪、溥仪的关系则比较复杂。

光绪皇帝的父亲为醇亲王奕譞,母亲为叶赫那拉·婉贞,妻子为叶赫那拉·静芬(隆裕太后)。奕譞是咸丰的弟弟,如果从奕譞这里论的话,光绪皇帝是慈禧的侄子。叶赫那拉·婉贞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如果从婉贞这里论的话,光绪皇帝是慈禧的外甥。叶赫那拉·静芬的父亲为叶赫那拉·桂祥,桂祥是慈禧的弟弟,所以叶赫那拉·静芬是慈禧的侄女。如果从静芬这里论的话,光绪是慈禧的侄女婿。同治皇帝去世之后,慈禧选中了光绪皇帝为咸丰皇帝的养子,所以光绪皇帝也是慈禧的养子,慈禧是光绪的“亲爸爸”。

慈禧太后与溥仪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如果从咸丰皇帝和奕譞这里论的话,溥仪是咸丰皇帝的侄孙子,所以也是慈禧的侄孙子。溥仪的爷爷是奕譞,奶奶却不是婉贞,所以从婉贞这里不好论。如果从光绪这里论的话,溥仪也是慈禧的侄孙子。光绪皇帝去世之时,慈禧将溥仪过继给了同治帝载淳,同时也继承了光绪皇帝的大统。史称:

德宗疾大渐,太皇太后命教养宫内。癸酉,德宗崩,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嗣穆宗,兼承大行皇帝之祧,时年三岁。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论的话,溥仪相当于同治皇帝的养子、光绪皇帝的养子,也就是慈禧太后的养孙。

溥仪的生父为载沣,母亲为苏完瓜尔佳·幼兰,外祖父为荣禄。慈禧太后曾经收苏完瓜尔佳·幼兰为养女,从幼兰这里论的话,慈禧又是溥仪养外祖母。

从慈禧太后与五位皇帝的关系来看,我们可以知道晚清皇帝复杂的关系网,也可以得知晚清时期复杂的权力争夺。慈禧太后有一定能力,可惜的是在她的统治下,清朝一步步走向沉沦,同列强签订了一个又一个卖国条约。

慈禧太后与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仪是什么关系?

首先感谢邀请!

问答最后有图,可以完了再看看图,会更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

慈禧和道光:慈禧是道光的儿媳妇 (咸丰是道光的儿子)

慈禧和咸丰:慈禧是咸丰的妃子

慈禧和同治:慈禧是同治的亲生母亲!

(慈禧生下了咸丰唯一的儿子--同治,所以母凭子贵,成为太后)

慈禧和光绪:慈禧是光绪的亲姨!

同治和光绪一个辈分,“载”字辈 (慈禧的妹妹嫁给了咸丰的异母弟醇亲王奕譞xuan!,生了光绪)

慈禧和溥仪:溥仪是光绪兄弟的儿子!

(光绪是溥仪的叔伯)

光绪兄弟不是奕譞和慈禧妹妹生的

(所以和慈禧没什么大的关系!)

所以 奕譞 ,是光绪的亲爸,是溥仪的亲爷爷!光绪是溥仪的叔伯!(可怜奕譞的儿子,孙子都是皇帝,而他不是!)

最后看图!

慈禧太后与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仪是什么关系?

慈禧这个女人估计是大家最熟悉的近代人物之一了,很多人一提到这个名字就会想起四个字——落后挨打。没办法,慈禧是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实际统治了晚清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很多事情的发生必然与慈禧有关了,不过我想说一句话:是大清朝选择了慈禧;同时慈禧也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一个必然产物罢了、慈禧只是时代的化身、思想的化身罢了。

我们今天研究的话题不是慈禧犯了多少错误、也不是慈禧是如何造成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的。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慈禧与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以及溥仪的人物关系、人物之间的事件。

光绪、同治、宣统

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这几位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六位到第十位皇帝。慈禧的朋友圈那是无比强悍的,居然跟这几位皇帝都有着莫大的关系。

第一,慈禧和道光是个啥关系呢?

道光皇帝(1782年——1850年),原名爱新觉罗·旻宁,是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承大统的皇帝,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道光帝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不是很强,他是嘉庆皇帝的第二子,也就是乾隆皇帝的孙子。大清朝到了道光帝手中的时候,已经是严重不行了、落后了,最后一层窗户纸也是在道光帝手中捅破的。

道光皇帝总体上还是比较平淡的一个皇帝,他没有太大的作为,最大的特点就是抠门,抠到什么程度呢?简直到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境地、衣服都舍不得换新的。

我们之所以比较熟悉这位皇帝那是因为:1840年鸦片战争,大清朝被外国列强第一次砸开大门就发生在道光帝的任期里面。

慈禧剧照

慈禧是道光帝的儿媳妇,也就是道光帝第四个儿子咸丰帝的妃子。不过慈禧是1852年选秀进宫的,道光帝是1850年去世的,所以慈禧并没有见过道光帝。估计只有在每年的祭祖活动中,慈禧才会看到道光帝的画像而已。

第二,慈禧与咸丰帝是什么关系呢?

咸丰皇帝(1831年——1861年),原名爱新觉罗·奕詝,是道光帝的第四个儿子。他后来还有两个比较出名的弟弟,分别是:六弟,恭亲王奕訢;还有一个七弟,醇亲王奕譞,估计这个七弟很多人不太熟,我们后面重点介绍。

咸丰帝在历史上的评价也不咋地,他是大清朝最后一位具有实权的皇帝。有些人评价咸丰是一位:无才能、无远见、无胆识、无作为的“四无”皇帝。

咸丰帝一生有三大爱好,分别是:爱美女、爱喝酒以及后期比较爱抽鸦片。

慈禧剧照

1852年,对于年仅十七岁的慈禧以及年仅22岁的咸丰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时刻。这一年的选秀活动中,慈禧成为了兰贵人、咸丰帝又多了一个妃子。

此时的咸丰帝除了朝政上比较烦躁以外,还有一个更加烦躁的事情——一直也没有一个儿子。

不过一切的转折点都发生在1856年,这一年对于慈禧来说无疑是:逆天改命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慈禧帮助咸丰帝生下了一个儿子。

这个儿子也就是以后的同治皇帝,慈禧往后所获得的一切都和这个儿子有着莫大的关系。1857年,由于慈禧生儿子用功,咸丰帝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晋封兰贵人为懿贵妃了。

往后的事情很多人应该知道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咸丰帝跑到了承德避暑山庄了。仅仅过了一年时间,1861年,毫无作为的咸丰帝就去世了,留下了慈禧和同治这对孤儿寡母。

当时咸丰帝给慈禧和同治留下了八个顾命大臣,这让慈禧很不满意、也感到了莫大的危险。

于是乎,慈禧先后连同慈安以及远在京城的恭亲王奕忻、醇亲王奕譞发动了著名的《辛酉事变》干掉了咸丰帝留下的顾命八大臣 。

这次事件以后,慈禧开始从幕后走向了前台,开启了自己的垂帘听政的生涯,也一步步开始掌握大清朝的最高统治权了。

那么咸丰帝与慈禧的关系就很简单,咸丰帝既是慈禧的丈夫、也是慈禧孩子他爹、另外慈禧也是靠着咸丰帝一步步走上大清朝的领导岗位的。

第三,慈禧与同治帝的关系

同治皇帝(1856年—1875年),原名爱新觉罗·载淳,是咸丰皇帝和慈禧的唯一子嗣。

慈禧当时在取得了辛酉事变胜利以后,基本上掌握了大清的实际权力。可是,慈禧很快发现大清朝已经被咸丰经营得破败不堪和千疮百孔。

此时的大清朝内部有太平天国运动、陕甘回乱、外部有洋人的虎视眈眈——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

慈禧带着同治回到京城以后,同治也就顺理成章的即位了。慈禧还将原来的年号“祺祥”改为了“同治”。所谓的同治应该是大家一起治理的意思,不过这只是慈禧放的个烟雾弹而已。

1872年,同治帝按照大清朝的祖制应该要亲政了。同治亲政后,虽然慈禧表面上已经撤帘了,但慈禧还是经常过问政务。也正因为她的孜孜不倦,才有了所谓的“同治中兴”局面。

不过,短短亲政后,不满二十岁的同治帝就去世了,据传得了天花死的。这个时候晚清第一场变革已经拉开了帷幕——洋务运动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中。

第四,慈禧与光绪是个啥关系呢?

慈禧唯一的儿子同治帝在其19岁就死了,也没有留下个可以继承大位的子嗣。慈禧最终选择了光绪来继承同治帝的皇位。

光绪皇帝(1871年——1908年),原名爱新觉罗·载湉,那么为什么慈禧会选择光绪来继承大位呢?这就跟光绪帝的亲生父母有着莫大的关系了。

光绪帝的父亲就是前面提到的:道光帝的第七个儿子、咸丰帝的七帝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光绪帝的母亲更加厉害, 他的母亲叫做叶赫那拉·婉贞,她是慈禧的亲妹妹。

慈禧之所以选择光绪来继位,大概有三个原因:

一是,小光绪的父亲奕譞在慈禧放倒咸丰帝安排的顾命八大臣的事件中,立下了大功。同时慈禧还可以用奕譞来制衡:当时已经日益做大的恭亲王奕訢。

二是,奕譞的嫡福晋、也就是光绪的亲生母亲身份很特别,她是慈禧的亲妹妹——叶赫那拉·婉贞。这样一来,大家都是实在亲戚、肥水不流外人田。

三是,光绪帝在皇室里面的辈分跟慈禧的儿子同治是一辈人,这样慈禧就可以继续当她的皇太后、继续主持大局。

这样一来在1875年时,慈禧经过左右权衡之后就册立年仅4岁、慈禧自己的亲外甥爱新觉罗·载湉为新帝,史称为光绪皇帝。

一开始的时候,慈禧跟小光绪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毕竟慈禧久居深宫之中、又没有孩子陪伴。这样一来,小光绪的到来给慈禧增添了很多欢乐和慰藉。

光绪从小就体弱多病,作为姨母和养母,总体上对小光绪也还可以。光绪也称呼慈禧为“亲爸爸”。

可是随着小光绪的慢慢地长大,他和慈禧之间的关系就出现了不可挽回的裂痕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按照清朝祖制:皇子大婚以后就要亲政了,慈禧手中的权力就要交出去了。

在光绪帝大婚之前他们之间就首先爆发了一场矛盾——选后之争。慈禧当时给光绪帝安排的皇后是自己的弟弟桂祥的女儿——隆裕。可是光绪并不喜欢这个慈禧安排的皇后。

光绪和珍妃

往后的岁月里面,光绪帝和隆裕的婚姻属于是名存实亡的存在;光绪帝真正喜欢的是珍妃,可是慈禧并不喜欢这个女人。最终在庚子事件发生的时候,慈禧直接暗害了珍妃——推到了一口枯井中给杀了。

光绪皇帝大婚以后就开始亲政,慈禧又一次假装要撤帘归政、假装要移居颐和园养老。可是实际上朝堂之上的一些大事情还是慈禧说了算的。

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了,大清朝发挥得比较稳定——又一次的彻底战败了,洋务运送的代表作北洋水师也全军覆没了。

1898年的时候,光绪帝要求进行变法,慈禧为了缓和内外矛盾、为了安抚战败以后的情绪、为了保住大清朝的江山社稷也就同意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开始了。

可是光绪帝在一帮书生的鼓动下,在变法中显得急于求成,有时在一天内会连续颁布十几道旨意。很多变法措施和要求已经开始触碰到慈禧的底线以及保守派的利益了。

面对此情此景,慈禧开始不断出面干涉。面对慈禧的巨大阻力,光绪帝决定:铤而走险接纳了康有为提出的“以现在之权,行可变之事”的主张,决心采取非常手段来进行兵谏——“围园杀后”。

可惜此事被慈禧提前知晓,采取了先发制人的行动,从而导致: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光绪也被慈禧软禁在了瀛台之上。

慈禧原本计划是要废掉光绪帝另外找一个人来接班的,人选已经找好了:端郡王的儿子溥㑺为大阿哥立为皇储。可是后来由于各国公使坚决的反对,慈禧天不怕、地不怕——洋人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可是这件事情之后,慈禧也就开始无比痛恨洋人干涉自己的权力了。往后的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呢、庚子事件以及对十一国宣战的剧情都与这件事有着密切的关系。

1900年,庚子事件爆发——八国联军打成了紫禁城。此时的慈禧带着光绪帝匆忙的跑路了,一路跑到了西安。慈禧在西安躲避了一年多的时间,一直到1902年1月8日回到京城。这一次也导致大清朝直接赔款算上利息达到了创纪录的9.8亿两白银。

此后光绪帝继续被软禁、被监视居住。

1908年11月,统治晚清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晚清第一猛女——慈禧病逝了。慈禧在自己死以前是这样安排的:光绪帝当然不能留了,所以慈禧先害死了光绪帝。

那么慈禧和光绪是个啥关系,光绪帝是慈禧亲妹妹的儿子、也是咸丰亲弟弟的儿子。可是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面,光绪帝一直只是慈禧手中的一个木偶而已。

溥仪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慈禧和溥仪是个啥关系呢?

1908年11月,慈禧和光绪一前一后离世,相隔仅仅二十个小时。慈禧在光绪死后立即颁布懿旨:立当时三岁不到的溥仪为帝,也就是宣统皇帝。

宣统皇帝(1906年——1967年),原名爱新觉罗·溥仪,他是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被成为末代皇帝。

现在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光绪帝就是被慈禧毒害而死的了。经过后来的化验得知:光绪不仅是死于砒霜中毒,而且是重剂量的砒霜。而下毒者,除了慈禧以外,再无其他可能——要不然也不会在光绪帝刚死,慈禧就果断地找到了接班人。

溥仪是谁呢?溥仪是醇亲王奕譞的孙子,也是后来摄政王载沣的儿子。不过载沣不是慈禧亲妹妹的儿子,而是醇亲王奕譞的侧福晋所生。说白了就是:溥仪是光绪弟弟的儿子,也就是光绪帝的侄子。

溥仪和最后一位夫人

溥仪的一生充满着坎坷和戏剧性,先后经历了:大清朝、民国、抗战以及新中国。最后溥仪在1967年病逝于北京,享年62岁。

以上慈禧与这几位皇帝的关系也就讲完了,有时候想想慈禧真是强大、真是厉害。

慈禧一个女人从咸丰帝死后开始掌握大权、一直到1908年死为止,晚清都牢牢地掌握在慈禧这个女人的手里。慈禧先后历经了四个皇帝;还历经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海战、无需变法、庚子事件、清末新政等一系列的大事而屹立不倒。

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一句,慈禧的权谋手段、驭人之术真的让人叹为观止、不得不服。我还是那句话,这片土地孕育了慈禧、这片土地上的思想产生了慈禧,过于的苛责慈禧本人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

慈禧太后与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仪是什么关系?

慈禧太后可以说是大清朝最著名的人物了,论知名度不在康熙,乾隆之下。慈禧一生经历了五朝皇帝,也就是题主所说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仪。慈禧从一个普通的嫔妃,成长为大清朝的皇太后,掌握大清朝的实际柄权近50年之久(从1861年到1908年),不是皇帝,胜似皇帝。甚至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她想让谁当皇帝,谁就是皇帝。

现在我们把历史的时钟拨回去,从慈禧的人生经历中来看看他和大清朝这最后五个皇帝都是什么样的关系。

1835年,慈禧出生在北京大方胡同,此时大清朝的皇帝是道光皇帝,不过此时他们两个还没有交集,他们的交集发生在17年后。

1852年,慈禧17岁,她参加了当年的选秀,可不是唱歌选秀,而是皇家选秀女的选秀,17岁的年纪已经算“高龄”了,按照大清的规矩,过了17岁的姑娘就没有资格参加选秀了。慈禧很幸运,被选中入宫,封为兰贵人。这个级别,可以说是后宫妃嫔里最低的了。

有的人会说,那不是还设有答应和常在吗,没看过书,我还没看过电视剧吗?甄嬛传里都有。其实是这样的,答应和常在后宫里是级别非常低的位置,一般是宫女被皇帝临幸后被封为答应或者常在,参加正规选秀入宫的,最低起步就是贵人。所以说慈禧真的是从基层干起的。

而选中慈禧的,就是他的丈夫,大清国的当朝皇帝,咸丰皇帝,此时,咸丰皇帝刚刚接班2年,就在2年前咸丰的爸爸,慈禧的公公道光皇帝驾崩,传位给了咸丰。所以严格来说,慈禧是没有见过道光的,但是却并不妨碍她成为道光的儿媳妇。

据说慈禧年轻的时候长的很漂亮,咸丰对她也非常倾心。慈禧以前读过几年书,写的一手好字,咸丰在后宫批阅奏折的时候,慈禧就经常在旁边伺候,久而久之,咸丰发现慈禧对朝政很有见地,就逐步让慈禧代替自己批阅奏折。

咸丰皇帝是个风流皇帝,一个慈禧哪能栓得住他的心,很快他就又移情别的后宫佳丽了。不过慈禧也是争气,在仅有的被宠时间内就给皇帝怀上了龙种,并顺利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叫载淳。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皇帝带着慈禧等后宫妃子仓皇逃到热河,在热河度过了最后一年的逍遥时光,于1861年病逝。留下遗诏,由慈禧的儿子载淳继位,不过注意,此时这个小皇帝不叫同治,叫祺祥。经过他的老妈慈禧联合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扳倒了八大顾命大臣,垂帘听政后,才给他改为“同治”。这个时候,同治皇帝才6岁,她的老妈慈禧开始掌握大清的大权,开启了她的统治之路。

同治这个同志虽然贵为皇帝,但是过的却非常的悲催,活在他妈妈的巨大阴影下,只能以寻花问柳来寻乐子,所以死的非常早,19岁就驾崩了,没有留下一儿半女。儿子死了,当妈的当然很伤心,不过,慈禧最头疼的就是谁来继承儿子的皇位。

如果从皇室的下一辈中选,那么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再垂帘听政就不太合适了。此时的慈禧刚刚品到权力的滋味,人也正值盛年,才40多岁,不可能就这样丢下权力的。所以,慈禧打破了祖宗家法,决定不从下一辈中选,而是从同治的同一辈人中选。

选谁呢?肥水不流外人田,慈禧的妹妹嫁给了醇亲王奕寰,有一个儿子,叫载恬,这个时候刚刚4岁,正合适,小屁孩好控制,可以名正言顺的继续垂帘听政,又是自己的亲外甥,血缘正统。就他了!慈禧一声令下,这个4岁的小孩被自己的姨妈接入了皇宫,成为了光绪皇帝。

毫无悬念,光绪和他表哥同治的命运是一样的,继续做慈禧的傀儡,不过,光绪显然比他表哥强,在位期间也是励精图治,谋求新政,可惜还是没有斗过慈禧,被慈禧囚禁在瀛台。

1908年,慈禧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死前她终于想到给自己的儿子同治找一个继承人了,她寻寻觅觅,目光又落到了醇亲王家里。醇亲王的侧福晋有一个儿子叫载沣,是光绪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他有个儿子叫溥仪,刚刚2岁,算起来,溥仪应该问慈禧叫一声“老姨”。不过,他俩是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的。

慈禧就把这个溥仪过继给了自己的儿子同治,也就是作为同治的继子身份来继承大清的皇位,从这个角度来说,溥仪得叫慈禧一声奶奶。

大清的楼是被慈禧弄歪的,慈禧临死前才想起来要把它扶正。不过风雨飘摇的大清已经是个千疮百孔的危楼,即便扶正也是大厦将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