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战争的发动,属于是搬起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朝鲜战争是很明显的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的战争。1950年到1953年的朝鲜战争实际上是朝鲜统一韩国的一次国家统一战争,是朝鲜人民对美国霸权主义行径的一次反抗。美国为了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提出要以冷战的方式遏制共产主义,目标直指苏联;而朝鲜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也是美国遏制的对象。所以,当朝鲜战争中属于资本主义阵营的韩国处于不利处境时,美国就直接出动军队打击朝鲜人民军,其名义上是为了朝鲜半岛的和平,但实际上是为了达到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

为了认清为什么朝鲜战争是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一次战争,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解析一下朝鲜战争:

首先,美国介入朝鲜战争实际上是对别国内政的一次粗暴干涉,是不符合法律和公理的。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出台了杜鲁门主义,以霸权主义的姿态强行干涉别国的内政,以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1947年的希土危机,实际上就是美国干涉别国内政的实例。1950年到1953年的朝鲜战争本属于朝鲜的内政,但美国在冷战思维的指导下纠集了16个国家的军队组成了联合国军,粗暴的插手了朝鲜半岛的统一战争。这样的战争是不符合国际法的,这实际上是对联合国领导下的世界秩序和公理的践踏。

其次,被美国插手的朝鲜战争是一次热战,是美国冷战思维在亚洲的另一种体现,不符合当时世界和平的主流。

二战结束以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在两极格局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作为两大阵营主体的苏联和美国,逐渐进入了争霸的状态;美苏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冷战的方式来进行争霸斗争。在欧洲,是以冷战的方式为主;但在亚洲,却是以热这样的方式为主。被中国称为抗美援朝的朝鲜战争其实质是美苏的冷战,但表现在外面却是热战。当然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必然是以冷战为主,热战为辅。但无论是冷战还是热战,都是不符合二战以后世界人民要求和平的愿望的。美国插手朝鲜战争破坏了朝鲜人民和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期望。

再次,美国插手朝鲜战争的目的是在损害朝鲜人民利益的基础上建立美国的霸权主义,以达到最终控制世界秩序的目的;但美国的这一企图最终还是失败了。

1945年美苏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了雅尔塔协定,雅尔塔协定表面上是尊重世界各国的独立和主权,但实际上是美国想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称霸世界。事实上,二战后的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控制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用北约控制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军事;但美国对社会主义阵营是没有控制能力的。在美国人的思维中,防止他们称霸世界,就是在损害美国的利益;而为了实现美国所谓的称霸世界的不正当利益,杜鲁门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把军队开进了朝鲜半岛。然而令美国人失望的是,麦克阿瑟并不是彭德怀的对手,联合国军也战胜不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所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只能灰溜溜的以战败者的姿态退回三八线以南。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实际上是对美国非正义的称霸世界企图的一次强有力的打击。

最后,根据马克思的理论,社会主义最终会取代资本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会消灭社会主义,所以美国插手朝鲜战争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与趋势的。

自从1917年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不仅仅表现在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加注重财富的公平分配,也不仅仅表现在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加注重人民当家作主,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发展效率要高得多。苏联从1928~1937年间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然后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而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用了200多年;中国从1949年到2019年的70年间,从一个一穷二白的且基本没有工业基础的国家变成了世界第二强国,超过了一方用300多年才取得的成就。这些都足以说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而美国却想以战争的方式消灭社会主义,这难道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吗?!不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必然被淘汰,美国不得人心的称霸世界的做法必然被世界人民所反对。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美国以冷战思维干涉别国内政是不合法的,美国参与及扩大朝鲜战争的行为是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的,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是永远不会达到的。任何国家都要学会以正当的手段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都要在和平交流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和平崛起。要和平你好,不要战争;任何非正义的战争的最终结果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哪些战争的发动,属于是搬起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1946年6月10日,蒋介石在党内纪念周上发表讲话:“今天以前我是主张政治解决的,但是现在我必须放弃政治解决了。。。请同志相信,我决于一年内完成军事,两年内恢复经济”——这就意味着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决心已下,并且蒋军的军事部署业已完成。

(周恩来前往宣化店途中)

蒋介石是有一定底气大放厥词的,因为此时蒋军在美国军队的帮助下,调动部署于内战第一线的军队多达193个整编旅,约160万人马,不仅接收了绝大多数日本侵略军的武器装备,还得到了大量美械武器。其中蒋军兵力最占优势的地区,就是我中原军区所处的鄂豫皖三省交界解放区,这是由新四军5师在抗日战争期间发展和巩固起来的根据地。

中原解放区内的人口有1500万,我野战部队约6万余人,另有民兵30余万,以郑位三为中原局书记、原新四军5师师长李先念为军区司令员、开国大将王树声为副司令员、开国上将王震为参谋长。由于中原军区所处的位置极其重要,临近敌人的统治中心,因此成为蒋军的眼中钉肉中刺,蒋军在停战谈判期间,已经调集重兵完成了四面包围。

(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

负责率领30余万大军包围我中原军区的,是“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该机构是由抗战时期的第五战区改制而来,尽管刘峙本人被誉为草包将军,但他指挥的部队却都是蒋军的精锐之师:整编第66师、整编第48师、整编第72师、整编第75师、整编第41师、整编第47师、整编第3师、整编第15师。。。等等。

针对敌人的险恶用心,以及两军不断发生的摩擦和小规模冲突,周恩来坚持“军调小组”必须前往中原解放区首府宣化店地区进行调处,于是周恩来、马歇尔尔和张治中首先抵达汉口。李先念向军调小组提出,中原军区被蒋军围困在方圆不足50公里的地域,粮食断绝,非常困难,要求移防。

(开国大将王树声)

蒋方代表张治中表示反对,认为移防会造成“误会”而引发冲突,马歇尔则认为应该为李先念所部提供粮草,但武汉行营参谋长郭忏顾左右而言他,把所有责任都推在我军身上。而就在那里那时,周恩来通过内线获得了惊人的消息:蒋军已决定近期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于是周恩来要求军调小组亲自赶往宣化店。

周公坚持军调小组前往宣化店,一方面是阻止武装冲突和延缓敌人发动进攻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与中原军区领导人秘密研究突围方案,因为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挑起内战的决心已定,中原军区部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6月21日,中原军区致电延安请示突围:“局势确已发展到必须迅速主动突围的地步”!

(开国中将皮定均)

延安次日复电:“21日电悉,所见甚是,同意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同时电嘱中原军区首长,今后行动自行决定不必请示,以免延误战机。1946年6月26日的夜里,中原军区部队开始分路突围,以一纵一旅(皮旅)向东佯动迷惑敌人,主力向西前进,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中原突围”开始了!

直到29日我军前进至平汉铁路附近时,蒋军才真正发现中原军区的突围行动,刘峙如梦初醒,立即调集所部30万大军开始围追堵截 ,激烈的战斗在东西两个方向打响。而中原突围则“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这是蒋介石军政集团军背信弃义、悍然挑起的战争,使重庆谈判达成的《双十协定》成为一张废纸,是敌人强加给各地区解放军的一场战争。

(军调小组)

不过蒋介石终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尽管他曾经扬言要在三至五个月内消灭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然而仅仅三年时间他就败逃出大陆。

根据解放军总部在《一九四六年七月至一九五零年六月战绩总结公报》中发布的统计数字:我人民解放军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先后消灭蒋军正规军5542470余人,非正规军2528880余人,总计歼敌人数为807.135万人,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

(刘峙)

哪些战争的发动,属于是搬起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人类进入到了现代文明社会,特别是国家民族观念出现以后,一般发动战争的人和国家的下场都不是太好。往往纯粹发动战争的人和国家最后都变成了:搬石头砸自己脚的运动了,例如:著名的萨达姆。二战以后主动发起战争最多的国家应该是两个:一个是美国、另外一个就是俄国人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行为都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人主动发起了哪些战争,请大家要注意:一定要是主动发起的,被迫参与的应该不算。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海湾战争美国人也参战了,可是并没有变成搬石头砸自己脚的运动,相反让美国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在中东赢得了巨大的尊重。

美国人二战后主动挑起的大概有三场比较大的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肯定很多人会喷我,说我避重就轻还有好几场没有说。

请那些喷我的人仔细查一下相关资料、多读几本书,有些战争都不是美国人率先挑起的。要么就是被人叫去助阵的、要么就是有相关决议的。

这三场美国人主动挑起的战争的结果应该是:两场失败、一场基本打胜了。

越南战争就没啥好说的了。这场战争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美军仓皇的逃出了越南,然后北越迅速的统一了整个越南。

这场越南战争是美国人在二战后遭受的重大失败,不光在战场上失败,家里面都差点被打崩溃了。

当时美国内部发生了三件大事:种族歧视问题、超大规模的反战运动以及石油危机造成的经济滞胀问题。

这就直接造成了:这边美军在越南前线战斗,那边国内处于极度撕裂甚至是快要崩溃的状态了。

最终美国人选择了两权相害取其轻的战略——从越南撤退了。这是典型的搬石头砸自己脚的一场对外战争。

阿富汗战争虽然美国人的理由比较充分,实事求是地说:确实是美国人挑起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结果大家也知道了,美国人前前后后折腾了快20年的时间,死了上万名美国大兵、花了数万亿的美元,可是最后还是撤退了、跑路了。

美国人从阿富汗撤军的一个核心原因就是:打下去那是白白花钱,白白死人、改造又改造不好。反正美国人在阿富汗的战争以失败告终——阿富汗还是原来的那个阿富汗。

至于伊拉克战争为什么说美国人打胜了呢?其实核心原因只有两个:

一是,美国人把老萨真的给干掉了而且是不动声色、成本很小的干掉了。伊拉克人对美国人的这种行为并没有表现出同仇敌忾、誓死反抗。

二是,如今的伊拉克正在慢慢地变好了,变成一个正常的状态了。很多人肯定是不同意的,我只想说一句话:往往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看完了美国人在二战以后主动挑起战争的结果以后,我们再来看看俄国人主动挑起战争的结局如何呢?

苏联以及俄罗斯在二战后主动挑起了两场大一点的战争,一场是前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另外一场正在进行中。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就没啥好说的了,前前后后打了十年时间,最后是啥也没有得到。如果非要说得到了什么的话,那么苏联最后的解体估计跟阿富汗战争就密切相关了。

如今这场冲突那是正在进行中,尽管很多人说不是俄罗斯挑起来的、是被逼无奈的、主要的责任在北约等等。

我就问大家两个问题:

一是,如今是乌克兰跑到了俄罗斯家里、还是俄罗斯跑到了乌克兰家里;

二是,既然是北约主动挑起来的、是北约逼迫的,为啥不直接打北约呢?

这场冲突尽管很多人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可是如今的俄罗斯实实在在地处于进退两难的局面了。

如果继续打下去的话,取得彻底胜利的概率并不大而且还遭到了无以复加的制裁和封锁;

如果不继续打下去的话,回去又不好交代而且对外的实力、面子、声誉、国际地位都没了。

最后我想说,一般主动挑起的战争,特别是攻打别人国家的战争,往往都没有什么好结果。毕竟每个国家的生活方式不同、思想不同,另外每个国家人几乎都有保家卫国的热情等等。当然了,有些国家除外,例如:当年的伊拉克。

哪些战争的发动,属于是搬起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最典型的,就是1979-1989年的阿富汗战争。苏联不但没能完成彼得大帝的遗嘱,还把自己折腾的国将不国,分崩离析,舆论上也受到千夫所指,名誉尽毁。

1725年,突然辞世的彼得一世,留下了 个神秘的“彼得大帝的遗嘱”。

据资料显示,这遗嘱主要内容分14个部分。对外政策方面,概况起来有三点:1.帝国要长期保持战争和扩张状态;2.要力争参与欧洲事务,继续瓜分波兰;3.俄罗斯人要走向四大洋。

时间一晃,到了 20世纪70年代的苏联。虽说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的十月革命中,苏维埃政权就宣布了与沙俄时代的旧贵族和皇权“一刀两断”,致力于把罗曼诺夫王朝后裔赶尽杀绝。但熊熊几代领导人的内心里,其实都装着一个“彼得大帝”,全能算得上是其遗嘱的忠实继承人。

到了勋章爱好者,勃列日涅夫执政的时候,眼看前面三点都落实的差不多了,就这个南下印度洋,控制暖水出海口的“宏伟蓝图”,还没能完成。那么,要是在他老人家任内把这个“彼得大帝的遗嘱”全部落实下来,岂不成了同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并列的,载入辉煌史册的民族伟人了?想想都有点小激动呢。

而且,对于控制阿富汗的把握,当年的苏联,还算比较自信的。

首先,地理上看,两国离得近,直接就接壤了,国境线还比较漫长。

再者,两国的民族也多有交融,阿富汗居民中,包括了约700万的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他们占了阿富总人口的45%,和苏联中亚的那些叫“xx斯坦”的加盟共和国的居民们,属于同宗同源的民族。

当然,基于联合国的压力和各种日益完善的国际准则,像沙俄近代战争那样,武装占领一国,再宣布直接“吞并”的形式,早就不适用于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世界了。对于苏联来说,效仿竞争对象美国,武装占领一国的,再扶植一个亲苏的傀儡政府,自己当幕后真正的大BOSS,控制“势力范围”,就已经十分OK了。

于是,1973年——1979年间,苏联在阿富汗忙前忙后的,煽动了3次政变,最终,选好了自己的“代理人”——苏联的忠实信徒,勃列日涅夫的“学弟”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

然而,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已经完全苏联化,又不信“神”的塔拉基,他的那些要“建设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阿富汗”的口号和纲领,并没能联系好国情,各种强行让马列主义代替《古兰经》的举措,让诸多真正掌握着实权的部落首领们非常反感,更是得罪了强大的宗教势力。塔拉基的政权,在老百姓生活困顿,受教育水平很低的阿富汗,非常“高于生活”,十分缺乏群众基础。

(塔拉基政府曾经效仿苏联大搞全国扫盲运动,还把共产主义思想融入到了“扫盲教材”之中。然而,实际操作上,往往并不如下图摆拍的照片这般和谐。因为扫盲的教员多为女性,而课本内容过于世俗化,往往会遭遇到一些山区部落民众的反感和抵制)

此时,塔拉基主席和阿富汗的二号人物哈菲佐拉·阿明发生了激励矛盾。1979年9月,塔拉基被阿明政变推翻,并处死。

(阿明就职典礼,旁边的女性疑似为当年阿富汗的“第一夫人”。注意,这才是阿富汗女性的传统民族服饰,那个遮面的罩袍“布卡”,是塔利班当政后,才全国范围内强制推广的)

虽说阿明政府表面也显得比较亲苏,但克格勃却暗中搜集到了大量阿明在秘密“通美”的证据。

对此,苏联接连发难阿明政府,而阿明那边,竟然不服软,直接撕破了脸,要驱逐苏联大使和各地援建的专家技术人员,跟苏联断交。

很显然,阿明之所以这么有“底气”,还是不有美国在背后撑腰。

这时的阿富汗,作为苏联实现“彼得大帝遗嘱”,南下印度洋的战略要地,可是被苏联真金白银的下了血本儿的,又是专家指导,又是资金和能源、工业品援助的,苦心经验了这么多年,显然不能因为换了一茬政府,就白忙了。

(一名“援阿”的苏联教师正在喀布尔理工研究所传授最前沿的计算机知识。实际上,在喀布尔这样的大城市,世俗化的阿富汗知识分子当中,苏联还是有一定的人气的)

更重要的是,正如前面说的那样,当年的苏联和阿富汗有漫长国界线,总长度超过了两千多公里。因而,考虑到地缘战略因素,一旦阿富汗成了美国的势力范围,苏联将会失去南部缓冲地带,在印度洋方向被美国围堵,陷入到无比被动的情形之中。这显然会威胁到苏联的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

加之,这时候的美苏对峙中,苏联属于“咄咄逼人”的一方,核武器的量比美国还大,经济上,因为油价高升,苏联赚取了大量外汇,一时半会儿“不差钱”;

而美国这边呢,还没从越战“泥潭”里缓过神来,又遇到了个伊朗“伊斯兰革命”,美国在中东的“铁杆盟友”——巴列维王朝被推翻,换成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高举起反美的大旗,跳着脚的跟美国唱反调,还搞了个惊天动的“人质事件”,让美国一时间焦头烂额,十分狼狈。

于是,苏联的决策者们便一厢情愿的认为,美国被伊朗伊斯兰革命搞得团团转,貌似没啥精力再顾及阿富汗了。

此外,苏联琢磨着,离这么近,家门口搞事情有主场优势,自己这么强大,取得胜利不会太费劲的。

只是,阿富汗这个“帝国坟场”的鼎鼎大名,那可不是白叫的,多少大国曾在这里折戟沉沙,苏联甚至是当今的美国,再强大,也能给你搞“衰”了。

阿富汗本身多山地,苏联的“钢铁洪流”有时候都跑不过“畜力车”,装备优势并不能充分体现;另外,各种莫名其妙的“水土不服”和无处不在的传染病,也一直困扰着驻阿富汗的苏军。

(人和动物的精神都不行)

更要命的是,苏联和他扶植的阿富汗亲苏政府,严重缺乏群众基础。

阿富汗的大多数人口都分布在贫瘠的山区。这些长期闭塞、生活困顿、文盲率高的阿富汗群众,他们从小被教育真主阿拉最大,《古兰经》才是解释一切、规范一切的“真理”,跟经书和圣训不契合的,统统都是“异端思想”。因此,苏联搞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那一套,不但很难打动这些阿富汗民众,往往还更可能招致对方的反感和极大的抵触。

还有阿富汗境内风起云涌的各色“抗苏武装”,大多以游击队的形式,神出鬼没,他们拿起枪是战士,放下枪就是平民,藏于民间不好追踪辨认,需要的时候却能短时间拉起一大片队伍。长期以来,把苏军折腾的痛苦不堪。

在“帝国坟场”,苏联一陷就是九年多,元气大伤。即便那些有限的军事成果,最终也没能如愿转化成政治经济利益。

更何况,虽说苏联出兵也是打着“帮扶”阿富汗苏维埃政权的旗号,但已经构成了“公然入侵主权国家”的行为,国际上被千夫所指,颜面扫地。

据苏联方面承认的数字(明显有缩水的成分),9年零2个月的阿富汗战争中,苏军共投入兵力62万人。其中,直接战斗减员约为1.4万人,占总兵力的2.33%。而由于疾病导致的非直接战斗减员,竟然高达41.6万人,占到了总兵力的67.31%。还有苏联方面的庞大的经济投入和装备损失,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没有能得到广泛认可的数据。

最无法忽视的,还是阿富汗本身承受的苦难,这场战争中,约有130多万阿富汗人丧生,500多万人流亡境外,沦为难民。

(曾经登上1985年《国家地理杂志》的阿富汗14岁少女,整个人生就是一部阿富汗的苦难史)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苏联付出了“国将不国”的代价,阿富汗人民遭了大难外,更有这九年多打出的各路妖魔鬼怪。

其中,有一只受过美国中情局重点资助的普什图族人“圣战组织武装”,在90年代初,改名叫做了“塔利班”;更有他的盟友,主要征募境外穆斯林“圣战者”赴阿富汗抗苏,并贡献了巨额海外捐赠,还同时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内,建立了多个军事训练营地的某神秘集团——它就是后人闻之变色的“基地组织”的前身。

哪些战争的发动,属于是搬起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1990年8月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呑并;l980年9月对伊朗的侵略战争,就是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战争。它不尽没有取得任何好处,还大大削弱了国力和国际环境,最后让萨达姆政权彻底倒台。

哪些战争的发动,属于是搬起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发动的万家岭战役,不得不说就是典型的搬起来了石头,砸在了自己的脚上的战役。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这一次战役中,日军败的十分的惨烈,差点就全军覆没了。

当时和日军对阵的是薛岳带领的兵团,本来日军想要从万家岭这个地方通过去的,在一个就是他想要从这里通过,就没有把中国的军队放在眼里。

但是,他们的这一行为被薛岳将军给察觉到了。

薛岳查看了一下万家岭的地理位置,很显然这里是一个打伏击战的好地方。

所以,薛岳就把他带领的兵团,带到了不容易被敌人发现的地方埋伏了起来。

当日军通过的时候,很显然这一战打的是十分惨烈的。

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在国恨家仇面前,面对日军入侵的时候,他们都是誓死拼杀,大有不把日军歼灭誓不罢休的气势。

这一次被他们围歼的日军,正是臭名昭著的106师团。

因为日军根本就没有想到他们会遇到如此强悍的军队,所以,他们的准备也是不足的,正是因为他们的准备不足,所以,他们的伤亡才如此的惨烈。

那么,薛岳的兵团把106师团,给打成什么样了呢?

这么说吧,日军106师团的上中下级军官,全部都在这一次战役中被击毙了。

在这种情况下,也是日军最为危险,最容易被我们消灭的时刻,因为没有了领头羊,他们就如同一盘散沙一样,想要打败他们,当然也就很容易了。

但是,日军突发奇想,他们竟然派来了飞机,从飞机上往战场上投放兵力。

没想到日军从飞机上投放下来的这些士兵,全部都是军官级别的,他们被投放下来,就是想要带领还没有被打死的日军突围出去。

毕竟全部阵亡,这个还是他们不想看到的。

可是,战争的胜负,并不以日军的想法而转移,他们在飞机上投放下来的军官全部都被薛岳带领的兵团给击毙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106师团,几乎全部给歼灭了。在日军大部队赶来之前,为了减少我军的伤亡,薛岳带领的兵团也就退出了战场。不过,这一次战役,通过日军向战场上空投军官,也可以看出,他们被打的确实没有了办法。

所以,明知这样投放兵力是死,他们也不得不试一试。

最终的结果当然是惨败了,所以说万家岭大战,对于日军来说就是典型的搬起了石头,砸在了自己的脚上的战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