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刘备没死,还统一三国当了皇帝,会第一时间杀谁?

假设刘备没死,还统一三国当了皇帝的话,肯定是免不了和他的老祖宗刘邦一样要杀两位功臣的,因为这两人一人功高盖主,一人本质上并不是忠于刘备,这两人是谁呢?其一自然就是最强智囊诸葛亮了,其二则是完美大将赵云。

第一个诸葛亮其实是很好理解的,至于第二个赵云相信很多人都不赞同,那么为什么我要说是这两人呢?听我细细道来。

诸葛亮此人被杀主要是因为有两点:第一太过傲气,第二太有才华。

一,太过傲气

1,三顾茅庐才出山:刘备当初是怎么请诸葛亮出山的?要三顾茅庐诸葛亮才给了刘备这个面子出山跟随刘备打天下,前两次直接是让刘备吃了闭门羹,虽然刘备嘴上不说,但是只不过是为了让诸葛亮出山帮自己,所以才掩饰了所有不爽的情绪,但是任何一个大佬面对这种情况,想必心里都会极为不爽。

2,新野初战让帅位:

诸葛亮刚刚下山的第一仗,就是场硬仗。当时骄傲的关羽、张飞看不起诸葛亮,不听诸葛亮指挥,让刘备也是无可奈何,这个时候夏侯惇已经引兵十万,杀奔新野来了,如果诸葛亮才不行计,估计刘备就凉了。刘备只能以剑印付孔明,将帅位让给了诸葛亮坐,才让诸葛亮遂聚集众将听令。

由此可见,诸葛亮实在是太傲气了。在天下未定之前,刘备确实太过需要诸葛亮的才干,但是这样傲气的人,有一天刘备平定了天下,已经不再那么需要他了的时候,还能忍的了他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君不见刘备老祖宗刘邦打下天下之前对韩信不也是如此这般礼贤下士,可刘邦得了天下之后呢?直接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将韩信直接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三,太有才华

太有才华的人难免就会立下赫赫功劳,功劳多了难免就会功高震主,这样的例子历史上不少见吧?先谈诸葛亮之前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白起。

白起在上党之战大败韩国,又在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军40万,一时之间威势天下无两,甚至在军队里的名声超过了当时的秦王秦昭襄王。但是功高震主的白起肯定是没有好下场的,遭遇接连贬官的待遇,最后更是于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被赐死于杜邮。

然后就是韩信,刘备的祖先刘邦能够真正大败项羽,最依靠的人无非就是一个韩信。韩信一生从无败绩,可是在韩信为刘邦的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大败项羽,将其逼死在了乌江畔之后。刘邦就开始了杀害功臣的清算之仗,韩信无疑是当是最有才华,功劳最大的人之一,直接就被刘邦给诬陷至死了。

自古功高盖主的臣子都没有好下场,从先秦白起,到西汉韩信,再到和诸葛亮同时期的陆逊等,又或者后世的李唐李君羡,赵宋岳飞,朱明之时最甚,蓝玉、刘伯温等人都被朱元璋以各种方法逼死或杀死。而如果刘备打下了天下,同样太有才华,功高盖主的诸葛亮肯定是没有好下场的,和前辈后人一样,难逃一死。

赵云此人被杀的原因,只有一个:赵云一直以来忠诚的都不是刘备,而是汉室。

可能我说赵云也是刘备打下天下必杀的一个人,很多人不服气,但是你想通赵云一直以来都不是刘备的大将,而是汉室的大将就理解了。赵云这个人是三国时期最完美的英雄,但是他确实一个典型的儒家,把忠君爱国的思想贯彻道了骨子里,而他忠的是哪个君,爱的是哪个国呢?那就是汉室的君,汉室的国。

赵云一开始原本是袁绍的手下,后来看到袁绍对汉室有不臣之心,所以才反投了袁绍的大敌公孙瓒。赵云之所以投奔刘备,也只是认识刘备之后,发现这个人竟然是汉室皇叔,而赵云从小的志向就是为汉室天下建立功业,刘备也是他唯一接触到的有汉室血脉的人。

但是刘备大天下却并不是真正完全为了汉室,而是为了他自己当皇帝,从汉献帝没死,说人家死了称帝就看见一般。当时的赵云如果知道汉献帝没死是肯定会反对的。

可想而知,如果刘备打下了天下,他虽然有刘姓的血脉,但毕竟不是正统,在赵云这个效忠汉室的人眼力还是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这样刘备还能容得下赵云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假设刘备没死,还统一三国当了皇帝,会第一时间杀谁?

事实上,假如刘备统一了三国,他第一时间斩杀的人,并非关羽、张飞、诸葛亮,而是以下这三人!

很多人认为,如果刘备统一三国当了皇帝,他必定会拿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开刀,因为这种例子在历史中是存在的,所谓狡兔死走狗烹,汉初时,刘邦就是这么对付功臣的,明朝时期,朱元璋也是这么对付他手下的那批功臣的,所以说,作为刘邦的子孙,刘备很可能发扬老祖宗在这方面的作风,直接拿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开刀!

不过在本文看来,上述看法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

首先,刘备和关羽张飞亲如兄弟,不可能一当上皇帝,就立马翻脸不认人,这不符合感情的惯性!当年关羽被孙权偷袭诛杀,众臣都劝刘备暂时不要报仇,先一心一意干掉曹操,再对孙权动手,但刘备压根儿听不进去,为了给兄弟报仇,他宁愿不要这个天下,可见刘备和关羽之间的兄弟情,是多么的深厚!在有如此深厚感情的前提下,刘备不可能立马改变自己的情感惯性,对关羽张飞两兄弟动手!

其次,为了天下的稳定,刘备不能立马诛杀关羽张飞等人!自从黄巾起义开始,关羽张飞就跟随在刘备身边,刘备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很大程度是因为关张比较能打。说白了,刘备之所以能够做大做强,关羽张飞出力极大。现在刘备刚刚统一三国,还有不少的残余敌寇等着剿灭,这个时候正需要关张这等猛将出力,刘备怎么可能自断臂膀,诛杀关羽张飞?

另一方面,刘备一向以仁义示人,他和关羽张飞的兄弟情也感动了天下人,若刘备一当皇帝就斩杀了关羽张飞,这让天下人怎么看?若刘备这么干了,不仅自己的声望会受损,还会使很多人惧怕刘备,甚至起兵反叛,这完全不利于初定的天下,所以说刘备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内诛杀关羽张飞!即便刘备有此想法,也得等到天下大定后,自己在临死前将关羽张飞带走,从而给刘禅留下一个更稳固的天下!

最后,刘备对诸葛亮非常信任,不会诛杀诸葛亮。在不少人眼中,诸葛亮能力逆天,比司马懿还厉害,司马懿尚且可以篡夺曹魏江山,诸葛亮自然有这个能力。然而大家忽略了一个关键的点,那就是如果刘备活着,压根儿就不会让诸葛亮触碰兵权!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都对诸葛亮前期的军事能力有所高估,因为博望坡之战、新野之战诸葛亮指挥得太漂亮了,然而事实上,在正史中,这两战的主角根本不是诸葛亮!

说白了,在正史中,刘备对诸葛亮的定位非常明确,那就是治国理政的贤才,可任丞相之职,也就是说,刘备一直把诸葛亮当作一个文官来看待,他根本没把诸葛亮当作武将来对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刘备活着时,外出征战一般都是他或者关羽张飞领兵,诸葛亮一般是留守后方,提供后勤支持。至于后期诸葛亮掌握兵权,开始主导北伐,其实是一个意外事件,完全是因为刘备关羽张飞等人都突然离世了,若他们活着,诸葛亮不可能掌握兵权!

兵权是皇权的最大支撑,一向被皇帝视作禁脔,只要不染指兵权,一切都好说。诸葛亮虽然担任了蜀汉丞相之职,位高权重,但他手中并无兵权,这就威胁不到刘备和刘禅的地位,所以刘备会对诸葛亮抱以最大的忍耐,因为治理天下,刘备还需要诸葛亮!所以说,刘备是不可能诛杀诸葛亮的!

总的来说,如果刘备统一三国当了皇帝,他根本不可能在第一时间诛杀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即便他想给刘禅安全的环境,他也只可能在临死之前将此三人带走,而不可能一当上皇帝,就拿这三人开刀!

事实上,在本文看来,如果刘备真的统一了三国,他第一时间诛杀的人,只可能是以下三人!

一、汉献帝刘协

曹丕篡夺汉室以后,并没有诛杀汉献帝刘协,而是把他封为了山阳公,好吃好喝的供着。曹丕之所以这么干,其实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告诉世人,他是接受刘协的禅让而得来的皇位,他并不是通过武力抢夺的,他乃是天下正统!然而当刘协禅位后,蜀汉却出现了一种流言,说刘协被曹丕给杀了!

曹丕为了自己统治的合法性,是肯定不会诛杀刘协的,为了安抚人心,他甚至不会允许这种流言产生,那么问题来了,蜀汉怎么会流传汉献帝已死的消息?很明显,这是有人故意为之!而站在谁获利,谁担责的角度来看,汉献帝已死的消息,极有可能是刘备炮制的!也就是说,刘备想要的只是皇位,他根本不在乎汉献帝的死活,甚至于说,为了成为皇帝,他完全有动机追杀汉献帝!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名义上是小明王韩林儿的手下,所以出于法理,朱元璋打下的天下,应该归属于小明王韩林儿。然而在朱元璋派人去请小明王前来时,朱元璋的属下却溺死了小明王,令众人大惊,于是朱元璋名正言顺地登顶帝位,成为了明朝的主宰。看到这里,聪明的人已经反应了过来,小明王之死,和朱元璋必定有关系,因为小明王是阻碍朱元璋登顶的最大人选,朱元璋想要更进一步,必须杀掉小明王!

了解了小明王的结局,其实我们便了解了汉献帝的结局!曹丕为了皇位的合法性,不能杀汉献帝,会给汉献帝留一条命,但是刘备不会!因为刘备名义上也是以汉室自居,他乃是东汉的延续,如果汉献帝活着,那么从法理上来讲,刘备就只是汉献帝的臣子,他应该把权力还给汉献帝,这是刘备万万不能容忍的!自己辛辛苦苦打拼一辈子,好不容易翻身了,怎么可能把皇位拱手让人?所以说刘备必定会在第一时间杀掉汉献帝,不然刘备就会失去统治的合法性!

事实上,对于汉献帝来说,禅位于曹丕已经是他最好的结局了,如果落在了刘备手中,他极有可能和小明王韩林儿一样,最终死于非命!

二、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而害死刘封的,就正好是他养子的身份!在古代,养子和义子是完全不同的,义子不用改姓,没有继承权,相当于就是别人的干儿子。然而养子不同,养子相当于过继到别人家,不仅要改姓,而且还有继承权,也就是说,在刘禅出生以前,刘封就是刘备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然而世事就是这么难料,一生无子,被迫领养刘封来继承香火的刘备,竟然有了一个亲儿子,这对于刘封来说,无异于一个天大的打击,自此以后,只要刘禅活着,刘封就失去了继承的机会!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刘封最终也正是因为这个养子的身份,遭到了刘备的猜忌,最终惨遭诛杀!

襄樊之战中,关羽命令刘封率军前去支援,但是刘封拒不受命,这其实无可厚非,刘封本就不是关羽下辖之人,拒绝乃是情理之中的,所以刘备一开始只是对刘封进行批评教育,没想诛杀刘备。但是诸葛亮却放大了刘封的行为,认为他刚毅难制,日后必定是刘禅的威胁,于是刘备为了刘禅的未来,选择了诛杀刘封!

《三国志》: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说白了,刘封本身罪不至死,他之所以被杀,主要是因为他的养子身份,他的继承权威胁到了刘禅,所以刘备要杀他。

三、赵云

很多人奇怪,赵云一向是刘备最信任的护卫,为何刘备会诛杀赵云呢?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赵云忠心于汉室而非忠心于刘备

赵云这个人确实忠心,但是他忠心的对象并非狭隘的某人,而是广义的天下仁君!当年赵云投靠公孙瓒,就曾言明,他之所以不投靠袁绍,就是因为袁绍不仁义,后来他发现公孙瓒也并非仁君,也选择了立马跑路,可见赵云这人,真正忠心的乃是大汉!后来赵云选择追随刘备,就是因为刘备仁义,真心匡扶汉室,但关羽死后,刘备不听劝谏,执意伐吴,又使得赵云对刘备的观感出现了变化!

《云别传》: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汉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

对于赵云的变化,刘备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这一次并没有将赵云带在身边。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临终托孤,对赵云的交代,也非常冷血!赵云一向被众人视为刘关张三人的四弟,大家对他都充满了感情,但是在刘备临终前,他却只对赵云说了一句“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这完全就是君臣之间的交代,少了一层兄弟之间的感情,可见此时的刘备,对赵云早就没了兄弟之情,因为他知道赵云并非真正的忠于自己,而是忠于汉室!

所以说,若刘备真的一统三国,他很有可能会在第一时间诛杀赵云,否则以赵云的脾气,在知道汉献帝被刘备弄死后,肯定会向刘备出手,威胁到刘备家人的安全!

结语

总的来说,若刘备一统三国,他第一时间诛杀的人并非是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而是以下三人:汉献帝、刘封、赵云!汉献帝威胁到了刘备皇位的合法性,刘封威胁到了刘禅的位置,赵云忠于汉室,很可能因汉献帝之事记恨刘备,所以刘备为了皇位的稳固,必定会第一时间诛杀此三人!

假设刘备没死,还统一三国当了皇帝,会第一时间杀谁?

历史没有似如,但是我们这些历史的后来者却可以提出假如,因为只有假如才会有无限的可能,才会让历史一点一滴的露出他们狰狞的一幕。

所以我们假设刘备并没有死,还奋发图强统一了三国当上了大汉的天子,哪么他手下有两大功臣绝对第一时间被斩,会是谁呢?

张飞

大家可能会相当的惊讶,这可是自己的手足兄弟,挚爱亲朋,刘备怎么可能会对自己的手足下黑手呢?

相信大家也看到过不少的影视电影,对于古代所谓的义气也有了很高的认识。

说白了刘关张三兄弟只能说事业未成功,所以他们之间还有着很亲密的关系,可真要是到了刘备的事业走向巅峰的时候,也就到了跟自己的亲兄弟一起算总账的时候了。

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在自己身边称兄道弟的人少吗?刘邦打天下的时候,韩信还跟他一起穿一条裤子呢,可最后的结局是如何的,大家又不是不明白。

只能说当老板的给你一些知心话,听听就行了,千万不要当真,如果你当真了,也就离死不远了。

就好像刘备曾经跟赵云说过,要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可是赵云敢这么做吗?

如果赵云真的跟刘备每天勾肩搭背、称兄道弟,或许我们连赵云是谁都搞不清楚了,很有可能会莫名其妙的死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里。

扯远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继续说一下张飞。

相比起关羽关二哥,张飞更喜欢跟上层人士接触,可以说张飞属于一门心思往上爬的人。

别看张飞一个大老粗,但是人家粗中有细,虽说最后被自己的属下给摘了脑袋,也只能说张飞余下不严而已。

如果我们仔细的分析一下张飞,就会发现张飞相当的会拉拢上层人士,大家都知道关羽跟其它的谋士,或者说刘备身边的顶梁柱们不合。

可是谁听过张飞跟他们不合的,哪怕到了张飞临死前,依然没有听说过他跟谁闹出什么大矛盾。

要知道张飞只是一个杀猪匠而已,却慢慢的走到了蜀国的最上层,虽然有刘备的原因,但是跟自己的能力也是分不开的,就连刘备的两任儿媳妇也都是张飞的女儿。

假如刘备死后,张飞还活着,很明显蜀国的大权一定会落入他的手中,并且依靠着张飞一直以来的优势,就连诸葛亮也要靠边站。

可以说张飞才是刘备手下最厉害的人,不显山不显水,却牢牢的站在了蜀国的最顶端,明明是个大老粗,却没有任何人对他反感,真心可怕。

诸葛亮

诸葛亮这个就属于很明显的权臣了,在古代权臣如果没有谋夺天下,最后的结局几乎没有什么好下场。

别的不说,就拿鳌拜来说,当时的鳌拜权力不够大吗?一个十来岁的小娃娃,再聪明又能聪明到哪里去,可是最后的结果呢?所以说权臣一般来说都是不得好死。

可我们的诸葛亮就占了这么一条,给皇帝打工,不是看你有多少朋友,而是看你能得罪多少人。

因为你得罪的人越多,说明自己的根基越是不稳,皇帝才敢放心的用你,如果你的势力比皇帝还要大,不杀你留着过年吗?

虽然诸葛亮很傲,可人家很会做人,把蜀国所有的人才全部管理的服服帖帖,基本上诸葛亮说一,没有人敢说二。

很多时候,当一个人快要天下无敌的时候,可是自己头上却还有一个皇帝,这个时候能怎么办。

肯定是跟曹操一样把自己的老板给架空了,不然的话自己能不能活到第二天的中午都不好说。

虽说诸葛亮事事都请示蜀国的皇帝,可如果对方不听,诸葛亮就会想尽办法让对方听自己的话,可以说一个权臣做到这个地步也是没谁了。

也就是当时的刘禅年纪小,再加上基础薄弱,要是刘备还活着,早就把诸葛亮砍死一百遍了。

总得来说,假如当时的刘备还没有死,并且统一了三国,哪么最有可能被刘备除掉的两个人,就是张飞与诸葛亮,因为他们两个人真心没有太大的缺点,都属于人脉广、会来事的人选。

假设刘备没死,还统一三国当了皇帝,会第一时间杀谁?

以正史中刘备的为人来看,刘备如果统一天下,谁都不会杀,会派人去接汉献帝刘协,并拥立刘协为帝,当然,刘协能不能安全抵达目的地就另说了,至于刘封,更不可能,只有刘封不犯像害死关羽这样的大错,刘备不可能杀他,杀赵云更不可能,不要没事妖魔化刘备,刘备如果得了天下,就不会有西晋之乱

假设刘备没死,还统一三国当了皇帝,会第一时间杀谁?

“狡兔死,走狗烹”是亘古不变的帝王之术。统一天下之前,历代帝王,礼贤下士,与大将们义结金兰,肝胆相照,君臣其乐融融。然而,在统一天下后,这些帝王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冷酷无情,抓住这些跟随自己征战天下的老部将们一招之错,动辄灭三族、诛九族。

刘备虽然和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作为一个帝王,也不会免俗。如果刘备没有病逝于白帝城,北灭曹魏,东吞孙吴,统一三国,他第一时间最可能杀掉的是关羽和张飞。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从关羽和张飞两个方面分析如下。

关羽为何被杀

大致设想下蜀汉统一三国的情形,如果蜀汉统一三国,那应该是依据诸葛亮在隆中提出的待天下有变,从荆州、汉中两个方向出兵的。第一路由关羽从荆州出发,占据襄阳、樊城,杀奔许昌,威震华夏。另一路由刘备或诸葛亮带队,从汉中出发,夺取曹魏雍凉二州,进而会师于许昌、洛阳。蜀汉扫灭中原后,应该由关羽带领强悍的荆州水师,沿长江顺流而下,与孙吴展开决战,并灭掉东吴。

如果蜀汉按照这个设想,灭魏吞吴,关羽有一半灭魏之功,全部吞吴之劳,将是蜀汉刘备以下权势最大之人。关羽将掌握蜀汉大半精兵强将,门生故吏遍布蜀汉,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羽作为蜀汉集团的二把手,坐镇荆州,大权在握,掌握蜀汉一半精兵。如果关羽黄袍加身,与刘备分庭抗礼,甚至灭掉刘备的益州,也是不费吹飞之力的。因此,关羽成为了刘备统一三国后,第一时间想要除掉的对象。

在统一三国前,关羽心里肯定没有反叛的想法,如果成功后,这谁也不清楚他会不会产生自立为王的想法。关羽就像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韩信,为汉王朝任劳任怨,征战沙场。如果没有“兵仙”韩信的“还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就没有巍巍四百年大汉河山。然而,刘邦统一后,他先夺取韩信的兵权,后降封韩信为淮阴侯,随后吕后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韩信斩杀于长乐宫。

刘备的老祖宗刘邦能干出“过河拆桥”的事,刘备也可能继承“优良传统”,伺机除掉功高震主的“武圣”关羽。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刘备和关羽在统一天下前,是肝胆相照的兄弟,在统一天下后,却成了互相猜忌的仇人。历代被杀的功臣还有很多,如被勾践杀的文种、被秦始皇杀的白起、被朱元璋杀的功臣李善长、蓝玉等数不胜数了。

如果蜀汉统一三国,关羽不仅功高震主,最主要的是他狂妄自大,不懂得“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道理,容易被抓住把柄,最后身亡。

张飞为何被杀

张飞性格豪放,和众位同僚能打成一片,与刘备的关系也很融洽。他还没有造反的心机,即使有人在刘备的耳朵旁煽风点火,刘备也不会相信的。按照道理来说,谁被杀,张飞也不会因功高震主被杀。没错,张飞即使大权在握,也会珍惜与刘备、关羽在桃园结义之情,不会轻率反叛。面对毫无心机,大大咧咧的张飞,刘备怎么也不会将屠刀伸向他的。

然而,各位读者忽略了一个情况,张飞是最重义气的,如果关羽被刘备无情斩杀,他是不会坐视不管的,肯定会为关羽伸张正义,为其讨回公道。这时,张飞不得不直接面对“凶手”,曾经的大哥刘备。按照张飞的性格,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他是不会为了金钱利益,与刘备妥协关羽被杀的事实的。

如演义中,关羽死后,张飞终日以酒度日,“旦夕号泣,血湿衣襟”,还常常鞭打部将,严重者打死。他听说刘备只顾自己称帝,忘了关公血海深仇,亲自到了成都,面见大哥刘备,说出了如果刘备不为关羽报仇,便宁死不想见刘备之言。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飞曰:“陛下今日为君,早忘了桃园之誓!二兄之仇如何不报?”先主曰:“多官谏阻,未敢轻举。”飞曰:“他人岂知昔日之盟?若陛下不去,臣舍此躯,与二兄报仇。若不能报时,臣宁死不见陛下也!”

因此,如果关羽因功高震主被杀,张飞会立刻举起反对刘备的大旗,为关羽报仇雪恨,不死不休。结果只能为仓促起兵的张飞,不敌老谋深算的刘备,兵败身亡。或者还有这样一种可能,深谙帝王之术的刘备,在除掉关羽之时,设计将张飞骗进京城,一杯毒酒了事。

总结:如果刘备没死,统一三国,他最想除掉的就是功高震主的关羽和同生共死的张飞。可能刘备在桃园结义时,心里想的就是通过结义,让关羽和张飞为自己卖命打天下,而不是纯正的兄弟结拜情谊。如为何刘备在关羽死后,第一时间是称帝,两年后才讨伐东吴,为公元报仇雪恨。至于诸葛亮,他是和萧何、张良、刘伯温一样的 智者,能急流勇退,是能提前退休的,不是刘备第一时间想要的大人物。

你是如何看待刘备除掉功臣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假设刘备没死,还统一三国当了皇帝,会第一时间杀谁?

公元221年(蜀汉章武元年)刘备已经在成都称帝,历史就是已经发生的,不能假设,只是聊聊而已。假如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统一三国后,个人认为应该也少不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第一时间会除掉能够影响左右他皇统的正当性的大汉皇室(汉献帝);

汉献帝相对刘备的正统性而言更有合法性和说服力,汉献帝只要活着就会有一堆利益追随者围在他身边,即使他本人无称帝君临天下的心也没用,这个就看看清末帝溥仪就知道了,溥仪退位了,都民国十几年了还有遗老遗少想着从龙之功,日本人还利用溥仪的身份影响力建立满州国。另外还有很多皇室贵族比刘备更加有法统正当性的都会站到他的对立面支持汉献帝或者自己起兵动乱。

刘备的经历和汉光武帝刘秀很相似,在王莽的新朝灭亡后,刘秀同母兄刘縯被更始帝猜忌杀害后,刘秀先隐忍示弱被封萧王后趁势而起,公开和同宗更始帝刘玄、赤眉军刘盆子争夺最高统治权。刘备也一样,汉献帝和同宗皇室是他灭曹魏、东吴孙权后的竞争对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