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还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目前来看,机会不大。因为德国其实是一个偏科很严重的国家,经济上很强,国防上却很弱!

作为欧洲经济的领头羊,德国的经济实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绝对是世界上排名靠前的经济强国。

2020年,德国的GDP总量高达3.8万亿美元,稳居欧洲第一。要知道,欧洲诸国里面,除了德国,再没有第二个国家的GDP能够突破3万亿美元。

即便是放到世界上,那也能排到第四位,仅次于美、中、日三国。比排在第五位的英国,足足多出了1.1万亿美元。

很明显,德国当前的经济排名还相当稳固,无论是欧洲第一经济大国,还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位置,在短时间内,都不会被撼动。

作为一个正儿八经的发达国家,德国能积累出如此雄厚的家底,可不是靠老天爷赏饭吃,而是凭借发达的工业科技水平。这与沙特、卡塔尔那些靠着变卖资源来实现财富自由的土豪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从短期收益来看,靠老天爷赏饭吃或许会比较舒服,毕竟来钱快,工作也轻松,风险也小。直接挖就完了,简单粗暴。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单纯的去当一个资源型国家是不太靠谱的。

首先,单一的经济结构终究不能算稳定,容错率小,抗风险能力低。

我们一直都在说,永远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这种纯靠老天爷吃饭的经济模式,其实就是把鸡蛋全部放到了一个篮子里。

如果出口资源的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或者是国际局势变化,导致市场环境的改变。那么很可能就会对这个国家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甚至于导致其破产。

当初的委内瑞拉如何?作为世界主要的产油国之一,委内瑞拉依靠出口石油,一度成为南美最富有的国家。在油价暴涨的上世纪70年代,委内瑞拉的人均收入比许多欧洲国家都还要高。

然而,成也石油,败也石油。长期以来,委内瑞拉都是在靠石油吃饭,全国超过八成的收入,都是依靠石油出口。在最为疯狂的2012年,委内瑞拉石油出口量,甚至占到了出口总额的 96%。

由于国内经济运转过度石油出口,委内瑞拉最怕的就是石油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一旦国际油价出现了大的波动,委内瑞拉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通货膨胀。涨价还好说,大家一起发财,如果油价一旦过低,国家经济就会瘫痪。

如今的委内瑞拉,已经是鸡飞蛋打,从曾经的拉美首富,变成了有着八成穷人的烂摊子,实在是令人唏嘘。

其次,大部分资源都是不可再生,总会有挖完的那天。长期揪着这一头羊薅羊毛,迟早坐吃山空,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那时候被大家吹上天的瑙鲁如何,一个面积不过21平方公里的太平洋小岛,靠着岛上鸟粪形成的磷矿实现了财富自由。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瑙鲁简直富得流油,人均收入一度直逼沙特,满世界的炫富。

这个不过万把人的小国,也没什么旅游产业,却有着自己的航空公司,开通了二十六个国家和地区的直飞航线。还有那几十公里长的环岛公路上,跑的全是豪车,他们加的汽油都是空运来的。

然而,好景不长,等到磷矿被开采殆尽,瑙鲁就破产了。由于飞机都被变卖抵债,所以航空公司倒闭了。因为再也买不起空运来的汽油,岛上的豪车也跑不动了。曾经那个太平洋上的天堂岛,如今以是破败不堪,只能靠着国际援助混饭吃。

所以,单靠卖资源过活,是无法长久的。

对于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而言,便不会存在这样的顾虑了。德国虽然没有老天爷赏饭吃,但是却有着雄厚的工业科技基础,各项产业经济发展良好,经济结构相当的稳定。

作为欧洲的工业中心,全球八大工业国之一,德国的工业实力不可谓不雄厚。

首先,德国的工业门类广泛,涉及航天、汽车、纺织、机械制造、电气设备、钢铁冶炼等诸多行业。

在德国西部,有着世界最重要的煤钢工业区——鲁尔工业区;在南部的慕尼黑与北部的汉堡,则是分别有着宝马、奔驰等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集群。此外,在德国的东部,则是有着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等大批的工业重镇。

其次,德国的工业技术水平很高,拥有诸多的行业巨头,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不夸张的讲,当前的德国,在每个工业领域都有行业知名企业或隐形冠军。

比如在德国影响力最为广泛的汽车制造行业,那基本就是呈现一个百花齐放的状态。作为现代汽车的发祥地,德国的汽车工业底蕴深厚,有着宝马、大众以及戴姆勒三大汽车公司。这些企业,每一个拎出来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坐拥诸多国际知名的品牌。

像戴姆勒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全球第一大豪华车生产商,旗下拥有奔驰、迈巴赫、Smart等品牌;而德国最大汽车生产商的大众公司,旗下则是拥有奥迪、保时捷,兰博基尼、宾利、大众等十几个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实力在世界上都是你首屈一指。

通常来讲,汽车行业是属于一个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其不仅仅可以利用自身产品赚取收益,也会对其他行业带来好处。像化工,电气工程,钢铁,金属等诸多领域,都和汽车的生产制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强大与否,关乎其整体的工业水平。

德国作为当今世界上顶尖的汽车大国,工业水平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德国除了汽车工业发达以外,在其他工业领域也有着诸多建树。

比如在医疗制药领域,德国有着医药巨头拜耳公司,这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跨过大厂,底蕴深厚,常年位列于世界500强。

再比如电气工程领域,德国的百年名企西门子无疑是行业的龙头,同样是世界500强级别的巨头。

此外,德国还有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公司;曾经造大炮,当下搞电梯的蒂森克虏伯集团;以及全球数控机床的领导者,德马吉森精机等等知名企业。

总而言之,德国的工业实力,在当前这个时代堪称顶尖。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德国的经济也一直能够稳步且快速的发展。

凭借雄厚但经济实力,当前的德国在世界上拥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欧洲,大部分欧洲国家,只要是谈钱,那几乎都是得看德国的脸色。

一般来讲,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军事实力都不会差。毕竟经济才是基础,尤其是在现代战争体系下,国防建设本愈发的烧钱,没点而家底,是无法维持军力的。

德国向来尚武,在普鲁士王国时代便已经是欧洲有名的打架高手,周边的国家全被他揍过。连当时号称欧陆最强的法国,都未能幸免。到了二十世纪,德国更是成为了世界上头号战争玩家,连续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虽然最终德国都是以失败收场,但在战争过程中,德国却表现出了非常强悍的实力。

尤其是在二战前期,德国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挑了整个欧洲,连英法这样的老牌列强,都栽到了他手里。其中那个依旧号称有着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面对德国的闪电攻势,仅仅坚持了39天便宣告投降,活生生被打成了笑话。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前的德国却又是另外一副光景。现在的德国国防,堪称是德国历史上最差的一届。

根据全球火力指数给出的数据显示,当前德国的常备兵力只有18.5万人,即便是算上3万人的预备役,总兵力也只有21.5万。作为对比,曾经那个被德国给揍得生活无法自理的法国,当前的常备兵力却是多达27万;此外人家还拥有国家宪兵部队14.5万人和预备役部队3.5万人,总兵力能够达到45万,比两个德国都要多。

相比于兵力方面的劣势,在装备方面,德国则更是惨不忍睹。

在陆地上,当前德国装备有200多辆坦克,5000多辆装甲车;在海上,德国则是装备有80余艘军舰,以10艘护卫舰和6艘潜艇作为主要战力;在空中,德国目前还有700余架军用飞机,其中包括100余架战斗机和300多架直升机。

相比之下,法国可就要豪横多了。当前法国在陆地上,装备有主战坦克400余辆,装甲车6000多辆国;在海上,装备有各型舰艇180多艘,主要包括1艘航母,3艘两栖攻击舰,以及数十艘驱逐舰和潜艇;在空中,军用飞机数量超过1000架,排名全球第八,其中战斗机有200多架,直升机有400多架。

很明显,法国当前的军队规模要远胜于德国。但更惨的是,德国不仅仅是数量上不值一晒,质量水平也跟不上。

比如说装备水平方面,德国当前能拿得出手的先进装备其实并不多,不少都是老掉牙的古董。像空军的“狂风战机”,上世纪七八十年底产品,早就该退役。

装备老旧的问题且不说,关键是还疏于维护。现在德国的这些装备,大部分其实都是摆设,只能停在仓库港口等待维修。像陆军的那二百多辆豹2坦克,能跑起来的不足百辆;空军的战机,能够升空的不到一半;海军则最惨,明明有六艘潜艇,能够正常执行任务的却仅一艘。

当然了,如果仅仅是装备不行也就算了,工厂加个班也能搞定。毕竟德国的工业实力摆在那里,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但是如果人不行,那可就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搞定的了。

当前德国的军人,大都是合同兵,不仅工作环境优越,待遇条件也很不错。就近入伍,朝九晚五,周末双休。上班训练,下班就回家,和那些上班族几乎没多大区别。或许是工作过于轻松,许多的德军士兵都疏于训练,身体素质和战斗意志无法达标。

有数据显示,当前德国士兵的肥胖率超过30%,排名各国之首,是名副其实“联邦肥宅”。此外,德军士兵还很排斥加班,一言不合就罢工。曾经就有过德军士兵,在军演中途退出,理由是没给加班补贴。

试问,这样的军队,还能有多少战斗力?不夸张的讲,要是当前的德国再碰上法国,估计一个月不到,就得被人家打穿。

当然了,德国如此的武备废弛,是有原因的,他们其实也很无奈。

众所周知,德国是二战战败国,战后的国防建设是遭到了诸多限制的。他们不仅是军队规模、武器装备被掐着脖子,连军工产业都遭到了拆分。曾经那个造大炮的克虏伯公司,现在不就转型造电梯了嘛?

作为一个国防体系并不健全的国家,德国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去在这方面下功夫。既然如此,德国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一心搞钱。于是,德国在经济道路上越走越远,在国防发展上则止步不前,搞成了现在这种偏科的局面。

所以,不是德国没那个实力,而是没那个想法。如果给德国放开限制,让其心无旁骛的发展国防,估计要不了几年,又得是一个欧陆最强。

德国还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德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了,因为德国没有成为超级大国的资本,但是德国的大国强国地位是很稳固的,轻易不会衰退,所以德国在国际事务仍有一定的话语权。

要想成为超级大国,我们可以把美国堪称范本,从各个方面来看,德国不具备美国一样的条件,不过如果欧洲作为整体是可以与美国比较的。

人口数量上美国:3.25亿,欧洲7.43亿,GDP美国:18万亿美元,欧洲:19.8万亿美元,土地面积,美国:379.7万平方英里,欧洲:393万平方英里。

如果欧洲作为整体,理所当然会成为超级大国,甚至可能超过美国,但是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欧洲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统一。

无论是人口数量,领土面积还是经济总量,德国都不可能与美国相比,何况德国作为战败国,国土上仍有美国驻军,美国不会坐视德国超过自己。

即使不能成为超级大国,但是德国的强国地位十分稳固,这得益于德国的教育,在876名诺贝尔得主当中,德国有104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高科技带来了德国产业升级,德国的机械制造业饱受欢迎。

发达国家大多都有着较高的科技水平,德国的科技能力在全世界前几位,所以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德国的经济都大有可为。

德国还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哈尔福德·麦金德

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先弄懂什么是超级大国(Super Powers)。所谓超级大国,首先在规模上必然是具有绝对优势的。这里规模主要是指领土、人口和资源。因此,超级大国一般来说必然是洲际大国,或者用地缘政治大师麦金德的话来说是“基于半个大陆的资源之宽广基础的巨型强国”。其次,这样的超级大国必须是一个基本统一的民族聚合体,当然这种民族统一和聚合程度不同国家可以是不同的。换句话说,想要成为超级大国,必须拥有接近或居于世界前列的人口、疆域和自然资源规模,而这些经过开发和对外运用,可以转变为国际权势而使之成为世界强国。简而言之,拥有或接近世界前列的人口,疆域和自然资源规模,这是成为超级大国的必要条件,凡是不符合这个条件的,都不可能成为超级大国。根据这一界定,我们接下来看一下:德国是否曾经是超级大国;德国是否可能成为超级大国。

世界地图(根据上述超级大国的必要条件,世界上有那些国家是超级大国“坯子”呢)

接下来,我们来看德国是否曾经成为过超级大国。我们回顾一下德国历史,不论是勃兰登堡,普鲁士,还是德意志帝国,或者纳粹德国,无论从人口、疆域、还是自然资源来看,都从来没有接近或者居于世界前列过。因此,虽然德国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强国,但只能说是强国,而不是超级大国,毕竟在规模上,德国完全不符合超级大国的基本要求。那么,像历史上德国这样的强国,该如何界定呢?第一,我们不能否定,德国这样的国家,在历史上,的确是一个强国;第二,德国这样的强国,在规模比它大得多的洲际大国(指能够动员这些“权势基值”后的洲际大国)面前相形见绌。这样的国家,可以被界定为中等强国(Middle Powers)。历史上,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都是这样的中等强国。因此,我们可以说,虽然德国祖上曾经阔过,但因为体量的问题,德国只能说在历史上曾经是“中等强国”,而非超级大国。

德意志帝国(1871-1918)

那么今天的德国是否会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理由与历史上的德国不是一个超级大国是相同的。更不要说,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德国与历史上的德国相比较,已经失去了大量的领土和人口。当然,我们说,即使是现在的德国在欧洲范围内,仍然是一等强国,但是这样的德国,我们说只是欧洲强国,而不是世界强国。也就是说,今天的德国在欧洲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力与真正的超级大国相比较,甚至与全球性大国相比较,则有很大的不足。因此,个人以为,今天的德国是不会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原因是规模上的不足。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当然,有没有办法让德国这样的中等强国,能够具有超级大国“坯子”的规模呢?这回的答案就不是否定的了。德国可以再来一次世界大战,统一欧洲大陆,这样规模就够了……不过,这种可能性无限趋向于零,更不要说,德意志帝国的败亡与纳粹帝国的毁灭一起昭告德国人:德意志的民族抱负至多只能是欧洲强国而非世界强国。当然,这也是今天德国所选择的道路。

德国还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德国的大国地位,在德国统一后开始形成,至于成为超级大国,就得看从什么角度来说了。

德国统一后,经济实力快速跃升,德国在欧洲与国家舞台上的政治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德国也曾想一步步走向政治大国。

事实上,在欧洲联盟的发展建设中,德国起到了主要作用。

为此,德国在继续保持“法德轴心”的同时,更多地显示出德国在处理欧洲问题上的主动性和主导地位。

在德国的推动下,1991年,欧洲共同体12个成员国政府首脑,他们签署了关于建立欧洲政治经济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这个大名鼎鼎的条约,在1992年12月2日获得了德国联邦议院的正式批准。

在德国的努力下,这个条约于1993年1月的时候正式生效,新的欧洲联盟正式诞生。

1999年1月,欧洲的统一货币欧元正式诞生,德国马克与法国法郎一样,退出了流通。

在处理与原来的苏东国家关系上,德国也是抱着非常积极友好的态度,向俄罗斯和其他东欧国家提供了大量财政和经济援助。

除此之外,德国对东欧地区扩大了直接投资。

据说,从1989年到1995年,德国对东欧地区的投资总额占其外来投资总额的23%。

与此同时,德国还通过与一些东欧国家签订双边条约,来解决重要的历史遗留问题。

比如:1991年6月,德国和波兰签署了《德波睦邻与友好合作条约》,确定了两国边境。

德国的绿党是提出保护环境的非政府组织发展而来的政党,绿党提出“生态优先”、非暴力、基层民主、反核原则等政治主张,积极参政议政,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对全球的环境保护运动来说,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德国的统一,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然多亏了之前一个被称为“最伟大的德国人”阿登纳的努力

在国际关系上,德国逐渐改变了在外交上全面依附于美国的形象,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独立性,它推行全方位的大国外交,争取与其经济实力相当的政治大国地位。

在1991年南斯拉夫内战期间,德国不顾美国与俄罗斯的反对,率先承认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独立,表明德国已经开始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来制定推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这些都向国际社会显示了统一后的德国的地位。

西德与东部地区的劳动力与自然资源优势与西部地区强大的工业基础相结合,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综合国力。

到20世纪末,德国的经济规模已经相当于日本的80%,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号经济强国。

1990年10月3日对德意志民族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伴随着屈辱和痛楚的噩梦终于像一页泛黄的历史,被永久地翻了过去。

统一后的德国版图达到3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8000万,居欧洲联盟之首,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相当于英法两国之和,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举足轻重的大国。

2003年11月,德国德意志电视二台曾进行过一项名为“最伟大的德国人”的民意调查。

结果显示,二战后联邦德国的首任总理阿登纳居于首位。

短短几年间,他令联邦德国不但摆脱了战败国地位,获得独立主权,而且与美、英等国共同担负起了欧洲防卫的重任。

在70年代西方国家通胀率普遍超过10%的情况下,联邦德国的通胀率只有5%,到1987年仅为0.2%。

事实上,二战结束到1950年时,联邦德国的经济已恢复并超过战前水平,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20世纪50年代,每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7.5%,经济增长呈现飞跃状态,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到1960年,德国一跃成为在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

想当年,美、法、英等占领国决定把外交事务权力移交给联邦德国,同意其设立外交部,由阿登纳亲自兼外交部长。

在阿登纳的努力下。

1952年5月26日,联邦德国与西方的美、英、法三个占领国签订了《波恩条约》,西方盟国第一次承认了联邦德国的平等地位,并允许其加入适当的国际组织。

这个阿登纳的举止异于常人,他沉着、冷静,有出奇的记忆力和敏锐的感觉,他每天的睡眠时间很少,非常注重礼仪,且对下属要求极严,是一个典型的普鲁士式官员。

战争使德国经济遭到严重打击。

战后初期30%~40%的工厂已不能生产,盟国严格管制德国工业经济,执行旨在剥夺德国工业生产能力的设备拆迁计划,经济处于瘫痪状态。

在国际上,德意志民族的形象已被破坏,德意志民族主义因为纳粹而声名狼藉,邻国对德国的立国和再起顾虑重重,时时警惕德国政府的种种动向。

战败的德国为自己的侵略罪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仅丧失了五分之一的领土,而且本国国土被四大国分区占领,丧失了主权独立,虽然在德国西部地区1949年成立了联邦德国政府,但联邦德国自创建之日起,即面临重重困难。

联邦德国有太多的问题需要面对与解决,巨大的考验降临在了首任总理阿登纳的身上。

但他经受住了考验,并把联邦德国拖出了战败的泥潭,重新跻身于欧洲大国的行列。

事实上,他就像美国总统尼克松评价的那样:“他用自己钢铁一样的肩膀支撑着危局,让一个战败的、几乎奄奄一息的民族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德国人对二战的反省比较深刻,有希望摆脱二战的阴影,经济发展也试图转型

在德国首都柏林的德俄博物馆,往往可以看见年轻女子献花。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胜利日”,人们自发来到位于德国柏林东南部的德俄博物馆,纪念战胜德国法西斯。

二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掠夺石油,现在的德国依然是缺少石油,但是它开始寻找石油的替代品,而且有了能源转型的各种项目。

据说,2020年德国制造商生产了约340万吨生物柴油。

德国为此种植了575000公顷油菜籽。

加上生物乙醇,生物能源生产已占用了德国约6.6%的耕地。

最近,德国联邦环境部部长施特菲·莱姆克明确表示,将限制生物燃料的生产,将原本用于生物燃料生产的农业用地用于食物生产。

欧洲能源价格高企,德国为了摆脱对俄能源依赖,下决心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这一过程中,生物能源或将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菜籽、葵花籽和亚麻籽等原料,我们不仅生产植物油,还包括卵磷脂、甘油、饲料和生物柴油,”

德国政府官员正暗中为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突然中断的可能性,准备应急方案。

德国经济部门牵头准备,凸显德国能源供应现状的紧迫性。

天然气对德国钢铁、塑料和汽车行业生产至关重要。

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曾说,想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但预计直至2024年中期,德国能源供应仍将主要依赖俄罗斯。

相关数据显示,德国去年进口的天然气中,55%购自俄罗斯。

德国官员担心俄罗斯单方面停止对德天然气的供应。

现在的德国也为乌克兰“入欧”泼了冷水。

综上所述,德国已经不是一般的大国,在欧洲,德国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影响世界格局,从经济实力看,德国确实已经是经济超级大国,但要想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有趣的历史故事

作者|龚柳辉

德国还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这个问题令德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我特么什么时候成过超级大国?

虽然超级大国是20世纪才有的概念,但作为世界单位内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都无可匹敌的大国,超级大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人民经久不衰的热议话题。

而从15世纪大航海时代,也就是全球化开始以来,共先后产生过四个超级大国,分别是西班牙帝国、大英帝国、苏联和美国。

虽然德国在1871年统一后借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东风一飞冲天,一战前更是成为综合国力仅次于英国的二号强国。但此时的德国依然不是超级大国。

因为从四个超级大国出现的轨迹来看,超级大国作为所在时代金字塔顶的国家,必然是鹤立鸡群且曲高和寡的。换句话说,超级大国是一个时代的唯一,不同的超级大国次第出现,类似于我国春秋时代的“春秋五霸”。

而苏联和美国两个之所以能在二战后并驾齐驱近半个世纪,根本原因在于苏联借助反击德国法西斯的“东风”不知不觉地在东欧完成了无产阶级革命输出,依靠苏军铁蹄扶持了一系列苏维埃政权,建立了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

因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将世界分割成了分庭抗礼的两个阵营,所以美国和苏联作为各自阵营的大哥大,即超级大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对任何时期的德国而言,摆在眼前的困难永远都这么现实:要么在资本主义阵营将美英等世界霸主取而代之,要么效仿苏联构建和资本主义阵营对抗的其他阵营。而任何一点,都是德国绝对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因为德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东普鲁士、加利西亚等国土被夺走,剩下的土地则被美苏英法四国瓜分,即便后来联邦德国合并,德国东西对抗并成为美苏争夺焦点的定位也更加根深蒂固。

而即便1990年在苏联的默许下两德统一,德国也没有成为超级大国的可能。因为:

首先,美国影响太强悍;

其次,德国国情太尴尬;

最后,国际形势太无奈。

两德统一虽然改变了德国的版图,但却没有改变美国在德国驻军的现实,而且时至今日这个数字依然保持在3万人以上,这是德国被美国控制的最佳写照。

作为战败国,美国的驻军确保了防止德国法西斯死灰复燃的胜利果实,更是美国控制欧洲的重要战略支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莫说美国在德国驻扎了3万多美国大兵,就是驻扎一个人,都宣示了美国对德国无可争议的“主权”。而这也意味着德国直到今天依然是美国事实上的殖民地,根本算不上一个正常国家。

在自己主权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你让德国冲击超级大国之位,也就是挑战美国,那是典型的想不开。

从俾斯麦的铁血风格来看,德国作为普鲁士的继承者,习惯以武力解决问题。于是有了两次世界大战。

但问题是狭窄的中欧空间根本没有德国野蛮成长的空间,这也决定了德国的实力始终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天花板。

而且更要命的是,德国作为中欧强国,虽然有了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却也深陷真正的四战之地。所以在第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才左推右挡,尽可能避免两线作战。

当然了,比区位更尴尬的是,德国所在的中欧,基本没有领土扩张的可能性。而德国在一战后又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所以德国能依靠的,也就本土,而这块本土却在几次战争中越缩越小。

虽然从超级大国的产生轨迹来看,超级大国在国土面积上没有硬性指标,但最大的共同点都在于巨大的国土面积。英国和西班牙虽然本土面积狭小,但他们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尤其是英国一战后更是超过了3000万平方公里,而德国现在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没有广阔的国土面积,德国不仅没有自给自足的资源,更没有广阔的国土纵深,注定不可能成为超级大国。

为解决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严重不足的情况,德国和法国放下仇恨,以1951年的《欧洲梅钢联营》为起点,构建起了强大的欧盟。

这是德国的得意之作,也是德国曲线统一欧洲的重要步骤,因为欧盟作为国际联盟,早已有了准国家的特质。

不过,欧盟的兴起,在于美苏争霸的大背景,一旦苏联倒下,俄罗斯一蹶不振,欧盟自然也就成了美国的眼中钉和肉中刺,所以才有了又臭又长的英国脱欧,目的就是让欧盟鸡犬不宁。

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应对欧盟都显得力不从心,更遑论收复主权,进而成为所谓的超级大国了。

所以,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领头羊,欧盟无可争议的盟主,虽然有着强大的能量,但却不可能成为超级大国。

因为大国不是你想超,想超就能超。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德国还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德国过去一直跟邻国“不对付”,曾经和日、意结盟成“法西斯轴心国”妄图称霸此世界,虽有“二次败亡之殇”(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没落个好),却自认其种族国民“高人一等”有特立独行、傲娇环宇、东山再起的“风骨遗传”,但“时过境迁”处于“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地缘政治大背景下,能够和周边国家“和谐家园”当“多极化趋势欧盟领头羊”就不错了,再也难以成为独特的“超级大国”(“机遇期流转失去”切忌“狂妄自大”又跑偏“立国之本”而遭受“三次败亡之痛”)?……这是欧洲历史因素累积叠加使然,由“美帝魔手”导引“斗来斗去的欧洲”越发碎裂且萎缩;也有国际社会(特别是“第二世界”各先进发达国家)之“心有余悸”,惊恐“新生的纳粹法西斯主义”又在德国“死灰复燃”;更有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各发展中国家)不答应、不允许、不客气,原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相互对抗差点毁了全人类,现而今仅剩的“超级大国”变异出“美帝国霸权恐怖主义”,正祸乱、作孽、残害着天下众苍生太苦太久?……因此,本“地球村文明自律之旅”,再也容不得且经受不起多个“超级大国”间瞎胡闹、瞎折腾、瞎蹦哒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