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东部距离美国的阿拉斯加只有一个白令海峡,为什么两国在这里没有军事摩擦?

阿拉斯加原来是俄罗斯“俄美公司”的领地,后来卖给了美国。阿拉斯加最初是土著人生息、繁衍的地方。

18世纪的时候,俄罗斯人通过白令海峡进入阿拉斯加,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也接踵而至。但俄罗斯最早在那里安家,对阿拉斯加进行管理。

俄国因为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打败,混得惨不忍睹,怕英国从东方包夹进攻,顾不上阿拉斯加,于是就在把这片土地卖给美国。

自打二战结束后,后世的美俄两国就像天敌,两国每隔一段就掐架,似乎地球离开美俄就不转圈,离开美俄搞事就没有新闻了。俄罗斯东部城市跟阿拉斯加只隔了一段窄窄的白令海峡,但海峡两边跟无人区差不多。

白令海峡气候寒冷,通航的时候少,航道也缺乏经济价值,因此,俄罗斯也没有没必要费时耗力去较劲。可是美国全世界转悠,俄罗斯也要到处刷存在感。所以,两国在这一地区的摩擦时有发生。

首先,两国的飞机是这一地区的常客。

而且只要俄罗斯飞机出现,美国飞机好像怕它们孤单一样 ,马上来陪伴左右。

但前来拦截的美国飞机只是一种姿态,并不会做出什么危险举动。而俄罗斯这些年混得比较惨,飞机出来是要烧钱的,老是瞎转悠油也烧不起。因此俄罗斯飞机通常不会天天长距离巡视,只是偶尔撩拨美国人一下,马上返航。

但有时候俄罗斯就像突然像打了鸡血一样发神经,2018年11月,俄罗斯突然出一艘核潜艇和一艘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在荷枪实弹举行军演,并且认认真真地发射了造价不菲的导弹。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俄罗斯也不是无缘无故去秀肌肉。因为美国在此之前刚刚举行过代号为“红旗-阿拉斯加”的多国联合军事演习。美国人也是吃饱了撑的,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大张旗鼓,俄罗斯的演习低调多了。这倒不是俄罗斯多克制,而是普京的钱袋子有点干瘪。

但俄罗斯如果不回应、不叫板,那就对不起自己的彼得先人,辜负了“彼得大帝”的军舰称号了。

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白令海峡虽然偏僻,但却连接北冰洋和太平洋,有非常高的军事价值。

北极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北冰洋底蕴藏着丰富矿产资源,芬兰、丹麦、冰岛、挪威、瑞典、俄罗斯和美国等八个国家最先进入该地区,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也不甘示弱,相继参与北极事务,都想在北极开发中分得一杯羹,北极还是各国部署军事战略武器和进行军事侦察的热门地区。

而连接北冰洋和太平洋的重要军事通道就是白令海峡,等于扼守着太平洋其它地方通向北极地区的咽喉,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因此俄美在这里明争暗斗也在情理之中。

随着时间推移,白令海峡的战绝地位越来越突出,围绕着白令海峡的斗争还将持续下去。

在去年更早的时候,一向日子紧巴的普京突然派出两架图-160战略轰炸机飞跃8000多公里,突然飞抵俄罗斯东部边境城市阿纳德尔。

一个月后,俄罗斯两架图-95战略轰炸机再次光临逼近阿拉斯加,美军如临大敌,立刻紧急出动F-22战机升空监视。

普京大帝这一招把美国人吓得够呛,因为俄罗斯的轰炸机都是可以携带多个核弹头的,普京要是喝高了,真够美国人喝一壶了。

阿拉斯加是美国本土的第一道防线,为了应对突发事件,美国不仅在这里部署有大量F-16战机,还有不少预警机全天候工作,可谓是严阵以待。

白令海峡两边美俄“隔河相望”,一旦发生军事冲突,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可是两个核大国直接对撞。两国在这里一旦擦枪走火,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两国都不敢掉以轻心。

这里的争端还有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渔业资源是两国摸得见看得着的经济利益方面的纠纷,美俄因此的拉锯战从未停息。

美俄两国都主张200海里的经济区,但白令海峡大多数海域压根没有四百海里宽,这样两国的经济区就出现重叠,争端就不可避免出现了。

过去我们在电视上就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新闻:美国海岸警卫队扣押俄方船只,说他们越界捕鱼,不过这些事件大多数以双方协商处理结束。

俄罗斯与美国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军事大国,又都拥有数量庞大的核武库,双方都有维护世界和平的义务,在处理两国关系和地区争端的时候,应该加强对话,采取更加建设性的态度,这样对两国人民、进而对全世界来说,也都是好事。

俄罗斯东部距离美国的阿拉斯加只有一个白令海峡,为什么两国在这里没有军事摩擦?

美国和俄罗斯交界的地方叫做白令海峡。海峡水道中心线既是俄罗斯和美国的交界线,又是亚洲和北美洲的洲界线,还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双方最近的地方只有四公里左右!俄、美两国在各自的家门确实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例如:美俄两国都主张200海里的经济区,但白令海峡大多数海域压根没有四百海里宽,争端就不可避免出现了。不过俄、美两国从历史到如今,主要的战斗地点可从来没有放在这一地区。

俄罗斯与美国在这一地区交界的地方叫做:楚科奇自治区;美国人这一边估计大家都很熟悉了,叫做:阿拉斯加地区。

其实在历史上阿拉斯加本一开始是属于俄国人的。但是俄国人的战略重点先是在欧洲,近代又开始往亚洲转移,这一地区也就根本没当回事儿了。

1853年的时候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了,当时俄国人害怕阿拉斯加这块地直接被英国人夺走。于是乎,主动提议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人。

1867年3月,美国人以700万美元外加20万美元手续费的价格从沙俄手中买下了近170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平均每英亩土块仅值两美分 。这笔生意现在看来,简直是赚翻了,不过当时沙俄也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亏反正有可能保不住了。

前面分析过了:虽然俄、美两国在历史上是争斗不断,甚至还爆发过好几十年的美苏冷战状态。

但是白令海峡两国交界地区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战斗,那么为啥两国非要把战斗选在别的地区,自己家门口却保持着相对的平安无事呢?

举个让大家最纳闷、最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实:当年美、苏发生《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苏联人硬是要把战略核武器部署在古巴地区。这一行为引起了美国人的激烈反击,差点造成了核大战了。

很多人会有一个重大疑问:苏联人为啥不把核武器直接部署在白令海峡与美国人交界的地区,这样不就可以直接打击美国本土了吗!为啥还要费事地跑到古巴去部署核武器呢?其实主要就是距离和战略价值的问题了。

下面我就来系统地带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无论是以前的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他们与美国人的激烈冲突都不选在白令海峡的两国交界地区呢?

原因一:美、俄两国都是核大国,都有互相毁灭对方的能力,还是不能直接战斗的

从历史以及现实情况来看的话,核大国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就没有。如果真的爆发战争的话,不光是双方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整个人类都将面临严重的危险了。

于是乎,核大国之间往往搞的是:暗战、代理人之战、经济战、舆论战等等。如果要是不太懂的话,请看美苏争霸的那些年双方是怎么战斗的。

正是因为白令海峡地区两边都是美、俄的本土了,万一在这里发生战斗和摩擦的话,也就无路可退、没有妥协的余地了。这样一来,双方还是尽量避免在自己的本土上面发生冲突,俗话叫做:见面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彻底撕破了脸就不好玩了。

原因二:美、俄交界的白令海峡地区,其实也没啥战略价值或者说没有核心战略价值

前面分析过了,俄罗斯与美国的交界地区叫做:楚克奇自治区;美国与俄罗斯的交界地区叫做:阿拉斯加。

这两个地方都有一个重大的特点:地广人稀、经济发展一般般,绝对不属于核心区域。

俄罗斯的楚克奇地区面积73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万人左右;

阿拉斯加地区面积17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72万左右。

这两个地区主要以渔业、林业、观光业为主,没有什么核心产业以及工业基地。

退一万步说,这个地方也不太适合发生战斗:第一,人口密度太小了,一枚导弹下去估计连成本的十分之一都收不回来;二是,这个地方太寒冷了,不利于发生战斗;三是,这个地方也没啥有战略价值的目标,打了也没啥意思。

另外一点就是:俄罗斯的楚克奇地区离莫斯科6000多公里路;阿拉斯加离华盛顿也有5000公里左右。

这也完全可以回答,为啥当年苏联不在楚克奇地区部署核武器的原因了,离美国核心地区太远了。当时古巴那个基地离美国核心本土只有200公里左右,所以才让美国人如临大敌一般。

试想一下:美、俄双方在这荒无人烟、啥也没有,离本土核心区域又这么远的地方,其实也没啥好争的了。

大家不要忘了,任何的冲突、摩擦甚至是战争,到最后都只是为了利益而已。既然这一地区也没有多少利益可争,那么也就没必要争了。

原因三:双方实力也出现了逆转

其实这一地区在美、苏冷战的时候还是处于热门地区的,苏联经常在这一地区搞事情的。可是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所以也没有精力在白令海峡的交界处搞事情了。

如今美俄双方焦点都在欧洲地区,在亚太地区,也就没有多少兴趣在这一地区战斗了。不过阿拉斯加是美国本土的第一道防线,为了应对突发事件,美国不仅在这里部署有大量F-16战机,还有不少预警机全天候工作,可谓是严阵以待。

俄罗斯方面也就隔三岔五的派个战略轰炸机去巡航一下,刷刷存在感而已。双方目前在这一地区基本上保持了相对的克制状态。

以上就是白令海峡美俄交界区域的现状了,以及为啥没有发生大规模战斗的核心原因了。

最后我想说,美、俄都是核大国、核强国,还是要加强对话,采取更加建设性的态度。这样对两国的人民、进而对全世界来说,都是好事。但愿永远没有战争,人类和平相处!

俄罗斯东部距离美国的阿拉斯加只有一个白令海峡,为什么两国在这里没有军事摩擦?

白令海峡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于俄罗斯与美国阿拉斯加州之间,最窄的地方只有大约37千米。是连接太平洋跟北冰洋的水上通道,同时也被认作为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世界大国的分界线,即两国的海上边境。

两国的确没有在此爆发过武装冲突,但摩擦还是有的,远的不说,最近几年,互相叫板的活动可没少发生。

比如,下图这类的新闻。还有去年底,美国在阿拉斯加举行了代号为“红旗-阿拉斯加”的多国联合军演,这次军演分为敌我双方,进行了实战模拟演习,主要包括空中拦截、紧急目标攻击和近距离航空支援等项目。很明显,“假想敌”就是对岸的俄罗斯。

俄军这边,马上跟进,动用了“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和一艘核潜艇在白令海峡举行海上军事演习,并发射导弹,也搞得惊天动地的。早在当年9月,俄罗斯还曾派出两架图-95战略轰炸机,抵近美国阿拉斯加。针对这两次巡航,美军马上出动了F-22战机进行紧逼监视。

在美国眼中,阿拉斯加是东北亚地区对峙俄罗斯的第一道防线,冷战时期就设立了埃尔门多夫空军基地和埃尔森空军基地,不仅部署了美国军方最先进的F-22战斗机,还有大量F-16战斗机、E-3预警机来对付俄罗斯。

不过,虽然白令海峡的战略位置如此重要,但是美俄在这里发生摩擦的次数,却相对少于黑海和波罗的海。

首先看,当今的美俄较量,并非占地盘,而是控制势力范围。而白令海峡两边直接就是美俄两国的领土,如生军事冲突,可不是类似叙利亚内战这种“代理人”战争,或者争夺在黑海、波罗的海势力范围那么简单了,白令海峡是双方领土的交界点,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一旦出现了什么过激的行为,极有可能会造成对对方主权领土的侵略行为,必须考虑到严重的后果。这点,从苏联时代起,这两个核大国就已经达成了战略默契。

因此,我们往往可以观察到,当美俄之间的博弈是以代理人方式进行的时候,两国就会非常较真,实打实的折腾。但当美俄两国直接面对面的时候,双方反而更容易平静下来,尽量的保持了理性与克制。在诸如战斗机互相驱逐,军舰对峙等摩擦的情形下,从未冲动过,充其量就是拉出来个军演壮壮声势,表明自己不是好惹的。

其次,围绕白令海峡的最频繁的争端并非两国的政治、军事上的较量,而是——越界捕鱼问题。在渔业资源方面,美俄两国在渔业经济区和渔业配给补偿问题上一直存在冲突。1976年,美国率先颁布了《渔业资源保护和渔业管理法》,将本国渔业经济区由沿海12海里扩大至200海里。没多久,苏联也赶紧出台法律,效仿美国,将本国渔业经济区扩大至200海里。这么一整,两国各自声称的“渔业经济区”在白令海峡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重叠。结果从次年起,两国就开始展开谈判,谈的还算心平气和,而且,非常有耐心,从苏联时代,一直谈到了俄罗斯,到现在还没个正式的说法。于是,咱们偶尔会在电视上看到“美国海岸警卫队以俄罗斯渔船越过白令海峡的捕鱼界限为由,扣留俄船”的新闻。

不过,出于国家长远利益考虑,两国在政治军事博弈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展环境资源方面的合作,两国作为北极理事会主要成员,通过其常设的自然和社会科学工作组的研究,已成功地推动了在白令海峡地区的诸多科学合作。甚至,还有消息传出,俄美加三国计划投资120亿美元,修建白令海峡海底隧道,预计2030年竣工。据说,一旦公示,咱们中资公司还会去应标,毕竟,中国搞过类似的工程——青藏铁路干线也有500多公里的永久冻土地段,都被成功的克服了。如果这消息属实,一旦隧道完工后,意味着,咱们将来还真有可能坐火车从北京出发,过境白令海峡,直达到美国纽约。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俄罗斯东部距离美国的阿拉斯加只有一个白令海峡,为什么两国在这里没有军事摩擦?

军事摩擦也可以理解为军事冲突,不管是在苏联时期,还是在冷战结束以后,美俄都未爆发过直接的军事冲突,这是美俄两国的底线,因为爆发直接的军事摩擦和冲突,对两个核大国来说更本没有什么好处。

美国和俄罗斯虽然隔着一个只有几十公里宽的白令海峡,但是这一地区比较荒凉,两侧基本上都是无人区,白令海峡一年的通航时间也比较短,航道经济价值不高,两国没必要争夺白令海峡的控制权。但是,两国的飞机巡航经常光顾这一地区,我们经常见到美俄军机在白令海峡上空伴飞的奇妙现象,比如俄罗斯的战斗机或运输机飞临这一地区,那么美国的战机就会起飞拦截或驱赶,两国也比较默契,跟踪一段时间离开了也就各自回去了。

美俄主要对抗的地区在欧洲部分,俄罗斯主要的军力部署也在欧洲部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通过不断地东扩,来挤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现在北约的东部边界已经推进到乌克兰、格鲁吉亚一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要通过经济制裁和军事围堵来打压俄罗斯,但是不会与俄罗斯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

所以不但在白令海峡美俄不会爆发直接的军事摩擦,就是在欧洲和叙利亚,美俄也不会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这是两国的底线。但是,美国和北约对俄罗斯的围堵和制裁就令俄罗斯很是头疼,比如美国和北约通过介入乌克兰局势,引起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局势紧张和爆发领土争端问题,这就是美国的高明之处,不用一枪一炮就让俄罗斯陷入被动。但是俄罗斯由于实力比美国弱的多,反而拿美国没什么办法,这就是大国博弈的结果。

俄罗斯东部距离美国的阿拉斯加只有一个白令海峡,为什么两国在这里没有军事摩擦?

俄罗斯虽然和美国在白令海峡没有军事摩擦,但俄罗斯的前身苏联,曾在此击落过一架美军巡逻机。

1955年6月,这架美国海军P2V-5“海王星”巡逻机在白令海域圣劳伦斯岛附近出没,被苏联击落。此事差点导致美苏大规模的兵戎相见。

此后双方虽然没有在当地有大规模的军事摩擦,但还是有北风号事件、伯顿岛号事件等敏感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搜。

所以,从苏联时代起,美国和苏联就在白令海峡附近博弈了,这个博弈一直延续至今。

如今美国和俄罗斯在白令海峡及其相关问题上的博弈虽然没有到直接的军事冲突地步,但分歧几乎是全方面的。

木叔谈三点:

第一,两国对白令海峡地位的分歧。

200年前阿拉斯加被俄罗斯卖给美国之后,美俄曾签署过一个条约,约定了双方的边界。但这个边界没有划定海上界限,因为当时也没什么大陆架或者专属经济区的概念。

苏联解体前,美俄签署了一个条约,白令海峡和附近海域进行了划分,但对美国比较有利。

后来的俄罗斯议会一直没有批准。

美国主张白令海峡是国际航行的海峡,也就是国际航道,俄罗斯曾认为这里是内水,也就是不能轻易让别国通过。如今俄罗斯态度缓和,但还是比较暧昧。

这其实是双方在白令海峡上可能存在潜在冲突的一个问题。

第二,两国北极战略的分歧。

俄罗斯其实是一个北冰洋国家,该国三分之一的土地在北极圈以内,所以,北极是俄罗斯的核心战略利益。

美国的北极圈内的领土很少,也就是阿拉斯加的一部分,这并不算是美国的核心战略,只是美国全球布局的一部分。

美俄对北极战略的差异就表现在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处理态度不同。俄罗斯更激进。

比如2017年4月和5月,俄罗斯两架战略轰炸机飞越白令海峡连续闯入美军的防空识别区,美军出动F22拦截。

第三,两国对北极航路的重视。

全球变暖让白令海峡作为北极航道最便利的必经之路,越来越显得重要。所以美国和俄罗斯都充分利用白令海峡,服务他们的北极战略。

俄罗斯既然对北极特别重视,美国就认为有必要遏制,于是联合北极圈内的诸如挪威等欧洲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制约。

俄罗斯则不断寻求在当地增强军事力量,应对美国可能的威胁。诸如俄军太平洋舰队空军基地伊尔-38H机组曾实现了在北极地区首次最长空中飞行任务,就是展示肌肉的行动。

俄罗斯东部距离美国的阿拉斯加只有一个白令海峡,为什么两国在这里没有军事摩擦?

谢邀

俄罗斯东北部地广人稀,还没有被开发利用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在白令海峡隔海相望的是美国阿拉斯加半岛,是美国从俄罗斯沙皇时期购得,白令海峽全长60多公里,平均宽度35一80公里,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白令海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际航运通道。

那么,美国和俄罗斯在白令海峡区域,产生军事摩擦是很好的战场,不会影响世界其它国家,何乐而不为呢。其实不然,美俄之间在这一区域发生各种形式的战争不符合双方利益。俄罗斯发展经济的重点在欧洲,人口和工业基础主要集中在欧洲方向,军事布署的重点也在欧洲方向。

而欧洲是美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战略盟友,遏制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美国必须舍近求远,与俄罗斯在欧洲方向中东地区进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战略博弈,因为欧洲是美国发展经济,扩大武器销售的重要地区,中东是世界能源主区域,在这两个地区与俄罗斯博弈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俄罗斯轰炸机经常出现在阿拉斯加海域,美国总会以F22隐形战机伴飞,美国不会与俄罗斯在白令海峽流域发生激烈的冲突,美国更不会将战场引向美国本土。炸毁别的国家美国感觉天经地义,炸毁美国自己美国舍不得。

谢谢各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