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哪支军队战斗力最强?为什么?

在《大决战辽沈战役》中锦州战役的关键时刻,塔山防线告急,林彪有一句著名台词:“总预备队,不动”!那么这个直到锦州解放也没舍得动用的总预备队,究竟是哪支部队呢?正是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战斗力爆表。而东野一纵在后来全军统一序列时,其番号改为第四野战军第38军,更是林彪麾下一等一的精锐王牌。

东北野战军的前身番号分别是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而第一纵队是“东北民主联军”1946年8月首批组建的五个纵队之一,包括北满的一纵、二纵、六纵和南满的三纵、四纵。其中这个第一纵队是由八路军山东军区出关而来的老部队整编而成,原来的番号分别是山东军区第1师、第2师和滨海支队,尤其这个山东军区第1师,那可是血统纯正的老红军部队。

山东军区第1师的前身,是原八路军第115师686团,从山西一路挺进山东的老八路,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旅级、师级部队,而686团的血脉,则是彭总当年统率的红三军团。这事说起来挺复杂,彭总的红三军团老底子是“平江起义”部队,在长征途中由于减员严重,两大方面军会师时番号已经压缩为“红三军”。

当中央红军最终单独北上时仅余7000余人,包括林彪的红一军和彭总的红三军两部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这7000人被集中整编为“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后陕甘支队恢复了红一军团的建制,但是红三军团的番号便消失了,也就是说原红一、红三军团的剩余力量,全部编入了恢复建制的红一军团,这也是彭总的大公无私之处。

因此,当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由红一军团缩编的第343旅(685团、686团)中,第686团实际是以当年红三军团的部队为主,团长李天佑就是红三军团第5师出来的。那么显然,第一纵队的核心骨干就是山东军区第1师,由该师改编而来的东野1师、第112师编制内,始终保留着“平江起义团”的荣誉称号,彭总后来能够顺畅指挥以四野为基干的志愿军,与此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第一纵队的第2师,则是原山东军区第2师,是抗战爆发后由山东当地抗日武装发展起来的,后来的滨海军区主力部队,而一纵3师的前身“滨海支队”,则是由起义的原东北军第51军第111师发展而来,因此一纵的三个师都算是山东“老八路”。在抗战胜利之初东北的混乱局势下,山东军区各部是林彪可以依靠的主力部队,远比后建部队要顺手得多(另外一支劲旅是新四军3师)。

至于说到一纵的战绩,那可是不胜枚举了,一纵是林彪麾下的三个猛虎纵队之一,是后来四野的头等主力,以善打大仗和硬仗著名,四野中的几个“第一”都与第一纵队紧密相连:打赢出关后的第一场歼灭战;编为第一纵队;被誉为第一只“虎”。番号改为第38军之后,部队作风以“三猛精神”闻名,其下属的112师攻坚能力强,113师长途奔袭能力强,均为王牌中的王牌。

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一纵以“三下江南”和“四战四平”名扬天下,在天津战役中也担任主攻任务。从辽沈战役胜利后入关再到平津战役,一纵从祖国最北的松花江畔一路打到滇越边境,打遍了半个中国。1948年11月,一纵改称为第四野战军第38军,所辖第1师改称第112师,第2师改称第113师,第3师改称第114师,同时将辽北独立第10师划归38军建制,改称第151师。

此时的第38军下辖四个步兵师,全军兵力达到59523人,拥有长枪16769支,短枪3410支,冲锋枪3990支,轻重机枪1249挺,枪榴弹筒和掷弹筒385具,火箭筒43具、60迫击炮320门,重迫击炮85门,山野榴炮74门,其它各种步兵火炮55门,如此的兵力兵器规模,顶得上敌人的一个小型兵团了,战斗力当然强悍。

在1950年那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第二次战役是38军的第三次成名之战,梁兴初军长指挥部队以勇猛的穿插和阻击,配合主力部队大破美军,其中仅第38军就消灭敌人11000余名,一举扭转战局。彭总在战役结束后的嘉奖电中,亲笔写下“第38军万岁!”的字样,从此“万岁军”威名赫赫。

第38军凯旋回国后原驻东北,1966年2月由代总参谋长杨成武上将提议,将该军调到保定地区拱卫京畿重地,隶属于北京军区,成为我军重要的战略机动部队和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目前的番号是第82集团军,回顾该军战史,堪称“精兵强将,纵横天下”!

我国历史上哪支军队战斗力最强?为什么?

历史上有岳家军,扬家将,保家卫国,大战辽军,英勇善战,无人能敌,但今天说一说解放战争时期,一支骁勇善战的部队,由八路军新四军组建的第四野战军,号称四野,由林彪罗荣恒两位指挥,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解放了大半个中国,可唯是解放战争时期一支勇猛善战之师,这主要得益于林彪罗荣恒两位大将的指挥有方,加之人民军队对蒋家王朝的痛恨疾首,当时的林帅号称中国第一常胜将军,他指挥的平形关大捷,打掉了日本鬼子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我国历史上哪支军队战斗力最强?为什么?

解放军中的第四野战军战斗力最强,这是毫无疑问、不容置疑的,是经历了枪林弹雨检验过的。一、论战绩——没有能与之匹敌的部队

第四野战军正式成立于1949年3月,是由抗日战争胜利后派往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东北抗日联军改编而成,建立之初兵力约15万人,到1952年底发展壮大到152万人之众,总兵力在解放军四大野战军中首屈一指。

在一系列战争中,第四野战军先后解放东北全境;后挥师南下,陆续解放北平、天津、张家口及唐山地区;之后马不停蹄进军中南,渡海解放海南;新中国成立后,第四野战军继续在剿匪战斗中,为巩固新中国人民政权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统计,四野共歼灭国民党军军队共188.7万人,剿灭土匪共135万人,歼敌人数在四大野战军中也是最多的。

在具体战斗上,除了作为主力或者协同力量参与的三大战役外,四野还参加了安新战役、汉浔间渡江战役、宜沙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广东战役、鄂西战役、广西战役和海南岛战役等大规模战役,摧枯拉朽、风卷残云,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军事力量。

在自身发展上,除了兵力从最初的15万装达到152万,第四野战军的兵种也逐渐丰富,从建立之初的单一化步兵,发展为以步兵为基础,包含炮兵、海军、空军、工兵、装甲兵、铁道兵的全兵种军队。

可见,从战绩上来说,四野不仅对国民党军队作战是碾压式胜利,在解放军四内部,与其他三大野战军相比也具有较大的优势。

二、论将帅——为新中国贡献最多高级将领

在新中国1955年授衔中,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及少将等将军中,出自第四野战军以及在第四野战军中战斗过的也是在四大野战军中最多的。

元帅:全军十大元帅占其二:林彪、罗荣桓

大将:全军十位大将占其三:肖劲光、黄克诚、谭政

上将:全军共57位上将占十九:乌兰夫、邓华、吕正操、刘震、刘亚楼、李天佑、李聚奎、杨至成、肖华、肖克、陈伯钧、陈奇涵、周桓、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黄永胜、韩先楚 、赖传珠

中将、少将更是不计其数,随便一个拿出来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除此之外,林彪、罗荣桓、肖劲光、黄克诚以及谭政还被评为36名开国军事家,这都是都第四野战军的充分肯定。

三、论主力——英雄部队层出不穷

“万岁军”第三十八军:成立之初,万毅任司令员,李作鹏、梁兴初任副司令员。

是四野各纵中人数最多、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以“猛冲、猛打、猛打”闻名于世,在数次战役中都担任主力。

在秀水河子战斗、三下江南、1947年夏季攻势、冬季攻势及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表现突出,尤其是在平津战役中活捉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更是首功一件。

抗美援朝时期,第三十八军入朝作战,在“第二次战役”中赢得“万岁军”美名;

“猛虎”三十九军:三下江南作战守到东北野战军总部特别嘉奖、1947年冬季攻势收到中央军委及东北野战军总部嘉奖、广西战役中全歼白崇禧主力第四十一军。

“旋风部队“四十军——程世才、曾克林及韩先楚先后担任司令员,政委为罗舜初。

四保临江的主力、1947年秋季攻势全歼敌军一一六师、辽沈战役中擒获国民党第九军团中将司令廖耀湘、海南岛战役中全歼国民党第三舰队,解放海南。

除此之外,还有四十一军、四十五军、四十六军、第四十七军等,都是四爷中的主力,个个善于打硬仗、啃硬骨头。

四、第四野战军军歌

最后,让我们再来看一遍英雄的第四野战军军歌,怀念这只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

第四野战军军歌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是杀敌的好汉。

端起冲锋枪,

带上手榴弹。

哪里有敌人,

就到哪里干。

我们是人民的解放军,

我们的名字天下传。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是杀敌的好汉。

作战打冲锋,

灵活又勇敢。

活捉蒋杜军,

缴他的重机枪。

我们是人民的解放军,

我们的名字天下传……

我国历史上哪支军队战斗力最强?为什么?

答:我国历史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所向无敌的军队,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强军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威武之师,不屈不挠的军队。在国内,打败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国外,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抗美援朝,保家I国,打败了以美帝国主义;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有力的打败了印度侵略者;西沙海战中,打击了越南侵略者;对越自卫还击战,书写了现代作战史的不朽诗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始建于1927年8月1日,以八一南昌起义为标志。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以井冈山为革命根据地,打败了国民党的四次反“围剿”。第五次因指挥者错误,导致了失利。在毛主席建军思想指引下,进行了四渡赤水,有力的摆脱了国民党反党派的围追堵截。红军的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岁月,是最顽强的红军吃苦耐劳的精神。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中,第一次打败日本侵略军,击败了日本军队是不可战胜的神话,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威风。特别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渡江战役取得胜利,为中国的完整统一,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劈开道路。抗美援朝的胜利,打败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跋扈的行径,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以弱胜强的光辉史诗,为中国的和平铺平了道路。对印度反击战中,打出了军威、国威。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英勇善战的队伍,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面对强敌不惧畏,铮铮铁骨压倒一切敌人的英姿,打败一切来犯之敌,为保卫祖国立下不朽功勋!

我国历史上哪支军队战斗力最强?为什么?

纵观漫长的中国历史,唯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力最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由朱毛红军逐步发展而壮大。她是用毛泽东思想和朱德军事思想武装起来的!她的特点是: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她有遇强更强的品德,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对印反击战是最好的例证!

我国历史上哪支军队战斗力最强?为什么?

从对手实力角度看:最能打的军队,有5支。分别是:李牧麾下赵军、卫青麾下汉军、刘裕麾下北府兵、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朱棣麾下明军。

一、李牧麾下赵军

“李牧死,赵国灭”,李牧的军事能力没得说,他麾下的赵军也很能打。从对手实力角度而言,李牧麾下的赵军,堪称是劲旅中的劲旅,让匈奴、秦军闻风丧胆。

前260年,赵括瞎指挥,“纸上谈兵”,40万赵军被名将白起坑杀。此后,赵军对秦军非常畏惧,不敢与之正面交手,李牧则是例外。

李牧镇守雁门关,自己训练军队,设伏全歼10万匈奴骑兵。此时,马鞍、铵桥等尚未普及开来,匈奴骑兵的战斗力没有充分发挥,却也能看到李牧确实够狠。

王翦,与李牧都是“战国四大名将”,武力值没得说。东方六国,有5国都是王翦、王贲父子灭掉,秦始皇统一中原,一半的功劳归王翦,但王翦打不赢李牧。

秦始皇“统一六国战争”时,秦军的战斗力最强悍,名将如云,却都败在李牧手下,被赵军压着打。此时,赵军能打赢秦军,其战斗力非同一般。

史家评价战国军队:“齐国技击,不如魏武卒,而魏武卒又逊于秦国锐兵”。可知,秦军的战斗力是战国时期的巅峰,但依然不如李牧麾下赵军。

王翦两次挂帅出征赵国,出动30万大军,无一例外都被李牧击败。赵军作战勇猛,王翦害怕粮道被截断,更害怕被分割包围,干脆坚守大营不出,打起持久战。

即便是持久战,王翦也被李牧折腾,苦不堪言。可惜的是,赵王听信宠臣郭开之言,杀了李牧,自毁长城,邯郸陷落,赵国灭亡。

二、卫青麾下汉军

汉朝士兵,一直都是以“硬汉”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战斗力没得说。但是,说到最能打的汉军,还得是卫青麾下的汉军,而非韩信、霍去病率领的精兵。

从对手实力角度看,韩信、霍去病都不如卫青,作战难度相对较低。韩信能打仗不假,却没有跟当时最强悍的两位“王者”单独过招:楚霸王项羽、匈奴冒顿单于。

前202年垓下之战,韩信率先进攻,与项羽交战,遭遇失败。60万汉军围攻10万已经疲惫不堪的楚军,韩信初次交战失败,不敢正面强攻。

刘邦垓下之战获胜,关键是项羽没有粮食,经不起持久战。如果韩信单独与项羽打,估计输得很惨。韩信平定魏国、燕国、关中、齐国,都是硬碰硬,气势如虹。

与项羽交战,还是在刘邦统一指挥下,韩信初次交战失败,便采取围困战术。就此而言,项羽确实够强悍,独自领兵作战,韩信不是他对手。

冒顿单于,麾下匈奴骑兵骁勇善战,韩信没能与之过招。

霍去病麾下汉军,是汉武帝时期最精锐的部队,但说到“能打”,还是他舅舅卫青率领的汉军。霍去病擅长奔袭作战,但从未与匈奴主力正面硬刚,其战术风格类似游民骑兵,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人畜都被劫掠。

那么,为何说卫青能打呢?首先,汉武帝时期,汉军处在巅峰,匈奴也是巅峰,双方可谓势均力敌。要知道,卫青、霍去病之后,汉武帝屡次出征匈奴,几乎都是惨败收场。

再则,卫青以“偏师”硬刚匈奴单于,与对方主力遭遇,进行决战,差点就全歼他们。漠北之战,霍去病、卫青分别行动;相对霍去病而言,卫青此时率领的汉军,就是“偏师”。

汉武帝本想让霍去病与单于对决,卫青去攻打左贤王,结果闹了“乌龙”。卫青与单于发生遭遇战,汉军人数略逊,且精锐骑兵不多(相对霍去病而言)。

汉军有卫青坐镇,丝毫不畏惧,以战车护卫,直接决战。大风狂吹,沙尘漫天,汉军骑兵抓住机会,从后面包抄而来,匈奴惨败,数万人被俘虏,单于率十几位骑兵逃走。

可以说,漠北之战,将汉军“能打”之风表现得淋漓尽致。说到汉朝士兵能打,卫青麾下汉军当仁不让,实至名归。

三、刘裕麾下北府兵

南北朝时期,刘裕麾下北府兵,最能打,是东晋王朝能存在的根基。373年,桓温病逝,谢安掌握大权,主宰东晋朝政,延续国祚。

谢安是名士,也是门阀,但没有一支可以依靠的兵力。司马睿立足江东以来,门阀内部相互厮杀,王敦之乱、苏峻之乱、桓温专权,以及北方游牧骑兵的攻击,京师建康屡次陷入危机。

为了确保建康安全,更为了增强谢氏家族掌权的底气,谢安让谢玄去招募士兵,从北方流民中招募将士,组建“北府兵”,这是一支劲旅。

“永嘉之乱”以来,五胡南下,中原惨遭劫难,人民流离失所。国仇、家恨并存,又为了能生存下来,“流民”们斗志旺盛,踊跃应募,故而北府兵的战斗力非常强悍。

383年,淝水之战,谢安以8万兵马击败前秦93万大军,关键靠北府兵。谢安病逝,桓玄乱政,刘裕率北府兵平叛,开始了横扫天下英雄,收割皇帝“人头”的征程。

平定桓玄、刘毅、卢循、司马休之、诸葛长安,刘裕靠北府兵稳住江南。北伐开始,擒拿慕容超,大岘关之战,4千北府兵击败4万鲜卑骑兵,灭亡“南燕”。

417年,刘裕再次北伐,所向披靡,杀入关中,灭亡“后秦”,擒拿姚泓。此时,赫连勃勃惊心胆颤,惶恐不安,担心被刘裕顺带灭掉。

北府兵的强悍 ,在北伐“后秦”的战争中展现出来,绝对是劲旅。刘裕北伐关中,必须要借道北魏,而北魏与后秦世代姻亲,肯定会出兵拦截。

北魏,拓跋鲜卑部建立,兵力强悍,名将如云。要知道,北周、北齐、隋朝、唐朝的立国根基,几乎都是北魏打下来;没有北魏在中原的经营,就没有隋唐盛世。

刘裕北伐,面对的北魏鲜卑骑兵,正处在巅峰状态 ,且内部非常团结。结果呢?北府兵顺路与10万鲜卑士兵交手,北魏名将长孙嵩以3万骑兵突击,却不敌3千北府兵,惨败而归。

北府兵骁勇善战,配合“却月阵”的威力,以步兵克制骑兵,斩杀万余人。此后,北魏不敢阻挠刘裕北伐,后秦灭亡也就在所难免了。

鲜卑骑兵强悍,压着匈奴骑兵吊打,占据草原。但是,面对刘裕率领的北府兵,依然败下阵来,足以说明北府兵能打。

四、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

有些人说,成吉思汗横扫欧亚,是“时无英雄,竖子成名”,运气成分居多。此言差矣,能够横扫欧亚,开拓疆域数千万平方公里,岂能是靠“运气”?

13世纪,欧亚也是强敌如林,王者并不少,但遇到蒙古骑兵,也只能匍匐脚下。看下当时蒙古骑兵面对的劲敌,实力究竟有多强?

中原地区金国、西部的西夏、南宋,实力不容小觑。就拿金国来说,兵力不少于百万,猛将如云。1208年,韩仛胄北伐,15万宋军三路北上,被金兵一顿暴打,签署“嘉兴和议”。

此时的金国士兵,虽说不如阿骨打、金太宗时代们女真兵能打,但依然很强。南宋准备几十年,不忘收复中原,还不是败下阵来。野狐岭之战,金兵损失35万,元气大伤,被蒙古压着打。

西夏,铁鹞子骑兵,古代“五大重甲骑兵”之一,在蒙古骑兵面前,也没有还手之力。南宋士兵更是如此,成吉思汗晚年,出兵川陕,探索进攻金国渠道,蒙古骑兵与宋军交手,就是碾压。

西域新兴强国花剌子模,正处在巅峰状态,摩诃末也是雄主。结果呢?蒙古骑兵用两年时间,灭了花剌子模。讹答剌之战、玉龙杰赤之战、布哈拉之战,花剌子模死在蒙古骑兵手下的士兵多达六十万。

哲别、速不台率领2万蒙古骑兵,继续追击花剌子模残部,并深入钦察草原、高加索,战无不胜。1223年。迦勒迦河之战,蒙古骑兵2万对打钦察、罗斯8万精兵。结果,联军阵亡六万余人,数百位将领阵亡,罗斯对蒙古闻风丧胆。

强者对强者,蒙古骑兵更加强悍,无坚不摧。再则,蒙古骑兵每次投入战斗的人数都不是很多,却经常以少胜多。蒙古骑兵之强悍,除了成吉思汗指挥有方,名将如云,更得益于蒙古弓箭的威力,以及蒙古马超强的耐力。

五、朱棣麾下明军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生于战火,死于征途”,明成祖朱棣文治武功没得说,麾下明军战斗力更是强悍。从对手实力角度看,朱棣麾下明军非常厉害,遇强更强。

1406年,朱棣坐稳皇位,旋即对安南(越南)用兵,出动30万人马南下。都知道,中南半岛是出了名的“难打”,许多强盛王朝,以及精兵悍将都败在这里,碰得头破血流。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继位,击败弟弟阿里不哥,夺取大汗之位。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屡次进攻交趾、占城,在中南半岛作战。

蒙古铁骑,横扫欧亚,丛林作战则不行,忽必烈前后调兵20万,都以失败告终,包括李恒在内的大将阵亡几十人。

蒙古骑兵折戟中南半岛,忽必烈本想第三次出兵,却力不从心。忽必烈死后,安南主动挑战元朝,经常袭击边境,元成宗只能忍气吞声,签署协议,换取对方表面上的顺从与朝贡。

乾隆时期,大清国力强盛,康熙、雍正打下的基础,乾隆任意挥霍。“十全武功”,让乾坤沾沾自喜,但清军征讨越南,以惨败告终,主将许士亨阵亡,损失一万多人。

对中原王朝而言,中南半岛就是个刺头,但朱棣可以搞定。张辅出征,平定安南,重新将其纳入明朝版图,五代十国独立出去的安南,再次回到中原怀抱。

能搞定中南半岛,朱棣时期的明军战斗力,可见一斑。1414年,朱棣率6万兵马奔袭忽兰忽失温,明军战斗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其战斗力之强、战斗意志之坚定,都是一流。

忽兰忽失温之战,明军的对手是蒙古瓦剌部,这是劲敌。瓦剌支持阿里不哥,与代表蒙古正统的鞑靼部关系不好,形同水火,故而得到明朝支持。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屡次被漠北用兵,却对瓦剌赏赐有加。瓦剌需要的东西,明朝都极力满足,希望他们能跟鞑靼掰手腕,维持草原平衡。

明军持续打击下,鞑靼衰落,瓦剌崛起。马哈木时代,瓦剌有3万铁骑,是纯战斗力量,而不是部落民众。

瓦剌骑兵,与鞑靼骑兵不一样,几乎都是重甲骑兵,突厥化风格明显,冲击能力非常强。有实力,马哈木便叫板朱棣,想跟明朝掰手腕。

如何击败瓦剌呢?朱棣相出一个办法:故意进入瓦剌伏击圈,寻找决战机会,将其主力打残。

明军长途跋涉两千多里,三个月时间没得休息,在忽兰忽失温进入了对手的伏击圈。对朱棣而言,打仗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敌军。

马哈木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布阵,选择自己喜欢的战术,以逸待劳,三面围困明军。马哈木看来,明军必败,瓦剌终于可以出头了。

朱棣派明军主动挑战,到山下耀武扬威,瓦剌骑兵旋即冲杀而来。明军骑兵往两边移动,柳升率领的“神机营”位列前方,将对手打成筛子,瓦剌人仰马翻。

瓦剌骑兵逃回山上,明军骑兵乘势冲杀,瓦剌掉头反击,双方进行格斗。整个战斗过程,明军步兵几乎都不动,而是骑兵之间的砍杀,白刃战。

朱棣远征,投入战斗的明军不过六万,骑兵不到一半,对瓦剌而言,人数上优势不大。但是,明军战斗意志坚定,皇帝亲自操刀上阵拼杀,大获全胜。

黄龙旗下,朱棣跃马冲锋,明军士气大振,无不奋力搏杀。一番厮杀后,瓦剌被斩首四千余人,伤亡一万余人,王子被俘虏十几人,马哈木狼狈而逃,旋即对明朝称臣纳贡。

忽兰忽失温之战,明军打得非常精彩,强者对强者。明军笑到最后,瓦剌被斩首就四千多人,这非常了不起。要知道,康熙御驾亲征,4万清军在昭莫多设下埋伏,围着准噶尔(瓦剌分支)2千前锋打,还是惨胜,让噶尔丹逃了。

此外,岳飞的“岳家军”也很强悍,可惜没能遇上完颜宗翰、完颜娄室。岳飞崛起时,对手是完颜宗弼(兀术),此人也是名将,但此时金兵无论是主帅,还是士兵,都达不到宗翰、娄室时代水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