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爱国主义都要抨击的人是什么逻辑?

我认为,爱国是每个人都爱的,是毫无争议的事情!但某些人“盲目”的爱国、把爱国当成一种生意在做或者变成了“吹”国,我认为就是有问题了!

首先大家要搞清楚什么是爱国?我认为爱国就是爱脚下的每一步土地、爱国家的大好河山、爱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无论他是什么阶级、什么地位,关注弱势群体也是爱国!

爱国绝对不是爱晚清的慈禧、爱某一个人、爱某一群人哦!不要把爱国和爱某一特定人群搞混淆了。

为什么有些人对某些人的“爱国”方式不太满意呢?

现在某些人把爱国当成了一项买卖在做,他们的特点就是:

1、不管自己家的是好是坏,都说好、不好也好。

2、天天说别国不好,一天到晚都说别国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以这种方式来体现自己的爱国热情!

3、还有一群人闭着眼睛爱国,对国内的问题视而不见的爱国。

4、最可气的是有一群人,明明已经是“外国人”了,还天天大谈怎么爱国、别国怎么不好,我想问别国那么不好你跑那边去干嘛呢?难道是“卧底”!

5、还有一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们天天大谈怎么喜欢中国、怎么爱中国,然后粉丝很多、点赞的一群,其实他们的目的无非为了两个钱而已。

我认为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其实最不好的就是“吹国”

我首先来说一下“吹国”的危害吧:

1、吹国让我们看不到缺点,盲目自信!

2、吹国甚至会让我们盲目自大!

3、吹国可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为吹长了就看不到真实的自我。遥想当年清朝的1840就是个例子,慈禧对十一国宣战也是个例子。

我们来看看正确的爱国方式吧:

1、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

2、批评和揭露也是一种爱。

3、包容不同声音很重要,不要“一棍子打死”,当年的谭嗣同也是爱国的!

4、给别人说话的机会和权力,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最后我想说,爱国就是勇于发现这个国家不足的地方,大声说出来并加以改正,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越来越强大!

连爱国主义都要抨击的人是什么逻辑?

先把“国家”“国民”“政府”三个概念分清楚,再来谈爱国!在我看来,国家,是一个实际范围内的土地,是一个民族种群,是一个风格文化,我爱中国,我爱这片土地,爱这片土地孕育的华夏民族,爱华夏民族衍生出来的文化,但是不代表我因为爱国所以我就要承认这片土地上的政治机构,不代表我因为爱国我就要无限妥协这片土地上拙劣的部分,爱,是一种情感,不是一种行为,是不能强制的!因为我爱这个国家,所以我对于美好的正确的我大加赞扬和歌颂,同时我对丑陋的错误的我大胆的指出去敦促改进!

连爱国主义都要抨击的人是什么逻辑?

爱国主义,是国民基本素养,任何国家都是一样的。美国运动员入场,比较自由散漫,说说笑笑,很放松,但在比赛中只要能赢就一定要发挥出来。升旗的时候右手按在在心口上庄严肃穆。这和中国没有什么区别。但他们说中国人的爱国的时候,就认为那是过分的,不自觉的,国家强制性的,不爱国就会受到制裁等等。我倒觉得大多数中国人讲爱国,往往在关键时刻,平时心里很爱国,却怕说爱国,怕被人笑话太幼稚。这样的人也是有的。但在网上现在有这么多人以不爱国为荣,以汉奸曲线救国为智,还真是闻所未闻。像汪精芳梁艳萍这类人 ,只能说是厚颜无耻。

连爱国主义都要抨击的人是什么逻辑?

爱国主义也就是民族主义,民族英雄是爱国主义的典范。

一个民族经久不衰昌盛,具有伟大的事业和理想,担负起人类的责任和前途,都是最最了不起的伟大。爱国,爱这样的民族,因为爱人类而感到自豪。

共和国的历史,是无数烈士的鲜血染成。新中国的中华儿女都是我们的民族英雄,那些歪曲歧视新中国历史的小人,终究被人民所唾弃。

诋毁和歪曲伟人思想伟业的,就是历史的罪人。

连爱国主义都要抨击的人是什么逻辑?

关键要看清是什么样的“爱国主义”!

假的,真的;

虚的,实的;

极端的,中肯的;

狭隘的,包容的;

狂躁的,深沉的;

感性的,理性的;

发自内心的,别有用心的;

大国沙文的,稳妥温婉的;

脑瓜子一热的,冷静思考的;

…… ……

爱国既需要热情,更需要理智。因此,必须揭露、抨击一些所谓的“爱国主义”。必须提防以“爱国”之名行害国、误国之实。这是辩证的、唯物的、科学的思维逻辑。

若无论青红皂白,萝卜快了不洗泥,凡是所谓的“爱国”“爱国主义”一律都鼓励支持,那就是愚蠢、无知、脑残或别有用心的混账逻辑!!

(注:现今是21世纪,全球一体化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早已不是120年前的义和团运动时代,也不是50年前文革红卫兵时代)

连爱国主义都要抨击的人是什么逻辑?

“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他们要同我们作殊死博斗…”,毛主席一针见血的道出反动派的真实面目,我们要提高警惕,捍卫先烈们打下的江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