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光绪不死,清朝还会灭亡吗?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载湉驾崩。时隔一天,慈禧太后也驾鹤西去。至此,长达50年之久的慈禧太后时代结束。
最新的考古发现证明载湉是被毒死的,但具体是谁下的毒存疑,从逻辑上推论,慈禧脱不了干系。慈禧这个人当政时昧于外事,昏聩腐败,但对付政敌,她的心机、决断和手腕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
载湉对于她,不光是个不听话的儿子,更是一个政治对手,一个政敌。如果载湉比她活得长些,哪怕只是一天对她来说也是麻烦。
慈禧大费周章的目的是让载沣的儿子溥仪当皇帝,并且当着她的面即位,造成既成事实。这样,大清的权力就如慈禧所愿落在她侄女隆裕皇后和她妹夫的儿子摄政王载沣的手里了。她的妹妹叶赫那拉·婉贞嫁给了他丈夫的弟弟,就是醇亲王奕譞,生的儿子就是载湉。载湉的同父异母弟弟就是载沣,慈禧选了载沣的儿子溥仪当了皇帝。
慈禧本来期望她的侄女能像辛酉年她和恭亲王奕䜣联手那样,对于大权在握的载沣有所约束。但后来的情况表明事与愿违,隆裕太后对权力没有什么热情,而载沣的才干和见识完全不能与当年的恭亲王奕䜣相比,甚至远不如他的父亲老醇王奕譞。这个糟糕的安排其实加快了大清的这艘破船沉没的速度。
载沣这个人与他的父亲很像。他的父亲老醇王奕譞当年志大才疏,虽然对权力很热衷,但由于才能不济,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给慈禧当枪使。但老醇王的人品和家教很好,他是个贤德而馑饬的君子,人品敦厚,严于律己,不贪不占,对子女的教育比起他的两个哥哥奕誴和奕訢来说要好太多,他那两个哥哥的儿子们在晚清的朝野则声名狼藉。
所以载沣一出道就让人眼睛一亮,他代表清廷皇室赴德国就克林德事件向德皇道歉,整个过程有礼有节,即保全了大清的颜面又赢得了德国皇室的尊敬,是晚清大清外交工作的一次不大不小的胜利。所以慈禧当时选他监国摄政也不能说完全是出以私心。
只是载沣的观念有问题,他与造成庚子之乱的他的那几个堂兄是一丘之貉,认为以往朝廷过于重用了汉人,让汉人掌握了过多的权力,他们满人、尤其是八旗勋贵受到了排挤。所以,他和小肃王善耆、小恭王溥伟,还有一班亲贵子弟如铁良、良弼等人纠结在一起,大搞宗社党。慈禧立宪时,他们架空了军机和六部,弄了一个大清前所未有的皇室内阁。
载沣的做法很可笑,也很悲催。其实在慈禧死之前,清廷的立宪还是有模有样的,许多方面甚至比戊戌年公车上书所要求的还要激进。而且,袁世凯、张之洞、盛宣怀他们分别主持的财政、工商、银行、交通、邮政、教育、警察等改革进行的颇有声色。载沣当时的做法是倒行逆施,不仅掌不了权,而且还把地方的督抚大员都得罪了,以至于激出了民变,反而加速了清廷垮台的时间。
当时清廷主持中枢的是袁世凯和张之洞,这两个人在人才凋敝的晚清堪称是国之柱石。不说别的,当时地方督抚中外重内轻已达登峰造极之势,其中北方的袁世凯,南方的刘坤一等实际上掌控着全国的军政大局,他们的权势和影响力绝对能超过皇帝。
可是载沣在第一时间罢了袁世凯的官,接着又一句没心没肺的话气死了张之洞。如果袁世凯不罢官,张之洞就不会早死,局面就不会迅速糜烂,辛亥革命也许会拖后几年。同样,辛亥革命时如果张之洞还活着,袁世凯绝对不敢把隆裕孤儿寡母玩弄于股掌之上。
但反过来,如果光绪没有死,还能健康地活着并掌控大局,情况很有可能更糟。
光绪皇帝被囚在瀛台近10年时间,无事以修理钟表和看医书为遣,在兹念兹的就是杀袁世凯。所以他掌权的第一件事肯定是杀袁世凯。杀了袁世凯,袁所训练出来的六镇北洋兵群龙无首,后果如何就很难说了。从日后的表现看,北洋三杰龙虎狗(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辫子兵统帅张勋、贿选总统曹锟、“常胜将军”吴佩孚等,单拿出哪一个也不是好相与的,更何况你惹急了他们,让他们一窝蜂对付你。
平心而论,光绪皇帝是个忧国忧民的好皇帝,但他所处的环境太差,这一点远不及日本的明治天皇。
甲午海战之前,明治天皇为了激励臣民励精图治,攒钱买军舰,每餐饭不吃肉,而且只吃半饱。光绪皇帝也想这么做,但他的母亲慈禧老佛爷把辛苦筹来的海军经费挪去修了园子,他不仅不能反对,还要小心翼翼地陪笑脸。太监们蒙他说一个鸡蛋要30两银子,他还以为那东西是奢侈品,以至于他的师傅翁同龢家里也吃不起。
他的情商也是致命的弱点。从小到大,载湉都是个乖乖宝,听话、顺从,但也许是慈禧太后对他管教得过于严厉,载湉性格上有点懦弱,另一方面又很偏激,不善妥协,也毫无幽默感。他没有处理好与母亲慈禧的关系,也没有处理好妻子和嫔妃之间的关系。
慈禧的确不好相处,但光绪亲政以后她还是很认真地在逐步放权的,这一点远比乾隆皇帝当太上皇时开明。可是光绪皇帝不能像嘉庆皇帝那样能隐忍,也不懂得审时度势,最终还是主动挑战慈禧,激化了矛盾,引发了庚子之乱。
他对皇后和嫔妃也很不公正。他不喜欢慈禧给他找的表姐皇后,不仅冷落她,还要对她进行家暴,开创了有清一代皇帝打老婆的先例,简直骇人听闻。他宠爱珍妃和瑾妃俩姐妹,把皇后视同草芥,这在有清一代是大逆不道的,因为清朝12个皇帝,没有一个不是与皇后敦睦恩爱的。而他视若珍宝的珍妃姐俩,则利用他的宠爱招权纳贿,干预朝政,成为有清一代最跋扈的后宫嫔妃。
他如果执掌大局,会非常激进,首先就会造成朝中新旧两派水火不容,载湉不是个会调节矛盾的领导者,这样会使清廷更早地走入灭亡。而且,从用人和驾驭臣下方面,他远不如慈禧太后成熟和老练,而且翁同龢等别有用心的人会进一步得到重用,李鸿章荣禄等国之干城会更早罢黜,那样的话,后果会更加不确定。
即便他能摆平北洋军,在辛亥革命与南方革命军对峙时也会死扛到底。那样的话,玉石俱焚,以他的性格,估计会和崇祯皇帝一样以自杀殉国。
晚清之败,败在社会转型失败。中国当时是个农耕为主的社会,没有现代工商业,没有社会服务业,当人口急剧增长时仅靠农业根本无法养活,于是就引发了一拨又一拨农民起义。就在清廷忙着镇压时,帝国主义列强又叩响了中国的大门,强迫中国接受西方国家的扩张结果。这种剧烈而浩大的社会转型要想成功非常困难,仅靠一两个开明的皇帝和能干的官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遭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抵抗的时候。更何况,轮到光绪皇帝接手的时候,大清国连苟延残喘的资格都没了。
所以,不管光绪皇帝能不能活下来,大清王朝都是没有希望的。
如果光绪不死,清朝还会灭亡吗?
谢谢邀请!如果光绪帝没有被毒死,也不可能挽救大清帝国了。
首先从社会制度看,几千年来的封建统制度,已经走到了终点,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此时的大清国,千疮百孔,内外交困,破败不堪,没有谁能挽救大清朝的封建统治了。
再从清政府的内部看,光绪帝在瀛台被软禁十年,其权利名存实亡,人和权的关系早就转移了。慈禧太后重用袁世凯,军权已经到了袁世凯、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手里,原先袁世凯训练的新军娃娃,现已壮年,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吴佩孚等人军权在握,势力遍及全国,袁世凯本来就有取而代之的皇帝梦,就是光绪帝不被毒死,一时也不好扭转这个局面,发号施令,阳奉阴违大有人在。因此,想维护统治,困难重重……
从国内形势看,民主思想深入人心,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汹涌澎湃,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势在必行,顺者则昌,逆者则亡。光绪帝虽有维护封建统治的愿望,就国内的民主革命形势也使他很无奈。同父义母的弟弟载沣,志大才疏,也不会拿出什么好的招数……
再从国际形势看,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利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崇洋媚外的特点,不断挑起战争,逼迫清政府割地赔款,光绪帝想依靠袁世凯等人的军事力量,而这些人也是卖国的好手,依靠谁也没有什高招!
从以上这些情形看,就是光绪帝不被毒死,也不能挽救大清国了!
如果光绪不死,清朝还会灭亡吗?
这是一个伪命题,光绪不是被毒死的。体制和时势决定了大清只能走入历史记忆。
如果光绪不死,清朝还会灭亡吗?
这个问题提的都是废话没有任何价值,从古到今你见过没有不死的人吗?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上天安排好了,自己是什么角色能完成什么使命都是注定好了的,什么人是完成使命的,什么人是帮助效力的都是命定好了的,谁也不能改变和打破这个规律。谢谢!
如果光绪不死,清朝还会灭亡吗?
清朝灭不灭和光绪关系不大。是历史的潮流和民族的进步的需求!
如果光绪不死,清朝还会灭亡吗?
假如光绪帝不死清朝不会在1912年灭亡,有光绪帝在清朝的军政大权不会落到袁世凯手中,而光绪帝自然会用改革来缓解国内的矛盾,清朝至少可以在延续十年没有问题。
1908年慈禧太后为防止光绪帝反攻倒算直接将其毒死,没想到这个举动却直接导致了清政府的灭亡,慈禧太后统治清政府长达50年却不能改变王朝走向衰败的命运,只能说她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但是光绪帝真的不行吗?个人觉得光绪帝有能力改变清政府走向灭亡的命运。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意义重大光绪帝不死自然会继续改革步伐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慈禧太后在1901年的清朝新政中也推行了不少变法时期的措施,虽然不能在根本上扭转王朝衰败的局势,但对于中国的近代化意义重大。假如光绪帝不死能接管政权,那么他的改革不会仅仅局限在这些新政上,自然会更深层次的鼓励资本主义的发展,去追赶时代的潮流对于王朝的复兴是有积极意义的。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也算是为民改革的新型势力,比起陈旧的腐败官僚能力强太多,光绪帝亲政一定会改革吏治澄清弊政,这样会缓解社会矛盾,鼓励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会缓和阶级矛盾,让国家走向正常发展的轨道。
重视人才也是光绪帝的优点,在京师大学堂的开学演讲上,光绪帝就对学子们寄予厚望,他深切的感受到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亲政后也会支持和鼓励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
袁世凯篡权不会发生而辛亥革命也需要特定的机会戊戌变法出卖了光绪帝的袁世凯被清算是不可避免的,而朝中支持慈禧太后的陈旧官吏一起被清理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废除科举制也让学子们真正有了出仕的机会,不再通过单一的科举来实现自己的报国梦想。
军权的回收会让光绪帝变的自信,新军的建设也会加快脚步,湘军和淮军会被淘汰而发展军事也会被提上日程。其实后期的新军战斗力也是非常强的,武器装备也不算太差,护卫安全已经完全足够。
1908年的光绪帝只有40岁,中年经历过苦难的他会对百姓会对国家有超过慈禧太后的情感,在施政上自然会体恤百姓,这样的状况下辛亥革命会不会成功真不好说。
总结光绪帝一生被慈禧太后笼罩,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假如1908年的他不死,那么国家绝对会向着好的方向前行,当然这只是假设。
我看好光绪帝能保住大清朝,毕竟1914年就爆发了一战,这也许就是个机会,只可惜当时的中国却在打内战,假如是个统一的王朝,那发展还不容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