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曾想用两万人征服明朝的计划,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最早的时候,西班牙认为只用60名优秀的士兵,就能征服大明朝。
西班牙意图征服大明朝,是发生在16世纪时期的事情,当时的西班牙,可以说是自信心极度的膨胀。
不过,西班牙在当时确实有膨胀的资本,100人占据印加,300人征服墨西哥,还把美洲土著打得满地找牙,诸如此类的辉煌战绩,让西班牙认为自己已经是打败天下无敌手。
因此,在经过一番对大明朝的考察之后,就有人向当时的西班牙国王提出,只要给他60名优秀的士兵,他就能征服整个大明。
当然,60人征服大明显然有些夸张,最终西班牙高层经过仔细研究,把出兵大明的人数定在了两万人左右,为此还认认真真的做了不少出征的准备。
但这项疯狂的计划,却在后来并没有得到实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的西班牙被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以至于它被打回原形,因此也就无力染指东方了。
16世纪前后的西班牙,是拥有“无敌舰队”的海上强国。
当时,得益于哥伦布的航海发现,本身就具有一定实力的西班牙,展开了对世界的探索,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不少国家沦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
这其中,西班牙先后征服了墨西哥、印加,并且,在征服这两个国家时,西班牙仅仅动用了几百人的兵力,就完成了目标。
比如,在征服墨西哥时,西班牙一共投入了300人左右,而在征服印加帝国时,也不过是支百余人的队伍。
虽说人少,但由于各种机缘巧合的因素,最终让西班牙人获得了胜利。
在这种情况下,西班牙人自然是自信心爆棚,再加上当时西班牙为进攻英国,组建了一支庞大的海上舰队,这就更让西班牙人认为自己有能力征服整个世界。
当然,西班牙人的自信,也是有一定资本的,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共有各类战舰130多艘,其中,光是火炮就足足装了2430门,而各兵种的士兵以及水手,加起来也高达三万余人。
如此庞大的舰队,再加上曾经辉煌的战绩,侵略成性的西班牙人,自然就会意图染指东方。
那么,西班牙人是在什么时候想着征服大明朝的呢?第一次有人提出这样的想法,是在公元1574年。
当时,西班牙派遣驻守在菲律宾的殖民总督叫做雷克尔,他在经过与一些曾经来过大明朝的人交谈后,得出了当时的大明不堪一击的结论,因此,他就向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
在这份信中,雷克尔说道,如果国王陛下同意的话,那么只要有60名装备精良的士兵,他就可以征服和镇压大明朝。
之所以这个雷克尔会得出这个结论,也不是没有根据和原因的。
当时的明朝,正处于万历年间,而万历皇帝登基前二十年,也就是嘉靖皇帝在位时期,大明朝曾经发生过一次极为荒诞的事情。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一股长期流窜在明朝沿海的倭寇,临时组成了一支敢死队,这支敢死队的人数也就53人(一说为72个),但他们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陆后,一路烧杀抢掠,居然杀到了大明朝的陪都南京城下。
虽说在最终,这股倭寇被大明官兵彻底剿灭,但区区几十个倭寇,却能在大明朝的土地上如入无人之境,前后纵横数千里,而沿途的官兵不仅束手无策,还死伤了千余人。
“贼不过六七十人,而经行数千里,杀戮战伤者几四千人,历八十余日始灭,此三十四年九月事也”---《明史.日本传》
这件事的发生,对于当时的大明来说,是一个罕见的耻辱,同时也暴露了当时明朝海防空虚,以及士兵战斗力低下的巨大缺陷。
虽说当时明朝对这件事极力隐瞒,但有道是纸包不住火,最终还是被殖民在菲律宾的总督雷克尔得知,在他听闻整个事件的始末之后,就认为既然五六十个日本倭寇都能打到南京,那么,同等数量但战斗力更强的西班牙士兵,征服大明朝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因此,雷克尔才会写信给西班牙国王,告知他用60名士兵就可以征服大明这个疯狂的想法。
不过,雷克尔的想法并没有得到马上的实施,毕竟就连西班牙当时的国王都认为,用60人征服明朝的计划太疯狂,因此也就暂时的计划搁置起来。
但搁置归搁置,并不代表西班牙对明朝没有想法,相反,他们还真留上了心。
在此之后,驻守菲律宾的总督换成了一个叫做桑德的人,他在上任后,开始有意识地搜集关于明朝的各种情报,通过整理分析之后,他也给他的国王写了一封信。
桑德的信,要比雷克尔的信内容要多得多,他首先肯定了明朝的地大物博,同时又指出明朝人懦弱无能,并且军队战斗力低下,最重要的,是明朝人口众多,这对于当时的急于扩张的西班牙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总之,桑德的结论就是,明朝人傻钱多,速来。
并且,桑德还为此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军事计划,当然,他可要比他的前任雷克尔理智得多,没有说征服大明只用60人这样不着调的话,而是将人数提升到了6000人。
桑德的具体计划,是用6000名装备精良的士兵,先在明朝的沿海城市,如福建、浙江等地登陆,然后占据此地,之后利用港口,开始逐渐蚕食大明,继而将大明全部征服。
桑德的建议书,在当时的西班牙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毕竟信中所描绘的明朝,相当于一块肥肉,而且还是任人宰割的肥肉,因此,西班牙当时的高层对此极为重视。
不过,这次远征明朝的计划,依然是没有得到实施,原因是西班牙高层对于究竟出动多少兵力,始终意见不一。
而到了1586年,也就是桑德写信的十年后,西班牙人经过数年的讨论,在当年召开的马尼拉大会上,最终达成一致,决定出兵远征大明。
而为了确保胜利,西班牙人还特意制定了一份更加详尽的军事计划。
该计划中,第一项就是把人数定为25000人,这其中,包括约一万五千名西班牙士兵和五千名葡萄牙士兵,以及五千名日本人。
之所以要加上日本人,是因为西班牙人认为,日本倭寇的实力着实不容小觑。
而加上葡萄牙人,是因为葡萄牙人对明朝沿海地区较为熟悉,可以当开路先锋来使。
另外,在战略方针上,西班牙还特意改变了先前侵略的特点,他们计划在征服明朝后,保留明朝的政府结构,这样就可以让明朝成为西班牙的附庸,从而持续不断的给西班牙创造财富。
还有,就是让西班牙男性多多与明朝的女性通婚,从而产生更多的混血后代,这样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彻底执掌明朝的统治权。
除此之外,还有在明朝各省份建立大量的基督教堂,对明朝人灌输西班牙的宗教文化文化等等。
这份计划,在当时几乎是涉及到了各个方面,从如何进攻,到兵力的部署,以及后期的如何殖民,可以说是相当的详尽。
如果说前两次没有实施征服大明的计划,是因为准备不充分和意见不统一的话,那么这一次,在西班牙高层均表示同意的情况下,征服明朝的军事计划依旧还是被搁浅,最终还会没有实施,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当时的西班牙人在还没有动身前,就被人揍得鼻青脸肿。
前文讲过,西班牙拥有一支无敌舰队,这支舰队规模十分庞大,仗着这支舰队,西班牙在当时几乎达到了称霸海洋的地步。
但在纵横海洋的过程中,西班牙也不是完全没有对手,当时的英国,就经常给西班牙下绊子。
英国在当时,在海洋上也具有相当强的实力,不过它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和横行无忌的西班牙正面硬刚,而是利用自己的船只,与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国家暗地里进行走私交易。
如果只是进行走私交易,倒也无所谓,但英国除了走私交易之外,还时不时的袭击西班牙的商船,还将船上的金银珠宝抢劫一空
另外,英国的舰队,还经常会偷偷地摸到西班牙的殖民据点,来一个突然袭击,这就给西班牙造成不小的损失。
毕竟作为殖民者,保护殖民地区的安全,是西班牙的责任所在,但英国经常性的袭击,就让西班牙人不胜其烦。
如果仅仅是这些,尚且不至于双方爆发大战,但英国显然是不准备让西班牙安稳,在16世纪中叶,英国人联络上了西班牙国内的反对势力,开始暗中对其进行资助,以帮助他们反对西班牙当时政府的统治。
这样一来,作为西班牙的君主,就不得不出手了,因为再不教训一下英国,那么它就不知道西班牙究竟有多厉害。
因此,在1588年,西班牙的国王腓力二世一声令下,一支共有130艘兵船与运输船、7000船员与水手、约2-3万名步兵的庞大舰队,从西班牙出发,踏上了征服英国之路。
原本,在当时西班牙人的概念里,有这么一支无敌舰队,打败英国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不久后,英国人却给西班牙人结结实实的上了一堂军事教育课。
当年7月,西班牙的无敌舰队驶入英吉利海峡,并在这里遭遇了英国的舰队,而英国人在面临来势汹汹的西班牙舰队后,不仅没有被吓退,反而十分勇猛地开动船只,冲散了西班牙人的队形,并且,英国人还用上了一个叫做“地狱燃烧者”秘密武器,彻底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而这个所谓的“地狱燃烧者”,其实就是八艘装满火药的船只,英国人把这些船只点燃后,让船只冲向西班牙的舰队,造成了西班牙人大量的伤亡。
最终,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打得七零八落,而正当他们准备逃跑的时候,却又遇上了南风,致使船只无法往南行驶,只能是顺流北上,到了最后,逃回西班牙的,只有不足40艘船。
这一战,让西班牙从海上强国的位置上瞬间跌落,自此一蹶不振。
而远征大明的计划,是西班牙在1586年通过的,但由于1588年对阵英国时的惨败,让西班牙别说远征了,能保住小命就很不错了,因此,也就没有了精力和实力再提什么远征,自然,征服大明的计划也就自此永久搁浅了。
西班牙曾想用两万人征服明朝的计划,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西班牙曾经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由1-1.2万西班牙陆军,5、6000日本人、500奴隶,再加上一些菲律宾土人组成一支2.5万人的远征军,联合葡萄牙军(当时西班牙国王兼任葡萄牙国王),征服大明。
按照当时西班牙人的逻辑,他们愿意出2万人征服明朝,已经足够“给面子”了。
当然,狂妄不能当饭吃。
西班牙人的狂妄被几个耳光打醒了。
自以为“天赐神迹”的西班牙当时的西班牙人似乎有狂妄的资本。
皮萨罗仅仅率领180人,就征服了拥有600万人口的印加帝国。
科尔斯特仅仅率领600人,就征服了拥有4500万人口的阿兹台克帝国。
就环境多样性和人口密度而言,印加帝国、阿兹台克帝国虽不如大明,但胜过欧洲任何一个国家。
“古往今来,什么时候有这样的情况:人数如此之少的小型群体,击败了人数如此之多的大型群体?”当时的西班牙人自己都为自己的伟业所震撼。
就技术水平而言,当时,线膛枪、蒸汽运输、经度测量仪、电报等物品都还没有发明,西班牙人的技术优势并不如工业革命后的英法一样明显。
因此,用“落后就要挨打”解释不了西班牙人的神迹。
西班牙人自己总结出的理由是:西班牙人的征服,得到了上帝的支持!
西班牙人对征服大明所需的兵力估计,正是在这种莫名其妙的“自豪感”下做出的。
狂妄的估计所以,一开始,西班牙殖民者的估计是神话一般的乐观。
曾经征服哥斯达黎加的阿提达写信给西班牙国王,说自己只要2艘船,80名士兵就能征服中国。
另一位殖民将领比亚斯更是骄狂:60名士兵就能征服中国!
他们这是吹牛把自己都吹信了。
我们看看当时西班牙的殖民将领是如何吹牛的。
一个叫巴达霍斯的人在备忘录中纪录了他的“神迹”:1536年,他单枪匹马攻占了一座高塔,一个人杀死了所有地面守军,又冒着密集的投石用绳索爬上城墙杀死了所有守军!
说实话,如果西班牙真的派出60个这样的奥特曼、圣斗士级的人物来,咱大明不请孙大圣出来,也确实顶不住。
被捅破的牛皮不过,很快,西班牙人的牛皮被捅破了。
1574年,海盗林凤,为避大明官兵追剿,来到菲律宾,与西班牙人交战,击毙西班牙驻菲律宾总指挥戈伊特,并在林加延湾建立都城,自称国王。
最后,西班牙和大明官兵联合围剿下,林凤才撤出菲律宾。
看来,西班牙人也不是什么奥特曼嘛!
几十个人就能征服大明?算错了,重新算!
“认真”的估计西班牙的修士马丁.德拉很认真的计算了一下。
原本,他也很乐观,“在上帝的帮助下,只要很少的力量就可轻易的统驭中国人”。
林凤大战菲律宾时,为了联合剿灭林凤,他来到大明,认真考察福建。
1576年,他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件,重新做出了评估:4000-6000人。
他的理由是:中国人不好战,不善用武器,只要200人就可以洗劫一座3万人的大城。
应该说,他在福建的观察是认真的。
明代中后期,海防确实很成问题。此前的嘉靖年间,几十名倭寇就能长驱直入,一直打到南京。
这位西班牙人来到沿海时,沿海倭寇之患已经大幅好转,戚继光等武装都已经去北方抵抗蒙古了。
毕竟:作为大陆国家,大明的军事主要力量从来不在海防,如果单纯只看沿海某地的防务,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奇怪。
当然,随着对大明了解的越来越多,西班牙再次调整了估计。
详细计划1588年,西班牙在做了细致了解后,做出了详细计划。
他们准备的兵力是:西班牙陆军1-1.2万人,日本兵5-6000人,囚犯4船,奴隶500人,加上菲律宾土人共2.5万人,外加葡萄牙军。
作战计划是:1、以海军控制日本、台湾及大陆近海岛屿;2、以菲律宾为基地,在靖州和澳门登陆;3、赶在大明和奥斯曼帝国结盟前(这都想到了···)攻占大明。
此外,军费、武器、食物补给、被服补给等,都作了详细计划。
当然,传教士管够,宣扬西班牙国王的德威和上帝的意志,“解救中国人民”。
”征服“后,如何统治中国,如何再向巴勒斯坦推进等等,都做了细致安排。
(以上据《西班牙菲律伯二世与中国》引西班牙学者考证。)
未能成行就在这一年,西班牙集结了130艘战舰,8000士兵和18000水手,进攻英国。
也许,他是想搞完了英国再来搞大明吧。
遗憾的是:无敌舰队不无敌,英国这关他们没过。
既然如此,西班牙大举征明的计划也就泡汤了。
其实,我真的希望他们能按照计划来玩一玩。
因为:按照他们的计划,征明前,要先控制日本···
没有让丰臣秀吉和他们好好玩玩,确实有点可惜。
屡屡受挫尽管大举征明未能成行,但西班牙仍没放弃对中国的觊觎。
万历26年,一支西班牙舰队来到澳门,要求设立据点,被拒绝。
西班牙擅自登陆,修筑据点,被大明击败。
1628年,西班牙人在台湾登陆,占据了台湾北部。
当时,荷兰人跟郑芝龙竞争激烈,大家都没空去管他。
1642年,郑芝龙忙别的去了,荷兰人把西班牙人赶走了。
此后,郑成功又回来把荷兰人赶走了。
总之,西班牙人要染指中国,黄粱一梦!
未能成行的教训如果不是西班牙人运气好的话,他在菲律宾都站不住脚。
1662年,郑成功决心“取吕宋”。但因暴疾,盛年去世。
1670年、1671年,郑经企图舰队,欲征菲律宾。但因三藩之乱起,郑经前往支援(其实是进攻)耿精忠。
直到1683年,郑军在澎湖大败于清军,岌岌可危时,大将黄良骥仍然提出:率剩余部队,远征吕宋(菲律宾),延续国祚。
只是,郑克爽最终还是放弃,选择了归顺大清。
看来,在打了百年交道后,郑氏将领知道:西班牙殖民者的武力,不必高看!
清朝末年,我国已经羸弱到何种地步?即便如此,也没有哪个列强奢望一口气征服中国。
明朝时,西班牙居然想征服中国,这原本就是愚蠢的狂妄。
遗憾的是,他们还没来,其狂妄气焰就被别人给收拾了,没轮到大明亲自收拾。
西班牙曾想用两万人征服明朝的计划,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6世纪末西班牙因为组建无敌舰队,一举成为欧洲第一大海上强国,这时候的西班牙殖民者还在亚洲建立了殖民据点,自信心极度膨胀,打算依靠菲律宾为前沿阵地征服当时的明朝。当时有殖民者雷克尔上书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说,愿意用60人征服中国人,足见其狂妄自大。
明朝时期的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让西方殖民者垂涎欲滴。当时西班牙征服菲律宾之后开始对中国福建沿海进行了全面侦察,并且绘制了详细的地图。1576年西班牙驻菲总督桑德给其国王腓力二世写了一份侵华报告,这份报告提到,远征中国至少需要4000到6000人,配备矛,枪,船,炮和必备的弹药,其中2000到3000人就能足以占领福建一省,然后用福建的港口和舰队组建海上舰队,在征服一个省份后,就能征服全中国。
腓力二世接到报告后,下令西班牙开始做出兵准备,考虑到路途遥远,他们计划组织1.2万人的大军,腓力二世还命令印度总督提供500多名奴隶供大军支配,并派出一名军官到日本计划招募5000雇佣兵。
按照腓力二世梦中的设想,征服明朝,成为中国的主人后,将建立58个大主教和一套军事制度来维护统治。同时和北方的蒙古人和解,一起打击土耳其,在陆地上建立中国到西班牙的邮传路线。在中国确立统治权之后,其原本属于中国的属国,比如柬埔寨、暹罗等国都必须要向腓力二世叩拜,到时候西班牙无论是在陆地还是海洋上将成为世界第一。
理想虽然美好,但现实很残酷。1588年5月底,西班牙无敌舰队满载2.1万人征讨英国,由于西班牙轻敌冒进,结果被打的满地找牙,最后只有43艘破船逃回了国内,无敌舰队的惨败让西班牙开始走下坡路。同时从西班牙统治下争取独立的荷兰,国力开始上升不断在各个领域跟西班牙较量,在亚洲地区牵制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力量。与英国和荷兰的战争使得西班牙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远征中国明朝的计划最终流产。(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军迷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
西班牙曾想用两万人征服明朝的计划,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或许,曾经真有所谓的这种征服计划,只不过被很多人遗忘了,谁又能说的清呢?亦或者压根就没有这回事,全是后人的杜撰呢?反正,最后也没有实施,更没有什么成果,随便人们怎么说了。
不过,就事论事,来想象一下,还是可以的,亦无伤大雅。在地缘上,明朝与西班牙,风马牛不相及,但时代变了,没准彼此相遇,乃至有所冲突,都是可以想见的。也因此,这项所谓的征服计划,倒真有可能曾经被提出过,只是未曾实施罢了。又西班牙者,为当时有数扩张帝国,且殖民地遍布海内外,势力相当强悍,遂不可避免会把触角伸向东方,继而与明朝发生了不友善。接下来,那所谓的征服计划被提出,完全不那么意外了,甚至有点一切皆有可能的意思在里面。
再观明朝,自永乐后,海禁政策大行其道,与西洋诸国联系,日渐不深,以致完全失去了信息互通。直至隆庆开关,才算有了那么一丝接触,但也只局限于贸易方面,其他进展不大。也许,西班牙所谓的征服计划,就出现于那时。至于,最后为什么没有实施,或许看到明朝内部出了问题,他们想坐山观虎斗,伺机而动。亦或者,贪心不足蛇吞象,渐渐放弃了曾经的某些幻想。
总之,以上纯属娱乐,却是当不得真,否则你就输了。另外,西洋诸国的崛起,除了殖民扩张,便是工业革命了,西班牙自然也不例外。西班牙曾想用两万人征服明朝的计划,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悲催的殖民地总督
这个故事大抵需要从1575年8月25日讲起,那天一个弗朗西斯科·德·桑德的家伙开始担任西班牙王国驻菲律宾殖民地总督,可是这老兄兴冲冲的赶到马尼拉时却有点懵圈,怪不得前任总督宁可退休也不延长任期,这鬼地方简直是个大坑。
那时候的东南亚殖民地产出有限,居民穷如败狗,死活也压榨不出几两油水,更坑爹的是鬼地方还天灾频繁,粮食产出都不太够用。最致命的问题在于还有一大票势力对这里虎视眈眈,包括但不限于中国海盗、日本海盗、其他欧洲殖民者。
就在桑德来马尼拉之前不久,中国海盗林凤就大规模攻击过马尼拉一次,前任总督拼老命才算打退林老大的进攻。面对一穷二白的殖民地与险恶无比的外部环境,桑德终于决定在沉默中变态,他在1576年给国王腓力二世写了一封信。
桑德的计划桑德这厮大致上算个古典殖民分子,在丫简单的逻辑中如果经营不善造成亏损最直接的解决方案不是改变经营方式,而是出去抢他一票。所以面对菲律宾殖民地糟糕的环境,他建议腓力二世干脆出去抢中国算球。
桑德认为当时中国老百姓通常没有武器,也不太会使用武器,咱们弄个几千人直接沿海上冲进去,先抢下一个省当根据地,然后忽悠受压迫的人民反抗明朝统治,一定手到擒来。这厮怕国王不信还举了很多例子,比如200个海盗就能洗劫一个三万人的大镇子。
对于桑德的忽悠,腓力二世压根没搭理,连回信都没写。桑德也是个懂眉高眼底的主儿,很快就给国王写了第二封信,他再次强调了中国庞大的利润,然后表示整个征服计划几乎不需要国家花什么钱,让西班牙人无薪自费武装即可,老大给我点炮弹钱就行。
国王的算盘起码在现有的资料中并没显示出腓力二世对远征中国有很大兴趣,说来原因也不复杂,桑德给他写信的时候国王的精力没在亚洲。一方面荷兰人的叛变让他花掉不少钱,兵源也很紧张,另一面称为葡萄牙国王的诱惑实在太大,大到腓力二世愿意放弃很多。
另外西班牙当时也不是井底之蛙,很多熟悉亚洲的传教士、法官都告诉腓力二世明朝是个庞大到可怕的王朝,他们很可能有超过500万战士,即使武器落后也不是靠几千人就能吞并的国家,他们和北美那群半原始人不一样。
故此国王不咸不淡的给桑德回了一封信,大意是目前还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相反腓力二世有了跟明朝建立外交关系的想法,比如去送点礼物,据信他挑选的礼物中还有自己的肖像画。
后续的发展国王兴趣不大阻止不了一帮殖民者,1583年春天桑德的继任者在马尼拉召开军政会议,再次讨论所谓“中国计划”,这帮哥们充分评估过战斗力后觉得200人就可以占领广州,全面占领中国需要1万到2万名士兵。
可惜这个计划还没来得及完善,后任总督就挂掉了,计划依然只能停留在计划阶段,如愿成为葡萄牙国王的腓力二世也懒得多折腾,因为从势力范围来说,中国沿海已经有葡萄牙占据澳门,无论贸易还是根据地都是现成的。
直到腓力二世病故的1589年,西班牙人终于按捺不住,向中国发起试探,一个叫胡安·德·萨穆迪奥的人从大屿山登陆,贿赂明朝官员7000枚银币后获得贸易权,虽然交税要比葡萄牙人多一半。另一边还有三艘船从马尼拉出发,准备干预柬埔寨那边的内斗,借机碰瓷中国。
然而悲剧的是获得贸易权的商人惹火了葡萄牙人,把这厮困在港口,声称敢出海就烧掉那艘破船。去柬埔寨的那三条船更惨,先被暴风雨一顿猛拍,不小心飘到中国沿海,正巧又被一肚子火的葡萄牙人发现,上船就逮捕了船长,扔到印度果阿蹲监狱去了。
事件发生后,西班牙新任国王腓力三世向马尼拉发布正式文书,禁止殖民地总督再向东亚扩张,一切对中国的贸易均在马尼拉由中国商人(海盗)完成。从此之后的二十年里,西班牙确实没有继续向东亚扩张,到1626年才在台湾建立了个据点。
大致总结一下吧,所谓西班牙两万人征服明朝计划基本上就是几个殖民地总督瞎起哄,他们的目的也不是征服明朝,更像从本国骗钱骗兵。那些总督不可能相信200人占领广州,别的不说,提计划的几个菲律宾总督哪个没被中国海盗教做人?况且葡萄牙人那关也没那么好过,扯淡完毕。
西班牙曾想用两万人征服明朝的计划,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要想知道西班牙殖民者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我想应该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首先,我们对比一下,当时正好是16世纪这个阶段,当时,西班牙通过海上的殖民扩张从一个小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殖民大国,而且,他之所以能在海上成为霸主,是因为他还有一支“无敌舰队”。可以说,在当时的欧洲,他已经确立起属于自己的霸主地位。
但别忘了,无论西班牙如何强大,当时中国处于大明王朝,经济实力可是全世界第一,并且,明朝时期的科技实力也在当时遥遥领先,特别是在造船方面。
想必,大家应该都不陌生“郑和七下西洋”,而且每次去的人差不多都接近3万多人,你可以想象这船只是有多庞大。其实,在明朝时期,我们就发明了“水雷”,要真打起来,西班牙可是要吃大亏。
可历史偏偏就是这么巧合,西班牙最后却是被小小的还没崛起的英国给打败的。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就是英国自知不是西班牙的对手,于是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假婚姻。当时,英国骗西班牙说要把英国女皇伊莉莎白的女儿嫁给西班牙王子,西班牙自然乐意,最后被英国人骗到一处岛屿偏僻的地方,而英国一方早已埋伏已久,于是,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就这样被瓮中捉鳖。也就是这一战使西班牙迅速衰败,何谈侵略中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