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俄到苏联再到俄罗斯,是从什么时候被西方嫌弃的?因为什么原因?
俄罗斯人很纳闷:“为什么,我明明是一个欧洲人,但是欧洲的大门始终对我关闭,我敲都敲不开,非得让我一脚踹开”。
但是俄罗斯踹开了吗?并没有,就算俄罗斯把欧洲的大门给踹烂了,欧洲人也不会让他进门,因为在欧洲人眼中,俄罗斯,根本就算不上是欧洲人,别看他也在欧洲住,他就是融不进欧洲人的圈子里。
欧洲人不愿意带俄罗斯玩,是有很深的历史原因的,基本无解,下面我们就详细地来看一下。
文化信仰的差异欧洲的历史,始于希腊,兴盛于罗马,在很长的一段历史里,罗马,就是欧洲的正统,是文明的标志。但是,欧洲并不全是罗马人,在北部,西部和东部,还生活有很多的游牧民族,这些人,统统被罗马人称呼为“蛮族”。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耳曼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
日耳曼人的老家在北欧,波罗的海附近,在不断的迁徙中,他们逐步南下,慢慢地和罗马有了接触。日耳曼人是游牧民族,他们的生存方式就是到处抢掠,吃现成的,而罗马又是如此的繁华和富饶,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罗马人很能打,凯撒大帝就曾经在法国和日耳曼的一支法兰克人战斗,并写在了《高卢战记》,他把法兰克人称呼为“高卢人”。但是,日耳曼人就像是群蚁一样,你可以打败他们,绝对不能消灭他们。
因此,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战争后,罗马人和日耳曼人之间就保持了一种相对和平的关系,日耳曼人,也进入罗马,充当了罗马的雇佣军。
凯尔特人,原本生活在莱茵河和塞纳河附近,但是后来收到拿下日耳曼人的攻击,被迫向东跑,但是,东边是茫茫大海,总不能跳海吧,于是,就驾着船在海里寻找小岛,没想到还真让他们找到了,就是现在的英伦三岛。
凯尔特人以为,都跑到小岛上了,这下安全了吧,但是,没过多长时间,日耳曼人的两个分支,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分别从屁股后面追了过来,占领了这里,凯尔特人被集中撵到了北方的苏格兰。
后来,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合并在一起,就形成了盎格鲁撒克逊人,英国人的祖宗。
斯拉夫人,生活在东欧平原,随着不断的迁徙,他们分成了三支,分别是:
西斯拉夫人,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的祖宗;
东斯拉夫人,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的祖宗;
南斯拉夫人,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的祖宗。
在罗马帝国时代,这三种人,都不是欧洲的主流,他们都要仰罗马的鼻息,视罗马为欧洲文明的中心,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不是白说的。
罗马原本传承的是希腊文明,信奉的是“多神论”,比如宙斯,雅典娜,波塞冬,阿波罗。但是,发源于巴勒斯坦的基督教突然横空杀入。
基督教的出现,是罗马史,甚至是欧洲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从此以后,罗马帝国的“世俗皇权”和基督宗教的“宗教神权”就交质在一起,共同左右着历史的走向。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东罗马帝国以罗马城为中心,西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伴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也分成了“东西两大教会”,双方都以正统自居。
公元476年,日耳曼人推翻了西罗马帝国,建立了法兰克王国。但是,倒下的仅仅是罗马帝国的皇权,宗教神权依然存在,而且,他不承认日耳曼人的统治,号召教徒们继续与日耳曼人战斗。
在欧洲无主的情况下,众多的日耳曼分支建立了很多的欧洲国家,比如法兰克、伦巴德、奥多亚克、勃艮第、汪达尔-阿兰、东哥特、西哥特,几乎整个欧洲,都是日耳曼人的天下了。
西罗马灭亡了,但是,“罗马”这个金字招牌人人都想得到,
公元800年,法兰克的查理曼大帝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罗马帝国皇帝”,标志着基督教正式抛弃了罗马帝国,选择与日耳曼人合作,从此以后,众多的欧洲国家都信奉了基督,因为对他们来说,信奉基督,就是罗马帝国的传人了。
这里面,包括西斯拉夫人,也就是现在的波兰,他们虽然是斯拉夫人,但是却和日耳曼人走得非常近,这也是为什么,波兰和俄罗斯一直不对付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第二条会说到)。
此时,东罗马帝国依然存在,在君士坦丁堡也同样有一个教廷的存在,他们特别看不惯罗马教廷和日耳曼人混在一起,在1054年,东西教会正式分裂,西边的基督教改称为“天主教”,东边的基督教坚持称自己为“东部正统教会”,简称“东正教”。
东斯拉夫人,一直是跟着东罗马混,因此,他们也信奉东正教。
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给灭,在灭之前,莫斯科公国的伊凡三世娶了东罗马帝国的末代公主索菲亚,因此,伊凡三世就以“罗马女婿”的身份,继承了罗马帝国的金字招牌,他在莫斯科仿照着罗马,设立了元老院,定东正教为国教,以罗马的双头鹰为国徽,还自称“第三罗马”。
就是这个伊凡三世,起兵反抗蒙古人的统治,最终统一周边各个公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伊凡四世继位后,正式称为“沙皇”。彼得一世时期,正式称为“俄罗斯帝国皇帝”。
因此,从文化信仰上来讲,欧洲和俄罗斯的矛盾,就在于争夺“罗马继承人”的身份,日耳曼人以罗马正统自居,但是,俄罗斯人就是不承认,他们始终认为,罗马正统在俄罗斯。
“罗马”这两个字,真的是沉甸甸呀,就像秦始皇的传国玉玺,谁拥有他,谁就是正统。
俄罗斯扩张留下的阴影俄罗斯号称是“战斗民族”,从他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在不断地扩张,从一个小小的莫斯科公国,像吹气球一样膨胀到2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这种膨胀,可不是简单的吹气球,那是伴随着周边国家的血和泪起来的。
沙俄为什么要扩张?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家一说起沙俄的扩张,就说是“吞噬土地”,说俄罗斯人对土地有强烈的占有欲。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沙俄为什么要扩张,难道仅仅是想占有更多的土地吗?
绝对不是。俄罗斯这几百年来四处出击,忙忙碌碌,其实就是为了寻找出海口。
打开俄罗斯的地图我们就会发现,沙俄如果不扩张,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他的起点是莫斯科,位于欧洲腹地,北边是波罗的海三国,芬兰,瑞典,西边是波兰,奥地利,东边是广阔的西伯利亚。
如果不扩张,他就是战国时期的韩国,四战之地,无险可守。
伊凡四世上台后,他就开启了沙俄的第一轮扩张,向东,一路向东,翻过乌拉尔山,占领广大的西伯利亚。当时的西伯利亚是一片人迹罕见之地,主要是蒙古人的牧场,但是,蒙古人的生活并不固定,也没有戍边部队,因此,很轻易的就被沙俄给占领了。
沙俄向东是为了寻找出海口,他们可没想到,往东地方这么大,都快跑半个地球了,还没见到海。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们终于见到了大海,就是“鄂霍次克海”,中国人称他为“北海”。
到了大海边,就不能再往东走了,他们要考虑的是南下还是北上。
往北是越走越冷,俄罗斯人体格再硬也扛不住啊,于是,他们就选择了向南,往大兴安岭,黑龙江一带发展,于是,就有了“雅克萨之战”。康熙以强硬手段阻止了沙俄的南下,从此以后,中俄两国正式划定边界。
向南发展受阻,他们只有选择北上,很快他们占领了堪察加半岛,然后通过白令海峡发现了阿拉斯加,至此,沙俄的触角从莫斯科出发,一直延伸到了美洲。
彼得一世上台后,开始向北拓展,他和瑞典打了一仗,史称“北方战争”,通过北方战争,俄罗斯拿到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从此以后,俄罗斯有了“北海舰队”。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国的关系非常差。
1762年,叶卡捷琳娜大帝上台,这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的女性大帝,俄罗斯版的“武则天”,她通过“俄土战争”,从土耳其手中拿到了克里米亚,设立了“黑海舰队”,与普鲁士,奥地利联手三次瓜分波兰。
俄罗斯获得了波兰62%的土地,普鲁士获得了波兰20%的土地,奥地利获得了波兰12%的土地,从此以后,波兰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长达123年。这是波兰和俄罗斯之间最大的仇恨。
就是在这个时候,白俄罗斯,乌克兰,立陶宛都被俄罗斯收入囊中,叶卡捷琳娜大帝曾经放下豪言:“如果我能活200岁,整个欧洲都会匍匐在我脚下”。
拿下了克里米亚,俄罗斯的舰队可以在黑海自由航行,但是,他要出海,还是困难重重,打开地图我们看一下就知道,黑海四周被陆地包围,唯一的通道就是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全长361公里。
经过土耳其海峡后,只是到达了地中海,要想继续向外出发,要么北上经过英国人控制的直布罗陀海峡,要么南下经过埃及人控制的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到达阿拉伯海。
可以说,俄罗斯的出海之路,是困难重重。
因此,俄罗斯要想出海,必须要掌控住波罗的海,至于东方的海参崴,是俄罗斯扼制太平洋的一枚棋子,对于欧洲的竞争,帮不上太大的忙。
因此,在欧洲人眼中,俄罗斯就是四处拳打脚踢的“野蛮人”,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战败,割让了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尼古拉一世自杀殉国。
结果接力棒的亚历山大二世说一句非常悲凉的话:“俄罗斯只有两个朋友,一个是俄国陆军,一个是俄国海军”。从这句话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独行侠”的背影。
血统和意识形态差异俄罗斯是东斯拉夫人,但是,在欧洲人眼中,他们已经不能算是纯粹的斯拉夫人了,就是因为他们曾经被蒙古人统治过。
有这么一句话:“撕开一个俄罗斯人的脸皮,你会发现一个鞑靼人(蒙古人)”。因此,在欧洲人眼中,俄罗斯人是亚洲人,不属于欧洲的一份子。所谓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进入苏联以后,俄罗斯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从意识形态上就和欧洲有了明显的差别,之后是冷战阶段,美国成为欧洲背后的大哥,与苏联明里暗里的争斗。
不过,苏联当时的体量巨大,足以和美国对抗。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经一度向欧洲示好,愿意跟着欧洲一起玩,但是被无情地拒绝。
从此以后,俄罗斯就一直徘徊在欧洲的门外,总想试图踹上一脚。
不过,话又说回来,什么宗教信仰,什么历史恩怨,什么血统不纯,都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归根结底就两个字,利益!
欧洲已经沦为美国的傀儡,让俄罗斯融入欧洲的圈子,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一旦俄罗斯融入欧洲,那他就是欧洲当之无愧的大哥,还有美国什么事儿。
大国博弈,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一旦有足够的好处,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欧洲接受俄罗斯,也不是没有可能。
你们说呢?
从沙俄到苏联再到俄罗斯,是从什么时候被西方嫌弃的?因为什么原因?
西方国家一直以来,都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他们的“精神王国”——基督教,一个是他们的“世俗世界”——君主制国家。不管哪个时期,俄罗斯都在这两个方面被西方嫌弃着。
另外,从古至今,西方国家都有深深的“种族主义”,他们在种族上对很多国家是排斥的、嫌弃的,包括俄罗斯。再加上现在西方的老大美国要拿俄罗斯续命,这种隔阂就更加深了。
一,罗马帝国时期就嫌弃斯拉夫人白人被分成很多人种,实际上他们都是“欧罗巴人种”,古代以部落社会的形式,生活在欧洲大陆上;不断地迁移、分裂,形成了不同的种族。罗马帝国兴起后,罗马人是高高在上的,在他们眼里,其他种族都是“蛮族”,最有名的“三大蛮族”就是:日耳曼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
欧洲人在罗马帝国时期,也接受了这种定位,在他们眼里,“伟大的罗马是文明的”,即使过了黑暗的中世纪,他们还把罗马视为神圣和伟大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一个欧洲帝国诞生,都以得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为最高追求。拿破仑这样,希特勒也这样。
日耳曼人打败罗马帝国,建立了横贯欧洲的法拉克王国。日耳曼人很有意思,他们打下罗马的城邦后,自己不愿意管理,而是交给罗马人去管理。但对于同是“蛮族”的凯尔特人、斯拉夫人,他们就不客气了,抡着大斧子把他们打到天涯海角,凯尔特人跑到海边,躲到岛上。
斯拉夫人打仗非常勇敢,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不团结,在和日耳曼人的战争中,他们总是输在内部的争斗中,这是一个悲剧。被打败后的斯拉夫人四处逃散,分裂成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南斯拉夫。所以,从欧洲历史上那些“蛮族”之间的争斗来看,在罗马帝国时期,斯拉夫人就被嫌弃了,俄罗斯人就是东斯拉夫人,所以,当然包括俄罗斯。
二、东正教不被欧洲见容西方国家对基督教有着非常深的迷恋,即使到今天,基督教在西方国家都非常重要,美国白宫还有巫师呢,“圣经”是西方人必读的经典,居家必备的宝书。在无神论者眼里,这其实就是迷信;但在信徒眼里,这是一种“崇高、尊贵”的精神信仰。
基督教出现在罗马帝国鼎盛时期,一开始也不被人接受,耶稣的信徒们四处传教,被打得到处躲藏。后来帝国统治者发现,民众“信教”以后,变得顺服,宗教有利于统治;于是在皇帝的支持下,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得到快速发展,教会变得富有、教皇变得权力很大,可以制约皇权。
有钱、有权,必然内卷,教会也不例外,基督教三大流派: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出现了。
新教的出现,是因为底层民众痛恨罗马教廷对所谓“异端”残酷的镇压、厌恶下级主教对民众无所不在地搜刮;到十四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要求“改革教会”的呼声,进而与动荡的政治局势结合,引发了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出现了“新教”。
东正教的正式名称是“正统大公教会”,实际上他就是基督教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而分裂出现的,他们主要在东罗马帝国,称“东罗马正教会”,认为自己是基于“正统派神学”,强调自身是正统性的宗徒继承教会。
不管什么“教”,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相互间残杀毫不留情,刀刀见骨,新教一开始在英国被天主教压制得如同邪教,被砍得人头滚滚;东正教也和罗马教廷截然对立,都说自己是基督教最正宗的根苗。而民众也在不同的宗教中被裹挟着相互对立。
而俄罗斯选择的是拜占庭帝国的“东正教”,拜占庭帝国就是东罗马帝国的延续,俄罗斯整体皈依东正教,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余荫,也全盘接下了“天主教”对“东正教”的仇视。公元1095年,拜占庭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为了抵挡伊斯兰入侵,向罗马求援,招来了“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打着宗教的幌子,实际上是罗马教廷在贪婪地扩张和掠夺,为了维持东征军队的战斗力,教廷对军队犯下的虐杀、掠夺、奸淫等罪行不管不问,甚至鼓励,说这是“神圣的掠夺”;尤其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君士坦丁堡,天主教对东宗教的烧杀、迫害达到顶峰,从此双方结下“血仇”,东正教地区对西方天主教痛恨不已,而西方对东正教也嫌弃万分,这当然包括俄罗斯。
三、蒙古入侵后,西方对俄罗斯的嫌弃更多一分公元1242年,蒙古征服了俄罗斯诸公国,在伏尔加河下游的阿斯特拉罕附近建立了金帐汗国,一直到1502年,金帐汗国灭亡,蒙古人一共统治了俄罗斯二百五十多年。在这二百多年里,蒙古人和俄罗斯人有许多融合,特别是在血统上的融合。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这段历史一直耿耿于怀,因为西欧各国几乎都是日耳曼人的后裔。日耳曼人能打,即使血统融合,也是日耳曼人融合别人,父系都是日耳曼人;但俄罗斯人恰恰相反,父系上大多能追寻到蒙古人那里。以至于俄罗斯现代学者都说:俄罗斯族人与西方不相干,与斯拉夫也无关。
“撕开一个俄罗斯人的脸皮,你会发现一个鞑靼人(蒙古人)”,这既是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嫌弃态度,也是西方“欧罗巴人”对东方“蒙古人”的一种恐惧和偏见。西方经济越发达、文化越发展时,他们的恐惧和偏见就会变成“看不起”,甚至歧视。介于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则首当其冲,他们在西方眼里,已经不是“蛮族”斯拉夫人了,而是野蛮可怕的鞑靼人。
四、拿破仑在俄罗斯的失败,加深了西方对俄罗斯的恐惧欧洲西方国家为了维持国家间的秩序,他们一直尊“神圣罗马帝国”为祖,谁能称霸欧洲,得到“皇帝”的称号,都能得到西方人的尊敬与崇拜。从本质上来说,在“维也纳体系”没有建立之前,拿破仑的主张和希特勒没有太大区别。
拿破仑在欧洲所向披靡,一统天下,1812年,他率领法兰西大军打进俄罗斯,两年多时间,六十万大军消失在白雪皑皑的俄罗斯,直接导致法兰西帝国的颠覆,也让俄罗斯军队首次打进欧洲的中心——巴黎。
沙俄在欧洲简直像开挂了一样,打赢了“克里米亚战争”、让黑海中立化、支持了多瑙河流域小国家的独立······,这都是欧洲强国不能容忍的;但拿破仑灭亡,欧洲的“反法同盟”国家不得不在维也纳会议上对沙俄让步,给俄国人可以随意干涉欧洲事务的地位和权力,从而确立了沙俄在欧洲的“宪兵”地位。可想而知,西方国家那个时候多矛盾、纠结,就对俄罗斯有多嫌弃。
五、苏联的建立,让西方对俄罗斯在嫌弃的同时,又加上一份恐惧沙俄灭亡,苏联建立,西方国家视苏联为洪水猛兽,他们联合出兵,打算把苏联扼杀在摇篮之中。苏联为了平息外部压力,一方面在外交上和各国周旋,另一方面,末代沙皇全家被杀,断了这些国家把沙皇再次推上王座的念头。
没有了宗教,西方国家就没有了精神支柱;没有世俗的王权,西方国家长久以来的历史便变得不能自圆其说。欧洲王室基本都是亲戚,他们惺惺相惜,兔死狐悲;他们恨死了这个新政权,在本来的嫌弃基础上,有多处几份恐惧。
冷战时期,在美国的带领下,西方国家和苏联全面对抗,终于,苏联解体了,但这也只是消除了西方国家一点迫在眉睫的恐惧,对俄罗斯的嫌弃丝毫没有改变。尤其是英国,简直把俄罗斯恨入骨髓,不管俄罗斯怎么变化,他们都不能满意,这是历史,没法子。
现在的美国,继续在苏联解体后收拾俄罗斯,一方面他是西方的头领,要把西方国家聚在一起,另一方面,这也是符合美国利益的事,让欧洲不至于出现一个强大的政权,带领欧洲和美国对抗。所以,保持对俄罗斯的压力,让欧洲和俄罗斯走不到一起,是美国保持全球霸权的重要手段之一。
美国不会让欧洲统一强大
不管世界怎么变化,西方对俄罗斯的嫌弃,从时间上来说自古就有;这种嫌弃的原因是全面的、根深蒂固的,看不到消除的迹象。
从沙俄到苏联再到俄罗斯,是从什么时候被西方嫌弃的?因为什么原因?
俄国被嫌弃不是没有原因的,他对周边国家的伤害太深了,导致许多国家对俄国产生一种仇视。而在欧洲国家中,他们都认为俄罗斯是东方国家,因为俄国大部分领土都是在亚洲。而亚洲国家都认为俄罗斯是西方国家,他们的人种都是属于西方面孔,政治中心也是在欧洲。
事实上,俄国人也认为自己是欧洲国家,首先是政治问题,欧洲地缘,历来都是俄国重视的。不管是一战还是二战,这里才是俄国的主要战场。其次是人种和文化上,俄国都和欧洲的相同,这也是俄国想融入欧洲的原因。那么西方国家为何要嫌弃俄国?究竟是怎么回事?
东方国家嫌弃俄国也是有原因的,沙俄时代的扩张,给亚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许多领土被沙俄占领获得。如今和俄国接壤的国家,表面上是合作的关系,但在地缘战略上,都是一幅警惕之心,毕竟历史的悲剧不能再重演。那么西方是什么原因嫌弃俄国的?在近代史的时候,英法两国就和俄国有矛盾,尤其是英国和俄国争夺亚洲殖民地的时候,两国矛盾重重。
在对欧洲扩张中,沙俄也遭到其他国家的抵制,这种仇恨思想慢慢结下。当俄国通过战争掠夺庞大的领土后,其他国家都认识到俄国的侵略野心,这个民族侵略成性。就这样开始,沙俄开始被其他国家嫌弃,也就是说,在近代史中,西方国家开始嫌弃俄国,东方国家也是如此。
二战结束后,冷战的开始,苏联和美国的对立,加剧了双方的矛盾。两大阵营的对抗,矛盾重重,为了攻击苏联,西欧国家大力宣传苏联的负面,这加剧西方国家更加嫌弃俄国。苏联的解体,这种情况不仅没有消失,还继续存在。西方国家为了继续瓦解俄国,这种思想就不会消失。嫌弃俄国,只不过从近代史中,延续下来而已。
而在宗教问题上,俄国是东正教,西欧国家都是天主教和新教,它们同为基督教。但天主教和东正教的矛盾,有着漫长的历史渊源。这些都加剧了西方国家嫌弃俄国。事实上,沙俄的扩张造成的民族仇恨很大,许多民族受到压迫,最终逃离沙俄的统治。被割让领土的国家,仇视沙俄也是很正常的。而欧洲国家嫌弃俄国,更多原因是出于地缘政治的需要。
从沙俄到苏联再到俄罗斯,是从什么时候被西方嫌弃的?因为什么原因?
从沙俄,到苏联,再到如今的俄罗斯,似乎俄国在欧洲一直都不受待见。
那么为啥他们如此不受待见呢?其实,单从一个方面来讲,是很难说清楚的。我们可以从民族、战略、信仰等三个方面来解读这件事。
一、俄罗斯和西欧各国本就不是一个民族。罗马时期,斯拉夫人、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统称为三大蛮族。如今的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都可以称之为日耳曼的分支。
而俄罗斯人,却是地地道道的斯拉夫人。从民族角度来看,日耳曼人与斯拉夫人,是势不两立的两个不同种族。
历史上,斯拉夫人有很多分支,主要分成3大类:
- 东斯拉夫人,主要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人。他们处于东欧地区。
- 西斯拉夫人,主要指的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人。他们在中欧地区。
- 南斯拉夫人,主要是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保加利亚等国的人。他们在东南欧包括巴尔干半岛地区。
所以说,这3大分支的斯拉夫人之间,其实更加有民族认同感。
反观日耳曼人的分支,基本都集中在西欧地区:
- 撒克逊人(萨克森人),主要分布在荷兰、英国、德国的西北部等人。
- 东哥特人,主要分布在意大利、法国、奥地利。
- 西哥特人,主要分布在西班牙、葡萄牙地区。
- 法兰克人,这是日耳曼最主要的分支。他们如今遍布荷兰、比利时、德国、法国、意大利。
- 盎格鲁人,主要在英国。他们与当地的撒克逊人融合,形成了盎格鲁萨克逊人。
- 汪达尔人,在历史上名声很臭,这帮人曾在南下时烧掉了古罗马城,主要聚集在突尼斯地区。
现在我们就能搞明白了,西欧国家虽然有不少,但是他们的主体都是日耳曼人的分支。而俄国是斯拉夫人的分支,两者从民族认同的角度来说,自然是不对付了。
顺便提一嘴,肯定会有人问,那三大蛮族之一的凯尔特人去哪儿了?打篮球去了吗?当然不是,如今他们遍布英国,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英格兰等地。这就是为啥英国内部也总是不团结的原因,他们和盎格鲁撒克逊人合不来嘛!
二、从战略角度来说,俄国是西欧国家必须要防备的。这就要看看俄国的历史了,毕竟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从石头缝里钻出来的,他们都有自己特殊的由来。俄国作为世界上地盘最大的国家,为啥地盘这么大呢?
其实早在蒙古人西征的时候,这里只有一个莫斯科大公国,他们是专门给金帐汗国收税的。金帐汗国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建立的汗国,那时候俄国的地盘归他们管。
等到金帐汗国衰败以后,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强盛起来。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因此沙皇俄国正式成立。
1721年,彼得一世在大北方战争中,击败了瑞典,拿到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因此被加冕为全俄罗斯皇帝。这时候的沙皇俄国正式成为帝国,彼得一世也被称为彼得大帝。
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通过政变夺取沙俄皇位,此后开始了疯狂的领土扩张工作。在她的努力之下,克里米亚、右岸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库尔兰等地,都被划入了沙俄的地盘。
这期间的沙俄,不仅向西扩张,而且还向东扩张,一路打到了远东出海口,和清朝签订了著名的《尼布楚条约》。
因为巴尔干半岛上的人都是斯拉夫人,所以沙俄一直想办法向这个地区渗透。美其名曰,大家有民族认同感,其实就是眼馋人家的地盘。
好家伙,这么个扩张法,沙俄的势力早晚要渗透到西欧来。所以说,从保家卫国的角度来说,西欧各国也必须要同仇敌忾,阻止沙俄这种疯狂的扩张行为。
即使到了苏联时期,这种扩张行为依旧没有淡化,反而更加强烈。所以说西欧国家从战略角度出发,也得防着点俄国。
三、俄国和西欧各国,宗教信仰不同。这就上升到文化层面了,不过还是得从历史角度来分析。
罗马帝国时代,大家都信奉基督教。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成为了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这么一来他们的宗教信仰,其实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西罗马帝国有罗马教皇在,也有古罗马城在,所以他们自认为是正统,依旧信奉基督教,史称天主教。
- 东罗马帝国,手握君士坦丁堡,想要搞独立,所以也认为自己是正统。虽然也信奉基督教,但教义和以前发生了变化,史称东正教。
这么一来天主教和东正教整天不对付,常常闹矛盾,甚至为了争夺正统,酝酿出了战争。
81年以后,西罗马帝国被他们的好邻居日耳曼人给灭了。这个时候罗马教皇瑟瑟发抖地不知道该如何自处。
好在接管西罗马的法兰克王国,为了在日耳曼世界称霸,也主动宣布信奉天主教,还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给教皇单独做教皇国。
罗马教皇当然很高兴啊,哈哈大笑地宣布:日耳曼人做皇帝,也是可以的!
从此以后,日耳曼人就开始集体信奉天主教了。如今的英国、法国、德国等国,都信奉天主教。
而东罗马这边的东正教,也没有懈怠。他们看天主教发展了西欧的日耳曼人,那他们自然也开始向外渗透,通过中亚、巴尔干半岛,开始向东南欧、东欧发展。
东正教就这么传入了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格鲁吉亚、乌克兰、俄罗斯等地。而且进展十分顺利,毕竟此前这些地区的人,没什么太明确的信仰。
当时俄罗斯正教,还是归君士坦丁堡教区管辖的。
到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攻入君士坦丁堡,灭了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后,东正教反倒是在东欧国家逐渐发扬光大,尤其是俄国。
那么我们现在就搞明白了,西欧各国信奉的是天主教,俄罗斯信奉的是东正教。这两大派系之间,争斗了上千年之久,如今还在争斗,你说他们关系能好吗?
总结: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俄国都不受西欧各国待见。从民族角度来说,他们源头不同。从战略角度来说,西欧各国要防着俄国的扩张计划。从信仰角度来说,他们两者又是千年死对头。
所以你让西欧和俄国怎么去调和彼此的关系呢?除非大伙儿的利益方向一致,合作可以互惠互利。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他们的关系自然好不到哪儿去。
你问他们什么时候开始闹别扭的?我觉得从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始疯狂的领土扩张路线时,他们就已经不对付了。
从沙俄到苏联再到俄罗斯,是从什么时候被西方嫌弃的?因为什么原因?
西方嫌弃俄罗斯,有人说是因为宗教冲突。
俄罗斯信奉东正教,西方各国信奉新教和天主教。双方由于信仰不同,冲突不断,所以产生了嫌弃。
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其实纯属臆想。
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也是信奉东正教的国家。他们怎么不被嫌弃呢?
土耳其、阿尔巴尼亚,还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呢。他们怎么还加入了北约?
还有人说是因为种族和文化差异。
俄罗斯历史上被蒙古征服过,文化受到很大影响。与老欧洲格格不入。所以被嫌弃。
这种说辞也是臆想。
90%的科索沃人,都是穆斯林。其文化与欧洲完全不同。欧洲人为啥不仅不排斥,反而要助其独立?
还有人说是因为俄罗斯侵略成性,所有与他接壤的国家都被坑过。由于历史恩怨,所以西方嫌弃且敌视俄罗斯。
这个说法,有一些道理。
毛子侵略成性,与其接壤的国家,历史上都被他坑过。
但是,这个说法并不通用。
只能说,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国,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敌视俄罗斯。
英美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历史上,俄罗斯可没有侵略过英美。反倒是英美曾经在俄罗斯虚弱时,捅过刀子。
如1918年,趁苏俄内战,英美法出兵占领了俄罗斯在北冰洋重要港口斯摩棱斯克。后来美国和日本又以干涉内战为名,出兵控制了远东地区。
要说有历史恩怨,那也是俄罗斯基于历史恩怨仇视英美,而不是英美嫌弃俄罗斯吧。
再说了,英法德奥,谁的屁股是干净的?当年这些列强谁没有过欺压弱小民族,瓜分过弱小邻国?
都是强盗后代,一丘之貉,谁嫌弃谁?装啥子绅士。
与历史恩怨无关,那为何英美也极度嫌弃俄罗斯呢?
这个问题,只要回看欧洲列强的争霸史,其实就可以找到答案。
1917年之前,虽说由于地理、宗教、文化等原因,俄罗斯与西方的相似性略少。以致欧洲人经常嘲笑俄罗斯人是蛮夷。
但是,这并不妨碍当时的欧洲大国将俄罗斯视为一家人。
很直观的几个例子——在影响近代欧洲政治格局的几次大事件中,当沙俄的实力处于列强平均线水平时,大家都愿意拉拢他。
比如北方战争时期,瑞典实力强大,威胁了周边国家的利益。
于是,丹麦和萨克森与沙俄结盟,联手痛殴瑞典。将瑞典打成二流国家。
七年战争时期,英法矛盾激化。
英国拉拢普鲁士、葡萄牙制衡法国。
法国打不过,就拉拢奥地利、西班牙、瑞典和沙俄,集四家之力对抗英国。
第一和第二次俄土战争期间,俄罗斯一面打奥斯曼,一面与普鲁士、奥地利联手,瓜分了波兰两次。
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一家独大,威胁了欧陆平衡。英国联合普、奥、俄,一起组成联军打法国。
经过几次大规模会战后,沙俄成为拿破仑帝国由盛转衰的关键点。
1812年底,当法军兵败莫斯科后,反法同盟各国王室纷纷称赞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是“欧洲的救世主”。
后来,携滑铁卢战役大败法国之势,普奥俄在维也纳会议上,第三次瓜分波兰。
对此,其它欧洲国家均是坐视不理。就眼睁睁得看着波兰变成了一个地理名词。
欧洲1848年革命时期,欧陆国家几乎都陷入革命,各国皇室和政府摇摇欲坠。这时候各国又想到了沙俄。
后来,沙俄应欧洲各国的邀请,出兵镇压各国革命,充当了“欧洲宪兵”角色。
不过,随着沙俄两次在西欧出风头。西方各国也随即意识到——沙俄太强了,已经强到破坏了欧洲原有的平衡,必需要对其抑制!
于是,当沙俄挑起第十次俄土战争,暴打奥斯曼帝国,几乎要拿下土耳其海峡时。英法联军立即出手,主动上门寻战,在克里米亚半岛大败俄军,重挫了俄罗斯元气。
以一场大胜,将欧洲又打回到了群雄鼎立的局面。
十九世纪后期,实力被削弱,不再对欧洲平衡构成威胁的沙俄,再次受到各国拉拢。
先是德国和奥匈帝国为了对付英法,积极拉拢沙俄。三个保守帝国,结成三皇同盟。
后来因为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范围划分上有矛盾,沙俄与德、奥闹掰,三皇同盟瓦解。
见德、俄闹掰,法国马上找上门,以真金白银诱惑沙皇,把沙俄成功拉到了自己阵营。
日俄战争期间,英国联日抗俄。为此,英俄关系一度恶化。
但在一战爆发前夕,经由法国的撮合,英国为了对付德国,与沙俄还是和解了。
英法俄,这三个原本有历史恩怨的大国结成协约国。并在随后一战中,合力对付德奥等同盟国。直至1917年2月,沙俄政府垮台,合作才结束。
回看沙俄政府垮台前的欧洲列强争霸史,可以明显看出。沙俄与欧洲是有些差异,但这些差异因素,并不妨碍西方列强将沙俄和沙皇视为一家人。
决定西方大国是否嫌弃俄罗斯的因素,有且只有一个,就是俄罗斯的实力。
沙俄的实力强,威胁了欧陆平衡。大国就会抱团嫌弃他。就像当初的欧洲大国抱团围殴拿破仑一样。
沙俄实力弱,只是作为普通一强时。大国就会拉拢他。视为同类,邀请他上桌博弈。
在这个大国嫌弃、拉拢、又拉拢俄罗斯的循环中,小国的态度从来就不重要。
小国敢有意见,下场就是波兰。
1917年之后的俄罗斯,由于政体变更,西方视之为洪水猛兽。大国嫌弃,小国敌视。
但在面对强大的德国时,罗斯福和丘吉尔还是会拉拢斯大林。
可以说,此时的苏联因为实力并未超出英法一个档次,实际上还是欧洲的一分子。
而苏联被西方彻底嫌弃,则是在二战后。
二战后,经过几个五年计划加二战洗礼,苏联从“欧洲一强”,一跃成为“世界一极”。
过去俄罗斯,只是和英法德奥等并列的纵横捭阖的棋手之一,大家是同量级的玩家。
但随着德国被打残,英法丢掉了大部分海外殖民地。欧洲此时就算联手,也与已经成了超级大国的苏联不在一个档次。他们要想和苏联对峙,只能是依靠美国。
这种情况下,西欧各国,包括英国,因恐惧而嫌弃苏联,自然也是必然结果。
在恐惧苏联方面,原本美国是置身事外的。
不过随着苏联也搞出核弹和洲际导弹后,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也怕了。也因恐惧而产生了敌视苏联的心理。
这种恐惧心理,持续了四十多年,影响了两代欧美人。
尽管说,苏联在1991年底解体了,叶利钦领导的俄联邦,不复当日威风,且快速堕落。
不要说是世界一极了,就连维持一强地位也很困难。
但由于四十多年积累下来的恐惧心理,不是那么容易消散的。尤其是苏联集体后,俄罗斯还保存着六千多枚核弹,这个能把世界毁灭的东西,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剑一般,悬挂在欧美人的头上,让他们不敢掉以轻心。
所以,站在欧美人的立场,现在的俄罗斯仍然还太强了。必须要进一步削弱。最好是进一步被肢解。
为了干掉俄罗斯,欧美暂时可以拉拢所有势力。谁都可以是盟友。哪怕以后再翻脸,也不妨碍现在的合作。
所以说,欧洲嫌弃俄罗斯的时间,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长。
嫌弃俄罗斯的深层次原因,也不复杂。
只要俄罗斯的实力进一步削弱,就像自动弃核的乌克兰一样,实力弱到与欧洲一般国家做地位平等的棋手,并把资源以白菜价格供应给欧美时,就没人会嫌弃了。
从沙俄到苏联再到俄罗斯,是从什么时候被西方嫌弃的?因为什么原因?
沙俄从建国就被西方所嫌弃,到苏联时期,由于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别,西方人以置苏联死地为最终目标。
俄国人被西方嫌弃的原因既有民族方面的原因,也有宗教及制度的原因。俄罗斯人属于东斯拉夫人的一支,在沙皇俄国建立之前,曾被蒙古人统治二百年,流淌着蒙古人及斯拉夫人的血液,这就出现了一种尴尬的局面,东方人认为俄罗斯人是西方人,西方人认为俄罗斯人流淌着东方人的血液。
宗教方面,公元1054年,欧洲的基督教正式分裂,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今伊斯坦布尔)的东罗马帝国以东正教为国教,统治着今俄罗斯的南部,长期影响的结果使俄罗斯人信仰东正教,西欧人信仰天主教,后改革之后被称为新教,东西教派长期对立。
最终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从沙皇俄国开始,俄国的扩张野心一直为西方所忌惮,俄罗斯与瑞典的战争,使俄国得到波罗的海沿岸大片领土;沙皇帝国的三次瓜分波兰及吞并乌克兰都使西方不得不存戒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把边境向西推进二百多公里,加上苏联与西方制度的巨大差距,使西方人时刻想置苏联与死地,苏联解体后,西方人仍然不放心俄罗斯!一个侵略野心巨大加上好战的民族是与和平与发展的主题难融合的!
@河南新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