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钱学森到36岁还没有结婚?
钱学森与蒋英中断联系12年后,在上海重逢,仅一周后,两人就举办了婚礼。
这年,钱学森36岁,已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正教授。
钱学森年轻有为、风度翩翩,有很多姑娘爱慕他,但他为何直到36岁才结婚呢?其实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一、钱学森从未想过长久待在美国
我国的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院士,也是快36岁时才结婚。
师昌绪的弟弟师昌轮曾经问过哥哥,在美国为什么一直单身,师昌绪回答:“在美国要结婚只有两种人,一是洋女子,一是国民党官僚、大亨的小姐,无论是哪种人,将来回国时都是阻碍,所以我宁可单身。"
师昌绪直到35岁那年回国后,才由周总理做媒,与副研究员郭蕴宜喜结良缘。
钱学森和师昌绪一样,都十分爱国,他们是抱着学成回国建设祖国的目的去的美国,所以他们不愿意在美国成婚,给自己回国制造一些障碍。
二、钱学森醉心科研
钱学森1936年前往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师从“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冯·卡门,钱伟长、郭永怀,也都是冯·卡门的亲传弟子。
冯·卡终生未婚,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科学事业。
钱学森跟着他的单身汉老师,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婚姻大事。
钱学森的好友马丁·萨默菲尔德曾说:“钱学森是冯·卡门的左膀右臂。他为冯·卡门执行各种各样的计划,将他的理念迅速付诸实践。钱学森夜以继日地工作,总是能又快又好地把手稿或验算结果拿出来。”
钱学森的其他同学也表示,钱学森几乎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一直在工作,甚至有时候会去彻夜思考一些疑难问题。
钱学森在师从冯·卡门的那几年,成果斐然,冯·卡门在那段时间里,也变得尤为高产。
这双单身汉师徒,几乎完全隔绝了尘世中的爱恋,满足而幸福地徜徉在科研的海洋里,似乎已经忘却了今夕何夕......
三、钱学森早已对蒋英产生了朦胧的感情
蒋、钱两家是世交。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和军事教育家,他与日本夫人左梅生有5个女儿,而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与妻子章兰娟只生有独子钱学森。
钱均夫夫妇希望有个女儿,见蒋百里的三女儿蒋英活泼可爱,便恳求蒋百里夫妇将此女过继给他们。
蒋英 3岁那年,从蒋家过继到钱家,在钱家被唤作“钱学英”。
在蒋、钱两家的一次聚会中,钱学森和蒋英当着他们的父母,唱起了《燕双飞》,唱得那样自然、和谐,4位大人都高兴地笑了,当时谁也没想到,儿时的一曲《燕双飞》,竟然成为他们日后结为伉俪的预言。
后来,蒋英的父母因为舍不得女儿,又将蒋英接了回去。
1935年,时年24岁的钱学森出国留学前夕,蒋英随父母到钱家去看望他。
那天,蒋英为钱学森弹奏了莫扎特的D大调奏鸣曲,钱学森听得如痴如醉。她还送给钱学森一本唐诗,钱学森把它当作珍贵的礼物,带到了美国。
1936年底,蒋英前往德国学习音乐。
两人身处异国,通讯不便,再加上当时世界动荡不安,所以整整12年,他们之间都未有任何联系。
1946年,蒋英结束了在欧洲长达10年的求学生涯,回到了祖国。
一年后,钱学森回国探亲,见到了12年未谋面的蒋英。
这年,钱学森已经36岁了,父母很为他的婚事发愁,于是发动了亲朋好友为他介绍女朋友,钱学森的干妹妹蒋英,也领到了这个光荣的任务。
蒋英很快就钱学森介绍了一个姑娘,结果相亲现场,钱学森却不好意思看那姑娘,倒是老情不自禁地瞅蒋英,蒋英当时就觉得这似乎有些不对劲。
几天后,理工直男钱学森来到蒋英家,直接对蒋英说:“你跟我去美国吧!”
然后,就低下头沉默了......
蒋英见空气太过安静了,就问他:“为什么要跟你去美国?”
结果钱学森反反复复老是那一句话:“不行,现在就走。”这句话被钱学森重复了几遍后,很欣赏钱学森的蒋英,就彻底“投降”了。
因为两家曾为世交,两人也青梅竹马,所以在1947年夏见面一个礼拜之后,他们便在上海喜结良缘了。
办过婚礼后,钱学森就匆匆赶到了美国,1947年11月,蒋英去了美国与钱学森团聚。
结果团聚的第一天,钱学森吃完早饭后,泡了一杯茶喝完,就对蒋英说:“那我走啦,晚上再回来,你一个人慢慢地熟悉吧。”
举目无亲的蒋英,盼到晚上钱学森回来了,结果吃完晚饭后,钱学森又泡了一杯茶,拿起茶杯对蒋英说:“回见,回见。”
蒋英还没反应过来,他就拿了茶杯进了书房,直到到晚上12点才出来。
蒋英这时才知道,身为科学家夫人的她,可能会长期面对这样的生活。
不过,她很快就适应了。
1955年10月1日清晨,历尽艰难的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
紧接着,钱学森就马不停蹄地投入了工作当中。
因为工作的需要,钱学森经常要到大西北的荒漠去工作,在基地一蹲就是十天半月,甚至几个月。出于保密要求,他出差从来不对家人讲,也不留电话和书信。
在钱学森经常神秘“失踪”那30年里,蒋英总是照顾好家里的一切,等着他回来。
钱学森晚年获得了很多奖,他曾诙谐地对蒋英说:“钱归你,奖(蒋)归我。”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钱学森和蒋英,从孩提时的玩伴,到携手一生的爱人,他们不仅在各自的领域了创造了神话,也在感情世界里,创作了美好的童话。
为什么钱学森到36岁还没有结婚?
1947年5月,钱学森接到家里面的一封电报,看到电报内容,钱学森心急如焚,立马赶回了上海。
母病危,速归。
可进家门一看爹妈身体好好的,哪来的病危啊?原来老两口是把儿子千里迢迢骗回来,是想亲自解决钱学森的婚姻问题。
这里就有人要问了,钱学森以前不是和蒋英订过娃娃亲吗?怎么能是单身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要解释一下钱学森和蒋英的关系。
蒋英是浙江人,她是个有名的歌唱家和音乐家,他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军事家蒋百里,而钱学森的父亲和蒋百里是同窗,他们关系很好。
钱学森是家里的独子,而蒋百里家有5个女儿,而排行老三的就是蒋英。蒋英活泼开朗,深受蒋老先生的喜爱。于是钱老想把蒋英认作干女儿,蒋百里就同意了。
就这样,钱学森和蒋英就成了兄妹,蒋英改名叫钱学英。两人就这样两小无猜一天天长大,等到蒋英18岁的时候,蒋百里因为想念女儿,又把蒋英接回了家。
虽然钱老太太不乐意,但最终同意了,于是趁机说让蒋英做全家的儿媳妇。就这样钱学森和蒋英定了娃娃亲。
不过当时两家都只是开玩笑,并没有把这件事当真,1935年钱学森到美国留学,1936年蒋英到德国柏林留学,就这样两人分开了十几年。
在这分开的12年里,钱学森一直待在美国,读完硕士读博士,读完博士在大学里当老师,搞科研,整天不是看书就是写论文,30岁出头就成为学校里最年轻的教授。
此时,钱学森事业有成,但是个人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直到36岁依然是单身。
36岁,别说是在当时,就算放到现在父母也很着急。所以钱老父母称病,骗回钱学森也是理所当然。
这里就有人想问了钱学森事业有成,年纪轻轻已是教授,应该不愁找对象,为何单身至今?
理工男的“直爽”,一心扑在科研上,不懂得浪漫。我们都知道理工男是比较直白,他们不懂得浪漫,一心扑在科研上,钱学森留学美国,读完硕士读博士,读完博士当老师,搞科研,写论文,就把所有的心思都扑在科研上。根本没有时间谈对象,找女朋友。
当36岁的钱学森回到上海的时候,英俊帅气事业有成的他,立刻成了别人争相邀请的对象,其实并不是为了吃饭,而是想把它纳为乘龙快婿。
恰好此时蒋英有一个闺蜜就看上了钱学森,想通过蒋英介绍他们认识。当他们三人见面的时候蒋英的闺蜜一眼就相中了钱学森,而钱学森却没有看中她的闺蜜,眼光一直停留在蒋英身上,爱情的种子就在心里慢慢的发芽了。
相亲结束,蒋英的闺蜜邀请钱学森去家里做客,钱学森想都没想,就说:对不起,我没空。
就这样钱学森回国之后的第1次相亲结束了,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钱学森没有一点犹豫,直接拒绝。
心有所属,容不下其他人。1935年钱学森去美国留学之前,曾经到蒋家去找蒋英。而那天晚上蒋因为钱学森弹奏了一曲,让钱学森十分陶醉,并且还送了一本唐诗给他,钱学森是这本唐诗为珍宝,并且一并带去了美国。
蒋英在几岁的时候就被送到了钱家,被钱老认为干女儿,从小与钱学森青梅竹马一起长大。钱学森比蒋英大了8岁,他一直想逗这个妹妹开心,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和这个妹妹玩,他的口琴呀,玩具呀,从来不给妹妹玩,只是逗她开心。但就是这样的对待,在蒋英心里留下了不一样的感受。
曾经在两家的聚会上,陈学森和蒋英合唱了一首《燕双飞》,那种纯真深深的打动了双方的家长。
在蒋英18岁,离开钱家时,被两家大人定了娃娃亲,这个时候就在他们心底埋下了爱情的种子。
此时的他们一个在美国,一个在德国,虽然相隔万里,但是他们经常写信相互联系。
虽然他们自己已经心知肚明,但是谁也没有率先挑明这个话题,就这样爱情的种子深深的埋在心底,直到他们再次相遇。
钱学森36岁还是单身,因为他一直等待着蒋英,而蒋英在国内也有众多的追求者,但是她都一一拒绝了,因为她心里也在等着一个人。
上文提到蒋英把自己的闺蜜介绍给钱学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是这样的,其实蒋英早已学成回国,当他去拜访钱家长辈时,钱老看到蒋英就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开玩笑说,小英啊,本来你是钱家的儿媳妇,可是你不乐意呀,害得你学生哥哥现在36了还是单身,你是不是应该赔我一个儿媳妇呢。
性格开朗的蒋英也不含糊说:行,赔就赔,您把学森哥哥从美国叫回来,我给他介绍女朋友。
于是盼媳心切的钱老就发了那封假电报。
相亲的时候,钱学森没有盯着相亲对象,而一直盯着蒋英看。其实也不奇怪,蒋英人长得漂亮又在德国留学,举手投足间更能吸引在美国留学的钱学森。
虽然钱学森看上了蒋英,但是当时的蒋英并没有看上这个学森哥哥,也可以理解,毕竟不苟言笑的理工男并不是蒋英喜欢的类型。
但是接下来的几天,蒋英看到了钱学森的另一面。原来是钱学森的母校,交通大学邀请他到母校演讲。把蒋英也请了过去,演讲的内容,蒋英是听不懂,但是演讲到最后,一说到自己的研究和抱负,就变得神采飞扬,仿佛变了一个人,他说:
如果有机会,我愿用平生所学,为祖国的强大出力。
听完这句话,蒋英被钱学森深深打动了。
演讲结束钱学森送蒋英回家,一路上他欲言又止,终于在蒋英家门口的时候,他终于说出了那句话。
你跟我一起去美国,好吧?
这就是作为理工男的钱学森直白的表白方式,简单直接,甚至有点粗暴,但就是这种朴实无华的方式,让已经心动的蒋英最终下定了决心。
嫁给钱学森。
两个人就在重逢后的第1个礼拜在上海结了婚。
总结钱学森和其夫人蒋英的爱情故事,没有想象中的轰轰烈烈,只是简简单单,朴实无华的爱情,却打动了无数人。
有人喜欢轰轰烈烈的爱情,有人喜欢细水长流,平平淡淡的爱情。
其实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爱情。抛开杂念,对心爱的她说一句:嫁给我吧。
你羡慕这样纯粹的爱情吗?
为什么钱学森到36岁还没有结婚?
这真的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钱学森,“两弹一星”功勋人物。出身世家,是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著名的江南钱家人,有钱、有颜、有才,但结婚时却已经36岁了。
在那个年代,36岁简直太大太大了,当爷爷的人都有。
为何,钱学森如此晚婚?
1、钱学森醉心于知识和科学,同时,导师冯卡门影响了他钱学森出生于1911年的大上海,从小开始,就是个绝对的学霸。
学霸的生活普通人不懂,普通人的重点在于名、利,而学霸的重点在于钻研和成就,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仿佛就会忘了如何出来。
1934年,钱学森大学毕业于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等五所高校的前身),很快就通过了清华大学的留美学生考试。
从1935年9月开始,钱学森开始留学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仅仅一年,钱学森就获得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
此时,钱学森面临了一个矛盾,这是关于继续深造的问题,父亲钱均夫认为钱学森应该学习飞机制造,而钱学森主张继续学习航空理论。
争执不下时,有个人投了钱学森支持票,他叫蒋百里,记住这个人,他很重要。
蒋百里和钱均夫是莫逆之交,因此,建议极为有用。
1936年的9月,钱学森去了加州理工学院,师从著名的科学家冯卡门,此人能力超群,现代超音速飞机的出现,和冯卡门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他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
钱学森跟着冯卡门学习,受益太多。冯卡门的钻研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一帮学生,钱学森、钱伟长、林家翘等人,在冯卡门的影响下,后来都成为了独当一面的科学家。
而进入加州理工后,钱学森上完学当助理教授,1945年当上了副教授,1947年当上了教授....
从钱学森的履历来看,圈子狭小,投入科学研究的时间太多,最终,还是“耽误”了自己的婚姻。
那么,钱学森不结婚,钱均夫不着急吗?着急,但着急也没有用,钱学森“儿在外父命有所不受”,坚持自己的学业和研究,钱爸只能无奈接受。
最为关键的是,冯卡门是个终生未婚者,相信,老师的行为多少是对学生是有影响的。
一句话,钱学森晚婚,首推原因就是太投入科学和钻研了,而老师的影响也是个重要因素。
除了老师的影响,除了对科学的执着,钱学森迟迟不结婚,也是因为一个人。
2、蒋英夺了钱学森的“芳心”钱学森结婚是在1947年,当时他整整36岁了,谁家得到了如此乘龙快婿?蒋家,蒋百里家。
蒋百里的三女儿蒋英嫁给了钱学森。
说起这一段婚姻,是个曲折离奇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应该是:真正的爱情抵得过岁月的侵蚀。
故事从父辈开始讲起。
江南钱家,底蕴深厚,能人辈出,到了钱均夫这一代,社会已经发生剧烈变化,“出国留学,救国救民”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重要方向。
钱均夫在火红的青春时代,去了日本留学,在日本,钱均夫结识了鲁迅、蒋百里等人,尤其和蒋百里,关系非同一般。
钱均夫夫妇只有一个独生子,那就是钱学森。
而号称现代兵家之父的蒋百里,生了一个又一个,在生下第三个女儿蒋英时,钱均夫开口了:“把你家的老三过继给我吧!”
蒋百里夫妇爽快地答应了,如此,三岁的蒋英就过继给了钱家,蒋英和钱学森青梅竹马、两小年无猜的日子开始了。
但是,一段时间后,蒋百里夫妻终究还是舍不得,把蒋英要了回去。
不过,钱均夫夫妻也能理解,在蒋英离开的时候,钱学森的母亲说:“以后,蒋英要许配给我家儿子当媳妇。”蒋百里夫妇笑着答应。
看起来,钱学森和蒋英就此成了娃娃亲了。
实际上,两家父母都是通情达理之人,而且学贯中西,在孩子们大了的时候,也没当回事。
1935年,蒋英和母亲去了钱家,因为被邀请,毕竟钱学森要出国了。
当时,钱学森23岁,蒋英16岁。在当天,蒋英弹了一首莫扎特的D大调奏鸣曲,为钱学森送行,同时送了一本《唐诗集》作为礼物。
那是很多人普通的一天,却是钱学森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蒋英的钢琴曲让他听得如痴如醉,蒋英送的书他当做最重要的宝贝,其后一直精心保存着。
1935年9月,钱学森去了美国 ,开始了他的深造之路。仅仅过了一年,1936年的夏天,蒋英和妹妹蒋和,开始了在德国的音乐学习。
一切说明,这两人互相都是有好感的。
可是,这一分别,就是十多年,这缘分的到来,延缓了十多年。
从钱学森的情感发展经历看,他迟迟未婚,除了痴心科学外,就是心中有人了,装的满满的,其他人,谁也装不下。
1946年年底,在欧洲学了十年音乐的蒋英回国了。
1947年5月31日,蒋英在上海举办了一场音乐会,引起极大的轰动。
从蒋英回国后起,因为出众的外貌,加上深厚的音乐造诣,蒋英的追求者络绎不绝,介绍对象的也是层出不穷,但被蒋英一一拒绝。
有意思的是,钱学森岁母亲,多次问蒋英母亲:“你们家小三有合适的对象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钱母很开心,很放松。
而钱均夫,一有时间,就去看望蒋家人。此时,蒋百里已经逝世好几年了。
1947年夏,钱学森也回国探家了。
奇怪的是,给他介绍对象的人很多,钱学森选择不见,而且频繁往蒋家跑。
后来,蒋英和妹妹给钱学森介绍了个对象,结果,相亲现场,钱学森热烈的目光一次次看向蒋英,却忽略相亲对象,这让那女孩很尴尬。
不久,钱学森对蒋英说:“和我一起去美国吧!”蒋英矜持地没有给予回答。但是,随着钱学森又努力了两次后,蒋英就此“缴械投降”。
其实,蒋英心里是有钱学森的,学问好,长得帅,家世好,人品善良端正,再加上曾经的交集,蒋英如何拒绝?
就这样,在1947年的那个夏天,两人结婚了。从钱学森回来,到和蒋英结婚,只有一个多礼拜时间。
看到这里,大家不难得出结论:他们早已互相有爱,1947年的相遇和结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是,可惜蒋百里,没有看到这一天......
44年后,在1991年的10月16日,钱学森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此时,钱老已经80岁了。
在颁奖会上,钱学森深情款款地说道:“我们结婚已经44年了,这44年,我们的家庭生活是很幸福的。她的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以及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让我学会了换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了运用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正因如此,我才避免了死心眼,避免了机械唯物论,想问题也可以更宽更广.....
也许,钱学森和蒋英的感情,才是“真正爱情”的样子。
回到开头,钱学森为何晚婚?
一是太过痴心于科学,被导师影响挺大;二是钱学森心里一直有蒋英住着,如果蒋英没有嫁给钱学森,或许,钱学森会和导师冯卡门一样,独身终生。
为什么钱学森到36岁还没有结婚?
“养妹妹蒋英”看钱学森36岁还单身就着急给他介绍对象,结果钱学森却突然说:“我一直等着的是你,嫁给我吧。”
钱学森与蒋英的姻缘说起来还是钱学森父母促成的,起到了很好的助攻。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与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是莫逆之交,两家走的特别近,经常带着孩子互相串门。
钱均夫和他老婆只有钱学森一个儿子,特别喜欢女孩,尤其是对蒋家的三女儿蒋英特别的喜爱,就想认她做女儿,最终蒋家也同意了,从此蒋英改名“钱学英”,当时蒋英三岁,一直到十六岁之前都是与钱学森一起生活玩耍的,钱学森也特别爱逗她玩。
十六岁以后,蒋家特别想念这个三女儿,就把想蒋英接回去。钱夫人最后之所以同意竟然是因为想让蒋英做自己的儿媳妇。
当时也是一句玩笑话,但青葱懵懂的爱恋已经在两人心中发了芽。
虽然两人不住在一个屋檐下了,但两人还是互相通信,送礼物的。
直到1946年,钱学森结束了十年的欧洲求学之旅,回到了中国。
钱夫人和蒋家依然互相来往,经常打听蒋英有没有“交朋友”,经常带钱学森去蒋家。
蒋英看钱学森都36岁了还没女朋友,急着给给钱学森相亲,结果钱学森却说:“我等的那个人是你,嫁给我吧。”
蒋英漂亮还有气质,追求者众多,但直到28岁都还是单身,因为每个人给她的感觉都不对。
而钱学森36岁也是单身,这何尝不是一种浪漫的等待。
钱学森年轻的时候也很帅,有知识有外貌,就是一心为科学,优质的单身贵族。
钱学森和蒋英早就不是小时候的兄妹情,爱情在两人心中慢慢滋生,而两人却不知,蹉跎了无数岁月,终看清了自己的心,有情人终成眷属。
婚后,蒋英为钱学森生下了一儿一女,两个人一起走过了62年的风风雨雨,同甘苦苦,风雨与共,支持着钱学森。即使钱学森回国之路艰辛,五年灰暗的日子里也从不抱怨,互相安慰。
“两弹元勋”钱学森:我的归宿在中国,一心为科研钱学森,我最敬佩的科学家之一,在国家需要他时能义无反顾的回国,报效祖国。他艰辛的回国经历至今让我们后辈肃然起敬。
钱学森被誉为“中国火箭之王”,也是“导弹之王”。
钱学森还帮助国家建立了一系列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人才。
钱学森组建的中国力学学会可以说是新中国航天领域的摇篮,打开了中国探索近代力学的大门,使中国的航天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飞速发展。
你能想象就是这样一位掌握世界先进科学的大牛拿着陶瓷缸喝着白开水在平房里埋头研究的情景吗?
没有优美的环境,也没有一系列国外的高科技器材,就是这在这种条件下,靠着一颗爱国心和对科研的热爱,钱学森和其他的科研人员通过不断的摸索,交流,研究,不断地实验,最终成功的造出了火箭,导弹,惊艳了全世界。
因为科学研究,钱学森没有其他的精力去谈恋爱,以至于直到36岁还是单身。
钱学森36岁还单身,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暗恋自己的青梅竹马蒋英,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说出口,直到36岁才抱得美人归。
36岁虽然有点晚,但爱情事业双丰收,妥妥的人生赢家。他与妻子的爱情故事也让很多人羡慕和向往。
钱学森,虽然直到36岁才有女朋友,但那因为在学习科研知识,有事业心并为之不懈努力的男人值得托付终身。蒋英是幸福的,婚后钱学森很宠她,而蒋英也事事支持他。他与蒋英的爱情是细水流长的,润物细无声的。这样的爱情你羡慕了吗?
为什么钱学森到36岁还没有结婚?
即使不考虑他和蒋英的婚约,当时北美华人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伴侣,白人更不可能嫁给华人。
要知道虽然“跨种族结婚是犯罪”没有成为联邦法律,但是在美国许多州,一直是禁止跨种族结婚的,包括加利福尼亚。
比如19世纪加州就通过法案,规定白人女性与亚裔结婚的话,首先是领不到结婚证,其次是白人妇女会丢掉公民权。这就是臭名卓著的《反异族通婚法》。
一直到1948年,也就是钱学森与蒋英结婚后一年,加州才通过“利波尔德案”正式宣布废除《反异族通婚法》。
换言之,即使不考虑钱学森与蒋英早已经订婚这一事实,钱学森在1948年以前也很难在美国找到一位适合的白人女性结婚。
即使不考虑法律原因,当时美国也存在普遍对华人的歧视,即使是钱学森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也不能避免。
比如钱学森在担任大学教授期间,学生们(主要是白人)特别爱嘲笑他的德国口音,因为钱学森曾经是冯·卡门最得意的学生,受冯·卡门的影响,钱学森的英文有很浓重的德国口音。
这让钱学森担任教学工作时因为学生的不尊重,他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愉快;
其次,当钱学森准备在加州理工学院附近买房子的时候,加州理工学院附近高档社区里的白人既不愿意卖房子给钱学森,也反对自己社区有人(白人)把房子卖给钱学森。
虽然后来钱学森还是在他白人同事兼好友的帮助下,在自己心仪的社区买了房子,但是这种被排斥、被歧视的经历也是导致钱学森后来选择回国的直接诱因。
在这种环境下,别说钱学森和蒋英还有婚约,就是没有婚约;钱学森在美国本土也很难找到一个心仪的结婚对象。
为什么钱学森到36岁还没有结婚?
因为钱学森非同凡响,不是凡人。
1,王侯将相,实有种耳。中国近代现代,杭州钱家无锡钱家出了无数的风云人物。钱复、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等如雷贯耳,功勋卓著,连金庸、琼瑶都和他们家沾亲带故。诺贝尔奖好像就是专门给他们家设的,中国科学院,好像专门为他们家开的。
如果还不服气,看看鲁迅家。一个个都是时代的弄潮儿。鲁迅妈妈,慈母的典型;妻子朱安,典型的封建女性;周树人,百年树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周作人,作死的人,可耻的汉奸,坐完国民党的牢,接着坐共产党的牢;周建人,建设国家的人,官至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爱人许广平,打破封建枷锁的革命女性。
2,我们家。祖祖辈辈是普通人。爸爸妈妈解放前读过几年书,骚包,给我们兄妹取了很有诗情画意的名字,清风明月。细思极恐的是,一辈子命运已经注定。
大哥清,一生清贫,一辈子泥水匠,前两天终于干不动了,回家,老婆早死了,儿子30多还倒不清楚。大哥肯定孤老终生。
二哥风。三十多岁脑膜炎,四十多岁脑瘤,五十多岁脑梗死,现在已经瘫痪。似乎老天爷也不饶他,以前家里三间瓦房,挂龙卷风,中间二哥的一间被挂得无影无踪,而两边两间却一点事都没有。
我和妹妹明月,岁月静好。没有办法,我当兵近30年,部队么,阳气重。
3,人家钱学森36岁还没有结婚,明显是忙于事业。而我呢?做不到就是做不到。20岁左右,荷尔蒙爆表,整天想着男女这一点破事,实在是万箭攒心,万蚁噬魂,最大的理想就是找对象结婚 。
4,那个时代不一样。钱学森所处的时代,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多少仁人志士壮怀激烈,多少革命先烈赴汤蹈火。结婚,是最原始的动力,而救国救民,是那一代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
现在呢?这几天出现了什么新名词?佛系、躺平。
还有一个句式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这还不错。我们的岁月静好,我们的佛系躺平,是先辈为我们负重前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