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蒲松龄的《凤阳人士》是最不可思议的一篇小说?

凤阳有个读书人叫杨三郎,一日远游,他告诉妻子李氏,自己很快就会回来,然而过了半年之久,仍然没有消息。

李氏独守空房,有些想念丈夫,思想间,更是辗转难眠。这时忽然听到窗外有响动,跑出去看,一女子缓缓的向她走来,对她说:“姐姐这是想念自己的丈夫了吧,你跟着我,我带你去见他。”

李氏还在犹豫,那女子却拉着她就走。女子走得极快,李氏有些跟不上,于是说想回家换鞋子。那女子说:“姐姐不如穿我的鞋子吧?”李氏穿上鞋子之后果然合脚了许多,步子也迈得更大了些。

二人不知走了多久,忽然见前面有一人身骑白马而来,妻子定睛一看竟是自己的丈夫,连忙上前与丈夫相见,丈夫见妻子竟然来了,非常惊讶,二人正说话间,那女子对他们说:“我家离此地不远,你夫妻二人阔别已久,不如去我家小叙一下吧。”

夫妻二人推脱不开,于是跟着那女子去了她的家里。三人行走间,见一小村庄,左拐右转间就来了一庭院之内,那女子进去唤醒了丫鬟,让他去准备酒菜,转身笑着对夫妻二人说:“今夜月光皎洁,在外面的小石桌上坐着正合适,就不进去了。”

杨三郎将白马拴在身后的槐树上,三人坐在小石桌旁聊着天。不一会儿,丫鬟端上了酒肉,三人边吃边聊。

可说来也奇怪,那丈夫许久未见自己的妻子,本该互诉衷肠,此时却不怎么理会,目光灼灼地一直盯着那女子看,那女子眉目间也频频暗送秋波,二人更是频繁推杯换盏。

没过一会儿,二人就喝了两壶酒,妻子只是坐在席间一言不发,本来肚中有些饥饿,看着自己的丈夫和那女子聊天,有些气不过,就没了胃口。而自己的丈夫三两壶酒下肚以后,和那女子举止行为更加放肆了,二人眉来眼去,丝毫不将妻子放在眼里。

丈夫突然开口对那女子说:“不如你给我唱首歌吧。”那女子拿着象牙箸,对着石桌开始敲打,口中唱起了隐晦的歌谣:

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磕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红绣鞋儿占鬼卦。

一曲唱罢那女子害羞地低下了头,不断的用余光看着杨三郎,李氏在一旁看的一清二楚,却怎么也没有办法。

良久之后,那女子装醉退席,说想要进内房休息,杨三郎此时已被迷得神魂颠倒,也赶忙跟了进去。二人在房间内追追闹闹,说着一些暧昧的话语。

杨三郎说话间,将自己与妻子的所有私事全告诉了那女子,妻子在窗外听的羞愤欲死,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实在听不下去,只能气鼓鼓的离开了。

可是刚走没两步,迎面碰到自己娘家的胞弟。便向他倾诉这件事,胞弟听完后气得直跺脚,拉着姐姐,就去找杨三郎。

回到那庭院,杨三郎果然还和那女子在房内私会,胞弟听着他们的话语,气得更甚了,拿起旁边的石头就朝窗户那砸去,只听房间内那女子大叫:郎君,“你的头怎么破了?”

李氏听到此话急的打转,埋怨的对胞弟说:“我只是让你给我出气,可没让你将他打死啊。”

那胞弟见姐姐此时还在维护自己的丈夫,转身就走:“让我来出气的是你,埋怨的也是你,我不管你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李氏见胞弟要走,赶忙抓着袖子不放:“此地离家这么远,你若走了我该如何回去啊?”

胞弟还在生她的气,把她往后一推,自己便翻身上马了。李氏被推的一屁股坐在地上,恍然间梦醒了,自己还躺在床上,原来刚才那一切不过是一场梦。

正思考间,突然听到门外有响动,出去看,竟然是丈夫骑个白马回来了。

没过多久,胞弟也来了,说昨晚梦到姐夫,赶忙来姐姐家看。

三人坐下一起聊天,这才发现原来昨晚三人做的是同一个梦,只是三人怎么也搞不明白,那女子究竟是何人?

暮有话说

其实在这篇小说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蒲松龄用来反映封建社会时期女性地位的情节。

比如说,丈夫和那女子在推杯换盏并且相互调情,作为妻子的她坐在旁边却不敢说话。

其次,丈夫都和那女子一同进入房间了,他在外面也只能生闷气,而不敢阻止。

最后,她的胞弟给她出气,在这种情况下,她居然担心的是丈夫是否受伤。

也许蒲松龄可能只想写的是,那女子作为妖怪的一系列行为,可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封建社会时期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

(强烈建议读蒲松龄原著《凤阳人士》,北暮再细致的描写和改编,都不及原作万分之一)

我是北暮,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

为什么有人说蒲松龄的《凤阳人士》是最不可思议的一篇小说?

《凤阳士人》是《聊斋》中少有的没有鬼怪的一个故事,但却比那些可以看得见的妖魔鬼怪更让人惊慌,故事的本身也更加吊诡奇异,太多的细节令人细思极恐。一言以蔽之:《凤阳士人》是三个人的异床同梦,是古代版的“盗梦空间”。不在同一个地域的三个人可以同时做一个相同的梦,细想一下是不是挺毛骨悚然的?

一、《凤阳士人》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凤阳有个男子对妻子说,世界这么大,他想去看看,结果这一走竟然长达半年。一日入夜后,思念丈夫的妻子突然见一位穿戴华丽的女子推开门帘走了进来,她告诉这位妻子说可以带她去见夫君。

两个女子步行一会,男子之妻只觉乏累的很,孰料这个陌生的女子竟将自己的鞋子脱了下来让她换上,男子之妻只觉穿着格外舒适,不一会果然看到了夫君骑着白马就在前方。

三个人随后来到了神秘女子的家,男子与其开怀畅饮,丝毫不把妻子放在眼里,而妻子也只好忍气吞声不敢多说一句。

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一番之后,男子与神秘女子竟眉目传情起来,这女子对着男子唱起了情歌,“望穿秋水,不见还家”“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

情至深处,两个人竟旁若无人般地向卧房走去。男子之妻呆了片刻后,也跑到了窗下偷听,便如当年尤氏在天香楼外偷听贾珍的混账事一样,男子之妻也听到了夫君和那女子的欢好之声。

然而,真正让男子之妻羞愤的是,其夫君将“与己素常猥亵之状,尽情倾吐”。什么意思呢?就是这男人将他日常与妻子在床榻上那点事都说出去了,果然是再美的王熙凤也敌不过一个多姑娘。

又气又羞的妻子愤怒地转身离去,没走几步她就碰到了自己的胞弟三郎,便向弟弟诉起苦来。三郎二话不说,拿着石头就向窗户砸去,竟然将姐夫的脑袋砸破了。

男子之妻埋怨弟弟下手过狠,三郎气不过和姐姐争吵几句。恰在此时,男子之妻的梦醒了。

如果这只是个普通的梦也就算了,偏偏是相同的内容出现在了三个人的梦中,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女子梦醒的第二天,这位凤阳士人真的骑着白马回家了,恰巧弟弟三郎也来家中探望姐姐。女子将自己的梦境讲了出来,没成想她的夫君和弟弟,竟然在昨日做了和女子一模一样的梦。三个人不禁失声大笑起来,笑了片刻,全部面如土灰。

这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奇巧的事?这位神秘的女子是谁?那位被打破头的人又是谁?这究竟是梦还是梦游呢?

二、《凤阳士人》想要告诉人们什么?

这个故事有太多值得推敲的细节,每一处细节似乎都如《红楼梦》中的诗词,蕴含着深意。

第一,换鞋子的暗示。神秘女子在唤凤阳士人之妻前去寻夫时,妻子因见女子健步如飞便提出回去换双合脚的鞋,而神秘女子却很大方地将自己的鞋子借给了对方。是的,不是“给”,是“借”。

因为她说“归有代步,乞赠还也”,言外之意就是,等你回去了就有代步的马可以骑了,记着把这双鞋再还回来。而我们看完故事便可知,这位妻子回去的很快,只要梦醒即可。那么鞋子是否仍被妻子穿在醒来后的脚上呢?我们未可知。

都说女人如衣服,这双“鞋子”就好比这位夫君,两个女子仿佛做了个交换,用“鞋”换一场“邪”的梦,最后竟将自家夫君借出了一晚。

第二,曲子的暗示。酒局上,神秘女子唱的曲子浪漫且邪祟,男子听了自然是神魂颠倒,他的妻子则是百般不是。尤其那一句“红绣鞋儿占鬼卦”,是不是又和借出的那双鞋子对上了?

在古代,通常什么样的女人会唱曲呢?思及此,神秘女子的身份是不是呼之欲出了?或许,这场艳遇就是凤阳士人在出游之时真实发生的也未可知。

第三,三郎的出现。这是三个人的同一场梦,除了夫妻二人外,第三个人就是三郎,人如其名,他是故事中的第三者,是破梦者,因为他的出现才终结了妇人的这场不欢之梦。

第四,神秘女子的意义。神秘女子可谓是个“意淫之人”,她可以是凤阳士人所期待的生命中的一场贪欢,也可以是男子之妻内心的恐慌映照。总之,她的美好与魅惑都是人间的蛊诱,是人性深处的恶念和贪婪。

三、笔者小结

我们知道,《聊斋》充满了对女性的赞美和同情,而《凤阳士人》最想说明的恰是古代女子的卑微地位。比如这位可怜的妻子,见到丈夫与其他女子暧昧不清也不敢多言,哪怕撞见了丈夫的私情也不敢去质问,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个女性形象啊!

“梦”向来是最让人费解且难以捉摸的一种生理现象,比如现实生活中我们常遇见的梦魇,以及经常见到曾经梦到过的场景,这些都是难以用科学的论断给出明确解释的。

一本《周公解梦》,是古人对梦境的解析,或者是一种概率的推断。《凤阳士人》恰恰就利用了人们对“梦”的企图堪破,讲述了一个难以解释的梦,留下了一个解不开的悬念,也让其成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

87版的《聊斋志异》曾删除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水莽草》,上一篇问答我已写过,此处不多赘述。另一个就是《凤阳士人》,而这位人妻的扮演者正是87版《红楼梦》中宝钗的扮演者张莉,神秘女子则由王璐瑶饰演。据说,因为拍摄这集时,导演的丈夫去世,悲伤之余就没有完成拍摄,就这样一个经典故事成为了一颗“遗珠”,实在是让人叹息。

我是雪忆柔,文字是灵魂的歌者,指尖在书海中起舞,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您关注我吧!

为什么有人说蒲松龄的《凤阳人士》是最不可思议的一篇小说?

在回答问题之前,先纠正题主一个错误。应该是《凤阳士人》。

回到正题,《凤阳士人》是一篇以梦境为主线,以女性视角表达出封建社会下男女情欲的本质上区别,也深层的揭示一夫一妻多妾的环境中女性陷入维系自身婚姻的难题。

故事梗慨。

在凤阳有位读书人,出门求学十几个月了无音讯,妻子在家日夜忧心。一日夜晚,出现一位美女,要带她去找寻读书人,因妻子走路缓慢,跟不上美女的步伐,于是美女脱下自己的鞋子给妻子穿上。

果然没有过多久,便见到的骑着白驴的读书人,由于大家都非常劳累,美女相邀夫妻二人到家里休息。没有想到读书人暗生情愫,读书人与美女当着妻子的面在卧房中行夫妻之事。

老婆伤心之余,遇到了自己的三弟,三弟听闻,大怒,抱起大石头砸向卧房,读书人受伤,妻子心疼,三弟愤怒之下推到妻子。梦醒!

第二天,读书人回到家中,三弟听闻姐夫归家,前去探望,闲聊之余,得知三人做了同样的梦,只是不知那美女是何人?

整个故事将梦境与现实紧密结合,给人一种“假亦真时真亦假”的想象。以“三人同梦”表现出了夫妻间情真意切,同时也显示了作者本身的爱情,亲情观。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以妻子对丈夫外出未归忧心,构架出“梦境”。

“做梦”是人在睡眠时所做出的一种生理现象,古代人认为梦与“感知,记忆,思绪,情感,性格”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东汉时期王符写到

“人有所思,即梦其到,有忧,即梦其事,昼夜所思,夜梦其事。”

由此可见,作者以妻子梦见读书人与美女行夫妻之事,便是她一直忧心所在,在当时女性潜意识里,男人总是期盼着艳遇,尤其是在男权主义盛行的封建社会下,女性无论是“经济,精神,心理”等对男性都有着一定的依赖性。

在文中作者构架“二人同梦”也反应出男人也同样如此,古代文人在写故事时,大部分会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其中,蒲松龄一生穷困潦倒,一辈子几十年的时间用于科举之路。与妻子聚少离多,那么《凤阳士人》中的梦境,融入了蒲松龄现实中无法完成的理想,从而依托梦境让自己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作者通过“换履”的描写,揭露了在封建礼教下对男人的宽容,以及男人所渴望的理想的婚姻方式。

觉丽人行迅速,女步履艰涩,呼丽人少待,将归着复履。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

“履”这里指鞋子,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写“换履”一事?至唐朝以来,女性裹脚并以“三寸金莲”为美,一双精致小巧的脚更是能够成为取悦男人的工具,因而,小脚与鞋子也成为了当时女性极其私密的物品,是绝对不会轻易展示在外人面前。

在文中,美女居然肯把鞋子换给妻子穿,从而隐喻了“二女共侍一夫”,美女跟着唱到

“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磕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

“红绣鞋儿”作为私密之物,在这里就是明着暗示读书人,这读书人自然心领神会,于是就有了两人当着妻子的面行夫妻之事。

这里就深刻反应了在封建礼教下对男人是极其宽容的,男人对现实中婚姻是存在不满的。在古代封建社会下,女性教育缺失,性格懦弱,少有涉世等等因素的干扰下。大多数女性都只是在家相夫教子。

这个时候,文人们内心极其渴望有一位思想贴合的红颜知己了。在这个梦境中,就折射出作者内心渴望真实的,美好的现实。或者意味着对某种事物的不满情绪的宣泄,渴望得到改进。

以“但不知丽人何许耳。”结尾,反应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凤阳士人》中的美女形象和以往作者的故事不同,在这里美女并无尔虞我诈的心态,在文中与读书人偷欢在作者看来只是顺其自然而已,从而暴露出封建社会的本质。

同时以“美女与读书人行夫妻之事”,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由于长久的分开,夫妻之间对“夫妻之事”的渴望,从而以“梦境”的方式出现,其中之意就不言而喻了。最后梦醒,一切回到现实。

结语;在封建社会下,由于男女实质上差异,往往婚姻中悲剧的缔造者是男性,而最后却由女人承担了所有。最后以“不知丽人何许也”“三人同梦”在文中加进女方三弟,砸石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表明了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的提高。

因此《凤阳士人》从梦境到现实,从内心渴望到满足于现状,不得不说这个故事超越了其他同类型故事成为典范之作。

为什么有人说蒲松龄的《凤阳人士》是最不可思议的一篇小说?

写梦却剖析人的真实心理!以主角为主线,有怀疑有穿引有成因有暴力,这其实都是主角一个人想做的事。在灯光的黑暗中,多少思绪成了精怪的温床,能做世人想做而不敢的事,或敢做而不想做的事!

这才是巜聊斋》所要反映的社会现象,在种种的信仰所束缚,在层层社会关系的限制,心理有被压抑而扭曲,有被渲泄而分裂的。

神在那里?在人的心里。

鬼在那里?也在人的心里。

人在那里?

心明为神,心暗为鬼,不暗不明为人!

感觉蒲松龄不是在做文学,而是在剖析人的精神层次!一次一次的推开那阴暗的恐惧,将私心欲望拿出来献祭,灵魂藏在身体那个位置,为什么它可以主宰人的行为和视觉!颠覆你真实的感知!

为什么有人说蒲松龄的《凤阳人士》是最不可思议的一篇小说?

聊斋志异里有这么一则不可思议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凤阳男子负笈远游久未归。妻子思念丈夫,于是做了一个奇特的梦。梦里有一名与丈夫关系暧昧的女郎,还有自己的丈夫和弟弟,四个人之间发生了一段古怪的故事。这梦的诡异之处在于,梦醒后,她发现丈夫和弟弟都和自己做了同一个梦,而女郎却不知所踪。这个故事就叫《凤阳士人》。

故事梗概

凤阳一士人,负笈远游,跟妻子说半年左右就回来了。

这负笈远游,是古人外出求学的方式,大概就如同《小倩》里的宁采臣,背着书箱寻高师觅良友。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就曾负笈远游。

约定的时间虽然是半年,但实际上十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依旧不见归来。妻子十分挂念,日思夜想,于是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她梦见一个美貌的红衣女郎入了自己家的房门,并说可以带她去见自己的丈夫。妻子闻言惊喜又疑惑,丈夫如今身在何处都不知道,如何去见,这眼前的女子又是何人呢?或许是因为太想见丈夫,她依旧跟着那女郎出了门。

那女子带着她健步如飞,她却走着走着就走不动了。女子于是脱下自己的鞋子给她穿,穿上之后竟然身轻如云,也跟着女子飞奔起来。很快,就看见自己的丈夫骑着一匹白骡子在前面。

夫妻二人见面都十分惊喜。女郎问妻子讨要回了鞋子,并带着二人到了一处宅。那女郎让人摆设了果盘菜肴美酒。却没想到席间丈夫不和妻子说话,到和那女子亲昵饮酒,还让那女子唱曲与自己听。

那女郎唱道:“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听 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磕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 潸潸泪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

一曲过后,两个人继续把酒言欢,没想到喝着喝着,两个人就携手去了里屋亲昵。妻子完完全全成了一个外人,且她在外面听见丈夫把和自己的闺房之事都说给那女子听,于是恼羞成怒,冲了出去。

好巧不巧,却看见了自己的三弟。她跟三弟说了此事,弟弟自然向着姐姐,于是骂骂咧咧地到了那女郎的屋外,还往里扔了一块大石头。大石头砸中了丈夫的脑袋,女郎在屋子里大喊:“坏了,打破了你丈夫的头了。”

妻子闻言,忙伸手拦住又要行凶的三弟,说:“我让你帮我,没让你砸死他呀。”

三弟此时也生了气:“是你让我来帮你的,如今又嫌我下手重。我不管了!”

他伸手推开姐姐,姐姐倒在了地上。

往地上一倒,梦就醒了。妻子这才发现是恍然一梦。不过奇怪的是,没过几天,丈夫就真的骑着一匹白骡子回来了,而自己的三弟听说姐夫回来了就登门拜访。三个人在桌前坐下聊天,竟然发现三个人做了同一个梦,只是一个

鞋子的寓意

一篇《凤阳士人》不过千余字,这大概是《聊斋志异》里数一数二的短篇了。文人多爱写梦,特别是牵扯诡谲怪异之事,在蒲松龄之前不少人已经有过类似的作品。而蒲松龄在表现力上较前人更具创造力。

简单梳理一下可以发现,这故事的要素是:一段梦,四个人(虽然那女郎是仙是妖难辨),一双鞋,一头白骡子。

鞋子就在文字中出现三次。究竟是何用意呢?

郭德纲相声里有个桥段,开飞机开着开着不知道方向了,于是想了一个高招“扔鞋”。这虽然听起来很低端,但其实在古代,用鞋来占卜吉凶是十分常见的手段。那女郎曾经唱道:“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说明过去的女人通过扔鞋来预测外出丈夫的吉凶和归期,并且称之为“鬼卦”。

《春闺秘戏》里有:“夫外出,以所著履卜之,仰则归,俯则否,名占鬼卦”之说。就是丈夫外出,妻子就扔鞋来确定吉凶,如果鞋面朝上那就是快回来了,如果是鞋底朝上那就是一时半会儿还回不来,就叫“鬼卦”。

这“鬼卦”也叫相思卦。《金瓶梅》里有潘金莲“用纤手向脚上脱了两只红绣鞋儿来,试打一个相思卦”。的说法。

从鞋的出现频次来看,妻子对丈夫久出不归是十分挂念,甚至焦虑的。但古人相信占卜一说都是向鬼神问答案,所以这“鬼卦”自然是向鬼问询。而梦里的那女郎把自己的鞋子借给了妻子,还直接在她面前和自己的丈夫上演了一场“游龙戏凤”,这让那女郎的身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究竟是妖是仙无从知晓。不过从《聊斋志异》本身来看,里面写鬼怪妖魔的居多,那女郎自然也就是非我族类了。

除了鞋子,这里还出现了一匹白骡。白骡子并不常见,乃是有灵有性之物。传说唐高宗和武则天泰山封禅的时候,就曾得到过一匹白骡,那白骡子虽然不如马大,但拖着人十分稳当熟识,且能够日行千里。这自然也预示着她希望丈夫有一匹快的坐骑,能够很快回到家里来。

真相

唐代的白行简曾经写过一篇《三梦记》,讲述的也是三人梦之相通的故事。其中有言:“人之梦,异于常者有之:或彼梦有所往而此遇之者;或此有所为而彼梦之者;或两相通梦者”。

看来古人认为梦可以相通,大家在彼此的梦里窜来窜去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梦是可以相通的,我就可以在你梦里看到你要对我如何,而你也会在梦里窥探到我的秘密。这样说来,故事的真相会不会是这样的?

1.妻子

妻子思念丈夫,每日里以扔鞋来占卜归期。一日被一古怪的女郎领入丈夫的梦境,看见他在外数月并不是真的一心求学,在一个美艳女郎处徘徊良久,且早就把自己忘在了九霄云外。她一气之下,找到娘家弟弟打算让他帮自己出这口气,但是又担心娘家弟弟手重失手打死丈夫。心里想着,如果他下重手,自己一定要劝阻。

2.丈夫

有才有貌的文生公子在那里有一两个红颜知己也是稀松平常之事。他在外求学难免要有桃花艳遇,经不起诱惑就和其他女子夜夜春宵。于是回家的日子耽搁了一个月又一个月。对妻子说半年回去的话也失言了,难免心中愧疚。

这夜梦里,他梦见东窗事发,自己在外的丑事被撞见。妻子带着妻弟来了。那妻弟见他把自家姐姐晾在一旁,在外乐不思蜀,于是孔武有力的妻弟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脑袋,险些毙命。

梦醒后一身冷汗,于是他赶紧花钱买了一匹能日行千里的白骡子,赶紧奔回家去。

3.妻弟

他深知姐夫的读书人,而很多女子最容易动心的也正是这种读书人。他几次登门看望姐姐,都发现姐夫没有回来,姐姐除了唉声叹气也别无他法。

久而久之,难免恨得牙痒痒。终于有一日梦见姐姐来找自己,说姐夫在外如何如何养外室,一肚子泻火正好发泄一番,于是用起蛮力举起一块大石头就往那负心人脑袋上砸去。

4.女郎

《聊斋志异》里都是鬼怪之说,这女子的无意也是精怪。类似“梦妖”的精灵,可以把人带入别人的梦里,让几个人的梦产生互通。或许是女子占“鬼卦”扔鞋引出的怪物。

细思极恐

有人说不过是做了同样的梦,有何恐怖的?

如果两个人做了同样的梦,那可能是巧合,但是三个人的巧合未免太匪夷所思了。如果真的做一个假设,就是你想知道一个人的秘密是什么,你就可以通过梦境走入他的梦境,从而窥探到他的秘密,反之亦然。在梦里,任何的不可告人和肮脏念头都会挖出来,甚至会公布于众,暴露在阳光之下。

这还不够恐怖吗?

更有意思的是,还有个穿针引线的梦妖,就是一个关键人物--那个女郎。她可以把几个人的梦境纠缠在一起,让你们彼此在梦里窥探心迹。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要说蒲松龄的这篇小说是“最不可思议”难免有点太过绝对,但它的确是不可多得的短篇小说。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小说的最终症结在于丈夫在外的流连忘返,如果他能早点回来,即使不能回来也往家里去一封书信,就不会对妻子产生愧疚,也就不会担心小舅子收拾自己。

不过这“梦妖”究竟有没有,要看人到底有没有亏心事藏在心里,毕竟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嘛。

为什么有人说蒲松龄的《凤阳人士》是最不可思议的一篇小说?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凤阳人士》是最不可思议的一篇小说?

蒲松龄的这篇小说之所以是最不可思议的,那就是这一章节叙述的故事情节非常离奇,三个人竟然在同一时间,做了同一个梦。

在现实生活中,如此巧合的梦,概率实在太低了,就像芝麻掉进针眼里那么小,却用我们的常识无法解释,所以大家才觉得太不可思议。

故事的情节如下:

安徽凤阳有个叫杨三郎的文化人,辞别自己的妻子李氏出去赴会,出门的时候说不日就会回来。

可是丈夫一去不回,妻子苦苦等待,几个月过去了依旧音讯皆无。,

李娘子独守空房,寂寞难耐,夜夜辗转反侧、度日如年。这天夜里,她刚刚躺下,忽然听见窗外有异常,忙出去看个究竟。

只见一美女款款走来,柔声说到"姐姐是不是想你的夫君了,跟我去吧,我能让你如愿。"

说完美女不由分说拉着李氏就上路了。

二人走了很久,都有点疲倦了,李氏有点失望,也有点怀疑,不想再走了。

正犹豫的时候,一少年书生策马而来,李氏抬头一看正是自己的夫君。

美女见状非常非常善解人意,对二人说:"你们夫妇阔别已久,一定有说不完的知心话,但外边不是说话的地方,不妨请你们二位到我家去吧。"

美女显得非常诚恳,盛情难却,夫妻就跟着人家到了一个小村庄。村头一个非常别致的庄院,就是美女的家。

美女非常热情,呼唤丫鬟倒水倒茶,吩咐下人炒菜做饭。

时值盛夏,晚饭过后,三人就在外面的凉亭就餐,他们沐浴月光,在习习晚风中边吃边聊,非常惬意。

这时候李氏并不开心,因为丈夫对自己的到来似乎并不怎么热情,就像陌生人一样,反而跟那个美女说的火热,无拘无束、亲密无间、就像多年的夫妻。

吃着吃着,美女似乎嫌这样不过瘾,吩咐丫鬟上酒。二人酒过三巡,更加放肆,不再是眉目传情,而是直接搔首弄姿,动手动脚,完全无视李氏的存在。紧接着,女的半掩衣襟,唱起了靡靡之音:

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我们俩是一家人(靠脑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这时候,李氏才察觉,自己的夫君真的在给美女抚琴伴奏。

酒足饭饱,二人调情够了,美女醉醺醺摇摇晃晃进了闺房,而杨三郎也忙不迭尾随而去。进去之后,里面的灯就熄灭了,接着房中传出一阵的窃窃私语声。

李氏在外面听得真切,句句都是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丈夫还对那女子说"你比我的娘子都有手段。"

此刻李氏是又羞又气,肺都气炸了,难咽下这口气,恨不得闯进去把这对狗男女碎尸万段。

可是仔细一想,自己一个弱女子不是他们的对手,不如让娘家人来替自己出气。

说曹操曹操到,李氏刚上路没走几步,迎面碰到自己娘家弟弟,就向他哭诉了自己的委屈,弟弟听了怒发冲冠,二话不说就去找姐夫算账。这时候杨三郎还在跟美女缠绵,小舅子满腔怒火,拿起石块就向屋里投掷。

石块刚投出去,里面的美女惊叫道:"哎呀,老公,你的脸怎么出血了?"

这时候李氏不但没有夸弟弟,反而大骂弟弟:"没眼色的家伙,我让你来是让你给我说事的,谁让你动粗了。"说着说着放声大哭起来。小舅子见姐姐此刻大骂自己,觉得委屈死了,要拂袖而去。

李氏却拉着弟弟的手不放,大吼道:"混小子,深更半夜,黑灯瞎火,离家又这么远,你走了是不是要狼吃我呀?"

小伙子觉得非常委屈,也懒得跟姐姐废话,就把她推倒在地,自己翻身上马而去。

李氏被弟弟这么一推,如梦初醒,她睁开眼一看,自己不是在地上,还在床上,原来真是一场梦。

正回忆梦境的时候,突然听到门外有动静,原来是马蹄声,马蹄声由远而近,出门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夫君。

过了片刻,弟弟来了,说昨晚做了个奇特的梦,放心不下,就来瞅瞅。

这时候杨三郎也说话了:"你们知道我为啥这时候来家吗?原来我也做了一个跟你们一样的梦,你说奇怪不奇怪。"

其实蒲松龄小说《聊斋》里的故事,都非常奇怪,没有一个靠谱的,说白了都是瞎编。

但是蒲松龄老爷子也不是吃饱了没事干,瞎编赚流量,他编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寓意深刻的,是借助梦境,讽刺现实,是一门影射功夫。

影射什么呢?男人有本事了,外面就有美女投怀送抱。男人看到美女了,就把家里宝贝看得一文不值,昔日亲爱的成了不堪入目的黄脸婆了。

作为正妻,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对自己老公的出轨也只能听之任之,无计可施。而一旦老公东窗事发,弄得灰头土脸的时候,正妻反过来担心老公会不会受委屈,会不会影响到生意、事业和乌纱帽,表现得比丈夫还着急。但这时候的情人哪里去了?早就开开心心另攀高枝了!

说一千道一万,都是传统女性没有经济地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的有工作有收入,经济独立的话,还怕他个甚。一旦自己能独立,老公出轨了马上休了他,三条腿的狗少见,两条腿的男人遍地都是,何必在一颗歪脖子树上吊死?

这也是现代社会离婚率高企的原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